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民间艺术教育
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培养幼儿剪纸能力

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培养幼儿剪纸能力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剪纸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中,剪纸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艺品,更被赋予了教育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培养幼儿的剪纸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中国的剪纸图案丰富多彩,包括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和各种吉祥图案等。
剪纸图案不仅富有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民族文化和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思考和向往。
2.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剪纸这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剪纸图案中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都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致敬,通过剪纸,幼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认同感。
3. 培养艺术修养,促进审美教育在剪纸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模仿和创作,这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剪纸,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设计图案,这既是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也是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锻炼。
4. 促进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培养幼儿的剪纸能力,可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增加亲子互动和家庭活动。
在剪纸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亲自教导和指导,增进亲子关系,增加家庭的乐趣。
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技能,还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融洽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资源

课程与教学13王善存民间艺术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将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内容,能够让幼儿接触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爱上民间艺术,从而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一)民间艺术的概念学者对民间艺术的定义多种多样,分类也各有不同。
从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而从狭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等各种表现形式。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二)民间艺术的特点民间艺术是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并加以融合所形成的,具有民俗性、实用性、多样性、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每一个种类的民间艺术同时会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传统的民间剪刻类艺术主要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剪刻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民间剪刻艺术的创作题材选择上,大多来自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如以各种花卉为代表的花鸟图案、象征祥瑞的图腾纹样等。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形式。
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可见,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
取材简易、玩法多样、趣味性强是民间游戏的特点。
在幼儿园,操场、教室甚至走廊,都可以开展民间游戏,感受民间游戏的魅力,如踢毽子、跳方格、砸沙包、滚铁环等。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息息相关。
例如,将墙面和区角用恰当的民间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既彰显特色,又富有创造力,能够陶冶幼儿情操,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家长们极为关注的焦点。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多元文化的呈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多元化地呈现各种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如京剧、川剧、越剧、皮影戏、木偶戏、民间音乐等。
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为孩子们现场表演,或者通过PPT、视频等形式来呈现。
幼儿园还可以打造一个小型的文化艺术馆,将各种民间艺术品进行展示,并举办相关讲座、讲解等活动。
这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方式。
在这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办公室、走廊、教室等空间进行艺术化装饰,增加一些民间艺术的元素,使得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与之相遇。
二、亲子互动的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亲子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通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来。
比如可以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刺绣等,让家长们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
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民间艺术文化认知,也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户外活动,如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
可以到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地方进行参观,或者到一些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家中进行拜访,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亲眼见到传承人们的手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启发与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童话剧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说关于京剧、豫剧的故事、名角、经典剧目等。
幼儿园非遗文化教育教案

幼儿园非遗文化教育教案教案一:传统剪纸艺术主题: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进展年龄:3-5岁幼儿时间:2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起源、进展和特点。
2. 培育幼儿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爱好和观赏力量。
3. 培育幼儿的动手力量和制造力。
教学预备:1. 传统剪纸艺术的图片和实物呈现。
2. 剪纸工具和材料。
3. 彩色纸张。
4. 幼儿平安剪刀。
第1页/共5页教学内容和活动支配:第一天:介绍传统剪纸艺术1. 使用图片和实物呈现,向幼儿介绍传统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进展。
2. 和幼儿一起观赏传统剪纸作品,让幼儿感受剪纸的美。
其次天:剪纸实践1. 给每位幼儿发放纸张和剪刀,让他们尝试剪纸。
2. 引导幼儿剪出一些简洁的图案,如星星、花朵等。
第三天:传统剪纸玩耍1. 通过玩耍的形式,让幼儿更深化地了解传统剪纸艺术。
2. 组织幼儿参与剪纸竞赛,鼓舞他们呈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第四天:传统剪纸创作1. 给每个幼儿发放剪纸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制造力进行剪纸创作。
2. 鼓舞幼儿尝试不同的剪纸技法和图案,呈现自己的共性和才华。
第五天:剪纸呈现与评价1. 将幼儿的剪纸作品呈现出来,让幼儿相互观赏和评价。
2. 对幼儿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和鼓舞,激发他们连续学习和创作的爱好。
教学评估:1. 观看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乐观性和制造力。
2. 评估幼儿对传统剪纸艺术的理解和观赏力量。
总结和延长:1. 总结传统剪纸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 连续其他与传统非遗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绘画等。
教案二:传统民间音乐观赏主题: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年龄:3-5岁幼儿时间:2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和进展。
2. 培育幼儿对传统非遗文化音乐的观赏力量和爱好。
第3页/共5页3. 培育幼儿的音乐表达力量和节奏感。
教学预备:1. 传统民间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乐器,如口弦、古筝等。
3. 音乐节奏打击乐器,如小鼓、木鱼等。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艺

一、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的重要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正逐渐被遗忘。
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传承和教育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内容1.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
在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中,可以通过学唱民歌、学舞蹈等形式,使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手工技艺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三、课程实施方式1. 课程形式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和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2.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故事讲解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非遗文化知识。
四、教学目标通过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的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3.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五、结语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十分重要,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能力。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能够引入和开展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
传统的非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
在当今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非遗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课程的开展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中国民间艺术教案实践与感悟

幼儿园中国民间艺术教案实践与感悟幼儿园中国民间艺术教案实践与感悟在幼儿园中,中国民间艺术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它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对这一教育教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体会。
1. 中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中国民间艺术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京剧、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众多表现形式。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 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在我所任教的幼儿园中,我们将中国民间艺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在音乐课上,我们会播放一些民间音乐,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摇摆身体;在手工课上,我们会教孩子们制作传统的剪纸、面人等手工艺品;在语言课上,我们会介绍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对中国民间艺术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3. 感悟与展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然而,我也意识到目前我们在教育教案设计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材选择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我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国民间艺术教育教案,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通过这次的实践和感悟,我对中国民间艺术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我深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民间艺术:传统美术教育之魅力

幼儿园民间艺术:传统美术教育之魅力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艺术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然而,幼儿园民间艺术作为传统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却蕴藏着丰富的魅力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的美和智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一、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民间艺术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而幼儿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美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
在幼儿园中引入民间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和创作中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动手能力在民间艺术中,常常融合了丰富的图案和色彩,这对于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幼儿可以从小培养起对美的热爱和颜色的感知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手工艺,需要动手操作和实践,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民间艺术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失传。
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不仅是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通过学习和体验民间艺术,幼儿不仅可以了解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更能够在实践中继承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四、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认为幼儿园民间艺术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幼儿在游戏和创作中感受传统的美和智慧。
我希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受益于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幼儿园民间艺术作为传统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富的魅力和教育价值。
浅谈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民间艺术的教育,认为民间艺术对幼儿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教育环境的创设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民间艺术是指民间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各种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民间生活、文化和情感,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通过接触、体验和学习民间艺术,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民间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通过参与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间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民间艺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设一个良好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需要从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要丰富民间艺术的教育资源。
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等。
幼儿园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整理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建立起丰富的藏品库和多媒体资料库,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民间艺术体验和学习机会。
要培养优秀的民间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民间艺术教育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指导和辅导幼儿的学习。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民间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起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民间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幼儿学习民间艺术能充分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
本文通过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民族意识以及智慧潜能的开发进行了阐述,为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法与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民间艺术教育;幼儿;作用;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幼儿民间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意思是说,民间艺术是植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二、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1.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他是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爱憎,他以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进行道德文化的教育。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文学,它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例如:“郑成功、屈原、岳飞”等民间文学绚丽多姿的内容像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幼儿的心田。
在幼儿园里进行民间文学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但让幼儿了解了“屈原、岳飞”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民间艺术初步的风格形式,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在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音乐、剪纸、画画等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更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经典音乐作品,例如《小兔子乖乖》《我的好妈妈》等。
幼儿的审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他们只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产生兴趣、萌生美感。
在水墨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审美活动,掌握美的规律,表现美的艺术。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去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
”因此老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去大胆地做,大胆地想,创新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民间陶艺活动时,孩子们用泥巴创造性地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还把它编成故事来讲,想像力非常丰富;在美工区角活动中,他们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鱼”等自己喜欢的作品。
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三、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
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艺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
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实习看到的一节课《陶瓷艺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
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
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在游戏区,可以运用家长、教师收集大量的民间玩具放进游戏区,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
例如陀螺、沙袋、风车、木板、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
在美术区可以放进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老师应该把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 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
让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