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模型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城市交通模型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城市交通模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交通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而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模型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以预测和评估交通系统变化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
城市交通模型可以分为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混合模型。
宏观模型是通过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局分析,预测城市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宏观模型通常基于流量平衡理论,通过引入交通需求、交通网络和交通控制等变量,得出不同情景下的交通流量分布和交通拥堵状况。
而微观模型则更加关注个体行为和交通流动的细节,通过对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等个体行为进行建模,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交互作用和决策过程。
微观模型一般基于交通流模型和交通决策模型,对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动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分析交通行为对交通系统性能的影响。
混合模型则结合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的优点,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描述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模型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城市交通模型可以用于交通需求预测和出行行为分析。
通过建立合理的出行行为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距离的需求分布,并评估不同交通政策对交通流量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出行体验。
其次,城市交通模型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设计和优化。
通过对交通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评估不同交通网络方案对交通流分布和交通拥堵状况的影响,优化道路布局和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城市交通模型还可以用于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可持续发展分析。
通过引入环境因素和碳排放等变量,评估不同交通政策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促进低碳交通和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然而,城市交通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建模,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流量,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定义、建模方法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定义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是指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流量变化趋势的模型。
交通流量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某一交通线路或交叉口的车辆数量。
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1.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回归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未来交通流量的模型。
在交通流量预测中,回归模型通常通过分析交通流量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对未来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
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等。
2. 仿真模型法仿真模型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建模方法,通过对交通网络进行建模和仿真,模拟交通流量的变化过程,从而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仿真模型法能够考虑更多的交通因素和影响因素,对交通流量的预测更加准确。
常用的交通仿真软件包括VISSIM、AIMSUN等,通过建立交通网络模型、设定交通流量、信号控制等参数,可以进行交通流量的仿真和预测。
三、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应用实例1. 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可以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交通信号的设置,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交通繁忙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就变得尤为重要。
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成为了管理城市交通和控制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一、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概念与种类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是指对于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状况进行性质分析,并结合交通规划的需求,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构建适当的城市交通规划模型。
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交通网络设计模型和交通流模型。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是对城市内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量进行预测和评估。
交通网络设计模型则是对城市内的交通道路网络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交通道路的效率和互通性。
交通流模型则是对城市内交通流量进行建模和分析,从而了解交通拥堵的状况和原因。
二、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应用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应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应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指导城市交通管理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城市交通部门更好地掌握城市交通状况,并根据需求规划出合理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2.为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为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扩建和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的互通性和运行效率。
3.提高管理效率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获取城市交通数据,进而进行交通状况的监视和预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4.预测交通拥堵通过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分析,可以预测城市交通道路的流量,从而预测交通拥堵的状况。
对于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交通段,交通部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疏导措施,缓解交通拥堵。
三、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存在的难点和挑战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难度和挑战性。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交通模型建立方法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交通模型建立方法交通运输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而交通模型则是交通规划的基础。
交通模型能够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并为规划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规划中常用的交通模型建立方法。
一、交通需求矩阵交通需求矩阵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描述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
建立交通需求矩阵的方法有两种:观测法和调查法。
观测法是通过现有交通网络的流量数据来估计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
规划者可以通过交通摄像头、ETC系统等设备获取道路上车辆的数量和速度信息,从而计算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量。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出行调查来获取交通需求的数据。
调查对象可以是居民、企业或者机构,通过询问他们的日常出行行为和需求,来推断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
二、交通模型分类交通模型可以分为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混合模型三种。
宏观模型是研究交通流量和出行时间的整体趋势的模型。
它基于一定的交通需求和网络规模,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交通拥堵情况、运输能力等指标。
宏观模型常用的方法包括四阶段模型和四步法。
四阶段模型将交通规划过程分为交通生成、交通分配、交通模态选择和交通分配这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模型都会根据一些假设和参数,计算各个交通阶段的量,最终得到交通流量和出行时间。
四步法是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网络的特点,将交通规划分为交通生成、交通分配、交通模态选择和交通评估四个步骤。
通过每个步骤的计算和调整,最终得到预测或者评估的交通模型。
微观模型是考虑交通参与者的个体行为和决策的模型。
它通过对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建模,来预测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情况。
常用的微观模型包括交通仿真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
交通仿真模型模拟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通过对车辆、交通信号等进行建模,来模拟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情况。
仿真模型可以提供详细的交通流量和行程时间等信息,对于规划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参考。
离散选择模型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理论,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个体在不同路线、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
3.1 西安市城市交通模型

西安市城市交通模型1简介西安市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城墙内的道路网络沿袭盛唐格局呈现棋盘式结构。
伴随着城市范围和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一样西安的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妨碍了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随着西安市近些年来对于城市交通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各类道路和公共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都需要可靠的城市交通模型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预测交通的需求,为此,西安市在亚洲发展银行的资助下开展了西安城市交通项目,为西安建立和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提供技术援助,为西安交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道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分析提供实用的技术工具,并提高西安有关部门的规划水平,提升西安市城市交通水平,从而促进城市发展。
发展交通模型的最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信赖的工具来支持制定土地利用战略规划和交通规划,建立的城市交通模型将会被用于:(1)预测各种发展思路可能产生的影响。
(2)检测经济发展的假设情况。
(3)检测人口、土地利用和其他的假设情况。
(4)评价重大的道路和公共交通项目。
(5)评价和帮助制定广泛的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和策略。
西安市城市交通模型,可以通过运行模型的各个过程来检验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模拟运营和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估现有的和预测的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的需求和交通网络的表现,测试和评估各种交通系统改善方案的整体表现。
因此,交通规划模型可以被用来为制定和推行特定的近期和长期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规划模型最重要的是研究:交通的需求和供给。
一般说来,需要由交通规划过程解决的常规问题包括:交通需求-交通服务在多大程度上,和在哪些方面能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交通投资-应该投资在哪些交通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范围应该是多大,什么是适当的投资时间?交通融资-交通建设、维护、运营和规管的成本应该如何由它的使用者和其他受益者负担?交通运营-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改进交通的运营和管理,以尽量消除因拥堵和其他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低效情况?2西安市城市交通模型框架西安市交通模型采用的是传统的四阶段法模型,在基础数据准备工作完成后,首先进行出行产生与吸引的模型标定,在每一个交通分析小区分五种目的和两种家庭计算产生和吸引量,将因变量按照出行目的划分为HBW(基家工作出行)、HBS(基家上学出行)、HBO(基家其它出行)、NHB(非基家出行)以及EB(公务出行)五类,通过回归方法计算出各个类别的产生和吸引量。
城市交通规划模型

2010 ?
用地类型
开发区
-
305.76 815.06
?
用地、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 容积率
远城区 合计
-
1664.02 1260.73
?
-
3967.15 3152.02
基础分析: 1.比对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各审批阶段容积率的
知识树
变化情况
江岸区
空 间
江汉区
维 度
武昌区
黄陂区
2.月度、年度城市建设规模分析,环比、同比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的负载能力上,以满足 快速增长的车辆对交通的需求。目前多关注于交通系统对环 境的影响。
二、规划交通模型
1、交通规划
系统监测和数据采集 问题、目标分析 建模,分析和预测 可行方案评估 规划实施 评价反馈
二、规划交通模型
2、交通规划模型
交通规划始于对交通模型的建立和研究。交通模型是交 通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在60年代由美国和英国提出并得到 长足的发展。
三、实例
1、背景
基础资料: 区域边界、道路、人口、公共设施 土地利用等矢量数据。
主要道路及人口分布图
三、实例
1、城市交通流量分析
目标:建立交通四阶段模型,生成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城 市交通以机动车为主)
三、实例
1.1、交通区域划分
根据人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内径300米的六角格网
根据人口、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分布细分TAZ(交通分析区) 目标区具有相同的出行模型,区内无出行或可忽略。
三、实例
1.2、出行生成
以人口、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为因 子,应用出行生成模型得到每个区域的 出行和出行吸引数据。
出行密度图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流仿真模型的使用教程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流仿真模型的使用教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交通规划专家采用了交通流仿真模型来评估和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设计与规划。
本文将为您介绍交通流仿真模型的使用教程,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城市交通规划。
一、什么是交通流仿真模型?交通流仿真模型是一种能够模拟城市交通流动性的计算机模型。
它能够基于现有道路网络结构和交通需求数据,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的交通流量、交通速度和拥堵情况等。
通过仿真模拟,交通规划专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交通流仿真模型的使用步骤1. 数据准备:在使用交通流仿真模型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现有的交通网络数据和交通需求数据。
包括道路网络地理信息、交通流量调查数据、交通出行调查数据等。
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后续仿真模型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2. 构建交通网络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交通流仿真软件构建城市交通网络模型。
交通网络模型应包括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同时,还需要将交通需求数据与交通网络模型相结合,定义出行目的、出行方式、OD矩阵等参数。
3. 设置模拟场景:在构建好交通网络模型后,需要合理设置模拟场景,包括模拟的时间范围、模拟的交通需求等。
不同的场景设置将产生不同的模拟结果,可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性能。
4. 运行仿真模型:根据设置好的仿真场景参数,运行交通流仿真模型进行模拟。
仿真模型会根据定义的交通网络和交通需求,模拟出不同时间点和区域的交通流量、车速、拥堵等情况。
5. 分析结果和优化方案:模拟结束后,根据仿真结果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交通规划方案,找出性能优化的潜力和改进方向。
规划者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优化城市交通的策略和方案。
三、常用的交通流仿真模型软件1. VISSIM: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适用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信号控制、公交优先设计等方面。
数学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应用逐渐被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数学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了解交通需求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交通需求进行精确的分析。
其中,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是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交通需求模型。
该模型利用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结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准确预测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量。
通过对交通需求的准确预测,城市规划者可以合理安排交通设施的建设,优化道路网络的布局,从而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二、交通流模型交通流模型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交通流模型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预测特定时间段内的交通流动特征,如车辆速度、拥堵情况等。
通过建立交通流模型,可以在规划阶段及时发现交通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等手段,优化交通流动,减少行车时间。
交通流模型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还可以降低尾气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三、网络优化模型城市交通规划中,网络优化模型通过建立图论模型,以最小化交通网络的总成本为目标,寻求最佳的路网规划方案。
这里的成本包括了交通设施的建设成本、交通流阻塞造成的时间成本等。
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最优的路网布局,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网络优化模型的应用,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避免传统规划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确保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数学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模型,我们能够准确预测交通需求,合理规划交通设施。
通过交通流模型,我们能够优化交通流动,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网络优化模型,我们能够设计出最佳的路网规划方案,降低城市交通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规划交通模型
3.2 出行分布
根据出行量的增长趋势和阻抗因素预测各个交通区域间的出行量(OD矩阵)。
自行车、轿车、火车出行分布
二、规划交通模型
3.2 出行分布
重力模式:在起始地和目的地之间,人们出行的“阻力”随时间、花费的增长 而增长。
区域
居民
拥有车辆 工作人数
出行模型
O
D
I
4236
三、实例
1.2、出行生成
以人口、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为因 子,应用出行生成模型得到每个区域的 出行和出行吸引数据。
出行密度图
三、实例
1.3、出行分配
A
出行交通
出行吸引交通
三、实例
1.3、路网选择(流量分析) 流量超过10000辆/小时的道路
三、实例
1.4、交通动态增长规划
北部新增一工业区,预计雇员20000人。分析现有道路能否满足工业区建成后的交通需求, 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二、规划交通模型
1、交通规划
系统监测和数据采集 问题、目标分析 建模,分析和预测 可行方案评估 规划实施 评价反馈
二、规划交通模型
2、交通规划模型
交通规划始于对交通模型的建立和研究。交通模型是交 通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在60年代由美国和英国提出并得到 长足的发展。
交通模型是交通规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它是 对实际交通系统的再现,通过模型,可以分析现有系统的问 题,研究未来交通的发展模式。
可能性 22% 78% 48% 52%
费用增加25%
二、规划交通模型
3.3 方式划分
应用多准则评价得到的交通方式选择时间敏感性分析。 在超过5.5小时的出行中,Thalys成为出行首选。)
评价准则 舒适 费用 环境 时间 私密
权重 0.40 0.20 0.15 0.10 0.15
二、规划交通模型
1.根据雇员人数、经济规模计算出行数。包括工作出行、货运出行。 2.出行分配。工业区至多个目的区。 3.路网分配,获取未来交通流量。 4.比较现有道路负载和未来交通量,评定是否满足需要。
三、实例
2、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公共设施选址
选址的两个基本要求: 均等,公众享有均等使用公共设施的权利。 效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多的公众服务。
高收入人群 使用汽车
高收入人群 使用火车
V1
1t1
2
x1 d
3
c1 y
4
中等收入人群
V2
1t2
2
x2 d
3
c2 y
5
高收入人群
可能性 19% 81% 44% 56%
中等收入人群使用汽车
18%
中等收入人群使用火车
82%
高收入人群使用汽车
42%
高收入人群使用火车
58%
时间减少10分钟
方式 中等收入人群使用汽车 中等收入人群使用火车 高收入人群使用汽车 高收入人群使用火车
1248
2900
878
2440
II
3312
946
1415
Oi 0 1X1i 2 X 2i , i 1,2,3,4 695 1252
III
7528
3024
605
Dj 0 1X3 j , j 1,2,3,4
IV
8106
3668
980
1740
604
1991
904
cij
1
2
3
1
2
2.5
4
2
2.5
2
5
3.4 路网分配
通过路径选择,将交通流量分配到道路、路口上。分配方式依照最短路径 (费用、时间)、全有-全无模式进行。 生成交通网内每条道路上的交通量。
城市道路噪声图
三、实例
1、背景
研究区域: 孟加拉吉大港Chatkhil区。面积 130.89平方公里,人口20万左右。
三、实例
1、背景
基础资料: 区域边界、道路、人口、公共设施 土地利用等矢量数据。
二、规划交通模型
3、四阶段模型
出行生成 出行分布 方式划分 路网分配
二、规划交通模型
3.1 出行生成
由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人口规模、就业情况、出行频率等因 子,生成居民出行和出行吸引的数量和模式。
二、规划交通模型
3.1 出行生成
出行量同收入、车辆数、家庭成员组成等因子成线性回归关系。出行量表 示为出行时间和出行里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可得到多元回归模型。
3
4
5
2
4
4
5
8
O到D距离矩阵
O/D
1
2
3
4 sum
4
重力模型 4
1 494 235
62
90 881
2 340 253
43
62 699
5
Tij aiOibj Dj (cij )1
3 801 382 403 146 1732
8
4 854 407 108 624 1992 2
sum 2490 1279 619 926
ITC学习汇报
城市交通规划模型
2010年5月
目录
▪ 学习内容 ▪ 规划交通模型 ▪ 实例 ▪ 收获与体会
一、学习内容
▪ 城市规划理论框架
▪ 城市经济发展与贫困 ▪ 土地利用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与服务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公共服务评估 ▪ 交通模型
▪ 城市规划模型和场景
主要道路及人口分布图
三、实例
1、城市交通流量分析
目标:建立交通四阶段模型,生成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城 市交通以机动车为主)
三、实例
1.1、交通区域划分
根据人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内径300米的六角格网
根据人口、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分布细分TAZ(交通分析区) 目标区具有相同的出行模型,区内无出行或可忽略。
预测此项改变对于荷兰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方式
可能性
Paramete r
t1 t2 x1 x2
c1 c2 d
Value
12 minutes 14 minutes 4 minutes 8 minutes 5 Euro 3 Euro 16 kilometres
方式
中等收入人 群使用汽车
中等收入人 群使用火车
二、规划交通模型
3.3 方式分
根据各种交通方式在时间、费用和出行者的偏好,生成各种交通方式对交 通总量的分担率。
各种出行方式效用:
各种出行方式几率:
二、规划交通模型
3.3 方式划分
荷兰铁路(NS)在5年内改善铁路系统基础设施,目标是预计5年后收益提高10%。
(1)平均出行时间减少10分钟,票价维持不变;(2)票价增加25%,出行时间不变
一、学习内容
▪ 城市管理与规划政策
▪ 城市发展战略 ▪ 公共参与 ▪ 政策工具
▪ 城市规划评估
▪ 环境综合评估 ▪ 社会影响评估 ▪ 多准则评估 ▪ 空间多准则评估
二、规划交通模型
1、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开始于美国50年代,主要研究和分析交通 系统,提供对未来交通系统性能的预测和改进的方法。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的负载能力上,以满足 快速增长的车辆对交通的需求。目前多关注于交通系统对环 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