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常见症状病例图片

手足口病常见症状病例图片
enexy 发表于: 2007-5-17 11:23 来源: 我的杂货铺—总能给您带来惊喜
疾病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在流行季节要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游玩。
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本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手部症状
01.jpg
足部症状
02.jpg
口部症状
03.jpg。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都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都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是由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数是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引发,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夏秋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多数患病幼儿都在幼儿园、公共健身场所等被感染。
一、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常见的信号表现如下:1.患儿在发病前的2~3天内,会出现持续的低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焦躁不安,年龄大的患儿会感到口腔和咽喉部疼痛。
2.皮疹多在发热后出现,多见于患儿的手掌、足底,其次为臀部、躯干以及四肢,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并伴有轻度的瘙痒,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一般会在一周左右消退。
3.在患儿的口腔里可见到黏膜疹,如粟米大小,为红色的斑疹或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疼痛感,常常流口水,导致患儿不能吃东西。
一般在7~10天愈合。
4.有的患儿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淋巴结,有轻微疼痛感。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手足口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疫苗研制出来。
对本病的控制,主要采取预防为主,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1.孩子患病后,要认真观察孩子的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有发生并发症的倾向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患儿的衣物、日常用品、洗漱用品、餐具等要单独摆放,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防止患儿感染,为防止孩子进行搔抓,可把患儿的指甲剪断。
4.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若患儿口中已经出现口腔糜烂,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在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预防细菌引起继发感染。
5.要让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其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但是要注意,不要让患儿吹到对流风,以防感冒,引起新的病症。
6.患儿一般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应尽量让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最新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精品收藏)

足口病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皮疹在发病当足口病症状图片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足口病症状图片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及治疗法(38)

其他
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
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04 手足口病治疗法
一般治疗
隔离
将患者与健康人群隔离,避免病毒传 播。
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达到抑 制病毒的目的。
VS
治疗效果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 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然 而,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手足口病的 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基因测序等技术 的应用将有助于准确识别病毒类型,为患者 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新型抗 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的研发也将为手足口病 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利巴韦林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 用,能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其他抗病毒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毒类型,医生可 能会选择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球蛋白
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 患者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其他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状况,医生 可能会选择其他免疫调节剂进行 治疗。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部皮 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型病例可表现为高热、精神差、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脑干 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02 手足口病初期症 状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含早期症状图)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
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
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 °C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 °C),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 口腔:口腔粘膜疹岀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然后水疱的屮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 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屮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PPT课件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 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 14岁,3例合并暴发性心肌炎死亡。
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 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 告。
流行特点
上的升高
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 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 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 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 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 线检查可有异常。
➢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
病毒血清学诊断
标本采集,在病程早期采集一份,间隔2~3 周后采集恢复期血清。 、补体结合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酶联免
常用血清学方法:中和实验疫吸附法、间 接血凝实验、胶乳凝集法等。
中和实验:是指病毒在活体内或在细胞培 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使病毒失去感 染性的一种试验。因此此种试验是测试病 毒的感染力的基础。当病毒被特异性抗体 中和后,失去吸附,穿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结果判定是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 残余感染力为依据。
病原学
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 10 型, B组2、5、13 型;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
状图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
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
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总结: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建议采用食疗和中医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口腔部位治疗:
1、红肿漱口: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疼痛厉害的话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
2、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
3、口干咽痛: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4、口腔溃疡: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皮肤治疗:
1、疱疹严重: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2、红肿: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3、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手足口病食疗建议:
1、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给宝宝吃。
2、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水给宝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