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
2023年版抗菌药物分级治疗指南

2023年版抗菌药物分级治疗指南导言
在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急剧增加。
为了维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本指南将为医生提供抗菌药物的分级治疗。
一级抗菌药物
一级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使用期间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和可能的过敏反应。
推荐使用的一级抗菌药物:
- 青霉素V
- 头孢拉定
- 阿莫西林
二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的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使用时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防止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推荐使用的二级抗菌药物:
- 阿米卡星
- 左氧氟沙星
- 阿奇霉素
三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MRSA抗生素等,主要用于重度、难治和耐药性感染的治疗,如败血症、脓肿、严重肺炎等。
使用时应监测肝肾功能,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推荐使用的三级抗菌药物:
- 美罗培南
- 帕尼培南/舒巴坦
- 利奈唑胺
结论
本指南旨在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分级治疗,保障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遵守指南,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耐药性低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适用于一些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差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如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四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但安全性较差且耐药性很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物等。
根据抗菌药物目录的等级,医生分级使用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级别的医生可以使用低级别的抗菌药物,高级别的医生则可以使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抗菌药物。
具体的分级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疾病而有所差异。
医生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够保护患者免受抗菌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通过明确抗菌药物目录和医生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规范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医生在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状况等因素,最终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一级)、限制使用级(二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非限制使用(一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二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原则:医师和药师须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或调剂权。
医师经考核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一般可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
住院医师处方权限为一级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级药物,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级药物。
(三)医师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循“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
(四)三级医师查房时,应含有抗菌药物内容,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理由、使用效果分析及更改理由、停用抗菌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目录项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中,青霉素类抗生素被归类为第一线药物,适用于常见的轻至中度细菌感染,如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过敏史,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目录项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另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相较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适用于更多细菌感染的治疗。
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归类为第二线药物,常用于对青霉素敏感性较差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腹部感染等。
目录项三:利福平类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是一种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药物。
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中,利福平类抗生素被归类为第三线药物,一般用于对一、二线药物耐药或治疗失败的感染情况。
医生在使用利福平类抗生素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录项四: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另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归类为第四线药物,常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等。
医生在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谨慎考虑其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通过以上目录项的分类和说明,二级医院可以更好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在具体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耐药性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包括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在临床应用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工具之一。
为保证抗菌药物
的有效与安全使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根据药物的特性与作用机制,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包括如下内容:
一级抗菌药物
一级抗菌药物是指对多种常见病原体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
高的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是首选使用的抗菌药物,常见的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
在临床应用中,一级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遵循规范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二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是指对某些特定病原体或对抗一级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病原体具
有一定的作用。
这类药物在一级抗菌药物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使用。
常见的二级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在使用二级抗菌药物时,应慎重考虑病原体药敏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三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是指对大多数细菌产生杀菌或抑菌作用,常被作为治疗多种复杂
感染和多重耐药病原体感染的后备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或潜在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选择。
常见的三级抗菌药物有利福平、美罗培南等。
使用三级抗菌药物应遵循严格的适应症,药物浓度监测以及联合应用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剂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助于合理使用这一类药物,减少抗生素滥用
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情况做出明智的抗菌药物选择,并监测抗生素使用效果,以提高感染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抗菌药物的分级

抗菌药物的分级1. 引言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各国普遍采用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将不同的抗菌药物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
2.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对于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根据抗菌谱的不同,青霉素类可以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窄谱抗生素主要针对特定的菌株或菌群,而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效。
2.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2.3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 酶的活性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4 糖肽类糖肽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糖肽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2.5 其他类别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抗菌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例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这些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细菌感染。
3. 抗菌药物的分级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各国普遍建立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级系统:3.1 一线药物一线药物是指对常见细菌感染治疗有效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
一线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3.2 二线药物二线药物是指对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细菌感染而开发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较为复杂的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感染。
抗菌药物分级表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抗菌药物分级表

抗菌药物分级表抗菌药物分级表一线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钠和青霉素钾。
二线抗菌药物:限制性使用,包括美洛西林、___、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坦、阿洛西林、替卡西林、___、氯唑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氨苄西林/舒巴坦、苄酸钾(注射剂)、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乐西林钠、注射用舒巴坦钠、呋布西林、氟氯西林。
三线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包括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头孢硫咪、头孢噻肟、头孢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哌甲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噻吩钠酮、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利、头孢匹罗、头孢舒巴坦钠、头孢唑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匹胺、头孢克肟、头孢替唑、头孢泊肟酯、头孢美唑、头孢妥仑酯、头孢妥仑匹酯、头孢地尼、头孢丙烯、头孢孟多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拉定/舒巴坦钠。
其他抗菌药物包括一内酰胺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___、___/倍他米隆、比___、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头孢米诺;氨基糖苷类,如妥布霉素(外用制剂)、庆大霉素(注射剂)、小诺米星、奈替米星、大观霉素;氯霉素及其他类,如氯霉素(外用)、磷霉素、克林霉素(口服)、氯霉素(注射剂)、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螺旋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罗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口服);四环素,如多西环素、米诺霉素、四环素(外用)、四环素(口服);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芦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舒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磺胺类,如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胺吡啶;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硝咪唑类,如替硝唑、奥硝唑、乌洛托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孢西丁钠
头孢美唑钠
氨曲南
碳氢酶烯类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糖肽类
盐酸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陕西省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分级一览表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口服剂)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注射剂)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陕西省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分级一览表
抗菌药物分类
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
哌拉西林钠
青霉素钠
青霉素+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一代
头孢唑啉
头孢硫脒
头孢二代
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头孢替安
头孢三代
头孢曲松
头孢地尼
头孢克肟
头孢他啶
头孢甲肟
头孢四代
头孢吡肟
头孢菌素+酶抑制剂
依替米星
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
奥硝唑
磺胺类
复方磺胺甲噁唑
抗真菌
氟康唑胶囊
伊曲康唑胶囊
氟康唑注射剂
伊曲康唑注射剂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林可胺类
克林霉素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其他类Leabharlann 夫西地酸钠利奈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