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新技术-----纳米复合镀
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

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摘要:介绍了纳米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纳米电刷镀层的组织和性能, 指出该技术属再制造关键技术, 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应用;电刷镀;再制造Technique of Nano Electro-brush Plating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nano electro-brush plating,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re introduc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belongs to the remanufacturing key technology. 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developing of the wide prospect of Electro-Brush Plating.Keywords: nano application, electro-brush plating, remanufacturing纳米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材料,具有不同于微观和宏观物质的许多介观特性。
由于材料的超细化,使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性,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得多的强度和硬度。
研究表明,在电刷镀液中加入纳米硬质颗粒能获得比普通复合镀层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减摩性,有效提高镀层性能,因此,纳米复合镀的应用前景广阔。
1.技术原理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是指采用电刷镀技术进行再制造时,把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颗粒加入电刷镀液中,获得纳米颗粒弥散分布的复合电刷镀涂层,提高产品零件表面性能。
纳米电刷镀技术和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同,如图1所示,都是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
该技术采用专用的直流电源设备,并使用电流的正极接镀笔,作为刷镀时的阳极,电源的负极接工件,作为刷镀时的阴极。
纳米电刷镀与电刷镀的区别主要在于:纳米电刷镀要在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不溶性纳米微粒,并使其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这些不溶性纳米微粒能够吸附镀液中的正离子,发生阴极反应时, 与金属离子一起沉积在工件上, 获得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处理新技术-----纳米复合镀

表面处理新技术-----纳米复合镀表面处理新技术-----纳米复合镀摘要:自纳米材料诞生以来,已制备出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各种材料,成为科技发展前沿积极挑战性的研究热点。
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纳米粒子的性质认识不断深化。
纳米微粒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包括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一些奇异的光、电、磁等性质。
纳米材料具有这些奇特的性能,它的引入对复合镀工艺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纳米复合镀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复合镀是在复合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用纳米颗粒代替了传统复合镀中使用的微米颗粒。
这里主要介绍纳米复合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前景和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词:纳米复合镀新技术研究现状发展问题几种材料合理地组合后如果能做到综合各自的优点并弥补各自的缺点,就能产生一种更加优异的新型材料。
复合镀层就是适应航空、电子、海洋、化工等工业对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复合镀层是通过金属沉积的方法,将一种或数种不溶性固体颗粒、惰性颗粒、纤维等均匀地夹杂到镀液中,使之与金属离子共沉积而形成特殊镀层的一种沉积技术。
基质金属与不溶性固体微粒之间的相界面基本上是清晰的,几乎不发生相互扩散现象,但确具备基质金属与不溶固体颗粒的综合性能。
复合镀技术是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常温操作、不影响主体材料内部性质等优点,因而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给复合镀技术带来了新的契机。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巨磁电阻效应、宏观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使其呈现出比普通材料高得多的硬度、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
目前已经研究制备出多种不同的纳米复合镀层,常用的纳米粒子有Al2O3、ZrO2、MoS2、Si、SiC、Si3N4、和TiO2等,常用的金属有Ni、Cu、Cr和Co等。
现代表面工程课程论文纳米复合镀层制备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表面科学与工程》课程论文 2014.11班级机动141学号Y30140563姓名高中正_ 开课学院机械学院任课教师高志成绩__________摘要纳米复合镀层就是在镀液中加入纳米固体颗粒,通过与金属共沉积获得镀层把纳米颗粒应用在电镀、化学镀及电刷镀中来获得比普通复合镀层高的硬度、耐磨性、减摩等已获得较大进展。
纳米材料在力、电、声、光、热、磁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对获得具有特殊表面功能的复合镀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使复台镀层的功能特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具有优异特性的纳米颗粒材料在复合镀层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着复合镀层的发展。
本文综述了纳米颗粒在纳米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的研究。
[1~3]关键词:纳米颗粒;电镀;化学镀;电刷镀1纳米复合镀层制备工艺现阶段纳米复合镀层制备的主流工艺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电沉积工艺,电刷镀工艺以及化学镀工艺。
2纳米复合镀层的电沉积法简介:纳米复合电沉积是一种新兴的复合表面技术。
阐述了纳米颗粒与金属共沉积的机理、工艺条件对纳米复合电沉积的影响,以及纳米复合共沉积的应用。
纳米与金属共沉积可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耐蚀、光催化和电接触性能。
机理:尽管复合镀层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且随着其工艺的不断完善与纳米新技术的出现,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复合镀层也已经开始研究,但关于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发展却较慢。
直到两步吸附机理的提出,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
一般来说,复合镀层的形成包括两步吸附过程:第一步是弱吸附,即携带着离子与溶剂分子膜的微粒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第二步为强吸附,即处于弱吸附状态的微粒,脱去它所吸附的离子和溶剂化膜,与阴极表面直接接触,形成不可逆的电化学吸附。
目前,纳米复合电沉积基本上沿用复合电沉积的机理,即两步吸附机理。
通过对Cu-Al2O3、Au-Al2O3纳米复合镀层所测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这2种体系中,Al2O3纳米微粒的共沉积机理是相似的,可以分为两步。
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

操作工艺有 关。 6纳米复合刷镀层性能
纳米 耐磨复合刷镀层 主要是在基础镀 液中加入氧化铝 、 ( 3 ) 纳米粒被沉积在 阴极上 的金属镀层镶 嵌。粘 附与 阴 氧化硅 、 氧化钛 、 碳化硅、 金 刚石 、 石墨碳纳米管等纳米颗粒 , 极上的纳米粒子必须 能停 留超过一 定的时间,才有可 能被 电 当微粒均匀弥散 的分布在镀层 中时,能有效的细化刷镀层的 沉积的金属俘获 。因此 ,这个步骤还 与镀笔和流动 的镀液对 晶间组织, 提高刷镀层 的硬度 、 耐磨性、 抗疲劳和抗高温性 能。 吸附于阴极上 的纳米粒子 的冲击作用 ,以及金属 电沉积 的速 下面就 以 n - A l z O n纳米镀层和快速镍镀层为例 : 度等因素有关 ( 1 ) 硬度
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游 离到工件表面 , 获得 电子被还原成 相对速度 l 2 - 1 5 m/ ai r n 。 5 纳 米复合 电刷镀 技术特点 金属原子, 复合镀液中的纳微米粒 子与金属离子发生共沉积 , 形成复合镀层。随着刷镀时间的累积 , 刷镀层逐渐增厚 。 纳米复合 电刷镀技术不同与普通 电刷镀技术的独特特 点;
学模型 。在这方面的研 究主要是借鉴复合 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附机理和电化学机理解释 , 结合电刷镀的工艺特 点, 纳米粒子
与 金 属 的 共 沉 积 过程 如下 :
( 2 )复合镀层组 织更致密、 晶粒更细小 , 基相组织 由微晶 ( 3 ) 镀层 的耐磨性 、 高温性等综合性能远远优于同种金属
纳 米 复合 电刷镀 技术
徐立鹏
( 聊 城 大 学汽 车与 交通 工程 学院 山 东 ・ 聊城
摘
的应用前景。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Ni-Si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抗磨性等优良性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还可以为
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涉及到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
首先,Ni-SiC纳米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电沉积方法得到。
电沉积是将金属离子
或化合物离子还原成金属或化合物的过程,通过控制电沉积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结
构和形貌的Ni-SiC纳米复合材料。
其次,对制备得到的Ni-SiC纳米复合材料进行
表征,主要包括形貌、晶体结构、成分组成等方面的分析。
最后,对Ni-SiC纳米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摩擦磨损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研究表明,制备Ni-SiC纳米复合材料时,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沉积温度
等因素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延长、电流密度的增加以及沉积温度的升高,Ni-SiC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抗磨性和强度等性
能会得到提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电沉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得Ni-SiC纳米复合材料的沉积速率和成分组成得到优化。
总之,Ni-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是一个多方位的课题,需要在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电沉积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Ni-SiC纳米复合材料,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与纳米镀膜的研究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与纳米镀膜的研究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形态,提高金属的性能和耐久性的一系列技术。
纳米镀膜技术则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制备一层纳米级别的薄膜,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的性能,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损性、硬度等。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概述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电镀、化学镀、热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场景。
电镀是一种将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层的方法。
电镀具有工艺成熟、适用范围广、沉积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装饰、防腐蚀、导电等方面。
化学镀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源,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工件和一些不能承受高温的金属材料。
热镀是在高温下将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
热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
喷涂是将涂料或金属粉末通过喷枪喷射到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涂层或膜层的方法。
喷涂具有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和不同应用场景。
阳极氧化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的方法。
阳极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损性和装饰性,广泛应用于铝及铝合金制品。
纳米镀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纳米镀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它利用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金属表面制备一层纳米级别的薄膜。
纳米镀膜技术在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耐磨损性、硬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纳米镀膜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种。
PVD方法通过蒸发或溅射的方式,将纳米材料沉积到金属表面。
CVD方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纳米级别的薄膜。
纳米镀膜技术在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叶片上制备纳米镀膜,可以提高叶片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
纳米化学复合镀技术概述

Pl a t i n g a n d F i n i s h i n 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8 4 9 . 2 0 1 3 . 0 9 . 0 0 6
纳 米 化 学 复 合 镀 技 术 概 述
常京龙 , 吴庆利
了影响 纳米化 学复合镀 镀层 制备 的主要 因素 ; 探 讨 了纳米化 学 复合 镀 的研 究现 状和发展 趋 势 。 关 键 词 :纳 米化 学复 合镀 ; 纳 米粒子 ; 影 响 因素 ; 功 能特性
文献 标 志码 : A 中图分类 号 : T Q 1 5 3 . 1 9
A Re v i e w o f Te c h n i q u e s i n Na n o me t e r Ch e mi c a l Co mp o s i t e Pl a t i n g C H A N G J i n g — L o n g . WU Q i n g — L i
( 1 . 天津冶 金职业 技术 学 院 , 天津 3 0 0 4 0 0; 2 . 大 连机床集 团 , 辽宁 大连 1 1 6 6 2 0 )
摘要: 纳 米化 学复合镀技 术 是制备 复合材 料新 方法 , 主要介 绍 了纳米化 学复合镀 镀层 形成 的吸 附机 理 和前提 基础 , 综述 了纳米 化 学复合 镀层 的结 构特 点和优 良的功 能特性 以及 目前 的研 究成果 , 论 述
Abs t r ac t:Na n o me t e r c h e mi c M c o mp o s i t e p l a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a n e w me t ho d f o r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o mp o s i t e
纳米复合电镀

纳米复合电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纳米复合电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纳米复合电镀的全部内容。
纳米复合电镀1208030123侯天润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更为严格和挑剔,单一材料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某些特殊性能,需要多种材料复合。
因此开发各种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高速发展起来的复合镀层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及机械性能,成为复合材料的一枝新秀,正日益过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复合电镀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复合电镀又称为分散电镀、镶嵌电镀,是用电镀的方法使金属(如Ni,Cu,Ag,Co,Cr等)与不溶性固体微粒(如Al2O3、SiC、ZrO2、WC。
SiO2、BN、Cr2O3、SiN4、B4C等)共沉积获得复合材料的一种工业过程。
不仅电沉积复合镀层在不断发展,而且利用复合化学镀技术也可以制备出一系列性能广泛变化的复合镀层,复合镀层在强化材料表面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1]。
但由于其加入的固体颗粒多为微米级,其性能不能满足科技的飞速发展的要求,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自纳米材料诞生以来,国内复合镀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纳米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意识到纳米微粒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包括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一些奇异的光、点、磁性质[2],若化合物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理论上将可以大幅度提高镀层中的化合物复合量,更重要的是纳米颗粒的引入将有可能给镀层性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这一性能的改变将有可能更多的体现功能性能特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处理新技术-----纳米复合镀摘要:自纳米材料诞生以来,已制备出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各种材料,成为科技发展前沿积极挑战性的研究热点。
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纳米粒子的性质认识不断深化。
纳米微粒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包括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一些奇异的光、电、磁等性质。
纳米材料具有这些奇特的性能,它的引入对复合镀工艺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纳米复合镀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复合镀是在复合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用纳米颗粒代替了传统复合镀中使用的微米颗粒。
这里主要介绍纳米复合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前景和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词:纳米复合镀新技术研究现状发展问题几种材料合理地组合后如果能做到综合各自的优点并弥补各自的缺点,就能产生一种更加优异的新型材料。
复合镀层就是适应航空、电子、海洋、化工等工业对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复合镀层是通过金属沉积的方法,将一种或数种不溶性固体颗粒、惰性颗粒、纤维等均匀地夹杂到镀液中,使之与金属离子共沉积而形成特殊镀层的一种沉积技术。
基质金属与不溶性固体微粒之间的相界面基本上是清晰的,几乎不发生相互扩散现象,但确具备基质金属与不溶固体颗粒的综合性能。
复合镀技术是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常温操作、不影响主体材料内部性质等优点,因而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给复合镀技术带来了新的契机。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巨磁电阻效应、宏观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使其呈现出比普通材料高得多的硬度、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
目前已经研究制备出多种不同的纳米复合镀层,常用的纳米粒子有Al2O3、ZrO2、MoS2、Si、SiC、Si3N4、和TiO2等,常用的金属有Ni、Cu、Cr和Co等。
纳米复合镀层即在镀液中加入纳米固体颗粒,通过与金属共沉积获得镀层,从而使镀层复合了纳米材料的特异功能。
将纳米材料和复合镀技术相组合,获得具有耐磨、减磨、耐高温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镀层,有利于纳米材料的扩大应用,进一步提高涂层技术,同时纳米颗粒在复合镀层中的应用也将有力的促进复合镀层的发展。
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纳米微粒分散性。
纳米微粒高的表面活性使其极易以团聚状态存在。
团聚状态的纳米微粒往往也将失去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它是纳米复合电镀关键技术之一。
在纳米复合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在纳米微粒表面吸附,降低纳米微粒的表面能,能有效地减少纳米微粒的团聚,以及改善纳米微粒在镀液及镀层中的分散状况。
对化学复合镀Ni-TiO2纳米复合镀体系中,从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TiO2纳米微粒分散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镀液中纳米微粒的分散性相差很大,同样也显著影响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分散状况。
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镀液及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分散性最佳;添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镀液及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分散性最差。
pH值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也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酸性溶液中宜选用非极性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碱性溶液中宜选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纳米复合电镀或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在普通电镀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纳米粒子,并使其与金属基体共沉积而得到复合镀层的一种技术。
镍是复合镀中常用的金属基体,在这里介绍几种镍基纳米复合镀层制备工艺的研究情况。
综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所采用的纳米粒子尺寸一般为20~80nm,在镀液中的浓度一般在10一5g/L之问,通常采用超声分散、机械搅拌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它们分散在镀液中。
电流密度为1—10 A/dm2,镀液温度30-60℃,镀液pH值在3~6之间。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这些参数对复合共沉积速率和纳米粒子在镀层中的复合量等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增加镀液中纳米粒子的浓度,有利于增加其在镀层中的复合量,但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复合量不再增加。
而且随其浓度的增加,纳米颗粒的分散将变得困难,其运动所受阻力将增加,不利于沉积,因此镀层沉积速率将变小。
增大电流密度,镀层的沉积速率会上升,但纳米粒子的复合量会变小。
这是因为增加了电流密度,金属离子的还原变快,但纳米粒子往阴极运动的速率并未改变,因此复合量减小。
增加镀液温度有利于提高沉积速率,但对颗粒的复合量影响比较复杂,开始阶段复合量增大,但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微粒表面的离子吸附能力降低,阴极过电位减小,电场力会减弱,不利于颗粒复合到镀层中。
镀液pH值对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有很大影响,进而对复合共沉积过程产生影响。
在复合电镀过程中,纳米颗粒主要是在机械力作用下往阴极运动,因此很好地分散纳米颗粒并配以适当的搅拌对复合电镀过程往往是有利的。
至今为止,国内外对纳米复合镀技术的研究报道还很少。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早,所发表研究论文的数量也远多于国外。
从现有文献报道看,有关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高硬度、耐磨纳米复合镀层;高温抗氧化、高温耐磨纳米复合镀层;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纳米复合镀层;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纳米复合镀层;耐腐蚀纳米复合镀层等。
比较而言,有关高硬度、耐磨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的也较深人;对电镀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也比化学镀纳米复合镀层的多。
1耐磨纳米复合镀层通常镀层的耐磨性与其硬度有关,即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纳米复合镀层中由于SiC、金刚石等纳米硬质点的存在,能有效改善镀层的内应力分布,减少镀层的微观切削和微观脆性剥落,因此这类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与不含纳米粉的普通镀镍层相比,含SiC 及纳米金刚石的复合镀层耐磨性能增加两倍以上,用于采油设备如抽油杆中的镍-金刚石纳米晶复合镀层,将使抽油杆的寿命提高数倍。
2 耐腐蚀纳米复合镀层在使用环境苛刻的情况下,复合镀层耐蚀性取决于镀层上针孔的密度、基体材质、表面粗糙度等。
利用碳纳米管能减少镀层孔隙尺寸、隔离腐蚀介质、当沉积于镍镀层时可阻止点蚀坑长大等特性。
有研究者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镍基复合镀层,耐腐蚀试验研究表明该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耐蚀性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镍镀层。
3 减磨纳米复合镀层石墨、聚四氟乙烯等微粒在大气中的摩擦因素很小且表面为较平滑的米粒形,在摩擦副接触面之间可起到“微滚针”的作用,降低摩擦因素。
另外,这些纳米粉与金属之间黏着力小,将这些微粒与金属共沉积得到的复合镀层,可以防止摩擦副的两种金属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或者防止粘着磨损,是磨损量大大下降。
例如,将100纳米左右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加入到化学镀液中,可获得均匀的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该镀层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摩擦系数比Ni-P镀层低很多。
同时增强了镀层的抗粘着磨损能力,在在许多滑动摩擦副如轴承、泵、阀件等中应用效果甚佳。
4 耐高温纳米复合镀层借助纳米陶瓷颗粒的耐高温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将纳米陶瓷颗粒应用在耐高温复合镀层中能有效提高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如Al2O3、ZrO2纳米微粉化学稳定性好,弥散分布在镀层表面可减少基质镀层与氧化介质接触的有效面积,降低镀层高温下的氧化速度,因此这类镀层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作条件下的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的工作部件,比如发动机件的密封圈、汽车缸体等。
研究发现Ni-P-纳米ZrO2复合镀层的工作温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提高,而Ni-W-B-纳米ZrO2复合镀层的高温耐磨性是Ni-W-B镀层的4-5倍。
5 具有催化功能的纳米复合镀层降解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使用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线下进行照射,但用传统的光催化剂效果并不理想。
因温度过高时TiO2与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会给热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胶状悬浮液具有很高的表面分散值,因此在液相金属表面的催化膜造成不良影响。
TiO2中表现出高效光催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难溶、无毒、成本低等特性,可作为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用于空气净化、污水处理、和保洁杀菌等方面。
有研究者用电沉积方法成功获得了具有光催活性的Ni- TiO2(50纳米)纳米复合材料,与传统的Ni- TiO2光催化膜比较,发现前者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而且不用经过光催化修复过程。
6 具有电接触功能的纳米复合镀层复合镀层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可节约大量贵金属材料并赋予零件优异的电接触性能。
这类复合镀层多以金、银为基质,分散微粒主要有金刚石、WC等。
例如,银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蚀性均较好,且接触电阻小、价格便宜,但其硬度低、耐磨性差、抗电蚀能力差,电接触寿命较短。
如果采用纳米尺寸的颗粒与金、银共沉积形成纳米复合镀层,能在保持良好的电接触性能的同时,大大增强镀层的耐磨性和导热性能。
有研究表明,镀层中加入纳米金刚石结构粒子可使银基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电磨损率明显降低,使电触头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纳米材料与基质金属共同构成了纳米复合镀层,纳米复合镀层与普通镀层相比,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纳米复合镀层由大量的纳米微粒均匀弥漫分布于基质金属中,它由纳米微粒与基质金属两部分构成,因而纳米复合镀层具有多相结构;(2)纳米微粒与基质金属共沉积过程中,纳米微粒的存在将影响基质金属的电结晶过程,使基质金属的晶粒大为细化,甚至可以使基质金属的晶粒小到纳米级而成为纳米晶。
纳米复合镀层中由于存在大量的纳米微粒,纳米微粒本身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使得纳米复合镀层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而且性能随着纳米微粒粒径的减小而更优异。
纳米复合镀层具有独特的性能,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的高硬度和耐磨性,高抗局部腐蚀能力和能赋予很高的防护性能,可用于较软或不耐磨的基体,如提高印刷机心轴和CD压模的使用寿命;其好的电、磁学特性可作为软磁材料,应用于高效应压器,电源和电机中;还可以使新一代的磁头同时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和耐磨性能;高催化性能应用于析氢反应及燃料电池电极;高氢溶解质,可作为储氢材料使用。
纳米复合镀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需要人们付出很多的努力方可逐渐得到完善。
例如(1)不断开发新的纳米复合镀体系,包括纳米粒子的种类、基质金属的种类及基础镀液的种类;(2)不断探索新的电沉积方法,包括电能的施加模式、搅拌方式、外加能量场的作用等,以获得具有不同结构及不同粒子与基质金属界面的纳米复合镀层。
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米粒子的独特效应,制备出高性能的纳米复合镀层;(3)避免纳米粒子在镀液及镀层中团聚的相关技术研究;(4)纳米复合镀层的应用研究,极大地拓宽纳米复合镀层的应用领域;(5)有关纳米复合镀层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纳米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纳米粒子与基质金属的界面关系研究,纳米复合镀层获得高性能的内在机制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