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复习题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二章1.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式:0.5796 25.25 40.000.1098 20000.03213820.032142.对某一样品进行分析, A 测定结果平均值为6.96%, 标准偏差为0.03, B 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10%, 标准偏差为0.05, 已知样品真值为 7.02%, 与B 结果比较, A 的测定结果: (C)A.不太正确,但精密度好B.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不如 B 的结果C.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好D.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E.无法与B 的结果比较3.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A)A.烘干基准物时没有达到恒重B.滴定中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C.滴定管未经校正D.沉淀过程中沉淀有溶解E.天平不等臂4.用含量已知的标准试样作样品,以所用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由此来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为:(C)A.空白试验B.回收试验C.对照试验D.稳定性试验E.平行试验5.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A.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结果的误差为零D.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不可避免6.将数字 36.655 按一定的准确度修约为四位、三位、有效数字应为36.66、36.7。

7.在少次数(n=3~8)的重复测定中,可疑数据的取舍常使用Q检验法,计算公式为 Q= (被检验数据-相邻数据)/(最大值-最小值)=(∣Xi-X邻∣)/(∣Xmax-Xmin∣)。

8.用25ml 移液管和25ml 量筒量取25ml 液体应分别记为25.00ml、25ml。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应准确至少数点后四位。

9.使用同一衡器称量时,被称物越重,则称量的相对误差越小。

(√)10.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1.为了获得纯净的沉淀,将沉淀分离后,需进行洗涤,洗涤的次数越多,洗涤液用量越多,则结果越准确。

(×)12.在分析实验中,称取 3 .2 018 克试样,在测定过程中试样显得少了,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用台称称此试样 0.1g 加入其中,因此称取试样总量为 3.3018 克。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化学分析领域中,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精确度指的是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进行化学实验和分析过程中,确保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保证结果可靠性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

I. 精确度的定义和评估精确度是指在一系列重复试验或测量中,结果的接近程度。

它反映了实验的准确程度和数据的稳定性。

为了评估分析的精确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复性:进行多次实验或测量,比较结果的变化范围。

如果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则说明实验的重复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2. 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计算多次实验或测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较小的标准偏差意味着较高的精确度。

3. 控制样品:使用已知浓度的控制样品进行重复测量。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精确度。

II. 准确度的定义和评估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化学分析中,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

准确度评估的方法包括:1. 标准品测定: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较接近真实值的结果表示准确度较高。

2. 加标回收率:向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再进行测定。

通过计算样品中标准品回收的百分比,评估准确度。

3. 外部验证: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或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准确度。

与其他结果相一致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III. 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性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保证化学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只有进行精确度的控制,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而准确度的控制则保证了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的分析结果对于科学研究、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和过程的可控性。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仅有准确的分析结果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2.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3.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差值越小;误差就越小;及准确度越高..4.绝对误差E是表示测定值X i与真实值ч之差..即E=X i-ч..5.相对误差E r是指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E r=E∕ч100%..6.相对平均误差:=ΣX i-ч∕n∕ч100%7.各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偏差的大小可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偏差越小说明测定值的精密度越高..8.绝对偏差:d i=X i—x平均数9.相对偏差:dr= d i∕x平均数100%平均偏差无正负10.系统误差:固定原因造成;具有单向性;正负大小有规律;可以校正..产生原因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校正方法: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方法校正..11.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起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的波动..12.平均值平均数=a+b+c….∕n13.d i=X i—x平均数平均偏差d上面一横=d1+d2+d3…%∕n14.相对平均偏差= d上面一横∕x平均数15.标准偏差:s=根号d1平方+d2平方+d3平方…∕n-116.相对标准偏差:S r=s∕x平均数100%17.为表达数据的可信度;用误差来表示..18. 有效数字是指分析仪器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有实际意义的数字..19.质量:四位有效数字..Ph:两位有效数字第二章1.滴定反应的条件:反应必须定量的完成;反应速率要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2.基准物质是指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条件: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纯度大于等于99.9%;物质的组成包括其结晶水含量应与化学式相符合;试剂性质稳定;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应尽可能大;这样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3.硼砂:Na2B4O7.10H2O 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放在装有NaCl和蔗糖饱和溶液的密闭器皿中..用来标定酸..4.碳酸钙:CaCO3;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110摄氏度;氧化剂5.碳酸银:AgNO3 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220-250摄氏度;氯化物第三章1. Ka越大;PKa越小;酸性越强PKa+PKb=142.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3.碱: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4.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可以使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使中性分子..2同一种物质;在某一条件下可能是酸;在另一条件下可能是碱;取决于它们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5.两性物质: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如两性氧化物Al2O3、ZnO、BeO;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BeOH2;氨基酸、蛋白质等结构中既含NH2;又含COOH的有机物..6.酸碱的强弱取决于酸碱本身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其酸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同样的;物质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其碱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7. 质子条件H+=A-+OH-8.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自身PH不发生显着变化的性质..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或弱碱及其共轭碱或共轭酸组成..9.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当溶液的ph变化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他们的酸式及碱式具有不同的颜色..10.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选择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能够准确地指示滴定终点..11. 滴定依据:以cKa≥10的-8次作为酸碱能被强酸溶液直接目视准确滴定的判据..只有当cKb≥10的-8次;;此弱碱才能用标准溶液直接目视滴定..多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至某一级;也决定于酸的浓度于酸的某级解离常数之乘积;当满足≥10的-8次时就能够被准确滴定至那一级..第四章1.副反应:αYH=1;说明没有副反应;αYH值越大;酸效应就越严重..αML=1;{M'}={M};表示金属离子没有副反应;αYL值越大;副反应就越严重..2. 稳定常数:在没有任何副反应存在时;配合物MY的稳定常数用Kmy表示;它不受溶液浓度;酸度等外界条件影响..3.配位滴定曲线描述的是金属离子变化现象..4. 封闭现象:有的指示剂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较对应的MY配合物更稳定;以致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滴入过量EDTA;指示剂也不能释放出来;溶液颜色不变..消除:1.干扰因素引起的;加掩蔽剂;2.被测离子本身引起的;改变滴定方式..5. 僵化:有些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使EDTA与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MIn的置换缓慢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消除:加入有机溶剂增大溶解度;加热;加快反应速度;趁热滴定..6.变质:金属指示剂大多数是具有许多双键的有色化合物;易被日光、氧化剂、空气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变质..第五章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的过程;是化学上及生物化学上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2 .KMnO4介质是硫酸..3.自身指示剂:在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测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它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例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SO4溶液..4.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5.高锰酸钾标定;温度:此反应在室温下速率极慢;需加热到65摄氏度滴定;若超过90摄氏度;则H2C2O4部分分解;导致标定结果偏高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第六章1.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是温度..2.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能不同;也可能不同..3. 称量达到恒重:即沉淀反复烘干或灼烧经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大于0.2mg..4. 同离子效应: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5. 盐效应:沉淀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强电解质的存在或加入其它强电解质;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中各种现象称为盐效应..6.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7. 晶体沉淀条件:1在适当稀、热溶液中进行..2快搅慢加..3陈化8. 无定型沉淀条件:1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沉淀..2在热溶液中及电解质存在下进行沉淀3趁热过滤洗涤;不许陈化。

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 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分析化学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分析化学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践证明,这些样本平均值也并非完全一致,它们 的精密度可以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衡量。显然, 与上述任一样本的各单次测定值相比,这些平均值 之间的波动性更小,即平均值的精密度较单次测定 值的更高。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样本的平均值 对总体 平均值µ进行估计。统计学证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与单次测定值的标准偏差σ之间有下述关系
x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这样,对于任何正态分布,测定值落在区间(u1u2)的概 率 P(U ,U ) 相应地可由标准正态分布算出:
1 2
P(u1 xu2 )
1 2

u2
u1
e
1 u2 2
du
实际应用中,把每个区间的积分结果计算好,列成表供查用。 例1:某标样中Co的标准值为1.75%,σ=0.10,求分析结果大 于2.00 %的概率。
n 1 ( xi x ) n 1 i 1 2

n 1 2 d i n 1 i 1
在上例中,如用S来衡量,则:
2 2 (0.3) (0.2) ...... (0.3) 2 S甲 0.26 10 1
2 2 (0.1 ) (0.7) ..... (0.1) 2 S乙 0.41 10 1

2 1 n u) ( x i n i 1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总体(母体):一定条件下无限多次测定数据的全体。
样本:随机从总体中抽出的一组测定值。
样本大小(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含测定值的数目。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如果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出容量相同的数个样本, 由此可以得到一系列样本的平均值。 m个n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 X 1 , X 2 , X 3 , X m

实验数据的误差与结果处理

实验数据的误差与结果处理

实验数据的误差与结果处理实验数据的误差与结果处理一、误差的种类及减免方法:1、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

2、系统误差的减免方法: ?.减免方法误差: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减免仪器误差:仪器校准.减免试剂误差:空白实验 ?.对照实验 ?.校正测定结果3、随机误差的减免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二、准确度和精密度:1、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说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用误差来衡量。

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

2、精密度: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用偏差来衡量。

主要由偶然误差决定。

3、二者关系: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但精密度高并不一定准确度高。

只有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的测定数据才是可信的。

三、准确度的量度?误差:1、绝对误差Ei: Ei=xi ?T 有单位2、相对误差Er: Er=在定量实验中,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四、数据分散程度的表示:1、极差:R=RRmin2、偏差(精密度的量度):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时的缺点:大偏差得不到应有反映。

3、标准偏差s:,f=n?1为自由度。

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更能反映出较大偏差的存在,充分运用了全部的数据,更好地反映了结果的精密度。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4、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五、置信度和置信区间:1、置信区间μ:s为有限次测定的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某一置信度下的概率系数,查表求得。

2、置信度p: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真实值落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

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的范围越大。

六、显著性检验:Ⅰ、t 检验法??准确度的显著性检验:主要检验有无系统误差将计算的t值与查到的t值比较。

若t计算<t表,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测量仪器或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若t计算≥t表,则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测量仪器或分析方法存在问题,存在系统误差。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分析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分析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分析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而准确度则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精确度是评估测量过程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个精确的测量过程意味着在重复测量中,结果的变异性较小。

例如,如果我们使用一个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个长度,我们会发现在多次测量中,结果非常接近,差异很小。

这种重复性和一致性是精确度的体现。

然而,与精确度不同,准确度是评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是一个更为综合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个准确的测量结果意味着它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很小。

例如,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个长度,我们会发现结果与真实值非常接近,偏差很小。

这种接近程度是准确度的体现。

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分析对于提高测量过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对精确度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测量工具的精确度较低,那么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操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校准和维护,来提高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而对于准确度的评估,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准确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环境条件等。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或者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来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此外,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和过程的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成本。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跃范围。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或其相关参数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 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验员学习提纲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 个单位的误差)。

: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 t 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指在某一t 值时,测定值x 落在μ ±tS 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 表示;测定值x 落在μ ±tS 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 检验和F 检验。

(1)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金川电脑地址:济宁医学院南门对面 U盘读卡器4 元内存卡元万能充5 元数据线3 元手机电池20 元耳机2.5 元各种MP3 高档品牌耳机电脑配件手机学生电器数码产品出租音响设备打印复印刻字条幅宣传单喷绘写真传真专业制作彩色简历设计制作各种证件处理图像高速印刷 4 2 1 90 2 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

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是,只允许在末位保留一位可疑数。

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

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根据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

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过程中不应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4)通常分析无法得到总体平均值μ和总体标准差σ,仅能由有限测量数据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 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需要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再用统计量去推断总体。

由于和S 均为随机变量,因此这种估计必然会引进误差。

特别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引入的误差更大,为了补偿这种误差,可采用t 分布(即少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定得过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计精度,实用价值不大。

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6) t 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为准确度检验,包括样本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间的t 检验和两个样本均值间的t 检验;F 检验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偶然误差,为精密度检验。

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是,先由F 检验确认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后,再进行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t 检验,因为只有当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或偶然误差接近时,进行准确度或系统误差的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会得出错误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①检验两个分析结果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时,用双侧检验;若检验某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某值,则用单侧检验;②由于 t 与F 等的临界值随α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置信水平 P 或显著性水平α的选择必须适当,否则可能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分析结果判为无显著性差异,或者相反。

(7)在一组平行测量值中常常出现某一、两个测量值比其余值明显地偏高或偏低,即为可疑数据。

首先应判断此可疑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还是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若为前者则应当舍弃,而后者需用Q 检验或G 检验等统计检验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它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以决定取舍。

(8)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是,首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Q 检验或G 检验),而后进行精密度检验(F 检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检验(t 检验)。

(9)相关分析就是考察x 与y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 越接近于±1,二者的相关性越好,实验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回归分析就是要找出 x 与y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若x 与y 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即可简化为线性回归。

(1):δ=x-μ(2):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 (3):d = xi-(4):(5):(6):或(7):(8):(9): 4 2 1 90 4 (10):(S1>S2)(11):(12)::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或其相关参数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常用作滴定剂。

:可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1)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δ i。

弱酸HnA 有n+1 种可能的存在型体,即HnA,Hn-1A - ????HA (n-1)–和A n–。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计算:分母为[H + ] n +[H + ] n-1 Ka1+????+[H+ ]Ka1Ka2+????+Ka(n-1)+Ka1Ka2+????+Kan,而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能形成n 级配合物MLn 的金属离子在配位平衡体系中也有n+1 种可能的存在型体。

各型体金川电脑地址:济宁医学院南门对面 U盘读卡器4 元内存卡元万能充5 元数据线3 元手机电池20 元耳机2.5 元各种MP3 高档品牌耳机电脑配件手机学生电器数码产品出租音响设备打印复印刻字条幅宣传单喷绘写真传真专业制作彩色简历设计制作各种证件处理图像高速印刷 4 2 1 90 5 的分布系数计算:分母为1+β 1[L]+ β 2[L] 2 +????+β n[L] n ,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2)化学平衡处理方法:①质量平衡: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注意:在质量平衡式中,各种型体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 1 摩尔该型体中含有该组分的摩尔数。

②电荷平衡: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注意:在电荷平衡方程中,离子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它所带电荷数的绝对值;中性分子不包括在电荷平衡方程中。

③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

写质子条件式的要点是: a.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质子参考水准(又称零水准),它们是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

b.根据质子参考水准判断得失质子的产物及其得失的质子数,绘出得失质子示意图(包括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c.根据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写出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中应不包括质子参考水准,也不含有与质子转移无关的组分。

由于水溶液中的水也参与质子转移,所以水是一个组分。

注意:在质子条件式中,得失质子产物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其得、失质子数。

还可采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导出质子条件式。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 (3)标准溶液的标定:(两种溶液)(B 为固体基准物质)(4)被测物质质量:(5)有关滴定度计算:TT/B=mB/VT (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6)林邦误差公式:金川电脑地址:济宁医学院南门对面 U盘读卡器4 元内存卡元万能充5 元数据线3 元手机电池20 元耳机2.5 元各种MP3 高档品牌耳机电脑配件手机学生电器数码产品出租音响设备打印复印刻字条幅宣传单喷绘写真传真专业制作彩色简历设计制作各种证件处理图像高速印刷 4 2 1 90 6 pX 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 或pM;Δ pX 为终点pXep 与计量点pXsp 之差即Δ pX=pXep–pXsp; Kt 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 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sp 有关。

本章介绍了各种滴定分析过程和概念、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一般性质。

在学习滴定分析各论之前,本章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学习各论之后,它又是各章的总结。

有关问题有待在其后各章的学习中加深理解。

滴定曲线是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溶液中组分的浓度或其有关某种参数(如 pH、电极电位等)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滴定曲线一般可以分为三段,其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或性质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 pH)的突然改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