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温州民营经济形成了“五个结合”的鲜明特点:一是与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结合在一起。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

经济。不小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

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早在改革开放初的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当时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的农民购销员有10多万人,把温州的商品推向全国各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市场网络并举、本地市场与在外市场并存、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二是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区域经济。改革初期,温州10万推销大军架通了温州产品与各地市场的桥梁,现在160多万在全国各地、10多万在港澳台地区、30多万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大部分从事营销活动。全国县以上的地方几乎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温州市场网络的“节点”多,覆盖面广,运作迅速,触角敏锐,成本低廉,竞争力非常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温州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

三是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目前,柳市电器、桥头纽扣、永中阀门、塘下汽车配件以及市区服装、打火机、灯具、鞋革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块状经济。这种区域性规模经济,使温州民营企业下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是与温州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农村小城镇的崛.1978年温州只有18个建造镇,目前已发展到140多个。1984年苍南县农民在鳌江口几个渔村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迹。龙港、柳市、永中等一批经济强镇脱颖而出,这些镇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发展后劲强,形成了企业股份化、生产专业化、建设规范化、人口外农化的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建制镇的人口已占全市的6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市的8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市的50%以上。

五是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温州南宋以来便是商贸集居的地方,有悠久的经商传统。温州商人具有独特素质,是因为区域文化的影响,温州文化是一种有别于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区域商业文化。温州自古有过大移民,有着移民文化的基因。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敢闯敢冒的温州人,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州人具有“自主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负重品格、风险观念、经商能力”,特别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温州

人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温州文化和温州精神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2、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对温州经济形成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温州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制度的突破。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家族制,但企业做大以后,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缺陷,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民营企业仅仅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企业要想走出温州,要想实现跨越性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由之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明确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像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一批企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是组织的突破。注重党团组织建设是温州民营企业的又一大亮点,神力、天正等企业集团的党团组织活动都开展得很有特色。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能够生机勃勃、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支部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所谈到的:党支部的建立一是树立了企业的正气;二是党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企业团队精神。党支部带来的最大财富是“稳住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三是市场的突破。“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应有市场”。为什么市场特别钟情温州人?这无疑是得益于温州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发达的营销手段。目前,温州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足见温州企业家对创品牌的重视。品牌效应,是温州特有的行业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手段选择越发显得重要。百万购销员遍布全国各地专业市场曾是温州企业的骄傲。在网络时代来临的今天,网上销售成为了温州企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又再次走到了市场前列。

“温州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1、明确指导思想,从战略上把民营经济的发展摆上位置。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总目标,根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推进人的现代化这三个战略重点的要求,从过去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转向数量与质量并举,更注重质的提高,逐步实现技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不断营造新的先发性优势,真正从战略上将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位置。温州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在量的扩张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非公有经济的充分发展,经济就难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民营经济必将成为策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这一点,对我们重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温州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登记平等、税赋平等、规费平等、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和服务平等”,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步入有序、平等竞争的环境。我市的民营企业同样存在贷款难、办事

难等情况,温州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要坚决贯彻省委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3、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温州对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导和树立典型,逐步实行科学管理;对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其走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温州的经验证明,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与其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分不开的。联系中山的实际,一些过去曾在全国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后来败下阵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保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4、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温州的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科学进步,发展优势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探索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有效机制,从劳动密集产业与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握手”、开发实施入手,把项目选择、技术入股、资金投入、股份转让等方面融为一体,探索一条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子。

二是注重品牌效应,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学习温州那样,致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推动传统产业集群,集中资本,创建品牌,加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要重视科技型职业经理人的培育,输送一批在职的经营管理者出国、出境学习培训,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提供中介服务。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趋好。其未来走势如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民营经济受市场调节的程度较高,其动态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势的重要根据。为此,我们对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在杭州、温州、台州等地了解面上的情况和点上的情况。考察了温州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邦威集团,台州的飞跃集团、星星集团、伟星集团、德仁集团等民营企业。与省、市政策研究机构、乡镇企业管理机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机构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并获得了有关资料。现将调查材料初步整理如下: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1978-1998年,个体私营工业年均增长59.4%,近年来,乡镇集体企业通过改制90%已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民营经济的规模。从现行的统计看,民营经济主要通过两部分反映出来:第一,乡镇企业,改制以后,浙江省乡镇企业绝大多数已成为民营企业;第二,个体私营企业。这两部分的统计有重复的部分,因为乡镇企业中包括个体私营企业。确定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比重,可以使用排除法。从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分析,除去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余都可以认为是民营经济。199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里国有工业占7.9%,中外合资工业占11%,据此估计,民营工业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在从业人员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达到了80%左右(目前省内没有GDP所有制构成的统计)。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浙江省国有投资少,发展经济更多的需要依靠市场、依靠民间的致富活动。这恰好与该省商品经济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浙江省民营经济必然快速发展起来。 浙江省民营经济是紧密依靠市场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浙江是一个专业市场比较发达的省份,1999年有各类商品市场4347个,全年成交额达到3600多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紧密依靠这些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从户帮户、村带村,逐步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连片经营拓展。形成了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的块状经济。通过市场将其产品辐射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据对省内66个县市的调查,特色产业和产品产值超过1亿元的块状经济有306个,其中10-50亿元的块状经济有91个,50-100亿元的13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另一方面,市场对民营经济产生了集聚和专业化效应,块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发展。1998年,全省有建制镇1000个,比1978年增加了800多个。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0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3%。平均每个小城镇有50多家企业,3个集贸市场。 浙江省民营经济从结构分析,有以下特点: 1.主要分布在乡镇,以乡镇企业为主。1998年,按农村乡镇工业统计的企业数为67.4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95%以上;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80%以上。 2.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1998年个体私营企业达到62.2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80%以上,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50%左右。 3.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食品、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温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敢为天下先”,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发展状况,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温州模式”。得益于“小商品、大市场”的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则源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针对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在整合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蓝海战略下“商业模式画布”的理论来剖析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以时间发展,发展中的亮点来解读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并以特点突出的商业模式作为个案,进行横向、纵向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一般性结论,望对相关性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营企业商业模式产业集群 如“现代著名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说过,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创业潮,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全面、系统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凭借其模式的差异化、多样化,来获得竞争优势,正是当下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 温州民营企业一步先行,“温州模式”代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区域性专业市场、家族企业,再到品牌多元化企业,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常变常新。后经济危机时代,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瓶颈和整合产业结构的风口浪尖之上,而以“温州试验”探路的金融体制改革在温试点,“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商业模式的选择与调整已成为摆在温州民营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 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政策调整、民营企业发展急需深化转型等背景下,对“温州样本”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深化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相关研究回顾、温州民企商业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规律。 一、相关研究回顾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在学界已有人提起。早在1939年,美国知名 1

浅谈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浅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成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全球化定义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首先,从根本上说,生产的不断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容量扩大和程度加深,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进而要求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加以适当调整,并提供制度性的保证,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其次,冷战结束,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前提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第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行为主体和载体的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五,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保证。第六,各国政府、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协调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学者们看法迥异。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成长而成长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于具体起点,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从1492年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也有人认为开始于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才得以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形成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 2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姜塍林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 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 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

2021-2022年温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 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5.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6.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7.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8.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呼伦贝尔区域在全国经济板块中的崛起,区域城镇化发展更加迅速,牙克石市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和条件也日趋成熟,牙克石市的基本概况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下辖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 南北长 352 公里,东西宽 147 公里,总面积 27590 平方公里。 牙克石(满语)意为“要塞”之意,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和交通中心;是滨洲线、牙林线两条铁路干线,绥满高速公路和 301 国道两条公路的交通枢纽。 市区凤冠高级滑雪场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雪上运动基地。 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1] “冰雪之乡”的美誉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市 13 个旗市之一,辖 9 个镇、2 个便民服务中心,7 个街道办事处。 10 个镇: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绰源镇、乌奴尔镇、伊图里河镇、塔尔气镇、牧原镇;2 个便民服务中心:煤田便民服务中心、巴林便民服务中心; 6 个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红旗街道、新工街道、永兴街道、 1/ 14

建设街道、暖泉街道。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北纬47°39′~50°21′,东经120°28′~122°29′。 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东连嫩江流域,与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接壤,南与扎兰屯市相连,西邻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 南北长 352 公里,东西宽 147 公里,总面积 27590 平方公里。 牙克石市中南部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中北部为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牙克石位于半湿润区。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 70 天~95 天。 牙克石市经济发展现状牙克石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231 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 82.4 亿元,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上年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7 亿元,增长 1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5.9 亿元,增长 27.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 65 亿元,增长 10%。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16:47:37。 全年实施重大项目 71 个,完成投资 65 亿元,开复工率达 100%。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退出煤炭产能 45 万吨,消化商品房库存 1526 套。 积极应对严重旱情,开展生产自救,粮食产量达到 56.2 万吨,连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王汉军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市场洗礼后的一批民营企业,累积了巨大的财富和市场能量,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如联想、新希望、奥康、正泰等企业都是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据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中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浙江省民营企业总量达到了68.4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9万亿元,成为浙江省内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温州一直被视为中国创业活力和激情最强的地方,是中国的实业聚集地,从皮革、眼镜、鞋服、电器、阀门、打火机等行业兴起,后来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纽扣之都”。 1978年至2000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5.6%,比全国的9.5%高出6.1个百分点,比浙江省的13.2%高出2.4个百分点。然而,从90年代末开始,温州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缓慢,在浙江的增长中已不再具有领先的地位。2003年温州市虽然经济增幅为14.4%,但这个增幅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仅排列第九位。今天的温州,处在一个非进即退的抉择关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多重考验和困境 近几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温州不少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由于多种因素,当前温州企业面临着资金成本、人民币升值、环境成本、土地资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据统计,今年温州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上升15%—20%之多。使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出现市场疲软、资金困难、人才难留、企业难管的现象。 在这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时候,充分暴露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自身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一)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一) 论文关键词]区域发展创新演化经济学论文摘要]对于资源富裕的区域,伴随资源逐渐开采和技术进步,必然产生就业率迅速下降的问题。如何通过产业内和产业间分工建立一条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途径,本文试图从熊彼特竞争的标准演化模型出发,提出一个初步的模型。这一模型强调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日越复杂的劳动垂直分工的出现。有助于理解基于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区域增长与发展的过程。 一、引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和区域应该按照它们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例如,一个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应该专业化于木材生产。但是,随着木材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失业率上升。除非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在这里,一个首要问题是能否创造出与当地丰富的资源禀赋相关的新的就业机会。 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过程中,在新古典理论、熊彼特的研究及投入-产出分析之间的交叉地带,出现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增长和发展理论。对于这一被广泛运用于诸如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它对政策制定并没有很大帮助,相反,在研究地区和国家中以资源为基础的增长问题时产生了当的混乱。 本文概括了上述主要理论,并且试图在演化经济学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资源的增长和发展理论。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促进增长和发展的资源是知识而非任何自然资源。但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建立一套复杂的增长能力的起点。这一结论和其它结论可以为制定政策提供新方法。 二、马歇尔的区域发展理论 马歇尔指出:“当一个产业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地点,它很可能长期待在那儿”。(马歇尔,1949,225)对于这一点,他发展了一个“产业区位”理论。这一理论应当被看作整个增长和发展理论的一个特例。根据这一理论,虽然资源可能是一个产业长期区域化的最初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企业,作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应当是技巧、相互依赖的企业网络和支持制度的集合。 区域发展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长期竞争力以技巧和能力的演进为基础。对技巧的持续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训练的努力。市场也存在对知识进步的需求。在产业区域内,“机器、生产过程和一般商业组织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有着被即时讨论的优点。”因此,创新能够迅速传播:“如果一个人开始尝试一个新想法,这个想法会被其他人吸收并且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且因此成为更进一步的新思想的来源。”(马歇尔,1949,225) 虽然马歇尔强调在产业区域内辅助产业的出现,但他并没有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的细节。区域中企业间复杂的分工模式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首先,可以在给定的劳动分工条件下集中分析系统的功能,这个分析可以通过标准的投入产出分析来做。其次,可以研究这个复杂系统如何生成。这方面研究必须强调企业专业化决策及创新活动的顺序。但是企业的某些专业化和创新会从根本上扰乱企业静态的投入产出过程。这两个方面显示了研究静态结构的经济学家和研究企业家创新(或打破旧结构)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分裂。但是只专注于静态或动态特征可能妨害对区域发展的真实过程的理解。 三、演化经济学 上述讨论强调了在研究区域化增长和发展的演化过程时,目前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新演化经济学的两位先驱,尼尔森和温特(尼尔森,温特,1982,19)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它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之上,“经济演化的文字表达似乎可以自然地转化为一种Markov过程虽然它可能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状态空间。”在某一个时间点t,一个产业演化过程的状态用资本存量和每个企业的行为规则来描述。这种状态被用来决定产业的短期行为及在时间t+1时新的资本存量和每个企业新的行为规则。它是企业行为规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明了一个静

浙江省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及趋势。 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核心指标从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 (1) 第二节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标分析 (3) 一、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三、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 重统计 (3) 四、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分析 (7) 一、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7) 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温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 重统计分析 (7)

(财务知识)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最全版

(财务知识)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 作 动态信息 第3期 基地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二○○七年十二月十壹日 本期要目 ●市政府召开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汇报会 ●市政府召开基地政策处理专题工作会议 ●基地吹泥及软基处理方案预可通过评审 ●基地建设石料供应点论证及实施方案协商会召开 ●学习厦门吹填方经验加快推进基地建设进程 市政府召开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汇报会 11月14日,市政府在市行政管理中心9楼3号会议室召开了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汇报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到会且作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

长徐纪平,市政府秘书长黄纯诚、副秘书长施曙亮,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前阶段工作情况、龙湾区政府有关政策处理进展情况、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土地报批进展情况及其他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邵市长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基地建设前期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他指出,自9月6日全市动员大会以来,基地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龙湾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按照推进计划及职责分工,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基地建设的总体进度较好较快。 邵市长指出,建设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确保年内实现启动区正式动工的工作目标,市各有关部门和龙湾区政府要进壹步统壹思想,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 邵市长仍就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协调,明确了政策处理、土地报批、采矿点选址、吹泥及软基处理等基地建设基础性关键工作的下壹步工作思路。 最后,邵市长强调,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特别需

县域经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浅谈县域经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者:————————————————————————————————日期:

内蒙古党校 2014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区域经济学》论文 授课教授:白超英 姓名:王一飞 学号:301620140100051

浅谈县域经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苏木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 一、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巴林左旗的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区域经济正在打破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创新发展能力强的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新上项目更加注重规模和综合效益,单纯依靠拼资源和低水平扩张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特别是今年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定调,使我旗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从外部看,一是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的态势一时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给我们的资源型产业带来一定压力。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

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量”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质”的倒逼压力又摆在面前,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国家层面的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走向创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靠产业化推动和形成、靠宽松政策和制度环境激活和创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差异化、区域化竞争。这样的条件下,对我旗的工业面临诸多挑战,既要解决结构不优的问题,又要解决成长不足的问题。四是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阵痛必将波及“神经末梢”,作为县域经济单元,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将会不断显现。 从内部看,一是主要矛盾仍然没变。我旗仍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小、小康实现程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乡之间、各产业之间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影响,与过去同期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回落,企业生产遇到较大困难,保增长的压力加大。三是项目建设强度不足。受多种因素制约,个别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没有达到预期,大项目少、项目结构单一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多个领域的投资幅度下降,增投资、上项目的任务依然艰巨。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也一直因为其标志性符号意义而吸引着国内外关注。进入新世纪,温州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哪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已经出现? 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60892家,个体工商户259197户,合计注册资金(本)1254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发展最大的品牌,并已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多方共识。 而据温州银监分局专家测算,2006年温州市民间资金已超2200亿元。这笔总额庞大的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大量民间资本适时向外投资,形成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专家分析。 这也是资本流动正呈现的区域化特点。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05年,温州工业企业在外创办各类项目1030个,累计在外投资额237.60亿元,相当于同期温州本地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的54.7%。就国内而言,已有正泰、德力西、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很多知名企业在上海等地直接投资办厂。 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温州民企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个别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康奈集团;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与此同时,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已有6家温州民营企业成功尝试在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扩张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模式下传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民企纷纷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 与其他地区民营经济明显不同的是,温州民企更加注重行业规范,主动“抱团”自律。“在温州市民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崇企业自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温州当地共有市一级的行业协会(商会)80多个,在温州以外的温州商会100多个,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自治机制。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温州民营经济的整体结构也正逐渐优化。“近几年,温州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施‘12345’工业发展工程以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营工业逐步向‘重工化、技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6年温州市重工业实现产值2409.8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一个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

一个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 一个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以小商品、大市潮的经营方式,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200余万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这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由此,温州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个符号,它的背后是温州人艰辛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和有一个为温州经济发展遮风挡雨的政府。观察温州发展模式的路径,对于探究中国民营经济的现实以及未来走向有着特殊的意义。柳市八大王传奇想了解温州的民营经济,柳市八大王是不应被遗忘的一群人,他们应该算是开山人物。9月19日,熟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温州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谢健对记者表示。事实上,9月17日以来的两天,记者的脚步也是在这些带有历史色彩的名称中寻访温州民营经济发轫期的。诸多了解温州民营经济历史的专家与企业家所讲述的相当一致,八大王应该是1978年之后温州最早的民间商人,柳市则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中也可窥见当年温州民营经济的风光和酸楚。据介绍,1969年,温州刚刚出现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温州辖区乐清市柳市镇的负责人石锦宽为了解决支边青年的就业,以居委会的名义成立了一家街道企业柳市通用电器厂。电器厂由32个门市部(车间)组成,经营各种业务,门市部独立经营,通用电器厂则负责对外销售和管理账目,每个车间每月向通用电器厂缴纳30元的管理费。事实上,门市部与通用电器厂之间只是挂靠关系。柳市通用电器厂的发展出人意料得快,到了1979年,这个厂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个亿。通用电器厂每年都会评选先进,评出营业额最好的10个门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亚洲地区、非洲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需要慎重考虑,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所造成的利害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有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曼谷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尚未取得明确而一致的说法,因为区域一体化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演变,区域一体化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浅析它的定义。区域一体化是指特定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获得共同利益,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谈判(或协商)建立某种制度性(或非制度性)合作机制,发挥各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行经济的联合与融合,达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最终形成从分立的经济到一个统一的经济的过程或状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东亚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亚洲的亮点。从1992年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1997年底又举行首届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即建立“10+3”合作机制),将合作从东盟扩展至东亚地区,从而正式启动东亚合作进程。2002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10+1”模式业已形成。 其他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于1992年签署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于1994年批准把优惠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简称“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欧盟”的诞生、欧元的启动以及欧盟实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使得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外引人注目。“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正式成立以来,美国设想把其范围扩展到拉美,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南北美地区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不过,前不久阿根廷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关于此项动议的谈判无果而终。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的贸易部长也于2001年签署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一体化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并于2002年正式签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