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胶和瓜尔胶

黄原胶和瓜尔胶
黄原胶和瓜尔胶

1 黄原胶及其性质

1.1 黄原胶简介

黄原胶(Xanthan)是由一种植物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杆状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产生的一种杂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在2×106~2×107 ,主链为由葡

萄糖以β-1-4糖苷健连接的纤维素结构,主链的相间的葡萄糖的C3位由线性的甘露糖-葡萄糖酸-甘露糖3糖单元侧链取代。通常情况下,侧链的内侧和末端的甘露糖是乙酰化和丙酮酸化的,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产生菌株和发酵条件。

黄原胶的黄原胶的骨架类似纤维素,但是带负电荷的侧链之间以及侧链与聚合物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黄原胶形成侧链绕主链骨架反向缠绕,通过氢键维系形成棒状双螺旋结构。一般水溶性聚合物骨架被其它化学药品或酶攻击、切断后,会丧失其增稠能力。而在黄原胶溶液中,聚合物骨架周围缠绕的侧链使它免于被攻击,所以黄原胶对化学药品和酶试剂的降解具有良好的抵抗性。

1.2 黄原胶的理化性质

黄原胶是一种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性能较为优越的生物胶。分子侧链末端含有丙酮酸基团的多少,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黄原胶具有长链高分子的一般性能,但它比一般高分子含有更多的官能团,在特定条件下会显示独特性能。它在水溶液中呈多聚阴离子且构象是多样的,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

(1)水溶性和增稠性

黄原胶在水中能快速溶解,水溶性很好,在冷水中也能溶解。吉武科等在25℃下,用NDJ一1型旋转黏度计6 r?min-1时测得质量分数0.1%、0.2%、0.3%、0.7%、0.9% 的黄原胶黏度分别为100 mPa·s、480 mPa·s、l300 mPa·s、5400 mPa·s

和8600 mPa·s。从测试结果看出,黏度随浓度的递减而不成比例地降低,且质量

分数0.3%是高低黏度的分界点。质量分数为0.1%的黄原胶黏度为100 mPa·s

左右,而许多其他胶类在质量分数为0.1%时,黏度几乎为零。由此可见,黄原胶具有低浓度高黏度的特性。

(2)悬浮性和乳化性

黄原胶因为具有显著的增加体系黏度和形成弱凝胶结构的特点而经常被用于食品或其它产品,以提高O/W乳状液的稳定性。但麻建国的研究发现,溶液中黄原胶的添加量达到一定量后,才能得到预定的稳定作用。在黄原胶质量分数小于0.001%时,试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不大;质量分数在0.01%~0.02%时样品底部富水层出现,但体系无明显分层;质量分数大于0.02%时,乳状液很快分层。只有当质量分数超过0.25%时,黄原胶才能起到提高体系稳定性的作用。

(3)流变性

即触变性或假塑性、剪切变稀性。黄原胶的水溶液,在受到剪切作用时,黏度急剧下降,且剪切速度越高,黏度下降越快,如6 r?min-1时质量分数0.3%的黄原胶黏度为1300 mPa·s,而60 r?min-1时黏度还不到原来的1/3,仅为400 mPa·s。

当剪切力消除时,则立即恢复原有的黏度。剪切力和黏度的关系是完全可塑的。当黄原胶与纳米微晶纤维素复配时,能在水中形成高强度的全天然生物胶,其触变性变得更强。

(4)热稳定性和酶稳定性

黄原胶水溶液的黏度在10℃~80℃几乎没有变化,即使低浓度的水溶液在很广的温度范围内仍然显示出稳定的高黏度,这不同与其它的多糖溶液。黄原胶溶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4℃~93℃)反复加热冷冻,其黏度几乎不受影响。通常的微生物酶类或工业酶类,如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或淀粉酶对黄原胶没有作用。

(5)酸、碱、盐稳定性

黄原胶溶液对酸、碱十分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可使用。在pH值 2~

12黏度几乎保持不变。虽然当pH值等于或大于9时,黄原胶会逐渐脱去乙酰基,在pH值小于3时丙酮酸基也会失去,但无论是去乙酰基或是丙酮酸基对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影响都很小,即黄原胶溶液在pH值 2~12黏度较稳定。所以对于含高浓度酸或碱的混合物,黄原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多种盐存在时,黄原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它可在质量分数为10% KC1、10% CaC12、5% Na2CO3溶液中长期存放(25℃、90 d),黏度几乎保持不变。

2、瓜尔胶及其性质

2.1 瓜尔胶简介

瓜尔胶(Guar gum)是从印巴次大陆的一种豆科植物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瓜尔胶是中性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20~30万,就分子结构来说它是一种非离子多糖。它以β-1,4-D-聚甘露糖为分子主链,侧链则由单个的α-D-半乳糖以

β-1-6糖苷键与主键相连接。在主键上平均每两个甘露糖单位中有一个半乳糖单位在C-6位与之相连,甘露糖对半乳糖之比为1.8:1(约为2:1)。半乳糖的分布是随意无规则的,因为在其主键的有一些区段上并没有半乳糖,而在另一些部分则是高取代区。尤其在离子强度很低的情况下,这种均匀无分支的区段被认为能与黄原胶形成聚合物,结果产生弱的黏度增效作用。

瓜尔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与纤维素的结构非常相似,这种相似性使它对纤维素有很强的亲和性。在应用时,瓜尔胶比刺槐豆胶(被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更容易水化;在化学组成上瓜尔胶的分支单元数是刺槐豆胶的2倍,并且瓜尔胶直链上没有非极性基团,大部分伯羟基和仲羟基都处于外侧,半乳糖支链并没有遮住活性的醇羟基,因此具有更大的氢键活性。

为了赋予瓜尔胶更好的使用性能,可以采取对瓜尔胶原粉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即在分子链上引入阳离子基团生产阳离子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在冷水中可溶,这与阳离于淀粉相比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2.2 瓜尔胶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和增稠性

在冷水中就能充分水化(一般需2 h),能分散在热水或冷水中形成粘稠液,1%水溶液的黏度在4000~5000 mPa·s之间,具体黏度取决于粒度、制备条件及温度,为天然胶中黏度最高者。分散于冷水中约2 h后呈现较强黏度,以后黏度继续逐渐增大,24h达到最高点,粘稠力为淀粉糊的5~8倍。加热则迅速达到最高黏度,胶溶液的黏度随胶粉粒度直径的减小而增加;水化速率则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如果经85℃制备,10min即可充分水化达到最大黏度,但长时间高温处理将导致瓜尔胶本身降解,使黏度下降。瓜尔胶溶液pH值在8~9时可达最快水化速度,然而大于10或小于4则水化速度很慢。因此,在应用时应等瓜尔胶充分水化后再调节溶液的pH值。同样,溶液中有蔗糖等其它强需水剂存在时,也会导致瓜尔胶的水化速率下降。实际应用中,也应等瓜尔胶充分水化后再添加蔗糖。

一般而言,0.5%以上的瓜尔胶溶液已呈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体特性瓜尔胶的水溶液为中性,pH值变化在3.5~10范围内对胶溶液的性状影响不很明显,一般在pH值 3.5~6.0范围内随pH值降低黏度也有所降低,pH值3.5以下黏度又增大,在pH值为6~8范围内其溶液黏度可达到最大值,pH值在10以上则黏度迅速降低。

瓜尔胶是一种溶胀高聚物,对它来说水是唯一的通用溶剂,不过也能以有限的溶解度溶解于与水混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液中。

(2)稳定性

此外瓜尔胶具有良好的无机盐类兼容性能,耐受一价金属盐,如食盐等的浓度可高达60% ;但高价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使溶解度下降。在控制溶液pH值的条件下,瓜尔胶能与交联剂,如硼酸盐、金属离子等反应,可生成稍带弹性的粘质,

瓜尔胶还能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溶性薄膜。与其他多糖类物质一样,瓜尔胶及其衍生物在pH值 3或以下的酸性溶液中会降解,被水解的是糖苷键,结果黏度急速丧失。在轻度偏碱的pH值下,链段还原末端β-位的切断反应,使链缓慢缩短,这一过程比酸水解要慢。瓜尔胶加热至很高温度时可导致热降解,瓜尔胶溶液加热至80~95℃并持续一定时间,就可丧失黏度。

(3)与其它胶的协同作用

瓜尔胶是直链大分子,链上的羟基可与某些亲水胶体及淀粉形成氢健,瓜尔胶与小麦淀粉共煮可达更高的黏度,瓜尔胶能与某些线型多糖,如黄原胶、琼脂糖和к-型卡拉胶相互作用而形成复合体,瓜尔胶与黄原胶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但与卡拉胶则无协同效应。这种相互作用比之槐豆胶则相对较弱。在低离子强度下,与阴离子聚合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后有增强黏度的协同作用。这些阴离子化合物被吸附在中性聚合物上,并因此而扩大了瓜尔胶的分子。这是在所吸附的带阴离子的功能基团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结果。如加入电解质,导入相反的离子则中和了阴离子电荷,并因而破坏了协同作用。

3 黄原胶和瓜尔胶在石油开采中应用

3.1 压裂采油技术与 EOR 驱油技术

世界石油工业 100 多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技术发展史,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推动着油气田开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近 20 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多学科的协同与集成推动着油气田开发水平正在向新的高度进展。然而目前油气田开发领域仍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从资源角度看,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老油田、低渗透油藏、重油及油砂油藏、深水油藏、天然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煤气油、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等)六大领域。

(1)压裂采油技术

特别低渗透油气藏在探明储量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开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从世界油气资源分布来看,成一个三角形态,即品味高、易开采的油气资源进展很小的比例,而渗透油气藏、致密气藏是接替高品位常规油田资源的必然趋势。据报道,俄罗斯各油气区中难以开采的石油储量占剩余可开采储量的40%以上,渗透率低于0.05μm2的低渗透储集层中的储量约有150×108t,其中65%分布在西伯利亚。目前全俄罗斯从低渗透油藏中采出的石油约占全部产储量的25%。在美国200年致密气藏的产量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5%,储量占22%。而在剩余

探明储量中致密气的比例将占25%。我国每年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原油储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以中国石油为例,从“八五”的59%增长到“九五”的67%,“十五”期间则占到了70%左右。如何有效的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

题。

区域整体压裂改造技术是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有效方法。从 1948 年用于油井增产以来,压裂技术有令人满意的历史。压裂改造提高油井的产量的机理是通过人工往地下油层注入液体,使油层在压力作用下裂缝增大或畅通,改善地层的渗透能力,提高油气田的倒流能力,从而使原油有利于向地面流动,达到提高采油产量的目的。压裂液是压裂施工中的介质,为水力压裂施工作业提供了手段。(2)EOR技术与聚合物驱油

油田采油大致分三个阶段:直接抽油、注水采油和注驱油剂采油。在原油的开采过程,初次采油一般依靠地底压力让原油自喷而出。而后由于地下压力减小,不得不往地下注水将油驱除,称为二次采油。经过上述两次采油,我国的综合原油采出率仅有40%~50%多一些,也就是说,还有50%多的原油留在地下无法采出。因此,进行三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即强化采油( 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提高原油采出率,是缓解我国多数油田衰老速度,维持我国原油稳产、减少我国对国外原油依赖程度的战略要求。

目前我国大庆、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大型油田均已进入开采中后期,采出油含水率高达90%。因此,采用EOR技术提高采收率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战略措施。采用EOR可是采油率提高到80-85%,在世界范围内EOR的产油量

已经达到世界产油量的5%。美国石油总产量的37%来自一次采油, 而51%的最大份额则是由注水、注气等二次采油贡献的, 约12%的石油产量来自三次采油, 即EOR。上述产量比例在美国至少保持了15 年之久。

目前,EOR工艺主要包括热采工艺,混气驱和非混气驱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和化学驱工艺等。尽管化学驱油在美国所受到的关注和推广长达二十多年, 其成效却一直不理想, 但化学驱油技术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国内外科研及生产实践表明,聚合物驱油是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黄原胶在石油开采中应用

钻井液是钻井过程中使用的作业流体,在钻井过程中使用的作业流体,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常把钻井液比喻为“钻井的血液”,其功能是:悬浮和携带岩屑,清洗井底;润滑冷却钻头,提高钻头进尺,通过钻头水眼冲击地层,有利于破碎岩石;形成泥饼,增加井壁的稳定性;建立能平衡地层压力的液柱压力,以防止发生卡、塌、漏、喷等复杂事故;使用涡轮钻具时,可作传递动力的液体。钻井液增粘剂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其功能是增加黏度和切力,提高钻井液悬浮能力,这是钻井液行使功能必可缺少的。

在提高采收率的各种方法中,聚合物驱油占有重要地位。聚合物的作用是调节注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的黏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降低地层水相渗透率,使水与油能匀速的向前流动。这类聚合物在油藏条件下,必需具有优良的增黏性能,而且在温度、压力及盐的作用下要有高的黏度保持率。

我国油田用化学品主要是聚丙烯酰胺、CMC、变性淀粉等,造成打井成本高、出油率低。黄原胶在增黏、增稠、抗盐、抗污染能力等方面远比其他聚合物强,尤其在海洋、海滩、高卤层和永冻土层钻井中用于泥浆处理、钻井液和完井等方面效果显著,对加快钻井速度、防止油井坍塌、保护油气田、防止井喷和大幅度提

高采油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当黄原胶与磷酸酯化度在0.03~0.5的刺槐豆胶混合使用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由于黄原胶溶液具有良好的增粘性、流变性、水溶性、化学稳定性, 并具有较强的机械抗降解能力, 因此可作为油田开采的驱替剂。由于该产品与一般的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 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加工工艺简单、驱油效果好、制造成本低, 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剪切降解能力, 在地层中能选择性流动, 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已逐渐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驱替剂或改善开采效果的化学调剖剂应用到油田开采中。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说明黄原胶具有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作用,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油田开采驱替剂。

此外,黄原胶在压裂液也有所应用,主要用于水基压裂液的稠化剂,兼有减少摩阻的功能。

3.3 瓜尔胶在石油开采中应用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向井内挤入的全部液体称为压裂液。在水力压裂改造油气藏过程中,压裂液的作用是在压裂过程中传递压力,使储层产生人工水力裂缝,并使之向深处延伸拓展;同时沿着人工水力裂缝输送并铺置支撑剂,形成具有导流能力的支撑(有效)缝隙,提高产能。

压裂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才能满足压裂工作要求,主要包括(1)压裂液应与地层物质和流体相配伍。如果压裂液的化学性质引起地层中粘土膨胀,就会堵塞孔隙通道,将会造成施工失效; 如果压裂液产生原油的乳化物或沉淀物,将引起堵塞而不能达到增产目的。压裂液应有足够的粘性能输送支撑剂进入管道,穿过炮眼,深入裂缝。(3)理想的压裂液应有适当的效率,大部分液体应留在裂缝中而不是滤失到地层里。液体的利用率一般由高黏度与滤失添加剂结合起来获得。(4)压裂液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当它存留于地层时,有从高黏度回复到低黏度的能力,以使处理液易于从地层清除。另外,压裂液应该既顾及到高黏度又具有减阻特性。

许多种液体都可用作水力压裂的压裂液。对一口具体的井选择出适宜的压裂液,就必须了解各种压裂液的性能要求,以及如何使其改性来达到各种预期的效果。压裂液的性能对压裂后的增产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压裂液在压开裂缝后必须能够将支撑剂携带并充填于裂缝中,一旦压力解除后,裂缝仍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形成一个超过地层传导率的裂缝传导率。一般认为,压裂后的增产主要取决于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支撑裂缝的几何形状。裂缝的导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撑剂的粒度、形状和强度。此外,还与支撑剂分布和浓度有关。而压裂液的黏度直接影响裂缝的几何形状(及裂缝的长度、宽变和深度)。高黏度的压裂液几乎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使高浓度、大颗粒支撑剂处于悬浮状态并将其输送到远距离;高黏度的压裂液也增大了裂缝的面积。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裂缝导流能力。高黏度的压裂液还能够减少滤失率和提高其携带支撑剂的能力。因此,压裂液的粘性是其一个重要指标。

在压裂作业过程中为保证压裂液的性能施工工艺要求,需要添加适当的压裂化学剂,这些化学剂就叫压裂用化学品。压裂用化学品主要有稠化剂(增稠剂)、交联剂、pH值控制剂、破胶剂、粘土稳定剂、杀菌剂、温度稳定剂、破乳剂、乳化剂、消泡剂降滤失剂、助排剂、润湿剂减阻剂和支撑剂等。其中稠化剂是压裂液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增粘,并于交联剂反应形成冻胶,大幅度提高压裂液的黏度,同时还有降滤失降摩阻的功能。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瓜尔胶及其衍生物作为稠化剂,包括未改性的瓜尔胶(GG),

改性后的瓜尔胶衍生物羟丙基肌胶(HPG),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羧甲基瓜尔胶等等。据统计在稠化剂中,未改性的天然瓜尔胶占20%,而羟丙基瓜尔胶约占2/3,两者的用量约占总量的90 %。

D—580 百宜压裂液专用杀菌防腐剂。植物胶属于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极易受微生物的侵蚀而降解。特别是腐生菌对植物胶的危害最大。D—580百宜压裂液专用杀菌防腐剂是我单位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专门针对此而研制的。它是以阳离子长链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复合而成的广谱杀菌防腐剂,对杀灭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是目前国内植物胶压裂液防腐剂的换代产品。它不仅提高压裂液冻胶的运动粘度,而且可以延长压裂液的保存时间。D—580百宜压裂液专用杀菌防腐剂特别适用于植物胶压裂液的抗菌防腐,也适用于钻井泥浆、钻井液、稠化剂、固井剂、降滤失剂等油田系的杀菌。

性能特点

◆ 极强的杀菌能力:对杀灭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等有特效

◆ 价格低,用量少,只需0.005%—0.01%

◆ 无毒、无色、无嗅;对皮肤无刺激

◆ 抗高温,400℃以内不会失效

◆ 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

◆ 抑菌时间长

◆ 抗有机物干扰,与其他油田助剂配伍性好;对金属无腐蚀性

◆ 投加无泡沫;易溶于水;可降解,对环境没有污染

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PH值: 6.5—7.5

比重(20℃,g/cm3):1.00 — 1.05

鼠 >5 000mg/kg 属实际无毒级。

毒性: LD

50

用量

现场配液时,按0.005%—0.01%加入(建议浓度0.008%),混合均匀即可。

包装与储存

本品采用25kg、200kg塑料桶包装。常温保质期3年。

D—581百宜植物胶专用杀菌防腐剂。植物胶属于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极易受微生物的侵蚀而降解。特别是腐生菌对植物胶的危害最大。D—581百宜植物胶专用杀菌防腐剂是我单位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专门针对此而研制的。它是以阳离子长链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复合而成的广谱杀菌防腐剂,对杀灭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是目前国内植物胶防腐剂的换代产品。D—581百宜植物胶专用杀菌防腐剂特别适用于淀粉胶、瓜尔胶、黄原胶、糊精胶、豆胶、阿拉伯树胶、松香胶、羧甲基纤维素胶、木质素胶等各类植物胶、淀粉、浆糊、蛋白、胶粘剂、稠化剂等产品的杀菌防腐。

性能特点

◆ 极强的杀菌能力:对杀灭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等有特效

◆ 价格低,用量少,只需0.01%—0.05%

◆ 无毒、无色、无嗅;对皮肤无刺激

◆ 抗高温,400℃以内不会失效

◆ 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

◆ 抑菌时间长

◆ 抗有机物干扰,配伍性好;对金属无腐蚀性

◆ 投加无泡沫;易溶于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活性物含量:≥ 10 % PH值: 6.5—7.5

比重(20℃,g/cm3):1.00 — 1.05

毒性: LD

鼠>5 000mg/kg 属实际无毒级。

50

用量

按0.01%—0.05%配液,加入植物胶中,混合均匀即可。

若是瓜尔胶粉防腐:将瓜儿胶片加入0.01%—0.05%的配液中浸泡,经浸泡后的瓜尔胶片再做成瓜尔胶粉,防腐效果会更好。

包装与储存

本品采用25kg、200kg塑料桶包装。常温保质期3年。

黄原胶的生产

黄原胶(Xanthan Gum)的特性、生产及应用 许多微生物都分泌胞外多糖,它们或附着在细胞表面,或以不定型粘质的形式存在于胞外介质中,这些胞外多糖对于生物体间信号传递、分子识别、保护己体免受攻击、构造舒适的体外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分泌的多糖结构各异,其中一些有着优良的理化性质,已为人类广泛应用。对于仍不为人类所知的绝大多数多糖,人们试图通过相关的多糖结构问的相互比较,推断出构效关系,从而人为地主动修饰、构造多糖,以满足应用的需要。其中,黄原胶是人类研究最为透彻、商业化应用程度最高的一种。. 1 黄原胶的结构 黄原胶(xanthan gum)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的北方研究室(Northern Re. gional Research Laboratories,NRRL)从野油菜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NRRLB一1459发现了分泌的中性水溶性多糖,又称为汉生胶。黄原胶由五糖单位重复构成,如图1,主链与纤维素相同,即由以13—1,4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构成,三个相连的单糖组成其侧链:甘露糖一葡萄糖一甘露糖。与主链相连的甘露糖通常由乙酰基修饰,侧链末端的甘露糖与丙酮酸发生缩醛反应从而被修饰,而中间的葡萄糖则被氧化为葡萄糖醛酸,分子量一般在2×10。~2×10 D之间。黄原胶除拥有规则的一级结构外,还拥有二级结构,经x一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测定,黄原胶分子问靠氢键作用而形成规则的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之间依靠微弱的作用力而形成网状立体结构,这是黄原胶的三级结构,它在水溶液中以液晶形式存 在¨。 2 黄原胶的性质 黄原胶的外观为淡褐黄色粉末状固体,亲水性很强,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美国FDA于1969年批准可将其作为不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98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也批准将其作为食品乳化剂和稳定剂。由其二级结构决定,黄原胶具有很强的耐酸、碱、盐、热等特性。黄原胶最显著的特性是其控制液体流变性质的能力,它即便在低浓度时也可形成高粘度的、典型的非牛顿溶液,具有明显的假塑性(即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其表观粘度迅速降低)。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溶质浓度、温度(既包括黄原胶的溶解温度,又包括测量 时的溶液温度)、盐浓度、pH值等,现分别简述之。 2.1 温度的影响黄原胶溶液的粘度既受测量时溶液温度的影响,也受溶解温度的影响。如下图2a所示,像大多数溶液一样,(在同平剪切力下测定)黄原胶溶液的粘度随溶液的温度(T )的升高而降低,且此变化过 程在10"C~80T:完全可逆。

黄原胶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黄原胶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张学欢张永奎 摘要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黄单胞菌属菌分泌的酸性胞外杂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多种行业。本实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在30℃,180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72h,初始碳源浓度为6%(蔗糖:淀粉=1:2),接种量为6%,;提取黄原胶时,加入2%(w/w)的硅藻土,充分震荡10min后离心30min(4000r/min),加入1%(w/v)的KNO3以及3倍体积的混醇(乙醇:异丙醇=3:1)能有效的提高提取率。在10L发酵罐中进行了小试,产胶率为3.21%。 关键词黄原胶;发酵;提取 Th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xanthan gum production and extraction Abstract:Xanthan Gum(XG) is a kind of acidic extracelluar carbohydrate by Xanthomonas campestris. This polysaccharide is used in many professions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rate of XG, the following studies were done. At the condition of 30 and 180r/min, The ℃ proper concentration of the carbon source is 6%,the composition of sucrose and starch is optimum carbon source and the optimum inoculum size is 10%. For the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XG, adding diatomite of 2%, agitation for 10 min, centrifugalization for 30min(4000r/min), adding KNO3 of 1% and alcohol for 3 times volume(ethyl alcohol: dimethyl carbinol=3:1) could improve the extraction effectively. Finally, the study in the fermentation tank were done, the viscosity of the final fermentation broth is 9320mPa?s, the production rate is 3.21%. Keywords:Xanthan gum;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引言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或其它黄单胞菌属的菌株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的一种胞外酸性水溶性多糖[1]。因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2],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以来,到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商业性生产。本课题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为目的,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的组成,过程参数进行比较实验和控制的研i究,对黄原胶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并且通过在小型发酵罐中进行小试,为黄原胶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也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1实验材料 1.1细菌 从龙泉驿区十陵镇菜园中采得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病变组织中筛选、诱变、驯化后得到的野油菜黄单胞菌UV。 1.2基础培养基 表1 基础培养基 Table1 Basic medium

黄原胶生产工艺1

黄原胶生产工艺 黄原胶是由D 一葡萄糖、D 一甘露糖、D 一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五糖重复单元”, 结构聚合体, 分子摩尔比为28 : 3 : 2 : 17: 0 .5 1 一0. 63 。黄原胶分子一级结构由p 一1, 4 键连接的D 一葡萄糖基主链与三糖单位侧链组成, 其侧链由D 一甘露糖和D 一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黄原胶分子侧末端含有丙酮酸, 其含量对黄原胶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所得黄原胶, 其丙酮酸含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溶氧速率小, 其丙酮酸含量低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为: 菌种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提取干燥粉碎成品包装 1. 1 生产菌株 黄原胶生产菌株为黄单抱菌属几个种, 目前工业化生产用菌株主要是甘蓝黑腐病黄单孢杆菌(亦名野油菜黄单胞菌) , 直杆状,宽0. 4 林n l ~ 0. 7 林m ,有单个鞭毛, 可移动,革兰氏阴性, 好氧。19 61 年Je an e S 等首先从甘蓝黑腐病斑中分离出甘蓝黑腐病黄单抱杆菌, 赵大建等在19 8 6 年也得到编号为N . K 一01 甘蓝黑腐病黄单抱杆菌。此外, 菜豆黄单胞菌、锦葵黄单胞菌和胡萝卜黄单胞菌亦可作为发酵菌种。 1. 2 培养基组成及优化 1.2.1 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蔗糖2g,蛋白胨0.5g,酵母粉0.2g,琼脂2g,水100mL。 种子培养基:蔗糖2g,蛋白胨0.5g,酵母粉0.2g,水100mL。 发酵培养液:蔗糖5g,蛋白胨0.5g,0.3g,碳酸钙0.3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5g,硫酸亚铁0.025g,柠檬酸0.025g,水100mL。 1.3 试验方法 1.3.1 平皿培养 取Φ9cm的培养皿,倒入25mL固体培养基,30℃培养4d~8d。 1.3.2 啤酒糟处理 啤酒糟(取自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啤酒实训中心)用自来水洗涤2次,烘干

黄原胶说明

黄原胶性能及使用说明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黄原胶卓越的稳定性 屈变值 黄原胶对于多相体系的卓越稳定性是其最为有用的性能之一。无论是固体(悬浮),液体(乳化),气体(泡沫稳定),或者是以上三种情况的结合黄原胶都能发挥十分有效的稳定作用。 溶液的屈变值是这种稳定作用的重要特征,所谓屈变值就是在溶液不发生流动的情况下,所能接受的最大剪切力。由于低浓度的的黄原胶溶液就具有一定的屈变值,所以在静态或者较低的剪切力作用下,分散体系(悬浮液,乳化液或泡沫液)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剪切作用/假塑作用 在牛顿溶液中,剪切力是与剪切速度成正比的,高速剪切下溶液的流动性并不改善。 与之相反黄原胶溶液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但是随着剪切作用的增加粘度会迅速下降。 溶液的假塑性程度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黄原胶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表现出假塑性。一旦剪切力作用解除,溶液的粘度会立即恢复。 高剪切作用下,比如泵送时,黄原胶使溶液的外表粘度很小。此外,黄原胶对于长时间的剪切作用具有异常的抵抗作用。这样使料液在均质和高速混合后粘度很少损失。 黄原胶的热稳定性 和别的增稠剂相比较,黄原胶对于温度变化时表现出的稳定性十分卓越,黄原胶溶液在加热时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即使在盐或者酸存在下也是如此。对异常温度所显示的稳定性是黄原胶典型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性能,在多次高温处理时,如巴氏杀菌,或者彻底灭菌(甚至130℃时经历几分钟)当体系冷却下来,实际上粘度并不发生变化。

很多其它常用的增稠剂,在温度升高时,粘度会下降,而且在巴氏杀菌或彻底杀菌以后,粘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点,当有酸存在时,特别明显。 使用黄原胶作为稳定剂可以确保产品粘度恒久如一,而且在各种储存条件下,都能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图1 黄原胶溶液在热处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黄原胶的酸碱稳定性 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对于黄原胶的粘度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只是PH11以上或PH2以下的强酸、强碱情况下黄原胶的粘度有轻微的影响。这种特点传统的增稠剂或稳定剂是不具备的。 图2 黄原胶溶液的酸碱稳定性 黄原胶的微波稳定性 用黄原胶作为稳定剂而形成的体系,即使在微波中间冻结—解冻都对其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图3 黄原胶在1%NaCl中的微波冻结—解冻稳定性 黄原胶具有极好的相溶性 对于绝大部分食品和药物来说,往往是一种多相混合物,包括水、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组份。考虑到复杂的加工工艺,如混合、泵送、加热、冻结、搅拌等等,都会加大该体系的复杂性,而确保稳定剂和这种复杂体系的相容十分不易。 黄原胶作为一种阴离子聚合物,能同阴离子或中性离子的组份很好地相容。但对于阳离子体系来说不一定相容。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黄原胶原则上能同绝大部分食品和药物成分相容。在盐和酸的情况下,黄原胶显示极好的稳定性。 ——黄原胶同别的增稠剂相容,它尤其能同甘露聚糖起很好的协同作用。 ——黄原胶在有机溶液中是不能溶解的,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用作稳定剂。 盐 黄原胶同各种单价盐都能完全相容,当盐的浓度接近1%时,黄原胶溶液的粘度会略上升,但当浓度达到1%时,粘度就达到了峰值,随后当盐的浓度进一步上升时,溶液的粘度已没有明显变化。

黄原胶介绍

水溶性优良增稠剂-黄原胶 黄原胶是一种微生物多糖,亦称黄单胞多糖,也称汉生胶。黄原胶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酵产品。英文名称为Xanthan Gum商品名有Kelzan(工业级,美国)、Keltrol (食品级,美国)、Xc-Polymer(石油用)等。黄原胶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及一系列生化过程,最终得到的一种生物高聚物。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等。分子量达数百万。它具有突出的高粘性和水溶性,独特的流变学特性,优良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令人满意的兼容性。 1. 黄原胶的结构 黄原胶分子由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结构聚合体,分子量在2×106~20×106之间[2],所含乙酸和丙酮酸的比例取决于菌株和后发酵条件。黄原胶聚合物骨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但是黄原胶的独特性质在于每隔一个单元上存在的由甘露糖醋酸盐、终端甘露糖单元以及两者之间的一个葡萄糖醛酸盐组成的三糖侧链。侧链上的葡萄糖醛酸和丙酮酸群赋予了黄原胶负电荷。带负电荷的侧链之间以及侧链与聚合物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黄原胶溶液的优良性质。黄原胶高级结构是侧链和主链间通过氢键维系形成螺旋和多重螺旋。黄原胶的二级结构是侧链绕主链骨架反向缠绕,通过氢键维系形成棒状双螺旋结构。黄原胶的三级结构是棒状双螺旋结构间靠微弱的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形成的螺旋复合体。 在低离子强度或高温溶液中,由于带负电荷侧链间的彼此相互排斥作用,黄原胶链形成一种盘旋结构。然而即使电解质浓度的少量增加也会减少侧链间的静电排斥,使得侧链和氢键盘绕在聚合物骨架上,聚合物链伸展成为相对僵硬的螺旋状杆。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这种杆状结构在高温和高浓度的状态下也能稳定存在。在离子强度高于0.15mol/L 时,此结构可维持至100℃而不受影响。 一般水溶性聚合物骨架被化学药品或酶攻击、切断后,会丧失其增稠能力。而在黄原胶溶液中,聚合物骨架周围缠绕的侧链使它免于被攻击,所以黄原胶对化学药品和酶攻击的降解具有良好的抵抗性。 2.黄原胶的性能 黄原胶是一种类白色或浅黄色的粉末,是目前国际上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性能较为优越的生物胶[3]。分子侧链末端含有丙酮酸基团的多少,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4]。黄原胶具有长链高分子的一般性能,但它比一般高分子含有更多的官能团,在特定条件下会显示独特性能。它在水溶液中呈多聚阴离子且构象是多样的,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具体表现为: 2.1 悬浮性和乳化性 黄原胶因为具有显著的增加体系粘度和形成弱凝胶结构的特点而经常被使用于食品或其它产品,以提高O/W乳状液的稳定性。但麻建国[5]等的研究发现,只有黄原胶的添加量达到一定量后,才能得到预定的稳定作用。在黄原胶质量分数小于0.001%时,试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不大;质量分数在0.01~0.02%时样品底部富水层出现,但体系无明显分层;质量分数大于0.02%时,乳状液很快分层。只有当质量分数超过0.25%时,黄原胶才能起到提高体系稳定性的作用。 2.2 水溶性 黄原胶在水中能快速溶解,有很好的水溶性。特别是在冷水中也能溶解,可省去繁杂的加热过程,使用方便。 2.3 流变性

卡拉胶的交互作用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卡拉胶的交互作用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刘 芳,沈光林,彭志英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 对卡拉胶与电解质、食品胶和蛋白质等之间的交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卡拉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卡拉胶;交互作用;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rev iew s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arrageenan and electrolyte,others food g els and protein.T he main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advances of Carrag eenan in food industry are also intro duced in details her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aking better use of Carrageenan.Key words carrageenan;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 收稿日期:2000-06-18;修订日期:2000-06-28. 作者简介:刘芳(1971年生),女,云南宣威人,博士研究生,主攻食品生物技术. 0 前 言 食品胶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来源有海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食品胶在增稠、乳化稳定、凝胶、保水、组织结构和结晶控制、成膜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卡拉胶是一类从红藻中提取出来的水溶性多糖,始于爱尔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化学学会将它正式命名为Carrageenan 。20世纪60年代Rees 等人[1,2]对卡拉胶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卡拉胶是由1,3- -D-吡喃半乳糖和1,4- -D-吡喃半乳糖作为基本骨架交替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根据半酯式硫酸基在半乳糖上连接的位置不同,可分为7种类型,分别用希腊字母 -、!-、?-、#-、?-、%-、&-来表示,目前在工业上生产和使用的卡拉胶主要为 -、?-和?-卡拉胶3种,其分子结构见图1。 图1 3种主要卡拉胶的结构式 卡拉胶的反应活性主要来自半乳糖残基上带有的 半酯式硫酸基(ROSO 3- ),它具有较强的阴离子活性,是一种典型的阴离子多糖。商品化卡拉胶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显著性的差异,一般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5~106之间[3],卡拉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性能和用途有显著的影响。 卡拉胶性能优良,表现出优异的凝胶特性和流变特性,同时与其它食品胶具有广泛的配伍性和协同增效作用,与蛋白质具有强烈的交互作用和乳化稳定作用。因此,卡拉胶在食品、医药、日化及其它科研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虽然卡拉胶的生产历史比琼胶短,但目前卡拉胶的年产量已突破2.5万t,超过琼胶产量1倍多。目前卡拉胶的市场需求量每年仍以5%~10%的速度递增[4]。 1 电解质对卡拉胶流变特性的影响 各种电解质一方面中和了卡拉胶半酯式硫酸基的负电荷,降低了卡拉胶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大分子的伸展性;另一方面加入的电解质降低了大分子的亲水性,使水化层变薄,导致水溶液的粘度下降,其中磷酸氢二钾和磷酸氢钙对水溶液的影响最大。 添加钾盐、铵盐、钙盐可大幅度提高卡拉胶的凝胶强度,而钠盐对该溶液的影响较小,只有高浓度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才能使卡拉胶的凝胶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一些具有螯合作用的钠盐,如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会螯合卡拉胶中的一些多价阳离子而降低卡拉胶的 食品添加剂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0(4)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混胶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微结构研究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混胶黏度的影响因素及 微结构研究 摘要:黄原胶与瓜尔豆胶以不同配比共混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黄原胶与瓜尔豆胶的混配比例为5:5时.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大。混胶体系的黏度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制备温度80℃时,体系黏度达到最大值。混胶体系的黏度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在碱性范围内其黏度保持相对稳定。柠檬酸加入量在0.1~O.3g/100mL之间时,对混胶体系的黏度基本无影响;甜味剂的使用影响混胶体系的黏度。偏光显微结构表明,纯黄原胶溶液

和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都有双折射现象.在瓜尔豆胶存在的情况下。但混胶形成的液晶中间相在相同浓度下比纯黄原胶溶液具有更多的非均相。 关键词:黄原胶;瓜尔豆胶;黏度;微结构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黄单胞菌经耗氧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高分子阴离子生物多糖,是由D一葡萄糖、D一甘露糖、D一葡萄糖醛酸、丙酮酸和乙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聚合而成,其分子主链由D一葡萄糖以一1,4一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类似纤维素式的骨架结构.每两个葡萄糖中

的一个C3上连接一个由两个甘聚糖和一个葡萄糖醛酸组成的三糖侧链。黄原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及耐盐、耐酸碱性,常用作各种果汁饮料、调味料的增稠稳定剂,能使果酱、豆酱等酱体均一,涂拌性好,不结块,易于灌装.且提高口感。黄原胶作为乳化剂用于乳饮料中,可防止油水分层.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将其用于各类点心、面包、饼干、糖果等食品的加工,可使食品具有优越的保型性,较长的保质期和良好的口感。黄原胶作为保鲜剂处理新鲜果蔬,可防止果蔬失水、褐变。若将黄原胶加入面制品中,能增强耐煮性。

黄原胶的性能与应用领域

黄原胶的性能与应用领域 5.1 黄原胶的性能 黄原胶是一种类白色或浅黄色的粉末,是目前国际上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性能较为优越的生物胶。分子侧链末端含有丙酮酸基团的多少,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黄原胶具有长链高分子的一般性能,但它比一般高分子含有更多的官能团,在特定条件下会显示独特性能。它在水溶液中呈多聚阴离子且构象是多样的,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 5.1.1 悬浮性和乳化性 黄原胶因为具有显著的增加体系黏度和形成弱凝胶结构的特点而经常被用于食品或其它产品,以提高O/W乳状液的稳定性。但麻建国的研究发现,只有黄原胶的添加量达到一定量后,才能得到预定的稳定作用。在黄原胶质量分数小于0.001%时,试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不大;质量分数在0.01%--0.02%时样品底部富水层出现,但体系无明显分层;质量分数大于0.02%时,乳状液很快分层。只有当质量分数超过0.25%时,黄原胶才能起到提高体系稳定性的作用。 5.1.2 水溶性和增稠性 黄原胶在水中能快速溶解,水溶性很好,在冷水中也能溶解,可省去繁杂的加热过程,使用方便。 吉武科等在25℃下,用NDJ-1型旋转黏度计6r/min时测得质量分数0.1%、012%、0.3%、0.7%、0.9%的黄原胶黏度分别为100mPa·s、480mPa·s、1300mPa·s、5400mPa·s 和8600mPa·s。从测试结果看出,黏度随浓度的递减而不成比例地降低,且质量分

数0.3%是高低黏度的分界点。 多其他胶类在质量分数为0.1%时,黏度几乎为零。由此可见,黄原胶具有低浓度高黏度的特性。 5.1.3 流变性 即触变性或假塑性,黄原胶的水溶液,在受到剪切作用时,黏度急剧下降,且剪切速度越高,黏度下降越快,如6r/min时质量分数0.3%的黄原胶黏度为1300mPa·s,而60r/min时黏度仅为400mPa·s,还不到原来的1/3,当剪切力消除时,则立即恢复原有的黏度。剪切力和黏度的关系是完全可塑的。当黄原胶与纳米微晶纤维素复配时,能在水中形成高强度的全天然生物胶,其触变性变得更强。 5.1.4 热稳定性和酶稳定性 一般的多糖因加热会发生黏度变化,但黄原胶水溶液的黏度在10℃--80℃几乎没有变化,即使低浓度的水溶液在很广的温度范围内仍然显示出稳定的高黏度。黄原胶溶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4℃--93℃)反复加热冷冻,其黏度几乎不受影响。 通常的微生物酶类或工业酶类,如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或淀粉酶对黄原胶没有作用。 5.1.5 酸、碱、盐稳定性 黄原胶溶液对酸、碱十分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可使用。在pH2--12黏度几乎保持不变。 虽然当pH值等于或大于9时,黄原胶会逐渐脱去乙酰基,在pH小于3时丙酮酸基也会失去。但无论是去乙酰基或是丙酮酸基对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影响都很小。即黄原胶溶液在pH2--12黏度较稳定,所以对于含高浓度酸或碱的混合物,黄原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多种盐存在时,黄原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它可在质量分数为

新豆胶瓜尔胶制备工艺

资料随时可以为客户更新。 1、瓜尔豆胶磁流变液 2、制备低半乳糖含量瓜尔豆胶的方法 3、可降解的k型卡拉胶与瓜尔豆胶复合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4、高取代度瓜尔豆胶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5、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大米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6、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大豆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7、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玉米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8、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甘蔗秸秆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9、一种以瓜尔豆胶为主要原料的高效干燥剂 10、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红薯粉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11、一种改性瓜尔豆胶与锯末混合物制备的高效干燥剂 12、瓜尔豆胶在冷冻面团蒸制面食制品中的应用 13、瓜尔豆胶豆制品疏松剂 14、衍生化瓜尔胶的制造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制得的衍生化瓜尔胶 15、稳定用交联聚合物瓜尔胶和改性的瓜尔胶衍生物 16、由瓜尔胶片一步法制备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粉的方法 17、瓜尔胶-丙烯酸吸水树脂涂布的吸潮纸及其制备方法 18、一种复合改性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 19、羧甲基瓜尔胶合成方法 20、纯化瓜尔胶的方法 21、一种磁性阴离子瓜尔胶和埃洛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2、低聚醚速溶瓜尔胶的制备方法 23、一种瓜尔胶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24、瓜尔胶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25、多功能造纸用瓜尔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6、一种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印花糊料的制备方法 27、一种疏水改性瓜尔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8、一种胺基瓜尔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29、两性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0、制备乙醛酸化的阳离子瓜尔胶的方法 31、制备纯化的阳离子瓜尔胶的方法 32、含黄原胶和瓜尔胶的包装浓缩物 33、改性瓜尔胶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4、改性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烟草薄片中的应用 35、一种粉状两性瓜尔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36、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 37、瓜尔胶接枝聚丙烯酸盐超强吸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38、一种低分子量瓜尔胶的制备方法 39、非离子阳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 40、胶液透明的阳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 41、阳离子瓜尔胶及其生产方法 42、羟烷基阳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黄原胶的生产及应用探讨

黄原胶的生产及应用探讨 综述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黄原胶的生产过程,黄原胶的主要性能及其在食品、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 關键词:淀粉黄原胶生产应用 黄原胶,又称黄胶、汉生胶、黄单细胞多糖,是人类研究最深、商业化应用程度最高、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用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经微生物有氧发酵制取的胞外多糖。由于其独特的剪切稀释性质,良好的增稠性,理想的乳化稳定性,对酸、碱、热、反复冻融的高度稳定性以及对人体的完全无毒害等许多优越的特性,而在食品、石油、医药、日用化工等十几个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一、黄原胶的生产 1.培养基 黄单孢杆菌产生黄原胶常用的培养基是:以葡萄糖、蔗糖或玉米淀粉等为碳源,以蛋白质、鱼粉、豆粉或硝酸盐为氮源,加KH2PO4、MgSO4、CaCO3等无机盐和Fe2+、Mn2+、Zn2+等微量元素,以及生成促进剂谷氨酸、柠檬酸等合成。 2.生产工艺 ①发酵液处理:通过使用离心、过滤、酶处理、次氯酸盐氧化、过滤及超滤浓缩等方法进行处理,除去黄原胶中的杂质与活性菌体。②沉淀反应:用钙盐、铝盐、季铵盐或酸沉淀法制取。③过滤沉淀物并进行洗涤。④干燥、粉碎、筛分、成品包装。 2.1工业级黄原胶的生产 提取工业级黄原胶,首先要经过灭菌处理,对活菌细胞灭杀,然后直接干燥,主要采用喷雾或滚筒干燥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会由于发酵液中水分含量高而加大能量的消耗,且降低成品的颜色与纯度,还增加成本;此外,还可以使用沉淀法,用钙盐、铵盐等使黄原胶发酵慢慢沉淀,见图1。 10%NaOH水溶液2%GaCI2水溶液↓ ↓ 发酵液→调PH值→盐析→过滤→干燥→粉碎→包装→成品 图1钙盐沉淀法生产流程因其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用受到限制,因此国内一般发展食品级黄原胶。 2.2食品级黄原胶的生产

黄原胶说明

黄原胶说明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黄原胶性能及使用说明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黄原胶卓越的稳定性 屈变值 黄原胶对于多相体系的卓越稳定性是其最为有用的性能之一。无论是固体(悬浮),液体(乳化),气体(泡沫稳定),或者是以上三种情况的结合黄原胶都能发挥十分有效的稳定作用。 溶液的屈变值是这种稳定作用的重要特征,所谓屈变值就是在溶液不发生流动的情况下,所能接受的最大剪切力。由于低浓度的的黄原胶溶液就具有一定的屈变值,所以在静态或者较低的剪切力作用下,分散体系(悬浮液,乳化液或泡沫液)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剪切作用/假塑作用 在牛顿溶液中,剪切力是与剪切速度成正比的,高速剪切下溶液的流动性并不改善。 与之相反黄原胶溶液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但是随着剪切作用的增加粘度会迅速下降。 溶液的假塑性程度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黄原胶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表现出假塑性。一旦剪切力作用解除,溶液的粘度会立即恢复。 高剪切作用下,比如泵送时,黄原胶使溶液的外表粘度很小。此外,黄原胶对于长时间的剪切作用具有异常的抵抗作用。这样使料液在均质和高速混合后粘度很少损失。 黄原胶的热稳定性

和别的增稠剂相比较,黄原胶对于温度变化时表现出的稳定性十分卓越,黄原胶溶液在加热时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即使在盐或者酸存在下也是如此。对异常温度所显示的稳定性是黄原胶典型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性能,在多次高温处理时,如巴氏杀菌,或者彻底灭菌(甚至130℃时经历几分钟)当体系冷却下来,实际上粘度并不发生变化。 很多其它常用的增稠剂,在温度升高时,粘度会下降,而且在巴氏杀菌或彻底杀菌以后,粘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点,当有酸存在时,特别明显。 使用黄原胶作为稳定剂可以确保产品粘度恒久如一,而且在各种储存条件下,都能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图1 黄原胶溶液在热处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黄原胶的酸碱稳定性 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对于黄原胶的粘度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只是PH11以上或PH2以下的强酸、强碱情况下黄原胶的粘度有轻微的影响。这种特点传统的增稠剂或稳定剂是不具备的。 图2 黄原胶溶液的酸碱稳定性 黄原胶的微波稳定性 用黄原胶作为稳定剂而形成的体系,即使在微波中间冻结—解冻都对其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图3 黄原胶在1%NaCl中的微波冻结—解冻稳定性黄原胶具有极好的相溶性 对于绝大部分食品和药物来说,往往是一种多相混合物,包括水、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组份。考虑到复杂的加工工艺,如混合、泵送、加热、

卡拉胶复配小知识

卡拉胶复配小知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卡拉胶复配小知识 卡拉胶和槐豆胶,黄原胶和槐豆胶,黄蓍胶和海藻酸钠,黄蓍胶和黄原胶都有相互增效的协同效应,这种增效效应的共同特点是:混合溶液经过一定时间后,体系的黏度大于体系中各组分黏度的总和,或者在形成凝胶之后成为高强度的凝胶。下面就各种常见的胶之间的协同效应分别做简单论述。 1.卡拉胶与其他胶体的复配性能 κ-型卡拉胶所形成的强而脆的凝胶,其收缩脱水性在许多应用中会带来不利。但当与其他胶结合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变化,使之具有很多实用价值,尤其在食品方面,当κ-型卡拉胶加入槐豆胶后其弹性和刚性因之提高,并随着槐豆胶浓度的增加,其内聚力也相应增强。当两种胶的比例达1∶1时,凝胶的破裂强度可相当高,因而产生相当好的可口性。从感官的角度来看,槐豆胶可使κ-型卡拉胶凝胶的脆度下降而弹性提高,使之接近于明胶凝胶体的组织结构,但如槐豆胶的比例过高,凝胶体会愈益胶稠。 在卡拉胶和槐豆胶体系中,卡拉胶是以具有半醋化硫酸酯的半乳糖残基为主链的高分子多糖。槐豆胶是以甘露糖残基组成主链,平均每四个甘露糖残基就置换一个半乳糖残基,其大分子链中无侧链区与卡拉胶之间有较强的键和作用。在槐豆胶和卡拉胶形成的凝胶体系中,卡拉胶的双螺管结构与槐豆胶的无侧链区之间的强键合作用,使生成的凝胶具有更高的强度。而另一种与槐豆胶结构相似,但侧链平均数增加一倍的瓜尔胶,正因为其侧链太密而不具有这么明显的增稠效应。 酰胺化低酯果胶对κ-型卡拉胶的形成没有显着的影响,但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酰胺化低酯果胶可降低κ-型卡拉胶的使用浓度,并使凝胶柔软可口。但如增加槐豆胶的复合量,可增加其凝胶的内聚力。采用酰胺化低酯果胶的另一长处是可使凝胶有很好的风味释放能力。但这种果胶的不利因素是可使之呈浑浊状,即由酰胺化低酯果胶配合制成的凝胶甜食,不能像由单纯卡拉胶所制得者那样透明 黄原胶对κ-型卡拉胶有类似的影响,即可形成较柔软、更有弹性和内聚力的凝胶。此外,黄原胶能像κ-型卡拉胶那样降低失水收缩作用,κ-型卡拉胶与魔芋粉配合时,可获得有弹性的、对热可逆的凝胶。魔芋粉可全部或部分取代槐豆胶,而获得卡拉胶与槐豆胶混合体所具有的凝胶结构。瓜尔豆胶不能左右κ-型卡拉胶的收缩析水作用。由于瓜尔豆胶含有两倍量的半乳糖,且未被取代的区域的长度远短于槐豆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卡拉胶与槐豆胶有良好的共伍作用使用而与瓜尔豆胶无明显共伍作用。); 2.槐豆胶与其他胶体的复配性能 槐豆胶本身无法形成凝胶,由于在槐豆胶的构架上有相对较多的未被取代的甘露糖基,因此与黄原胶等其他胶的相互作用比瓜尔豆胶更为明显。槐豆胶与这些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复合体而得以形成或加强凝胶作用。槐豆胶与黄原胶、琼脂和卡拉胶、有相互增效作用牞槐豆胶与琼脂、卡拉胶和黄原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商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槐豆胶非常显着的特性就是与黄原胶的协效增稠性和协效凝胶性,可按一定比例同黄原胶复配成为复合食品添加剂后即能成为理想的增稠剂和凝胶剂。最重要是它与琼脂、卡拉胶和黄原胶等亲水胶体有良好的凝胶协同效应,可使复合后的用量水平很低并能改善凝胶组织结构。有学者研究发现,当黄原胶与槐豆胶在总浓度为1%,共混比例为60/40时,它们之间可以达到协同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同时还发现这种相互协同作用的强弱除了两者的共混比例外,还与槐豆胶的M/G(甘露糖与半乳糖之比)比值有关,此外凝胶的制备温度和盐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共混凝胶化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研究槐豆胶与琼胶之间也有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最适比例下可使槐豆胶的凝胶强度提高16.0%以上。槐豆胶与黄原胶、琼脂和卡拉胶的这种协同增效性能,在食品加工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槐豆胶与其他天然胶产生协同效

黄原胶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北京中元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目录 黄原胶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2) 第一节黄原胶行业替代品分析 (2) 一、替代品种类 (2) 二、主要替代品对黄原胶行业的影响 (2)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分析 (3) 第二节黄原胶行业互补产品分析 (3) 一、行业互补产品种类 (3) 二、主要互补产品对黄原胶行业的影响 (3) 1

黄原胶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黄原胶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 黄原胶是一种微生物多糖,一些化学多糖或者微生物多糖能够起到和黄原胶类似的作用,例如瓜尔胶、卡拉胶、琼脂、魔芋粉等产品对黄原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二、主要替代品对黄原胶行业的影响 魔芋粉 也被称为葡糖甘露聚糖粉,它有魔芋根所制成的。在亚洲,魔芋粉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魔芋粉既可以被当作膳食纤维的补充剂,又可以被当作一种增稠剂。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可以给身体带来各种健康好处,其中包括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患肠道癌症的风险,它还可以帮助控制身体的血糖水平。 琼脂 琼脂是一种海藻的衍生物,可以被用作烘焙中的稳定剂、增稠剂和粘合剂。琼脂需要与水混合后,才能变成凝胶状的粘合剂,在烘焙面包时,相比黄原胶,能够使得烘焙出来的面包变得更加有嚼劲。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他们更愿意用琼脂来替代黄原胶,因为其它的黄原胶替代品有可能是从动物身体提取而来的。 瓜尔胶 瓜尔胶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化学名称为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其利用天然瓜尔胶为原料,去除表皮及胚芽后所剩的胚乳部分,主要含有半乳糖和甘露糖,经干燥粉碎并加压水解后用20%乙醇溶液沉淀,离心分离干燥后与失水缩甘油醚三甲基氯化氨反应制得。相比黄原胶,瓜尔胶价格更高,但黄原胶粘度没瓜胶高。 2

黄原胶应用说明

黄原胶应用说明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黄原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黄原胶作为食品添 加剂,已被许多国家接受。这种多糖通过控制产品的流变学行为而显着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外观品质,提高其商业价值,已在饮料、糕点、果冻、罐头食品、海产品、肉制品加工等领域中成为重要的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稠剂、粘合剂及具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加工原料。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耐酸、耐盐的增稠稳定剂应用于各种果汁饮料、浓缩果汁、调味料(如酱油、蚝油、沙拉调味汁)的食品中。黄原胶的稳定效果明显优于其它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一般的高温杀菌对其不会有影响,可用于各种果汁饮料、果肉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用量0.08% ~0.3%。黄原胶优良的耐盐、耐酸碱性可以完全取代酱油中的传统增稠剂淀粉等,可以克服淀粉沉淀的缺点,且能使酱油细腻均一,提高挂壁性和着色性,延长货架期,果酱、豆酱等风味调制酱,用黄原胶作增稠稳定剂,使酱体统一,涂拌性好,不结块,易于灌装,且提高口感。2 乳化剂作为乳化剂用于各种蛋白质饮料、乳饮料等中,防止油水分层和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防止蛋白质沉淀,也可利用其乳化能力作为起泡剂和泡沫稳定剂,如用于啤酒制造等。在以豆类蛋白为主的乳化体系中加入0.02 %的黄原胶后,乳化性明显提高,并使混合体系具有高的剪切率和热诱导的高0,00 0,01 0,10 1,00 10,00 0,01 0,1 1 10 100 Frequency (rad s -1 )

粘特性。3 填充剂作为稳定的高粘度填充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点心、面包、饼干、糖果等食品的加工,在不改变食品的传统风味的前提下,使食品具有更优越的保形性,更长的保质期,更良好的口感,有利于这些食品多样化和工业化规模生产。在各种冷冻食品生产中,黄原胶具有防止其失水,延缓老化,延长保质期的作用。4 乳化稳定剂作为乳化稳定剂应用于冷冻食品,在冰淇淋、雪糕中黄原胶能调整混合物粘度,是使其具有均匀稳定的组成,组织滑软,由于黄原胶的粘度和温度的关系有可塑性和剪切性能,故在加工操作时粘度下降,阻力减小,有利于工艺进行,而在冷却老化阶段,粘度恢复,有利于提高膨胀率,防止冰淇淋组织中大冰晶的形成,使冰淇淋口感润滑细腻。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冻融稳定性,而且在融化时奶油和水混合均匀,不会产生浆液分离现象。一般老化时间2~3h。用量0.2%~0.4%。5 应用于面制品黄原胶在面食制品中。是值得推广的添加剂。在挂面、拉面、方便面生产中,加入黄原胶,增强了面团的筋力,压出的面片有韧性,烘干时降低断条率,同时改善产品I:3感,吃I:3有筋,清新爽滑,对油炸方面还可节省用油,降低成本。在速冻饺子馄饨皮中加入黄原胶,能提高产品的口感,减少烂皮和混汤度;在馅类产品中加入总量的0.05%~0.1%的黄原胶,可以有利于汤汁的保水,保证产品在开水中煮透,汤汁香味浓郁,并可提高和改善口感,黄原胶用面包、蛋糕等的添加剂成分,可增加松软度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6 其它应用除以上用途外,黄原胶在肉制品、果蔬保鲜罐头等食品的加工中亦有广泛应用。

卡拉胶特性

卡拉胶特性 特性, 卡拉胶 卡拉胶(Carrageenan)最初起源于爱尔兰南部的卡拉根郡。18世纪开始工业化生产。目前主要的原料为红藻类海藻如麒麟菜及角叉藻、杉藻等。依其半乳糖残基上硫酸脂基团的不同,分为κ-型、ι-型、λ-型。 由硫酸基化的或非硫酸基化的半乳糖和3,6-脱水半乳糖 通过α-1,3糖苷键和β-1,4键交替连接而成, 在1,3连接的D半乳糖单位C4上带有1个硫酸基。 分子量为20万以上。 胶体化学特性 ●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但可溶胀成胶块状,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热水成半透明的胶体溶液.(在70℃以上热水中溶解速度提高; ● 胶凝性:在钾离子存在下能生成热可逆凝胶; ● 增稠性:浓度低时形成低粘度的溶胶,接近牛顿流体,浓度升高形成高粘度溶胶,则呈非牛顿流体。 ● 协同性:与刺槐豆胶、魔芋胶、黄原胶等胶体产生协同作用,能提高凝胶的弹性和保水性; ● 健康价值:卡拉胶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在体内降解后的卡拉胶能与血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可被大肠细菌酵解成CO2、H2、沼气及甲酸、乙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成为益生菌的能量源。 在食品中的应用 冰淇淋(雪糕):预防乳清分离、延缓溶化。甜果冻、羊羹:胶凝剂。 巧克力牛奶:悬浮,增加质感。果汁饮料:使细小果肉粒均匀,悬浮,增加口感。 胶脂牛乳:滑润,增加质感。软糖:优良胶凝剂。 炼乳:乳化稳定。面包:增加保水能力,延缓变硬 加工干酪:防止脱液收缩。馅饼:糊状效应,增加质感。 婴儿奶粉:防止脱脂和乳浆分离。调味品:悬浮剂,赋形剂,带来亮泽感觉。 牛奶布丁:胶凝剂,增加质感。罐装食品:胶凝,稳定脂肪。 冷冻发泡糕点:防止脂肪分离和脱液收缩现象,不易变形。肉食品:肪止脱液收缩,粘结剂。 奶昔:悬浮,增加质感。啤酒工业:澄清剂,稳定剂。 酸化乳品:增加质感,滑腻牙膏:粘结 卡拉胶(也称鹿角菜胶或鹿角藻胶)是从红藻中提起的天然多糖植物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及生化、医学研究等领域中。卡拉胶具有形成亲水胶体,凝胶、增稠、

瓜尔胶

天然增稠剂之————瓜尔胶 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已故,原名吴百福,日籍台湾人)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袋装“鸡汤拉面”以后,方便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7年方便面的全球销售量大约为979亿包,全世界平均每人消费15包。公司预测,如果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10年后方便面的全球销量有望翻一番,达到2000亿包。目前消费方便面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后依次为印度尼西亚、日本和美国。速食方便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中的配料也是数不胜数,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公认的天然增稠剂之一——瓜尔胶 瓜尔胶:瓜尔胶从产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瓜尔豆(瓜尔豆在民间,其果实作为缓泻剂,并使用于因胆汁而引起的疾病。叶子可治夜盲症;煮熟的种子作成膏药用于治疗头胀痛、肝大以及骨折而引起的肿胀。瓜尔豆全草烧成灰,与油混合,调匀涂敷治疗烫伤。)种子的胚乳中提取得到,主要成分为半乳甘露聚糖,我们通常所说的瓜尔胶指的是瓜尔糖,其结构是由D甘露糖通过β-1,4甙键连接形成主链,在某些甘露糖上D-半乳糖通过α-1,6甙键形成侧链而构成多分枝的聚糖,从整个分子来看,半乳糖在主链上呈无规分布,但以两个或三个一组居多。这种基本呈线形而具有分支的结构决定了瓜尔胶的特性与那些无分支、不溶于水的葡甘露聚糖有明显的不同。因来源不同,瓜尔胶的分子量及单糖比例不同于其它的半乳甘露聚糖。瓜尔胶的分子量约为100万~200万,甘露糖与半乳糖之比约为1.5一2/1。 瓜尔胶的主要成分: 瓜尔胶的性质 瓜尔胶为白色或浅黄色,可自由流动的粉末,略微带有豆腥味,易吸潮。瓜尔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典型的缠绕生物聚合物的性质,一般而言,0.5%以上的瓜尔胶溶液已呈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体特性,没有屈服应力。瓜尔胶在冷水中就能充分水化(一般需要2h),能分散在热水或冷水中形成粘稠液,具体粘度取决于粒度、制备条件及温度,瓜尔胶为天然胶中粘度最高者。 瓜尔胶是一种溶胀高聚物,水是它的通用溶剂,不过也能以有限的溶解度溶解于与水混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溶液中。此外由于瓜尔胶的无机盐类兼容性能,其水溶液能够对大多数一价盐离子(Na+、K+、Cl-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如食盐的浓度可高达60%;但高价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使溶解度下降。 瓜尔胶分子主链上每个糖残基都有两个顺式羟基,在控制溶液pH值的条件下,将会通过极性键和配位键与游离的硼酸盐、金属离子进行交联,生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水凝胶,此外还能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溶性薄膜。瓜尔胶与大多数合成的或天然的多糖具有很好的配伍和协同增效作用,如瓜尔胶与黄原胶、海藻酸钠、魔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