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17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 B )
A.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B.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
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佛教传播推动民族交融
11.(2022合肥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国君苻坚仰慕儒家经典,积极恢复太学和地方各 级学校,广修学宫,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各级机构任职。苻坚此举( A ) A.推动民族交融 B.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 C.动摇中央集权 D.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6.阅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请按图中字母顺序写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内迁各族的规模在山西、陕西的表现是怎样的? (3)前秦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其强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A:鲜卑;B:匈奴;C:羌;D:氐;E:羯。 (2)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3)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知识框架
西晋的建立
1.建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定都 2.统一:280年,西晋灭 吴 ,统一全国。
洛阳
,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八王之乱
1.背景:封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2.概况: 晋惠帝 时,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五胡:匈奴族、 鲜卑 族、羯族、氐族、羌族。 2.十六国: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建立的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 六国”。 3.前秦概况: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 王猛 为 相,励精图治,逐渐强盛。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
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 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 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随堂练习1
➢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 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
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 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 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贵族与大臣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贪图享乐。
二、八王之乱
➢ 阅读教材第99页的内容,指出为了巩固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采取的措施。
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制)。 ➢ 分封诸王有什么权力?
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 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D
随堂练习2
A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 (3)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出现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 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 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
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 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 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随堂练习1
➢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 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
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 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 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贵族与大臣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贪图享乐。
二、八王之乱
➢ 阅读教材第99页的内容,指出为了巩固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采取的措施。
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制)。 ➢ 分封诸王有什么权力?
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 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D
随堂练习2
A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 (3)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出现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 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 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
教学课件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03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2.北方各族内迁的概况
内迁的北方各族有氐人、羌 人、匈奴人、羯人、鲜卑人。 后 来部分民族还在中原建立了政权。
古代中原汉族与北方草原游 牧民族之间横亘着一条分界线— —长城。以长城一带为界,北方 草原生活着游牧民族;中原生活 着农耕民族。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3.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
三国归晋促统一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西晋建国初期,老百姓安居乐业,赋税较轻。 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与战乱,实现了统一。 在西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史称“太康之治”, 这样百姓生活安定的景象持续的时间长吗? “短暂的统一”,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晋自280年结 束分裂实现统一到316年西晋灭亡,统一局面仅存在36年。
A.秦朝 B.西晋 C.西汉 D.商朝
2.西晋与秦的相似之处是 ( D )
①短命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④都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朝代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素养检测
3.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战乱的主要区域:洛阳一带。 中原人口在战乱中为了生存会怎么办? 中原人口纷纷逃离北方,迁往南方,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徙高潮。
八王之乱示意图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时,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在中原人口南迁 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少数民族内迁, 西晋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呢?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材料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 死耗太半。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返回目录
本课结束
5.内迁民族及路线:
民族
路线
氐人、羌人 原生活在西、羯人
原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由北向南迁到 一带
汾河
鲜卑人
另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有一部分迁到河套、 河西走廊 及河湟一带
流域
返回目录
课堂•互动理解
材料解读 材料一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载记第一》 解读 现在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残杀,天下大乱,这正是 兴邦复业的时候。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八王之乱。
返回目录
材料二 见下图。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耙地图》 解读 画中人披发蹲于耙上,驾一牛在耙地。人物披发,与当时汉族发式不 同,是居于河西地区的羌人形象,羌族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羌人耙地耕 田,说明他们从事农耕生产,体现了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理解
课标解读
知识结构
1.知道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实, 了解西晋的社会状况 2.了解八王之乱的背景、主要影响, 理解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 3.分析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认识 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各 族人民交融中形成的,认识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趋势
返回目录
重难探究 1.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治者大多是大地主和大贵族出身,他们生活腐化,追求享乐,在治 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2)晋惠帝时,发生了历时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北方 人纷纷南迁,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3)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 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返回目录
课前•自主预习
本课结束
5.内迁民族及路线:
民族
路线
氐人、羌人 原生活在西、羯人
原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由北向南迁到 一带
汾河
鲜卑人
另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有一部分迁到河套、 河西走廊 及河湟一带
流域
返回目录
课堂•互动理解
材料解读 材料一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载记第一》 解读 现在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残杀,天下大乱,这正是 兴邦复业的时候。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八王之乱。
返回目录
材料二 见下图。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耙地图》 解读 画中人披发蹲于耙上,驾一牛在耙地。人物披发,与当时汉族发式不 同,是居于河西地区的羌人形象,羌族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羌人耙地耕 田,说明他们从事农耕生产,体现了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理解
课标解读
知识结构
1.知道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实, 了解西晋的社会状况 2.了解八王之乱的背景、主要影响, 理解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 3.分析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认识 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各 族人民交融中形成的,认识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趋势
返回目录
重难探究 1.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治者大多是大地主和大贵族出身,他们生活腐化,追求享乐,在治 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2)晋惠帝时,发生了历时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北方 人纷纷南迁,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3)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 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返回目录
课前•自主预习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 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 教训:(1)反贪防腐,加强思想建设; (2)要团结,不要内耗;(3)民族关系 要融洽;等等。
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 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他们须履行保卫 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 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 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 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中央统治,酿成诸王 争霸、征战不断的局面。
3.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
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实 质是什么?
➢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 实质: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
行的一场混战。
4.北人南迁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 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 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 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 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 就是晋武帝。
2.统一全国 263年
魏灭蜀
266年
司马炎建晋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20—266年
魏
西
晋
蜀
221—263年
吴
229—280年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 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之心,路 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 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 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西晋北方各族 内迁分布图
➢ 根本原因是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暂短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_共38张PPT_

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胡床
椅子
方凳
3、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 方地区陷入严重 的战乱,内迁少 数民族和中原地 区的汉族先后建 立了十六个政权, 统称为“十六 国”。
4、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 (4世纪后期) 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 相,锐意改革。(书81页)
前秦的强大
A、河套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第17课问题提示
材料研读(79页)答案: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 风盛行。 问题思考(79页)答案: 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一是西晋大封同姓诸王,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也埋下了诸王实力过 大,威胁中央的隐患;再是晋武帝陆续派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权力大大提 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三是晋惠帝迟钝昏庸,治国无能。
八王之乱是指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 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 时16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 不止八个,“八王”主要仅指主要参
与者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 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 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 从此衰落。
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小试牛刀
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
原因是( C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26张PPT)

羌(qiāng)
氐(dī) 西
晋
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 汉族。如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 用的胡床、方凳等。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 经营畜牧业。
胡床与方凳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 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
316年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只有很短的时间?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观察和思考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我 国北方游牧民族 的生活写照。
讲授新课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
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 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五凉四燕三秦二赵 夏 成汉
氐族苻( fú)坚建立前秦政权, 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王猛为相。 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 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 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 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 的内迁
三国鼎立
城 区 所 所 长 事迹发 言--创 一流业 绩 做时 代先锋 个八、今最随路爱条强“骄风今现基农。县重 着 的 和 件光 十 马 之 天 ,础共 子 云 天 在电1开在4要 经 整 深 、荣 多 革 路 ,设0,,,产 变工X拓此描 我 经余X的的 济 治 情 促的 年 裹 ,施党 幻升无 ,进绘 要 过公我万感交 社 投 。 进称 前 尸条,员任数取出 给 全路时受人谢通 会 入 在 对,,平号件”至先在 前 ,神 大 面整势伟坚共民动 事 了 此 外,!的凡,对副在这 仆行州 家 整变无治大 Z持群脉 业 开8,重Z所的省人 我面 后者满 讲 治迁城论工0“来众县0”之的放的在大长岗的市民们鲜 继园 的 的区 在0,程特八 自向城 委余一 进 、的改体 X继群 向红,血 位锦 就 新交血竣所色拯十平他 XXX区步 推万,善思而众 一的现 十汗秀 是 的雨公XX上通工农救所多就凡所公X动元尊 ,为路又心 如旗多,,为做一腥路,X部通业了是 数 书长年取,是县所的路平X契敬升目 既帜年不加出位风门车整立苦引 不 后 记得 公事域现巨整凡机长任的享 往下来快普的变了对典县难治清 的 的了 路迹领经任资治孕事,至各有 地,,Z,不通革进礼、的的汇 它 Z紧演工无 今 委执 正Z济工育,迹 的Z所崇 关凝平党位命一在工华的集 为 紧程数 坚 天 托政 式讲代 交发程出演 城长高 心聚员年步凡这领业;Z发了定兴 通 抓,,竣人-通斗 更 代先展区的伟Z-讲的 、了,的的导代优创里经足展多 住并工们国 车经建转 是 表锋具竣大所-地 爱市业故、化,隆济一少 发-,且通奋 迹的 了还济设市星 涌 县创有工。所位 护委事投绩重各强流忠不辉 展是 ,,车发社的委才 它移 现 委一重长通作。 、、位资业,,地县贞 不负典前煌热成 短会大、出 、流 构 对,大车为徐这它 帮市来环举、绩不 放重礼行成火为 短事力市了 县业 成 完意表一劝面是 助政境行宾第做屈望就 松朝几上的了业支政了数 人绩 善义顺示名鲜先府Z时:,三的,,,的旗。天时 年加的持府创这努不大做共我Z。热普。红锋和产代 英的致帜迢的代 的大发 表决造 是 力清 、时 和 县县烈通的战省业先 雄市迢改时招词。的了展 示定国我 建的 县路委的的旗士市锋活儿委革革先 间商发 衷整一 们英 政坚 网、祝党帜的交县女、命时锋引,挥 心修个Z雄 府不 布他县贺员,标通Z又、市,征期资官又抛了 的可X党 、局从人政,!X志部对引 政X程力,!重 感一头X员 县摧 、一都府的公门,外领 府是 公度,要 谢个颅。 政的 改名曾 漫将大路对开多 表高路,的的基,!奋他 协善普经 漫以喜。洒放少 示Z尚是作辉Z们 和石 交通是 求 发这日热 X兴时 衷的人ZX用煌在 全通的一 索 图!一子血县代 心Z公 关格.,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3.西晋实行的民族措施和带来的结果
材料:匈奴右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晋书》
西晋的民族措施: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 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 人民为奴婢。
结果: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 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16年,内迁的一支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氐族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改革措施: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前秦力量不断强大,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6.内迁的影响
材料: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 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 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内迁各族 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各族杂居的汉人, 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的路线和结果
路线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 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 西及河套地区。
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 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一 西晋的建立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 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三国实力对比
1.背景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 国的军政大权。其后,他的两个儿子 (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 皇帝形同傀儡。
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位于中国西安市,它是 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 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 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 化的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兵马俑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
立射的士兵
将军和军士俑
将 军 俑
军 士 俑
下级军士俑和御马俑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如何正确认识正统宗 教和邪教的区别?
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 策,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我们还是应该崇尚科学,批 判地继承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 ,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 区分开来。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
无处不在的土地庙
介绍“王充”这个历史人物。
王充和《论衡》
王充--东汉著名的思想家 代表作:《论衡》
王充《论衡》一书中的唯物主 义思想是什么?
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 在(否认人死变鬼)
*批判“天降祸灾”
简介司马迁
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 (生活在 汉武帝时期)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史学 家。
代表作:《史记》
《史记》
① 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峨眉金顶
峨眉山万年寺普 贤金铜像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
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
九华山地藏菩萨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文殊菩萨
有一部电视剧描写了秦汉时期刘邦的夫人,也就 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尼姑 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谁错了?
下 级 军 士 俑
御 马 俑
驾驭战车的军官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
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 ,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 和强大国力。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 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 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 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 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 的反叛。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简表 本课小结:
“时没有尼姑庵,
肯定是你看错了”
“ 我没看错,是吕 后进错了门”
编剧的错。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 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 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 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 乱,闹了笑话。
你知道道教吗?
二、道教的兴起 ( 东 汉 末 年 , 本 土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入中 国的路线
佛教的教义
现实人生就是“苦”。痛苦由人自身 的贪念等造成。贪念等引起善恶行为,又 产生轮回报应。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 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幸福。(即人死后能 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影响: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 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宗教)
道教圣地——青城山
道教创始人——张陵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神化
老子
太上老君
道教的教义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 抗拒的规律,但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做到 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精神修炼是一种重 要的方法。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 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 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 是气功。
教别 佛教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寺院
教
义
印度
西汉末年
佛
转世投胎 , 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 , 来世幸福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神仙
道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总是积极提 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本质上对人民有麻痹作用,不主张反 抗压迫,道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 不老的心理,因而受到中国封建统治 者的欢迎。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 2.识记司马迁及《史记》;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 磅礴的气势。
说一说你对佛教了解多少?
一、佛教的传入 --- 外来宗教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 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西 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地区。东汉明帝开始 兴建佛寺。
的史事。
②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 巨著? 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 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 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 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 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 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 ,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 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