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哪一种实验室中进行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哪一种实验室进行
A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
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原则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原则设计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像是要搞什么超级科技的秘密基地,里面藏着各种高大上的实验设备,甚至像电影里的“神秘研究所”。
咱们大可不必想得这么复杂。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护动物、研究人员,甚至环境,确保研究工作不受意外和污染的影响。
说得直白点,这就是一个“安全屋”,用来防止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物质四处乱窜,伤害到任何人或者大自然。
所以,这设计的原则和规范,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你想啊,首先得考虑到实验室的“分层”问题。
这可不是说你随便划个圈就好,而是要分清楚哪些区域是“高危区”,哪些是“低风险区”。
设计时一定要把握住这种“区域划分”,避免交叉污染。
就像你去厨房做饭,不能拿生肉直接碰熟食,对吧?同样的道理,实验室里一些生物安全等级较高的区域,必须和其他地方有明确的隔离。
研究人员一进一出都得有严格的流程。
你知道,有些实验,万一不小心,可能带着致病菌或者病毒跑出去,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所以啊,这个“分区管理”,简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肯定有人要问了:“那设计到底要怎么做?”别着急,咱慢慢聊。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很关键。
这就像家里空调没修好一样,感觉透不过气。
动物实验室要想安全,就必须有强大的空气流通系统。
空气从外到内是不断流动的,这样就能确保“坏空气”不往外跑,安全的空气也不会被污染。
为了避免空气交叉,隔离墙、密封门窗这些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白了,实验室设计就要做到“空气流动”方面像个“老司机”,让每一丝气流都在规定的轨道上运行,不然一旦出问题,想收拾就麻烦了。
还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实验室的设备要够坚固,特别是那些容器和器械,绝不能让它们出个差错。
你想,实验室里的设备一旦损坏,万一污染到样本或是实验物种,那岂不是闹大了?所以这些设备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不能掉以轻心。
你就想,医院里的手术刀,质量那肯定是过关的吧。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备同样得做到无懈可击。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这些实验过程中的动物福利和生物安全问题,社会逐渐关注和重视起来。
为了保障动物实验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实验室内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减少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和痛苦。
该制度涵盖了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方方面面,从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到异常情况处理,均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首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重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生物安全相关法规。
动物实验涉及到对动物的操作,对实验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要求较高。
制度中应规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计划,引导实验人员正确对待动物,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注重设备设施的规范和维护。
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良好维护,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还能有效预防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生物安全问题。
动物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包括密封实验室、消毒装置、生物安全柜等,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和动物福利。
此外,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例如,当实验中有动物死亡、疾病传播、事故等情况发生时,制度中应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
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事态扩大并保障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
除此之外,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还应规定实验过程中动物数量的合理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实验和动物伤害。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对实验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并规定实验项目的周期、目标和模式,避免过度使用动物和重复实验。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动物实验安全性和合规性的重要保障机制。
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设备设施的规范和维护、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动物数量的合理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该制度能够确保实验室内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为科学研究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个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个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进行生物实验和研究的专门场所,主要用于存放、处理和研究具有潜在危害的生物材料。
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其实验操作风险和处理的生物危害性分为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几个等级以及每个等级的特点。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最低级别的实验室,用于处理无致病性的生物材料。
这些材料在人类和大部分动物身体内都不会引起疾病。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采取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措施,例如标识实验室、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衣、手套和眼镜)、进行垃圾分类和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室操作风险非常低,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空气处理系统或安全设备。
严格遵守普通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一般的卫生习惯就足够确保工作安全。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实验、科普教育和基础实验室工作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能引起疾病的生物材料研究和处理。
这些危害性较低的生物材料可能会导致轻微的疾病,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被控制。
与一级实验室不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更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室操作人员需要戴上口罩、实验帽、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内部通常安装有生物安全柜和通风系统,以防止生物材料的泄漏和传播。
实验室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可以适应高一级别的实验操作。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处理可能导致严重传染病的生物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引发严重疾病,但通常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安全操作的严重性显著增加。
除了二级实验室的所有要求之外,还要求更严格的个人防护和高级的设备。
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实验室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和手套。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工作与生物安全1、实验动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生物医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与实验动物息息相关。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的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
对于医学科学来说,探讨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治疗与治愈机制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的机制,无一不是通过动物实验而阐明或证实的,如肝炎、非典、艾滋病等都需运用相应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来阐明各方面的机理,并且研制传染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都要用到大量和多种的实验动物,最后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2、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研究试验过程必须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反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越来越多的使用动物进行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麻风、狂犬病、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研究。
动物感染实验从接种病原体到实验结束,中间要经过以日、周、月计算的过程,在此期间,给动物喂食、给水、更换垫料及笼具等,遇有病原体随尿粪、唾液排出,就会有感染性气溶胶不断向环境扩散的危险;剖检动物时,实验者还会有接触在体液、脏器中繁殖了的病原体的危险;根据动物种类不同,还可能被动物咬伤甚至由于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而被感染等。
因此,动物实验过程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
同时,制定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
动物实验中生物安全不容忽视在动物实验中,对实验室的不科学管理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例如饲养中的动物将接种的病原体通过呼吸、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环境,如果实验室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就会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几级及其适用范围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几级及其适用范围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各国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有所规定并分级管理。
下面将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及其适用范围。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均无害的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
在这种级别的实验室中,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通风系统的支持。
通常,无需穿戴特殊防护服,只需遵守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规程。
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轻度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安全柜、实验室服、手套、眼镜等,并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措施。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基本的培训,熟悉实验室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更高级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严格的实验室装备、空气流量控制、过滤器等。
操作人员需要有相关的培训和经验,并且需要穿戴特殊的防护服和呼吸器。
实验室内的微生物材料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泄漏和传播。
4.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可能造成极度严重疾病的微生物研究。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需要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强大的空气过滤系统、空气密闭系统、高度隔离的实验环境等。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评估,并穿戴特殊的防护服和呼吸器。
实验室内的微生物材料需要严格控制,并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适用范围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是为了适应不同级别的研究需求和风险防范。
各级别的实验室都有其适用的研究范围。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对人类和动物均无害的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
这种实验室主要用于对普通细菌的培养、观察和传播机制的研究,以及教学实验。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生物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实验室的动物、工作人员和整个实验室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常见的生物危害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动物实验室中最常见的生物危害之一,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动物感染疾病,甚至对人员健康产生威胁。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常常通过空气传播、器械污染等途径传播。
2. 昆虫在动物实验室中,昆虫可能会对动物实验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
苍蝇、蚊子等昆虫可能会传播各种疾病,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引起感染。
3. 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仓鼠等)在实验室中常常被用于进行实验和研究,然而它们本身也可能成为生物危害,传播疾病、破坏实验设备等。
二、防治措施1. 严格的环境控制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该实施严格的环境控制,包括空气净化、无菌操作、实验室内消毒等措施,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无菌。
2. 实施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一旦发现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传播,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例如对实验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患病动物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3. 昆虫控制为防止昆虫对实验室环境和动物的威胁,需要实施有效的昆虫控制措施,例如建立防虫设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杀虫、维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等。
4. 动物管理对啮齿类动物的管理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动物笼、保持动物健康检查等,以减少动物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
5.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安全预案等,以应对各种生物危害的发生。
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健康非常重要。
实验动物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心得体会

实验动物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和生物样品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动物和生物样品的使用和管理都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这里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对于实验动物使用,首先要进行伦理审查,尽量选择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实验动物,并遵守严格的操作、饲养和使用规范,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或痛苦。
在实验过程中,对动物进行标识和记录,例如使用个体标识和记录其体重等指标,以确保实验的可追溯性和科学性。
同时,进行充分的动物饲养和生存环境监控,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存。
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实验室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实验室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标本处理、储存、消毒等,防止生物学毒素或细菌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以及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在实验中,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了解最新的生物安全技术和知识,及时更新和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流程。
最后,作为科研人员,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当发扬科学精神,尽量在不侵犯动物权益和保障人类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科学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验动物发生烈性传染病流行时,应立
即上报实验动物检定机构,同时采取严格的 隔离消毒措施,以免传染病的蔓延。 (5)尸体处理:尸体处理一般要求焚烧,深 埋,大型动物可消毒加工后利用。
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措施
SPF级动物实验室的一般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一)实验动物设施
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 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
最适宜温度:20-25℃,温差:3℃或4℃ 适宜的相对湿度:40-70% 换气次数:10-20次/小时,洁净程度越高,要求换气次数越多。 气流速度:0.1-0.2m/s。 压强梯度:洁净区高于污染区,每级压差20-50Pa。合理组织气 流和风速可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又可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 污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光照: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8-30 lx,明暗交替时间 12/12或10/14。 噪声:60lb以下,避免高频率噪声和超声波的干扰。 氨浓度:不大于14㎎/m3。 动物环境设施指标应符合GB14925-2001要求:见下表1、2
第二、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用动物(Experjmental animals)本身可能患有能感染人的人畜共患病 (zoonotic Disease)。病例如下:
动物实验室出现的这两大危害有力说明:动物实验 室无论在操作技术规范的制订,个人安全防护设备 的设置,以及实验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都有很 大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 第一种危害要用实验室设施(二级隔离)来防范,通 过静态隔离(负压梯度)动态隔离和排风处理 (HEPA过滤)等措施,把产生的动物性气溶胶牢 牢地控制在污染区内,确保不向外环境扩散。 第二种危害,则要用安全防护设备(一级隔离)和其 他个人防护设备(personne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S)来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的感染。
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实验动物设施根据对饲养动物的空气净化程度 分为三类。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
不同的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级别对应于不同的动物级别, 二者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动物级别和洁净度的对应关系
三、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
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做到三保护:保 护人、保护环境和保护实验动物。 保护人员免受相关危害。如感染、过敏、中毒或被动物 抓挠撕咬等; 保护动物即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保证人道主义使用实验 动物; 保护环境即保证室内空气、污水及废弃物(垫料、粪便、 动物组织、动物尸体)等不污染室外环境。 为达到三保护的原则,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主要通过设 施(Facilities)、设备(Equipment)、 人员及素质 (Practices)的有效结合加以实现。
温度,℃ 日温差,℃ ≤
18~29 -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仅限 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一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防护设施(secondary
barrier,二级屏障):
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二级物理 防护。二级防护的能力取决于实验室分区和 室内气压,要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进行设 计。一般把实验室分为洁净、半污染和污染 三个区。实验室的墙壁保持密闭,空调通风 的气流方向永远保持:外界-HEPA-洁净 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
40~70 8~10 0.1~0.2 30 14 60 150~300 100~200 12/12或10/14 5~1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100~1502 100 无检出 10~201 20~502 10~202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房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应取自于 无污染区域或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3.此处动物实验设备系指动物饲养和实验时,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应达到本环境指标的设备。
实验动物设施是进行实验动物饲养、保
种维持、生产、实验研究、实验等设施 的总称。
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动物设施一般包括更衣室、淋 浴室、洗涤消毒室、监控室、洁净区外库房、样品 室、样品配置、手术室、行为实验室、动物尸体及 废物存放室、洁净区内库房、动物检疫室、大、小 鼠饲养室、家兔饲养室、豚鼠饲养室等等。
由于实验动物常采取群体 饲养,极易造成动物疾病 的暴发和流行。造成动物 包括: 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多种多 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 样,有的病原宿主广泛, 物安全的基本措施 属人畜共患病,可同时引 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 疾病的控制及处理 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就更 具危险性。严格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 房的管理制度,预防在先, 措施 是杜绝人和动物间疾病传 播的根本保证。
二、动物实验室产生生物危害的来源: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通过人工或自 然感染进行动物感染实验的实验室。 第一、动物性气溶胶(Animal Aerosol)的产生: 感染动物在观察饲养期间,它们在呼吸、排泄、 抓咬、挣扎、逃逸、跳跃时,在更换垫料、饲料, 进行感染接种(特别是鼻腔内接种)时,在尸体 剖检、病理组织、排泄物的处理等过程中会大量 产生传播危害性极大的动物性气溶胶。因此对气 溶胶的生物安全防护,应当是动物实验室建设中 的核心。
表2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3)环境指环境 温度,℃ 19~26 屏障环境 20~25 隔离环境 普通环境 16~26
指标
犬、猴、猫、小型猪 屏障环境 18~22 隔离环境 鸡 屏障环境 16~26
日温差,℃
≤
4
3
4
3
3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5~20 ≤ 3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8~10 10~201 20~502
(5)选用具备有效动物繁育合格证书的动物, (6)动物、工作人员、物品分别进入屏障及隔离 系统,并只能由洁净度高的区域向洁净度低的区域 定向移动。房间随时关门。
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戴帽、手套、口罩、鞋套,风淋后方 可进入。 动物由动物传递窗,外包装经紫外线照射或喷洒消毒液后传 入,入室后检疫3-7天。 所有样品、饲料(r辐射灭菌)由物品传递窗经紫外线照射 或喷洒消毒液后传入。 非实验用品(如食物、饮水、香烟等)一律不得带入动物实 验室。
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
(1) 实验动物设施为单独区域,与办公和其他实验 场所分开。 (2)工作人员应经过适当培训。 (3)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室建筑,周围至少 应有20m卫生间隔区。不同种属、不同品系、不同 来源的动物必须分室饲养,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 实验分室进行。各室之间定向气流不能交叉循环。 (4)定期检测,更换高、中、低效滤膜,保持系 统处于良好状态。
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设施的简介: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
繁殖的动物称之为实验动物。有人 称之为“活的试剂”。
它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动物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下, 经过科学的育种、繁殖生产,遗传背景清楚,携带的微生物 状况明确,并对其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了 解的特殊动物如大鼠、小鼠、金黄地鼠、豚鼠、家兔、犬和 小型猪等。 也包括一部分家畜、家禽和一些未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动物, 如猫、羊、非人灵长类、鸡、鸭、鸽、蛇、蛙类等等。
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疾病的控制及处理
(1)凡外来实验动物至少经过3天以上的隔离检疫。 (2)试验和研究开始前,要保证动物无任何疾病, 并保证动物避免可影响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因素。 (3)动物发生疾病死亡应及时进行病理尸检或其 他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当动物 发生传染病时,原则上全部销毁。房屋、用具、笼 架、垫料、衣帽等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动物室封锁 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必要时报告试验负责人及主管 部门。
表1
项目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指标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普通环境 屏障环境 20~26 4 隔离环境 普通环境 16~28 40~70 8~10 10~201 20~502 8~10 0.1~0.2 ≤ 3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30 14 60 150~300 15~20 12/12或10/14 100~200 5~1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20~502 10000 3 10~201 20~502 10~202 犬、猴、猫、小型猪 屏障环境 20~26 4 隔离环境 鸡 屏障环境 16~28 4
防护设备(primary
barrier,一级屏障 ):包 括各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器材。 人员及素质: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保 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
动物房和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样,主要根据所研究病 源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结果和危害程度分类划分为一 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动物安全水平。 在生物因子方面,包括常规传播途径、所用的体积 和浓度、接种途径和是否能以何种方式排毒及生物 因子的总体危险程度。 在动物方面,包括动物的性质,比如它们的侵犯性 和咬、抓倾向,它们天然的体外寄生虫,易感的动 物病及可能释放的过敏原和动物接种病原微生物后 可能产生的结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