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教学设计

③用“闪耀”造句。
⑶出示第二句【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这一句把一串串车灯比作什么?(长河)真有气势(单击图片理解)。谁能读出气势来?(指名读)
这些比喻多么形象啊!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第5自然段)
⑷夜晚的香港真美呀!香港的夜景确实很美!第一句我们一起读,港湾里的灯,请女同学读;马路上的车灯,请男同学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香港真美啊!它就像是一颗无比珍贵的宝石,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亮,所以我们说——(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三)练习背诵
1、朗读全文。
师:香港美吗?(美)你们喜不喜欢?(喜欢)那就请你带着对香港的喜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好温暖的阳光!如果海浪再平一些,沙子再细一些就更好了!请你再读读。一起读。
师:这么迷人的地方,难怪每逢节假日人们都会结伴来到这里—单击课件出示:【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单击突出“漫步”
“漫步”你会怎么走?谁来说说(轻轻地、慢慢地、悠闲地走,看了一会大海,捡了一会贝壳,这样走走停停、很随意地走就叫漫步)认能读好这一句。
生: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
师:你喜欢读哪一句?(生纷纷勇跃)
生1:我想读一读第二句。
生2:我想教一教第一句,请大家跟我读─浪平沙细…(全班跟读)
生3:我想说一说“阳光和煦”的意思─是说阳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其他学生认真听,师结合图片加深理解)
师:浪是那么平,沙是那么细,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真是舒服极了,谁来读?
2014三语上东方之珠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认读生字。
2.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抽读生字、词。
2.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4.同桌二人练习。
5.指名背诵。
板
书
设
计
14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无比璀璨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教
学
反
思
②人们之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4)指导朗读。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2.书写:
(1)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浅、浴、路”要写得左窄右宽;“舒、服、剧”为左右大体等宽。
(2)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舒”的右边的“予:没有一撇,”串“中的两个”口“上小下大。
(3)描红。(纠正姿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5)指名试读。
(6)小结: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按上节课的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繁华的街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②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③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3)概括本段段意: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4)朗读训练。
3.按上述方法,学生自学“香港夜景“部分,并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东方之珠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东方之珠》说课稿首先说教材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夜景”等景象,表现了香港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和风采。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第1自然段简明扼要地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观,2—5自然段对这些景观做了生动准确地介绍,第6自然段点明主旨——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和本册教材中的《西湖》《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等课文遥相呼应,表现祖国不同地域的优美风光,目的是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香港,是享誉世界的“东方名珠”。
尽管真正去过香港的孩子不多,但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香港有所了解,比如《东方之珠》的歌曲,有关香港的电视节目,包括香港的电影大片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好奇心强,越是没去过的地方越是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
会认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沐浴舒服剧场”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港繁华美丽的景象,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港的特点。
难点是:理解优美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自读自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14 东方之珠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 起来··· ···
一到休假日,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超市里人头攒 动,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商场里 漂亮的女孩们挑选自己洗欢的衣服。 大街上,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 车水马龙、奔流不息。广场游乐园 里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蹦蹦跳 跳,有的玩滑梯,有的捉迷藏,还 有的小朋友在玩“钓鱼”。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 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 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 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 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 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 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 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14 东方之珠
歌曲 欣赏 香港 影视欣赏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 璨的“东方之珠”。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 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 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 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 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 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顶球, 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 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14东方之珠

同桌互相练习一遍。
填好后坐好举手示意。
老师随机抽号,由每组相同号码的成员比赛。
同组同学可以帮助,但分数相对减少。
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自己提的问题。汇报时,别的小组质疑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帮观察间架结构。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难写的字如何写好。描红一个,仿写一个。
沛县曙光小学落实“学讲计划”备课框架
课题
14东方之珠
课时数
2
主备人
盖鸾英
教材解读:
文章的体式是介绍景点的说明文,属于说明性文章。
课文题目《“东方之珠”》本身是个比喻,把香港比喻成东方的一颗明珠,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篇,第一节,总写香港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中间的部分从迷人的沙滩、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介绍香港,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之分;第六节赞美香港是明珠,点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利用鱼骨图梳理课文结构,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课前自主先学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任务
一、我会读文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文后的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2.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流利为止。
3.读给家长听,让家长检查过关。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不错一个字,并且读得流利,才能过关。过关的,家长在预习本上签字,不过关的,家长督促继续读。
根据结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之一是进一步学习运用鱼骨图梳理文章结构。(第五课第一次接触)
2、3、4、5节,都是先总写,后分写,迁移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这个在第五课也训练过了,这一次是复习巩固。)
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看图片理解词语。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教学内容《14、“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
3掌握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的语言简洁、优美,指导朗读和背诵
2.了解清晰的层次,学习“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准备、图片等。
前布置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环境等。
时安排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时目标
1.学会本的部分生字。
2.读通,了解的基本内容
一、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
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
二、揭示题,解题
1、板书题19 、”东方之珠”
2、解释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
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就知道了。
14 “东方之珠”-要点梳理

14 “东方之珠”【基础须知】1.我会解词语和煦(hé xù):温暖。
(例句)春日里,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舒服极了。
沫浴(mù yù):洗澡,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倾听(qīng tīng):细心地听取。
聚集(jù jí):集合;凑在一起。
开怀大笑(kāi huái dà xiào):形容心情无拘束,十分畅快。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2.近义词观赏—欣赏舒服—舒畅璀璨—灿烂宽阔—宽广闪耀—闪烁繁华—繁荣五颜六色—五彩缤纷3.反义词舒服—难受繁华—冷清明亮—黑暗宽阔—狭窄精彩—无聊聚集—分散【重点梳理】1.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最喜欢香港的哪个景点?为什么?我最喜欢浅水湾。
那儿的景色很迷人,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在沙滩上漫步心情会很愉快。
我最喜欢海洋剧场。
我很喜欢看海豚、海狮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表演顶球、钻圈等节目,它们的表演很精彩。
我最喜欢铜锣湾。
因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各样,我又很喜欢逛街,所以我最喜欢铜锣湾。
2.我发现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写得非常好,可是又说不出到底好在哪里,你们能帮帮我吗?这一自然段先用“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概括全段,然后分别从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描写了港湾里和马路上的灯光。
这样先总后分的结构运用得非常好!这一自然段虽然比较短,只有三句话,但是每一句话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第一句话把夜晚的香港比喻成了灯的海洋,暗示了香港的夜晚灯多而亮的特点;第二句话把港湾里闪耀的灯光比喻成溅落人间的焰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色彩各异的灯光;第三句话把马路上的车灯比喻成长河,生动地表现出了马路上车多灯密的特点。
这一段话不仅用了生动的比喻,而且每一个比喻句采用的比喻词都不同,既避免了用词重复,又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难点再现】怎样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进而来表现描写的对象?本文作者为了介绍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能够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并把它具体地表现出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东方之珠 教案

14《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中心小学李霞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14 “东方之珠”师: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吗?(香港)香港在中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深圳市之南。
因地产香料,并在此出口而得名。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直到1997年,香港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大家对香港可能感到很陌生,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块走进香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方之珠》(板书课题)2 师:“珠”是什么意思? (“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珍珠美丽明亮,非常贵重,用“珍珠”来比喻香港,说明它值得珍爱。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的珍珠呢?“东方之珠”呢?香港不仅繁荣富庶,而且娇小美丽,就像镶嵌在祖国南大门的一颗珍珠。
二初读感知1 出示自渎要求:(1) 标出自然段序号(2)读准生字的字音(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生词,开火车领读.(2) 快速认读(师任指,生齐读).浅水湾沐浴舒服剧场精彩聚集度假倾听结伴钻圈溅落闹市口商店夜晚生词大家掌握的很好,课文还出现了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你能找出来吗?“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奔流不息”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生字词语大家都过关了,课文读的怎么样了,老师还要检查一下。
(课文一共有6小节,请6位同学朗读。
)(1)指名分节读(2)学生评议,教师及时指导读一些难读的句子.(3)过渡:怎样把课文读得更美些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读的?(4) 生朗读,师范读。
(5)过渡:就这样读,会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4 交流过渡: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吗?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夜景5 分小组朗读描写不同景点的段落,加深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三学生自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香港是( ),还是( )……香港有( ),有( ),还有( )……四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