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温泉钼矿床矿化特征与蚀变分带

合集下载

豫西上房沟钼矿地质及蚀变特征研究

豫西上房沟钼矿地质及蚀变特征研究

豫西上房沟钼矿地质及蚀变特征研究摘要:上房沟钼矿位于三川-栾川陷褶断带中,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围岩和岩体的蚀变与矿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构造、围岩及岩体蚀变与钼成矿的关系,分析出岩体随着蚀变强度和热液移动形成的一系列蚀变分带,钼矿床的矿化范围、形态、产状严格受岩体接触带控制。

关键词:钼矿;地质特征;蚀变特征;蚀变分带1、区域地质背景上房沟钼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豫西断隆的三川--栾川陷褶断带中,其北部为熊耳山隆褶带,南部为伏牛山隆褶带。

带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均呈北西西--北西向展布。

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上栾川群白术沟组、三川组、南泥湖组及煤窑沟组。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变辉长岩类、正长斑岩及燕山期构造旋回的中酸性花岗斑岩岩体。

而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

2、矿区地质上房沟钼矿位于上房沟向斜的北翼,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严格受区域构造控制,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

2.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分别为上栾川群的南泥湖组上段和煤窑沟组的沉积变质岩,受上房沟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影响,形成各种角岩和镁质矽卡岩。

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2.1.1南泥湖组上段分布于矿区北部。

主要岩性为薄层状黑云大理岩,岩石呈深灰~灰白色,细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次为硅灰石、透辉石、符山石及少量黑云母等,接触变质后常形成条带状钙硅酸角岩或交代变质为石榴石矽卡岩,厚度大于54米,未见底。

2.1.2煤窑沟组为矿区的主要地层,原岩为一套浅海相的陆源碎屑及富含生物礁和有机质的钙镁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区域变质后形成各种变质岩,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岩性段:(1)下段:分布于矿区北部变辉长岩之下,地表呈残留体出露于变辉长岩中。

该段由一套片岩组成。

其岩性为灰白色云母石英片岩,钾长二云母片岩,浅灰色变斑黑云钾长片岩、钙质片岩及灰色大理岩透镜体。

大别山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钼成矿模型

大别山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钼成矿模型

大别山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钼成矿模型唐中刚【摘要】大别山北麓钼(钨)矿带上的钼矿化,成因多与集中分布的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花岗质斑岩)有关.信阳~汤家坪一带已知燕山期中酸性小花岗(斑)岩体40余处,且多具钼矿化,历经数年地质工作,已探明中型以上的钼矿床7处.该区内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不尽相同,但成矿时代、围岩蚀变、岩体与矿化空间上的联系,都有一般斑岩钼矿床的共同特点.总结该区成矿酸性小岩体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找矿提供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5页(P299-303)【关键词】钼矿;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大别山北麓【作者】唐中刚【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5大别山北麓岩浆岩极发育,尤以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占绝对优势,成群成带出现,构成了大别山北麓构造岩浆岩带及与之相伴的钼成矿带。

燕山期是该区钼矿产的主要成矿时期,分布有中酸性小岩体40余处(图1,表1),成矿母岩是花岗斑岩和似斑状花岗岩。

小岩体受层位、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带状展布。

钼矿床(点)多出现在燕山期前北西向韧脆性断裂带和燕山晚期近南北向断裂构造的交切部位,形成格子状构造格局,具有明显集群成带分布规律。

矿床(点)等间距分布,间距15km左右,南北向脆性构造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该区钼元素异常发育,呈串珠状分布,是寻找斑岩型钼矿的重要标志。

根据大别山北麓汤家坪、大银尖和天目山三个斑岩钼矿床七件辉钼矿样品铼-锇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汤家坪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13.1±7.9)Ma,花岗斑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谐和线年龄为120(-4,+3)Ma;天目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1.6±2.1)Ma;大银尖钼矿辉钼矿 Re-Os 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2.1±2.4)Ma。

钼矿基本状况

钼矿基本状况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东部的钼、铜-钼、钼-钨等矿床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西部在三江地区的铜-钼矿床隶属三江褶皱系铜-钼成矿带(属古地中海成矿带)。

根据钼矿床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及成矿特点,把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进一步划分成为四个成矿省:①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②东北海西褶皱系铜-钼成矿省;③扬子准地台铜-钼成矿省;④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

业已查明,北缘的燕辽钼矿带和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钼矿带,它们约占全国已探明工业钼储量的60%以上,尤其是东秦岭钼矿带,钼矿总储量达360万t,共有钼(钨)矿床(点)46个,其中特大型矿床4个:金堆城钼矿、上房沟钼(铁)矿、南泥湖钼(钨)矿、三道庄钼(钨)矿;大型矿床4个:大石沟钼(铼)矿、石家湾钼矿、夜长坪钼钨矿、雷门沟钼矿;中型矿床有:南台钼钨矿、银家沟钼矿、秋树湾铜钼矿等等。

区内东西向构造具有一级控制意义;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部位控制着岩群及矿带的分布,具有二级控制意义,成矿带内的大矿田或矿区等,均处在新华夏系或弧形构造与纬向构造斜接叠加部位,像金堆城、黄龙铺等矿区处于纬向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复合部位,栾川南泥湖矿田处在纬向构造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叠加部位;低序次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交接复合部位,控制着小岩体或矿体,具有三级控制意义。

西部三江印支褶皱系铜-钼成矿带。

该区沿深断裂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和马厂箐斑岩-夕卡岩型钼(铜)矿床。

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就全世界而言,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两个时期形成的钼矿床约占世界上已探明钼总储量的90%左右。

我国除少数铜(钼)矿床形成于古生代的海西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铜(钼)矿床均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这是由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广泛发育所致。

河北省瓦房铜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河北省瓦房铜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河北省瓦房铜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郭伟炜,唐俊生摘要:瓦房铜钼矿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区内构造岩浆岩发育,矿体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中的裂隙及细小石英脉的边部,矿化与硅化、钾化关系密切,品位较低,规模为中型钼矿。

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的中高温热液钼矿床。

关键词:瓦房铜钼矿;隆化;燕山期;中高温热液研究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内蒙地轴中段,围场拱断束、半截塔中断凹与上黄旗岩浆岩亚带的接合部位,北西侧为马道火山盆地,南西侧为花吉营火山盆地。

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的东支棋盘山北东向深断裂从本区中部通过。

成矿区属乌龙沟—上黄旗多金属成矿带。

1 区域地质特征1.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相对简单,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是本区地层主体组成部分,其次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沿沟谷分布。

中生界地层主要发育于马道断陷盆地内,其长轴呈北东向延伸,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且主要分布于棋盘山断裂的上盘,不整合于前中生代花岗岩之上。

分为白垩系下统张家口组、西瓜园组、花吉营组。

张家口组为一套酸性、偏碱性火山岩建造,该组不整合于二叠纪—侏罗纪侵入岩体之上,上部被花吉营或西瓜园组地层以不整合接触形式覆盖。

西瓜园组主要分布于马道、卡伦及老虎沟门一带,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

上部为灰绿色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煤线;下部灰绿色、灰褐色砾岩夹粗砂岩及凝灰质砂砾岩,偶见植物碎片化石。

花吉营组地层多呈孤岛状散布于全区,以不整合形式覆盖于张家口组地层或早期岩体之上,为一套中性火山岩夹河湖相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

新生界第四系沉积主要分布在河谷及山间地带,沉积物类型以冲洪积和洪坡积物为主,按沉积物性质及出露的构造位置划分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2 构造本区在构造上分布在康保—围场、丰宁—隆化东西向深大断裂之间,乌龙沟—上黄旗大断裂北东向斜穿本区。

由于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影响,中生代以来,本区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派生出了一系列方向不同、性质各异、规模不等的次级断裂构造。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分析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分析


要: 根据东秦岭 ( 河南段 )钼矿床 3种成矿流体 ( 燕山期 岩浆作用 形成 的高温成矿热 液 、 耳期火 山期 后热 熊
液、 构造 动力作用形成 的中低温成矿流体 ), 对应划 分 3种 钼矿床成 因类 型: 岩浆 热液交代 型钼矿床 、 石英脉 型钼 矿床和构造蚀变岩型钼矿床。区内岩浆热液交代 型钼矿床 , 是广义上 的斑岩型钼矿 , 包括斑岩 型钼矿 、 岩 一矽卡 斑
Mo d p st h u  ̄z v i e o i,t e q a en— tp e o i a le e o k tp e o i.T e ma mai y oh r l y e Mo d p st nd at rd r c y e Mo d p st h g tc h drt e ma Mo
t p e st o h r —s a n d p st o h r —b e ca—t p e o i,b e ca—tp e o i nd s a n tpede y e d po i,p r y p y k r e o i,p r y p y r ci y e d p st r c i y e d p sta k r y — p st Ac o d n o t e s ta o a in o r o is.i c n b u t rd vd d i t h n rc n a tz n y e.t e o i. c r i g t h paill c t fo e b d e o t a e f rhe ii e n o t e ine o tc o e tp h c na ttp n h u e o t c o e—tpe de o i.Th h r c e itc fv ro s tp s o y i a e st o t c y e a d t e o t rc n a tz n y p st e c a a trsi so a u y e f tp c Mo d po is i l a d t erp o p ci g p tn i r e c b d a s . n h i r s e tn o e ta we e d s r e lo l i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_胡海珠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_胡海珠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40卷第2期2013年4月Vol.40,No.2Apr.,2013秦岭造山带横亘于中国大陆腹地,形成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之间的陆陆碰撞作用。

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钼、金、银、铅、锌、汞、锑、钡等金属产地[1],其中东秦岭是世界第一大钼成矿省[2,3],西秦岭是世界第二大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华熊地块(小秦岭、熊耳山等地体)是中国第二大造山型金矿集中区和黄金产地[1,4],南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铅锌和钡矿田[1]。

上述各类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即燕山期。

自黄典豪等[5]报道黄龙铺热液碳酸岩脉型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 年龄变化于220~231Ma 以来,秦岭地区是否存在印支期的重要成矿事件一直备受关注[6-7]。

近年来找矿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进展识别出了一批重要的印支期矿床[1-2,8](图1),其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潜力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兴趣。

本文简要介绍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床特征,并初步评述其找矿前景。

1碳酸岩脉型钼矿床该矿床类型是秦岭地区最早识别出的印支期钼矿类型,均产于东秦岭地区,典型矿床包括黄龙铺和黄水庵钼矿床。

1.1黄龙铺钼矿田陕西黄龙铺钼矿田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华熊地块,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熊耳群火山岩和官道口群高山河组绢云板岩和砂质板岩等,并发育印支期碳酸岩脉及燕山期花岗斑岩、辉绿岩[9]。

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走向300~330°,宽1~3km ,深度可达上地幔[10]。

矿田展布受北西向断裂带控制,长约6km ,包括了垣头、文公岭、大石沟、石家湾、桃园和二道河等矿床或矿点(图2)。

其中以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规模最大。

该矿田以印支期与燕山期钼矿化并存为鲜明特色。

已有Re-Os 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等含钼碳酸岩脉形成于221~231Ma ,而石家湾含钼石英脉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胡海珠1李诺2邓小华2陈衍景2李毅1(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郑州450052;2.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提要: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床包括3种类型:碳酸岩脉型、断控石英脉型及斑岩型。

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

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

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摘要:钼是发现得比较晚的一种金属元素,1792年才由瑞典化学家从辉钼矿中提炼出来。

由于金属钼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研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本文以山口钼矿为例,分析其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钼矿矿床;地址特征;成因分析1.钼矿矿床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背景山口钼矿位于上杭-云霄深断裂成矿带中部,其北西部为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主要成矿带,南东部为平和钟腾斑岩铜矿成矿带。

区内断裂发育,侏罗系火山岩广泛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基性-中酸性岩体、斑岩体侵入活动频繁,中低温热液蚀变发育,土壤铜、钼、金、铅、锌等异常星罗棋布,矿化现象普遍,已发现有铜、铅、锌、钼等矿化点多处。

具较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钼铜矿床的构造环境,该地区物化探异常明显。

1.1区域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构造分布广泛,褶皱不明显,总体呈单斜构造。

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断裂。

断裂构造往往作为不同时代沉积层的边界。

北西向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常控制着区内火山机构的分布。

近东西向断裂为张性断裂,常见基性-中酸性岩脉及钼铜等多金属矿化沿断裂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

火山构造主要受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及上杭-云霄北西向断裂带控制,火山构造以火山喷发形式出现,即五湖火山喷发盆地。

保存有白叶湖岽破火山、天子岽层状火山、大雪岽火山机构等几个火山机体。

火山喷发形式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发育有环状断裂和辐射状断裂。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根据1/5万航磁成果,区域共圈出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一级构造断裂带,推测隐伏中酸性侵入体四处。

其中,区域推测的山口隐伏中酸性侵入体位于山口钼矿矿床内。

1.3区域地球化学理特征根据1/5万土壤测量(团村-兰地,面积250km2)成果,在山口村附近发现铜异常1处,钼异常2处。

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刘彦良;高雅;罗维斌;季文中【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8(005)004【摘要】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实施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共圈定1:5万局部高磁异常33处,1:5万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1处,发现矿点2处,矿化点5处,矿种有金、钼、铁、铜、铷等.通过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1:5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矿(化)点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阐明了该区成矿时空分布规律和矿产共生组合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9处,提交找矿靶区6处.对其中2处找矿靶区进行槽探验证的结果为:关子镇幅玉杨观找矿靶区圈定了4条含铷矿化伟晶岩脉和多处铁矿化破碎蚀变带,具有形成伟晶岩型铷矿的潜力;礼县幅李坝金矿床南侧百叶沟—河西沟找矿靶区圈定了14条蚀变破碎带,在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1条金矿(化)体,具有形成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状)型金矿床的潜力.【总页数】10页(P40-49)【作者】刘彦良;高雅;罗维斌;季文中【作者单位】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兰州 730000;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兰州 730000;甘肃省有色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西秦岭温泉一带斑岩型钼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何智祖;林森;曹俊2.沂南金矿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 [J], 国兴伟;张洪波;高鹏为;刘峰基;王炳勤3.金场矿区矽卡岩型含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 [J], 焦鹏;高兴艳;刘章存4.大兴安岭中段二道河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J], 杨发亭5.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J], 刘彦良;高雅;罗维斌;季文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at b t c :Weq a op yymo b eu e oio s Qnigi l a di nr w s r a dna l r n u np rh r l dn m d ps f t il ct ot et nC l oinf d y t We n so e n h e e o b lo ot il g T eiet ct no o se et na dsd s X d rci n l i, h m cloa a a — et f r Qni . h ni ai f l hdsc o n l e , - i at na a s c e i t nl N h n d f o i pi i i f o ys at l y
c e i r, h a — c trt ncnb iie t trezn s n ldn r krdzo t ao (rd , h m s tew l r ka ea o a edv d i o he o e ,i u igb c e eli t n ga eI) t y lo l i d n c i iz i
第2 9卷
第 2期




V0 _ 6月
GLOBAL GE0L 0GY
J n 01 u .2 0
文 章编 号 :10 04— 5 8 (O O 2— 0 4 5 9 2 L )0 28— 0 8
西秦岭温泉钼矿床矿化特征与蚀变分带
周 俊 烈 ,韩 海 涛
2 oe e G o i eadE v o m na E gne n C n a ot nvrt, h nsa40 8 ,C ia .Clg es e n ni n etl n i r g, et l uhU i sy C agh 10 3 hn ; l o f cn e r e i r S ei 3 as o g a S r yI tu N ne os tl L nh u70 0 ,C i .G nuG l i l u e n i t o ofr u a, azo 3 00 h e oc v st ef r Me a n
Z HOU J n 1 u .e ,HAN Ha—a i ito '

T nh i eea Ta .nuN n r u Me l o gcl xlrtnB ra ,T nh i 4 05 a u hn ; i s u Gnrl em o a s o er s t l i p ai ueu i su 12 ,G n ,C ia a fC f o aG o aE o o e a 7 s
M i e a i a i n c r c e itc n le a i n z n n f n r lz to ha a t rs is a d a t r to o i g o
W e q a lb e u d p s etQil g n u n moy d n m e oi i W s ni tn n
I、 Ⅱ带 为 主要 找矿 标 志 。
关键词:温泉斑岩型钼矿 ;矿化特征 ;围岩蚀 变;找矿标志 ;西秦岭
中图分类号 :P 1 ;1 1.5 6 4 ' 8 6 6 文献标识码 :A d i 0 3 6 / .sn 10 -5 9 2 1 . 2 0 0 o :1 . 9 9 j i . 0 4 5 8 . 0 0 0 . 1 s
1 甘 肃有 色地 质 勘 查 局 天水 总 队 ,甘 肃 天水 7 12 ;2 中南 大学 地 学 与 环 境 工程 学 院 , 沙 4 0 8 ; . 40 5 . 长 10 3
3 .甘肃省有 色地质调查院 ,兰州 7 00 30 0
摘要: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位 于北秦岭加里 东褶 皱带西北。经光 片及 薄片鉴定、x 衍射 分析 、岩矿 一 石化 学全分析和稀土元 素分析 等研 究,石 英脉 中的辉钼矿化 、黄铁矿化 及黄铜 矿化是 矿床 的主要矿 化 ;围岩蚀变主要是硅 化、沸石化及红 色泥化。根据矿床地质、 围岩蚀 变和地球化 学特征等 ,将 围岩 蚀 变分为 3个带 ,即砖红 色沸石化蚀 变带 (I) 、强硅化蚀 变带 ( I 和弱硅化蚀 变带 (I) I) I ,其 中 I
sso c sa d mi e as a d RE n l sss o h t lb e i .p r e a d c a c p rt mie a i t n n q a z i f o k n n r l n E a ay i h w t a y d n t r mo e y t n h lo y e n r l ai si u a i i z o v i r h i y e fmie a i t n i h e o i;w i i cf ain,l u n i n e r i a in a e te en a e t e ma n tp so n r l a i n te d p st h l sl i c t z o e ii o a mo t e a d r d ag l t r h t l o man tp so l r c l r t n i e f y wal o k at ai .Ac o d n o t e c a a trs c fd p s e l g wal o k atr t n a d g o - e o c r i g t h r ce t so e o i g oo y, l - c l ai n e — h i i t r e o
s o gs ict n( a eI n eks ict n( ael , n hc e rd a d U zn s r te i d— t n if ai g d )adw a l a o g d ) i w i t a eI n o e e h ni i r l i o r l if i r i l I hh g a m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