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粘连性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肠梗阻概述任何原因造成的肠腔内容物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即称为肠根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它不仅引起肠壁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的紊乱。
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危急病人生命。
【1】病因及分类1.按肠梗阻的基本病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系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常见原因:①肠壁堵塞,如蛔虫、粪块、结石、异物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嵌顿疝或肿瘤等;③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或狭窄、肿瘤、肠套叠等。
(2)动力性肠梗阻:较少见,系指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使肠壁肌肉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通过障碍,但无器质病变。
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与痉挛性肠梗阻两类。
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丧失蠕动功能所致,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等,痉挛性肠梗阻少见,是肠壁肌肉异常收缩所致,可见于急性肠炎或慢性铅中毒病人。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麻痹所致。
2.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仅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肠壁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伴有肠壁血运障碍。
3.按其他分类按梗阻发生部位,分为高位(空场上段)和低位(如回肠末端和结肠);按梗阻的程度,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梗阻发生的快慢,分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若早期得以诊断和治疗,梗阻可以缓解和治愈;若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可以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机体全身可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
1.肠管局部变化(1)肠蠕动增强单纯性肠梗阻一旦发生,梗阻以上的肠段蠕动增强,亦克服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2)肠腔积气积液梗阻以上的肠腔积气积液,使肠管膨胀。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 第四节 肠梗阻

外科学(第9版)
【病因和分类】
(一)按梗阻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病因和分类】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病因和分类】
(四)按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病程发展快慢,又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慢性不完 全性是单纯性肠梗阻,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多为绞窄性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
外科学(第9版)
【病理和病理生理】
(一)局部变化
机械性肠梗阻一旦发生,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的积聚而膨胀。肠梗阻 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肠膨胀愈明显。梗阻以下肠管则瘪陷、空虚或仅存积少量粪便。扩张 肠管和塌陷肠管交界处即为梗阻所在,这对手术中寻找梗阻部位至为重要。肠腔压力不断升 高,可使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充血水肿,液体外渗。同时肠壁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在闭袢型肠梗阻,肠内压可增加至更高 点。肠内容物和大量细菌渗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最后,肠管可因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外科学(第9版)
【病因和分类】
上述分类在不断变化的病理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单纯性肠梗阻如治疗不及时可发 展为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如时间过久,梗阻以上的肠管由于过度扩张,可出现麻痹性肠梗 阻的临床表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因炎性水肿而变为急性完全性
外科学肠梗阻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肠梗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A. 肠粘连B. 肠套叠C. 肠扭转D. 肠肿瘤答案:A2.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A. 腹痛、腹胀、呕吐、便秘B. 腹痛、腹泻、发热、呕吐C. 腹痛、腹胀、呕吐、腹泻D. 腹痛、腹胀、便秘、发热答案:A3. 机械性肠梗阻与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有无肠鸣音B. 有无呕吐C. 有无腹胀D. 有无腹痛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肠梗阻的诊断依据?A. 腹部X线平片B. 腹部CTC. 腹部B超D. 腹部MRI答案:D5.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立即手术B. 观察病情C. 保守治疗D. 根据梗阻类型和病情决定答案:D二、填空题6. 肠梗阻按病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7. 肠梗阻的诊断依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8. 对于________肠梗阻,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答案:机械性三、简答题9. 简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案: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突发性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排气停止。
具体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液,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类型有关,完全性梗阻可出现停止排便排气。
10. 描述肠梗阻的急救措施。
答案:肠梗阻的急救措施包括立即禁食禁水,避免进一步加重肠内压力;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肠腔内压力;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迅速安排手术或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梗阻原因和类型。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对肠梗阻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次试题能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外科学第七版 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重点整理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集管理制度。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病菌以金葡菌为主。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映。
毒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脓毒症:病原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明显改变。
脓血症: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急性特意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特别是伤口较深而污染严重处理不及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
粘连性肠梗阻54例手术治疗论文

粘连性肠梗阻54例手术治疗体会730722甘肃会宁县河畔中心卫生院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特征和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4例全部治愈出院。
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术后5~7天再次出现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
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痛发生之前。
关键词肠梗阻粘连外科学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41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较为常见。
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是小肠梗阻的首要原因。
目前,对是否手术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且手术后可发生再粘连、再梗阻。
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18~79岁,平均40.7岁。
本组结核性腹膜炎2例,腹部外伤1例,腹部手术史51例,其中包括阑尾切除术15例,盆腔手术14例,肝脏、胆囊、胆道手术7例次,胃部切除术5例次,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次,肠部分切除术5例次。
术后病史13个月~15年,初次发作41例,有2次及以上发作史者13例。
就诊距发病时间2~5小时。
本组临床表现均有腹痛、腹胀,有恶心、呕吐者40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2例,发热15例,肠型12例,腹肌紧张18例,腹部压痛51例,肠鸣音亢进3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8例,白细胞>10×10【sup】9【/sup】/l者24例。
本组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54例,见多数液平及胀气肠袢52例;b型超声检查10例,发现梗阻征象7例,因肠袢广泛胀气难以显示3例;口服稀释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29例,分别4、8、12、24小时行x线透视或x线摄片检查。
诊断依据:既往有腹部、盆腔手术史及腹部外伤或结核性腹膜炎病史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体检发现机械性肠梗阻体征,腹部x线摄片、b型超声或消化道造影显示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238例诊治分析

l 吴孟超 .腹部外科学 .上海 : 上海科技 出版
社 ,9 3:2 . 19 5 2 、 2 张启瑜 .钱学礼. 腹部外 科学 .北京 : 民 人 卫 生 出版 社 ,0 6 6 8 2 0 :8 .
2例升高 。1 均有 不 同程 度腹 膜刺 激 7例 征 , 伤后 2 时 出现腹 膜刺 激征 加 4例 4小
除 , 清创 、 彻底 胰周 引流 ; ②合并主胰管损
伤 的Ⅲ型 、 Ⅳ型予近断端缝闭 、 胰尾切除 、 胰周引流 , 近断端缝 闭、 断端空肠 R u 远 ox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与方法 般 资料 : 本组 胰 腺 损 伤 2 8例 , 男
一
2 例 , 7例 , 1 女 年龄 1 5 O~ 9岁 , 均 3 平 5± 0 4岁 。车祸伤 1 , . 1例 高处坠落伤 8例 , 锐器伤 6例 ,棍 棒击 伤 3例 。合 并 肝破 裂 2例 , 脾破裂 3例 , 十二指肠破 裂 1例 , 胃贯通 伤 2例 , 结肠破 裂 1例 , 横 脑挫伤 并骨盆骨折 1 , 例 脊柱 骨折 、 肾损伤 并十 二指肠损伤 1 , 例 合并休 克 3例。
辅 助检查 : 闭合损 伤 1 入 院首次 1例 腹腔穿刺获不凝 固血性液体 , 淀粉酶检查
提示正常 , 他们 认 为鉴 别 主 胰 管是 否 损 伤 ,T多无 能为力 , 因患 者常伴有 其他 C 但 内脏 损伤的表现 , C 故 T仍较 常用 。本组 1 2例 C T检查 , 发现 胰腺 损 伤 9例 , 断 诊
胰腺为腹膜后 脏器 , 置深 在 隐蔽 , 位
粘 连性 肠梗 阻 2 8例诊 治 分 析 3
王志昊 1晓东 - 于庆远
经腹腔镜治疗黏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

辅助孔 , 充分分离与腹壁的黏连, 探查肠管梗阻情况 , 超声
于仅腹腔镜 固有的微小切 I, = 就能充分松解腹腔内黏连 , I 保
微创 医学 2 1 年 弟6 第6期 01 卷
Junl f nm l vs eMei n ,0 , ( ) ora o i ayI ai d ie2 1 6 6 Mi l n v c 1
1 0月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 4 5例, 疗效满
意, 报告如 下 。
切 I肠段切除吻合, : 1 3例因腹腔内广泛黏连而中转开腹完 成。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 , — 1 3d胃肠功能恢复后予
进食 , 术后 3 7d出院( - 7d为肠切除吻合者) 。全组未出 现如腹腔出血、 腹内脏器损伤、 术后再梗阻等并发症。其中 3 7例随访 6— 0 5 个月 , 未再出现黏连梗阻情况。
2 讨
论
黏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 部分病例经保守
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者需行手术治疗。开腹治疗
l 2例, 其中5例有 2 以上开腹手术史。腹腔肠粘连类型 次
均为小肠梗阻。黏连条索卡压肠管形成梗阻 1 , 9例 肠管和 腹壁间广泛黏连 3 例。
黏连性肠梗阻有效率不足 5 % , 0 而且开腹手术在解除原 腹壁黏连成角 1 例 , 5 肠管间粘连扭曲 8 , 例 肠管间、 肠管和 有的黏连梗阻的同时, 又会带来或引起新的黏连因素。开
单管明显缩短 ; ⑤额部置管与血肿切线方向一致 , 便于冲 洗, 顶部置管便于引流。其 注意事项 : 由于局麻 , 中病 ① 术 人清醒, 术前应耐心向病人解释, 取得患者信任 , 中可与 术
患者交谈 , 消失恐惧感 ; ②锥颅时方向与颅骨切面垂直 , 避 免骨锥斜行穿刺硬脑膜形成硬膜外血肿; ③破膜装置刺破 硬脑膜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即判断进入硬膜下腔 , 可置 人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在硬膜外。 CD S H的治疗 , 彻底冲洗和持续通畅引流是关键。本组 多为老年患者 , 且部分伴有心、 肺等重要脏器疾患的基础病 变, 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提高疗效 的重点在于减轻手术对高龄患者的创伤和并发症, 我们应 用锥颅置颅腔外引流器引流治疗 C D 方法简单 , S H, 创伤小 , 符合液体流动学原理 , 利于液体流出。减少了传统的钻颅
粘连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早期多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内粘连而致肠道内容物的通过障碍,是各类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死亡率为8%~13%。
临床正确处理粘连性肠梗阻仍然十分重要,多数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出现手术指征时需要及时手术。
现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0例患者,对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0例患者,男43例,女7例,年龄22~60岁,以30岁左右居多。
1.2诊断均有腹部手术史,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是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检测血无机磷、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磷酸激酶、氨基己糖酶、D-乳酸盐和血、尿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判断绞窄性肠梗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治疗1.3.1保守治疗31例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治疗肠梗阻的极重要的措施。
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通过静脉输液纠正,必要时输给血浆、全血。
防治感染和中毒一般都需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