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编制依据、管理目标 (1)1.1 工程概述 (1)1.2 编制依据 (1)1.3 工程管理目标 (2)第2章项目管理结构组成情况 (3)2.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2.2 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2.3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执业资格汇总表 (5)第3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3.1 指导思想和质量控制目标 (6)3.2 质量管理体系 (6)3.3 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8)3.4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2)3.5 质量管理预防预案 (13)3.6 收尾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13)第4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5)4.1 安全管理体系 (15)4.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7)4.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9)4.4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0)4.5 主要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要求 (23)第5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32)5.1 指导思想 (32)5.2 文明环保体系 (32)5.3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34)5.4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要求 (36)5.5 建立健全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5)5.6 交通保畅文明措施 (46)5.7 环保施工的保证措施 (47)第6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3)6.1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方案 (53)6.2 工期保证措施 (55)第7章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59)7.1 施工总体部署 (59)7.2 传输型草沟施工方案 (59)7.3 生态滞留草沟施工方案 (64)7.4 雨水花园施工方案 (69)7.5 溢流雨水口(含雨水连管)施工方案 (69)7.6 拦污槽施工方案 (74)7.7 透水铺装施工方案 (81)7.8 挡流堰施工 (82)7.9 调节塘施工 (82)7.10 防渗处理施工 (82)第8章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83)8.1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83)8.2 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85)8.3 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 (86)第9章劳动力配备计划 (88)9.1 劳动力配备计划 (88)9.2 农民工用工方案 (89)9.3 劳动力进场配置说明 (89)9.4 劳动力计划表 (90)第10章施工进度计划表或者网络图 (91)10.1 施工进度计划表 (91)10.2 施工进度网络图 (91)第11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92)11.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92)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93)11.3 施工平面布置管理 (95)11.4 施工总平面图 (96)第12章附表 (97)12.1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7)12.2 附表二、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9)12.3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101)12.4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02)12.5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103)12.6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06)第1章工程概述、编制依据、管理目标1.1工程概述1.1.1工程投标范围工程名称: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市政道路LID改造施工图范围内的传输型草沟、生态滞留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口、透水铺装、拦污槽、挡流堰、调节塘及防渗处理等全部施工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壮大,城市道路路网逐步优化完善,且道路硬化面积也在逐年上升。

在此影响下,城市道路的雨水渗透能力逐渐降低。

随着雨季多发,城市通常会出现内涝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及城市进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事实上,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升市政道路的雨水吞吐能力,需要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对水生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引言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化建设发展中所提出的雨洪管理概念,其意义是指城市能够模仿海绵的吸水性能,在面对雨洪灾害时提升城市的排水性能。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雨洪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而道路作为城市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新时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就要与海绵城市理念深度结合,全面保证城市的排水系统性能,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安全化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1.1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于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道路来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雨水的洪峰流量,还能够减少城市洪涝情况的出现,从而极大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较以往传统的排水理念来说,对于雨水的排除多以排水管道为主要渠道。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道路渗水能力的不断降低,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逐年上升,排水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如果城市道路不能及时将大量的降水排出,则会对城市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甚至会对城市发展带来一些经济损失。

而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断提升城市道路的渗水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雨水进行处理,以此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运用生态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力,将城市变为一个生态系统。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市政道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还需要考虑海绵城市的特性,以确保道路在雨水收集和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个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细节处理。

第一,绿化带与雨水收集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的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雨水收集和过滤的作用。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在绿化带中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滞留池等。

这些排水设施可以在雨水量大的时候收集雨水,减缓雨水流速,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和净化。

绿化带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选择具有良好透水性和抗洪能力的植被,以便更好地处理雨水。

第二,透水路面的选择在海绵城市中,透水路面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会导致大量的雨水无法渗透,从而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建议使用透水路面,如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路面等。

这些透水路面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有利于雨水的自然循环。

雨水径流的控制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控制雨水的径流,以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设置雨水收集井和雨水排放管道。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收集井,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然后再将雨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道路上的雨水径流,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第四,景观雨水的利用第五,雨水排放与治理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放和治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需要确保雨水排放系统的畅通和有效性。

设置合理的雨水排放管道和雨水口,避免雨水积聚和滞留,减少了城市的积水和淹没情况。

还需要对道路上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通过设置雨水处理设施,如雨水过滤网、雨水分油池等,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和过滤,保护城市的水体环境。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3.2 海绵改造工程设计3.2.1 海绵改造内容本工程为城市管渠项目,需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雨水管渠系统,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改造道路结构,优化景观设计,构建排水、道路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海绵措施主要为沿线独立树穴改造为连续下沉绿地、干砌砖石路面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常规雨水口改造为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

本工程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坡向下沉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

雨天时,降雨前段,雨水渗入透水铺装,待透水砖蓄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人行道横坡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在有下沉式绿化带的路段,站石每隔25m开口,开口尺寸为70×10cm,开口处安装球墨铸铁箅子,对应开口处设置生态雨水口。

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开口,直接汇入生态雨水口,将泥沙等杂物滞留在生态雨水口中,雨水漫溢到下沉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下沉绿地蓄水饱和,水位上升至溢流雨水口顶标高时溢流入溢流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系统。

为保证下沉式绿化带内积水渗排效果,下沉式绿地沿线布置dn225mm穿孔管,穿孔管沿道路走向布置,以0.005坡向邻近的溢流式雨水口或检查井,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管周采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性和导排效果。

具体详见《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示意图》。

采用的具体措施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详见《路面结构铺装结构大样图》、《下沉式绿地大样图》、《生态雨水口大样图》、《溢流式雨水口大样图》。

本次设计建设二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道路双侧各2.0m或2.0~2.5m中分带连续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0.2m。

3.2.2 海绵改造主要技术指标海绵改造前后下垫面分析详见下表:表3.2-1 现状下垫面分析表表3.2-2 海绵建设后下垫面分析表3.2.3 海绵建设效果简易评估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简易评估根据本工程海绵建设目标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要求,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HψFV-设计调蓄容积或需蓄水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ψ-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4.5mm;根据改造后下垫面场均雨量径流系数分析,ψ不透水沥青路面=0.9,ψ透水铺装=0.25,ψ下沉绿地=0.15,ψ硬化屋面=0.9,计算出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ψ=0.6m;地块总汇水面积为24297.5m2,不同下垫面的面积详见表3.2-2;根据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24.5×0.60×2.43=357.2m3改造后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为3635m2,下沉高度h=357.2/3635=0.098m,本次设计绿地下沉高度取0.2m。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减缓城市面对的洪水、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政道路设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细节处理。

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一、绿化设计海绵城市强调生态环保与美化城市环境,并通过大面积引进绿化植物、种植雨水花园、设置生态溪流等方式,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合理选用阔叶乔木、针叶树、灌木等植物,确保其树冠形态、树高、树种等能够与道路绿化带的宽度相匹配。

同时,还应设计制定植树的地域化和生态化方案,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植物适应性进行选种,以达到防风固土、固碳减排、净化空气等目的。

二、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中道路排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小雨事件中,通过绿地、花坛、雨水花园等区域进行雨水的收集和自然过滤,达到减缓洪峰径流的效果;在大雨事件中,则需要通过雨水收集池、骨干管网等设置进行淤积水的收集和排放。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应考虑道路路面的坡度和跨度,确保道路路面的排水能力。

同时,还应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设施的布局、规格、低点等,避免雨季时出现积水和渍水问题。

三、微地形处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自然地形城市海绵减灾能力,将地形作为设计的基础环节,尽可能利用地势变化、道路高差等自然地形,在规划中形成缓冲区与自然滞留区,以减缓城市洪水灾害的影响。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设置自然沟槽、堤防、拦蓄墙等微地形处理设施,以缓解洪水冲刷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强景观设计效果。

四、城市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强调绿道公园、景观水体等城市景观设计元素的引入,使道路变得更加美观、舒适。

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选用适当的材料和装饰元素。

同时,还应考虑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耐久性和维护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从而降低城市运转成本。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

城市道路海绵方案设计指引0前言本设计指引用于指导新建和既有城市道路的海绵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准备、指标确定、方案设计、绩效分析、监测方案、工程投资估算、成果要求,共七章。

1前期准备1.1资料搜集〔1〕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区域位置、道路长度、宽度、等级、车流量等。

〔2〕根底资料收集。

包括道路平面图、道路横断面图、道路纵断面图及其它工程相关的资料。

〔3〕现状根底条件及分析。

收集道路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系及水质、地下水位、排水设施等现状资料,分析海绵道路建设的基底条件及可行性。

〔4〕相关规划。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

1.2现场踏勘〔1〕实地考察道路建设现状,明确用地范围、周围地形地貌、现状排水设施等。

〔2〕明确可建设海绵设施的空间位置。

〔3〕了解道路及其周边水系情况。

〔4〕采集路面径流,分析SS、CODCr、NH3-N、TN、TP等特征污染物浓度。

2指标确定依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分析现状资料、径流特征等,确定道路工程海绵方案的指标,主要包括径流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

3方案设计3.1总体方案设计统筹协调规划、给排水、园林、道路、水文等专业,依据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便于维护的原那么,落实海绵道路的建设指标。

总体方案应以道路平安为重,兼顾设施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37〕中的相关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是海绵方案设计的根底,包括划分汇水分区和确定海绵策略。

3.1.1汇水分区划分城市道路横断面、下垫面情况根本一致,根据道路的竖向,尤其是相对高点和低点、道路横坡划定道路汇水分区,确定汇水区域径流流向,分区域进行径流控制。

3.1.2海绵策略确定道路海绵方案策略是指海绵设施的布置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①当道路纵坡≥2%且道路相对低点的绿化带或退让绿地有足够可利用空间时,应利用绿化带或退让绿地布置集中式海绵设施。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提纲:1. 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2.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3.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4.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评估和效果5.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发展和未来展望一、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洪涝、内涝等水灾问题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造天然的、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1)技术原则: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原则:a. 自然流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循环必须得到保护并得到加强,避免因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

b. 通过景观规划、生态修复,增加水的渗透、调控、保留能力,以避免单一的水利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负担及其利用上的单一性。

c. 在城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

d. 实现“多元防控”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具有灵活的、对抗多种水文危险的能力。

(2)技术方案:a.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包括湿地、绿房、绿墙等。

b. 提升城市道路的渗透性,使用透水材料铺路和透水草皮。

c. 暂存雨水系统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及庭院、公园等地面蓄水系统建设。

d. 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三、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1)实施难点:a. 公众意识不足。

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充分的认知。

b. 建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城市基础之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考虑。

c.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个部门要形成协作合作,塑造强大的技术和法律团队。

(2)解决方法:a.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更好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以及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18-01-31T12:13:17.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刘华超王韶晖柴峰[导读] 摘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刻融入城市建设要求之中,现状市政道路改造设计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使海绵城市建设与道路排水系统改造有机结合。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刻融入城市建设要求之中,现状市政道路改造设计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使海绵城市建设与道路排水系统改造有机结合。

本文以济南市某某路为例,详细论述了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设计。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某路位于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中的老旧城区提标改造区。

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25m,道路纵坡校大。

现状道路按照规划红线形成。

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形式,车行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宽5m。

本次改造的目的旨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道路整修及热力管道敷设,因地制宜地增加海绵城市技术设施,减少马路行洪问题。

2 现状分析 2.1排水系统
道路两侧存在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系统。

其中道路北侧雨水管径为D500,南侧管径为D500~D1500。

部分雨水口井室破损严重,局部存在堵塞现象,其余雨水口结构及收水效果较好;雨水箅子大部分为塑料材质,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

雨水管道系统服务范围汇水面积约29.1ha。

经核算,现状雨水管道系统满足汇水范围3年一遇雨水排水标准。

道路南侧车行道下存在一条PVC材质D400污水管。

核算,现有污水管道系统满足汇水范围污水外排需求。

2.2现状下垫面
道路车行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结构状况较好,未出现明显病害,仅在局部位置出现纵横向裂隙。

人行道为水泥砖不透水结构,总体平整性较好,局部人行道砖存在表层破损现象,平整性较差,且道路南侧行道树树池石缺失严重。

道路整体地势两端高中间低,沿线绿化率较低,全线均属于建成区域,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低,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较大的制约因素。

道路红线面积11700m2,其中沥青路面面积7580m2,人行道花砖铺装面积4000m2,绿化面积120m2,加权平均法核算现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