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打浆技术研究进展
了解制浆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

了解制浆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现代制浆行业是纸浆生产的重要环节,而了解制浆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对于提高纸浆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制浆过程中的一些最新技术和创新。
一、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是纸浆制造的主要原料,而生物质的预处理对于提高纸浆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的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质热处理和生物质化学处理。
生物质热处理利用高温和压力加热生物质,使其纤维结构更容易被分离和转化为纸浆。
而生物质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方法对生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以提高纸浆的产量和质量。
二、高浓度制浆技术传统的纸浆制备方法多采用低浓度制浆,但是低浓度制浆存在产能低、能耗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新的技术采用高浓度制浆方法。
高浓度制浆通过增加制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改进纤维分散技术,使得制浆浆料的浓度得以提高。
这不仅可以提高制浆的产能,还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废水排放,实现节能环保。
三、纸浆脱墨技术纸浆中的墨污染是一直以来纸浆制造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新的技术采用了多种纸浆脱墨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是浮选法和洗涤法。
浮选法利用纤维与墨颗粒的密度差异,通过气泡和化学试剂来实现纤维与墨颗粒的分离。
洗涤法则是通过多次洗涤纸浆来去除墨污染。
这些脱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纸浆的质量和造纸效率。
四、封闭式制浆技术传统的制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新的技术采用了封闭式制浆技术。
封闭式制浆技术通过在制浆设备和工艺中增加密闭设备和系统,使得废水和废气得以回收和处理,实现零排放。
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了解制浆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对于纸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预处理、高浓度制浆、纸浆脱墨和封闭式制浆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纸浆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和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制浆技术将继续不断创新,为纸浆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纸浆酶改性的研究进展

・论文与综述・纸浆酶改性的研究进展李武光,李新平,杜 敏(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摘 要] 概述生物酶对纸浆改性研究进展。
介绍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在降低打浆能耗,改善纸张物理性能,助漂等方面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酶;纸浆;改性;纤维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制浆造纸工业的各个方面。
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有的进行了中试,有的则已在生产中应用。
利用酶与纸浆纤维作用可以降低打浆能耗,改善成纸的某些性能,改善浆料的脱墨,助漂等。
本文就纸浆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的酶改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由三类不同催化反应功能的酶组成,根据其催化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内切葡萄糖苷酶(endo21,42β2D2glucanase,EC3.2.1.4,来自真菌的简称EG,来自细菌的简称Cen),该类酶能随机地在纤维素分子内部降解β21,4糖苷键;外切葡萄糖苷酶(exo21,42β2D2glucanase,EC3.2.1.91,来自真菌的简称CB H,来自细菌的简称Cex),它能从纤维素分子的还原或非还原端切割糖苷键,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二糖酶(32D2gluco sidase,EC3.2.1.21,简称B G),它把纤维二糖降解成单个的葡萄糖分子。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普遍接受的纤维素酶的降解机制是协同作用模型,见图1[1]。
在协同降解过程中,首先由Cx酶在纤维素聚合物的内部起作用,在纤维素的非结晶部位进行切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李武光(1984-),男,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纤维资源的制浆造纸特性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图1 协同作用模型割,产生新的末端,然后再由C1酶以纤维二糖为单位,从末端进行水解,最后由B G酶将纤维二糖水解为葡萄糖。
纸浆的超声波打浆成效

Ana l ys i s o f t h e Ef fe c t o f Ul t r a s on i c Be a t i ng o n Pu l p Fi be r s
Y U Q u n L A N X i a o — l i n L I U We n — b o
果,纤维切断和破碎较少;机械- 超声长度。
关 键 词 :针 叶 木 浆 ;机 械 ;超 声 波 ;打 浆
中图 分 类 号 :T S 7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 :1 0 . 1 1 9 8 0 / j . i s s n . 0 2 5 4 . 5 0 8 X . 2 0 1 7 . 0 4 . 0 0 5
进行打浆,通过对比打浆后的纤维性能指标分析打 浆成效。结果表 明,机械 法打浆打浆度 上升迅速 , 打浆至 7 5 。 s R时,湿重 由1 2 . 9 g 下 降至 2 . 4 8 g 、纤维平均长度由2 . 2 9 0 mi D . 下降至 0 . 8 6 2 I n n,长纤维匀 整度下降了5 9 . 6个百分点 、短纤维匀整度提升 了 2 5 . 0个百分点 ,细小纤维 含量增加 了 6 . 4个百分点 ; 超声波法打浆打浆度上升缓慢 ,打浆至 4 9 。 s R时 ,湿重 1 1 . 0 8 g ,纤维平均长度 、纤维匀整度几乎没有 变化 ,细小纤维含量减少 0 . 4个百分点 ;机械一 超声波法打浆至 7 5 。 s R时 ,湿重 6 . 1 6 g 、纤维平均长度 1 . 0 9 8 I n n,长纤维匀整度下降了4 6 . 6个百分点、短纤维匀整度提升了 1 6 . 5个百分点和细小纤维含量增加
作 者 简 介 : 于 群 女 士 ,
本科 在 读 ;主 要 从 事 制 浆造纸 及 特 种 纸 方 面 的
生物酶改性技术在制浆造纸中进展研究

2半 纤 维 素 酶 改性 应 用
半纤维素 占植物 干重 的 3%左右 , 自然界 中含 5 在 量仅 次 于纤维 素 。半 纤维 素 酶在 制浆 造 纸工 业 中的 研究 和应用 已经开始 得 到广泛 的关注, 半纤 维素 酶的 应 用 研究 已经 渗 透到 制浆 造 纸技 术 的许 多方 面 。半 纤 维 素酶 中包括 :.,。 114聚木糖 酶和p木糖 苷酶 , 两 3 一 这
环境 污染 的大 户—造 纸 , 成为各 国首脑 关注 的热 门 也
话题 。生 物酶改性 技术 最大优 点就是 污染 小 , 能耗 且 低 、 应温 和等优点 。较 多研究 理论 已经证 明 , 反 在酶
度的前提下 , 可以明显地改善纸浆的滤水性能 , 有利
于 车速 的提 高 。废 纸浆 和 机械浆 多 是用 作 配抄新 闻 纸 的原料 , 因而这一 特 I应 用 于新 闻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生产将 具有 生 显 著 的经济 效益 。酶 作用改 善 了纸浆 的滤水性 能 , 是 近十几 年来研 究 的热点 。研 究人员发 现 , 墨西 哥和 在 美 国 的一 些 纸厂 中使 用商 品酶 P 和高分子 聚合物 处
摘 要 生物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 了纤维素酶 , 半纤维素酶, 木素降解酶在制浆造 纸 中的改性应用, 并对 未来应用 于制浆造纸工业的展 望。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木素降解酶 改性
生物 技术 用 于造 纸 工业 具 有诱 人 的前 景 。造纸 工业用到 的生物 酶种类 主要有纤维 素酶 、 半纤维 素酶 、
展。 利用酶( 主要是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对纸浆纤
维进行改 性 , 以在不损 害纤维 强度 的前提 下改善 纸 可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浆造纸领域的研究进展

明 , 用木 聚糖 酶预处 理可 以有 效改 善麦 草碱 法 化机 采 浆 的抗 张强 度和撕 裂 度p ] 。李新 平等 研 究 了纤 维 素酶
和 木 聚糖 酶预 处 理对 打 浆 能耗 和 成 纸性 能 的影 响 。
1 生 物 制 浆 、
生物 法 制浆 是 先利 用 微生 物 ( 要是 白腐 菌 ) 主 或 酶, 对植 物纤 维原料 进行 预处 理 , 然后 再进 行化 学 、 机
后续磨 浆 能耗 降低 。 纸强度 性 能也得 到改 善 与 漂 白过程
械 或化学 机械 法制 浆 。传统 的化 学法 制浆 过程 中 。 化 学 药 品消耗 量大 , 能耗 高 , 备投 资大 , 水具 有极 高 设 废
的化学 耗氧 量 ( O 和生化 耗 氧量 ( O , C D) B D) 并且 产 生
具 有毒 性和 强致癌 性 的物质 ,给环境 造成 严 重污 染 。
径之一 。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 日 益关注 , 促 进 了生物 技术 在制 浆造 纸领域 的应 用 。 目前应 用 于 制浆 造 纸领 域 的生 物 技术 主要 有 生 物 制 浆 、 物 漂 白 、 纸 生 物 法 脱 墨 、 水 生 物处 理 生 废 废 等 。这些 技术 中 。 些 已经在 制浆 造纸 工业 生产 中获 有 得应用 , 外一 些还 处 于研 究 阶段 。 另 文章对 生物 制浆 、 生 物漂 白 、 物 酶 法脱 墨 、 生 生物 法处 理 造 纸废 水 等 方
生 物 漂 白流 程 一 般 安 排 在 传 统 漂 白流 程 前 面 .
传 统 的化 学脱 墨 方法 是 使用 化 学 药 品 ,在 一 定 的温 度 和适 当 的机械作 用 下 , 油 墨从 纤维 上 分离 下 将 来 , 后再 通 过浮 选和 洗涤 的方 法将 油 墨从 纸浆 中除 然
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6 酶处理改善浆料的性能 近年来, 广大研究者致力于利用酶改善纤维性
能、提高纸浆的滤水性能和纸浆强度的研究。传统方 法是利用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来对纤维进行改性。 但是, 经过改性后的纸浆的滤水性能有所下降。最近, 利用木素降解酶中的漆酶对纤维进行改性, 以提高纸 浆强度已广为关注。
据国外报道[7], 用漆酶介体体系来改善未漂硫酸盐 浆的性能, 结果发现, 纸浆的湿强度有显著地提高。汤 镇江[8]等用漆酶处理磨石磨木浆, 发现纸张强度及增干 强度效果明显。GatenhplmP[9]等发现, 漆酶与纤维表面 的酸基进行接枝作用可以改善纸浆强度和润胀性能。
化学药品消耗量大能耗高设备投特别是制浆与漂白过程所排出的废水具有极高的bodcod负荷而且其中还含有剧毒性荷强致59marketvol16no32009太阳能加工果蔬技术获突破享誉中外的绿珍珠新疆绿葡萄干将和其它很多果蔬干一起告别灰头土脸晋级高品质产品行列这是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科研新成果
磨浆机在特殊纸浆制备中的应用和效果研究

磨浆机在特殊纸浆制备中的应用和效果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纸浆的制备过程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磨浆机作为纸浆制备中的关键设备,在特殊纸浆制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磨浆机在特殊纸浆制备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磨浆机在特殊纸浆制备中的应用1. 生物质纸浆制备生物质纸浆制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传统的纸浆制备使用木材作为原料,但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人们开始寻找替代性的原料。
生物质纸浆制备中,磨浆机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磨浆机的高速搅拌和破碎,将生物质原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用成分释放出来,形成适合制造各类纸张的纸浆。
2. 高纤维纸浆制备在一些特殊需求的纸张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纤维纸浆,以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
磨浆机可以对纤维料进行精细研磨和分散,使纤维更加细长均匀,增强其在纸张中的结合力。
同时,磨浆机还能有效分离掉纸浆中的杂质和部分非纤维成分,提高纸张的质量和透明度。
3. 彩色纸浆制备彩色纸张是一种特殊用途纸张,广泛应用于艺术、印刷等领域。
而彩色纸浆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颜料均匀分散于纸浆中,以保证最终纸张的颜色均匀一致。
磨浆机具有高速搅拌和分散的特点,可以有效将颜料分散于纸浆中,并确保颜料与纤维的吸附和结合。
二、磨浆机在特殊纸浆制备中的效果研究1. 精细研磨效果磨浆机通过高速旋转刀盘和研磨室中的摩擦和冲击,将纤维料研磨为更加细长均匀的纤维,从而提高纸浆的可打性和纸张的质量。
研究表明,磨浆机对纤维的分解和分散过程是高度可控的,能够根据纸张制备的需求对纤维进行精确加工,使得纸张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光洁度。
2. 杂质分离效果特殊纸浆制备过程中,杂质的存在会对纸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磨浆机通过高速搅拌和分散作用,能够有效分离掉纸浆中的杂质和部分非纤维成分。
研究发现,磨浆机对于纸浆中杂质的分离效果与磨浆时间、浆料浓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优化操作参数来提高分离效果。
造纸磨浆过程量化分析及研究进展

造纸磨浆过程量化分析及研究进展刘欢;董继先;郭西雅;乔丽洁;景辉【摘要】介绍了造纸磨浆过程中盘磨机磨盘对浆料作用的强度,提出并总结了磨浆强度的表征参数,阐述了磨浆强度对磨浆效果的重要影响及齿型参数与磨浆强度不可分割的关系.重点对国内外磨浆过程量化分析的理论及磨浆强度进行了综述,并以磨齿齿面面积为磨区工作面积推导了磨齿交错面积及磨齿交错长度等磨浆强度表征参数,阐明了磨浆强度表征参数研究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期刊名称】《中国造纸》【年(卷),期】2018(037)008【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造纸;盘磨机;磨浆强度;表征参数;研究进展【作者】刘欢;董继先;郭西雅;乔丽洁;景辉【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733+.3俗话说“三分造纸,七分打浆”,磨浆过程使纤维适当切断、内部和外部细纤维化,进而增强纤维间的结合性能,提高成纸的强度,使纸张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磨浆过程中磨齿对纤维的冲击改良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对国外磨浆过程的量化研究及磨浆强度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其表征参数。
1 磨浆过程磨齿对纤维的作用在磨浆过程中,通过磨盘磨齿对纤维或纤维对纤维的不断冲击,使得纤维内部细纤维化,从而“硬挺”的纤维变得柔软可塑,增强纤维与纤维间的结合性能;同时纤维表面细纤维化、分丝起毛,使得纤维间的结合面积增加,增强成纸的强度;对纤维进行适当的切断,使得纤维易于成形。
但在实际的磨浆过程中,纤维的切断、分丝帚化情况是很难预测的,不能通过齿型结构、转速及磨盘间隙等既有的参数来衡量并预测纤维的变化情况。
2 磨浆过程的量化研究现状磨浆过程中,盘磨机主轴带动磨盘高速旋转,使得磨齿对磨区纤维施加复杂的作用力,纤维不断受到冲击与释放,进而产生疲劳破坏、形态改变,最终盘磨机主轴功耗以纤维形态的变化来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浆打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的打浆程度和打浆方式对纤维形态的作用,探讨目前的打浆的基本方式,讨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对策,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打浆纤维形态打浆方式前言利用物理方法使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受到机械作用(即剪切力作用),统称为打浆。
浆料在送往抄纸前,需进行打浆,其目的是根据纸张和纸板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1-2]的纸浆种类和特点,经过打浆机的前期处理,改变纤维形态。
打控可以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来保证抄成的纸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最终形成的纸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必须满足造纸机生产的基本要求[3]。
常用的大打浆设备是单球磨(Lampen mill)、六罐磨(Lokro mill)、瓦利打浆机(Valley beater)、PFI磨(PFI mill)等1 打浆对纤维的作用[4-5]1.1 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部分破除在植物纤维化学中,木材的纤维细胞为厚壁细胞且是停止生长的死细胞,其细胞壁可分为胞间层(ML层)、初生壁(P层)、次生壁外层(S1层)、次生壁中层(S2层)、次生壁内层(S3层)。
根据前人实验分析得出,无论在物理结构还是化学组成上,纤维各层细胞壁都各有不同,所以就具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6],胞间层位于两个细胞间,是两细胞所共有,且木素浓度最高。
初生壁是一层多孔的薄膜,它的厚度为0.1~1μm,其细纤维成网状的排列,与胞间层统称为复合胞间层(CML层)。
至于次生壁外层,是介于初生壁与次生壁中间的一个过渡层,在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上比较接近初生壁的性质。
次生壁中层是纤维的主要部分,占S层厚度的70%~90%。
S层的厚度决定细胞壁厚度的主要部分,整个S层决定着物理、化学及力学的性质性质。
S2层的细纤维同心层受到打浆时的机械作用发生弯曲、位移和形变,造成纤维间间隙扩大,使得水分子更易进入,为纤维润张创造条件,纤维变得柔软,对于初生壁和次生壁的破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根据制浆工艺和纤维原料的不同,P层和S1层破除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
1.2 吸水润胀所谓润胀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吸收极性液体的过程中,伴随着体积膨胀,内聚力变小,纤维变软,但仍保持外观形态的一种物理现象。
纤维吸水润胀属于结晶区间的润胀。
润胀剂极性小,只能进入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发生润胀,润胀后X-射线图不变,晶格不变。
纸浆纤维之所以有润胀能力,主要原因是由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羟基与水分子,它们发生极性吸引,因而能在极性性液体中发生润胀。
纤维润胀在打浆过程中是一个重要问题[7]。
在打浆过程中,纤维首先吸水而发生润胀,纤维细胞壁内部结构变得尤为松弛,内聚力则有所下降,纤维比容和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纤维吸水润胀与原料组成,制浆方法和半纤维素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半纤维素含量高的亚硫酸盐浆容易润胀,而硫酸盐浆就比亚硫酸盐浆润胀程度小些。
木素含量高的纸料不易润胀,因此漂白能改进这种纸料的润胀能力。
1.3 细纤维化纤维的细纤维化是指在打浆过程中,打浆机的机械物理作用在细胞壁P层和S1层被部分破除,在纤维吸水润胀后大量产生,并分离出细纤维,而且使纤维产生起毛现象。
一般认为[8],细纤维化可分为外部细纤维化和内部细纤维化。
在纤维发生润胀的情况下,内部细纤维化使纤维内聚力下降,次生壁同心层间产生滑动,使纤维刚性减弱,同时增加了纤维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外部细纤维化则使纤维分离出细纤维、微纤维、微细纤维,提高纤维间的交织能力。
在抄纸的干燥过程中,增大纤维的外比表面,产生更多的氢键结合,提高了纸张的强度和紧度,有助于提高填料的留着,对纸页性质影响极大,也是打浆的重要作用之一。
由于S2层纤维素含量多,所以细纤维化主要发生在S2层。
在打浆过程中,S1层断裂,纤维吸水润胀,受到剪切力作用,次生壁同心层间的相邻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发生断裂,纤维间内聚力减小,细胞壁同心层间产生滑动和分裂现象。
综上所述可知,纤维的细纤维化和纤维的润胀是互相促进的。
吸水润胀使得细胞壁内部结构变得松弛,为纤维的细纤维化创造有利条件;反之,纤维的细纤维化是水分更易渗入纤维间,又能进一步促进纤维吸水润胀。
在整个打浆过程中,这样反复的相互影响,这两个作用也是互相促进的。
1.4 切断切断是指纤维受到足够大的剪切力的作用,而发生横向的现象。
纤维受到横向切断,主要是由于打浆设备的剪切力和纤维间摩擦造成纤维横向发生断裂的结果。
纤维的横向切断跟吸水润胀有一定的关系。
在相同的打浆条件下,当纤维吸水润胀情况比较好,纤维变得柔软和可塑,这样就不再容易受到横向切断,而是较容易发生细纤维化作用。
反之,纤维被切断后,断口的增加更加有利水分的渗入,有促进纤维润胀的发生。
1.5 产生纤维碎片打浆过程中产生纤维碎片有三方面:(1)纤维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除纤维受到打浆设备的机械摩擦力和纤维间的摩擦力,似的纤维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被磨碎而脱落,有的甚至被磨成碎片,麦草将尤为明显。
(2)纸浆中的杂细胞被打碎由于杂细胞短而粗,所以在打浆过程中易打成碎片。
大多是薄壁细胞。
(3)横向切断纤维产生碎片若将纤维两端部分切断,也会产生碎片。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纤维受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例如[9]维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较好,也有的纤维则会受到较强烈的切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各根纤维所受外力不同。
当纤维受到较大的摩擦力时,其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除去较容易些,因而纤维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就较好;反之,有的纤维在破除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之前,就受到较强的剪切刀作用,纤维受到横间切断的可能性就较大。
在打浆过程中往往出现如下的现象[10]:在打浆初期即有一小部分纤维吸水润胀并产生细纤维化,而在打浆后期还有的纤维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尚未被破除。
如果后一现象较多时,即说明打浆很不均匀。
总之,在打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保证打浆的均匀性。
2 打浆工艺纸张的种类很多,且具有不同的性质。
首先找到最适合纸种的打浆方式,制定好工艺条件,执行操作规程,达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能耗和充分发挥设备效率的目的[11,12]。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不同的浆种和打浆设备的不同,会生成不同的产品。
因此根据纸张不同的性质,结合纸料特性和设备的特点,如何打浆是我们如今更加应该去探讨的工艺。
2.1 打浆方式根据打浆过程中,纤维发生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纤维的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横向切断等作用,将以横向切断纤维,降低纤维长度为主的打浆方式称为游离状打浆;而以纵向分裂纤维使之吸水润胀,细纤维化为主的,则称为粘状打浆。
所以将打浆方式分为四种类型:(1)长纤维游离状打浆;(2)短纤维游离状打浆;(3)长纤维粘状打浆;(4)短纤维粘状打浆。
长纤维游离状打浆方式要求以疏解为主,将纸料分散成为单纤维,并适当地切短纤维,以保证打浆生产的纸料在网上容易脱水。
由于纤维长,其成纸组织匀度欠佳,缺乏透明性,表面不甚平滑,不透明度高,具有较强撕裂度和耐破度,多用于制成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成纸。
如:牛皮纸等。
短纤维游离状打浆方式要求在将纤维分散的基础上,同时切断纤维,避免纸浆润胀和细纤维化。
这种纸料脱水较容易,但纤维交织能力相当差,而成纸的组织较均匀,纸页松软,强度小,吸收能力较强。
适宜于生产滤纸、吸墨纸等吸收性强纸类。
长纤维粘状打浆要求纤维细纤维化,纸浆润胀,尽可能避免纤维发生横向切断,使纤维具有一定长度。
这种纸料打浆度高,脱水困难,上网时易发生絮聚,影响成纸匀度,所以在抄纸时,纸料必须加水稀释至较低浓度。
长纤维粘状打浆的纸料适合于生产强度大的薄纸,例如卷烟纸、字典纸以及电话用纸等。
短纤维粘状打浆则要求将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同时又对纤维进行适当的切断作用。
这种纸料有滑腻感,上网脱水则更难,但易在网上形成组织均匀的湿纸。
成纸吸收性小,并有相当大的强度。
短纤维粘状打浆的纸料适合于生产一般证券纸、电缆纸等[13]。
总结在造纸工业中,早期工艺经过洗涤、筛选、漂白和净化后,未打浆的浆料含有许多纤维束。
由于存在纤维粗长,表面光滑挺硬且富有弹性,纤维比表面积小不宜结合的性能。
将未打浆的纸浆用于抄造,不能均匀分布,不易成纸,表面粗糙起毛,结合强度低,纸页性能差,不能满足纸厂的基本要求。
因此,打浆是造纸中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打浆有利于纸张的抄造。
[14]参考文献[1] 大连轻工业学院:打浆与调料[M].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2]陈苏平,皮道映,孙优贤.打浆过程控制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造纸,第三期,51-56[3] Dumont.G A.Challengers and Opportunists in Pulp and Paper Process Control Proc. Amer.Contr.Conf.1959-196 4.1989[4]Bethune.J.H. and Mercier.E.Specific Energy Control of Symposium On SCMP Refinersat NBIP.Pulp & Paper Canada.88 (10):66 - 68, 1987[5] Arjas.A..Constant versus Variable Rotational Speed during in Refining ,Process and theAdapt-set System.Preprints. International on Fundamentals Concepts of Refining,Appleton:264-265.1980[6] Ebeling K. A Critical Review of Current Theories for the Refining of Chemical Pulp s[ 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Refining. Appleton, 1980[7] Runklera TA, Gerstorferb E, SchlangcM,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a refiningprocess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 J ].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03, 11 (11) : 1229 [8] Jules Thibault, David Taylor, Corey Yanofsky, et al. 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of a high yieldpulping process With rough sets [ 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58 (1) : 203[9]孟效,缪海峰,姜丽波.盘磨控制的改进及专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J].中国造纸, 2007, 26(1):37[10] Hourani.M ,.Fiber Flocculation in Pulp Suspension Flow. Part 2; Experimental Results,Tappi.70 (5) 186— 189,1988[11] 皮道映,孙优贤.打浆过程机理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造纸学报, 1995, 10: 86[12] 薛安克,孙优贤.打浆过程鲁棒最优控制的研究[ J ].中国造纸学报, 1997, 12: 93[13] 王孟效,孙瑜,汤伟, 等. 制浆造纸过程测控系统及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4] 吕应权,薛安克,孙优贤. 保代价采样控制在打浆过程中的应用[ J ].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 18 (2) :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