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极易针灸的思路治疗中风偏瘫

极易针灸的思路治疗中风偏瘫

极易针灸的思路治疗中风偏瘫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我们有一段时间不讲公益课了。

今天我们主讲内容是极易针灸的思路来治疗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呢,是我们传统针灸也好,其他的也好,都是一个很好的适应证。

也就是说,很多方法来治疗中风偏瘫都是效果非常不错的。

那今天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偏偏要谈这个疾病呢。

为什么还要讲这个病?也就是说,我们的思路在治疗偏瘫里边和其他人的针灸。

和其他老师的针灸和传统针灸和教科书上的针灸有什么不同之处?它的特点在哪里?经过我们前几期公益课的啊。

都知道我们讲课的风格和其他不一样,不是说教你一招一式。

并不是教你某个病扎某个穴位怎么治啊,头疼扎合谷扎太冲,怎么扎不是这个思路。

我讲课的风格是要让你明明白白,知道为什么要取这个穴位。

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的机理是什么?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它的原理以后,然后我们再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

在具体的操作,怎么治今天的课程呢?是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是将原理把这个病剖析开来,用另外一个思路来剖析这个疾病,讲他的机理。

然后呢,中间我们还会讲涉及到一个补泄的问题,把这个补泄讲清楚。

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进入话题,进入主题中风偏瘫呢。

西医分的很多哈,比较详细,不管是脑出血,脑梗塞。

对我们来讲是一样的啊,主要是西医的心脑血管疾病啊。

它包括缺血性的出血性的这个血管意外。

我想诊断,主要是我们做中医的也好,作西医也好,只要是医疗行业的对这个病。

在疾病的诊断是绝对没问题的,绝大部分都是去了医院去治疗啊,急性期在医院去治疗。

然后他到恢复期,有的是到康复科的医院呢,有的时候我们离我们个体门诊家比较近,到我们门诊去治疗。

这个病尤其是现代社会,这个病的占的比例是非常非常高的啊,非常非常高的,而且病程是比较长的。

只要你的沟通可以,你的治疗手段可以的话,一般这种病人治疗是很长时间的。

所以说今天也是我们。

讲这个的主要一个原因。

因为病情比较长。

这个疾病的其实是一个有自愈倾向的疾病,就是说,他得了脑梗塞以后通过病人就是不扎针灸,就是通过单纯自己锻炼。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 3个月后回复减慢(平台期)。
• 6个月后有90%回复达到顶点。
• 预后:10%临床治愈

40%轻度残废

40%重度残废

10%植物状态
3
中风的分期
• 急性期:起病二周内。 • 恢复期:起病后二周至半年。 • 后遗症期:起病半年以后。
• 中风后瘫痪分级标准 • 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 • ①软瘫期:Brunnstrom I-II期,患者的偏瘫侧肢
• “十一五 ”国家重点专科重点病种内容, 已在深圳市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及本院临床进行验证。
5
靳三针疗法
取穴:头针:颞三针
• 体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 • 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 • 随症取穴:肩手综合征加肩三针; • 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 • 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 • 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人中、涌泉、中
33
31
中药辨证治疗
• 以补气活血通络 柔肝舒筋为原则,适当加 用虫类药以祛痰化瘀。

五爪龙30 (北芪15) 鸡血藤30 当归15
川芎15 桃仁15 木瓜15 甘草5 桑椹子15
地龙15 僵蚕15
• 肢体痉挛严重加 葛根30 元胡15
• 指趾肿痛加 防己15 泽泻15
32
谢谢!!
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
26
27
埋线
• 对于偏瘫病程较长,疗效欠佳,可予以穴位埋线 法。
• 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伏兔、足 三里、解溪。
• 操作:用12号~16号腰穿针将3~5cm长的“0”号 羊肠线埋入皮下,每次取2~4穴,15~30天埋1次, 15次为一疗程。

《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观察》

《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观察》

《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虚证便秘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电针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50例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年龄在45-80岁之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电针治疗时,选用适当的针具,将针插入肾俞和会阳穴,然后连接电针仪,进行刺激治疗。

药物组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三、结果1. 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包括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3.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电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肠道功能得到明显恢复,肠道蠕动增强,肠道菌群得到调整。

而对照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程度相对较慢。

四、讨论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

电针治疗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同时,电针治疗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比药物治疗,电针治疗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电针治疗可以作为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电针拮抗肌联合芪芍护脑荣筋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

电针拮抗肌联合芪芍护脑荣筋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

电针拮抗肌联合罠芍护脑荣筋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喻学春(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分析电针拮抗肌联合英芍护脑荣筋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电针拮抗肌联合英芍护脑荣筋胶囊)和对照组(英芍护脑荣筋胶囊)。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AS、CSI、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CSI、MAS、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CSI、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出血在恢复期出现肢体痉挛时采用电针拮抗肌联合竄芍护脑荣筋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更有利于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针拮抗肌;英芍护脑荣筋胶囊;脑出血;恢复期;肢体痉挛;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1-0125-02脑出血是指出现非外伤的脑实质出血.也可称为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出血部位多发生在大脑半球部位,老年患者较为常见。

脑出血恢复期是指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部分受损功能并未得到改善.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以帮助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叫中医学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脑出血总的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但临床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较少叫对此,本文针对本院脑出血恢复期采用电针拮抗肌联合英芍护脑荣筋胶囊治疗,旨在分析临床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电针拮抗肌联合英芍护脑荣筋胶囊)和对照组(英芍护脑荣筋胶囊),脱落4例、剔除2例,共观察90例。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析傍刺法在中医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恢复过程中常常伴随有下肢痉挛的症状,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傍刺法,对于缓解中风后下肢痉挛具有独特优势。

本研究即是以髀关穴和太白穴的傍刺治疗为切入点,观察其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近一年内因中风导致下肢痉挛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痉挛程度、步态、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

三、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的中医理论傍刺法是中医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整气血、舒筋活络的目的。

髀关穴位于大腿前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对于调节下肢气机具有重要作用。

而太白穴位于足内侧,具有健脾益气、调和阴阳的功效。

两者结合傍刺法,对于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2. 步态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的步态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行走更加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包括睡眠质量、饮食状况、情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有效地调整气血、舒筋活络,从而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步态及生活质量。

与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相比,傍刺法在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六、结论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在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方面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穴位刺激治疗,观察其痉挛程度、行走能力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其中下肢痉挛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痉挛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增加再次中风的风险。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医穴位刺激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本文着重观察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在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诊断标准,并经医生确诊为下肢痉挛。

2. 治疗方法采用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的穴位刺激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按摩等。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刺激强度和频率。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痉挛程度、行走能力、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采用量表评分法进行评估。

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

三、结果1. 痉挛程度改善经过治疗,患者的痉挛程度明显减轻,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

2. 行走能力提高治疗后,患者的行走能力明显提高,能够独立完成行走、转身等动作,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证明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傍刺髀关穴和太白穴的穴位刺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和行走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痉挛的目的。

同时,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创无痛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肖观伟;曾科学【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4(33)9【摘要】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中风病康复分期针刺疗法”痉挛期的针刺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灵骨穴、大白穴治疗,1次/d,30 min/次,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速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甘氨酸(Gly)]水平,评价2组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2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1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不同方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对比研究

不同方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对比研究

ta ot l o p 1mo t atrram n ( <0O ) MB , MA a dSS3 0soe ne pr nego pw r u e o h t nc nr u nh fe et e t 尸 i og r t .1 ; I F n I 1 crsi x e e c u eesp r r i r i
22 6第 卷 l 0年 月 9第8 1 期
・临床研 究 ・
不 同方案治疗脑卒 中痉挛性偏瘫 的临床对 比研究
汤治中 徐应乐 易进 科 汤 勇 王 文科
湖北 医 药学 院附 属东 风 医 院康 复科 , 湖北 十堰
4 2 0 4 00
【 摘要1目的 比较 温针 与 电针 治疗 脑卒 中痉 挛性 偏瘫 的临 床疗 效 。 方法 将 1 0例 脑 卒 中患 者 随机 分 入对 照组 与 观 2 察组. 每组 各 6 0例 。两组 患 者均 给予 脑卒 中常 规 治疗 及早 期康 复 锻炼 , 观察组 患 者 给予 温针 治疗 , 照组 患者 给 予 对 电针治疗 。 用 Asw r 采 h ot 表评 估肢 体 痉挛状 态 , 良 B r e 指数 评估 患者 日常生 活 能力 ( DL , MA运动 功能 评 h量 改 at l h A )F 定 肢体运 动 功 能 , 卒 中影 响 量表 (I l ) 脑 SS3 O 评估 患 者生 活 质量 。 结果 治疗 后 1个 月 观察 组 上 、 肢 Asw r 下 h ot 分 h评 显 著 低 于对 照组 ( P<00 ) .1 :观 察组 改 良 B r e 指 数 评 分 、 MA评 分及 SS 3 0各 项 得 分显 著 优 于 对 照组 ( at l h F I 1 P<
h mi lga atrsr k . eho 2 a e fs a t e pe i f rsrk r iie no e p r n ego p a d c n e pe i f to e M t ds1 0 c s so p si h mi lga at to ewee dvd d it x ei c ru n o - e c e e to ru t 0 p t n se c ru . wo go p r ie o t e t ame ta d e ryr h bl ain e ecss x e — rlgo p wi 6 ai t a h go p T ru swee gv n ru i r t n n al e a ii t x rie .E p f h e n e t o i e e ru e ev d wa m c p n t r— xb sin t ame ta d c nrlg o p wa ie lcr - c p n t r.As wot n e go p rc ie r a u u cu e mo iu t r t n n o t r u sgv n ee to a u u cu e o e o h rh rt gs ae ai c l,MBI MA n I 0 weeu e o e au t i p sii ,ADL, xr mi trfn t n a d le q ai n ,F a d S S 3 r s d t v l ae l 1 mb s atct y e te t moo u ci n t n.Re u t h rh rtn c l fu p ra d lwe mb n e p re c ru r c o rt a r n o t rame t s lsAs wo t aig s ae o p e n o rl si x e n e go p wee mu h lwe h n i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
2019-03-11T15:48:45.863Z 来源: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作者: 范丽娜 丁盛
[导读] 本文以笔者在临床运用电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目的在于突出电针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改善作用。

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
范丽娜
丁盛
(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针灸科;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临床运用电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目的在于突出电针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电针
中风 痉挛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37-01


笔者在临床实践及查阅资料时发现,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很难找到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对应用电针治
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取得了一定效果,并总结而成此文。
一、中风病痉挛期治疗方案
1
所有纳入此方案治疗的患者均为中风病发病后2周已进入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者,主要症状为患侧上、下肢肌张力均偏高者,符合改
良的
Ashworth量表法(MAS)中2级及以上级别,均纳入治疗。

2
详细治疗方案:

(1)体位:仰卧位(可以令患者充分放松的体位)。

(2)选穴及进针方法:头皮针穴位选择无差异。体针穴位选择要避开肌腹穴位,避免针刺引起病理性反射亢进,主要选择位于肌腱或接
近肌腹的穴位。针刺深度以选择的肌群有直接关系,如果痉挛的肌群位置较深,进针也会较深。电针连接穴位选择同一肌群的肌腱起止点
穴位为最佳,以阴经穴位为主,如三阴交配阴陵泉,然谷配太溪,血海配中渎,内关配曲泽
(或曲泽下1寸),肩髃配曲池(或曲池上1
寸),合谷配后溪。

(3)针灸针选择及电针设置:针灸针选粗细为25mm以下比较细规格的,长度为40mm的针,进针深度为穿过所要放松的肌束的肌腱,
以轻刺激为主,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引起神经病理反射或者肌肉抽动。电针波形选择为连续波,频率选择为最低频,量的调节大小以可感到
(医者手指触碰患者皮肤或者患者自感)的振动为最大量,不可大量。电针治疗时间以
40分钟左右为宜。
3
禁忌症: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评级为2级或以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有癫痫发作病史患者。
4
疗效:作用效果在前期肌张力未见好转(MAS分级标准评级未见明显降低)时,暂停治疗后会有一定程度反复,需坚持治疗至MAS分
级标准评级为
0-1+级后,可取得较好的较稳定的疗效。
二、病案举例
1
病史简介:患者王××,男,66岁,于2015年11月23日初诊入住本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失语、头晕、无
头痛,立即就诊至青医附院,查颅脑
MRI示:左桥脑梗死。期间间断康复未见明显好转,肌张力逐渐增加。入院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
灵,麻木,站立欠稳,右肩及肘关节疼痛,右上肢抬举能力差,屈伸受限,右手抓握能力差,偶呛咳,时有胸闷症状,言语蹇涩,纳眠
可,小便频数,淋漓不禁,便质干,大便
3-4日一行。神经系统查体可见意识思维清晰,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无眼睑下垂,双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眼球无凹陷,无眼球震颤,面部感觉正常,双眼闭合正常,咀嚼肌无萎缩,角膜反射灵敏,下颌反
射未引出,额纹等深,患侧鼻唇沟变浅,泪液分泌正常,吞咽能力正常,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无舌肌肌束震颤,软腭运动正常,悬雍
垂居中,咽反射正常。患侧肌肉无萎缩,肌束无震颤。右上肢肌力
1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高,MAS分级标准评级为3级。右肱二,
三头腱反射(
+++),右膝、跟腱反射(+++),右巴氏征(+),指鼻试验及轮替试验不能配合。
2
治疗过程:每周1-5日针灸,周末休息。每次治疗体位选择仰卧位,头皮针穴位选择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旁一线,顶颞后斜
线(百会至曲鬓),用滞针法手法,使患者头部有紧张感,留针
40分钟。体针取穴:肩髃、曲池、内关、合谷、血海、中渎、阴陵泉、三
阴交、外关、后溪、太冲,电针连接穴位选择三阴交配阴陵泉,然谷配太溪,血海配中渎,内关配曲泽
(或曲泽下1寸),肩髃配曲池(或曲
池上
1寸),合谷配后溪。针灸针选25mm(粗细)×40mm(长度)型号,电针波形选择为连续波,频率选择为最低频,量的调节大小以可
感到(医者手指触碰患者皮肤或者患者自感)的振动为最大量,电针治疗时间每次
40分钟。
3
疗效分析:患者从2015年11月23日初诊开始,到2016年10月25日期间,间断治疗长达近1年,右侧肢体肌张力已基本恢复,尤其以右上
肢肌张力恢复明显,右上肢屈伸已经基本不受限制,右下肢肌张力也有明显好转,
MAS分级标准评级为1+级,扶拐杖可行走。右上肢肌力

2+
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巴氏征(+)。
三、讨论

在中医古籍中,中风病是指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流利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可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
斜等症状。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相近,包括脑梗死、脑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通过长期的临床治疗中风病患者,发现电针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具有兴奋肌肉及神经作用,所以一般对软瘫期(恢复期肌张力低患者)应用电针波形选择连续波或者断续波均有兴奋神
经和肌肉作用,效果几乎无异。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痉挛期应用电针采用持续的适中的持续波,可以起到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放松
肌腱,进而放松整个肌束或肌群。本文所选用的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然谷、血海、中渎、内关、曲泽
(或曲泽下1寸)、肩髃、曲池(或
曲池上
1寸)、后溪等穴位均处于肌腱或肌腱与肌腹交界处,对于痉挛的肌束的放松也有很好的效果。

从西医角度看,痉挛是肢体被动运动的一种抵抗,是由于上、下行传导通路和节端的抑制减少使肌肉对牵张反射的活化增高引起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比较常见。我们采用统一标准的
MAS量表法,纳入病例,所有可以配合的患者大
部分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当然,患者远期效果是否持久,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如患者自身体质、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
疗期间患者本人对治疗方案的认同及配合。本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还和其本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但是因其初诊时病史已有
2
年,且为脑桥梗死,故肌力恢复不理想。对比看,针灸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要比晚期干预治疗效果好且持久,所以中风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
治疗,尽量在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未至过高时,抓住时机治疗,以取得好的疗效。医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耐心、信心及持之以恒的治疗态度
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并予以坚持和配合。另外,多方配合,也是能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