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

(一)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贺普超先生在《葡萄学》中,将避雨栽培作为“设施栽培的特殊形式”进行论述:避雨栽培以避雨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无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在中国南方多湿生态条件下,露地葡萄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欧亚种葡萄常被限制在600毫米雨量以北地区栽培。严大义教授于2002年9月在第九界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红地球葡萄在年降水量500毫米地区都应采用避雨栽培。河南省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以上,并且7、8月份集中降雨明显,不仅红地球葡萄病害多,其它欧亚品种病害也很多,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因病害造成滑县、博爱、新郑、新乡、濮阳等县市上万公顷葡萄毁园损失近亿元。葡萄避雨栽培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出很多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难度降低

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葡萄栽培环境,虽然没有南方的栽培环境条件恶劣,但是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7、8月份,同样处在温度高、雨量大的季节。这些省份发展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也会出现病害多、生产难度大的情况,由于病害多喷药也多,不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发展避雨栽培会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打药次数,

便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2.南方可发展品质优的欧亚种葡萄

南方葡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的葡萄品种基本上是适于暖湿地区、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种巨峰系。品质优良的欧亚种因不耐湿、不抗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学院、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引种欧亚种采用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相继成功,推动了上海、浙江、苏南地区欧亚中葡萄的发展。浙江省海盐县欧亚种无核白鸡心等品种种植面积达35公顷,占全省葡萄面积25.3%,上海金提葡萄园艺公司于1996~1997年建立10公顷单栋大棚和联栋大棚,主栽品种为秋红和意大利获得成功。使上海、浙江、江苏地区葡萄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对提高葡萄经济效益,调节南方果品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3.避免气象灾害,减少、减轻病害

在葡萄的生长期,尤其是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直至成熟期,经历春雨绵绵,梅雨集中,大风暴雨,危害葡萄的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菌繁殖快、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采用避雨栽培,覆盖薄膜期避免了雨淋,杜绝了一些病菌的传播途径,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室于2006~2008年观察避雨防病效果最好

的是危害葡萄果实的炭疽病和危害蔓、叶、果的黑痘病,只要植株和果穗不受雨淋,炭疽病基本不会发生,如萌芽期即采取覆盖避雨,黑痘病也可避免发生,霜霉病等病害也大为减轻。

(1)避雨栽培减少发病原因

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观察,避雨栽培减少病害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杜绝病菌的传播:

1)避雨栽培时,雨水直接降在避雨薄膜上,没有降在葡萄植株上,避免病菌随雨水传播。

2)避雨栽培的葡萄雨后调查,植株下部、内膛的叶片干燥无水,仅上部边缘少数叶片有少量雨水。雨后次日早上观察,避雨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正反两面仅有一层薄薄的水膜,露水主要结在避雨棚膜上;而不避雨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正反两面都结有大量的露水。

3)避雨栽培的葡萄叶片上的露水在日出之后迅速蒸发干;而露地栽培的葡萄植株叶片上的露水蒸发的慢,在叶片上持留的时间长。

(2)避雨栽培对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对商水县美人指葡萄基地调查表明,商水县年降水量689~816毫米,其中7~8份降水量372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美人指葡萄病害相当严重。实行避雨栽培,果穗发病率降低80个百分点,叶片霜霉病降低了94个百分点(表

2-1)。对黑痘病、褐斑病的预防效果也很好。

表2-1避雨栽培对美人指葡萄病害的影响

对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试验示范基地的京秀葡萄调查表明:在葡萄试验示范基地年降水量638毫米(其中7~8份合计降水量353.6毫米)的条件下,露地栽培京秀葡萄果实炭疽病是相当严重,实行避雨栽培,果穗发病率降低了92个百分点(表2-2)。此外,对霜霉病和黑痘病的防治效果也很好。

表2-2避雨栽培对京秀葡萄炭疽病的影响

浙江泰顺吴力军等研究,泰顺年降雨量1986毫米,其中4~7月降雨量849毫米,病害对巨峰葡萄危害很大。1994年~1995年巨峰葡萄进行简易避雨栽培,4~7月棚面上盖膜。两年结果表明,黑痘病大大减轻,叶片发病率降低61.61~77.07个百分点,果穗发病率降低63.95~95.2个百分点(表2-3)。

表2-3巨峰葡萄避雨栽培对黑痘病的防治效果

4.减少打药次数,减轻农药污染,为生产无公害果品创造条件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的美人指葡萄种植基地,露地栽培时由于多雨易发病,要控制病害的发生,要频繁使用农药。采用避雨栽培由于病害少,通过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全年少用农药6次,减少了打药次数,减轻了农药对果品的污染,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表2-4)。

表2-4不同栽培模式用药次数

5.改善品质,提高坐果率,减轻裂果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于2007和2008年分别调查了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条件下,京秀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京秀葡萄避雨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9%,露地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2.8个百分点(表2-5)。

表2-5不同栽培条件下京秀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沈阳农业大学李成祥等,于200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葡萄园进行避雨栽培试验,品种为京优和籐稔,通过调查分别提高2.5和0.54个百分点(表2-6)

表2-6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上海李向东等1992年进行玫瑰香果实品质调查,覆膜栽培坐果率比露地栽培增加7%~20%,单粒重增加38.5~57.8%,小粒果减少32%~72%,明显提高了果实的外观质量和产量(表2-7)。

表2-7覆膜处理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6.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技术措施及时实施

在葡萄萌芽后新梢生长至坐果后果穗套袋,近2各个月内是葡萄管理各项农事活动频繁时期,抹芽、抹梢、定梢、绑蔓、摘心、副梢处理、定穗、整穗等14项农活之多,用工量占全年用工量50%左右。这一时期又是多雨时期,露地栽培往往由于下雨使各项管理农活不能

及时完成,尤其开花前到果穗套袋,40天内因雨误了农事,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实行避雨栽培,覆膜下的葡萄园雨天能继续工作,不误农事,搞好各项管理,能稳定葡萄产量和品质。此外,规模化的葡萄园因雨误工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不可低估。

7.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避雨栽培后,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美人指葡萄避雨栽培亩净收入8500元,露地栽培为3500元,每亩效益净增6500元(表2-8)。

表2-8避雨栽培每亩经济效益分析表

(二)我国各地降雨量分析及避雨栽培适宜区

1.北方地区降雨量分析

北方是我国葡萄主要产区,从避雨栽培角度以降雨量多少将北方区划分为两个区域。

(1)降雨量较多地区

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有山东、天津、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陕西、北京9个省直辖市,其中年降水量超过600

毫米的有济南(690毫米)、青岛(660毫米)、郑州(609毫米)。

这类地区降水特点是7、8月为降水集中期,月降水量除西安外均超过100毫米。2个月降水量9个省、直辖市,11个城市平均为28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84.4毫米的49%。

这类地区降水量年份间差异较大。11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7、8月份均出现过月降水量超过300毫米。7月份出现过300毫米以上降水有:北京1994年459.2毫米,1996年307.4毫米;石家庄1996年388.7毫米,2000年299.4毫米;沈阳1995年32.6毫米;长春1991年313毫米;哈尔滨1994年360.2毫米;济南1991年329.0毫米。8月份出现300毫米以上降水有:天津1994年335.2毫米;石家庄1996年542.7毫米;沈阳1994年338.8毫米;大连1994年367.9毫米,1998年375.9毫米;济南1998年386.9毫米;青岛1998年319.2毫米。

这类地区7、8月份正值葡萄浆果膨大期,如遇降水量大的年份,会严重发病导致损失。如山东大泽山产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565毫米左右,最少年份在300毫米,最多年份1394毫米,降水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降水量的45%~50%。1995年由于7月份连续降雨,突发性葡萄炭疽病大流行,部分农户绝产。2001年7~8月份连续半月的降水,葡萄白腐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腐病几大病害集中发生,葡萄损失惨重。山东莱西2001年7月间连续降水15天的特大灾害性天气,很多巨峰、红地球叶片都因霜霉病危

害而早期落叶。

中国农业大学罗国光教授等对华北地区的气候进行深入研究,华北葡萄产区的年降水量虽然不很大,但每个月分布很不平衡,降水变率大,年际差异较大。地处华北平原的京、津、冀三省、直辖市的年降水量约为350~700毫米,70%集中在夏季,冬季只占20%~30%,其余分布在春、秋季。华北冬春干旱而夏季多雨的情况,与欧美一些优质葡萄产区显著不同。如法国波尔多年降水量约850毫米,但是降水较均匀,夏季略少些。美国纳帕各地的平均年降水量达1405毫米,比华北高许多,但是夏季各月很干旱,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华北地区降水多时,往往正值葡萄成熟期,既不利于糖分积累,且容易感病。

(2)降雨量较少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下的有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其中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有太原(422毫米)、呼和浩特(405毫米)和拉萨(473毫米)。

这类地区集中降水期也在7、8月份,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太原、呼和浩特、拉萨),其余4个城市都在100毫米以下。

这类地区7月份降水量没有出现过200毫米的大降水,8月份太原和拉萨出现过244毫米和266毫米的降水量,但几率较低。

2.南方地区降雨量分析

南方产区按气候类型划分为两大区域。一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湿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及以南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重庆、马尔康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云、贵、川高原少数半湿润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年活动积温4500~6500℃,无霜期220~325天,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成都、重庆、贵阳1000小时左右,其它城市在1700小时左右。生长季高温多湿,病害严重是该地区发展葡萄的主要障碍。二是热带及南亚热带湿润区。包括以南岭为北界,西经贵中、滇南到中缅边界,包括闽南、滇南及广东、广西大部、海南及台湾。年活动积温6000~9000℃,无霜期335天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1500~2000小时。南部地区高温多湿病害严重及台风危害是该地区发展葡萄的主要气候障碍。

(1)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产区—浙江、上海、江苏

这个地区的年平均温度15.83℃(南京)~16.83℃(杭州),年日照时数1699小时(杭州)~1974(南京),年降水量1100毫米(南京)~1501毫米(杭州)。

这个地区全年有两个明显集中降雨期。一是6月至7月上、中旬梅雨期,6月至7月降水量368.9毫米(上海)至456.7毫米(杭州),占全年降水量30%左右,有些年份雨量很大,如上海1999年6月降雨613毫米,杭州降雨648.3毫米,南京1991年7月降雨533.2毫米;二是7~8月遇台风侵袭等原因会出现大暴雨,如上海1997年8

月降雨435.3毫米,杭州1999年8月降雨346.3毫米,南京1989年8月降雨303.7毫米。

这个地区的葡萄开花期是5月中旬,6、7、8月是浆果膨大期至成熟期,这3个月集中降雨会导致病害发生和影响果品质量。

(2)南部沿海产区--福建、广东、海南

这个地区的年平均温度20.15℃(福州)至24.59℃(海口),年日照时数1478小时(福州)至1880小时(海口)年降水量1451毫米(福州)至1736毫米(海口)。

这个地区的降水特点是从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每年6~9月会受到台风侵袭导致暴雨。4~8月的降水量854.9毫米(福州)至1183.4毫米(广州),占全年降水量57.6%(海口)至69.9%(广州)。福州1990年4月降水241.4毫米,1989年5月降水320.0毫米,2000年6月降水420.2毫米,1992年7月降水204.4毫米,1990年8月降水613.1毫米。广州4~8月最多年的降水量分别为418.7、672.2、601.0、379.2、与491.5毫米。海口市4~8月最多年的降水量分别为220.7、263.8、545.3、389.1与512毫米;海口市1996年9月降水高达782.3毫米。

这个地区葡萄开花期在4月中、下旬,花期就遇上雨季,果实膨大至成熟期一直在雨季里生长发育,多雨导致病害,影响坐果,影响着色增糖,影响果品质量,栽培难度比江、浙、沪大得多。

(3)中部内陆产区—湖南、江西、安徽、湖北

这个地区年平均温度16.23℃(合肥)至17.87℃(南昌);年日照时数1427小时(长沙)至1850小时(合肥);年降水量927毫米(合肥)至1714毫米(南昌)。

这个地区集中降雨期4~7月,除合肥夏季各月雨量较平稳(这4个月为463.5毫米),其它3个城市这4个月降水809.6毫米(武汉)至969.3毫米(南昌),占全年降水量53.4%(长沙)至59.3%(武汉)。其中以6月份降水量最大,162.5毫米(合肥)至353.7毫米(南昌)。这4个月最大年的降水量,合肥1991年7月为448.1毫米,南昌1995年6月为680.4毫米。武汉1998年7月为758.4毫米,长沙1998年6月为518.8毫米。

这个地区葡萄开花期在4月中、下旬(湘南)至5月中、下旬(皖北)。葡萄浆果膨大期至成熟期遇雨季,防好病害,提高果品质量是这个地区葡萄栽培的重点。

(4)西部内陆高原产区—四川、重庆、贵州

这个地区地域辽阔。成都、重庆、贵阳三个城市的气象资料共同表现为高温、多湿、少日照。年平均气温15.38 ℃(贵阳)至18.3℃(重庆);年日照时数为935小时(重庆)至1020小时(贵阳),为南方光能资源低值区;年降水量为841毫米(成都)至1134毫米(贵阳),为南方区降水量较少区。

这个地区降水较多季节是5~8月,这4个月降水量为603毫米(成都)至735.1毫米(贵阳),占全年降水量58.2%(重庆)至77.1%(成都)。各月降水量在南方区与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比较,相对比较平稳,超过300毫米的月降水量12年中成都出现过3次,1978年7月320.1毫米,1990年8月324.5毫米,1995年8月326.8毫米;重庆出现过2 次,1998年6月337.1毫米,1996年7月447.2毫米;贵阳出现过5 次1996年6月325.7毫米,2000年6月314.9毫米,1999年7月332.1毫米,2000年8月304.4毫米。日照少是这个地区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5)西南部产区—云南、广西

这个地区区域间气候差异很大,同是广西的南宁与桂林,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2.2℃与19.04℃,年日照时数分别为1444小时与1462小时,年降水量分别为126毫米与1981毫米(为南方区降水量最大的城市);昆明年平均温度15.56℃,四季如春,年日照时数2166小时(为南方区日照时数最多的城市),年降水量1043毫米。

这个地区的集中降水期,南宁为6、7月份,降水量437.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35.7%;桂林为4~7月份,降水量120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60.8%;昆明为6~8月份,降水量5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6.%。

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这个地区的特点。

3.避雨栽培适宜区

哪些地区应该实行避雨栽培,既要看全年的降水量,又要分析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的集中降水量,还要看品种的抗病性。根据上述全国降水量分析,提出避雨栽培适宜区。

(1)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产区——浙江、上海、江苏

欧美杂种应全面推广避雨栽培。欧亚种,早、中熟品种应推广大棚促成栽培,也可搞避雨栽培,但避雨栽培早熟增效优势不能发挥。不能露地栽培。欧亚种晚熟品种应采用避雨栽培,不能露地栽培。

(2)南部沿海产区------福建、广东、海南

欧美杂种应全面采用避雨栽培。在台风频繁侵袭的地区,避雨棚必须牢固。欧亚种采用大棚促成栽培或避雨栽培,不能露地栽培。

(3)中部内陆产区-----湖南、江西、安徽、湖北

欧美杂种应全面推广避雨栽培。欧亚种采用大棚促成栽培或避雨栽培。

(4)西部内陆高原产区------四川、重庆、贵州

四川的成都地区及重庆、贵州的欧美杂种应全面推广避雨栽培。四川的攀西及川西高海拔干旱河谷地区欧亚种推广避雨栽培。

(5)西南部产区------云南、广西

广西桂林地区的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均应推广避雨栽培。

(6)北方多雨区------山东、华北、东北及河南

严大义教授于2002年9月在第九界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红地球葡萄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应搞避雨栽培。这个地区的红地球,山东的泽香及天津的玫瑰香等不抗病的品种应全面提推广。河南、陕西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以上,7.8月份集中降雨明显的地区,红地球等不抗病品种也应推广避雨栽培。

葡萄避雨栽培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策划书

葡萄避雨栽培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策划书 必要性 葡萄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栽培,除康拜尔等少数抗病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黑痘病等病害严重,威胁优质丰产,这是制约南方露地葡萄发展的最主要因子。目前栽培上大多采用加强喷药雨后必治的方法来克服,但由于南方春夏雨水过于频繁,有时几十天连续阴雨,给栽培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有的一年用药达20次以上,效果仍然不理想。为克服黑痘病,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根据大棚的类型,可实现避雨、通风、防虫、防鸟、保温等功能。如果使用全功能大棚,还可以调控温湿度和光照,实现多茬栽培和反季节栽培,增加产量和调整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产值。 设施类型、结构、功能和投资估算 简易型遮雨棚就地取材,采用水泥桩做为顶棚立柱兼葡萄壁式栽培的爬架支撑,顶部用四川多产的竹子做葡萄苗顶部遮雨棚骨架,需要的时候铺上薄膜(还可周边铺设网子防鸟)即可实现葡萄避雨。其特点是简单易行,仅遮挡每排葡萄的顶部,通风良好,造价低廉。此类设施比较适合农户推广使用。对当地材料、劳力市场不明,我公司不做预算报价。 装配式遮雨棚采用热镀锌钢管、标准化扣减,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而成。特点:防腐耐用、通风优良,结构美观结实,装拆容易,可根据行距调整遮雨位置,骨架可兼做葡萄爬架支撑,便于安装灌溉、遮阳网等升级设施。投资估价:55元/平

米。 装配式插地单体棚一).大棚设施特点: 1.无柱式热镀锌钢管装配骨架,装卸简便,防腐防锈; 2. 根据当地的条件,结合栽培的农艺需求,来设计大棚的采光、通风等; 3.棚内空间大,有利于蔬菜等植物的生长,空间利用率高; 4.两侧设有通风,实现通风降温除湿,有效改善棚内小环境; 5.结构轻巧、美观、强度好; 6.配置外遮阳网,调节光照;通风口设置防虫网生物隔离物环境。二).大棚技术参数: 1.大棚结构形式:拱形塑料大棚。大棚外形见附图。 2.特征尺寸与建筑面积:跨度6米,棚子顶高3米,长度100米,建筑面积100×6600米2 3.大棚配置与主要技术指标: 参数:热镀锌钢骨架,一道纵拉杆,四道卡槽,使用寿命15年以上。屋面覆盖材料采用10丝玉溪膜,单层透光率85%以上。 东、西侧设有手动卷膜自然通风和防虫系统。 主材:Φ22×1.2,拱距0.8米 性能指标: 风荷载:0.40KN/??; 雪荷载:0.30KN/ 骨架使用寿命:15年 薄膜、防虫网、遮阳网、压膜线等使用寿命2年。 三).大棚预算: 装配插地棚预算清单 拱距0.8 纵梁 1 卡槽数 4 门 1 长 100 宽 6 高 3 面积600

二、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二、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一)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贺普超先生在《葡萄学》中,将避雨栽培作为“设施栽培的特殊形式”进行论述:避雨栽培以避雨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无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在中国南方多湿生态条件下,露地葡萄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欧亚种葡萄常被限制在600毫米雨量以北地区栽培。严大义教授于2002年9月在第九界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红地球葡萄在年降水量500毫米地区都应采用避雨栽培。河南省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以上,并且7、8月份集中降雨明显,不仅红地球葡萄病害多,其它欧亚品种病害也很多,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因病害造成滑县、博爱、新郑、新乡、濮阳等县市上万公顷葡萄毁园损失近亿元。葡萄避雨栽培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出很多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难度降低 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葡萄栽培环境,虽然没有南方的栽培环境条件恶劣,但是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7、8月份,同样处在温度高、雨量大的季节。这些省份发展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也会出现病害多、生产难度大的情况,由于病害多喷药也多,不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发展避雨栽培会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打药次数,

便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2.南方可发展品质优的欧亚种葡萄 南方葡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的葡萄品种基本上是适于暖湿地区、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种巨峰系。品质优良的欧亚种因不耐湿、不抗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学院、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引种欧亚种采用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相继成功,推动了上海、浙江、苏南地区欧亚中葡萄的发展。浙江省海盐县欧亚种无核白鸡心等品种种植面积达35公顷,占全省葡萄面积25.3%,上海金提葡萄园艺公司于1996~1997年建立10公顷单栋大棚和联栋大棚,主栽品种为秋红和意大利获得成功。使上海、浙江、江苏地区葡萄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对提高葡萄经济效益,调节南方果品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3.避免气象灾害,减少、减轻病害 在葡萄的生长期,尤其是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直至成熟期,经历春雨绵绵,梅雨集中,大风暴雨,危害葡萄的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菌繁殖快、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采用避雨栽培,覆盖薄膜期避免了雨淋,杜绝了一些病菌的传播途径,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室于2006~2008年观察避雨防病效果最好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法 1、土地、场地的选择 1)、一般的土地都能种,但要选择较高的地势,一般以中性土为好,通风好,光照充足。 2)、排灌方便,水源好,易干燥。 3)、交通方便,利运输。 4)、一定要采用保护地栽培:用避雨栽培或钢架大棚栽培才能取得高效的保证,不提倡露地栽培。(注:避雨架可用竹木代替,能起到避雨作用就可以了) 2、整地 1)、在选择好土地、场地后,种植前先整好地。每亩地需要烂透的农家肥4000公斤作基肥,过磷酸钙50公斤、碳铵25公斤、钙镁磷50公斤,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地面上,然后进行深翻耕30厘米,当然深一些更好,然后把泥块打碎打细,把肥和泥土均匀混合,根据当地常年的风向做顺风的种植垅,利于通风,最好南北朝向,在做垅时再施用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在垅面与土混合。

按行距2.50米,株距1.50米的方法起垅:垅面1.90米;排水沟及工作道0.60米;垅高0.25-0.30米。如果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要做成高垅或将排水沟工作道加深。 2)、挖定植沟方法。如土层薄,熟土层不到0.30米的,下土层很硬韧的地块,要挖种植沟种植为好,按行距2.50、株距1.50米不变的话,挖种植沟宽1.00米,深0.40米左右,每条种植沟要挖出头(注:要挖到四周的总排水沟出头,种植沟型要呈刀面形,一头高一头低,或二头低中间高,这样有利于排水,确保种植沟内不积水),当挖到种植沟后在沟底铺一层干草或秸秆等物,再铺一层熟土,再铺一层农家肥,再铺一层土。这样一直到垅面,做垅面时放复合肥后再做好种植垅,垅面高在0.25-0.30米左右,(种植时苗的根部不要接触肥块,以免烧根。施肥量可以参考上面第1)、种方法,如肥源足可多放一些),种植垅要在种植时完成。注意:如果农家肥没经过腐熟发醇的,种植垅要在种植前30天完成后才能种

葡萄避雨条件下平棚架栽培

葡萄避雨条件下平棚架栽培 1、育苗 根据品种抗病性、种植土壤的特性选择育苗方法,分扦插育苗、嫁接育苗。 1.1 扦插育苗 选择冬剪时剪下的粗壮、有饱满芽的枝条,低温或湿沙贮藏,春季建育苗圃,进行硬枝扦插。 1.2嫁接育苗 砧木选用:SO4、5BB、贝达等。方法有绿枝嫁接、硬枝嫁接。绿枝嫁接: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葡萄当年萌发新梢呈半木质化或接近木质化时进行,砧木和接穗均为当年新梢。硬枝接绿枝:硬枝接穗在低温贮藏5—6月后取出,4月底到5月中旬进行。采用劈接法。 2. 栽培架式 塑料、钢管大棚,单栋、连栋均可,以连栋大棚为佳,棚之间放滴水槽,以避雨为主要目的。平棚架式,棚架搭建高度1.8-2米,架面用钢丝交错编织0.3-0.4×0.3-0.4米的平面网格,保持架面水平。 3、栽培管理要点 3.1 品种 欧亚种和欧美种均可选择。 早熟:夏黑、维多利亚等。中熟:巨玫瑰、阳光玫瑰、醉金香、金手指等。晚熟:白罗莎里奥、美人指、魏可等。 3.2 栽植 土壤立地条件较差的园地建议选用嫁接苗。苗木地上部分剪留3-4个饱满芽,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毒。冬春均可栽植,以南北行向为好。栽植沟深、宽均不小于80厘米,施足基肥,植后浇

透水。株行距为2-3m×3-4m,亩栽55-84株。 3.3 田间管理 3.3.1 土壤管理 在葡萄苗栽植前一年进行土壤深翻,全年中耕除草3-4次,保持田间土壤疏松。亦可种植黑麦草、白三叶草等,定期进行割草覆盖。每年结合施肥进行改土,可在行间开挖条状或环状沟,用有机肥与土混合施入。进行树盘培土,高垄栽植。 3.3.2 施肥 3.3.2.1基肥 提倡秋施。以有机肥为主,与磷、钾肥混合施用。施肥量大致如下:每产100 kg葡萄一年需施纯氮(N)0.5 kg~1kg、磷(P2O5)0.5 kg~1 kg、钾(K2O)0.75 kg~1.5 kg。根据施用的肥料中的含氮磷钾的量和果实的产量来进行折算。 3.3.2.2 追肥 根部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当年栽植的苗木,新梢生长过程中每15-23天追施一次。成龄树的根部追肥在萌芽前、花前、果粒膨大期、成熟前和采收后施用。根部追肥采用沟或穴施,磷、钾肥深施。 叶面追肥:常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根据葡萄生长发育和缺素情况进行叶面喷施。 3.3.3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度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低洼易发生涝害的果园筑排水沟。硬核后期加强灌水。浆果上色至成熟期控制灌水,加强排水。 3.4 整形修剪 3.4.1 X型 第一年,第一主枝上架后于8月中下旬摘心,棚上的副梢留8-10

葡萄高效无公害避雨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葡萄高效无公害避雨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避雨栽培是以防病为目的,将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棚架上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葡萄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露地栽培病害较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抗病性较差的欧亚种葡萄种植受到限制。采用避雨栽培技术,不仅可杜绝或减少病菌传播,促进坐果、控制土壤水分、防止生理落果,提高品质,还能够防尘、防止鸟害及防止农药污染等,可使欧亚种葡萄在南方地区进行商品性生产,改变南方葡萄品种单一的状况,并可以生产无公害葡萄果实,满足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资兴市北乡片:高码、香花、三都、七里、蓼江、东江等乡镇现有水果面积1.6万亩,主要是柑桔、枇杷、板栗。这些果树品种由于受该地区7~9月的干旱和1~2月的冰冻、霜冻低温气候影响,致使这几个乡镇的现有果树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差和大面积土地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此外,该片区还面临着品种单一、比较效益低、资源约束性大、自我发展能力差、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1 试验示范目的 通过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发展葡萄的高效无公害生产,引进3~4个品种结合避雨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力争实现定植后第二年挂果,第三年丰产的目标,筛选出适合北乡片种植的品种,以此示范,缓解北乡片的上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进而逐步形成该片区的主导产业。 2 试验示范关键技术 选择无公害优质葡萄生产的园地;选用高抗砧木苗;采用避雨栽

培;地膜覆盖;科学、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疏花、疏果与疏枝;果穗套袋;病虫综合防治与果实商品化处理等九大关键技术。 3 供试品种 3.1欧亚种(欧洲种):维多利亚、红地球、美人指 (1)维多利亚(Victoria) 品种来源:由罗马尼亚德哥沙尼葡萄试验站的Victoria Lepadatu 和Gh.Condei二位博士共同育成,杂交亲本为绯红×保尔加尔。目前已成为土耳其、南非等国的主栽鲜食品种及主要出口鲜食品种之一。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河北昌黎果树所引进。 果实经济性状:果穗圆锥形或圆柱形,平均穗重630g,最大穗重970g;果粒卵形,平均粒重10.4g,最大粒重12.3g;果实黄绿色;果肉硬脆,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6.5%。 植物学性状:植株生长势中等,嫩梢绿色,具极稀疏绒毛;新梢半直立,节间绿色。叶黄绿色,边缘稍带红晕,具光泽,叶背绒毛稀疏;成龄叶片中等大,黄绿色,叶中等厚,近圆形,叶缘稍下卷;叶片3~4裂、上裂刻浅、下裂刻深;锯齿小而钝;叶柄黄绿色,叶柄洼开张、宽拱形且与主脉等长;二倍体,两性花。 物候期:在湖南澧县3月中旬萌芽,5月上旬开花,7月中旬成熟。 栽培要点:该品种极易形成花芽,开花前新梢生长缓慢,从进入结果期后的第二年起果实大小粒现象严重;坐果后施壮果肥过量或采收期雨水过多,有轻度裂果现象;抗病力中等,不脱粒,果实较耐贮运,适应大棚或避雨栽培。 宜选用生长势弱、抗湿的砧木嫁接育苗;采果后重施有机基肥并加入适量硼肥、锌肥;萌芽前重施催芽肥,特别注重施氮肥。冬季修剪以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法 1、土地、场地的选择 1)、一般的土地都能种,但要选择较高的地势,一般以中性土为好,通风好,光照充足。 2)、排灌方便,水源好,易干燥。 3)、交通方便,利运输。 4)、一定要采用保护地栽培:用避雨栽培或钢架大棚栽培才能取得高效的保证,不提倡露地栽培。(注:避雨架可用竹木代替,能起到避雨作用就可以了) 2、整地 1)、在选择好土地、场地后,种植前先整好地。每亩地需要烂透的农家肥4000公斤作基肥,过磷酸钙50公斤、碳铵25公斤、钙镁磷50公斤,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地面上,然后进行深翻耕30厘米,当然深一些更好,然后把泥块打碎打细,把肥和泥土均匀混合,根据当地常年的风向做顺风的种植垅,利于通风,最好南北朝向,在做垅时再施用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在垅面与土混合。 按行距2.50米,株距1.50米的方法起垅:垅面1.90米;排水沟及工作道0.60米;垅高0.25-0.30米。如果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要做成高垅或将排水沟工作道加深。 2)、挖定植沟方法。如土层薄,熟土层不到0.30米的,下土层很硬韧的地块,要挖种植沟种植为好,按行距2.50、株距1.50米不变的

话,挖种植沟宽1.00米,深0.40米左右,每条种植沟要挖出头(注:要挖到四周的总排水沟出头,种植沟型要呈刀面形,一头高一头低,或二头低中间高,这样有利于排水,确保种植沟内不积水),当挖到种植沟后在沟底铺一层干草或秸秆等物,再铺一层熟土,再铺一层农家肥,再铺一层土。这样一直到垅面,做垅面时放复合肥后再做好种植垅,垅面高在0.25-0.30米左右,(种植时苗的根部不要接触肥块,以免烧根。施肥量可以参考上面第1)、种方法,如肥源足可多放一些),种植垅要在种植时完成。注意:如果农家肥没经过腐熟发醇的,种植垅要在种植前30天完成后才能种植,以免肥料烽根烂根。

避雨栽培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避雨栽培是以避雨为目的将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上的一种方法,是设施栽培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葡萄花期及果实生长期常遇高温多湿气候条件,病害较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抗病性较差的欧洲种葡萄授粉受精不良、坐果率低、病害严重,葡萄的种植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葡萄避雨栽培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减少病害侵染和喷药次数,避雨栽培可减少靠风雨传播的病害类型发生,葡萄经避雨栽培后,明显减轻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白腐病及房枯病的发生。全年喷药次数从30次减少到18次左右,果面污染减轻。 (2)、提高产量,改善质量,通过避雨栽培可以提高坐果率。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着色,着色明显优于露地栽培,并可增加果实含糖量。 二、葡萄避雨栽培的方法: 1 避雨覆盖时间 从葡萄开花前覆膜到葡萄采收完揭膜,全年覆盖6~7个月,中晚熟品种,果穗套袋后以晴天和多云天气为主时可临时揭膜,使蔓、叶在全光照下生长,有利营养积累和花芽分化,并能减轻高温影响。 (2). 覆盖膜的选择 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铺设反光膜,采用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整形修剪技术。 (3). 避雨覆盖的方法 篱形架简易覆盖可采用在架上升高60—90cm简易覆盖架法。薄膜边缘要用铗子固定钢架上。薄膜扎好后,在上端每隔1米用压膜绳扎住,防大风损坏。在有些地方为节省成本采用竹杆或竹片代替弯形架。 (4)葡萄避雨栽培管理 ①萌芽后至开花前为露地栽培期,适当的雨水淋洗,对防治长期覆盖所致的土壤盐碱化有益,此时栽培管理基本与露地相似,应注意黑痘病对幼嫩组织危害。 覆膜后,白粉病危害加重,虫害也加重。白粉病防治主要抓好合理留梢、及时喷药两个环节。每亩留梢4500~5000个,保证通风透光,保证抽发强壮新梢。 ②温度管理。避雨栽培只是遮住棚架上面部分。整个葡萄园仍是通风透气的,与露地栽培差异不大,一般不会出现“烧叶”现象,一般高温天气出现在7月上旬以后,而在6月下旬雨季结束时即可打开谷部通风降温,促进葡萄后期着色和防止高温为害。 ③水分管理。避雨栽培虽然用薄膜遮盖架面,简易T型架避雨方式,采取一畦一棚,下雨时雨水通过棚间隙落入畦沟,再从畦沟逐渐向畦里渗透,供根部吸收。葡萄需水较多的时期是发芽至果实膨大期,正值雨季,畦沟里始终保持有浅水层,一般可以满足葡萄对水分的需求,但遇连续晴天和晴间多云天气适当灌水或喷水,使畦面保持湿润,有利果粒膨大。采用大棚方式或连栋大棚最好配置滴灌设施,在连续晴天干旱情况下注意水分的灌溉。着色期需水量少,水分多则品质下降,此期畦沟不宜积水过多。

葡萄避雨栽培的管理要点及与露地栽培的区别

葡萄避雨栽培的管理要点及与露地栽培的区别 避雨栽培是利用简易的设施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降雨对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葡萄正常成熟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的采用避雨栽培措施能明显减轻降雨对葡萄的影响,是一项有显著经济价值的葡萄防灾新方法。一、避雨栽培的功能 减灾避灾、减轻病虫、优质安全、增产增效二、葡萄避雨栽培的三个关键保护时期 1,葡萄开花期及开花前后2,葡萄幼果发育期,硬核期前后3,葡萄成熟期,果实上色后到采收在葡萄生长期,若天气晴朗,应尽量卷起覆盖薄膜,让葡萄植株处于阳光直射之下。 三、避雨栽培同露地栽培不同,发展避雨栽培必须注意的新问题 1,膜下光照减弱,花芽分化与光合作用受影响2,通风透光受阻,叶幕小气候发生变化3,叶面蒸腾降低,水分、养分运转减缓4,隔断天然降雨,土壤生态环境转变5,病虫害种类变化,生理病害突出6,人工管理工作量增多,管理成本提高陕西临渭区万亩避雨栽培葡萄四、避雨栽培采用起垄

栽培的方式有几大优点 1,增大根域范围,促进生长结果,促进果实早熟。2,防止雨季树盘积水,增强土壤透气度。3,与复膜和膜下滴灌结合,有利于土、肥水的科学管理。五、适于避雨栽培的葡萄整形修剪 适合避雨栽培的树形是:单干、单臂(双臂)V形单干V形小平棚形、T形、H形小平棚注意冬季修剪要密切注意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包括:抹芽、除萌蘖、定梢、摘心、疏枝、环剥、扭梢、副梢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良好的夏季修剪不但能促进枝蔓健壮生长、花芽正常分化,而且能大大减轻冬季修剪的工作量,提高冬季修剪的工作效率。六、避雨葡萄的土肥水管理避雨葡萄园土、肥、水管理是保证葡萄生长健壮、结果正常、品质优良的关键。避雨葡萄园隔断了自然降水的调节,土、水、肥管理人为性很大,因此更要强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避雨栽培的水分管理 避雨栽培中,水份的供应全靠人为管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的供应,一定要有可靠的水源,一定要根据品种、生长结果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灌溉补水。其中最重要的是: 冬灌、萌芽前、开花期、幼果膨大期。更为重要的是每年采

葡萄避雨栽培介绍

葡萄避雨栽培介绍! 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葡萄产区,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蓟州区、武清区等地,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但是,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地区的葡萄生产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其中,“雨热同季”造成的管理成本高、种植户效益低、果实品质差便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天津葡萄主产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之间,其中全年降水量的七成以上集中在葡萄果实二次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6月中旬-9月中旬),进入葡萄上市期,由于连续降雨,园内湿度大,裂果现象严重,霜霉病、酸腐病、灰霉病大爆发,露地栽培的葡萄园裂果、烂果非常严重,各种病害发生成为普遍现象;因裂果、烂果造成的产量损失率,轻的果园在30%左右,严重的果园达50%—80%,个别园甚至基本绝收。

露地栽培葡萄采收季高温、高湿造成葡萄园各种病害大爆发,葡萄园“丰 产绝收”

葡萄避雨栽培起源于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在南方广大葡萄产区已被证明为生产安全、优质葡萄果品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由于气候、

土壤类型的差异,天津地区的避雨栽培与南方地区的避雨栽培存在较大的差异,照搬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近几年我们一直开展适合天津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并在武清区、滨海新区进行了葡萄避雨棚规范化建设、避雨栽培配套整形修剪、避雨栽培水肥管理、避雨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工作,效果非常显著。 武清示范基地避雨栽培

滨海茶淀科技园避雨栽培

一般来说,葡萄园使用避雨栽培后,可以使种植户每亩农药用量下降70%以上,人工成本投入每亩下降30%以上,化肥使用量每亩下降40%以上;建设成本以10年作为折旧周期,每年的投资不过300-1000元,但是效益却是露地栽培的1-5倍,而且避雨栽培还有拉长葡萄上市期的作用,使得种植户的销售风险明显降低,有较充足的时间和各种势力讨价还价。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一、好处和缺点。葡萄的避雨栽培,就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其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除园外,不落在叶蔓、果上和园中。 其好处是:一是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为需年雨量600毫米左右、喜干燥气候的欧亚群葡萄优良品种拓宽种植区;二是湿度降低后,不利于病菌繁殖,可有效地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在多雨地区,可比露地栽培降低黑痘病发病率的60-90个百分点;三是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四是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五是稳定产量,提高收入,据浙江一带运用证明,每亩可比露地栽培增收600元以上。 其缺点是:由于棚上覆膜,光照减弱(光照比露地减少1/4-1/3),闷热时棚内温度偏高,常导致枝蔓徒长,节间增长,叶片变薄,叶色较淡,制造养分能力减弱,营养积累较少,并影响花芽分化,果实着色和推迟成熟,一般比露地迟成熟2-4天。 云南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年降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不仅超过了无核白鸡心、里扎马特、秋红、红地球、瑞必尔、美人指等欧亚群良种需600 毫米左右的年雨量,而且多集中在枝叶旺盛生长和果实迅速发育的6-9月降雨,所以采用避雨栽培,就可克服其不利因素而获得丰产优质高效益。 二、避雨棚的种类与建造。根据葡萄栽植行距的宽窄和选用的架式,一般可用以下两种。 1、窄棚:棚宽2.8米,棚高2.6米,棚长50-100米,适用于行距3米的单篱架、双篱架和双十字丫形架的葡萄园。建棚时不另立棚柱,只在设计和浇制篱架的钢筋水泥桩时,顶端比露地栽培的桩柱加长60厘米,并在加长处的中心留一直径2.5-3厘米的圆孔,建棚时以桩柱为中心,从圆孔中穿进一根等径粗2.8米长的镀锌钢管或钢筋作横梁,并在四周灌进水泥浆凝固或用木楔塞紧固定,横梁两端用水泥桩顶上用钢筋或竹竿、木杆从头至尾连接起来,作为棚檐和中梁,其上每隔50厘米横搭一根竹竿或细钢筋,绑缚牢固,覆上薄膜压紧即成。 2、宽棚:棚宽4-6米,棚高3.0-3.6米,棚长50-80米,适用于行距2米的篱架、平顶棚架和屋脊式架栽培。建棚时,在确定的雨棚两边,每隔6米立一根直径6厘米、埋入土中深60厘米、露出地面高2.3-2.8米的钢筋水泥柱,在柱上顺焊直径2.5-3.0厘米粗的钢管或搭竹竿连成棚檐,横向两柱上焊接弧形钢管作为棚拱,棚拱中间再焊接钢管或搭木杆连成中梁,中梁至两边棚檐上每隔50-60厘米用弧形钢筋或竹竿搭成棚肋,其上覆盖棚膜压紧即成。 不论用窄棚或宽棚,棚脚都要修好排水沟(最好是砖砌水泥沟),以便及时排除积水。棚膜两边装上滚动竿,以便覆膜和揭膜。

葡萄的避雨栽培

葡萄的避雨栽培 (一)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贺普超先生在《葡萄学》中,将避雨栽培作为“设施栽培的特殊形式”进行论述:避雨栽培以避雨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无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在中国南方多湿生态条件下,露地葡萄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欧亚种葡萄常被限制在600毫米雨量以北地区栽培。严大义教授于2002年9月在第九界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红地球葡萄在年降水量500毫米地区都应采用避雨栽培。河南省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以上,并且7、8月份集中降雨明显,不仅红地球葡萄病害多,其它欧亚品种病害也很多,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调查,因病害造成滑县、博爱、新郑、新乡、濮阳等县市上万公顷葡萄毁园损失近亿元。葡萄避雨栽培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出很多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难度降低 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的葡萄栽培环境,虽然没有南方的栽培环境条件恶劣,但是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7、8月份,同样处在温度高、雨量大的季节。这些省份发展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也会出现病害多、生产难度大的情况,由于病害多喷药也多,不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发展避雨栽培会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打药次数,

便于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2.南方可发展品质优的欧亚种葡萄 南方葡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的葡萄品种基本上是适于暖湿地区、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种巨峰系。品质优良的欧亚种因不耐湿、不抗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学院、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引种欧亚种采用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相继成功,推动了上海、浙江、苏南地区欧亚中葡萄的发展。浙江省海盐县欧亚种无核白鸡心等品种种植面积达35公顷,占全省葡萄面积25.3%,上海金提葡萄园艺公司于1996~1997年建立10公顷单栋大棚和联栋大棚,主栽品种为秋红和意大利获得成功。使上海、浙江、江苏地区葡萄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对提高葡萄经济效益,调节南方果品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3.避免气象灾害,减少、减轻病害 在葡萄的生长期,尤其是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直至成熟期,经历春雨绵绵,梅雨集中,大风暴雨,危害葡萄的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菌繁殖快、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采用避雨栽培,覆盖薄膜期避免了雨淋,杜绝了一些病菌的传播途径,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室于2006~2008年观察避雨防病效果最好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避雨栽培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一种栽培技术。主要做法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用塑料大棚将葡萄扣起来,或在葡萄树冠顶部用简易的塑料棚架覆盖起来,使葡萄株蔓、花果处于避雨状态,从而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干寒多风、夏秋季多雨,给葡萄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尤其长江以南地区雨水丰沛,特别是在新梢生长、开花座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极易使露地栽培葡萄发生较为严重的葡萄病害。避雨栽培,让葡萄枝叶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降雨,可大大减轻因雨水飞溅多种病害的侵染,如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同时,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葡萄的安全质量,确保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葡萄。因此,推广葡萄的避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几年来,该项技术在我省得到了较快地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我们将该技术的几个关键性的技术整理如下,供广大葡萄种植企业和农户参考。 一、避雨设施的构建 避雨设施的构建,根据各种植企业、农户的经济条件决定。一般分三种构: 1、大棚结构。即利用钢架大棚作为避雨设施。大棚跨度一般6—7米,棚顶高3—3.2 米。棚的长度根据园地实际情况决定。棚内种植两行葡萄,葡萄架式采用平棚架、V型架均可。利用大棚作为避雨设施,可和促进栽培结合起起来,只是覆膜的时间和覆膜的位置不同。用作促成栽培时,覆膜时间一般要在春节前进行,膜要覆盖整个大棚;而用作避雨设施的,覆膜时间可推迟到葡萄萌芽前进行,覆膜不需要整个大棚多覆盖,大棚两侧1米左右的位置可不用覆膜。 2、连栋避雨结构。此种结构用于连片避雨栽培,避雨棚的建造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此种结构是根据园内葡萄种植行的情况,决定园内立柱,一般每两行种植行建一个避雨棚,园内水泥立柱立距一般4×6米,立柱高出地面2米,立柱低部用混凝土浇灌牢固,立柱顶端要确保在同一水平面,用钢架焊接相联。顶部避雨棚采用钢管拱型焊接,拱顶高1.5米左右,拱架每间隔2米焊接1根钢管,两根拱型钢管中间再用竹片作拱环。拱棚顶部用钢结构连接固定牢固。在拱棚钢管之间,每0.5米拉一道铁丝。每个避雨棚间设置出水槽,出水槽可用塑料水槽,水槽固定位置略低于水泥立柱高度。整个避雨棚四周用地锚加于固定。拱棚用长寿无滴膜覆盖,覆膜时间根据江苏的气候特点,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盖膜。 3、简易避雨拱棚结构。此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也轻。具体构建办法是在原葡萄架水泥立柱顶端加固一根1.5—1.7米的横梁和0.8米的支柱,横梁两端和立柱顶端各拉一道10号铁丝,用竹片做拱环,竹环两端固定在铁丝上,竹环间隔距离1—1.5米。竹环与竹环间用铁丝连接并扶正,两头用地锚拉紧固定。薄膜用竹片加压固定在搭架的拱环上,膜的两侧卷细竹杆捆在拉紧的铁丝上。简易避雨拱棚构建完成的时间必须在葡萄萌芽前,晚了将影响避雨棚作用的发挥。 无论采取哪种结构,都要求做到牢固,抗风,尤其是夏季台风频发的地方,更要重视避雨设施的抗风问题。 二、避雨栽培葡萄品种的选择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样本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一、种植办法 1、土地、场地选取 1)、普通土地都能种,但要选取较高地势,普通以中性土为好,通风好,光照充分。 2)、排灌以便,水源好,易干燥。 3)、交通以便,利运送。 4)、一定要采用保护地栽培:用避雨栽培或钢架大棚栽培才干获得高效保证,不倡导露地栽培。(注:避雨架可用竹木代替,能起到避雨作用就可以了) 2、整地 1)、在选取好土地、场地后,种植前先整好地。每亩地需要烂透农家肥4000公斤作基肥,过磷酸钙50公斤、碳铵25公斤、钙镁磷50公斤,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地面上,然后进行深翻耕30厘米,固然深某些更好,然后把泥块打碎打细,把肥和泥土均匀混合,依照本地常年风向做顺风种植垅,利于通风,最佳南北朝向,在做垅时再施用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在垅面与土混合。 按行距2.50米,株距1.50米办法起垅:垅面1.90米;排水沟及工作道0.60米;垅高0.25-0.30米。如果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要做成高垅或将排水沟工作道加深。 2)、挖定植沟办法。如土层薄,熟土层不到0.30米,下土层很硬韧地块,要挖种植沟种植为好,按行距2.50、株距1.50米不变话,挖

种植沟宽1.00米,深0.40米左右,每条种植沟要挖出头(注:要挖到四周总排水沟出头,种植沟型要呈刀面形,一头高一头低,或二头低中间高,这样有助于排水,保证种植沟内不积水),当挖到种植沟后在沟底铺一层干草或秸秆等物,再铺一层熟土,再铺一层农家肥,再铺一层土。这样始终到垅面,做垅面时放复合肥后再做好种植垅,垅面高在0.25-0.30米左右,(种植时苗根部不要接触肥块,以免烧根。施肥量可以参照上面第1)、种办法,如肥源足可多放某些),种植垅要在种植时完毕。注意:如果农家肥没通过腐熟发醇,种植垅要在种植前30天完毕后才干种植,以免肥料烽根烂根。

南方葡萄棚架避雨栽培技术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南方葡萄棚架避雨栽培技术 凌媛平 (广东省平远县石正镇农业服务中心 514621 )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葡萄种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提出通过搭棚避雨、加强苗期肥水管理,有效减少葡萄病虫害的 发生,让葡萄早结丰产,促进南方葡萄产业的发展 。 南方葡萄;病虫害;搭棚避雨;苗期;肥水管理 芽前栽完。行距2.5m ,株距1.5m ,667m 2约植176株。3.2移植 3.2.1清水浸泡。将根部放清水中浸泡6~12h ,剪去霉烂和受伤的根。 3.2.2药水处理。用生根粉加多菌灵制成药水,将根部蘸药水,起到杀菌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作用。3.2.3挖穴定植。在垄中挖种植穴,直径0.4m ,深0.15m ,把根系展铺平放入穴中,盖土至一半时,轻提小苗,然后再继续盖土,压实。种植深度掌握在8~10cm ,让嫁接口露出土面。3.3移植后管理 植后浇透水,用黑地膜覆盖垄面,把黑地膜戳出小洞,让小苗枝干露出,开孔处用土压实。 4苗期管理 4.1喷药消毒 盖膜后,用5°Be 石硫合剂液冲水喷小苗枝干,进行全面消毒。在小苗芽眼开始萌芽到展叶前,喷3°Be 石硫合剂液消毒。4.2抹芽 在小苗展叶时抹芽,每株留2个饱满强壮的芽,抹去其余的芽。4.3直立引缚 小苗长出5~7叶时,及时直立引缚,直到第1道钢线上,避免被风吹断或工作时碰断,确保新枝干直立生长到1m 以上。引缚成功以后剪除备用枝,不成功则培育备用枝长为主干。4.4打顶 4.4.1第1次打顶。当主枝超出第1道钢线20cm 时,进行第1次打顶。在第1道钢线上下留4个副梢直立生长,作为翌年的结果枝,其余的副梢留1叶摘心或全部抹去,使养分集中到4个副梢快速生长。 4.4.2第2次打顶。当留下的4个梢长到10~12叶(长1~1.2m 时)时进行第2次打顶,每个新梢顶端留1个副梢继续生长,其余的副梢暂不摘心。 4.4.3第3次打顶。当副梢长到8~10叶(枝长约0.8~1m 时)进行第3次打顶,顶端的副梢继续生长,抹除其余的副梢。再对副梢反复打顶,保留2~3叶,促使 南方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利于葡萄高产。但南方地区高温多湿,露地栽培葡萄病害较重,严重制约了葡 萄产业的发展。采用棚架避雨栽培,一是结果部位离地面高,通风好,可杜绝或减少病菌传播,不易得病;二是可以控制土壤水分和园内湿度,促进坐果,减少生理落果;三是有助于生长平衡,利于生产优质大果葡萄;四是可以防尘防鸟害和减少农药污染。技术要点如下: 1 葡萄园地的选择及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排灌和交通方便的水田。南方是多雨地区,水田地下水位高,所以整地重点是深挖环田沟和十字沟,确保排灌方便,不积水。1.1施足基肥 667m 2均匀撒施2000kg 腐熟有机肥+25kg 碳铵+50kg 钙镁磷,然后深翻耕打碎泥块,深耕0.3~0.5m 。起垅时再均匀撒复合肥40kg 在垄面与土混合。1.2起垄 南北朝向,宽1.9m ,高0.3m ,排水沟及工作道宽0.6m 。 1.3种植沟 种植沟宽1m ,深0.4m ,通接总排水沟,在沟底铺一层干草或秸秆,覆盖一层熟土;再铺一层农家肥,再覆盖一层土。 2棚架结构及搭建2.1规格 棚架架式为Y 型,架高1.85m ,宽2.2~2.3m ,横梁到钢绞绳高0.4m ,结果部位高于地面1m 。2.2材料 搭建棚架主要材料:水泥柱(0.08m ×0.1m ×2.7m )、粗钢绞绳、横梁(扛)、竹片或铝包钢(宽0.015m ×2.6m )、农膜(厚3丝,宽2.6m )、钢管或竹木、钢丝等。2.3棚架结构示意图3幼苗移植3.1种植时间 春植,在小苗萌图1棚架结构示意图 5 9〇

避雨葡萄棚的建立1

避雨葡萄棚的建立 避雨栽培是以避雨为目的,将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以躲避雨水、防菌健树、保护葡萄、提高葡萄品质和扩展栽培区域的一种方法,是栽培欧亚种葡萄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减少病害侵染,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减轻裂果,改善果品质量,避免雨日误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方法:避雨栽培一般在开花前覆盖,落叶后揭膜,全年覆盖约7个月。避雨覆盖最好采用厚度0.08毫米抗高温高强度膜,可连续使用两年,不能用普通膜。棚架、篱架葡萄均可进行避雨覆盖,在充分避雨前提下,覆盖面积越小越好。 二、适用设施 (1)塑料大棚。结构与促成栽培所用塑料棚相同,适于小棚架栽培。大棚两侧裙膜可随意开启,最好大棚顶部设置部分顶卷膜。根据覆膜时间的早迟和覆盖程序,分为促成加避雨或单纯避雨栽培等模式。 (2)遮雨小拱棚。适用于双十字“V”形和单篱架,一行葡萄搭建一个避雨棚。葡萄架柱地面高2.3米,在每根柱顶下40厘米处架1.8米长的横梁。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较粗的铁丝,在每行葡萄两头将3条铁丝并在一起用锚石埋在土中40厘米以下。用2.2米长、3厘米宽的竹片,每隔70厘米1片,中心点固定在中间顶丝上,两边固定在边丝上,形成架面盖膜。 (3)连栋大棚。适于小棚架栽培葡萄,2连栋至5连栋均可。连栋中一个单棚宽5~6米,种两行葡萄,一座连栋棚面积控制在1500平方米以内,面积过大,不利于温、湿、气的调控。连栋棚的每个单棚高3米左右,肩高1.8~2米,每个单棚的两头、中间均应设棚门。 三、适宜品种:主要选择品质好、坐果多、需冷量低及耐贮的欧亚种葡萄如美人指、矢富罗莎等。 四、管理要点: (1)露地期萌芽后至开花前为露地栽培期,适当的雨水淋洗对防止长期覆盖所致的土壤盐碱化有益,此时须注意防止黑痘病对葡萄幼嫩组织的为害。 (2)盖膜期一般欧亚种宜在开花前,如萌芽后阴雨天多,则宜提早盖膜,起到防治黑痘病的作用,此外,覆盖后白粉病为害加重,虫害也有增加趋势。白粉病防治主要抓好合理留梢和及时喷药两个环节,可在芽眼萌动期和落花后各喷一次石硫合剂,秋季喷粉锈宁。 (3)揭膜期早、中熟品种宜在葡萄采果后揭膜,尤其是易裂果的品种。晚熟品种一般在采果后揭膜。 (4)水分覆盖后土壤易干燥,要注意及时灌水,而滴灌是避雨栽培最好的灌水方法。 (5)温度夏季如覆盖设施内出现35℃以上的高温,可打开顶部通风降温,其他管理基本与露地葡萄相同。 (6)畦面坐果后应畦面覆草,一则有利保持土壤湿润,二则可以防除杂草。 葡萄栽培上所用架式大体上可分为篱架和棚架两种。 一、篱架(立架):架面与地面垂直。篱架又分为单篱架和双臂篱架。 (1)单臂篱架(单立架) 每行没1个架面,架高依行距而定。行距2米时,架高1.2-1.5米;行距2.5米时,架高1.5-1.8米;行距3米时,架高2米左右。架高超过1.8米的单篱架称为高单篱架。行内每间隔4-6米设一立柱,

葡萄基本知识介绍

南方葡萄的栽培技术与投资效益分析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原产西亚,在我国长江流域南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等地。 葡萄品种很多,根据其原产地不同,分为欧美品种和欧亚品种。每年6~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1、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葡萄的种植效益较为可观。葡萄生育期150天—160天左右(育苗需30-40天左右),葡萄的寿命和经济栽培年限一般可达30到50年。 2、葡萄的作用:葡萄果色鲜艳,汁多味美; 营养丰富:它含糖量高,还含有机酸,蛋白质,无机盐,并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葡萄除可制葡萄干和葡萄汁以外,也可酿酒;制罐头与果酱;美化、遮荫:在住家顶楼平台种植葡萄既可美化楼顶。 葡萄营养分析: 1.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的被人体吸收。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饮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状缓解; 2.科学家研究发现,葡萄能比阿斯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且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3.葡萄中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 4.葡萄中含有一种抗癌微量元素,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阻止癌细胞扩散。葡萄汁可以帮助器官植手术患者减少排异反应,促进早日康复。 1.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避雨栽培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一种栽培技术。主要做法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用塑料大棚将葡萄扣起来,或在葡萄树冠顶部用简易的塑料棚架覆盖起来,使葡萄株蔓、花果处于避雨状态,从而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干寒多风、夏秋季多雨,给葡萄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尤其长江以南地区雨水丰沛,特别是在新梢生长、开花座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极易使露地栽培葡萄发生较为严重的葡萄病害。避雨栽培,让葡萄枝叶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降雨,可大大减轻因雨水飞溅多种病害的侵染,如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同时,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葡萄的安全质量,确保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葡萄。因此,推广葡萄的避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几年来,该项技术在我省得到了较快地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我们将该技术的几个关键性的技术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避雨设施的构建 避雨设施的构建,根据各种植企业、农户的经济条件决定。一般分三种构:

葡萄简易钢骨小拱棚建造方法及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简易钢骨小拱棚建造方法及避雨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了简易钢骨避雨小拱棚栽培的作用,总结了其建造的方法,提出了葡萄的避雨栽培技术,以期为葡萄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钢骨小拱棚;建造方法;避雨;栽培技术 葡萄的避雨栽培是在露地葡萄树冠顶部覆盖塑料薄膜构建防雨棚,隔断雨水,创造适宜葡萄良好生长环境的一种栽培方式,是设施栽培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采用简易钢骨小拱棚避雨栽培葡萄,结构简单,设施一次性投资大,年均投入低,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病菌为害,控制裂果的发生,提高果实商品性,经济收益极为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1 简易钢骨避雨小拱棚栽培的作用 1.1 防病 避免葡萄枝蔓、叶片和果穗受雨水淋刷,能有效地避免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菌随雨水传播,降低发病率61.6%~95.2%,同时较露地减少用药6~8次,降低生产成本,果面农药污染少,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 1.2 提升果实品质 避雨栽培使土壤墒情实现了可控性,葡萄需水可通过畦面滴灌带进行控制,基本避免了裂果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4.5个百分点。果穗外观、穗粒内在质量、口感、贮运等商品性有较大提高,平均市场单价较露地栽培高出3~5元/kg,经济效益显著。 1.3 经济效益显著 简易钢骨小拱棚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避雨栽培按果实30 t/hm2、单价9元/kg计,年总收入27万元/hm2;露地栽培较避雨栽培,裂果、烂果比例达20%以上,平均市场单价低于避雨栽培3~5元/kg,按24 t/hm2、6元/kg计,年总收入14.4万元/hm2。建简易钢骨小拱棚设施及工时费59 250元/hm2(材料费4.8万元/hm2,工时费11 250元/hm2),按使用年限5年计,每年成本费11 850元/hm2,棚膜一年一换需成本及工时费14 580元/hm2,避雨棚维修费1 800元/hm2。平均每年增加成本28 230元/hm2;节约农药及工时3 000元/hm2;节约用肥750元/hm2。平均每年节支3 750元/hm2。扣除化肥、农家肥、农药、工资等8.25万元/hm2费用后,露地栽培纯收入达6.15万元/hm2,避雨栽培增收节支达163 020元/hm2。避雨栽培纯收入较露地栽培纯收入净增101 520元/hm2。 2 简易钢骨避雨小拱棚方法的建造

洪安镇葡萄基地避雨设施生产技术方案(1)

洪安镇现代农业葡萄避雨设施 生产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洪安镇现代农业葡萄种植是在2009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的,在实施之初,葡萄基地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包涵现代农业的各种元素,如机械化、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等内容, 1、机械化 为了能达到机械化耕作的目的,把葡萄基地的田块小并大,一般达到50余亩一个田块,同时把原来葡萄深沟高厢的种植方式,改为聚土垄栽,都利于机械耕作的实施,现在葡萄基地翻土,全采用旋耕机实施,一台旋耕机抵50个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喷药采用喷雾泵,2个人工可以喷施200亩果园,这些充分利用机械,大幅度地降低了投入成本。 2、设施化 葡萄生产上采用滴管设施和避雨设施两方面的内容,滴管是为保证葡萄生长的全过程在最佳的土壤水分、养分的环境,葡萄会生长更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为葡萄丰产优质打下基础。 避雨设施的采用减少了葡萄90%的染病机率,使得葡萄能够丰产丰收,同时也减少90%的农药施用量,农残就不会超标,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洪安农民有多年从事种植葡萄的经验,去年葡萄生长前期,农民管理较好,葡萄座果也较好,当农民满怀信心期待又一个增民之年,但由于到5月底6月初,连续的阴雨,葡萄的气灼、气灼、霜霉病大量发生,农民葡萄腐烂率一般在30-40%,高的达到70-80%,追溯到前几年的葡萄裂果、炭疽病、白腐病造成的损失也委严重,大部分农民是增产不增收,同时由病害的大量发生,农民对葡萄施药达到泛滥的程度,去年有的农民一壶水的用药成本达到100多元,同时对葡萄存在严重的药物污染,经过去年组织农民多方出去考察学习,决定采取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是克服上述难题的唯一出路,因此今后莲花堰合作社对750亩葡萄实施避雨栽培技术,主要技术方案如下,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用塑料大棚将葡萄扣起来,或在葡萄树冠顶部用简易的塑料棚架覆盖起来,使葡萄株蔓、花果处于避雨状态,从而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龙泉地区是典型的大陆季风+盆地湿润气候,冬季湿寒、夏秋季多雨,光照偏少,给葡萄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在新梢生长、开花座果、幼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极易使露地栽培葡萄发生较为严重的葡萄病害。避雨栽培,让葡萄枝叶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降雨,可大大减轻因雨水飞溅多种病害的侵染,如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同时,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葡萄的安全质量,确保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葡萄。因此,推广葡萄的避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