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将领

合集下载

抗日名将包森血洒冀东大地

抗日名将包森血洒冀东大地

抗日名将包森血洒冀东大地包森(十一军军长陈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抗日名将,他的名字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就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整个抗战历史。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突出表现,在痛苦的岁月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尊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民,也让日寇闻风丧胆。

包森将士的精神和英勇事迹,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包森,原名陈宁,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自小就酷爱军事,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事将领。

1926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成为了一名国民革命军军官。

此后,他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淞沪会战、日本侵华战争等战斗,表现出色,被誉为“我军之猛将”。

1939年,包森被调派到了察哈尔省将台堡镇进行抗日战斗。

在那里,包森率领十一军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消灭了大量的日本鬼子。

而在这里,包森也书写了他辉煌的抗日战绩,使得日军闻风丧胆。

在一次次与日寇的激烈战斗中,包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0年,包森在将台堡镇发起了一次有生以来最激烈的战役。

在战斗中,十一军的将士用血肉之躯,与日寇展开了搏斗。

虽然十一军将士英勇善战,可是在日军的猛烈轰炸下,损失惨重。

包森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炸死,他的鲜血洒在了抗日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上。

包森的牺牲给祖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他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标杆。

当时,中国各地的学生、妇女、农民们听说包森牺牲的消息都悲痛不已。

包森的名字成了英雄,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

包森英勇事迹的传播也让日寇闻风丧胆。

在那个年代,日寇的威胁始终笼罩在中国的上空,妄图永远占领中国。

包森的英勇事迹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一面旗帜,激励了更多中国人民加入抗日战争的行列,为保卫祖国的尊严而奋斗。

如今,包森的英勇事迹已经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包森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将士的英勇事迹也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最为亮眼的篇章。

长沙保卫战简介

长沙保卫战简介

长沙保卫战简介
编者按: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会战起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对华战略。

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实现侵略意图。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回忆录 第三次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我英勇的第10军守备长沙城。从军长到士兵,均战 前预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抱必死之决心 投入战斗.如东瓜山英雄团英勇杀敌,威震敌胆。1942年1月2日,日军第3 师团7000余人猛攻长沙城南郊东瓜山一带阵地。守军预10师第28团官 兵,在团长葛先才率领下,与敌激战2日,击退敌人无数次冲锋,阵地岿然 不动。日军抛尸累累,伤亡5000余人。敌复攻杏花园高地上之修械所,葛 团勇士与敌肉搏,白刃拉锯11次,击退敌人进攻,最后7人守住南端小东瓜 山阵地。该团除50余人生存外,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可歌可泣! 守军官兵在城南城北杀得日军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1942年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两日来,长沙东南郊血战 结果,在我军阵地前,敌人遗尸至少在15000具以上”。
第一次会战 第二次会战 第三次会战 第四次会战
河畔阻击 将帅捐躯 血肉守城 追击歼敌
4
第一次会战
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 地区。1939年9月 ,日军调集10万人 ,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 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师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 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 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回忆录 第一次会战
岳阳县新墙河防线,是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二战中世界闻名,与法国马其诺防 线齐名。中国军队为保卫长沙,在新墙河两岸付出了惨重牺牲。如第一次长沙会战,日 军10万余人向长沙推进,与我第52军在新墙河展开激战。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我守 卫金龙山、斗篷山的胡春华营与守卫雷公山、草鞋岭的史思华营与敌血战四天,重创日 军,全营阵亡。日军用80多门火炮轰击新墙河南岸我第12团阵地,出动10多架飞机狂 轰滥炸,并使用化学武器,投掷毒气弹。守军阵地被夷为平地。官兵无防毒面具,用湿 毛巾浸水敷住鼻口,顽强抵抗,击退敌人冲锋。第12团官兵大部壮烈牺牲,余下3、4 百人也因中毒或受伤失去抵抗能力,被突入阵地之日军刺死。长沙会战中,日军4次突 破新墙河防线,战斗都如此惨烈。

历史趣谈: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功绩是什么

历史趣谈: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功绩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功绩是什么
导语:左宗棠身为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戎马一生,为清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左宗棠的功绩都有哪些。

左宗棠画像首先
左宗棠身为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戎马一生,为清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左宗棠的功绩都有哪些。

左宗棠画像
首先是在1876年到1878年之间,左宗棠率领清朝的军队,与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侵略军进行对抗。

面对阿古柏侵略军,左宗棠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优劣,不断的调整作战方法,最终将阿古柏侵略军赶出了新疆,成功的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在当时,阿古柏军队的战力是十分强大的,再加上英国和俄国都在进行殖民扩张,在中亚地区发生了很多的摩擦。

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在1865年开始,当时中亚浩罕国的头目阿古柏就在英国这一个殖民帝国的支持下,对中国的新疆进行侵犯。

在清朝的统治末期,国内起义不断。

而清朝统治者一心只为镇压国内的起义,忽略了新疆地区的危机。

随着阿古柏军队进一步对新疆地区的蚕食,清朝统治者意识到新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

这时,左宗棠就站了出来。

表明要先保证国家的完整,然后再进行国内的镇压。

清朝统治者同意了左宗棠的看法,然后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保卫新疆。

经过多年的战事,左宗棠最终将阿古柏军队彻底的击退,从而保卫了新疆,保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而清朝统治者也肯定了左宗棠的功绩,对左宗棠大加封赏,新疆地区的人民也十分的敬仰左宗棠,将左宗棠的功绩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 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 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 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 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 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 世界报道。
战例分析之
长沙会战
七院二旅五营魏广豪 学号:7012013230
长沙会战
基本概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 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 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 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 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 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 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 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 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 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 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 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 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 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 的攻势少见其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 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 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 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 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 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 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 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电视剧 长沙保卫战

电视剧 长沙保卫战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李雅荣2015年6月24日《长沙保卫战》是由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浙江美浓影视有限公司投资拍摄战争剧,并由董亚春执导,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的四次大规模攻防战。

该剧将于2014年12月15日在央视八套全国上映。

基本信息中文名长沙保卫战出品时间2013年制片地区中国大陆拍摄地点浙江省横店影视城首播时间2014年1月27日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木林主演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李强集数36集每集长度45分钟类型历史、战争上映时间2014年12月15日(上星)制片人罗浩、郁康淳主要奖项第16届俄罗斯国际电影电视节特别大奖首播平台湖南经视上星平台央视八套剧情简介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文夕大火”却把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长沙付之一炬。

铁血将军薛岳临危受命,赴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他曾经的对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彭中华,则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动上门献计献策,与薛岳并肩尽抗敌守土之责。

经历悲壮惨烈的恶战,薛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群众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先后逐退了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对长沙的三次进攻。

而像警察李本忠这样身不由己加入到抗战洪流中的小人物,亦在艰苦鏖战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铁血战士。

当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战还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论断:“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演员表张丰毅饰薛岳简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马晓伟饰蒋介石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配音李立宏刘劲饰周恩来简介中共代表郑昊饰李本忠简介抗日战士戴娇倩饰方少云曹克难饰罗卓英简介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九集团军司令陈天路饰白崇禧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兼副总参谋长刘小宁饰陈诚简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徐永革饰吴逸志简介第九战区参谋长姚居德饰李玉堂简介第十军军长姚阔饰方先觉简介预备第十师师长李强饰戴笠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关晖饰杨森简介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周期饰王陵基简介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石岗饰彭位仁简介第七十三军军长张世会饰张治中简介前湖南省主席、第九集团军司令赵晓明饰徐永昌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许正廷饰陈布雷简介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卫羽饰欧震简介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裴铮饰关麟征简介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程杰饰王耀武简介第七十四军军长刘润成饰冯玉祥简介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王伍福饰朱德简介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王霙饰毛泽东简介中共中央主席郑强饰张闻天简介延安马列学院院长李跃民饰汪精卫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主席张宁饰周佛海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中央常务委员徐嘉饰陈璧君简介汪精卫妻子杨俊勇饰陈公博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米学东饰曾扩简介军统香港站站长- 饰日本天皇简介裕仁- 饰近卫文麿简介日本内阁首相- 饰冈村宁次简介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职员表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林森角色介绍薛岳|演员张丰毅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长沙会战的总指挥,是个能战、苦战、善战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

名将薛岳的一生

名将薛岳的一生

名将薛岳的一生薛岳人称“老虎仔”,在战场上表现的非常勇猛。

薛岳是我国在战场上消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薛岳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薛岳的一生1896年,抗日名将薛岳出生于广东韶关市的一个名叫小坪石的村庄,是客家族人,1910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到保定军校进修,早期薛岳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国民革命,他作战英勇顽强,一次一次地保护中山先生脱离险境。

在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首领期间,薛岳多次建立奇功,战功显著,深受蒋介石的依赖和表扬。

日本侵略中国后,薛岳驻守南京,南京失守后,薛岳撤退后带领部队灵活地进行游击战争。

抗日名将薛岳一次次临危受命,带领士兵进行抗日活动。

在长沙保卫战中,薛岳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边续三次打退了日军的顽强进攻,日军用很强的兵力和先进武器第四次攻打长沙,长沙失守了,薛岳带兵驻守衡阳,日军占领长沙后又来进攻衡阳,衡阳中兵力不足,援军又未能及时赶到,日军又占领了衡阳。

之后他将队伍去保护粤汉铁路。

1945年日本投降了,薛岳作为南浔线受降司令官授受那里的日军投降和清算活动。

薛岳是中国抗日历史上杀敌最多的,为了表彰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美国领导人杜鲁门总统颁给他一枚自由勋章,薛岳成为一代“战神”。

1949年,大陆解放后,抗日名将薛岳来到台湾后,隐居竹崎乡间,生活非常简朴,从此不问政事,修身养性。

1998年,薛岳离开了人世,102岁的终于可以安息了。

薛岳在解放战争的故事说起薛岳,相信大家都一头雾水。

薛岳曾经是一名,一生参加过无数的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现在的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薛岳。

而作为我国二战时期骁勇善战,又有谋略的一位,薛岳在解放战争时期却几乎销声匿迹。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曾带领军队英勇抗日,歼敌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大大助长了我方军队的威力,灭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就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解决了国外战争矛盾之后,开始转向了国内矛盾的解决,而就是在此时,爆发了国共内战。

初中历史知识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素材

初中历史知识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素材

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薛岳于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27万余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

其父薛豪汉,为人古道热肠,每有调解乡民纠纷和筹措赈款之事,必被请去咨商,协助解决。

家境虽不甚宽裕,仍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薛豪汉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好学上进,和谐有礼。

他常教导儿子要立志习武,长大后为中华的复兴而奋斗,并说:“克复汉族,惟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需习戎,以应时变。

”薛仰岳为家中长子,其仰岳之名,是其出生之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台湾被迫割让日本,民族危机空前,遂取名“仰岳”,就是敬仰族英雄岳飞之意。

立志从军报国追剿共军扬名12岁时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军事教育。

在那里,他初步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认识到只有进行国民革命,才能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于是,他认为只是崇敬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他决心效法岳飞,救国家于危亡,拯黎民于水火。

毕业之后,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开始了其军事生涯。

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再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

在第二次护法运动时。

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次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越秀楼,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

薛岳于北伐期间起历任团长、师长、军长,于北伐后因有感于东方虎视眈眈的日本,便觉得“要先攘外必先安内”便受命追剿红军。

1934年6月,薛岳任剿共第六路军总指挥。

指挥第六路军先后攻占赣南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古龙冈,给红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投入淞沪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美梦,也迫使日军对中国的战略由北向南侵略转为东向西侵略,掉进了国军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战略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岳
吴逸志
李玉堂十军军长
李仲辛 (1912-1948)
李仲辛,追赠中将。

湖南长沙人,生于1912年8月12日。

黄埔军校第6期交通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

曾任军令 李仲辛和国民党第1军后来的中将军长李树正将军及国民党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周朗都是陆军大学第十一期的同学 ,关糸要好.李仲辛在豫东战场上被解放军流弹击中阵亡后,李树正和周朗首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李仲辛追悼会
上,两人都流下眼泪,同时,李树正的夫人和周朗的夫人都不约而同搀扶因悲伤过度,无法从失去心爱的夫君的痛苦中解
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

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附,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长周朗都是陆军大学第十一期的同学
加在南京举行的李仲辛追悼会
度,无法从失去心爱的夫君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一度昏过去的李仲辛夫人周黛西,并进行好言劝慰.
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
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
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参加全面内战.1947年9月任整编第66师师长,1948年6月22日在豫东战役中于河南开封被我解放军流弹击中阵
战役中于河南开封被我解放军流弹击中阵亡,年仅36岁.9月9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中将。

其妻周黛西是国民党陆军总部医院护士长,因得知李仲辛的死讯后
部医院护士长,因得知李仲辛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于1949年3月在南京忧郁而疾去世,并留下一女叫李莎。

其女李莎后来被台湾情报部门发展成为间谍。

莎后来被台湾情报部门发展成为间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