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合集下载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厥。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作者:杜军保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5期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中约80%系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2006年我们课题组对此病的诊断提出了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临床诊断方案,以及基于血流动力学类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VVS的诊断目前对于VVS患儿的诊断主要依据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试验操作简单,危险性较小,所以可以采用它对VVS患儿进行初步筛查,排除需与VVS进行重要鉴别诊断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具体方法是让患儿平卧在倾斜床上几分钟使其处于平静状态,并测量患儿的基础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将倾斜床倾斜至90°,使患儿处于直立状态,以激发其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发作,站立10分钟后再次测量患儿的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试验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一系列变化。

通过直立试验可以排除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增加930次/min或心率最大值≥120次/min,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①平卧时血压正常,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证据:②体位由平卧变成直立后3分钟内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心率无明显变化。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VVS诊断中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它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

BHUT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试验时要求安静、光线黯淡、温度适宜。

应用美国Dash2000多导生理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并定时记录(每次2分钟),出现症状时连续记录。

患儿仰卧10分钟,记录基础动脉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然后站立10分钟重新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以除外直立性低血压等疾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咋回事

血管迷走性晕厥咋回事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回事•金泉张玲,初三学生,为迎中考,学习非常紧前几天夜 晚11点多,她做好作业站起来时,感到有些头晕恶心,站 起的那一瞬间,突感天旋地转,意识模糊,倒在了地上 妈妈听到响声,跑到书房一看,发现女儿躺在地上,面色 苍白,双眼紧闭,吓坏了忙将女儿抱上床,呼唤了好几 声,这才叫醒女儿。

张玲醒来后,还是感觉头痛、头昏、 浑身没力。

第二天,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听了病情叙 述,为她做了脑电图、头颅C T 、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 查,没有发现异常:,最后经过会诊,诊断为血管迷走性 晕厥。

晕厥,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其原因是一过性的大脑 供血不足。

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心跳骤停或严重的心 跳过缓、室性心动过速等。

不过,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小 儿时期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临床上2/3左右的晕厥 属于此,过去长期归为“不明原因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特点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女孩 多于男孩,其他年龄也有发病者。

这类晕厥有以下 特点:1.通常在长时间站立时,或由坐位变立位时,或看 到流血、感到剧烈疼痛、处在闷热环境、运动或紧张、劳 累等时可突然晕厥发作。

2. 发作前大多先有头晕、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 稳,以及视觉或听觉障碍的前驱症状。

3.发病时可有心跳减慢、血压下降。

当收缩压下降至8 0毫米汞柱及以下时,可出现眩晕、意识模糊,不由 自主地向一侧倾倒在地。

4.倒地后,患者意识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自行恢复,意识恢复后会感到有些困乏、头痛或头昏等,休息半 天或一天后好转。

5. 体检未能发现相关器质性病变。

^^就医指南关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估计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够稳 定、迷走神经张力偏高有关。

在过度劳累或高 温的情况下,长时间的站立位或由坐位变站位 时,就有可能因为重力的关系,一方面使血液 聚集在下肢,头颈部血供相对减少;另一方面 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血管扩 张、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进一步降低头颈部血供,从而导致脑灌注不足,供血、供氧减少而引发 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讲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讲课

治疗
对于非药物治疗后,仍有晕厥反复发生、影响生活质量的患 儿,建议药物治疗。
①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减轻由于静脉回心血量减 少时心中机械受体收到的刺激,阻断B-J反射 常用:美托洛尔12.5mg Bid,目前该药尚有争议)
②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盐酸米多君是选择性α1-受体 激动剂,国外已开始将该药用于VVS治疗的研究中。
直立倾斜试验
SNHUT:
在BHUT基础上,若完成45分钟试验时,患儿仍为 阴性,则令患儿在同一倾斜角度下站立在倾斜床上 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4~6ug/kg(最大剂量不超过 300ug),含药后动态检测动态血压,心率,描记 心电图观察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含药后20分钟。
03 PART THREE 诊断及鉴诊断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常规:血生化筛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 电图、头颅影像学均正常。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aseline head-up tilt test,BHUT) 药物激发的HUT (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 SNHUT )
CONTENT
01 病因及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诊断及鉴别诊断 04 治疗
01 PART ONE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及发病机制
VVS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从而引起异常BezoldJarish 反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导致血管舒张反应增强以及低循环血 容量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源自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
多发生于学龄期及青春期女孩; 反复晕厥为主要表现; 晕厥前:持久站立、体位改变、见血、感到剧烈疼痛、环境闷热、精 神紧张等诱因。 可有短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 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儿童晕厥在临床中很是多见,其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代谢性晕厥、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等,其中反射性晕厥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而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

VV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晕厥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很是复杂和特殊,发病机制多样。

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是指突然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近年对儿童V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标签: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1 经典的Bezold-Jarisch(B-J)反射学说兴奋B-J反射学说是患儿VVS发病机制中比较出现的暂时性的意识丧失,短时间(几秒至几分钟)内可自行缓解或恢复,多发生于年长儿童,约有15%的18岁以下的儿童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1]。

晕厥发病原因多样,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多见。

VVS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①心脏抑制型:以心率下降为特征,呈现心动过缓;②血管抑制型:血压会存积在下肢,导致静脉回心血量的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下降,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加强,周围血管收缩,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维持正常的脑血流灌注;③混合型: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

VVS的发作常导致儿童躯体的意外伤害,部分晕厥的发生还与猝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但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保持持久站立位时,会引起较多的静脉血存留于下肢,造成静脉回心血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减少,引起左心室充盈量较正常时明显减少,反射性的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脏收缩力加强,可导致心室出现近乎完全排空的高收缩状态,继而刺激兴奋心室后下壁机械感受器,当冲动信号传至脑干孤束核时,引起”矛盾性”的交感神经性下降,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强,导致反常性心脏收缩力减低、外周血管扩张,出现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量急剧减少而发生晕厥,这就是B-J反射学说。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站立或
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甚至发生晕厥。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治
疗策略。

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乙酰心苷、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和心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伴随症状如焦虑、
抑郁等,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对改善血管迷走性晕厥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
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很少威胁生命,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

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晕厥在儿科急诊就诊量中占1%~2%,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国内报道在5~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30%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其学习生活质量[1]。

儿童晕厥常见的病因有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心源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NMS最常见,占70%~8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NMS中最为常见。

VVS 是由于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出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不能维持随即晕倒。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1)血管抑制型(vasoinhibitory type,VI);(2)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 type,CI);(3)混合型(mixed type,M)[3,4]。

对VVS 及时诊断及精准的治疗尤其重要,现就国内外对VVS患儿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VVS的诊断1.1 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5],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如下: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其次行卧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行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等血化验检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视频脑电图或头颅MRI等检查排除心源性、神经源性等原因导致的晕厥,最后经HUTT进一步诊断分型。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
1 小 儿 V 8诊 断 方 法 V
时 口能 造 成 身体 意外 伤 害 。 儿 了解 V S诱 发 因 素 是 预 防 r 患 V 和避免晕厥发生 的关键, 如长久站立 、 体位改变 、 环境 闷热 、 过 度 疲 劳 等 。 出 现头 晕 、 当 恶心 、 汗 、 季 、 鸣 、 物 模 糊 多 心 耳 视

性。
2 药物 治疗 V S的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比较 复 杂 , 些 至 今 . 4 V 有 还 不 清 楚 。 物 治 疗 方 法是 针 对 V S触 发 机 制 中 的某 些 环 药 V 节进行 , 适用于持续性反复晕厥发作的少数患者 。目前小儿 V S的药 物 治 疗 报 道较 少 。 V 2 心 脏 神 经 消融 心 脏 神 经 消 融是 通过 祛 除 窦 房 结 、 . 5 房 室结 的副 交 感 神 经 支 配 而 治疗 自主神 经 功 能 障 碍 引 起 的 神 经介导性晕厥。P co ahn等依据解剖学对 3 个心外膜脂肪垫 进行消融f例) 6 , 随访 92个 月 , 果 全 部 患 者 晕 厥 症 状 消 失 , . 结 未 出现并发 症, 明心脏 神经 消融能有效治疗 V S具有 良 表 V, 好 的前 景 。
探讨小儿血 管迷走性晕厥
詹 志 晖 ’ 覃肇 源 陈泽 彬 ’
( 饶平县人 民医院 , 广东
饶平 ,17 0 中l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 550 ; l I 广东
广州 ,10 0 500 )
【 摘要 】 晕 厥是小儿常 见急症。血管迷走性 晕厥是/ J 晕厥最常 见的类型. ]L , 约占所有晕厥患儿 的 8 %, 时表现为低血 0 发病 压和短暂的意识 丧失, 可导致意外伤害。血管迷 走性 晕厥的诊断并不困难, 病史是诊断 的重要依据, 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 V 起周 嗣血管扩张 、 神经介导性晕厥, 自行恢 复( 般不超过 2 , 能 一 0s无神经定位体征。治疗方 面分 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 【 关键词 】 小 儿;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 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不耐受症状: 伴随着直立后出现头晕、 眩晕、
面色发白、运动不耐受、疲乏、 视物模糊、胸闷、 长出气、心悸、腹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 也可出 现晕厥
发病率: 在儿童中OH发病率并不清楚
日本的研究认为OH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率为7-8%
精品课件
儿童晕厥的诊断程序
晕厥
心源性晕厥 神经源性晕厥 代谢性疾病 心因性疾病 不明原因晕厥 总计
例数 (%)
性别


557(78.6%)
250
307
177(25.0%) 34(4.80%)
78
99
17
17
73(10.3%)
26
47
249(35.1%) 14(2.00%) 10(1.40%) 15(2.10%) 10(1.40%) 6(0.80%) 6(0.80%)
112
137
8
6
9
1
6
9
4
6
4
2
3
3
116(16.3%精) 品课件 55
61
710
322
388
年龄(mean±SD) (岁)
12.29±2.88 12.92±3.01 12.29±2.76 12.74±2.61 11.75±2.70 10.93±2.73 13.20±4.29 11.60±3.68 9.40±3.37 15.67±2.07 12.00±2.19 10.43±2.92 11.96±3.01
Step 1
Step2
病史、体检、直立试验、心电图
可明确诊断
提示诊断
optional
超声心动图
Holter心电图
血生化
脑电图
24小时血压
精神学评估
头颅或颈部CT、MRI
不明原因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明确诊断
精品课件
阴性
不明确
VVS
POTS OH
儿童晕厥的诊断程序
诊断效率
以晕厥为主诉的患儿,共474例,平均年龄12岁(6 -17岁), 男212例,女262例,按新晕诊厥断诊程断序程进序行诊断: Step 1: 59例患儿得出明确诊断(59/474,12.4%) Step 2: 326例患儿明确诊断(326/474,68.7%)。 经过整个诊断程序获得明确诊断患儿为385例,占81.1%
使病人感到不舒服,影响效果
精品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判断
晕厥 晕厥先兆伴下列情况之一:
精品课件
1)血压下降
收缩压小于等于80mmHg 舒张压小于等于50mmHg 平均压下降大于等于25%
2)心率下降
4-6岁,心率<75次/分 6-8岁,心率<65次/分 >8岁,心率<60次/分
3)交界性逸搏心率
精品课件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试验
试验方法评价
BHUT SNHUT
特异度 100% 80%
敏感度 67% 80%
诊断价值 74% 80%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
定 义 : 是 指 在 直 立 或 直 立 倾 斜 试 验 ( HUT 试 验 ) 的 10min内心率增加超过界值,伴有头晕、头痛、疲劳、视 物模糊、胸闷、心悸、手颤、不能耐受运动及严重时可出 现晕厥发作等直立不耐受的症状 Stewart 等 在 1999 年提 出 儿 童体 位 性 心动 过 速 综合 征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4)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
秒的心脏停搏
精品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 -阳性反应分型
心脏抑制型:以心率下降为特征 血管抑制型:血压下降明显 混合型: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
有文献报道将临床上反复发作晕厥, 症状酷似阿-斯综合征,心电图监 测示严重窦性停搏(≥5s)的类型称 为恶性VVS,并建议作为VVS的一 个特殊类型。
精品课件
儿童晕厥诊断程序
卫生经济学评价 新诊断程序的每例平均就诊费用比传统诊断程序少
临床诊断
1 年长儿多见
2 有晕厥或晕厥先兆表现 3 有诱发因素 4 直立倾斜试验 5 常规检查除外其它疾病
精品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设备
倾斜床: 支撑脚板 固定带(胸部、膝关节) 倾斜床变位平稳迅速(10-15秒内到位)
精品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
国内外一致推荐为600-800 倾斜角<600不能提供足够的体位压力改变 倾斜900往往使病人有向前倾倒的感觉
精品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价值
特异度很高,可达80%-90% 敏感度相对较低,国外报道为40-50%
我们的研究为60%左右
精品课件
药物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多阶段刺激试验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HUT来诊断VVS是
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精品课件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试验
• 原理:硝酸甘油为血管扩张剂,主要影响静脉系统 的容量血管,所以应用硝酸甘油能增加体位直立后 血液在下肢及腹部的淤积,从而激发VVS的发作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年龄:多在15~50岁之间,最小发病年龄为10岁 本院报道80%以上的POTS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上
性别:女性的发病率高(女性: 男性 为 4 :1 ) 症状:直立不耐受的症状(头晕或眩晕、晕厥、胸
闷、视力模糊、面色改变、心悸、出汗、头痛)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 憋气、胸痛、手抖、疲劳、耳鸣)
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 约有15%的儿童及青少年在18岁前至少发生
过1次晕厥 部分患者具有高度的猝死危险性 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品课件
晕厥病因(2008,全国多中心联合研究,n=710)
病因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性低血压 境遇性晕厥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杜军保
精品课件
晕厥定义
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它是由多种原因 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从而使患儿意识丧 失、肌张力不能维持而摔倒一种病症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50年代………………… 71.9/100000 80年代末90年代初… 125.8/100000
• 优点:应用硝酸甘油具有不用建立静脉通道,减少 了建立静脉通道而影响患者的自主神经的稳定性, 避免了患者在实验中的来回体位变化
精品课件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试验
试验方法
在患者基础倾斜试验无阳性表现时,患 者仍维持直立体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4-6g/kg,最大<300 g),然后继续 维持直立体位20分钟或出现阳性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