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及核辐射探测学第一章-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免费)

原子核物理及核辐射探测学第一章-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免费)
原子核物理及核辐射探测学第一章-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免费)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

MeV ....c v

c m m c E e 924003521511012

2

22

=??

? ??-=

-=

=;

动能 ()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

2=???

?

?

??

?

?

?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

2

010128.28186.1295.010026.41-?==-=

-=

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

28

5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 e 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 求C 136和N 13

7核库仑能之差。 答:C 136和N 137核库仑能之差为

()()??

?

????---?

=?31011220211453A r Z Z Z Z e E C πε ()

???

????????-?????

=---311512

2

19

131051566710858410602153...π MeV .J .935210696413=?=-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

??----=--12

3

123

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123223692714.023633.18236835.15236,92B

2112

2362.1123692223680.92--?+???

?

??-? =15.835*236-18.33*38.1892-0.714*922

*0.1618

-92.80*676*236-1

+11.2*0.065

=1794.1577MeV

()-??-?-?=-3123223592714.023533.18235835.15235,92B

12

23592223580.92-???

?

??-? =15.835*235-18.33*38.0813-0.714*8464*0.1620

-92.80*650.25*235-1

=1787.4012MeV

S n (92,236)=1794.1577-1787.4012=6.756MeV 对U 239,147,239,92===N A Z ,

()()()238.92239,92239,92B B S n -=

()-??-?-?=-3123223992714.023933.18239835.15239,92B

12

23692223980.92-???

?

??-? =15.835*239-18.33*38.5122-0.714*8464*0.1611

-92.80*756.35*239-1

=1811.3823MeV

()-??-?-?=-3123223892714.023833.18238835.15238,92B

2112

2382.1123592223880.92--?+???

?

??-? =15.835*238-18.33*38.4047-0.714*8464*0.1614

-92.80*729*238-1

+11.2*0.0648

=1805.8608MeV

S n (92,239)=1811.3823-1805.8608=5.5124MeV 1-9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Ce Ag Cu 23914010764,,,核的质量,并把计算值与下列实验值相比较,说明质量公式的应用范围。

()u Cu M 929756.6364

=;(

)

u Ag M

905091.106107

=; (

)u Ce M

905484.139140

=;(

)

u U M

050786.238238

=;

答:

所求的核的质量应为相应的原子质量,已知为

()()A ,Z M X M

A

=。

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 ()[]Me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P sym C S V +??

?

??----=--12

3

123

22

其中MeV .a ,MeV .a ,MeV .a ,MeV .a sym C S V 809271403301883515==== ;

??

???

????

?-=--奇奇核核奇偶偶核2/12

/10A a A A a B P P P 由结合能进而求核质量()A ,Z m 和()A ,Z M :

()()()A Z B m Z A m Z A Z m n p ,,--+?=,

()()e Zm A ,Z m A ,Z M +=

对Cu 64:2964==Z ,A ,为奇奇核,

()-??-?-?=-312326429714064331864835156429...,B

2

112

6421164292648092--?-???

? ??-?..

259645205915555uc .MeV .==

()()642935296429,B m m ,m n p -+=

()u (596452)

00086649213500727646129-?+?= u .91783563=

()()4105848529917835632964296429-??+=+=..m ,m ,M e

u .93374463=

对Ag 107:47107==Z ,A ,为奇A 核,

()29794460348491210747uc .MeV .,B == (计算过程

从略)

()u .,m 88243910610747=

()u .,M 9082710610747=。

对Ce 140:58140==Z ,A ,为偶偶核,

()225133491611116514058uc .MeV .,B == ()u .,m 88122313914058=

()u .,M 91304013914058=。

对U 238:92238==Z ,A ,为偶偶核,

()293890210759180623892uc .MeV .,B == ()u .,m 99561023723892=

()u .,M 04607923810747=。

说明适用范围是很广的,尤其对中、重核符合很好。但对很

轻的核及某些N 或Z 为幻数的核,实验值与计算值差别较大。 1-11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自旋都为21,以7147N 为例证明原子核不可能由电子-质子组成,但可以由质子-中子组成。 由核素表可查得:7147N 的核自旋1=I ,服从玻色统计;

若由电子-质子组成,则原子核由A 个质子和Z A -个电子组成。由于质子和电子都是费米子,则质量数为A 电荷数为Z 的原子核有Z A -2个费米子。如果Z 为偶数,则Z A -2为偶数,于是该核为玻色子;如果Z 为奇数,则Z A -2为奇数,于是该核为费米子;对7147N 核,该核由14质子和7个电子组成,应为费米子,服从费米统计,与实验不符。

而由质子-中子组成,则由7个中子和7个质子组成,总核子数为偶数,其合成可以是整数,服从玻色统计。

第二章 原子核的放射性

2.1经多少半衰期以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可以减少至原来的3%,1%,0.5%,0.01%? 答:

()()21693

.00ln

T A t A t ?-= 分别为=t 5.0621T ; =t 6.621T ;=t 10.021T ;=t 13.321T 。 2.2 已知半衰期分别为d 26.14,a 5730,a 9

10468.4?,求其衰变常数。

(以s 为单位) 答:

s 711062.5-?=λ;s 1221084.3-?=λ;s 1831092.4-?=λ; 2.3 放射性核素平均寿命τ的含义是什么?已知21T 求τ。 答:平均寿命为样品所有核的平均寿命

()()

2

1

4411

0T N tdt

t N .==

=

?∝

λ

λτ

经过τ时间,剩下的核数目约为原来的37%. 2.4 由衰变曲线求λ和2

1

T 。

应该用方格纸或半对数坐标纸,最好用后者,得到:

14211003.2min;57--?==s T λ

2.6 人体内含%18的C 和%2.0%的K 。已知天然条件下C C 1214与的原子数之比为12102.1,C 14的573021=T 年;K 40的天然丰度为

%0118.0,其半衰期a T 9211026.1?=。求体重为Kg 75的人体内的总放

射性活度。

据活度定义为 ()()t N t A λ=

由于放射性核素处于平衡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 K

K C C N

N A 40

40

14

14

λλ+=

988900111210023610

2118010576060243655730693023124.......??????????=

102.3910023.61018.1002.0105.760

243651026.1693.0231

49??????????-

Ci .Bq ...μ2130108471076410083333=?=?+?=

2-7 已知Sr 90按下式衰变:

Zr Y Sr h

a 90

64,901.28,90

??→????→?-

-

ββ(稳定)

试计算纯Sr 90放置多常时间,其放射性活度刚好与Y 90的相等。 答:由给定数据16111082.2243651.28693

.0---?=??=h h λ;

1221008.164

693.0--?==h λ

h t m 9.7631082.21008.1ln 1008.11ln 16

2

21212=???=-=---λλλλ

2-10 31000cm 海水含有g 4.0K 和g 6108.1-?U 。假定后者与其子体达平衡,试计算31000cm 海水的放射性活度。

答:其中K 40是独立存在的放射性,其中K 40的丰度%0118.0=ρ,半衰期为a T 9211026.1?=。而U 则包括U 235系(即锕铀系)和U 238系且处于平衡。可知U 235的丰度为%720.0,U 238的丰度为%275.99。 K 40

放射性:

()

4

239

40

1017.1102.3910023.64.060

60243651026.1693.0-??????????==N K A

λ

Bq 57.12=

U 235

系的放射性:对Bi 211和Ac 227的分支比过程不影响活度的计

算,按经过11次衰变,由于处于长期平衡,0A A i =,0A 为U 235的放射性,所以

(

)

3

23

68

5

1020.703.23810023.6108.13600

243651004.7693.011--??????????=系U A Bq 21014.1-?=

U 238

系的放射性:对Bi 211和Ac 227的分支比过程不影响活度的计

算,按经过14次衰变,由于处于长期平衡,0A A i =,0A 为U 235的

放射性,所以

(

)

993.003.23810023.6108.13600

243651047.4693.01423

698

?????????=-系U A

Bq 31.0=

总放射性Bq A 89.12=.

第三章 习题答案

3.1 实验测得Ra 226的α能谱精细结构由()%95785.41MeV T =α和()%5602.42MeV T =α两种α粒子组成,试计算 答:1).子体Rn 222核的反冲能 αααT A T m m T r r 4

4-== MeV T MeV T r r 0829.0,0862.021==

2).Ra 226的衰变能

ααT A A

T T E r 4

0-=

+= MeV E MeV E 685.4,871.40201==

3).激发态Rn 222发射的γ光子的能量

M e V

E E E 186.00201=-=γ 3.2 比较下列核衰变过程的衰变能和库仑位垒高度: Th He U 2304234+→; Rn C U 22212234+→; Po O U 21816234+→。

答:由公式,衰变能:()()()MeV A z A Z A Z Q 857.4,,,2211=?-?-?=

库仑位垒高度:()

3

12

311002

214A A r e Z Z E B +=πε

对Th He U 2304234+→:其中1Z 为α粒子,2Z 为子核

()()()MeV Q 857.4230,904,2234,92=?-?-?=

(

)(

)

3

13115122

19

4230104.11085.84106.1902+???????=

---πB E

MeV J 94.2310241.61084.31084.3121212=???=?=--;

对Rn C U 22212234+→:

()()()M e V Q 773.11222,8612,6234,92=?-?-?=,

(

)

(

)

MeV E B 45.6312

222104.11085.84106.18663

13115122

19=+???????=---π;;

对Po O U 21816234+→:

()()()MeV Q 487.34218,8416,8234,92=?-?-?=,

(

)

(

)

MeV E B 76.8016

218104.11085.84106.18683

13115122

19

=+???????=---π。 3-6 已知

u Zn u Ni u Cu 929145.63,927967.63,929766.63646464

===求

1)-+ββ,粒子的最大能量;2)在电子俘获衰变中中微子的最大能量。

答:1)-+ββ,粒子的最大能量 2max

)929145.63929766.63(uc E -=-

β

MeV MeV 578.04940.931000621.0=?=

()MeV c m uc E e 654.02927967.63929766.6322max =--=+

β

2)在电子俘获衰变中中微子的最大能量(一般忽略电子的结合能)

()MeV uc E 676.1927967

.63929766.632max ,=-=ν 3-7 求e Li e Be ν+→+-77反应中剩余核Li 7和中微子的动能和动量。 答:由于剩余核质量远大于中微子质量,有ννT T T E R ≈+=0,所以 中微子动能:MeV uc uc E T 862.0016004.7016929.7220=-=≈υ

中微子动量:s m kg c T P ??=????==--22

8

1961060.410

0.310602.110862.0νν 反冲核动能:()eV c m E m P m P T R R R R R 83.564940

.9310160.72862.022222

2

22=??=≈==ν 3-9 指出能同时发生-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EC 的条件。 答: -β衰变: ()()A Z M A Z M Y X ,1,+>

+β衰变:

()()e Y X m A Z M A Z M 2,1,+->

;EC

()()2/,1,c A Z M A Z M i Y X ε+->

3-12 ()a T Cs 17.301137=经-β衰变至激发态的强度%93=η,该核γ跃迁的内转换系数为0976.0=K α,66.5=L K I I ,260.0=L M I I ,试计算

g W μ1=

Cs 137

衰变时每秒发出的γ光子数。

答: L

M K L K K L K K M L K e I I I I I I I I I I N N γγγααααα++=++==

=1193.0/

=?++L

K

L

M K L

K

K K

I I I

I I I ααα

()???=+?=+ηλγγA

N W

N N N e 0

1193.01 Bq A

N W T N 602

11066.2693

.01193.11?=???=

ηγ 其中A 为Cs 137的原子量,即

()9082.1364940.931560

.85137137,551372

=-+=?+=uc

A

3.13Sn 119自激发态跃迁至基态时发射KeV 24的光子,为了补偿发

射体和吸收体之间的能级位移,106eV -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为多少? 答: 由公式 c

v E E γ

γ=? 所以

1

4

10

625.110

4.210310--?=??=?=s cm E c E v γγ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1-2 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1-5 已知()()92,23847.309,92,23950.574MeV MeV ?=?= ()()92,23540.921,92,23642.446MeV MeV ?=?= 试计算239U ,236U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章 原子核的放射性 2.1经多少半衰期以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可以减少至原来的3%,1%,0.5%,0.01%? 2.7 人体内含%18的C 和%2.0%的K 。已知天然条件下C C 1214与的原子数之比为12102.1,C 14的573021=T 年;K 40的天然丰度为%0118.0,其半衰期a T 911026.1?=。求体重为Kg 75的人体内的总放射性活度。 2-8 已知Sr 90按下式衰变: Zr Y Sr h a 90 64,901.28,90??→????→?--ββ(稳定) 试计算纯Sr 90放置多常时间,其放射性活度刚好与Y 90的相等。 2-11 31000 cm 海水含有g 4.0K 和g 6108.1-?U 。假定后者与其子体达平衡,试计算31000 cm 海水的放射性活度。 第三章 原子核的衰变 3.1 实验测得 Ra 226 的α能谱精细结构由()%95785.41MeV T =α和()%5602.42 MeV T =α两种α粒子组成,试计算如下内容并作出Ra 226衰变网图(简图) (1)子体Rn 222核的反冲能; (2)Ra 226的衰变能; (3)激发态Rn 222发射的γ光子的能量。 3.2 比较下列核衰变过程的衰变能和库仑位垒高度: Th He U 2304234+→; Rn C U 22212234+→; Po O U 21816234+→。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大题及答案

三、计算 1、测得300C时某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252KPa。求 (1)该溶液中蔗糖的质量摩尔浓度; (2)该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3)在大气压力下,该溶液的沸点升高值已知Kf =1.86K mol–1Kg–1 , Kb =0.513K mol–1Kg–1 ,△vapH0m=40662J mol–1 2、有理想气体反应2H2(g)+O2(g)=H2O(g),在2000K时,已知K0=1.55×107

1、计算H2 和O2分压各为1.00×10 4 Pa, 水蒸气分压为1.00×105 Pa的混合气体中,进行上述反应的△rGm,并判断反应自发进 行的方向。 2、当H2和O2分压仍然分别为1.00×10 4 Pa 时。欲使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水蒸气分 压最少需多大? △rGm=-1.6﹡105Jmol–1;正向自发;P (H2O)=1.24﹡107Pa。 装 订 线

在真空的容器中放入固态的NH4HS,于250C 下分解为NH3(g)与H2S(g),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为66.6kPa 。 (1)当放入NH4HS时容器中已有39.99kPa 的 H2S(g),求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2)容器中已有6.666kPa的NH3(g),问需加多大压力的H2S(g),才能形成NH4HS 固体。 1)77.7kPa 2)P(H2S)大于166kPa。

4、已知250C时φ0(Fe3+/ Fe) =-0.036V,φ0(Fe3+/ Fe2+) =-0.770V 求250C时电极Fe2+|Fe的标准电极电势φ0(Fe2+/ Fe)。 答案: φ0(Fe2+/ Fe)= -0.439V 5、0.01mol dm-3醋酸水溶液在250C时的摩尔电导率为1.62×10-3S m2 mol–1,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为39.07×10-3S m2 mol–1 计算(1)醋酸水溶液在250C,0.01mol dm-3

原子核物理辐射探测学期末试题及其答案1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1学期 《核辐射探测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代码 2 4 3 1 4 0 9 8 0 命题单位国防科技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教研室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带电粒子的射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重带电粒子的射程与其路程_________。 2.根据Bethe公式,速度相同的质子和氘核入射到靶物质中后,它们的能量损失率之比是 _________ 3.能量为2.5 MeV的γ光子与介质原子发生康普顿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范围为_________, 反冲角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 4.无机闪烁体NaI的发光时间常数是430 ns,则闪烁体被激发后发射其总光子数目90%的光 子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 5.光电倍增管第一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20,第2~20个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4,打拿极间电 子传输效率为0.8,则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为_________。 6.半导体探测器中,γ射线谱中全能峰的最大计数率同康普顿峰的最大计数率之比叫做____。 7.电离电子在气体中的运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探测效率是指___________与进入探测器的总的射线个数的比值。 9.若能量为2 keV的质子和能量为4 keV的α粒子将能量全部沉积在G-M计数器的灵敏体积 内,计数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之比是_________。 10.当PN结探测率的工作电压升高时,探测器的结电容_________,反向电流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湮没辐射 2.量子效率 3.电子脉冲电离室 4.分辨时间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电离室的工作机制?屏栅电离室相比一般的平板电离室有什么优点? 2.有机闪烁体中“移波剂”、无机闪烁体中“激活剂”,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简述PIN结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PN结探测器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4.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各有什么优点?用于α粒子探测的主要是哪类探 测器,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22分)

【9A文】原子核物理第二版-习题答案-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1-3.试计算核素He和Li,并对比结合能之差别作讨论。 1-4.试计算Zr,Zr,Zr,三个核素的中子分离能;比较这三个分离能,可得出 什么重要结论? 1-5.求出U的平均结合能;如果近似假定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为8.5MeV,试估计一个U核分裂成两个相同的中等原子核时,能放出多少能量?

1-6.试由质量半经验公式,试计算Ca和Co的质量,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1-7.利用质量半经验公式来推导稳定核素的电荷数Z与质量数A的关系式,并与β稳定线的经验公式作比较? 1-8.试利用镜核(A相同,中子数N和质子数Z互换的一对核)N和C质量差以及质量半经验公式来近似估算原子核半径参量r。

1-11.在核磁共振法研究原子Mg的基态(=5/2+)的磁特性实验中,当恒定磁场的强度=5.4Gs以及高频磁场的频率为v=1.40MHz时,发现了能量的共振吸收,试求gI因子及核磁矩。 1-12.假定核电荷Ze均匀分布在两个主轴分别为a和c(c沿对称轴)的旋转椭球内,试推导公式(1.6.6)。(Q=Z(-))

第二章 2-1.核力有哪些主要性质?对每一种性质,要求举一个实验事实。

2-3.试计算从中取出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并进行比较,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2-4.由质量半经验公式估算和的基态质量差,并与实验值比较。(r0取1.4fm) 2-5.根据壳层模型决定下列一些核的基态自旋和宇称: ,,,,,,,

2-6.实验测得的最低三个能级Iπ为3/2-(基态),1/2-和3/2+;测得的最低4个能级的Iπ为3/2-(基态),5/2-,1/2-和7/2-,试与单粒子壳模型的预言相比较,并对比较结果作出定性说明。 第三章 3-1.一个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寿命为10d,试问经过5天衰变的数目以及在第五天内发生衰变的数目是原来的多少(百分比)? 3-2.已知1mg每分钟放出740个α粒子,试计算1g的放射性强度 (T=4.5R10^9年)。 3-3.是重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5.26年,试问1g的放射性强度?100mCi的钴源中有多少质量Co?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 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 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 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 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 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 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 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 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 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注:本提纲中的问题覆盖范围并不完备,因此不能完全替代书本复习,仅作参考之用! 一、关于载流子 1) 无论是气体探测器,还是闪烁、半导体探测器,其探测射线的本质都是将射线沉积在探 测器灵敏体积内的能量转换为载流子。这三种探测器具有不同的载流子,分别是: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答: 气体:电子-离子对; 闪烁体:第一个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 半导体:电子-空穴对; 2)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产生一个载流子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称之为(),对于三种探测 器来说,这个能量是不同的,分别大概是多少?气体(),闪烁体(),半导体()。这个能量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 平均电离能;30eV,300eV,3eV; 这个能量越小越好,因为平均电离能越小,产生的载流子就越多,而载流子的数目服从法诺分布,载流子越多则其数目的相对涨落越小,这会导致更好的能量分辨率; 3)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射线沉积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是一个()变量,而载流子的数目是一 个()变量,载流子的数目是不确定的,它服从()分布,该分布的因子越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法诺分布;法诺因子越小越好,小的法诺因子意味着小的统计涨落,导致好的能量分辨率; 二、关于探测效率 1) 对于不带电的粒子(如γ、中子),在探测器将射线沉积在其灵敏体积中的能量转换为载 流子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该过程,则探测器无法感知射线。以γ射线为例,这个过程都包含哪些反应()?这个过程的产物是什么()?对于1个1MeV的入射γ射线,请随便给出一个可能的该产物能量()? 答: 对于γ射线,这些反应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电子对效应(如果γ射线的能量>1.022MeV); 这些反应的产物都是次级电子; 对于1个1MeV的γ射线,次级电子的能量可以是几十keV~几百keV,也可以是接近1MeV; 2) 这个过程发生将主要地决定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那么影响探测效率(本征)的因素都有 哪些()?在选择探测器的时候,为了得到高的探测效率(本征),应该做什么考虑()?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西南科技大学 最新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_1-10章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与辐射探测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MeV ....c v c m mc E e 92400352151101222 2=??? ??-=-==; 动能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2=????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20 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85 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 e 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RZZeEc024)1(53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15105.1?×。试计算C13和N13核的库仑能之差。 答:查表带入公式得ΔΕ=2.935MeV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12 3123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下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 复习阶段综合测试卷 〖复习建议与说明〗 1. 期末考试卷型:简答题和证明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 2. 综合测试卷独立必须认真完成;有些内容作为考核要求。 一、思考题 1. Dalton 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是什么? 2. 有一种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m pV RT bp =+ (b 为大于零的常数),试分析这种气体与理想气体有何不同?将这种气体进行真空膨胀,气体的温度会不会下降? 3.气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如何定义的? 4.当各种物质都处于临界点时,它们有哪些共同特性? 5.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火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 6.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功,都可用公式V W C T =?计算,这两种过程所做的功是否一样? 7. 在同温和同压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爆鸣反应,(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在所有反应过程中,保持反应方程式的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相同? 8. 对处于绝热钢瓶中的气体,进行不可逆压缩,这过程的熵变一定大于零,这种说法对吗? 9. 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适用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一定要可逆过程? 10. 什么是化学势? 它与偏摩尔量有什么区别? 哪个状态函数既是偏摩尔量,由是化学势? 11.Raoult 定律和Henry 定律的表示式和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12. 什么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有哪些依数性?在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等? 13.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14.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总蒸气压,一定大于任一组分的蒸气分压,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15. 液态物质混合时,若形成液态混合物,其混合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分别是怎样的?

核辐射物理电子讲义第一章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辐射的定义(R a d i a t i o n): 以玻或运动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α辐射、β辐射、中子辐射等)的统称。 通常论及的“辐射”概念是狭义的,它不包括无线电波和射频波等低能电磁辐射,也不包括声辐射和热辐射,而仅是指高能电磁辐射(光辐射)和粒子辐射。这种狭义的“辐射”又称为“射线”。 按照其来源,辐射(射线)可以分为核辐射、原子辐射、宇宙辐射等,又可分为天然辐射、人工辐射等。 按照其荷电情况和粒子性质,辐射(射线)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p、D、T、±π、±μ、±e等;中性粒 子,如n、ν、?π等;电磁辐射,如γ射线和X射线等。 课程介绍: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是工程物理系本科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要使学生对于核辐射物理学、辐射探测器的原理、性能和应用以及探测辐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深入明确的了解,并具有创造性地灵活应用的能力。经过后续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在辐射探测实验技术方面将进一步获得充分的训练。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与科学实验关系极其密切的课程。核辐射物理涉及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各种辐射的产生、特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微观世界的统计概率特性等,是核科学及核工程的基础。辐射探测学是近百年来核科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发明、发展的探测器与探测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课程学习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如何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本课程中讲授的核辐射物理、辐射探测器与探测方法方面的知识,将为学生将来从事核能与核科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核辐射物理学。(第一章~第六章)这既是辐射探测的物理基础,又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22学时 (2)辐射探侧器件与装置的原理、性能和应用。(第七章~第十章)26学时 (3)探测辐射的理论和方法。(第十一章,第十二章)16学时 教科书:《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讲义)陈伯显编著 《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讲义)安继刚编著 参考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清华,北大合编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辐射探测与测量》(美)格伦F.诺尔著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N u c l e a r R a d i a t i o n P h y s i c s》 R a l p h E. L a p p a n d H o w a r d L. A n d r e w s, P r e n t i c e-H e l l, I n c, E n d l e w o o d C l i f f s, N e w J e r s e y, 1997.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 05 1525 (,)!5(0;5)0.0067 0!5 (0;5)0.0337 1!5(0;5)0.0842 2! N 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 (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 2. 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为100个计数,求得到计数为104个的概率,并求出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 解:高斯分布公式2 222)(2 2)(2121 )(σπσ πm n m m n e e m n P -- -- = = 1002==σm == =-- --2 2 22)104(2 2)(2121 )104(σπσ πm m m n e e m P 将数据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变量 110 100 90)90(-=-= x 4.010100 104)104(=-=x 查表x=1,3413.0)(=Φx ,x=,1554.0)(=Φx 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为

3. 本底计数率是500±20min -1,样品计数率是750±20min -1,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t n = σ 本底测量的时间为:min 2520500 2 === b b b n t σ 样品测量时间为:min 35207002 === s s s n t σ 样品净计数率为:1min 200500700-=-=-= b b s s t n t n n 净计数率误差为:1min 640-== +=+= b s b b s s t n t n σσσ 此测量的净计数率为:1min 6200-± 4. 测样品8min 得平均计数率25min -1,测本底4min 得平均计数率18min -1,求样品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1min 71825-=-=-= b b s s t n t n 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876核辐射物理学

科目代码:876科目名称:核辐射物理学 第1页 共3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A 卷 ) 科目代码: 876 满分: 150 分 科目名称: 核辐射物理学 注意: 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计算238U 的最后一个中子、最后一个质子及 的分离能(n S 、p S 、S )的值,比较三者大小,可说明什么问题?【已知 237=45.389MeV U , 238=47.307MeV U , 1=8.071MeV n , 1=7.289MeV H , 4=2.425MeV He , 23490=40.612MeV Th , 23791=47.64MeV Pa 】(本题10分) 二、实验发现铋(209Bi )原子213/21/2D S 跃迁的光谱波长472.2nm =,由于超精细相互作用分裂成四条不同F 值的亚谱线。相邻能级的间距比是6:5:4 。求核的自旋I的值。 (本题20分) 三、已知24296Cm 的 衰变所放出的 粒子的最大动能为6112.9keV ,试求24296Cm 的 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来表示)。(已知 23894 =46.161MeV Pu , 4=2.425MeV He ,21u=931.5MeV/c )。(本题20分) 四、根据下图,试计算:1)K 俘获放出的中微子能量E ;2)152Sm *的反冲速度(用光速c 为单位);3)当152Sm *在沿运动方向发射光子时,反冲能量损失为多少?由于多普勒效应获得的能量补偿为多少?已知152m Eu 的K 层电子结合能为48keV 。(已知 15262=-74.761MeV Sm , 15263=-72.884MeV Eu )(本题 20分)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原子核物理及核辐射探测学第一章-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 MeV ....c v c m m c E e 924003521511012 2 22 =?? ? ??-= -= =; 动能 () MeV c v c m T e 413.0111 2 2=??? ? ? ?? ??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 2 010128.28186.1295.010026.41-?==-= -= 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 8 5 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 )(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 235 ==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e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 求C 136和N 13 7核库仑能之差。 答:C 136和N 137核库仑能之差为 ()()?? ?????---?=?3 1011220211453A r Z Z Z Z e E C πε () ??? ? ???????-????? =---311512 2 19 131051566710858410602153...π MeV .J .935210696413=?=- 1-8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 ??----=--12 3 123 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汇总

1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 。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 。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答案:A 。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 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0, H =0, p < 0 (B )Q =0, H <0, p >0 (C )Q =0, H =0, p <0 (D )Q <0, H =0,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7.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ΔU、Q 、W 是否皆等于零? 答:否。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0、ΔU=0。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 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1. 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nA ,pA ,VA 和nB ,pB ,VB ,设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A )A A p V n RT (B )B A B ()pV n n RT (C )A A A p V n RT (D )B B B p V n RT 答:(A )只有(A )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 4. 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A )压力大于C p (B )温度低于C T (C )体积等于m,C V (D )同时升高温度和压力 答:(B )C T 是能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温度再高无论加多大压力都无法使气体液化。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W、ΔU及ΔH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 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 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 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 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 的热量为?=2 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 体,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 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资料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一、关于载流子 1) 无论是气体探测器,还是闪烁、半导体探测器,其探测射线的本质都是将射线沉积在探 测器灵敏体积内的能量转换为载流子。这三种探测器具有不同的载流子,分别是: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答: 气体:电子-离子对; 闪烁体:第一个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 半导体:电子-空穴对; 2)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产生一个载流子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称之为(),对于三种探 测器来说,这个能量是不同的,分别大概是多少?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这个能量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 平均电离能;30eV,300eV,3eV; 这个能量越小越好,因为平均电离能越小,产生的载流子就越多,而载流子的数目服从法诺分布,载流子越多则其数目的相对涨落越小,这会导致更好的能量分辨率; 3)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射线沉积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是一个()变量,而载流子的数目是一 个()变量,载流子的数目是不确定的,它服从()分布,该分布的因子越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法诺分布;法诺因子越小越好,小的法诺因子意味着小的统计涨落,导致好的能量分辨率; 二、关于探测效率 1) 对于不带电的粒子(如γ、中子),在探测器将射线沉积在其灵敏体积中的能量转换为 载流子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该过程,则探测器无法感知射线。以γ射线为例,这个过程都包含哪些反应()?这个过程的产物是什么()?对于1个1MeV 的入射γ射线,请随便给出一个可能的该产物能量()? 答: 对于γ射线,这些反应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电子对效应(如果γ射线的能量>1.022MeV); 这些反应的产物都是次级电子; 对于1个1MeV的γ射线,次级电子的能量可以是几十keV~几百keV,也可以是接近1MeV; 2) 这个过程发生将主要地决定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那么影响探测效率(本征)的因素都有 哪些()?在选择探测器的时候,为了得到高的探测效率(本征),应该做什么考虑()?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