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婴儿健康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婴幼儿睡眠状况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关键词:婴幼儿、睡眠状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成果、不足
一、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婴幼儿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而睡眠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关 键作用。近年来,婴幼儿睡眠状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国外,许多 研究者于探讨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例如,研究者已经发现, 婴幼儿睡眠问题与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3、早醒:有些宝宝会在很早的时候醒来,甚至在父母还未起床的时候就已经 醒来。
4、睡眠时间不足:婴幼儿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如果他们的睡眠时 间不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原因
二、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原因
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有些宝宝可能天生就比较容易醒,或者对声音和光线比较敏感。
三、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婴幼儿睡眠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庭环境、喂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影响婴幼儿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另外, 婴幼儿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也对睡眠状况产生影响。
三、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庭环境对婴幼儿睡眠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家长的生 活习惯、作息时间、家庭氛围等都与婴幼儿的睡眠状况密切相关。此外,喂养方 式也是影响婴幼儿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睡眠状况通常更好, 而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则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最后,婴幼儿的年龄和性别也 会影响其睡眠状况。例如,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更容易出现夜醒和夜间哺乳的情况, 而女孩相对于男孩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一、研究现状
在国内,研究者也开始婴幼儿睡眠问题,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影响因素和 睡眠干预措施方面,相较于国外研究,研究方法和成果尚存在一定差距。
母婴护理文献综述范文

母婴护理文献综述范文母婴护理是指对产妇和婴儿进行专业照护和指导的一门学科。
母婴护理的目标是确保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和幸福。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母婴护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将综述母婴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以探讨其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
在母婴护理领域,产妇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项在产前护理中进行的研究发现,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生产疼痛和产后恢复时间。
该研究还发现,针对产妇的营养干预和心理支持也能显著提高产妇的生产结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新生儿的护理,一项研究发现,早期接触和亲子关系的建立对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皮肤接触、早期喂养和母乳喂养等干预措施可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展,并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
另一项研究表明,新生儿的睡眠和安全是母婴护理中的关键问题。
适当的睡眠环境和安全措施可以降低婴儿突发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并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在母婴护理实践中,婴儿的喂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母乳喂养被广泛认为是最优选择,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对于预防婴儿过敏和肠道病菌感染非常有效。
此外,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提供适当的人工喂养和补充营养也是重要的。
在应对母婴护理中的挑战方面,一项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是提高母婴健康的关键因素。
通过提供家庭支持和社区服务,可以提高母亲的妊娠期保健和婴儿护理技能。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教育培训也能够帮助产妇和婴儿应对压力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总结起来,母婴护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从产妇健康、新生儿护理、喂养到应对挑战,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母婴护理的最佳实践和策略。
此外,建立健全的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体系也是提高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为更多的产妇和婴儿提供优质的母婴护理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随着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儿科护理的重视,对儿科护理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篇一【摘要】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即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新医学模式,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如何针对学科和学生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高级护理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宗旨,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展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体验式学习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该学科与医学基础及监床其它学科紧密相关,在有限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容多而繁杂的知识梳理成章,理解消化,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改革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纯生物医学模式变为新医学模式)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何针对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培养能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独立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即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可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如下:1 创设问题情境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护理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以“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护理问题一步一步展开进行探究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精神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只要时间充分,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式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并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
设计问题:一个4岁女孩,长期不规划进食,现体重10kg,面似老人面容,皮包骨头,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
⑴ 该小儿患有什么病?⑵ 请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及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⑶ 如何指导患儿及家长进行预防?这组问题属于同一内容,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使学生必须对相关的知识查阅,然后归纳总结。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论述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论述婴幼儿期是宝宝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良好的营养和保育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科学地进行婴幼儿营养和保育。
一、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性婴幼儿期是宝宝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饮食对于他们的健康及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婴幼儿的饮食应该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是婴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则提供宝宝能量需求,脂肪则是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物质。
此外,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骨骼发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婴幼儿营养保育的科学方法1. 母乳喂养母乳是最佳的婴儿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并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
因此,母乳喂养至少在宝宝的头6个月内是最优选择。
2. 适当添加辅食当宝宝达到适当的年龄和发育水平时,可以适量添加辅食来满足他们逐渐增长的营养需求。
添加辅食的时间应该合理,一般从宝宝6个月开始逐渐引入米粉、蔬菜、水果等食物。
在添加辅食时应尽量避免添加过多的盐和糖,并注意食物的口感和温度。
3. 营养均衡在给宝宝选择食物时应尽量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
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发育水平,选择合适的食物和比例,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
4. 注意防过敏在引入新的食物时,应该特别注意宝宝的过敏反应。
逐渐引入新食物,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呕吐等。
一旦发现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5. 饮食习惯养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宝宝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规律的饮食时间和合理的饮食量,培养宝宝慢慢咀嚼食物和吃饭的习惯,避免过多食用甜食和垃圾食品。
三、婴幼儿保育的重要性除了营养,婴幼儿保育也是宝宝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婴幼儿保育包括了宝宝的健康照顾、情感关怀和安全保障。
1. 健康照顾婴幼儿需要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个人护理。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文献综述

婴幼儿家庭教养文献综述在孩子0-3岁这个阶段,家庭教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综述,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1. 幼儿早期教育理念1.1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1.2 情感与社交技能1.3 早期学习能力的培养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0-3岁家庭教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对外界的接触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父母在家庭教养中需要重视宝宝的认知训练,提供丰富多彩的刺激性环境,帮助宝宝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模式。
孩子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0-3岁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安慰,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通过和其他婴幼儿的互动,培养孩子的共享和合作意识,促进社交技能的培养。
另外,早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家庭教养的重要内容。
虽然0-3岁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于成年人,但父母可以适当地进行启蒙教育,比如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
在这一阶段,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将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家庭教养方法2.1 父母角色的重要性2.2 积极的亲子互动2.3 家庭教养的积极激励在家庭教养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行为和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积极的亲子互动也是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亲子互动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亲子感情的融洽度,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自我认知的培养。
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孩子做事情等方式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在家庭教养过程中,积极的激励和正面的引导同样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需要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激发孩子发展潜力,并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儿科营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儿科营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本次研究选择了一所市内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以儿科营养为课题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的研究。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向整个小学的学生发放了问卷,以了解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
然后,我们在学校举办了一次体检活动,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基本检测,并记录其体格发育情况。
结果: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首先,饮食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较好的平衡饮食习惯,摄取了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然而,一部分学生存在吃零食过多、摄取糖类和脂肪过高的问题。
其次,有约10%的学生存在身高和体重低下的问题,约5%的学生存在肥胖问题。
这些结果告诉我们,儿科营养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儿童的饮食习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需要加强。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摄取适量的饮食
种类,并注意均衡营养的摄入。
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于儿童营养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调查一所小学的儿童营养状况,发现了儿科营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宣传教育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综述论文(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综述论文(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综述论文篇二《浅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正日益增强。
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这对于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气质心理健康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动机动机是为满足个体的需要并促使其活动的诱因。
需要是个性对生存、发展的一定要求和欲望。
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也有受挫的时候。
所以,儿童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动机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动机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
(二)自我意识幼儿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发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
幼儿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
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
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情绪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
焦虑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
恐惧会使幼儿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气质气质对儿童的行为、情绪、个性发展的影响作用。
儿童在兴趣和坚持性等方面的气质特征与其学业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在两三个月时已有所体现,坚持性较好的婴儿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速度较快。
儿童的出生头一年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水平与幼儿时期智商成绩有明显的联系。
入学以后,儿童的较高坚持性水平继续与其较高的智商、学习学业成绩能力相关,而注意力分散、适应性差、对新环境消极逃避等气质特点则常常与低水平的学业成就相关。
儿童在情绪、交往方面的气质特点与其言语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气质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儿童的气质通过对周围人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
我国0~6岁儿童两周患病情况综述

患病率 高 于本市 儿童 ; 主要 疾病 为上 呼 吸道感 染 , 儿 童 营养 不 良、 佝偻 病 及 贫 血 发 病 率 较 低[ 6 ] 。北 京 和
杭州 两城 市 5 岁 以下 流动儿 童过 去两 周 咳嗽 和腹 泻 的患 病率 较高口 ] 。 .
及影响因素 , 特别是对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作一综述 , 为 了解 我 国 儿 童 的健 康 状 况 , 满 足 儿 童 的健 康 服 务 需 求 提
供依据 。
关 键 词 : 儿 童 ;两周 患病 ; 综 述
中图 分 类 号 : RI 7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8 — 6 5 7 9 ( 2 0 1 5 ) 0 8 — 0 8 2 8 — 0 3 d o i : 1 0 . 1 1 8 5 2 / z g e t b j z z 2 0 1 5 - 2 3 — 0 8 — 1 4
儿童 性别对 两 周 患 病 率 的 影 响 , 不 同研 究结 果 之 间存在 差异 。我 国西部 4省农 村 3岁 以下 儿 童 的
研究中, 感 冒和腹 泻 的两周 患 病 率 不 同性别 间无 统
计 学差异 [ g ] 。1 9 9 8年全 国营养 监 测 显示 , 我 国 6岁 以下儿童 呼 吸系统 疾病 的两周 患病 率不 同性 别 间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腹 泻 的两 周 患 病 率 男 童 高 于 女
人群 嘲 。
2 0 0 3 、 2 0 0 8 年 的结 果 显 示 , 调 查 地 区 5岁 以 下 儿 童 两周 患病 率 分别 为 2 0 0 . 3 ‰、 2 0 1 . 6 ‰、 1 3 3 . 0 ‰、 1 7 4 . 2 ‰_ l 1 ] 。国 内有 学者 利 用 上 述 4次卫 生 服 务 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思唯尔(ELSEVIER)目录列表可见SciVerse ScienceDirect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和必需脂肪酸综述SN-2 PLUS对婴儿健康的研究综述作者:菲比安娜巴尔-约瑟夫(Fabiana Bar-Yoseph*), 雅埃尔·利夫希茨(Yael Lifshitz), 茨阿弗拉·科恩(Tzafra Cohen)文章信息摘要关键词:sn-2位棕榈酸酯;母乳;甘油三酯结构酯在婴儿出生的前几个月内,母乳可为婴儿的成长提供最佳的均衡营养。
人类乳腺进化形成了不同寻常的通路,使得脂肪酸在三酰甘油的外部sn-1位和sn-3位,以及中心sn-2位形成特殊定位,这使得母乳脂肪结构不同于其他人体组织和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结构。
对这种甘油三酯结构酯的成功研发可使婴儿配方奶粉类似于母乳的脂肪结构。
二十年前进行的多项研究以及最新研究证明,母乳甘油三酯中16:0的特殊定位对于婴儿健康具有全方位的重要影响,例如,这种特殊定位可促进婴儿对脂肪成分和钙的吸收,增加婴儿的骨骼强度,保持其肠道健康和婴儿舒适。
本综述的目的在于研究母乳甘油三酯中sn-2位16:0的特殊定位对于婴儿肠道健康、炎症信号通路以及婴儿对脂肪成分吸收后效果的影响。
©2013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1. 引论在婴儿出生的前几个月内,母乳可为婴儿的成长提供最佳的均衡营养。
母乳中约50%的能量来自于母乳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母乳中的甘油三酯分子是由三种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在甘油的SN-1、SN-2和SN-3位上形成的混合物[1]。
母乳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并非由三种脂肪酸与甘油发生的随机酯化反应,而是脂肪酸在三酰甘油的外部sn-1位和sn-3位,以及中心sn-2位形成特殊定位。
人类乳腺进化形成了不同寻常的通路,使得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甘油三酯,通过母乳分泌的形式排出体外,这种特殊通路使得母乳脂肪结构(甘油三酯脂肪酸排列)不同于其他人体组织和血浆[2]中以及普通膳食脂肪和油脂内的甘油三酯结构。
脂肪酸在母乳中甘油三酯的立体定向定位是饱和脂肪酸油酸(16:0)在甘油骨架的中心sn-2位的优先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不同于脂肪酸在人体组织和血浆脂类,以及植物油在膳食、普通配方奶粉生产中[3]的脂肪混合物中的SN-1和SN-3位定位。
过去二三十年的大量研究证明,母乳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油酸(16:0)的特殊定位可促进足月儿和早产儿对16:0和钙的吸收[4-8]。
不过,饱和脂肪酸油酸(16:0)在母乳甘油三酯分子中的意义不只是可促进婴儿对饱和脂肪酸和钙的吸收,还能影响非酯化脂肪酸在婴儿肠腔中的成分,以及进入婴儿肠道上皮细胞中的非酯化脂肪酸和sn-2位单甘油酯的成分。
最近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膳食脂肪酸可影响肠道菌群,并通过细胞信号的传送和基因表达的调节对神经和免疫系统产生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本综述涵盖了对甘油三酯的最新研究。
本文中的甘油三酯结构酯在甘油的中心sn-2位含有饱和脂肪酸油酸(16:0)(也称为β-16:0),在SN-1和SN-3位含有18:1n-9,与母乳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成分16:0类似。
本文的目的在于阐释母乳甘油三酯中sn-2位16:0的特殊定位对于婴儿肠道健康、炎症信号通路以及婴儿对脂肪成分吸收后效果的影响。
2.甘油三酯结构酯棕榈酸(C16:0)是母乳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17-25%[2]。
同样地,超过70%的16:0在母乳甘油三酯的sn-2位发生酯化反应[2,9]。
母乳中主要的非饱和脂肪酸是油酸(18:1n-9),而油酸主要在甘油三酯的sn-1,3(外层)位置发生酯化反应,结果母乳中主要的甘油三酯结构为18:1n-9—16:0—18:1n-9,占总甘油三酯的约11.8%[2]。
早期进行的大量研究证明,与采用含有某种特殊动物脂肪的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采用某种动物脂肪(其中三酰甘油三个碳原子上16:0比例相同)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甘油三酯结构能促进母乳喂养婴儿对脂肪成分的吸收[10]。
婴儿配方奶粉含有一种动物脂肪(这种特殊的动物脂肪也含有大量的16:0,并且16:0也是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发生酯化反应)。
后期研究显示,对甘油三酯sn-2位重新分配16:0可降低婴儿对脂肪成分的吸收。
虽然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以上的植物油可以使婴儿配方奶粉中的16:0、18:1n-9 和18:2n-6 平均比例与母乳中的比例相同,植物油甘油三酯的立体定向重排意味着16:0主要出现在甘油三酯sn-1和sn-3位置上[3]。
对甘油三酯结构酯的成功研发使得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甘油三酯成分以及结构与母乳类似。
采用酶加工工艺将16:0—18:1n-9—16:0 转化为18:1n-9—16:0—18:1n-9,从而合成甘油三酯结构酯。
生成的产物中含有17–25% 的棕榈酸,其中40%以上的棕榈酸位于甘油骨架中心sn-2位置上。
3. 膳食甘油三酯中16:0的定位可影响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数十年前进行的大量研究显示,与采用饱和植物油中提取的16:0制成的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对脂肪的吸收效率更高,并且,母乳喂养婴儿的大便更软。
这种现象与母乳中甘油三酯sn-2位具有大量的16:0有关[4-8]。
当婴儿消化甘油三酯时,内源性脂肪酶可使三酰甘油sn-1和3位的脂肪酸发生水解反应,产生两分子的非酯化脂肪酸,以及一分子的sn-2位单甘油酯,这些产物可进入婴儿的肠腔中[11]。
由于婴儿对非酯化16:0的吸收较差,因此,母乳胆盐激活脂肪酶可促进甘油三酯消化过程发生水解反应,释放含有16:0的sn-2位单甘油酯[3]。
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sn-2位的16:0的结构可促进婴儿对16:0的吸收大量研究已经提供了临床证据,表明采用饱和植物油提取得到的16:0制成的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含有的脂肪酸皂16:0和钙越来越多,并且粪便更硬,而采用含有β-16:0 的甘油三酯结构酯制成的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粪便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4-8]。
图1显示了母乳中16:0含量或者配方奶粉甘油三酯sn-2位于婴儿脂肪酸与钙吸收之间的关系。
该图是利用市场上已经发表的关于足月儿[5-7]以及早产儿[4,8]的相关研究数据,采用经过修改的Cohen效应值(f2)[17]计算得到。
由于超过0.8的效应值就被视作是较大效应[17],在甘油三酯sn-2位具有超过40%的16:0的β-16:0会极大促进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
结果表明,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sn-2位16:0数量的增加(以及sn-1和sn-3位16:0数量的减少)使得婴儿对16:0和钙吸收具有剂量依赖性[12,13],而母乳喂养的婴儿血浆内的乳糜微粒甘油三酯含有大量的sn-2位16:0[14,15]。
非酯化16:0除了在管腔内具有较低的溶解度以外,还容易与二价阳离子如钙离子生成不溶性皂,造成较低的吸收率[16]。
图1 配方奶粉甘油三酯中16:0的定位与足月儿和早产儿分别对16:0和钙吸收的Cohen 效应值作图。
x 轴代表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内16:0的百分数,而y 轴代表采用Cohen 效应值(f2)计算临床研究中早产儿(圆圈)和足月儿(方块)对16:0的吸收(空心圆圈或方块)或钙的吸收(实心圆圈或方块),如图所示(Cohen 1988)[17]。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sn-2位而非sn-1或sn-3位16:0含量的增加可引发婴儿对钙和16:0吸收的剂量效应增加。
图表中数据点的数字代表已经发表的研究,如文献所述。
增加(16:0和钙的置信区间r 分别为0.95和0.78)。
随着婴儿粪便较硬的出现几率减少,婴儿粪便中钙和钙皂中16:0也随之减少[6,18,19]。
4. 骨骼健康采用富含16:0植物油提取得到的16:0制成的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对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皂中钙的吸收较低,使科学家不禁思考,母乳和配方奶粉中16:0与婴儿骨矿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6]。
随着定量测量骨密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应用了采用超音速(SOS )测量骨密度的最新技术验证他们的假设。
超声骨声呐是一项无创技术,可定量纵向地评估足月儿和早产儿自出生以来胫骨或其他骨骼中骨密度的变化[20-22]。
最近以来,利特马努维茨(Litmanovitz )等人应用超音速技术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和双盲的临床研究,他们测量了采用含有活性营养配方因子InFat 的婴儿配方奶粉或者标准植物油混合物喂养的足月儿的骨密度,这种InFat 奶粉中含有sn-2位16:0的甘油三酯,并对比研究了非随机组采用母乳喂养的婴儿的骨密度[23]。
图2. 从出生到十二周大,分别采用含有16:0的甘油三酯结构酯(β-16:0)的配方奶粉、未改性的植物油以及母乳喂养的三个足月儿胫骨的超音速测量结果。
图中的各个点分别表示每组内各个婴儿的数据。
各组平均值采用实心线表示,采用β-16:0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组的平均值远远高于采用标准配方奶粉(n=18)(p<0.05)喂养的婴儿组的平均值,不过与母乳喂养婴儿组的平均值大致相同(n=22)。
配方奶粉中含有大约20%的16:0,β-16:0的配方奶粉以及标准配方奶粉的sn-2位的16:0分别占43%和14%。
这两组婴儿出生以来的前三个月内胫骨中的超音速都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与采用超音速研究足月儿和早产儿骨密度的研究结果一致[24,25]。
然而,这项最新研究表明,与采用标准植物油混合物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相比,采用β-16:0喂养的婴儿在出生三个月时测量得到的骨骼超音速结果要高很多。
而在十年前,肯尼迪等人[6]采用富含sn-216:0的甘油三酯结构酯的配方奶粉而非传统奶粉喂养婴儿十二周,并利用双能量X 线吸收法测量婴儿体内的骨密度,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婴儿体内的骨密度较高。
这两项研究结果一致。
不过最近以来,祖科蒂(Zuccotti )等人[26]发表研究报告,对于全母乳喂养(n=25)和配方奶粉喂养的四个月大的婴儿来说,他们的左胫骨超音速测量结果没有差别,这些婴儿十二个月时进行的测量结果也不存在差别。
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指出配方奶粉的类型。
显而易见,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评估膳食甘油三酯成分和结构对于婴儿骨矿化和其他特征的早期和潜在的长期影响。
5.肠道健康随着科学家了解到在内源性脂肪酶的作用下,甘油三酯的消化过程会释放sn-2单甘油酯和未发生酯化反应的脂肪酸[16],而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甘油三酯结构会影响婴儿大便中排出的脂肪酸成分,他们就开始思考肠腔内sn-2单甘油酯和未发生酯化反应的脂肪酸的成分,以及吸收进入肠上皮细胞内的成分是否会影响婴儿的肠道发育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