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合集下载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资本
主义再生产本质上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 ~ 是扩大 ~ 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分析简 单 ~ 开始;同时还必须暂时撇开流通)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 创造的(先干活儿后给钱,是工人把劳动 力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 家提供信贷”),因此,不是资本家养活 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全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在未来的
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的、联合和组
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 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 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剥夺这就要被剥夺了。”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 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
“富人不同于穷人的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
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对穷人适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 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的 从属地位,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 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分的影响和权 威------” 马克思说:“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 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的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 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
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 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 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 思引自他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弹性的,同时也 是有极限的,对这个问题不能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资本家是生产的指挥者;劳动产品归 资本 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二、价值的增值过程 1、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 2、剩余价值的本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着资本家对 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矛盾的内容:等价交换和价值增
值的矛盾
2、解决矛盾的条件:既在流通领域,
又不在流通领域
三、矛盾的解决: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的定义:人的劳动能力,人的脑力 和体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的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所 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价值的价值

A、剩余一般:产出品大于投入品的余额, 即剩余产品 B、剩余特殊:产出品价值大于投入品价值 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C、剩余个别:剩余价值如果被要素所有者 自己占有,就是额外收入;如果被他人无偿占 有,就是剥削收入 注: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即为“剩余个 别”
六、剩余价值的来源

A、价值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B、剩余价值也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C、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都是在劳动生产力有 了一定发展之后才产生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本 身,就离不开非劳动要素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完
补充
一、马克思对资本积极作用的认识
1、首先,从资本生产的方式和目的来看, 以价值增值、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不同,它是无止境的。马克思认 为:“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 剩余劳动”,它为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 出物质要素。”

资本的积累过程PPT(共35页)

资本的积累过程PPT(共35页)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 诉你, 让你用 你的一 生去奋 斗出一 个绝地 反击的 故事, 所以有 什么理 由不努 力!
“难以相信,这种反人性的犯罪在当时是合法的?”
1.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 D
A.美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2. 奴隶贸易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B :
A.美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3. 马克思抨击欧洲资产阶级“丢了
最后一点耻辱心和良心”的罪恶是
指:
C
A.赤裸裸的暴力抢劫
B.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英国人在印度
克莱武
克莱武和印度皇帝
1.1757年,英国殖民者侵占孟加拉首府的时候,一 次就从孟加拉国库里掠夺了数以百万英镑计的财富。殖 民头子克莱武一人就掠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
2.1757~1766年,东印度公司及其职员从孟加拉一 地夺取了600万英镑的财富。
3.1757~1815年,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不下十亿 英镑。
③怎样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
光”? 因为欧洲殖民者凭借其殖民活动,获得了 巨额财富、巨大市场……这些都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的主要来源,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下面这些材料能够帮助你
• 英国议员富拉登在东印度公司统治20年时对孟加拉的描写:“短短的20 年内,这些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广大的 地面都已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商被压迫,饥荒一再发生。”

第三章 资本积累

第三章  资本积累

• • • • •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在实际生活有三 种情况: 第一,资本的价值构成只是近似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一般而言,技术构成的提高快于价值构成的提高; 第二,价值构成变化并不反映技术构成变化; 第三,技术构成变化并不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区分个别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总资本构成。 理论结论: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 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 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化的及极 重要的原因。
第 四 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但也使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产生了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 必然走向灭亡。
一、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 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两者都反映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对抗性质,但又 有区别。 • 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 位前,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政治、经济的强制手 段,对小生产者和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掠夺而 实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前提; • 资本积累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为前提 的,它是通过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使剩余价值资 本化来实现的。
•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扩大为前 提的。而个别资本的扩大是通过资本职聚和资本集中 两种形式进行。 • 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 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 资本积聚的特征:受社会财富数量和增长程度的限制; 资本积累的速度影响集聚的速度;受单个资本财产分 割的影响。 • 资本集中:指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为一个更大的资 本,扩大生产规模。它是依靠竞争和信用这两个杠杆 造成的。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1)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来看的社会生产过程。

(2)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

(3)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当作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

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

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采取不变资本的形式;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采取可变资本的形式。

(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用可变资本来购买劳动力。

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可变资本是资本家预付的。

但是,只要从再生产来考察,这个假象马上就会消失。

资本家这个生产过程购买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用工人上个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是工人自己养活自己并且养活资本家,而绝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第3讲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资本的积累过程.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工人阶级的贫困 1.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在无产阶级 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 小。
2.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
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表现:A、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B、实际工资下降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
源泉
资本积累
源泉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1.含义: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关系: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 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 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的集中: 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的 资本,叫做资本的集中。 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兼并与联合。 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竞争与信 用。

资本集中的经济意义: 资本集中通过合并社会上已经存在 的资本,使更大规模的潜在生产力变 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进一步提高 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资本原始积累
(一)资本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含义: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 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 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
(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
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变成无产者,为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它在英国表 现得最典型、最彻底,即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2.从国内外榨取、掠夺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积累货币资本。

资本的积累过程pdf 78.pdf

资本的积累过程pdf 78.pdf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 是否将剩余产品用作追加生产中需要的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一、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4、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再生产 对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再生产的考察是
再生产研究中相对复杂的一个层次。这 种再生产为经济理论带来了许多比较困 难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不仅 对理解政治经济学,而且对于理解西方 经济学都会有所帮助。
——马克思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反映出的经济关系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由于资本家每年都要消费一定量的剩余 价值,这样在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 后,资本家消费掉的剩余价值就相当于 他的资本的价值。他仍持有的资本的价 值“不过只代表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总 额。他的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价值原子 都不复存在了。”
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所有权建立在劳动基 础上,生产者凭借劳动获得商品的所有权。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所有权与劳动互相分离。 资本家享有占有别人劳动或产品的权利,工人 则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出现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的买卖。
影响资本积累量 的主要因素
5、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与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涵义: 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转化为资本,用以追加生产所需要的生产 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使生产在扩 大了的规模上进行。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的积累。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与资本积累
1、资本的积聚: 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
为资本,使自身规模扩大。
二、单个资本规模扩大的两个途 径——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不变资本c和 可变资本v构成
C:V
价 值


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 决定,但两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 技术构成变化与价值构成变化的非同步性? •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
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必
然趋势。“随着个别资本的增大,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 复进行的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
• 四、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外延式和内涵式 •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技术、劳动效率
和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生产场所的扩 大,即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上来实现扩大 原有规模。
•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也就是通过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 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
• 第四,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再生产。 • “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
己的所有者手中” (资本论1,P629)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一)概念: • 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
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 产在扩大的规模上继续进行。
资本家个人消费<剩余价值
占有权补充材料
• 1、所有权:(权能:所有、占有、使用、处置) 权力
• 2、占有:事实上的统领与控制 • 3、占有的形式: • A:简单的归属(占有权能,主体统一:没有必要) • B:人的占有:东家与掌柜(占有权能,主体分离) • C:组织的占有:股份制、合作制和集权官僚制
(占有权利) • 4、如何实现占有权能与占有权利的变革是工业文
•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学习目的
• 剖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即资本主义的简单 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阐明资本积累理论,揭示资 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从理论上深刻了解资本 积累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深刻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资本积累的新变化。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生产和再生产
• (一)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 程
• (二)特点:
• 第一,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v,也是工人自己创造 的; v1﹤∑m
• 第二,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是资本 化的剩余价值;
• c1 + v1﹤∑m • 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服务的,
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 “工人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那 部分,只得到不是为繁衍人类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 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1844 )
v同比例 ——对劳动力需求——工人就业。 当资本积累引起的对劳动力需求超过了现 有劳动力数量后,会引起工人工资水平。 所以资本构成不变情况下,资本积累会改 善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
•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 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
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
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
一、生产与再生产
• (三)再生产分类2: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 生产
• 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或者说,就是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 产。投入规模与产出规模都不变。
• 扩大再生产: 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 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都比原来大。
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 复进行的再生产。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
• (二)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占有权规律 的转换是资本内在权利关系矛盾推动的结 果。
• 商品所有权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商 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规律。
• 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特 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 剩余劳动的内容。
• ——马克思《资本论》I. P692
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分配关系相关材料
• 一、贫苦问题介绍

据美林证券公司和盖普·扬公司发表的《2002年度世界财富报告》统计,
尽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不定,但全球财富继续向少数
富人集中。各国百万富翁又增加了21万人,达到710万,其拥有的财富高达
• (二)再生产分类1: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 关系再生产
• 物质资料再生产: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 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 质资料。
• 生产关系再生产: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 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 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都无法进行。
问题?
•是否外延式=粗放式? 内涵式=集约式?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一)概念
• 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再 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 义再生产。
资本家个人消费=剩余价值
举例说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第1年 4000 c1 +1000 v1 +1000 m1 = 6000W • 第2年 4000 c2 +1000 v2 +1000 m2 = 6000W • 第3年 4000 c3 +1000 v3+1000 m3 = 6000W • 第4年 4000 c4 +1000 v4+1000 m4 = 6000W • 第5年 4000 c5 +1000 v5 +1000 m5 = 6000W • ………………………………… • 第n年 4000 cn +1000 vn +1000 mn = 6000W
剩余价值,会努力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这样购买生产资料(特别是机器)的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 的比例会不断提高,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
比例会不断下降。 ”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 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存在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资本, 通过吞并或联合,合并为较大的资本。
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
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 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资本论(1)P678 》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情况下,资本积累对工人 阶级的影响。
•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的有机构 成提高情况下,对劳动力需求绝对量仍会增加, 但增加的比例会减少;
• B如果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也同时提高(例如资 本集中引起的资本扩大),而且追加资本引起 的可变资本量增加抵销不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引起的可变资本量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 绝对减少。
• 3、劳动力供给的增大:技术进步、竞争带来 的小生产者和资本家的破产
(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必要条件
• 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产 业后备军;
•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 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即在一定时期内时而 被大工业吸收,时而又被解雇,经常处于 流动状态的失业人口;
•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
• 预付资本的大小
• 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 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资本家个人消费基金 的比例,即(ΔC+ΔV): [ M-(ΔC+ΔV)]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二、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 三、相对人口过剩
中东29万人,拥有1万亿美元;拉美28万人,拥有3.5万亿美元。非洲最少,
只有5万人,拥有6000亿美元。就地区而言,财富增长最快的是拉美,达到
明生产关系变革的主题
第二节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 一、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 内在的动力:马克思
• “你须为上帝而勤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 罪孽而如此”。克尽天职(韦伯)
• 外在的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节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建立各因素 与M的联系)
•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概念:把剩余价值的
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 行。
•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 关系:
• 剩余价值
源泉
源泉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新特点 • A不仅全部资本,而且追加资本,也是来源于工
三、相对人口过剩
• (一)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 资本对它的需要而产生的过剩劳动人口。
• 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是 相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
•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 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二)资本积累、有机构成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形成
1.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积累 ——c与
二是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中那些靠经 营小块土地维持最低生活、随时准备流入 城市出卖劳动力的人口;
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被大机器生 产所排挤,没有固定职业,依靠从事家务 劳动和打雾工来糊口的人。
•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 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 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 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 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人口规律。 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 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
人剩余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