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 (2)

抗日战争的资料1. 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日战争,也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它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一场历时近八年的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2. 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争夺中国利益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崛起,并以侵略中国为其国家建设的手段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随后在1937年马德里事件中,由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3. 战争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和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

初期的抵抗与局部战争阶段这个阶段从1937年至1938年期间,主要是各地的群众和军队进行抵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战。

其中,有著名的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等。

全面战争的全民抗战阶段从1938年到1941年,这个阶段是抗战的全面展开和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局势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政府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和正规战。

同时,中国还得到了国际援助,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形成抗战根据地。

全面反攻的胜利阶段自1941年至1945年,这个阶段是抗战态势逐渐改变、日本队伍逐渐被削弱的时期。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最终于1945年战胜日本侵略者,让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和民族尊严。

4. 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影响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中的地位和声望,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战争中积累了政治经验,为日后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济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也促使中国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点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点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 抗⽇战争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事情,那么关于抗⽇战争有什么知识点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知识点,希望⼤家喜欢。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九⼀⼋事变(1931.9.18)--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原因:⽇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趁蒋介⽯围剿红军之机,侵略中国。

时间:1931年9⽉18⽇。

借⼝:⽇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向东北军驻地北⼤营发动进攻,并在第⼆天占领沈阳。

这就是九⼀⼋事变。

蒋介⽯的态度:九⼀⼋事变爆发时,蒋介⽯下令不抵抗。

经过:⽇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柳条湖事件),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营,占领沈阳城。

结果:结果:A、蒋介⽯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东北抗⽇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本侵略的⽃争,中国进⼊了局部抗战时期。

影响:全国⼈民反对蒋介⽯的不抵抗政策,中国⼈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西安事变:(1936.12.12) (1)原因:⽇军进⼀步侵略华北,民族⽭盾上升为主要⽭盾。

(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全国抗⽇民族统⼀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个⼈因素)。

蒋介⽯⼀意孤⾏、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经过:1936年12⽉12⽇,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通电全国,要求停⽌内战、联共抗⽇。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称 “双⼗⼆事变” 。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针。

(⽬的: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争取⼀切⼒量抵抗⽇本的侵略。

) (4) 结果: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协商。

) 蒋介⽯被迫接受停⽌内战、⼀致抗⽇。

(5)和平解决的意义: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标志着⼗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上第19课全⾯抗战的兴起第20课⾎⾁筑长城第 22课抗⽇战争的胜利 ⼀、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战争爆发的标志 (1)卢沟桥事变(⼜称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7⽇,⽇本借⼝⼀名⼠兵失踪 影响:标志全国性抗⽇战争的开始 (2)抗⽇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原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抗日战争课件

抗日战争课件
人教版
人教版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中国中小学 教材的主要出版机构。
历史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了局部的战争,是 广义上的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02
抗日战争的起因
05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独立
国际地位提升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独立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 的角色。
国家统一
战争结束时,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 一,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课件(人教 版)
目录
• 引言 • 抗日战争的起因 • 抗日战争的过程 •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 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历时14年,是中华 民族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 立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次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
详细描述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 1000余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台儿庄战役
总结词
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对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取 得胜利。
03
抗日战争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之战争背景对外扩张甲午海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袁世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张作霖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中国抗日战争-课件(50张PPT)

中国抗日战争-课件(50张PPT)

蒋 介 石 发 表 庐 山 讲 话
1937年八一三事变(第二次上海事变)的发生,直接威胁 国民党统治,因而谈判中表现出较多的合作愿望,被迫接受中 共提出的条件。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 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形成。
“不抵抗政策”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6以)我九下了一不八抵事抗命变令后。我日希本望是这个如 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何判断继错续了抓。”紧“侵是略我自中己国不想的扩?大
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 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朝(衅日而占鲜)扩大事件。”——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攘外必先安内”
4)日本为什么不到半年就 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1年7-9月,蒋介石亲率30万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
次第“一国。剿””“。无论蒋日介本石此致后电如张何学在良东:北“现寻非5给畔对),中日东我国作方北战造应三之成不省时什予,被抵么以日抗样平。本的定”占内危领乱害为会?
材料一: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 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 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①料二民:族193危5年机7月的6日严,日重本—制造—河北根事本件,原南因京政;府竟 与②日本全签订国了抗臭名日昭救著的亡《运何梅动协高定》涨,承的诺影国民响党;党部和 中 抗③央日军组中完织全活国撤动共出。河日产北本党、帝平国抗津主日,义撤实民换际族平取、得统津了两对一市华战长北,的线取控政缔制一权切。 材策料三的:感193召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 终④于爆张发了、轰杨轰烈对烈蒋的抗介日石救亡反游动行示政威活策动的,迅不速满扩大。为

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史
战争的起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 起点。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占领,引发了民族危机和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这个战线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史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战争史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历史上 的一段重要时期,它不仅改变了中 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7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 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 完全胜利的民,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 础。以下是抗日战争的一些重要方面
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国耻,为中国的独立和 解放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它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存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作战, 敌后战场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山东临沂地区对日作战, 取得了临沂大捷,这是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中国抗日战争详细资料

中国抗日战争详细资料

中国抗⽇战争详细资料以史为镜,可以正⾐冠。

历过的耻辱让我们⾃省⾃强,更加清醒、更加警觉、更加坚韧。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详细资料,希望⼤家喜欢。

中国抗⽇战争资料:中国抗⽇战争中国抗⽇战争,⽇本称其为⽇华战争,西⽅国家多数称其为第⼆次中⽇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次中⽇战争”),是指从1937年7⽉7⽇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本帝国⼊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陆,两国军队鏖战⼋年,⾄1945年9⽉2⽇,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实际上,从1931年9⽉18⽇的九⼀⼋事变开始,中⽇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1937年扩⼤为全⾯侵华战争。

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1941年12⽉9⽇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本宣战,如果以两国宣战⽇算起,中国抗⽇战争历时不到4年。

在这段时间⾥,战争扩⼤到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本,⽽中国战场也成为第⼆次世界⼤战太平洋战争的⼀个重要战场。

最后,⽇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同盟国胜利⽽结束。

1945年8⽉15⽇,⽇本天皇宣布⽆条件投降。

1945年9⽉2⽇上午9时,在停泊于⽇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号”上,⽇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利亚、加拿⼤、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此,⽇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告终。

第⼆次世界⼤战也以全世界⼈民的伟⼤胜利⽽结束。

中国抗⽇战争资料:战争释名习惯上,中国⼈所说的“抗⽇战争”⼀般指称“中国抗⽇战争”。

但各地中国华⼈习惯上也将各⾃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战争视为⼀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程度日益加强。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开封了侵华战争的大幕。

4.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为此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原因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如不平等条约、封建主义和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制度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革命曾于1927年以后宣告失败。

3. 军阀割据,国内政治极度动荡,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三、抗日战争的进程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整体规模。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游击战争。

3. 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合作。

4. 国共两党于抗战时期的合作与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影响1. 日本军国主义在华北、东北和华中的丧失及中国的国土解放。

2. 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所付出的牺牲和战略胜利。

3. 抗战结束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 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1. 全国抗战胜利的经验和教训。

2.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3. 对敌深入作战的经验和教训。

4. 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影响。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取得了中国解放区的建立,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抗日战争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斗争,表现出了全民族的爱国情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积极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和维护中国的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的大规模战争。

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这场捍卫中华民族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与所处的位置,每个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下面,我以我们小组收集的大量资料及部分史实谈一谈对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认识。

首先,对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我们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战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起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虽然,这两个战场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是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他要求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提出口头抗议,要张群起草讲和条件,并密派许英飞往东京,要孙科和宋子文分别拜访苏美大使馆,请求他们援助,并且立即对日抗议通电。

但外交谈判毫无结果,日本态度蛮横,一味抵赖,反要求中国严惩卢沟桥事件肇事者。

被蒋介石给予希望的英美等国,也对日本实行所谓“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一纸空文的《和平原则十六条》于7月16日被美国国务卿对六十二国发表,除了“维护和平”“信守国际协定”等空话外对日本侵华战争只字不提。

在国内外交困难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关系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对日应战。

在这次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中,国民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以及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蒋介石阐述的很清晰,要点如下:
一、任何解决不得伤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官员,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等,不能受任何约束
蒋介石说这三个立场是弱国外交的最低限度,并敦促日本政府设身处地的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中日两国关系最后关头。

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

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的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

他警告日本侵略者继续一意孤行,中日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都有责任守土抗战,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庐山谈话”确定了南京政府抗战的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

下面,本文从抗日战争进程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对两个战场的作用进行讨论。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造成了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实力上的对比,日军优势很大;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

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日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以危及自身的统治。

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发动和武装民众,战略战术上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1937年11月,日军攻占上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实际管辖区,人们通常称为国民党统治区,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
员会,下设政治部,聘周恩来担任副部长。

1938年6月,成立了参政会。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消极抗战。

伴随着抗战的发展,如何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这是所有爱国人士和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拼杀的国民党心中
所想,逐渐的国人便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并实行,那就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
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相比于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共产党则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方
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明了
持久抗战的方针。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成为了共产党人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指导,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与国民
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这两条不同的抗战
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
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
方发动民主自由的山地游击战争。

进入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

总的来说,
共产党实行的方针就是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逐步实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是胜利的一场战争,在这场
战争中中国共同抗争,主要有两只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即有
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