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2024年演讲稿《愿做春泥更护花》范文(3篇)

2024年演讲稿《愿做春泥更护花》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今天,我走上这演讲台,向大家讲述我们少年审判庭的三名女____员平凡而真实的点滴小事,我演讲的题目是《愿做春泥更护花》。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人们都把他们比作含苞待放的花蕾。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病毒的侵害,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为了挽救失足青少年,我们綦--____县人民法院决定成立少年审判庭。
看见那些因____、____犯罪痛不欲生的母亲,我们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的三名女党员法官,义无反顾地作出了选择,主动报名组成了少年审判庭。
有人问我,在少年审判庭工作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是沉重,是心酸,是____。
看过太多误入歧途的年轻生命,看过太多青丝白发在法庭相拥而泣的悲剧,我和少年审判庭的每一位同志都会从心底涌动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如果要为这种情感命名,我会把她叫做“责任”。
作为女性,是母爱的责任,作为法官,是感化、挽救的责任。
作为____员,是育人兴国的责任。
作为少年审判庭的成员,要有“甘化我身守正义”的铮铮铁骨,还要有“毕生____为人民”的耿耿丹心,更要有“春泥护花”一样的慈母柔肠。
李春梅、郑雪梅和我都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法官妈妈尚秀云为榜样,法内六亲不认,法外春风化雨,以妈妈一般的深情拯救失足少年,于无情处写深情。
为了办好每一个案件,我们建立了“三见面、六了解”制度。
开庭前,坚持与少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所在学校、社区干部见面,了解少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平时表现、成长环境、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等情况,全面掌握少年被告人成长经历和犯罪原因。
庭审中,我们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慈母的厚爱,老师的真情,社会的希望传递给他们,唤起他们的良知和觉悟,促使他们找回自我,悔过自新。
宣判后,我们会随同____书送上一封“忠告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鼓励他们从此开始阳光生活。
曾某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其十三岁时,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后,均不愿抚养他,他不能忍受父母的冷眼,不去上学,不想回家,长时间在社会上流浪,纠结一群社会青年和表现差的学生,自做“老大”,稍不如意就打人、骂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作品《已亥杂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2、护:保护3、花:比喻国家【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1、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本身也是相互联系的(即事物内部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望采纳。
首先它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落红当它落下来时是无用了。
但它又化作春泥向它有用方向转化,其次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我们要对未来有信心。
化作春泥更护花哲学意义

化作春泥更护花哲学意义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句著名的歌词,表达了爱、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强调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化作春泥,意味着放下个人利益和欲望,将自己的一部分变成有用的东西来服务他人,保护社会或生态环境中脆弱的东西。
更护花则表达了坚定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即为了守护我们心目中的美好事物,我们愿意担负风险,献出体力和智慧。
这句话所传递的哲学意义适用于社会各个方面。
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和价值不仅仅在于自己的成功,更在于如何将自己的成功转化成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真正优秀的人不是简单地寻求个人成就,而是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同时,他们也会借此机会思考自己的处世原则和哲学观点,并付诸行动,活出自己的信念。
因此,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雨打风吹花落去原诗

雨打风吹花落去原诗摘要:一、原诗背景介绍二、诗句分析1.雨打风吹花落去2.落红不是无情物3.化作春泥更护花三、主题思想阐述四、现实意义与应用正文:【原诗背景介绍】《雨打风吹花落去》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龚自珍所作。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期,那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众疾苦。
他在这首诗中,以花自喻,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理想的追求。
【诗句分析】1.雨打风吹花落去诗句中的“雨打风吹”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暗示着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
而“花落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无奈。
此句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2.落红不是无情物诗人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然人生遭遇困苦,但诗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情的人。
这里的“落红”象征着诗人的品质,即使身处困境,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切。
3.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愿意将自己比作“春泥”,用生命的滋养去呵护那些美丽的“花”。
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诗人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以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主题思想阐述】《雨打风吹花落去》一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关切与追求。
诗人在诗中以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通过将自己比作春泥,表现出诗人愿为国家付出一切,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现实意义与应用】尽管《雨打风吹花落去》是龚自珍在清朝末期创作的诗歌,但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有为国家、民族付出一切的精神,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作手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作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作品,运用了寓情于景、抒发情感、描述细腻等写作手法。
首先,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
诗的开头用“落红不是无情物”这一红药花谢的自然现象来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无常的命运。
结合后文描述的寒风萧瑟、故人离去的情境,更加突出了人世间的离别和无常的命运,使人们在赏识美景的同时,也被这种离别之感所震撼。
其次,诗中运用了抒发情感的手法,通过表达作者对故人离去的思念之情来打动读者的心弦。
诗中“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作者对故人离世后对其的思恋之情,将其比喻为春泥,意味着作者以春泥之身,默默地保护着自己所爱的花。
这样的比喻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惜和执着。
再次,诗中运用了描写细腻的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故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生命的美好回忆,以及他对故人在人世间的付出的记忆。
诗中还有“相思本是无凭语,脉脉此情谁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深情的目光和留恋。
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被感染和引起共鸣。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红药花谢和春泥护花的对比来突出诗歌的主题。
红药花谢代表了人生的离别无常,而春泥护花则象征着人们对故人的思念和珍爱。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希望能够保护他们的美好回忆的愿望。
总的来说,杜牧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了寓情于景、抒发情感、描述细腻和对比等多种写作手法,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情感,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深入表达了对故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和珍爱之意。
这首诗以其深情脉脉的情感和细腻入微的描写,使读者在审美的同时产生共情,体会到了生活中离别和珍爱的深刻哲理。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花“是指落下的花瓣。一下对这首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花“是指落下的花瓣。
一下对这首
“落红”是指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愿做春泥更护花
有人说,教师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场力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
我却觉得,教师应该是护花的春泥,最美的花朵是学生,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滋润,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做好春泥的角色吧。
从教多年,自己始终在默默的奉献着,不求名利,但求学生成才。
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从教经历。
一: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懈追求
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尤其是新课改过程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注意强化复习检测“上一节内容”这个环节,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同时坚持贯彻“和谐教学法”理念,采用音乐进课堂、故事进课堂等形式,给学生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心平气和中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必须抓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总是力所能及的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特殊学生,像学困生、贫困生、心理负担重的学生等。
我习惯于主动和学生交流,学生们也愿意和我接近。
我的课自然学生们也比较喜欢。
记得一个学生叫张振兴,学习成绩不好,也很少有人关注;有一天下晚自习,我发现他一个人在校园里转悠,就问他为什么不去寝室,刚开始他支支吾吾不想说,在我的耐心询问下,他才说明了情况,原来寝室里其他人欺负他老实,总是问他要东西甚至要钱,还警告他不准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一听,一面耐心劝他别害怕,一面亲自送他去寝室休息,由于当时比较晚,寝室里其他同学已休息,我也没打扰,第二天,在课间操活动时,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循循善诱的开导之后,他们心悦诚服,并保证以后坚决不再犯类似错误。
果然,此后不仅他们没再找张振兴的麻烦,上课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而张振兴更是喜欢上了我的课……这件事只是我教育管理学生的一个缩影,本来我没多深印象,可在去年的八月十五,我意外收到了张振兴寄给我的礼物,它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原来,教师的一个善念,会改变一个学生,甚至会让学生记挂一辈子。
这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值了。
二: 在平常的工作里满怀责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深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和影响学生。
2006年8月底我做了个不算太小的手术,至少需在家调养一个月,但是学校教师紧张,初三历史课没有老师上,而国庆节后又是初三的期中考试,怎么办?我知道学校的难处,更想到五个毕业班的学生不能耽误,就提前到校上课。
刚
到学校,伤口并未完全恢复,再加上一周20多节课的大工作量,我只得跟学生们商量,称老师因身体原因,不能站着讲课。
结果,我发觉教学效果不理想,于是,一方面我上课时,尽量站着讲课,同时又侧面把身体情况反馈给了学生,没想到,再上课时,我刚站到讲台上,一个学生竟说,老师您坐着讲课吧,我们不乱了。
面对如此聪明、善解人意的学生,我很感动。
国庆节后的调研考试,我校历史成绩居全镇第一。
信息传来时,那两周的辛苦磨难,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三:在平静的教学中满腔热血
参加工作以来,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我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家长评教”满意率居于全校前茅,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并在《济源日报》、《济源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先后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市优质课教师”、“市模范教师”和“市骨干教师”,去年底被认定为“镇名师培养对象”等。
成绩已经过去,未来充满期待。
既然选择了教师,我将乐学敬业,甘为人梯,在教育教学这个普通岗位上继续为和学生一起“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