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五、实施方案
1.技术培训: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设备部署:根据实际需求,部署相应的无线传输设备。
3.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4.运维保障: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传输效率:满足大容量、高并发数据传输的需求,保证传输速度。
3.系统兼容性:支持跨平台、多设备的数据传输,实现无缝对接。
4.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5.合规性:严格遵循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确保方案的实施不违反任何法律条款。
三、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1.技术选型
-无线传输技术:选用IEEE 802.11ac及以上标准,结合4G/5G移动通信技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传输需求。
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第1篇
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一、方案概述
本方案旨在为需求方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无线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在充分考虑信息安全、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等要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高效、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二、需求分析
1.数据传输安全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截获、篡改、泄露。
2.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大数据量、高并发场景下的传输需求。
3.关键环节设计
-数据加密与解密:使用安全密钥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加密与解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认证与授权:建立严格的认证与授权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
-传输协议:采用HTTPS等安全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四、合法合规性保障
-法律法规遵循: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执行,确保方案合规。
基于ARM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2 无 线 数 据 传 输 系统 硬 件 设 计
无 线 数 据 传 输 系 统 硬 件 以 L C 7 6微 控 制 器 及 其 外 围 P 16 部 件 为 基 础 , 过 串 口收 发 数 据并 控 制 无 线 传 输 模 块 。 终 通 最 达到系统要求 。
第2 0卷 第 2期
V0 .0 12 No2 .
电 子 设 计 工 程
El c r n c De i n En i e to i sg g n
21 0 2年 1月
Fb 2 1 e. 0 2
基于 AR 的无线数据 传输 系统设计 M
董旭 宇 . 夏路 易
( 太原 理 工 大 学 信 息 工程 学 院 ,山 西 太原 0 0 2 ) 3 0 4
5 2 k字 节 的 闪 存 和 6 1 4 k字 节 的 S A . 富 的 增 强 I R M) 丰 / O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和 联 接 到 两 条 A B总 线 的外 设 。该 板 包 含 8通 道 1 P 2位 的 A C和 1 D O位 的 D C、 A 4个 通 用 1 6位 定 时 器 、 机 控 制 P 电 WM
nF0 R 9 5是 N ri VL I 司 推 出 的 单 片 射 频 收 发 器 。 o c S公 d 工 作 电 压 为 1 ~ . V,工 作 于 4 3MHz8 8MH 、 1 z3 . 36 9 3 、6 z 95 MH 个 IM 频 段 , 频 道 转 换 时 间 小 于 6 0 s S 5 ,最 大 数 据 速 率 为 10k is n F 0 0 b /。 R 9 5可 以 自动 完 成 处 理 字 头 和 C C 循 环 冗 余 t R (
无线传输系统分析方案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1.系统目的、用途、功能该系统目的是运用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向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该系统中,用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另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接收模块并将信息通过USART口传输给计算机。
该系统可方便的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扩展之后还可在计算机之间实现无线通信。
在该系统中,用两个NewMsg RF905C 模块实现无线通信,然后通过USART口将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
2.软件设计思想、流程图模块采用了NRF2401芯片进行无线传输,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总共为28字节,由于加入了包的校验机制,占用了第1,2字节,故只有后26字节可用,其格式为:1字节的“标识字节”+25字节的“数据段”,标志字节用来表示数据段中的数据的有效数,数据段用来存放用户的数据。
注意:标识字节一定要正确表示后25字节数据的有效字节,否则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确标识出有效数据。
以下发送的原理示意图:以下是接收的示意图:3.详细软件功能以下是主机完成一次发送的步骤:(1)在主机发送一个包前,先在“序号字节”标识好该次包顺序n,再在“标志字节”中写入0X22标志DATA包,最后在后26字节中打包好数据,最终发送出去,等待Twait时间接收从机的ACK包(2)若在Twait时间内等待到了ACK包,并校验ACK包中的“标志字节”是0X11和“标志字节”是步骤<1)中写入的顺序号n,则说明从机已经正确接收到了本次数据;若在Twait时间内没接收到ACK包,则说明可能是从机没收到本次数据包或是ACK包丢失,则重新进行步骤<1),总共尝试10次。
(3)完成一次发送后,把“标志字节”自加1,为下一个包做准备以下是从机完成一次接收的步骤:(1)从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检验“标志字节”中是0X22,说明是DATA包,则接收,否则丢弃该包。
(2)从机检验“序号字节”,并以该“序号字节”的值作为即将发送的ACK包的“序号字节”的值(3)从机制作ACK包,并发送。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易扩展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本文将首先介绍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然后,详细阐述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技术,包括传感器选型、数据采集电路设计、单片机选型与编程、无线传输协议选择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等。
本文还将分析该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如数据传输速度、传输距离、功耗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总结该系统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片机按照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8051系列、AVR 系列、PIC系列、ARM系列等。
每种类型的单片机都有其独特的指令集、架构和外设接口,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了解其具体的特性和编程方法。
在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中,单片机通常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通过编程,单片机可以控制外设进行数据采集,如使用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使用传感器接口读取传感器的输出值。
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农业监测等领域,更是需要具备低功耗、远距离传输、高速传输、抗干扰等特点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支持。
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满足了这些需求,因此在现代化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旨在设计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实现及测试验证,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可靠的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二、研究内容1. RF无线通信原理的研究;2. 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3. 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实现;4. 系统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收集国内外RF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系统设计法:通过对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构建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地图等关键要素的设计方法;3. 系统实现方法:根据设计的模块,利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和现有的通信模块、传感器等硬件元件,完成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实现;4. 系统测试方法:通过实验室里的测试设备,分别测试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通信距离、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四、预期成果1. 完成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2. 验证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指标;3. 提供基于RF的无线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为厂商和企业提供参考。
五、进度安排1. 2月:完善开题报告,包括调研和系统设计;2. 3-5月:系统实现和功能测试;3. 6月: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4. 7月: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
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建议本课题研究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中如PCB设计以及不同硬件模块的连接互通等,都需要专业的硬件设计人员。
基于CC1100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线数据传 输技术 在工业 、 等领域 得到应用 广泛 口。 民用
1 无线数据传输 系统结构
微功 率短距 离无线 数 据传 输 技术 作 为一 种 无线 通 信
实用 技术 , 使用 单 片射 频收 发 芯片 , 一般 加上 微 控 制器 和
少量 外 围器件构成 专用或 通用无线 通信 模块 l , 2 只要依 据 ]
维普资讯
发
8B 年I月 B7 己
第 己 卷 第1 5 醐
基 于 C l C 0的无线 数 据传 输 系统 设 计 l O
李丽 军 王代 华 祖 静
太原 005) 3 0 1 ( 中北 大 学 动态 测 试 与 智 能 仪器 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了分析 , 出了设计思路和硬件 电路 , 重点 阐述 了通信模块的接 口实现过程 。 给 并
关键词 : 无线通信 ;数据传输 ;微控制器 ;射频芯 片
中图分类号 :T 1 . N9 93 文献标识码 :B
De i n o r ls a a t a s i so y t m a e n CC 1 s g f wi e e s d t r n m s i n s s e b s d o 1 0 0
PI 6 7 n C1 F8 7 a dCC1 0 . eg v u h e in o ad r o t r , fe n lz d t e wo k p icp eo h ss se 1 0 W ieo tt ed sg fh r wa e s fwa e at ra ay e h r rn il ft i y t m.
L i n Wa gD iu Z ig i j Lu n ah a uJn
( ns yo d ct nk yL b o y a c a u e n  ̄I tlg n n tu n , Mii r f u ai e a f n mi Me s rme t n e i t sr me t t E o D le I
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采集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设计一种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数据采集。
该系统主要由电力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监控中心组成。
电力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各种参数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器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将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监控中心。
无线传输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无线传输模块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可以避免布线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电力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监控中心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和预警。
设计该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要合理,确保能够准确采集到电力设备的
运行状态数据。
同时,无线传输模块的选择和布置要充分考虑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总之,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对于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数据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能够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同时,该系统设计的成功将为其他行业的远程数据采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
1.系统目的、用途、功能
该系统目的是运用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向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该系统中,用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另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接收模块并将信息通过USART口传输给计算机。
该系统可方便的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扩展之后还可在计算机之间实现无线通信。
在该系统中,用两个NewMsg RF905C 模块实现无线通信,然后通过USART口将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
2.软件设计思想、流程图
模块采用了NRF2401芯片进行无线传输,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总共为28字节,由于加入了包的校验机制,占用了第1,2字节,故只有后26字节可用,其格式为:1字节的“标识字节”+25字节的“数据段”,标志字节用来表示数据段中的数据的有效数,数据段用来存放用户的数据。
注意:标识字节一定要正确表示后25字节数据的有效字节,否则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确标识出有效数据。
以下发送的原理示意图:
以下是接收的示意图:
3.详细软件功能
以下是主机完成一次发送的步骤:
(1)在主机发送一个包前,先在“序号字节”标识好该次包顺序n,再在“标志字节”中写入0X22标志DATA
包,最后在后26字节中打包好数据,最终发送出去,
等待Twait时间接收从机的ACK包
(2)若在Twait时间内等待到了ACK包,并校验ACK包中的“标志字节”是0X11和“标志字节”是步骤(1)
中写入的顺序号n,则说明从机已经正确接收到了本
次数据;若在Twait时间内没接收到ACK包,则说明
可能是从机没收到本次数据包或是ACK包丢失,则重
新进行步骤(1),总共尝试10次。
(3)完成一次发送后,把“标志字节”自加1,为下一个包做准备
以下是从机完成一次接收的步骤:
(1)从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检验“标志字节”中是0X22,说明是DATA包,则接收,否则丢弃该包。
(2)从机检验“序号字节”,并以该“序号字节”的值作为即将发送的ACK包的“序号字节”的值
(3)从机制作ACK包,并发送。
完成一次接收
4.硬件设计思想、流程图
用一个Atmega16控制一片NewMsg-RF905C模块发送数据,另一个Atmega16控制另一片与电脑连接的NewMsg-RF905C模块接受数据并显示在电脑上。
连电脑方
检测方
5.详细硬件功能
一、模块介绍
(尺寸:44mm X 20mm 板厚:1.2mm) (1) 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内置硬件CRC 检错,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
(3) 最大发射功率:+27dBm,模块在以最大功率发射信号时瞬间电流 <= 500mA
(4) 低功耗3.3 - 3.6V 工作,推荐使用3.6V, 但供电电压不得超过3.6V. 3.6V供电工作时,开阔地视距无干扰可通信2000米.
(5) 模块在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2ms
(6)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
(7) TX Mode: 在+27dBm情况下,电流为500mA; RX Mode: 12.5mA
(8) 标准DIP间距接口,接口完全兼容RF905B和RF905SE模块,可以和RF905B、RF905SE、RFC-30模块互相通信。
(9)NewMsg-RFDemo1100 快速开发系统,含开发板
二、接口电路
说明:
(1) VCC脚接电压范围为 3.3V~3.6V之间,不能在这个区间之外,
超过3.6V将会烧毁模块。
推荐电压3.6V。
(2) 除电源VCC和接地端,其余脚都可以直接和普通的51系列的5V单片机IO口直接相连,无需电平转换。
当然对3V左右的单片机更加适用了。
注意本规则对于别的类型5V单片机不适用,由于有些类型单片机IO口驱动电流 > 10mA,所以需要串联电阻或者加电平转换芯片。
(3) 硬件上面没有SPI的单片机也可以控制本模块,用普通单片机IO口模拟SPI不需要单片机SPI模块介入,只需添加代码模拟SPI时序即可。
(4) 13脚、14脚为接地脚,需要和母板的逻辑地连接起来
(5) 排针间距为100mil,标准DIP插针,如果需要其他封装接口,比如密脚插针,或者其他形式的接口,可以联系我们定做。
(6) 与51系列单片机P0口连接时候,需要加10K的上拉电阻,与其余口连接不需要。
(7) 其他系列的单片机,如果是5V的,请参考该系列单片机IO 口输出电流大小,如果超过10mA,需要串联电阻分压,否则容易烧毁模块! 如果是3.3V的,可以直接和RF905模块的IO口线连接。
三、模块结构和引脚说明
NewMsg_RF905C模块是使用Nordic公司的nRF905芯片加功放电路等开发而成。
NewMsg RF905C 模块具有接口电路完全兼容RF905SE、RF905B模块的特点,只是在供电电压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供电电压:
3.3V-3.6V,推荐3.6V);RF905C可以和本公司研发的RF905SE、RF905B、RFC-30模块互相通信。
快速参考数据
6.设计所需资源
NewMsg-RF905C模块两片
Atmega16两片
USART串口数据线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