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器培训

家用空调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家用空调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程序设计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王亚林 2015年1月8 日

目录 第1章、设计任务与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课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总体设计规划与方案论证 (6) 设计环节及进程安排 (6) 方案论证 (5) 第3章、总体软件设计说明及总流程图 (10) 总体软件设计说明 (10) 总流程图 (11) 第4章、系统资源分配说明 (13) 系统资源分配 (13) 系统内部单元分配表 (13) 硬件资源分配 (15) 数据定义说明 (16) 部分数据定义说明 (16) 第5章、局部程序设计说明 (17) 总初始化以及自检 主流程 按键音模块 (17) .2 单按键消抖模块 (17) PB按键功能模块 (18) 基本界面拆字模块 (19) 4*4矩阵键盘模块 (19) 模式显示模块 (20) 显示更新模块 (21) 室内温度AD转换模块 (21) 4*4矩阵键盘扫描子程序 (21) 整点报时模块 (23) 空调进程判断及显示模块 (23) 三分钟压缩机保护模块 (23) 风向摆动模块 (24) 驱动控制模块 (24) 定时开关机模块 (25) 第6章、系统功能与用户操作使用说明 (26)

干式变压器温控器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功能及原理 ※主要技术指标 ※ 使用环境: 110VDC,1 工作电源:220V A C ±20% /50Hz ±4% .220VDC 2 功耗:6W 2 环境条件:温度-25 ℃+65 ℃相对湿度≤93%RH 测温: 测温范围:-20 ℃250 ℃ 1 3 路Pt100 测温。> 2 精度: ±1%FS 控制参数设置: 1 风机控制、超温警告、高温跳闸的温度设置范围:-20 250 ℃ 2 回差:0 20 ℃ 3 跳闸延时时间设置范围:0~30 秒 控制和信号输出: 1 风机控制:有源触点输出(常开)5A /220V A C 可直接驱动单相风机 2 超温警告:无源触点输出(常开)5A /250V A C 10A /28VDC 3 高温跳闸:无源触点输出(常开)5A /250V A C 10A /28VDC 4 故障报警:无源触点输出(常开)5A 250V A C 10A /28VDC 通讯口: RS485 通讯口 绝缘耐压: 耐高压:50HZ 2000V 历时1min 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绝缘电阻:≥500M Ω 机械特性: 体积:宽高深=160 80 120 mm3 重量:0.6Kg

1. 功能介绍 可同时监测干变3 相温度、控制风机。该产品是专为干式变压器安全运行设计的新一代控制器。> 并具有温度超限警告、高温跳闸、传感器异常和风机断线报警等功能,该仪表具有完善的温度监控、参数设置保管等功能。可以更好地保证无人值守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该仪表设计新颖、结构紧凑牢固、显示醒目直观。本产品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精度高、体积小、寿命长、装置方便、易使用等特点。 ①对三相绕组温度的巡回显示或最高温度相绕组的跟踪显示(可随意切换)巡回显示时间每相显示约6 秒。 当三相线包绕组中有一相温度达到设定的风机启动温度值时风机自动启动,②冷却风机的自动控制:自动工作状态。风机启动时风机指示灯亮。当三相线包绕组中每相温度均小于设定的风机关闭温度值时风机自动关闭 ③还可手动启控风机 ④超温警告和高温跳闸信号的显示、输出 延时120 秒以上时间,⑤控制参数现场设置:可设置风机启控点和回差、超温警告动作点和回差、高温跳闸动作点和延时、485 通讯口地址和波特率等参数。设置操作结束后。温控器将自动返回巡回工作状态 输出故障报警信号,⑥传感器异常故障时(短路、断路)相应故障指示灯亮。同时风机启动 断线报警指示灯亮,⑦风机控制回路失电或断线时。输出故障报警信号 可保存停电前的全部监测参数以备查询。⑧黑匣子功能。> 实现变压器温度的远方监控⑨通讯功能。> 2. 工作原理 该监控器有3 种工作状态:设置、手动和自动。 可以修改设置风机启控点、回差等等控制参数值。设置好的参数停电后也不会丢失。设置状态。> 可以人工启控风机。手动状态。> 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干变温度自动进行采样,自动状态。检测所得温度既用于显示又用于控制。显示方式又分为巡回显示和最大值显示两种方式。巡回显示方式时,分时显示A B C 三相温度,最大值显示方式时,显示A B C 三相中的最大温度值。装置同时监控采集到温度值,与设定的参数值比较,当温度高于风机启控点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启动,风机运转,冷却降温,直至温度低于风机关闭值(启控点与回差的差值)时,才停止风机。如温度还在升,当升到设定的超温警告温度点时,启动超温警告信号,直至温度低于返回值(动作点与回差的差值)时,才解除警告信号。当被控制的温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继续升高达到高温跳闸动作点时,延时后启动高温跳闸信号,为了防止设备的毁坏还可以通过跳闸的功能来停止设备继续运行。 3. 应用 可以实时监控干变温度,应用本监控器。自动控制干变冷却风机,保证干变的平安运行。 ①当地 当有故障、超温警告或高温跳闸信号时,可自动控制风机启停。可以从监控器的前面板实时监视变压器的温度、监视风机和感温探头是否正常。得到及时提醒。各控制参数值可现场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及电路说明 (3) 1.1课程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3) 1.2课程设计电路说明 (4) 第二章课程设计及结果分析 (6) 2.1课程设计思想 (6) 2.2课程设计问题及解决办法 (6) 2.3调试结果分析 (7) 第三章课程设计方案特点及体会 (8) 3.1 课程设计方案特点 (8) 3.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9)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及电路说明 1.1课程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1、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电路; (2)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撰写设计报告。 2、技术指标 温度测量范围0—99℃,精度误差为0.1℃;LED数码管直读显示;温度报警指示灯。

1.2课程设计电路说明 1.2.1系统单元电路组成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1,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3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1.2.2设计电路说明 主控制器:CPU是整个控制部分的核心,由STC89C52芯片连同附加电路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采用4个共阳LED数码管,用于显示温度计的数值。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由蜂鸣器和三极管组成,当测量温度超过设计的温度时,该电路就会发出报警。 温度传感器:主要由DS18B20芯片组成,用于温度的采集。 时钟振荡:时钟振荡电路由晶振和电容组成,为STC89C52芯片提供稳定的时钟频率。

第二章课程设计及结果分析 2.1课程设计 2.1.1设计方案论证与比较 显示电路方案 方案一:采用数码管动态显示 使用一个七段LED数码管,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法来显示各项指标,此方法价格成本低,而且自己也比较熟悉,实验室也常备有此元件。 方案二:采用LCD液晶显示 采用1602 LCD液晶显示,此方案显示内容相对丰富,且布线较为简单。 综合上述原因,采用方案一,使用数码管作为显示电路。 测温电路方案 方案一: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测温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 经过查询相关的资料,发现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数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综合考虑,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2.1.2设计总体方案 根据上述方案比较,结合题目要可以将系统分为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报警模块,其框图如下:

温控器的分类【大全】

温控器的分类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以温控器制造原理来分,温控器分为: 一.突跳式温控器:各种突跳式温控器的型号统称KSD,常见的如KSD301,KSD302等,该温控器是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新型产品,主要作为各种电热产品具过热保护时,通常与热熔断器串接使用,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一级保护。热熔断器则在突跳式温控器失娄或失效导致电热元件超温时,作为二级保护自,有效地防止烧坏电热元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二,液涨式温控器:是当被控制对象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使温控器感温部内的物质(一般是液体)产生相应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体积变化),与感温部连通一起的膜盒产生膨胀或收缩。以杠杆原理,带动开关通断动作,达到恒温目的液胀式温控器具有控温准确,稳定可靠,开停温差小,控制温控调节范围大,过载电流大等性能特点。液涨式温控器主要用于家电行业,电热设备,制冷行业等温度控制场合用。 三,压力式温控器,改温控器通过密闭的内充感温工质的温包和毛细管,把被控温度的变化转变为空间压力或容积的变化,达到温度设定值时,通过弹性元件和快速瞬动机构,自动关闭触头,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它由感温部、温度设定主体部、执行开闭的微动开关或自动风门等三部分组成。压力式温控器适用于制冷器具(如电冰箱冰柜等)和制热器等场合。以上几种是常见的机械式温控器。 四,电子式温控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电阻式)是采用电阻感温的方法来测量的,一般采用白金丝、铜丝、钨丝以及热敏电阻等作为测温电阻,这些电阻各有其优确点。一般家用空调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器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控器设计 学生姓名李天辉学号 20101009 届 2013 班级电气4班 指导教师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说明 1. 课程设计文本材料包括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三部分,其中 任务书、指导书由教师完成。按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顺序装订成册。 2.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指导书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3. 设计报告内容建议主要包括:概述、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设计内容、小结和参考资料。 4. 设计报告字数应在3000-4000字,采用电子绘图、采用小四号宋 体、1.25倍行距。 5.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表现(30%)、设计报告(30%)和提问成绩(40%) 组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量) 当今社会,温控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冰箱、空调和电热毯等领域中。其优点是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温度和风速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可靠,对执行器要求低,故障率低,效果好。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正在研究开发第三代智能型室温空调温控器,应用新型控制模型和数控芯片实现智能控制。现在已有国内厂家生产出了智能型室温空调温控器,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数据采集、温度控制、按键和显示、通讯等部分组成。温度采集采用NTC或PTC热敏电阻(或由电位器模拟)或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组成。温控部分采用交流开关BT136通过改变导通角进行调压限流达到控制加热丝温度的目的。 温度控制算法采用PID控制,可以采用普通PID或模糊PID。对控制PID参数进行整定,进行MATLAB仿真,说明控制效果。进行程序编制。 设计通讯协议,并能够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回上位机。2.课程设计的要求 1、选择相应元器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并绘制PCB版图。 2、进行PID控制算法仿真,设计PID参数,或模糊PID规则。 3、系统功能要求:a要能够显示实时温度;b能够进行温度设置;c 能够进行PID参数设定;d能够把数据传回上位机;e可以设定本机地址。F温度控制范围0~99.9度。 4、编制程序并调试通过,并有程序流程图。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 模糊控制技术 *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 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 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温控方式存在较大的惯性温度误差,往往在要求精确的温控

单片机智能温控器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说明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题目:智能温控器 设计者: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一、课题名称: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器课程 设计 二、主要技术指标及工作内容和要求: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 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两个控制温度设定按键(增大/减小),四位数码管分别显示设 定温度和实际温度,量程为0~99度,打开电源开关后设定温度初始化为26度。 1,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两个按键分别接INT0和INT1。 2,采用铂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模数转换采用ADC0809。 3,单片机根据设定温度S和实测温度P控制继电器R的动作,死区设为2度:当P<=S-1时,控制R接通电加热回路; 当P>S+1时,控制R断开电加热回路; 当S-1

智能温度控制器方案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硬件总体方案 注:(参考大部分电器生产厂家温湿度控制器与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比较,发现两者使用的范围和环境完全不同,一般的温湿度控制器温度测量及控制范围都0oC -50oC之间,而干变式温度控制器温度的测量范围0oC -200oC,而控制温度在100oC以上,控制器的长期工作温度在85oC以上,而在这总情况下一般的湿度传感器已经超出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所以在干式变压器中并不适用。这里湿度部分主要是为以后温湿度控制器设计而准备,可以设计电路部分,但保留为以后做准备,这里设计方案主要用于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 1、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硬件组成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需要采集温度和湿度两个部分,这里我们以各3路来说明,即3路温度采集,3路湿度采集,通过内部分析计算,来显示各路的温度、湿度数值,另外还需要配置一定的输出接口。如RS485、开关量输出(主要用于输出报警、跳闸、风机、故障)等。以组成温湿度监测系统。 1.1硬件组成原理 根据温湿度控制器功能,选择“A/D转换芯片+微处理器(带捕捉功能)”来实现(注:对于现在大多数AD采样功能都是内置的,捕捉功能是在湿度传感器中使用的,一般的湿度传感器都是电容式的,通过555振荡电路将其转换为频率信号,再通过CCP功能检测频率)。如图1-1所示为系统硬件原理图。 图1-1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硬件组成原理图 1.2 硬件模块划分 根据硬件原理图,把硬件划分成模拟采样微处理部分、操作显示、模拟采样、开关量输出、电源、通信等几个部分。为了便于硬件的模块化开发,把各个模块设计为独立的硬件模块,而通过组装各个模块,来组成所需要的硬件系统。 控制器设计成3个印制板来制作,将电源、通信和开关两输出设计在同一块板子上,模拟采样和微处理部分设计在同一块板子上,在有就是将操作和显示部

温度控制器课程设计要点

郑州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控制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31日

郑州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14级通信工程班级 2班学号姓名 一、设计题目温度控制器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两个加热丝同时通电加热,指示灯发光; 2、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两根加热丝都不通电,指示灯熄灭; 3、根据上述要求选定设计方案,画出系统框图,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 4、利用Multisim软件画出一套完整的设计电路图,并列出所有的元件清单; 5、安装调试并按规定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参考文献 [1]吴友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2~55. [2]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8. [3]徐国华.电子技能实训教程[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3 ~15. [4]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5. [5]翟玉文等.电子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13. [6]万嘉若,林康运.电子线路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29. 四、设计时间 2015 年12月21 日至2015 年12 月31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本设计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等优点的温度控制电路。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控制器电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进行温度的采集与控制。主要由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继电器模块组成。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成本更低、功能更多、使用更方便的电子产品所替代,本课程设计是一个以温度传感器采用LM35的环境温度简易测控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低精度、不易读数的温度计。但系统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并提供了简单的扩展方式供参考,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改成多路转换,既可以增加湿度等测控对象,也能减少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干扰。 首先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器变成电压信号,然后送入两个反向输入的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较器电路,让电位器来改变温度范围的取值,最后信号送入比较器电路,通过比较来判断控制电路是否需要工作。此方案是采用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法,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器设定给定值,反馈的温度值与给定的温度值比较后,决定是否加热。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比较器继电器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 *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温控方式存在较大的惯性温度误差,往往在要求精确的温控时,很多人会放弃自动控制而采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当然,在电压稳定工作的速度不变、外界气温不变和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清楚地知道,以上的环境因素是不断改变的,同时,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时,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靠人力调节,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用人手调好所需温度的度数,然后靠相对稳定的电压来通电加热,勉强运作,但这决不是自动控温。当需要控温的

温度控制器调试方法

温湿度控制器试验方案 1 外购件介绍 1.1 百科介绍 温湿度控制器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高性能温湿度传感器,采集被测环境的实际温、湿度数据值,可对温度、湿度信号进行测量控制,并可以实现液晶数字显示,还可通过按键或者旋钮对温、湿度分别进行上、下限设置和显示,从而使仪表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启动风扇或加热器,对被测环境的实际温、湿度自动调节的设备。

1.2 使用场合 对于一些现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特别是容易出现高温高湿、或者低温的地区,会配有温湿度控制器来调节装置的运行环境。 1.3 工作模式/原理 根据现场环境需要,温湿度控制器工作模式一般可分为1加热加湿型,2加热除湿型;3降温加湿型;4降温除湿型。我们主要使用的是2加热除湿型;4降温除湿型。 2 外购件通用调试流程 2.1 根据图纸核对温湿度控制器型号。 2.2 给温湿度控制器上电。 根据图纸原理图指示,从端子排接入正确的电源输入,一般为AC220V,也有DC低压电源,需要注意。 2.3 调试方法 根据调试方法的差别,可以将温湿度控制器分为三类:1不带液晶的温度控制器、 2带有液晶但不需要设置工作模式的、3带有液晶且且需要设置工作模式的。 2.31 不带液晶的温度控制器调试方法 此类温度控制器仅可以用于升温模式,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为一体的,例如德国Pfannenberg-FLZ520温湿度控制装置,多用于配网柜中,且图纸会要求出厂定值设置为5度。 1. 使用螺丝刀旋转调节设置温度值,调节至室温以上; 2. 用测温枪照射加热器或用手背轻触加热器,温度升高; 3. 测试完后,将温度按照图纸要求设置回定值(一般为5度)。

“智能温控器”设计创业计划书.doc

“智能温控器”创业计划书 —蓝色天空创业团队目录 1、执行总结 2、项目背景 3、市场机会 4、公司战略 5、团队介绍 6、生产与管理 7、营销战略 8、财务分析 9、风险与对策

1.执行总结 1.1 市场 “智能温控器”的目标群体主要定位于城市宾馆、大型沐浴行业、大众消费者和工业。初期以城市市场为主,先城市后乡镇再到农村,同时在适当的时间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全球化的市场需求获得规模竞争优势。 1.2生产与营销 智能温控器在高科技园区设立公司,由于有成熟的技术(主体技术为通过传感器和机械技术),产品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主要设备为电路设备和机械材料配置,初期生产成本约为70元/个,出厂价格120元/个,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不断降低。由于其市场容量巨大而且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市场前景巨大,利润空间可观。 由于“智能温控器”属于实用性消费品的范畴,所以在营销上采用局部性实验,大规模发展的方式,占领杂货店,五金店等主要的销售渠道,方便消费者及时方便的获取我们的产品。同时,第一年进行大量的派送试用,且投入一定资金做前期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广告和各种促销活动推进产品知名度。在市场上采取先立足农村,后逐渐有计划分步骤的推向城市。第一年5万个,第二年7万个,第三年开始销售额和利润都大幅上升。 1.3投资与财务 公司成立初期需资金120万。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0万,流动资金100万。公司从第二年开始盈利,到第三年后利润开始大幅增长,内部收益率为60%左右。风险投资可通过分红和整体出让的形式收回投资。

2.项目背景 2.1卫浴行业介绍 2.1.1 社会背景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然而建材家居业也在我国也是刚刚兴起,许多高端的产品处于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品牌难以插足。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卫浴行业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浴产品生产与销售国,卫浴具占世界总量的30%,卫浴配件约占世界总量的35%,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地的产品每年的增长率为50%。中国卫浴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市场争夺,国内卫浴品牌尽管数量众多,但在国内卫浴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占到10%的市场份额,高端卫浴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 2.1.2工业科技市场化 国内市场上的一些普通卫浴产品(水温调节器)科技含量低,精度低,性能不稳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在工业有一些精度高,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的产品,然而价格却很高,一般消费者无法接受这些产品。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的需求,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有些产品并不需要所谓工业上的“精度”,而是需要引入一些高端科技去提高生活质量,让更多、更广泛的消费者去接受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 2.1.3 现有的卫浴产品 1.太阳能⒉家用热水箱;⒊手动水温调节器。 2.1.4现有同类卫浴产品的弊端 1.热水箱大功率电器,不节能 2.太阳能利用了新型能源,环保,但是达不到现在人群所需求的智能化。 3.手动水温调节器有效的把热水和冷水调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起不到恒温水流,

自动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

风机控制的工作原理一、总原理图 CBB Y 1 2 2 . 1 1 8 4 M C2 22 C1 22 S M L A 1 2 3 W D D S18b20 V CC V CC 1 2 3 4 5 6 7 8 9 R P A102*8 V CC B G 31*51 R6 330 G ND R 5 1 k V CC C3 10u/16V EA/VP 31 X1 19 X2 18 R ST 9 P37(RD) 17 P36(W R) 16 P32(IN T0) 12 P33(IN T1) 13 P34(T0) 14 P35(T1) 15 P10 1 P11 2 P12 3 P13 4 P14 5 P15 6 P16 7 P17 8 P00 39 P01 38 P02 37 P03 36 P04 35 P05 34 P06 33 P07 32 P20 21 P21 22 P22 23 P23 24 P24 25 P25 26 P26 27 P27 28 PS EN 29 A LE/P 30 P31(TX D) 11 P30(RX D) 10 G ND 20 V CC 40 IC2 89S52 V CC C4 104/400V R9 10k R10 5 1 1 2 46 3 5 IC1 3022 1 2 3 4 PO W E R 1 2 3Q4 B TA10 K2FA N K1O N/O FF K3U P K4D OW N V CC C5 100u/16V V CC In 1 O u t 3 2 IC3 78L05 C6 220u/16V C8 104 C7 104 D3 4007 D2 4007 R4 5k1 R3 5 k 1 G ND R2 5 k 1 2 1 3 Q1 8050 D4 4007 D1 4007 G ND V CC D5 4007 a b f c g d e 1 1 7 4 2 1 1 5 a b c d e f g 3 d p d p 1 2 9 8 6 S 4 S 3 S 2 S 1 X S a b c d e f f g g h h a a b b c c d d e R 8 5 . 1 K R 1 1 k R7 330

温控器标准

Q/NSW 02—2004 前言 温度控制器是我公司根据市场和用户需要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专为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热水壶配套使用的元器配件,它是由限温器和热切断器两部分组成,它是采用双金属片为感温材料,具有工作稳定、可靠、反应灵敏,水沸能自动切断,防干烧和最终熔断保险等多种功能。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企业标准。 本标准编制格式按照GB/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1.3-87《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均为法定计量单位。 本标准的要求、试验方法主要参考了GB14536.1-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通用要求》GB14536.10-9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等标准的规定,出厂检验采用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进行抽样。 本标准由宁波市鑫洋电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宁波市鑫洋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宁波市鑫洋电器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NXY 02—2004 JXB温度控制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度控制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电热水壶使用的温控开关、热断路器、无绳连接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1453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通用要求 GB14536.10-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3要求 3.1产品的基本参数,额定交流电压230V,电流10A,频率50/60Hz。 3.2外观要求: 3.2.1绝缘体不得有裂纹,凹陷,飞边等缺陷。 3.2.2 镀层不得有起皮、剥落现象。 3.2.3双金属片不得有锈斑、伤痕现象。 3.2.4弹簧件应光洁、无锈斑现象。 3.3功能及寿命 3.2.1 温度控制器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有触点应闭合良好,接触电阻不应大于0.02Ω。 3.3.2温度控制器接插片的最大插拔力为80N,经过6次插拔后不小于18N。 3.3.3限温器双金属片工作温度为70℃,偏差为±5℃。 3.3.4限温器工作寿命不低于10000次。 3.3.5热切断器双金属片工作温度为135℃,偏差为±5℃。 对VDE认证要求的热切断器工作寿命要求不低于3000次。 3.3.6热切断器上的保险熔断丝要求: 在热切断器双金属片工作温度范围内或工作后不允许动作。 保险熔断丝工作后必需保证电源为永久切断,不引起起火、触电等现象。 3.4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3.4.1绝缘电阻不小于7MΩ。 3.4.2在限温器俩接插端子的任一端子与限温器外壳之间施加3750V,50Hz的基本正弦波形1min,不应产生闪烁或击穿现象。 3.4.3在热切断器相线或中性线端子与外壳之间施加2250V,50Hz的基本正弦波形1Min,不应产生闪烁或击穿现象。 宁波市鑫洋电器有限公司2004-01-01批准2004-05-10实施

温度控制器 毕业设计

温度控制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被控参数,而采用单片机来对这些被控参数进行控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本文介绍了数字温度测量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单片机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其主要组成部分有:AT89S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键盘与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它可以实时的显示和设定温度,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通过测试表明,本设计对温度的控制有方便、简单的特点,从而大幅提高了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前言 (3) 1.1概述 (3) 1.2 总体系统框图 (4) 1.3技术指标 (4) 第二章系统硬件 (5) 2.1单片机 (5) 2.1.1采用AT89S51单片机 (5) 2.1.2 AT89S51单片机简介 (5) 2.1.3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6) 2.2测温电路的选择与设计 (7) 2.2.1 采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7) 2.2.2 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 (8) 2.2.3温度传感电路设计 (9) 2.3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 (11) 2.3.1温控电路及报警电路的控制 (11) 2.4键盘电路的设计 (12) 2.5显示器的选择 (14) 2.5.1 LED显示器 (14) 2.5.2 LCD液晶显示器 (14) 2.5.3 液晶电路设计 (14) 第三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16) 3.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16) 3.2 中断程序的设计 (17) 第四章总结 (18) 第五章参考文献 (19) 第六章致谢 (20) 附录I 程序 (21) 附录Ⅱ电路图 (31)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详解-民熔

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所控制的空调房间内的温度范围一般 在18℃--28 ℃。窗式空调 常用的温度控制器是以压力作用原理来推动触点的通与断。 其结构由波纹管、感温包(测试管)、偏心轮、微动开关等组成一个密封的感应系统和一个转送信号动力的系统。控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被冷却对象的温度变化来进 行控制,多采用蒸气压力式温度控制器,另 一种由被冷却对象的温差变化来进 行控制,多采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 以温控器制造原理来分,温控器分为: 一、突跳式温控器 各种突跳式温控器的型号统称 KSD,常见的如KSD301 ,KSD302 等,该 温控器是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新型产品,主要作为各种电热产品具过热保护时,通 常与热熔断器串接使用,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一级保护。热熔断器则在突跳式温控

器失娄或失效导致电热元件超温时,作为二级保护自,有效地防止烧坏电热元件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二、液涨式温控器是当被控制对象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使温控器感温部内的物质(一般是液体) 产生相应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体积变化),与感温部连通一起的膜盒产生膨 胀或收缩。以杠杆原理,带动开关通断动作,达到恒温目的液胀式温控器具有控 温准确,稳定可靠,开停温差小,控制温控调节范围大,过载电流大等性能特点。 液涨式温控器主要用于家电行业,电热设备,制冷行业等温度控制场合用。 三、压力式温控器 改温控器通过密闭的内充感温工质的温包和毛细管,把被控温度的变化转变 为空间压力或容积的变化,达到温度设定值时,通过弹性元件和快速瞬动机构, 自动关闭触头,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它由感温部、温度设定主体部、执 行开闭的微动开关或自动风门等三部分组成。 压力式温控器适用于制冷器具(如

电子温控器企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电子温控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现有产品电子温控器的选用和验收。 2 引用标准 无 3技术要求 3.1 产品的通用规定 3.1.1 产品的文件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及各分类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3.1.2 产品在以下环境中能正常工作 3.1.3.1使用温度:-40℃~+70℃。 3.1.3.2贮存温度:-40℃~+80℃。 3.1.3工作电压范围:DC 10.8V-15V 3.1.4额定负载电流:0.5A。 3.2 外观要求 塑料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纹、气泡、凹缩等缺陷。 插头及导线应完整无损,插片表面无氧化无毛刺,与对插头的配合良好。 温度探头应密封良好;表面无损伤。 3.3 动作温度 温控器动作温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3.4 绝缘电阻 在常温常湿环境中,温控器的插片与外壳之间的绝缘阻值应不小于20MΩ。 3.5 抗电强度

在常温、常湿的环境中,温控器的插片与外壳之间承受500V、50HZ正弦电压,在泄漏电流不超过1mA的条件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3.6 耐过电压强度 温控器在电源端电压为DC16.5V±0.2V并带有0.5A负载的条件下,工作1h后,不应有任何损坏,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7耐反向电压 温控器应能承受lmin的电源极性反接电压试验而不损坏,反接电压值14V±0.2V,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8 插片安装强度 温控器的插片应安装牢固,对各插片施加60N,持续30S的拉力和压力后,应无松动或损伤。 3.9 高温存放 温控器在80℃±3℃的高温环境中,持续放置48h,然后检测外观应满足3.3要求,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0 高低温冲击 温控器按以下步骤进行100个循环: 在80℃±3℃的环境中存放20min。 在-40℃±3℃的环境中存放20min 温度转换时间应不大于10S。试验后,检测温控器的外观应满足3.3的要求,且动作温度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1 湿热试验 温控器按以下3个循环: 在温度40℃±3℃、相对湿度约为100%的环境中存放8h(包括升温的时间); 在温度23℃±5℃、相对湿度小于100%的环境中存放16h(包括冷却时间)。 试验后,检测温控器的外观应满足要求,且动作温度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1 抗振强度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说明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摘要 设计了基于AT89C52的高精度家用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硬件主要由电源电路、温度采集电路(DS18B20)、键盘、显示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及其他辅助电路组成;软件采用8051C语言编程;该系统可以完成温度的显示、温度的设定、空调的控制等多项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DS18B20;温度检测;显示

目录 1 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1 设计目的和意义 (1) 1.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2 硬件电路设计 (2) 2.1 总体方案设计 (2) 2.2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3) 2.2.1 单片机的选型 (3) 2.2.2 振荡电路设计 (5) 2.2.3 复位电路设计 (5) 2.2.4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6) 2.2.5 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6) 2.2.6 系统显示电路设计 (7) 2.2.7 输出控制电路设计 (8) 2.3 总电路设计 (8) 2.4 系统所用元器件 (9)

3 软件系统设计 (10) 3.1 软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0) 3.2 软件流程图设计 (10) 4 系统调试 (11) 5 总结 (14) 5.1 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1:系统的源程序清单 (16) 附录2:系统的PCB图 (41)

1设计目的及要求 1.1 设计目的和意义 21世纪的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对高科技电子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人们生活更人性化、智能化。我设计了这一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人们只有生活在一定的温度环境内才能长期感觉舒服,才能保证不中暑不受冻,所以对室内温度要求要高。对于不同地区空调要求不同,有的需要升温,有的需要降温。一般都要维持在21~26°C。 目前,虽然我国大量生产空调制冷产品,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需求量过盛,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还有好多家庭还没有安装有效地室内温控系统。温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夏天室内温度过高,冬天温度过低,这些均对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温度、湿度均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以前温度控制主要利用机械通风设备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实现室内温度适宜人们生活。以前通风设备的开启和关停,均是由人手动控制的,即由人们定时查看室内外的温度、湿度情况,按要求开关通风设备,这样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可靠性差,而且消耗人们体力,劳累成本过高。为此,需要有一种符合机械温控要求的低成本的控制器,在温差和湿度超过用户设定值范围时,启动制冷通风设备,否则自动关闭制冷通风设备。鉴于目前大多数制冷设备现在状况,我设计了一款基于MCS51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1.2 设计任务与要求 系统要求利用单片机设计一空调温度控制器,能够实时检测并显示室温,能够利用键盘设定温度,并且和室温进行比较,当室温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能够驱动加热系统工作,当室温高于设定温度时,系统能够驱动制冷系统工作,当两者温度相等时,不做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