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原文阅读及赏析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节选)作者:冯至我流过一座森林,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荡荡地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裁减成你的裙裳。
编织成你的花冠。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文所描述的画面意境。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郭小川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中”,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本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突出了团泊洼的秋天怎样的特点?诗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秋天?仿照诗文二三小节,再选两种景物去再现秋天。
秋景【美国】狄金森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毛栗变得褐色可爱;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浆果的面颊何等饱满,我不肯显得逝世板,玫瑰正在郊外开放。
也佩带戴了一枚胸花。
1. 本诗押两个韵,分别是_____韵和______韵。
2. 本文通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5. <秋景>和<秋天>相比,有那些相似点.丁香赋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小河2“叮咚,叮咚”谁呀!这三更半夜,还来敲门。
“来了,来了”我烦恼地说。
到底是谁来敲的呢,快跟从我的镜头去看看吧!我很想当一条小河,睡觉之后,“叮咚叮咚”“谁呀,来了”一打开门金光闪闪的。
我一看是孙大爷,赶忙跪下日薄西山孙大爷,我恳求:“孙大爷,你能把我变成一条小河吗?”孙大爷说:“为什么呢”“由于我想给干旱区域的小朋友有水喝”孙大爷说:“好,能够,但你得帮我一个忙”“什么忙,您说”我快乐地说。
他说:“我和师父还有学徒从东土大唐而来,一路艰苦,又渴又饿,能给点吃的吗”“能够能够,那请说大爷进来大吃大喝吧”我急速说道,他们吃完后,我看了一下,哎呀猪大兄把我一个月的零食都吃完了。
哎,算了吧,为了干旱区域的小朋友,值了!我说:“那孙大爷,把我变成一条小河吧!”孙大爷唰地一下,我变成了一条小河,到了干旱区域,那里寸草不生,天崩地裂,热的要死,只要那被太阳晒得黑黑的朋友,只要牙、指甲、脚板是白色的。
我到了那里今后那群黑黑的小朋友到这儿来,刷牙洗澡喝水,乃至还有的小朋友拿水桶装水,看到这儿的情形我哭了,但我还要到沙漠,还要到非洲,特别是非洲,非洲的人们终身只能洗三次澡,我要让他们洗第四次澡。
“好,讲得好”妈妈在一旁说一边拍手,哇是妈妈,我说的这些您都听到了,妈妈说:“听到了”我说的这些呓语您都听到了,听到了我的隐秘,尽管我不行能变成水,但今后我要发明一个水导弹,发射到干旱的区域。
我是一条小河3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河,我从一股泉眼里飞流而出,从山上流到郊野里,为人们带来洁净的水,让农作物长得愈加饱满。
我环绕着村子跑啊跳啊……清晨,我流到一片树林旁,热心地与树梢上的鸟儿们打招呼,再和大树问寒问暖了几句。
我接着走啊走,来到了一座村庄,玉米、稻谷和高粱等农作物都跟我打招呼,并热心地约请我到它们的“合唱团”里去当配乐,我怅然容许。
表演开端了,小虫子们是歌唱家,它们的声响就像一股灵泉水进了农人们的耳朵里;几只小鸟也被招引过来跟它们一同合唱;稻谷等农作物便是一群舞蹈演员,在风婆婆的带领下,它们翩然起舞,规整而有规则地舞蹈着。
10.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选文】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
新诗运动以胡适为代表,主张“推翻词调曲 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 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 ,“作诗 如作文”。 胡适的《尝试集》是早期白话诗的代表作。
可以说,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书写了诗 人在社会现实中的追求与幻灭;这又是一 首爱情抒情诗,抒发对爱情的喜悦与毁灭 的哀伤;更是一首哲理诗,表现了个体与 社会、爱情与生活、小我与大我、现实与 未来的深沉思考。
3. 诗歌中的意境美与情感基调如何融合在一 起的?
这首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优美, “小河”、“影儿”、“柔波”、“彩霞” 等抒情表意,使得全诗的意境清新优雅。
诗中把“我”比喻成一条小河,“你”比喻 “影儿”。接下来的两节写“我”与“你” 相处时的恬淡与美好。最后两节笔锋一转, 情调皆变,小河流入“又厉又狂”的大海, 狂风巨浪冲散了“我”与“你”。
爱情因此幻灭,却又无可奈何,全诗笼罩 着一种哀愁与怅惘的情绪中。全诗借爱情 三部曲——初见时的美好、相处时的融洽 与无奈的分离,表达了自己和社会新浪潮 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诗行大体 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奏的美。 冯至这首诗,情调上哀而不伤,形式上节 奏舒缓,音韵柔美,风格幽婉,在是“五 四”新诗中独具一格。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三单元蛇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蛇(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的“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冯至的短诗十首

冯至的短诗十首1.《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2.《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3.《昨日之歌》
昨日的悲欢忽然在眼前跳舞,
灰色的忧郁从心里渐次地消去,
不再问从前的经过和未来的归宿,
只是恍然间悟到了生命的真趣。
4.《桥》
你同她的隔离是海一样的宽广,
纵使用无数的柔情也挽不回她的微笑。
多情的你哟,
只好闷坐着发呆:
我不是不想偎着她,
我不是不想听她的话;只是在我面前的是:
一座不可越的高山,
一条不能渡的深谷。
5.《夜半》
一种神秘的静寂,
统治着这深深的夜;
东方的曙光还没有消息,还不见一线白。
6.《雨夜》
窗外不住的淅淅沥沥,滴下无情的冷雨。
笼里的鹦鹉唤着你,
更鼓在厅堂里叹息。
7.《别西湖》
离杭州已经四天了,
但我的心却未尝离开。
虽然这西湖是迷人的,但我不愿逗留,
因为我还有无穷的志愿,要向别处发展。
8.《暮春》
暮春时节,花已凋零,只有黄色的小蝴蝶,
开在树枝间,
像无忧的落英。
9.《山村》
山村虽小,
也有美丽的园林,
红的花,紫的花,
黄的花,白的花,
更有那碧绿的青藤,
爬满了山头。
10.《海滨》
我愿化作一只海鸥,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翱翔于天空之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意象清丽幽静 感情自然含蓄——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赏析

意象清丽幽静感情自然含蓄——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赏析
《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的一首诗作,以清新悠扬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条小河,让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开头,作者用清新的自然画面描写了他的小河:“我是一条小河,穿过绿草碧波,潺潺流淌在林间小道。
”用清新的自然画面,把小河的清澈自然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
人感受到清新幽静的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接下来,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小河,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是一条小河,沿着山谷
潺潺流淌,把清泉汇入大海。
”用这样的比喻,作者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感觉。
最后,作者用淡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我是一条小河,清澈悠扬,温柔谦逊,自
然含蓄。
”这句话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谦逊的情感,让
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幽静。
总之,冯至在《我是一条小河》中用清新悠扬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清新幽静,感受到一种温柔而谦逊的情感。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我是一条小河》赏析《我是一条小河》全诗五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开始;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写爱情的发展;三四节为第三部分,即写爱情的最终失败。
整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隐喻手法的运用,特别是情景隐喻。
全诗表面是写小河的流动过程,实质诗人要表达的是男女青年的恋爱过程。
诗歌一开始就运用比拟手法,把“我”比作一条小河,以下的内容便是“我”的内心独白。
“我从你身边绕过,你的影儿投入我的柔波”隐喻爱情的发生,即男女主人公互相爱慕着对方。
接着小河流过花丛、森林,隐喻爱情的发展,突出主人公的痴情。
最后小河终于流进无情的大海则暗示爱情的结束,主人公的爱情理想也随之破灭。
作者以大海的“无情”反衬人物的“多情”,使结尾显得更加哀婉凄凉。
所以整首诗采用情景隐喻方式,用小河流动的情景隐喻爱情的情景。
这样的的表达好处是一方面使诗人的情感变得含蓄艺术,表达的意蕴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增强了诗歌的联想张力,给读者带来了联想创造的空间。
读者必须通过破译联想,才能真正读懂诗歌的内涵,领会作者的意图。
作者较多地运用意象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情感。
如主人公将自己喻为小河,为什么选择小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小河的特点是永远朝着一个目标流去,绝不回头,这一意象贴切传神地表现主人公爱情的坚贞执着。
另外大海则象征束缚人的枷锁,即封建家长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扼杀、阻碍。
意象隐喻的运用使诗歌表达的内容更深刻,更富感染力。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但实质又富含深意。
例如“无心”一词就暗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产生的,这种自然的状态表明他们的情感来得更为真挚,动人。
“凄艳”一词则暗示二人的爱情结局不会美满,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此外,诗人十分重视诗歌结构的联络,他通过“柔波”一词把三节诗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意义结构。
另外“无心”“柔波”“彩霞般的影儿”在诗中重复出现,不仅起到意义强调的作用,还达到积聚情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原文阅读及赏析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925阅读提示:冯至,原名冯承植,1905年生,河北涿县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等。
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
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
诗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
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相关资料:1.简析《我是一条小河》一诗比拟手法的运用。
《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的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
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
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
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2.简析《我是一条小河》的艺术特点。
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构思巧妙、写法新颖见长。
诗篇运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恋人比作“影儿”,借自然景物的人格化,赋予生命力。
诗中还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感情流动为情节线索,先描写“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然后写空间的变易:“我流过一座森林”又“流过一座花丛”,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恋人那“彩霞般的影儿”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进一步表露了“我”和恋人的情爱。
这里又借小河的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了时间和空间的变易,从而反衬出“我”感情的不变。
诗的意境完美,诗情幽婉动人,同时还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的情爱的悲剧,从意境和情调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是如此幽婉、甜美,后者却充满了悲哀和惆怅。
此外,诗人在遣词造句上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力,诗中用“荡荡地”“粼粼的”“柔波”与后面“风又厉,浪又狂”的“大海”相映照,以及岸上景物在水中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
3.简析冯至《我是一条小河》的思想意蕴。
《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早期抒情诗的优秀篇章,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寓言。
这首诗深入地表达了青年男性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爱情渴望。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这里诗人隐喻了一种“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定是表现出了某些美丽而善良的举动。
但是,诗人尽管一方面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吐露着热烈的恋情,“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与此同时,诗人又从这种热烈而亢奋的情绪走出来,既写出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求,同时又写到了对这种简单方式的爱的忧虑,“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里虽然也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但在更深的意识层面上,却是诗人对爱的理想破灭后虚幻的人生的预言,“吹折了花冠,击破了衣裳”,也许并未真的发生,但诗人显然已经察觉了它存在的可能性。
在爱情的热烈追求中隐含着爱的无法成功的酸楚,这是这首诗之所以优美动人的内在核心。
诗中“小河”这一形象,它的流动,它最后的流向大海的归宿,实际上在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的内心就流荡着一种动荡感,他无法限制自己前行的方
向,即使流过“森林”,淌过“花丛”,它最终必然归于大海,而诗中的大海显然暗喻了一种丰富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这首诗既写出了在现实生活面前,诗人无力的抗争,也写出了诗人在无望的爱情体验中,一种热烈而又虚幻的感情表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于爱情的度量,显示了一种博大的怀抱,“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和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这首诗是对爱——渴望、满足、超越三部曲的凝练表达,是诗化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