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合集下载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xxxx 第一中学xx271200编写老师:您好!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常常碰到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天降水的关系问题。

副高控制下易形成干燥少雨的天气,如何又与雨带相联系?副高与雨带的地点关系又是如何的?请您在百忙之中赐予解答,好吗?感谢!XXXXXXXXXX同学:你好!要回答上边你提出的问题,第一应明确这里的“副高”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受海陆散布的影响,常年位于副热带地域的高气压带常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按不一样的地理地点分别有不一样的名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永远性的活动中心,属于暖性高气压,中心地点均匀在北太平洋东部,美国西南海岸邻近,跟着季节变换而不停挪动,冬天它的权力最弱,中心地点在西经128°和北纬35°处,中心气压为1018毫巴。

今后渐渐西移北上,夏天最强, 中心地点移至西经151°和北纬30°处,中心气压增至1027毫巴。

西太平洋地域受此高压脊控制,它的东西、南北活动对东亚地域的东南季风影响很大。

副高如何惹起我国夏天降水?这里要注意不是副高自己致使我国夏天降水,而是来自副热带高压里的暖气团经过东南季风和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降雨,即冷锋降水。

那么,副高与雨带的地点关系如何?冬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地点在20° N以南,极少伸入我国。

春末,副高位于15° N-20° N之间,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在15° N 左右,雨带的地点在23° N左右,即华南地域。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 N,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在20° N左右,雨带的地点在30° N左右,大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7-8月,副高推动到25° N-30° N,副热带高压脊地点在30° N左右,雨带地点在40° N左右,主要位于华北地域。

由此能够看出,雨带始终在副热带高压脊以北,而且与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大概相差5-10个纬度。

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及梅雨天气过程的探讨

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及梅雨天气过程的探讨

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及梅雨天气过程的探讨作者:李明桃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0期摘要着重介绍了太平洋高压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并对梅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提高副高脊线活动、梅雨季节连续性下雨的自然规律,对人们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农作物、园林观赏品种等植物生长和发育方面喜与忧的认知度。

关键词太平洋高压;天气影响;梅雨;过程中图分类号 P424;P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47-021 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太平洋高压(东、西太平洋高压合并)是指由东亚副热带稳定少变的大型天气系统,简称副高。

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副高内部下沉气流控制下的晴朗少云、炎热天气;二是西太平洋副高脊与周围天气系统(如西风槽、台风、气旋、切变线)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影响[1-2]。

在太平洋高压脊的不同部分,所产生的天气情况是不同的。

副高脊内部有很强的辐散下沉气流,同时副高脊线附近的气压梯度小,所以天气晴朗少云、炎热微风。

故长期受到副高内部控制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严重干旱的现象。

盛夏季节,太平洋高压脊会一直西伸到我国大陆,有时它的控制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甚至淮河以南地区。

这是华中、华南在夏季持续晴好天气的一种典型的天气形式,也是对我国华中、华南地区造成严重干旱的一种天气形式。

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同时它与西风带系统相邻,多冷空气活动。

因此,副高南侧,盛行东风,常有台风、热带低压等天气系统活动,多雷暴、大风大雨天气。

副高北侧,水汽充沛,上升运动强烈,多阴雨天气。

在华南地区,当太平洋副高脊伸至南海东北部或南海附近时,华南处于副高周围的东南或偏南气流中。

这种来自低纬度海洋上的偏南气流,提供了产生降雨的暖湿条件,只要高空有切变线、低槽或低涡东移靠近华南地区,就会产生大范围雨区,这是广东、广西地区多暴雨天气的原因之一。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胡顺起;韩永清;朱义青【摘要】[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influence of the 850 hPa WPSH abnormality on rainfall in Jiang-huai basin in early summer. [Method] Based on NCEP/NCAR 2.5x2.5analysis data, by using composit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o on,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abnormalities were analyzed. Subtropical index related to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zonal wind field, precipitation rate, vertical velocity field and so on. Influence of the 850 hPa WPSH abnormality on rainfall in Jiang-huai basin in early summer was discussed. [ Result] 850 hPa WPSH abnormality ha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ainfall in Jiang huai basin in early summer. When WPSH area was small in early summer, and ridge point was by east and north, there was no blocking control inOkhotsk area at 500 hPa height field, and pathway of the cold air at high latitude was by north. Low-pressure disturbance in plum rain frontal zone weakened,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strengthened. Cold air in Jiang-huai basin was weak, which caused less precipitation in Jiang-huai basin. When WPSH area was big in early summer, and ridge point was by west and south, it was blocking high control in Okhotsk area at 500 hPa height field. Low-pressure disturbance m plum rain frontal zone strengthened,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wn circulation weakened. Cold air in Jiang-huai basin was strong, which caused more precipitation in Jiang-huai basi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layed indicative role in precipitation abnormality in Jiang-huai basi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1【总页数】6页(P10976-10980,11047)【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夏初;异常;江淮流域降水;影响【作者】胡顺起;韩永清;朱义青【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临沂276004;山东省气象局,山东济南250031;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临沂27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其西部脊在夏季可伸入我国大陆,副高北侧的暖湿气流是造成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地区以及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通道,我国大范围的旱涝,甚至区域性、局地天气均与之密切相关。

436.2.2太平洋高压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436.2.2太平洋高压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特征
北部与西北边缘:多锋面阴雨天气
晴朗少云 G 微风炎热
副高脊线
南侧:无台风时,常为晴好天气; 有台风时,为恶劣天气。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副高的强度与规模 随季节而有变化。 盛夏增至最强;冬 季强度减弱,范围 缩小,位置南移东 退(北半球)。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七月上、中旬,脊线第一次北跳 过25°N,徘徊在30°N。长江中 下游梅雨结,进入伏旱期,黄淮 流域开始进入雨季,华南及东南 沿海处于副热带高压南侧,有时 受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7月底到8月初,脊线再向北 跳越过30°N,华北和东北南 部雨季开始。
2-3月,副高的脊线由13ON缓慢北 移到15ON附近。来自低纬度海洋 上的暖湿气流开始缓慢到达华南 地区,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到达华 南地区后,可造成华南低温阴雨 天气或霜冻天气。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4-6 月 , 副 高 逐 渐 加 强 , 脊 线 明显向北移,大范围降水常在 华南地区。
➢6月中旬到下旬,脊线第一次 北跳过20°N,脊北侧的雨带 正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长 江中下游,梅雨开始;华南地 区,天气晴好。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9月上旬,脊线开始回跳到 25°N左右,雨区又回到淮 河流域。
西太平洋高压脊的季节性移动
➢10 月 上 旬 , 脊 线 继 续 南 退 到 20°N以南地区,雨区也随之南 移。高压脊的影响逐渐变小。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 还能喜欢你的人

西太平洋副高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过程分析

西太平洋副高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过程分析

西太平洋副高的调查1.副高概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一般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分别称为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太平洋副高。

对我国的气候有较大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高。

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偶有南北狭长的形状外,一般长轴都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它的范围在500hp图上,用588等压线包围的面积来表示。

将副高的长轴称为副高的脊线,近似为东西分布,切割东北信风和西风带。

其中,脊线上最西边的点称为西伸脊点。

588线到达的最北边为副高的北界。

2.副高的内部结构温度:西太平洋副高为暖性高压场,脊中温度较高,暖中心和高压中心不重合,在底层存在一定的逆温现象。

湿度:由于高压对应的下沉气流,使得脊中比较干燥,在逆温层底部湿度较大,顶部湿度较小。

外围南北两侧对应上升气流,比较湿润。

风速:副高脊线部分气压梯度很小,水平风速也很小,可视为无风带。

在外围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大,风速也较大。

南北两侧有急流,南侧为东风急流,北侧为西风急流。

垂直速度场:存在着大量的下沉气流。

卫星云图上副高控制的地区多晴朗无云,云带多分布在它的周围。

3.副高形成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只考虑热力作用的话,地球会形成单圈环流,即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后向两极流去,在极地遇冷下沉,在地表向赤道流去。

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形成副热带高压。

4.季节变化特征从面积上来看,冬天面积最小,夏季面积最大。

从西伸脊点所在经度来看,冬季为西进过程,春季到达最西,夏季到达最东,秋季表现为西进。

高中地理小练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附答案解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环流系统。

副高的活动是我国天气预报员进行夏季天气预报所必须关注的。

用以表征副高特征的指标很多,其中500hPa(平均约5500米高空)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880米)包围的区域常常用来表征副高的位置。

下图为夏季某时刻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平行斜线标注出副高的范围。

(2)受副高控制的区域其天气一般比较干热,说明理由。

(3)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强降水天气,推测其原因。

2、(2016·上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笼统地称为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主要有三个中心,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北非副热带高压。

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习惯上称西太平洋副高。

它的位置、强弱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灾害和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1)简述西太平洋副高的形成过程。

公众号地理678整理发布(2)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与我国东部的雨季密切相关,据图判断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台风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如果副热带高压西伸并加强,推测台风的路径方向,并说明理由。

3、以下材料中:左图为一般年份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活动示意图,右图为某年8月某日的副热带高压脊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左图,说明一般年份副高移动规律及其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2)读右图,与一般年份相比,此年8月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有何不同?对我国天气有什么影响?(3)受到副高控制或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副高控制区天气闷热少雨,请说明理由。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

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

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N,则华北雨季开始。

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

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2]。

副高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高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高对中国气候影响副热带气候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一种气候类型。

副高压是副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气象学中一个有明确地理分布的高大大气环流系统,足够充分的换位持续存在,并对环流格局和天气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位于东亚副热带地区的东南部、南海及台湾以及华南地区受副高影响最为显著。

副高压槽南移及北回(副高槽活动下移或北部高压东移),副高北端有些衰弱地贯穿北方大部地区,副气旋会南移至我国,还会导致副高南端抬高,使得副高和副气旋同我国南方地区相遇,从而对中国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首先,副高对中国的气候变化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靠近副热带高压信风系统的南缘,因此,副高的活动对我国的气候变化影响很大。

副高出现时期的干燥和稳定天气,是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的旱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副高压的高中心趋向亚洲东南部,副高槽南移和北回现象加重,副高活动频繁,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情况比较明显。

而当副高位置偏北或副高槽活动较为弱烈时,北方地区则会出现降水偏多的情况。

因此,副高的存在及其位置和强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旱涝变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副高对中国的季风影响很大。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由副高的南北位置的移动和副气旋的出现与否所决定的。

副高的存在可以影响季风气流的形成和强弱。

例如,南海副高的东移北抬,会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强,季风气流也会相应加强,带来大范围的强降雨。

另外,北回线的位置和北回位置的变动也会对季风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夏季,北方副高南下致使副高阻断了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向南的传输,造成了夏季气温高,高温持续时间长的热浪天气;而在冬季,北方副高北退,极端外来天气频频出现,冷空气南下,导致许多地区出现强降温、冰冻和雨雪等天气现象。

另外,副高还会对我国的台风活动产生影响。

副高的位置和强度会影响台风的路径和移动速度,从而决定了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副高东移和副高南抬会使台风经过东海和黄海的机会增加,例如台风在这一类天气环境下能够向北折向东北或东北偏北方向偏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分裂成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副高脊线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通常锋面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

就平均状况而言,5月(春末),副高脊线位于15~20°N,雨带位于华南。

6月(夏初),副高脊线位于20~25°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日本南部一带,即梅雨季节。

7~8月(盛夏),副高脊线位于25~30°N附近,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处在副高脊线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

9月,副高脊线迅速退至20°N以南,北方雨季结束,南方沿海地带此时受台风影响,降水仍较多。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发生干旱。

当副高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练习:下图是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当副高脊位于15°N~20°N附近时,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沙尘暴
C.灌溉水源缺乏
D.土壤次生盐碱化
2.当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松花江正值汛期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副高脊位于30°N~35°N附近
D.罗马进入干旱季节
3.图中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位于副高脊北侧的原因是()
A.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B.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
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
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5.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右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
答6~7题。

(2008年江苏高考题)
6.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②副热带高压南侧
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
而多雨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雨滴梧桐秋夜长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6题,从图知,此时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于长江以南约25°N附近,可能是北移时的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而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也可能是雨带南移的9、10月份,副高脊线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为偏南风,台湾海峡受高压脊线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

答案:B。

第7题,6月份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时节,而9、10月份又被许多文人墨客描绘成“雨滴梧桐秋夜长”,①、④选项则分别描绘的是春季和冬季。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