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和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合集下载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结构日趋复杂 世界市场中的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初级产品比重上降,制成品比重迅速上升:1950年-2004年全球的出 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59%下降为26.2%,工业制成品由 41%上升到73.8%. 制成品中,产品的加工深度、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1980年办 公及通信设备的贸易比重仅为7.8%,2003年升至17.2%. 技术贸易(包括专利许可证、技术决窍和商标等)迅速发展。
常见的国际销售渠道类型
出口国 1、出口企业→ 2、出口企业→出口商→ 3、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4、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5、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6、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7、出口企业→ 进口国 国外顾客 进口商→国外顾客 进口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批发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 零售商→国外顾客 零售商→国外顾客
当代世界市场体系
当代世界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各类国际商品 市场,而且还包括与各种商品流通有关 的销售渠道、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
商品交易所
世 界 市 场
有固定组织 形式的市场
国际拍卖行 国际博览会 单纯的商品 购销形式 与其他因素结合的 商品购销形式
没有固定组织 形式的市场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招标与投标
商品交易所
在固定场所,按一定规则,专门买卖特定的大宗商品 的有组织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商品交易所买卖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如粮食、棉花、 可可、羊毛和多种有色金属等。 世界上著名的商品交易所多数设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 商业城市,如谷物交易集中在芝加哥、伦敦、米兰、 鹿特丹等;有色金属交易集中在伦敦、纽约、新加坡; 棉花交易集中在芝加哥、纽约、利物浦、圣保罗等交 易所。 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按购销业务的形式不同,它可分为:
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没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商品交易所 国际拍卖 国际博览会、展销会
单纯的商品购销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租赁贸易 易货贸易
商品交易所
它与普通市场不同,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 规定的条例进行的。在交易所中进行的商品买卖,基本可 以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 全球范围比较著名的从事期货商品期货交易的交易所有: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纽约期货交易所(NYMA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 所(COMEX),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
(三)发展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 (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1)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对国际分工
的依赖性。
(2)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 因此造成了亚、非、拉美国家的两种依赖性: —是经济生活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性; 一是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
第一节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
国际分工
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垂直型国际 分工
水平型国际 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 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 业部门上的分工。 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
• 目前国内企业中,99%的企业专利数为零,三分之二的大中型企业无研 发机构,九成企业未评估品牌价值,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新开发 的技术70%是属于外缘性技术———硬邦邦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就是中 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和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价格计算,进口额以价格计算。

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

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所占的比重。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PPT文档资料

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PPT文档资料

国 际 分 工 与 世 界 市 场
第 二 章
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讨论:如何加强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 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讨论: 为什么西北部适宜农牧业生产,而东南部 主重加工业生产? 从专业市场的发育(义乌小商品市场、南 浔童装市场等)分析劳动规模及市场与国际分工 的关系。
国 际 分 工 与 世 界 市 场
第 二 章
第二节
能力目标
世界市场
国 际 能够对不同的世界商品市场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能 分 基本熟悉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工 知识目标 与 世 掌握当代世界市场构成及特征,懂得企业 界 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市 场
第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 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特征 章 (一)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 1.国家构成 国 2.订约人构成(主体) 际 分 企业主 国家机关 企业 工 联合会 和机构 与 世 3.商品构成(客体) 分类依据是 界 有形商品——10大类 什么? 市 无形商品——12大类 场
第 二 章
5.商品销售渠道构成 常见的国际销售渠道类型如表 :
出口国 1、出口企业→ 2、出口企业→出口商→ 3、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4、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5、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6、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7、出口企业→ 进口国 国外顾客 进口商→国外顾客 进口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批发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 零售商→国外顾客 零售商→国外顾客
第 二 章
三、有关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 (二)比较成本理论 思考:根据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比较成 本理论思想,从个人或企业或国家的角度, 思考比较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三)要素禀赋论 讨论: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符合俄林要素 禀赋论吗? 案例分析:“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及如何发挥更大优势”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期货交易。买卖双方是按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定期进行交 割的交易。期货交易中只有很少是实物的买卖,主要是商品 远期合同的买卖(这种购销合同是交易所决定的标准化商品远 期购销合同)。

(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国际商品拍卖
❖ 国际商品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时间定期举行的现货 商品交易。
❖ 国际商品拍卖的特点 交易对象是规格复杂不易标准化的商品,因而出售的商品
❖ 在利益分配上东道国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加工贸易的利益可用加工贸易出口值与进口值之比,即加工贸易的增值率 来反映,它表示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
❖ 委托方在加工贸易中为其自身利益,往往不情愿向承接方提供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主要是为了利用承接方廉价 的劳动力
❖ 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东道国基 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
低技术产品的加工装配
五、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
(一)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
❖ 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采取的是调拨价格 ❖ 跨国公司的对外交易中采取的是垄断价格(高价、低价) (二)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 ❖ 国家机构对商品市场的单方面的干预 ❖ 政府间贸易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特定商品的国际协定 ❖ 国际商品协定通常利用缓冲库存、限额和多边长期合同来调
级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交易须通过特定人员即交易所的会员 在交易所内直接进行 ❖ 在组织结构上,商品交易所基本上都属于私人有限公司。公司 本身并不从事商品交易,只是向进行交易的人们提供交易的场 地和设备,调解交易过程中的纠纷,规定最低交易保证金和最 低佣金,监督场内交易的活动等
商品交易所交易的种类
❖ 实物交易: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包括现货交易:一手钱一 手货,钱货两清(即期);未来交货:成交的货物正在运输途 中或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装运。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2)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
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 因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形成和发
• 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 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
发展:(1)人口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 影响国际分工;(2)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 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扩大对国际分 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国际分工的程 度就越高。 • 4、国际生产关系 • (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有国际分 工,就有世界市场,就有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国际生 产关系,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国际间 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5、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
•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殖 民主义者所采取的武力征服政策、各种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 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如亚非拉国家的种植园经 济、单一经济以及世界农村和世界城市的分离与对 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关税 政策,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战 后的GATT的多次谈判,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展开。

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分工和与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分工和与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
目录
•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 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 国际分工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前景
01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的国际分工
自然条件差异
早期的国际分工基于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如地理位置、气候、 资源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各国生产活动的选择和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 导致世界市场上不同产品的价格水平存在差 异,进而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价格形成机制
国际分工使得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不仅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 、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交易规模扩大
01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推动世界市场交
贸易形态
早期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简单商品交换,各国通过贸易互通有无, 利用各自的优势产品进行交换。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早期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征,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获 取原材料和市场,同时向殖民地倾销制成品。
工业革命后的国际分工
技术进步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 程变得更加复杂,国际分工从简单的 商品交换转变为更复杂的生产环节分 工。
易规模不断扩大。
交易方式多样化
02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推动世界市场交易方式
向多样化发展。
交易效率提高
03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效率,进
而提高世界市场交易效率。
03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 响
国际分工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
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 发展中国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Logo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Logo
Contents
1
2
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
INTERNATIONAL TRADE
Logo 一、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线向纵深发展的产物,是国际贸易 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INTERNATIONAL TRADE
Logo (八)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1. 世界市场规模空前扩大
2. 世界市场垄断与竞争进一步加剧 3. 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作用不断加强 4. 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相关性并存 5. 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
INTERNATIONAL TRADE
(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4.。 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Logo
(九)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1.进入世界市场的准备工作
市场分析
了解市场环境 确定进入市 场的目标 分析市场的动向
INTERNATIONAL TRADE
Logo
2. 确定进入世界市场的方法 产品出口阶段 到国外生产阶段 跨国企业经营阶段
INTERNATIONAL TRADE
Logo
3.世界市场上交易达成的标志
Logo
(三)世界市场形成 五大标志
形价 成值 了规 国律 际作 价用 值加 规强 律, 销形 售成 渠了 道比 较 健 全 固 定 的 制资 约本 着主 世义 界的 市各 场种 的经 发济 展规 律 与国 世际 界金 货本 币位 的制 形度 成的 建 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三章世界市场
一、填空题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______________分工。

2.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______________,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4.国际商品交易所、拍卖、博览会、展销会等市场属于_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

5.世界市场中的“内部市场”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内部市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内部市场。

6.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7.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成______________比。

8.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______________而上下波动,波动程度主要受国际市场上______________的影响。

9.商品国际市场价格通常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转移价格又称______________价格。

11.相同产业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称为______________分工。

同一产业内产品根据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品牌、价格等的差异进行的专业化生产,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的专业化生产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国际分工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 B.自然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
2.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于()。

A.地理大发现时期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国际分工形成于()。

A.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 B.18世纪产业革命
C.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延缓或推动双重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新变化的有()。

A.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B.工业部门内部分工的出现
C.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呈多样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有了变化,传统的水平分工开始强化
6.下列关于金本位制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世界市场上各国货币价值的相互比较有了一个尺度
B.使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稳定
C.给世界市场上各国的商品价格提供了一个互相比较的尺度
D.金本位制度不利于多边支付体系发挥作用
7.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

A.可能性
B.现实性
C.可能性和现实性
D.两者皆不提供
三、不定项选择
1.按照参加分工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国际分工可分为()。

A.产业内国际分工
B.产业间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水平型国际分工
E.混合型国际分工
2.在世界市场供求规律的支配下,通过买卖双方的公开竞争而形成的商品价格是一种()
A.自由市场价格
B.封闭市场价格
C.调拨价格
D.垄断价格
3.买卖双方在一定约束下形成的价格是()
A.自由市场价格
B.封闭市场价格
C.供求决定价格
D.竞争价格
4.西欧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的价格属于()
A.调拨价格
B.垄断价格
C.协定价格
D.区域经济集团内的价格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 2.世界市场 3.国际价值 4.调拨价格
5.“自由市场”价格 6.产业内分工
五、判断题
1.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奴隶社会出现了国际贸易,就已形成了国际分工。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垂直型国际分工占据主导地位。

()
3.自然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
4.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世界市场分割成较小的区域市场,大大地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
5.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各国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算术平均数。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还发展了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
7.对外贸易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一国国内生产和消费之间不平衡的矛盾。

()
8.开标价格属于封闭市场价格。

()
六、简答题
1.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哪些?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有哪些?
3.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七、论述题
转移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东道国应如何对待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八、计算题
下表为按中方统计的2004~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额。

根据表内数据,分别计算出双边贸易中各年份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全部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并分析其贸易竞争力状况。

2004~2006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2、假设2008年本国对外出口1.43万亿美元,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6 721亿美元;该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5.78万亿美元,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7.89万亿美元。

计算本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并分析其国际竞争力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