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为解决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务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自发行为的引导2、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比如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前段时期的工资调整等,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选择。房价和股市的调控。

4、分配功能

在关于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它在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中的本质特征。毫无疑问,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源(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最佳分配?

与政府的主观偏好一致或者基本一致者(政府的核心支持者)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当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政治合法性的需要)

11所谓公共政策主体,就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监控、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拥有法定权威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立法者、政府首脑、行政人员、法官。官方决策者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主体,特别是后发展现代化国家。

非官方决策者:并不具有制定公共政策的法定权威,他们只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提供信息、施加压力、游说官方决策者

1.立法机关:立法机构是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其主要职责是立法、即制定法律和政策。

2、行政执行机关: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的机关,他掌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3、司法机关——法院:

法院常常能够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仅规定了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了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

4、中国共产党,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制度层面上,人大最高权力,政府过程的实际层面,中国共产党是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立法、宣传、人事任命的方式得到贯彻执行。

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

二、非官方参与者

1.利益集团: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学生、出租车司机、白领阶层。

他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功能、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

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利益群体

2,利益集团对政策影响取决于:团体规模,团体拥有的资源,团体凝聚力,团体领导者的能力,团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团体之间竞争程度,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态度等。

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

2.政党: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利益集团更广,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当然也比一般利益集团更大。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3、公民个人,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但却是最为广泛的非正常主体。(力量在于人民主权)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效果不同

33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

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直接参与某些重大的决策如全民公决。通过代议形式,选举代表或议员制定政策;使用威胁性的手段,如请愿、罢工、示威等,迫使政府改变政策;通过参加政党或利益集团,借助组织的力量影响政策;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来影响政府的政策

运用个人的知识和才能为政策提供议题、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李雪林15500亿国债)4.大众传媒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中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A、有效传播政府政策意图和政策内容

B、传播社会舆论,向政府反映社会要求,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引导社会舆论,作为政府调控社会价值,稳定社会的工具

D、成为社会信息的枢纽,各种利益集团和公众借助大众传媒影响政策制定

5.思想库思想库(thinktank)或脑库(braintrust)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来讲,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官方思想库:隶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置。2)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出资支持重点研究课题,把研究工作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二是政府通过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从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它们直接为对口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民间思想库:是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它具有选题自由、研究范围广、社会联系多、不受政治局限、独立性强、灵活性大等特点。4)国际思想库:是由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范围往往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气象服务、战争与和平、资源利用、人口控制等。

二、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影响、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比如受失业保障政策调制的失业人员,环保政策管制的企业,文化政策鬼知道电台等。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一般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育、传媒等渠道促成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如果这一过程较为成功的话,社会成员就会逐渐树立起支持现行社会制度的观念,能够体谅公共政策中的一些无奈之举。

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和服从。因而,在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习惯的因素,掌握改变的幅度,如果能采取渐进方式就最好别搞激进变革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政策不仅需要实质合理,更需要形式合理,二者相辅相成。如果政策制定不符合法定的程序或违背法律原则,其被目标群体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目标群体对某项政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利益得失的判断。目标群体的利益得失是制度激励的关键,必须引起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高度重视。

五、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虽然人是“经济人”,但也是“社会人”,他们不仅会从成本和收益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还会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进行判断。

六、避免受到惩罚,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一部分人很可能就会去做违背政策的事情。因而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畏惧惩罚而接受和遵从政策。当然,处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处罚而惩罚实际上就是权力的滥用。

七、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1、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

首先,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它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上,综合实力如何,这是一国或地区政府的公共决策必须首先加以考虑的。正确的或合理的政策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经济环境提供了公共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资源。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权威等资源。

第三,经济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社会特定经济状况以及对它的分配与矛盾关系的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的目标和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政治环境(1)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公权力的分配。公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决定了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2)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3)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3、社会文化环境

4、国际环境

要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方案,而且还要确定采取何种手段、通过何种机制来执行公共政策。这种手段和机制就是公共政策工具,我们认为,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执行。

政策工具的强制性程度来分类。他们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三类。

1、自愿性工具

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的。自愿性工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政府不必使用资源。

(1)家庭与社区

家庭和社区提供了许多物品和服务,比如养老,教育、社会化、治安、卫生。节省资源,已获得政治支持

缺点,无力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而且社会成本可能也比较高

(2)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的活动是指不受国家强制力的约束,不以营利为目标的。

成本低,灵活性和回应性。姚明和新疆慈善组织的合作,为贫困儿童募款。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同样不适用复杂的问题,而且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

(3)市场

市场是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自愿的相互作用会使双方都满意,富有效率。市场的缺陷在于排除了穷人享受服务的机会。市场也不能提供国防、警察、路灯等公共物品

2、强制性工具

管制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对个人和机构的行为作出要求和规定的活动。

优点:所需的信息少,不确定性低,成本低

缺点:扭曲自愿性活动和私人活动,缺乏灵活性,抑制创新,社会成本过高。

信息与规劝。信息传播是一种消极工具,政府向个人和公司提供信息并期待他们的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如产业发展状况的信息,卫生防疫信息。

规劝是政府试图说服人们去做或不做某事,力图改变人们的偏好,但是不用强力和奖励的手段。优点:对于没有明确解决办法的问题,规劝是很好的选择。缺点:规劝是软弱无力的工具。(韩国的人质事件)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通过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的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策问题与社会现象有关,也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选择有关。

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作出判断时,才会产生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人为性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公共政策对利害关系人的重要影响。

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政策问题的情境不同,问题自然也不同。

一、政策问题建构的程序

问题感知——问题情境——问题搜索——元问题——问题界定——实质性问题——问题陈述——正式问题

1、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目标并不是发现单独的政策问题,二是企图发现政策问题利害关系人共同感受到的问题情境。

2、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找出结构不良的问题,比如一个地区的风气差,社会治安混乱、根本症结可能在于贫困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政策议程是使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主要包括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系统议程)

主要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公众与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其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普遍公众的社会变化的过程。

2、正式议程

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进行行动的过程,政府制度性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3、两种议程的区别

公众议程在政府议程之前,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能否建立政策议程。

公众议程的项目比较抽象模糊,不一定有解决方案,政府议程比较具体,有具体方案

进入公众议程的项目未必进入政策议程,而有些政策已成也没有经过公众议程。

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问题的因素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它把少数人发现的问题广为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公众议程创造条件。它能够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受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它连接了政府与公众,为政府提供信息,外脑的作用

6、专家学者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分化使得专家的地位日益提高

他们掌握着各方面的知识,对问题的认识超前、全面和深刻,影响着政策议程的建立

7、问题本身的作用特殊性程度

社会重要性,程度关联期的长短,问题复杂程度,先例的明显性程

四、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出于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他们都是许多政策议程的倡导者。

2、危机事件,

3、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使问题引起决策者的重视,进入政策议程

4、传媒曝光,有些问题,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介入,可能永远不会引起公众的注意,政府自然也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

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任何国家都有被视为立国之本的基本政治原则。

违背这些政治原则,威胁到政治体系稳定的政策要求都无法进入政策议程。(

2、价值体系的排斥。任何社会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与这些基本价值体系冲突的政策诉求无法得到认同,并进入政策议程。

3、政府体系的封闭。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政务信息闭塞、民选代表不能选民的利益,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晚清的政府体系,现代的朝鲜体系

4、承受能力的不足或超载。政府的政策制定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承受所有的政策

诉求。政策问题如果超出了决策者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他们的排斥或回避。

5、表达方式的失当。采取的渠道不对,使用的语言不对,提出的场合不对

二、择案规则

1、全体一致原则

又称作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方案投票赞成,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决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

2.多数原则。多数裁定原则,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三、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前者是宏观完整的政策周期,后者微观的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方案的微观过程,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公共政策的规划就是指后者,包括政策目标确立备选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方案的优选。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一、从政策本身来看

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本身存在商业银行的信任性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贷款不配套问题。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法人, 要求自身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效益性、安全性的要求, 发放贷款通常要以相关的财产担保为前提的。而国家助学贷款它是一种无需担保的小额性政策性贷款,即学生在不需相关的财产作为担保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 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益性、安全性要求。

2. 国家助学贷款在方式和还贷期限的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问题。根据现行政策, 还贷期限一般不超过六年, 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实行按季结息、分次任意还本的方式归还贷款。这种还款方式有可能闲置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还贷能力, 而相应的增加了毕业后的还贷压力.

3.同时, 政策本身没有设计执行政策的激励机制。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中, 发放贷款、贷后管理、贷款催还、偿还风险全部落在银行和学校的头上。政策让银行和学校承担了过多的风险, 没有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而使得政策没有效地激励起各方的积极性。

二、从政策执行的主体来看, 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

国家贷款政策的执行主体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 从地方政府来看, 除了要支付庞大的义务教育经费外, 还要负担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具体到国家助学贷款而言, 按新的助学贷款机制, 地方政府要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利息补贴、支付风险补偿金和补偿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地方高校的助学贷款发放越多, 地方财政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和贴息就越多, 对于当下许多把任何政策都视为一项投资行为的政府来说, 这显然是一项没有明显回报的赔本买卖.

三、目标群体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 且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在当前经济转型且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大背景下,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收入较高且收入较稳定的工作, 且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着购房、结婚等压力,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毕业后的还贷能力.

四、从政策环境来看

作为一种无需担保的政策性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序运行依赖于良好的个人信任体系。目前, 我国的个人信任体系还很不健全。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7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 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 )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 (C) 君主识 (D) 内阁制
[参考答案:B] 分值:5
2.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 说明了社会问题的 ( ) (A) 渐进性 (B) 重要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参考答案:D] 分值:5
3. (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 政策条件 (B) 政策环境 (C) 政策主体 (D) 政策客体
[参考答案:B] 分值:5
4.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 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 ) (A) 阶断性 (B) 政治性 (C) 权威性 (D) 普遍性 [参考答案:B] 分值:5
5.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 ) (A) 总统决策 (B) 国会立法 (C) 执政党政策 (D) 司法命令
[参考答案:B] 分值:5

6. 20 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 ( ) (A) 亚当·斯密 (B) 马歇尔 (C) 凯恩斯 (D) 马克思
[参考答案:B] 分值:5
7.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 (A) 托马斯?戴伊 (B) 威尔逊 (C) 拉斯维尔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C] 分值:5
8. 政策评估应该以( )为核心。 (A) 政策方案 (B) 政策过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效果
[参考答案:D] 分值:5
9.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 ) (A) 威尔逊 (B) 拉斯维尔 (C) 托马斯·戴伊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A] 分值:5
10.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 ) (A) 兼听原则 (B) 谨慎原则 (C) 效益原则 (D) 客观原则
[参考答案:A] 分值:5

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B.拉斯韦尔 C.德洛尔D.马克思 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D.客观地 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D ) A.《史记》B.《吕氏春秋》 C.《论语》D.《智囊补》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A )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D )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 )

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 上是________的体现。( B )A.阶级压迫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B.国会 C.政府D.司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D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D )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策和命令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公共政策调查报告

公共政策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经网上搜索来的资料) 通过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政策实践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到带着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促进公共政策实践水平的提高。所以,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公共政策学的教育和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1. 案例本身就包含着理论材料,涵盖理论观点。案例提供了观察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2. 对案例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同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或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主体为解决各类社会公共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应用社会科学。《公共政策分析》一书更是一部有关公共政策分析的概论性、入门级教材,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上,全面系统地对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框架、与政府市场的关系、系统、构建、制定、执行、评估和方法论等方面以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具体介绍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系统和分析方法等基本内容。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一书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其分析方法的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深刻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实用技能,并得到了极大的收获。现将所获心得表达如下: 一、第一章导论的心得体会 所谓政策,在工具书《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而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策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且与人们在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政策”略有不同,公共政策更突出

“公共”二字。但此书所涉及到的政策主体仅指政府,不研究其他主体的作用。因此,包括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我们都会从“政府管理”而非“公共管理”视角下进行阐述。 在众多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中存在着认识与解释的差异: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从中外学者研究公共政策理论的成果考察,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对公共政策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中提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达为利益”、“这种共同的利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见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些论断证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第二章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 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围;(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2015年,10家印刷公司产出利润增长较快,主营业务高度集中,各公司经营情况差异明显。部分印刷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整体情况:全年实现营收269.17亿元 2015年,10家印刷公司产出利润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9.17亿元,较2014年度增加16.53亿元,增长6.54%;净利润26.33亿元,较2014年度增加3.96亿元,增长17.70%。各公司经营差异化明显,康得新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取得了40%以上的增长,其净利润占10家印刷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3.51%;珠海中富、陕西金叶、鸿博股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比例在50%以上。珠海中富所在饮料包装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激烈,公司营业收入下滑20.92%,净利润大幅下滑257.14%,全年亏损6636万元,成为报告期唯一亏损的印刷公司。 分业务经营情况:技术创新成赢利关键 主业高度集中,各公司差异明显。 印刷公司主业高度集中于各自印刷包装细分业务及相关衍生业务,主业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60%以上。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各公司大多采取收缩战略,营业收入呈现向各自主业集中的趋势,7家公司主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

印刷公司各自细分业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跨越出版物印刷、饮料、橡胶和塑料制品、高分子材料、烟标、彩票、电子发票等多个业务领域,经营环境差异性大。各公司主业营业收入变化差异明显,毛利率基本稳定,波动在5个百分点以内。 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 报告期内,部分印刷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康得新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获得回报,光学膜项目全面投产,光学膜业务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5.85%,占主营业务收入77.85%,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大幅增长58.9%,在高分子材料、碳材料、柔性材料以及裸眼3D、大屏触控、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全息显示等新兴显示技术领域均已领先全球。 劲嘉股份报告期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新申请专利150项,新获得专利授权135项。通过发挥在新产品开发及设计方面的优势,公司克服国家卷烟行业结构升级、同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报告期包装印刷业务营业收入增长超20%,毛利率水平超过40%,拉动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增长17.09%,净利润增长24.10%。 东港股份持续推进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当期对智能卡、射频识别(RIFD)电子标签、电子发票、彩票销售系统等多个项目进行了技术研发,研发投入合计7437万元,增长20.7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92%,推动公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印刷业务毛利率水平维持在40%的高位。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3.05%和27.81%的增长。

公共政策分析题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D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个人 C. 大众传媒 D. 代议机关 2.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A. 工具学习(B ) B. 概念学习 C. 社会学习 D. 组织学习 3.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A. 公众的支持(D ) B. 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 监督机关的支持 D. 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C ) A. 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 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5.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 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 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6.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与产出之间的(A ) A. 比例关系

B. 叠加关系 C. 扩散关系 D. 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 7.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 行 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ABCDE ) A. 人力资源 B. 财物资源 C. 信息资源 D. 权威资源 E. 制度资源 8.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方案 C. 政策措施 D. 政策环境 E. 政策主体和客体 8?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CDE ) A. 执政党 B.领袖人物 C.在野党 D.利益集团 E.选民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E.社会价值的分配 【、辨析题 9.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ABC A.法制部门的审查 B.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C.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D.通过议案 E.公布政策 10.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ABC A.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民的参与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秋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实践性课程制作实物作业的,请按要求拍照,以压缩包形式上传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 A.公共事务 B.社会事务 C.社会公共事务 D.公共活动 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 3. 除( D )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等概率法 D.小中取大法 4. 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是指政府议程的哪个阶段( B ) A.议价阶段 B.规划阶段 C.循环阶段 D.界定阶段 5. 以下哪项不是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D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政府体系的封闭 C.价值体系的排斥 D.社会问题自身的原因 6.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 A.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公正无偏原则 B.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个人受益原则 C.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人民自主原则

D.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间断进行原则 7. 下列导致不是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D )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功能 8. 下列哪项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D ) A.政策目的 B.政策形象 C.政策执行 D.政策效果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策执行手段的是:(C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法律手段 10. 以下不属于影响执行者偏好的是:(A ) A.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方向 C.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强度 D.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偏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1.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BC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约束功能 12.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 ABC ) A.预测分析 B.回溯分析 C.综合集成分析 D.客观分析 13.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ABCD ) A.问题搜索 B.问题界定 C.问题表述 D.问题感知。 14. 下列属于正式部门的是(ACD )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第三部门 15. 以下几种抽样方法中,哪种是任意抽样常见的方法:(ABC ) A.机械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复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6.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公共政策学中的多角度分析:( ACD ) A.技术角度 B.整体角度 C.个人角度 D.组织角度 E.科学角度 17.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主要作业:(ABC )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所谓政策科学,一般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各种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正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⑶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所谓政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3、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公共决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它们的关系是: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双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拟定,主要是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着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信息了系统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映,没有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病毒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谈不上对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政策决策行为的失效,任其有关歪曲病毒的信息肆意在广大市民和群众中传播,引起全市人民的恐忙,这种情况持续三天后,广州市才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关于这个病毒的起因及预防方法,广东卫生厅也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的信息一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才使这种广为漫延的病毒恐慌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策决策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权威信息,政府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广泛发动全国人民与“SAS”病毒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训: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是信息子系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没有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