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景观评价

合集下载

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探讨摘要: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绿化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已建成的园林项目中,包含了许多学科,如生物科学、建筑装饰、园林建筑等。

从目前已建成的园林项目中可以看出,它将建筑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软景与硬景是两个非常切合的领域。

景观绿化项目的实施,既包括了生态效益,也包括了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绿化;建筑装饰;观赏性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仅是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景观建筑工程中,为了使整个工程的美观、实用、安全可靠,就需要从软景观和硬景观两个方面入手,对工程的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分析风景园林工程包含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概念1.1何谓软质景观所谓的软质景观,就是指在设计景观时,利用天然的物质,而在实际建筑中,最普遍的软性景观就是“绿化”和“水”。

软性景观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使用天然物质来拉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改善和优化人类生活环境,并在景观设计中调整景观的形式。

在园林工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软性景观,可以有效地重构园林工程的内部景观,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调整和分布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将土壤侵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达到美化景观工程的效果。

1.2何谓硬质景观硬景观的简单解释是指在景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使用人工材料,即通过硬景来优化、完善景观工程,使人们能够满足需求,从而提升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舒适度。

在风景园林的实际工程中,无论是凉亭、雕塑、桌椅、地砖、垃圾桶等,都是园林绿化的一大特色。

在硬质景观设计中,采用点、线、面设计相结合,既能提高景观的美感,又能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2风景园林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在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1软质景观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有效解决途径(1)软景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1、谈谈你“LANDSCAPE”、“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理解?Landscape—风景、景色、景观、地景。

Landscape Architecture——1858年由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丹提出,有很多译法与理解,分别为“景观建筑学”、“造园”(日本、台湾)、“风景园林”、“景园”等。

译为“景观规划设计“较妥切,因其已超于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范畴,随现代的生活发展而变化,适应旧时代要求而设立的专业,1901年予哈佛大学由奥姆斯特丹创系,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另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园艺《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同时也可以理解为Landscape Planning + Landscape Design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异同?同: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也是园林的核心;异: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优美的景观为“风景”、“园林”的精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强调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求经济和实用性。

面向群体是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

随现代生活而发展,受城市规划,新材料应用,感官、感觉、变化、艺术的发展,生态保育要求等因素制约而不同,具体为:1、城市人多地少,讲究经济利用,还要善于从死角。

边料用地中创造景观;2、私人用地减少,公共绿地增多,与传统风景园林的私人使用不同;3、不再纯粹美观、游憩、重视教育性,防污染等实用的绿化环境;4、不像景园古典精致典雅,设计简单,抽象,常见大片花草树木;5、造型、线条、雕塑或其它设施、材料更富于现代感;6、受城市规划影响大,要考虑历史文脉融合延续,不如景园独创性强。

3、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区别?城市设计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道、某个中心或场所进行综合设计,且的是最大可能地便利与舒适、美观,精髓是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着重于在型体方面构思。

评语大全之景观设计评语

评语大全之景观设计评语

景观设计评语【篇一:评价景观设计的标准】评价景观设计的标准无意间在坛子里发现了她,遗憾其居然没有被人关注,将之拾来分享于大家,希望前辈们谈论能对我们今天的琐事有所指引。

序:1. 讨论范围能是否集中在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如上面提到的绿地,公园等 ( 相对于大尺度的景观区域规划 ) 。

之所以有此限制是因为后者已经有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等诸多相对客观明确的评价标准,而前者的标准似乎还有些模糊 ( 不然也不会有这样多人找大家来 k 了 ) ,聊聊也许比自个琢磨能让我们想得更全面点儿。

2. 空对空地谈难免会有误解或是太泛泛,好在坛子里有的是上传的作品,所以尽可在自己所列标准下挂个链接,然后说“ 比如这个设计就如何的好啦 ( 或如何的烂 )( 挂自己的也可以啦)” ,于己于人,善莫大焉。

只不过需得是有心人,不怕麻烦。

3. 标准本身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所以大家尽可畅所欲言,每一种观点在这里都是欢迎的 ( 至少被我个人,嘻嘻 ) ,互相交流与自我展示才是网络的目的嘛4. 此次讨论的内容暂不包括效果图的效果,而暂限于设计。

主要原因是有更多这方面的高人在更好的地方 -- abbs 表现版,大家如果意在提高自己的渲染图能力,不妨在那里在上传一下作品,也许可以听到比这里更中肯确切的意见,得到更好的帮助评价景观设计的标准讨论总结第一部分:这次的讨论,大家积极参与,见仁见智,对评判的标准,目前大概有下面这几大类观点一 : 人以人为本 /yzh/funfish /s77330731 。

使用者- 环境行为理论 /arwarer- 首先要考虑人的活动,考虑人活动时对空间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休憩、活动的场所 /cclong_simon- 详细的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 混个学位- 我觉得最好的标准是应该像 site planning 一书中所提出在场地进行规划设计的前后进行公众调查和咨询 / 烟雨楼- 人性 /saisi- 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就是说能让人感觉到舒适 /chinaala- 以人为本,或者说是要具有亲和力 / 毛蛋儿- 首先要考虑使用人群,就是景观定性和立意 / 页子- 首先 , 要让人看得舒服 , 好比情人 ;其次 , 要让人用得舒服 , 如同老婆 ;再次 , 要让人经常使用 , 譬如老伴 ;最后 , 要让人时常回忆 , 经典如青草前的墓碑 /pipicat- 景观设计师的 handbook: 定量标准 /lastone细则i. 行为需求a. 有关休憩事项- 座椅:有否,多少,形式(包括放置形式和座椅本身的形式)是否根据座椅的服务对象来设置.。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第五章29.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③需表现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做出全面评价。

意义:此模型有助于理解亚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本质,但更适合于描述物理系统,不能充分反映出具有光合作用,植物,异质性结构及反馈机制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

30.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物种共存格局是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31.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较。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其中,非生物的和认为的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称为格局的驱动力。

物理系统变化驱动力:。

自然因素比较多吧?书上都没有。

32.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体现:充分利用和推广有限数据;模拟时、空间相同或相似的景观;理解和预测动态现象;综合不同时、空间上的信息。

33.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为什么:。

这个范式挺重要的,估计要与时俱进所以要变迁。

如何:基于对生态学中已有范式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生态学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范式变迁。

这一新范式是以斑块动态理论和等级理论的高度综合为特征的,这就是等级斑块动态理论。

34.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①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时间或作用②在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破坏的同时,干扰也可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③生态学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和尺度域。

正面负面看情况,因为干扰对于景观格局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空间异质性,还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物理环境的变化、干扰残留物质的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后来的景观演替和新形成景观的类型和格局产生影响。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29.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③需表现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做出全面评价。

意义:此模型有助于理解亚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本质,但更适合于描述物理系统,不能充分反映出具有光合作用,植物,异质性结构及反馈机制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

30.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物种共存格局是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31.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较。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其中,非生物的和认为的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称为格局的驱动力。

物理系统变化驱动力:。

自然因素比较多吧?书上都没有。

32.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体现:充分利用和推广有限数据;模拟时、空间相同或相似的景观;理解和预测动态现象;综合不同时、空间上的信息。

33.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为什么:。

这个范式挺重要的,估计要与时俱进所以要变迁。

如何:基于对生态学中已有范式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生态学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范式变迁。

这一新范式是以斑块动态理论和等级理论的高度综合为特征的,这就是等级斑块动态理论。

34.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①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时间或作用②在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破坏的同时,干扰也可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③生态学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和尺度域。

正面负面看情况,因为干扰对于景观格局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空间异质性,还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物理环境的变化、干扰残留物质的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后来的景观演替和新形成景观的类型和格局产生影响。

(完整版)何谓景观评价

(完整版)何谓景观评价

1.何谓景观评价?简述其特点和主要内容。

概念: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特点:(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主要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自然和人文属性)(2)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比较与评估)(3)景观功能价值评估(货币化)1)是通过评价景观的自然属性健康状况及视觉美学意义,对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2)则主要通过对景观可能的若干利用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估,更多的是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3)是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景观质量、景观生产价值进行综合并货币化的过程,注重景观价值潜力的转化过程。

2。

景观美具有哪些特性?其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特征:景观美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景观美的社会性(与人发生关系)景观美的可愉悦性(满足人的感官)景观美的时空性(随时空变化而变化)评价的基本原则:(1)直觉性原则(2)功利性原则(3)功能性原则3.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试述各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优缺点。

评价方法:(1)描述因子法:描述因子法(descriptive inventories)是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度值。

此法首先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然后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作出评价。

记录每个景观中各种特征的存在与否,并统计其数目,在有的情况下,给每种特征赋予一个数值;最后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美景度联系起来。

有时只是单纯地对记录结果求和,有时则是综合各种特征或特征值,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优:此法的难点就在于所选择的景观特征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特征,同时又能充分地把多种不同的景观区分开来。

Litton指出描述因子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景观评价,而且同时适用于规划或设计服务的景观评价。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5. 景观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6.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7. 景观边界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10. 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13.文化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如城市景观.14.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1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18. 网络与网络结点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19. 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2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地貌和气候条件;干扰因素.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 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狭义上: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广义上: 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基本相同.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 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 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2)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4) 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点: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费用支出法.以人们到自然风景区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生产成本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指自然风景区生态系统破坏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所需的花费.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替代市场价格法.可以用"影子价格"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模拟市场技术,通过问卷调查,以居民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生态规划的雏形是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河水滋润植被;通过遮阴,枯枝落叶输入影响河水理化性质;防止河岸冲刷;过滤缓冲作用.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 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2.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性问题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选择发展方向.3.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许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周围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4. 土壤侵蚀量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在园林规划与建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5.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沿河植被在影响河流水质方面的作用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景观生态学答案

景观生态学答案

+-?景观生态学?作业题P231、什么是景观?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许多生态过程发生和开展的载体,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景观的概念,把握景观的根本特征,是景观生态学不断开展的根底。

景观的美学概念:就是从景观的外在形态特征方面对景观的认识,着重于从外部形态特征上去把握地域客体的整体属性,是人类能够感知和认识,并能从中得到开展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空间实体,优美和谐的景观是人类精神娱乐的源泉,也是诗词、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领域伟大创造的源泉,是以广义艺术和美学为目的的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的对象。

2、景观有哪些根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根本空间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一般可根据其生态学或自然地理学性质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森林、草地、灌丛、河流、湖泊、农田、村庄、道路等。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由于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对它们在景观中的作用有明显影响,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也有差异,划分景观结构成分可以更好地分析、研究和理解景观的结构特征以及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4、国际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主要学术流派1、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研究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5、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我国在生态农业、大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农业、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经济、土地荒漠化控制、土地承载力、植被潜在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雄厚的根底,特别是在经济开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人工景观和人类经营的景观占绝对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何谓景观评价?简述其特点和主要内容。

概念: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特点:(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主要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自然和人文属性)
(2)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比较与评估)
(3)景观功能价值评估(货币化)
1)是通过评价景观的自然属性健康状况及视觉美学意义,对景观的保护和开
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2)则主要通过对景观可能的若干利用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估,更多的是为了发
展生产的需要;
3)是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景观质量、景观生产价值进行综合并
货币化的过程,注重景观价值潜力的转化过程。

2.景观美具有哪些特性?其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特征:景观美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
景观美的社会性(与人发生关系)
景观美的可愉悦性(满足人的感官)
景观美的时空性(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评价的基本原则:(1)直觉性原则(2)功利性原则(3)功能性原则
3.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试述各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优缺点。

评价方法:(1)描述因子法:描述因子法(descriptive inventories)是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度值。

此法首先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然后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作出评价。

记录每个景观中各种特征的存在与否,并统计其数目,在有的情况下,给每种特征赋予一个数值;最后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美景度联系起来。

有时只是单纯地对记录结果求和,有时则是综合各种特征或特征值,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

优:此法的难点就在于所选择的景观特征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特征,同时又能充分地把多种不同的景观区分开来。

Litton指出描述因子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景观评价,而且同时适用于规划或设计服务的景观评价。

因此这种方法在景观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缺:一是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者的专业知识和判断,以及依赖于所选择的描述性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相关性;二是这种方法难以直接将各种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亦即很难建立起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实际上是一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它是通过向公众提问(可以是口头或表格等方式)汇总的结果来评价公众对景观的满意程度或可接受程度。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但通常没有明确提出的假设之上,即受调查人所表达的对景观的喜好程度是与景观美关联的,即人们越喜欢的景观就是越美的景观。

优:在于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比较方便、经济,只需整理一套问题清单并做成问卷即可,不需要进行艰苦的野外工作和图片处理,对问题的选择不受森林资源现
状的限制,并且问题的大小完全可以根据目的任意确定。

缺: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问法下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何措辞显得很关键。

此外,这种方法的调查工作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时候公众在回答问题时所作的选择与面对景观实体或图片时所作出的选择相互矛盾。

(3)直观评价法:直观评价法(perceptional preference assessment)在很多方面与问卷法相似,都是通过公众的评判来评价景观质量。

但这种方法是从心理物理学理论衍生而来的。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建立环境刺激和人们感觉、知觉和判断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手段的学科。

景观美学评价中正是运用了该学科的主要思想,把景观与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因此,这种方法通常又称心理物理学方法(psychophysical method)。

优:一是以公众评判为依据,而不是依靠少数专家;
二是景观的物理特征能够客观地加以测定,这样就避免了大量运用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或其他生态学原则所带来的不便。

4.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

内涵: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以分为4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
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缓减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处理废物等);
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学等)。

基本原则: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评价的主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
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益的源泉;
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的转换器
5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通常可分为哪几类?
第一,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可以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第二,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三,选择价值,它是人们为了将来能流够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
第四,存在价值(又称内在价值),它表示人们为确保这种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它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与人们是否进行消费利用无关。

6如何理解生态系统健康?简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要点。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与理论上所描述的相近,那么它们就是健康的,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一个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往往是处于衰退、逐渐趋向于不可逆的崩溃过程。

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变化都是有害的,它与系统多样性相联系,多样性是易于度量的。

事实上,生态系统健康可能更多地表现于系统创造性地利用胁迫的能力,而不是完全抵制胁迫的能力。

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弹性,有能力抵制疾病,是系统在面对干扰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弹性能力越大,系统越健康,弹性强调了系统的适应属性,而不是摆脱它。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要点
第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应该建立于单个物种的存在、缺失或某一状态为基础的标准上。

不应该仅停留在对物种大量的调查或统计的基础上。

同时应有实验室的工作配合。

第二,系统健康评价应该能反映人们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认识。

第三,虽然作为最佳的健康评价度量应该是最简单的、可以系列化、有可分辨的变化状态,然而生态系统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

因为单一数值将多个维度(一维度代表以类型项目)压缩到了一个几何级数上、维度为零的程度。

第四,系统健康评价的标准该与在数值上的变化相对应,即使给几十年,发生的数量改变也不应该出现间断。

健康的度量应该具有统计学属性。

第五,考虑到最小数量的观察,系统健康的度量应该与观察次数不具相关性。

7何谓生态风险?它有哪些特点?
生态风险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状况。

生态风险具有如下特点:不确定性、危害性、内在价值性、客观性
8简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1)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
“区域”是指在空间上伸展的非同质性的地理区。

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之前,首先必须对所要评价的区域有所认识和了解,根据评价目的和可能的干扰及终点,恰当而准确地界定研究区的边界范围和时间范围,并对区域中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2)受体分析
“受体”即风险承受者。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时,通常经过判断和分析,选取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物种、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类型作为风险受体,用风险的受体来判断、分析或代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

(3)风险源分析
“风险源分析”是指对区域中可能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干扰进行识别、分析和度量。

(4)暴露和危害分析
“暴露分析”是研究各风险源在评价区域中的分布、流动及其风险受体之间的接触暴露关系。

(5)风险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即评估危害作用的大小以及发生概率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前述各评价部分的综合阶段。

(6)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提出综合的以及针对某个风险源、某方面影响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生态风险评价,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由于生态风险评价首先起源于环境科学领域,因此,最初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很多集中在评价污染物可能给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带来的概率损失领域。

然而,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具有危害作用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是污染物,各类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转基因生物的逃逸、生态入侵、景观结构的恶性改变等,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都存在极大的威胁,这些一旦发生必然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危及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安全和健康,因而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风险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