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基因血缘

中国人的基因血缘

这在汉族南迁的历史也是类似的,迁往南方的汉族主要是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他们肯定是娶了当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汉族有着和北方汉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实总体来看,在南方,来自北方汉族母系的mtDNA还是占多数,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汉族其母系祖先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但个别地区这个比例很少,而南方当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区却可以达到85%,如广东的一些地区)。
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回过头来再说最早的一支。
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线大概就是沿着海岸出发,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中南半岛,此后,这批M130的子孙分为两支系,NO.1支系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并最终进入了北美地区;NO.2支系向南进入澳大利亚,并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虽然我们的基因树上C—M130画的比较简单,但实际上C—M130并不单一,他们类型众多。
D—YAP又被称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C—M130几乎同时走出非洲。现在D—YAP类型主要分布在印度安答曼群岛的安达曼人(100%)、藏族(58%)、彝族、瑶族中的勉人、日本(34.7%)、朝鲜人。在汉族人中,D—YAP出现的频率小于1%。
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Y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大帝国(典型的是汉人、阿拉伯人),近代的高技术革命和殖民(如英格兰人、西班牙人),这些人群的同源性强,Y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并不特别丰富,相反,一些非常古老的小民族,其Y染色体变异类型却十分丰富。
亚欧大陆上主要民族(图中的chinese主要指汉族,外国人对中国的民族状态不太了解,和一般人的观念不同,汉族的基因构成恰恰是一个非常单一纯粹的民族,足以证明原来的汉族融合而成的理论是错误的)

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

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

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从族源上看,大陆和朝鲜比南韩都近得多。

其实朝鲜的先民古时称秽貊,系中国古代东夷族群的一支,最早居住山东半岛一带,后来经过多次迁徙,到了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北部。

周代时,周王封殷商贵族箕子于朝鲜。

箕子教秽人“礼义田蚕,有制八条之教”,古朝鲜开始从事农业,并发展起来。

秦末汉初,今北京附近的燕人卫满,利用中原动荡的机会,带领一部分燕人迁到朝鲜半岛的北部,自立于朝鲜,定都王险(今平壤),为北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卫氏朝鲜。

前108年,汉东征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今天北朝鲜的区域正式并入汉王朝的版图,包括今天的首尔和汉江区域,所以首尔过去叫汉城,那条江现在还叫汉江。

后来,中国东北北部秽族形成夫余国;南部貊族形成高句丽。

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在汉玄菟郡管辖范围内建立政权,史书记为高句丽国。

都城称纥升骨(今吉林桓仁县境)。

公元3年,琉璃明王迁都国城(今吉林集安市区内)。

高句丽国盛时控制的区域:东临日本海,西至今辽宁省境辽河,南约达朝鲜半岛汉江一线,东北有栅城(今吉林省珲春市)地,西北至今第二松花江为限。

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今朝鲜平壤市区内)。

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军灭掉。

至此,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存在了705年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国家消亡了。

高句丽族一部被迁入中原融入汉族;一部融入靺鞨人;朝鲜半岛的重组为高丽族。

高句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对今天的朝鲜族的形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高句丽在迁都后改称高丽,高丽国亡后,其国民扶余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入汉族和满族,进入朝鲜半岛的只是极少数;今天的朝鲜族的主体来源於半岛的土著三韩族;因此高丽之对於朝鲜族的影响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缘上,这与拓跋鲜卑人对汉族的影响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缘颇有些类似之处]。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东都护府。

朝鲜半岛仅剩下新罗和唐朝势力。

韩国姓氏与中国姓氏的关系

韩国姓氏与中国姓氏的关系

韩国姓氏与中国姓氏的关系韩国姓氏与中国姓氏的关系金姓有几个来源,第一来自新罗国王金阏智,第二来自伽耶国王金首露。

朴姓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

这两个姓都属于来自神话传说的姓氏。

济州岛的高、夫、梁三姓也来自神话传说。

百济国王扶余氏和高句丽国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还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国皇帝或者韩半岛三国国王赐姓(比如新罗国王赐的金海许氏、中国皇帝赐的甘泉文氏)、自己创氏改姓(高丽灭亡后,王氏王族纷纷改姓玉、全、田等)。

百济义慈王之子扶余隆在亡国后去中国唐朝学习,被唐高宗赐姓曰徐。

新罗第三代儒理王在将全国划分为6个部落后,给每个部落的酋长都赐姓,比如俱礼马赐姓为孙,苏伐都利赐姓为崔等等。

还有国王给“乱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丽太祖给百济遗民起的牛、马、象(后改为尚)、獐(后改为张)、豚(后改为顿)等姓氏。

还有一些来源不详的古代姓氏,比如从箕子朝鲜传下来的鲜于、徐,辰韩传下来的苏姓,百济时的“八大姓”——沙、燕、解、国、真、苗等。

有些朝鲜古姓和中国传来的姓重复,但其“本贯”(祖籍地)不同。

从中国传入朝鲜的主要姓氏有张(元朝公主陪嫁人员)、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闵(始祖为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元朝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朱(南宋末期前往高丽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后裔)、明、升(明初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后裔)、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等等。

还有些姓氏,虽然在朝鲜有相同的姓氏,但始祖不同,比如李氏,既有新罗时期、高丽时期自己“创氏”或者被赐姓的(比如全州李氏、公州李氏、仁川李氏),也有从中国传入的,比如唐朝援新罗将领李茂(延安李氏始祖)的后裔、西汉文人李般第24代孙李璜(固城李氏始祖)、高丽开国功臣中国元朝人李之兰(青海李氏始祖)、陇西人、汉乐浪太守李震(安岳李氏始祖)等。

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朴氏的70多个本贯、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没有从中国传过去的相同姓氏。

为什么说韩国曾是中国属国

为什么说韩国曾是中国属国

为什么说韩国曾是中国属国今天的韩国、朝鲜,已经是与中国完全分离的独立国家。

但在漫长的中国史上,朝鲜半岛多次部分纳入中国版图,而在其作为属国的历史上,高丽民族仰慕、接受汉文化。

汉字和汉典章制度,一度在朝鲜半岛沿袭上千年,这是铁的历史事实。

朝鲜在明代给中国皇帝的表章中多次自称“箕子之国”,是华夏族历史上与其有通婚史,并有华夏人口迁入朝鲜半岛的明证。

但是,有历史学家因此认为朝鲜半岛的主要民族——高丽民族(中国称朝鲜民族)就是汉人后裔,这是一种YY。

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与汉藏语系完全不同。

其次,近年来美国、中国多所高校采集的朝鲜半岛居民基因样本也显示,朝鲜人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是D—YAP,与汉族人的O—M175是完全不同的。

按照韩国近年来宣称的“血缘史”,其最早的祖先是“蚩尤天皇”。

虽然这一说法于史无征,但口传、传说,未必完全不可信。

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和高丽民族初次接触,应该与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作战有关。

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各民族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后裔,同时试图消灭其它的部落。

复旦大学的研究显示,中国华夏族基因从7000到8000年前间从非洲来到东亚,首先的居住地是甘肃天水附近,后来这支可能是传说中伏羲部落的人群的文明和武力发展提升后,通过炎黄部落战争实现了统一(灭万国),开始向东方扩张,最后定都在黄河流域(《千字文》中所说“都邑华夏——背邙面洛”,是准确的描述),占有中原,并和四夷作战,拓展生存空间。

高丽人属于东夷(意为东边的弓箭手)部落,如果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蚩尤天皇”的后代,那么阿尔泰语系的蚩尤部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汉藏语系的华夏部落逐出中原,开始向东北方向迁徙的。

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根据高丽人自己的说法——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

中国朝鲜族跨国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综述

中国朝鲜族跨国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综述

中国朝鲜族跨国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综述朝鲜族是中国各民族中流动较早、流动比例较高、流动范围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

朝鲜族社会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社会变迁,每一次都伴随着朝鲜族人口的流动与适应。

随着全球化、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迁,中国朝鲜族始终调整、适应着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各种变化。

本次研究综述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论研究,一部分是现实研究。

其中将现实研究部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朝鲜族流动人口研究、朝鲜族动人口的社会适应研究、宗教因素对朝鲜族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

标签:朝鲜族;社会适应;宗教适应一、理论研究(一)流动人口动力机制理论研究:古典与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强调资源分布不均衡引起人口的流动与迁移,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即遷入地和迁出地经济水平存在差异,而人口流动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可以减少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人口流动停止;新家庭经济理论,随着国家和政府开始重视流动人口和移民的身份以及生存状况,以及非法移民和流动人口身份认同问题等,流动人口的动力不再只考虑经济因素,逐步开始关注情感、文化等因素;世界体系理论:该理论基于结构—历史—功能主义的范式,该范式提出人口流动不完全是由物质、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不均引起的,而是受到结构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而世界体系理论并不将视野局限于某个地区的人口流动,而是着眼于宏观视野、国际视角,将人口流动归结于整个世界资本的流动;以及“推拉”模型理论:基于城市二元发展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既受到来自城市社会的拉力,也有来自民族地区乡村的推力,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促使人口迁移的正面积极因素,也存在阻碍人口迁移的负面消极因素,同时也与少数民族自身的具体情况有关。

(二)社会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指基于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而形成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网络系统。

广泛应用于后期流动人口的迁入动机,以及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生存机制;虽然社会网络研究不能解释最初移民的原因,但是却可以解释移民流源源不断的原因,可以用来预测移民的趋势;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一种促进人类交往的社会结构性资源,根植于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之中,不仅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源,也是人们为获取各种效益的投资活动。

历史趣谈:朝鲜太祖是中国后裔吗?他为何要杀所有王姓人

历史趣谈:朝鲜太祖是中国后裔吗?他为何要杀所有王姓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朝鲜太祖是中国后裔吗?他为何要杀所有王姓人
导语:朝鲜太祖李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王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
朝鲜太祖李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王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即位之后选择了作为明朝的宗主国,但是明朝承认了朝鲜这个国家的名称,却迟迟不愿意承认李成桂的君主地位,李成桂百折不挠积极争取,最后终于得到了明朝的承认。

朝鲜太祖李成桂二十二岁的时候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之后归顺了高丽政府,这个时候的高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纷乱的局势使得李成桂有了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机会,李成桂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在战争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自己的官职逐渐的获得了升迁,并且获得了非常高的威望。

公元1388年,高丽国王与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这次行动,但是李成桂的反对却没有任何效果。

这一年的四月,高丽王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打辽。

五月,李成桂带领军队过了鸭绿江之后,感觉到行军非常困难、粮饷迟迟供应不上,于是上书要求回师,高丽王王禑不听。

于是李成桂劝服了曹敏修,非常果断的在威化岛回师,返回到了开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开城,掌握了高丽的实权,流放了崔莹。

1392年七月十二日李成桂登上了王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一年李成桂五十八岁。

李成桂即位之后积极的开展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1398年朝鲜发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乱,李芳远逼迫李成桂立李芳果为世子,后来逼迫李成桂退位,李芳果成为
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朝鲜的姓氏除了“朴”之类的以外,有大量姓与中国相同,比如“李”、“张”等等。

虽然有联系,但是这些姓和中国的联系并不太大。

朝鲜人的汉姓大都是出于仰慕中原的心理自己改的,但是有少数是中土汉人迁徙过去保留原姓氏的。

朝鲜族中的汉人后裔估计在千万以上,打上“韩国寻根”搜索一下,就可查到许多韩国的名人、望族来中国寻根的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皇帝赐姓外族人的事例。

但是并没有赐姓给朝鲜。

朝鲜的姓氏是继承中国的姓氏,他们有的我们也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现在的朝鲜文字是在朝鲜李氏王朝世宗时期发明的,在发明朝鲜文字前朝鲜人用的是汉字,而且即使在朝鲜文字发明后也没有广泛应用,氏族子弟在朝鲜李氏王朝统治时期仍然大部分在学汉字。

直到现在的朝鲜和韩国建立后才大规模推广。

比如,金姓有几个来源,第一来自新罗国王金阏智,第二来自伽耶国王金首露。

朴姓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

这两个姓都属于来自神话传说的姓氏。

济州岛的高、夫、梁三姓也来自神话传说。

百济国王扶余氏和高句丽国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还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国皇帝或者韩半岛三国国王赐姓(比如新罗国王赐的金海许氏、中国皇帝赐的甘泉文氏)、自己创氏改姓(高丽灭亡后,王氏王族纷纷改姓玉、全、田等)。

百济义慈王之子扶余隆在亡国后去中国唐朝学习,被唐高宗赐姓曰徐。

新罗第三代儒理王在将全国划分为6个部落后,给每个部落的酋长都赐姓,比如俱礼马赐姓为孙,苏伐都利赐姓为崔等等。

还有国王给“乱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丽太祖给百济遗民起的牛、马、象(后改为尚)、獐(后改为张)、豚(后改为顿)等姓氏。

还有一些来源不详的古代姓氏,比如从箕子朝鲜传下来的鲜于、徐,辰韩传下来的苏姓,百济时的“八大姓”——沙、燕、解、国、真、苗等。

有些朝鲜古姓和中国传来的姓重复,但其“本贯”(祖籍地)不同。

从中国传入朝鲜的主要姓氏有张(元朝公主陪嫁人员)、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闵(始祖为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元朝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朱(南宋末期前往高丽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后裔)、明、升(明初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后裔)、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等等。

中国朝鲜族和朝鲜人有关系吗

中国朝鲜族和朝鲜人有关系吗

中国朝鲜族和朝鲜人有关系吗
中国朝鲜族和朝鲜人有关系,朝鲜人和朝鲜族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很多双方的居民都在对方有亲戚,包括韩国。

在朝鲜语或韩语语境下,朝鲜族的称呼特指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中国地区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

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脆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

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

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

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

这种打扮,如今只能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朝鲜族居住于北方,又多从事水稻生产,直接影响其主食习惯的形成。

在朝鲜族传统饮食中,稻谷类和蔬菜为基本饮食,菜肴通常以辣为特征。

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

朝鲜族历来以素食为主,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其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辛辣、爽凉、清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朝鲜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从族源上看,大陆和朝鲜比南韩都近得多。

其实朝鲜的先民古时称秽貊,系中国古代东夷族群的一支,最早居住山东半岛一带,后来经过多次迁徙,到了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北部。

周代时,周王封殷商贵族箕子于朝鲜。

箕子教秽人“礼义田蚕,有制八条之教”,古朝鲜开始从事农业,并发展起来。

秦末汉初,今北京附近的燕人卫满,利用中原动荡的机会,带领一部分燕人迁到朝鲜半岛的北部,自立于朝鲜,定都王险(今平壤),为北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卫氏朝鲜。

前108年,汉东征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今天北朝鲜的区域正式并入汉王朝的版图,包括今天的首尔和汉江区域,所以首尔过去叫汉城,那条江现在还叫汉江。

后来,中国东北北部秽族形成夫余国;南部貊族形成高句丽。

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在汉玄菟郡管辖范围内建立政权,史书记为高句丽国。

都城称纥升骨(今吉林桓仁县境)。

公元3年,琉璃明王迁都国城(今吉林集安市区内)。

高句丽国盛时控制的区域:东临日本海,西至今辽宁省境辽河,南约达朝鲜半岛汉江一线,东北有栅城(今吉林省珲春市)地,西北至今第二松花江为限。

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今朝鲜平壤市区内)。

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军灭掉。

至此,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存在了705年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国家消亡了。

高句丽族一部被迁入中原融入汉族;一部融入靺鞨人;朝鲜半岛的重组为高丽族。

高句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对今天的朝鲜族的形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高句丽在迁都后改称高丽,高丽国亡后,其国民扶余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入汉族和满族,进入朝鲜半岛的只是极少数;今天的朝鲜族的主体来源於半岛的土著三韩族;因此高丽之对於朝鲜族的影响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缘上,这与拓跋鲜卑人对汉族的影响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缘颇有些类似之处]。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东都护府。

朝鲜半岛仅剩下新罗和唐朝势力。

倭又很快和新罗恢复了国家关系。

907年,唐朝灭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罗王朝,建立高丽王朝(王氏朝鲜)。

936年,乘中国的分裂,高丽统一朝鲜半岛。

英语中KOREA就是“高丽”的译音。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明太祖朱元璋同意“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作为国号的开始。

李氏朝鲜尊明朝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直到甲午战争后朝鲜“独立”为止。

后来的李氏朝鲜长期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个羁縻国。

1905年中日战争后,日本的势力进入半岛,而大批不愿做日本属民的朝鲜人,渡江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朝鲜族的主体部分,1911年,日本灭掉李氏朝鲜,将之变成起一个省,1945年重新独立。

这个历史过程显示,汉江以北地区几千年来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朝鲜半岛最南段的南韩,最古老的部族是马韩、弁韩辰韩。

三韩中辰韩是中国大陆去的秦人组成的,先叫秦韩,后称辰韩。

所以,要从血缘关系上看,中国人和北朝鲜的要近得多。

其次,从现政权的结构看,实际上朝鲜现在政权是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物,我看类似于前苏联时期的远东共和国。

由于时代的不同相互间在性质上有一些不同,但都是中央政权的权益之计的产物。

北朝鲜的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是中国抗日联军的将领,金日成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到朝鲜接受政权是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的。

他的军队的主要成员大多是在中国出生的中国朝鲜族,后来抗美援朝时第一批入朝的也是中国的朝鲜族士兵,在毛主席看来北朝鲜就是一家人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