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活动和对话,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选取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想象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尤为有效,因为他们更加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和情境来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方法。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尤为有用,因为语文是一门注重思考和表达的学科,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资源导入法资源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对比和分析来了解课堂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四、故事导入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只有通过有效的导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八得好,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八为好呢?下面介绍十种导八方法,以供参考。
一、猜迷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用猜速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校办公室,李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
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了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李老师,我来看您了。
”老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
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李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精猜,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学生各把己见,举手回答.有预习的学生会答。
最可爱的人”.对,李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二、故事引路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八: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
”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
你的脸皮那么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剌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初中阶段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整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生动的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呢?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环境,或者利用实物或图片等道具,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某种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比如讲述诸葛亮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他与庐山老人的相识,或者他与刘备的相遇等情节,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体验这些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古诗词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与诗词相关的问题,比如“古人为什么喜欢在诗歌中描绘山水?”,“你认为诗歌中的山水和我们所见到的山水有什么不同?”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作用。
三、故事导入法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或者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等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对课题的引导和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是指通过播放或者演唱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课题的内涵,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播放古代音乐或者演唱古代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古代的文学气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语文新授课的流程

初中语文新授课的流程
一、导入环节
1.1 故事导入
1.2 问题导入
二、知识讲解环节
2.1 字词讲解
这字词啊,是语文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重要。
在讲字词的时候,可不能干巴巴地读和解释。
比如说“确凿”这个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猜这词啥意思,然后再解释,还可以举个例子,“我对这件事的记忆确凿无误”。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还能记得牢。
2.2 文意疏通
2.3 重点难点剖析
三、课堂互动环节
3.1 小组讨论
3.2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也不能少。
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哪个学生有点走神了,就给他提个问题。
这就像给打盹的人来个小闹钟一样。
而且问题要有点挑战性,让学生动动脑筋,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环节
4.1 总结
总结就像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
老师要把这堂课的重点内容再强调一下,让学生有个整体的认识。
就像把一顿大餐的精华再给学生回味一下。
4.2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可别搞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比如学了描写景物的课文,就让学生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景物的小短文。
这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中去,一举两得。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分享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分享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设置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分享篇11、导入框导入法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课前面都有导入框,框内的导语或介绍作者,或揭示文章主旨,或提出问题,或明确阅读要求。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恰当运用导入框的导语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春》这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导入框的导语:“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好的境界中。
”阅读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阅读本文的方法,即通过朗读来品味江南春景,然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简捷明快地进入了文本的教学。
2、释标题导入法课文的标题在结构上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内容上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即文章的文眼。
它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晶,也是读者理解文章的钥匙。
在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章标题特点和它与课文内容的联系,通过对标题进行诠释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生物入侵者》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学生只能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
这样,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也就顺利地导入课文的教学。
3、概括导入法概括,就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或精选课文中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或情节。
教师也可以用概括的方法来导入语文课的教学。
如一知名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开始就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的情节并说明理由。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情节――“骗”,同时,也导入了课文的教学。
抓住一个“骗”字,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都迎刃而解了。
这样做,既导入了课文教学,又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导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讲解、提问、游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明确具体的实例等手段,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词汇、语法知识、古文典籍等内容。
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对象,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发散、引导、反问、深挖等技巧,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深入了解学习对象,掌握知识点。
其中,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错点。
此外,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悟能力和理解深度有很大帮助。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以趣味性、互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除了满足学习要求外,还能提供情感交流、体验感知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针对不同年段,可以设置翻牌游戏、词语接龙、分组比赛、语文PK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引领,更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和趣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关于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关于导入语的设计课堂的导入是一堂成功课首要考虑的问题。
它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以下是我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法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我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则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
我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
”“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兴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学习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就用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学生就会愉快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来引出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可以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引起学生对荷花的兴趣,然后再引出《荷花》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文学价值。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图文导入图文导入是指通过图片或图表来引入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展开想象,引出文本的内容和主题。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荒岛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想象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出故事的开端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论语》中,可以先提出一个与孔子思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并交流,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指通过展示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物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药》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药品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实物来了解药品的制作过程、作用等,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指通过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来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基础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饮食男女》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引入《饮食男女》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通过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新课的导入,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艺术激发兴趣效果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一堂课中,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初中语文课导入新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第二、复习过渡法
复习过渡法,是指建立在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按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挑战者”号追思》,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学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知道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震惊,为什么会令世界都关注和震惊呢?同学们回想一下,作者是从哪此方面来叙述这次事件的?然后教师作小结:在震惊之余,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止步不前还是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挑战者”号追思》将给我们很深的启示。
第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如《万紫千红的花》的导入。
教师可这样导入:“花儿是美丽的,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有两句精彩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看,这绚丽多彩的花的世界真是美极了,这‘红紫烂漫’的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可‘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它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第四、演示实验导入法
演示实验导入法就是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
语文课中的实验是很少的,因此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了注意力,还会留下深
刻的印象。
而实验的内容恰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如《死海不死》,教师把两只装着水的烧杯放在讲台上,这两只烧杯大小相同,水位一样。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做个实验。
你们看,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教师把手里的鸡蛋给大家看),“现在我把它放在第一个烧杯里,你们看,怎么样?”“沉下去了”学生们回答。
“我把它拿出来,放在第二个烧杯里,怎么样?”“没全沉。
”“半沉半浮。
”学生们七嘴八舌“是的,半沉半浮,为什么呢?”“水有问题”有学生说。
“是的,水有问题。
水有什么问题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尝一尝?”一位学生走上前来,从两个烧杯里各喝了一口水。
他告诉大家:“第一个烧杯里的是淡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咸极了。
”教师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里放了大量的盐,
是超饱和食盐水。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湖,含盐量特别高,人下到湖水里会怎么样呢?”“会浮起来。
”许多学生回答。
教师说:“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确有这么一个湖,叫死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死海不死》。
第五、介绍性导入法
介绍、说明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如:在讲授《挖荠菜》时,教师可介绍: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
地菜就是荠菜,在很多年纪稍大的人心中,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现在吃过的同学不多。
荠菜是和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它却是穷人的救命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挖荠菜》,就反映了这种生活。
第六、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
明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如《提醒幸福》一文的导入,教师可从下面的故事入手: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
天晴了,老婆婆很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也很着急,因为
那个染坊的女儿晒不干布。
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
”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首先,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
没有这种事?不用展开讨论,不用说得很多,总之还是有的。
比如,有的同学有同父异母的妹妹,本来觉得她分享了自己的爱,可一想别人都没有妹妹,只自己有,不也是很好的事吗?其次,你想老婆婆的忧虑有没有道理?她的快乐是不是源于别人的提醒?忧虑当然也有道理,但快乐确实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身边跑掉。
这个道理有位女作家用很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提醒幸福》。
第七、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
如:《在声音的世界里》的导入,教师放一段《梁祝》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说说在听这段音乐时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大家感受到的不尽相同,但我们可能发现,一旦沉浸于音乐,音乐便会牵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在声音的世界里》,便是当代作家王蒙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第八、多媒体教学设计法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
如讲《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可用投影仪放映《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情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实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以多媒体的课件来导入新课,
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在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掌握,只有紧扣课文的主体内容或主题,艺术地吸引或集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