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侵害5-16周龄的仔猪,引起仔猪渐进性消瘦、呼吸急促或困难、腹泻、贫血、皮肤苍白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导致断奶后与生长期的猪生长迟缓及高死淘率,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l)断奶后仔猪的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6-16周断奶仔猪表现为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呼吸系统多发性炎症、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蓝色的皮下出血点,特别是最后一对乳头呈淡蓝色。
有些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划动,最后因衰竭死亡。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表现体温微高至正常,主要从后肢和臀部开始出现中央为黑紫色,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
(3)仔猪先天震颤症(ct):主要表现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不住乳头,因仔猪吃奶不足表现昏睡、低血糖症,最后衰竭而死。
要与缺硒、猪伪狂犬病,单纯的由于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以及猪瘟感染相区别。
猪圆环病毒的剖检(1)pmws: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呈苍白色,可见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出血肿大、支气管黏脓性炎症引起的肺部表面散在隆起的胶状硬块。
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切面结构致密、灰白色或见出血。
(2)pdns:除确皮肤表现外,双侧肾肿大到原来3-4倍,颜色苍白,表面有出血点,切面多汁并伴有灰白色坏死灶。
脾肿大、肝脏呈橘黄色外观,心脏肥大。
肺脏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病变,病变部变硬,呈灰红色或灰白色。
(3)繁殖障碍:检验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胸腹腔积水,心脏扩大成苍白色。
肾脏肿大,色变淡,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点(白斑肾)。
猪圆环病毒症状

猪圆环病毒症状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是一种感染猪的病毒,主要感染猪圆环病毒类型2(PCV2)引起猪圆环病毒症状。
该病毒引起了世界各地猪业的关注,因为它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了农场经济损失。
猪圆环病毒类型1(PCV1)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而PCV2是与疾病相关的主要病原体。
猪圆环病毒感染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出现在猪群中的初始感染,而慢性感染则是猪圆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感染。
1. 急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症状:在急性感染期间,受感染的猪表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受感染的猪可能表现出体温升高的迹象,一般超过39°C。
- 呼吸系统问题:感染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 减少食欲和减重:猪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猪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 消化系统问题:受感染的猪可能有腹泻和便便中的血液。
- 组织损伤:猪圆环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受感染猪的组织损伤,包括肝脏、脾脏和淋巴组织。
2. 慢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症状:慢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更长。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症状:- 呼吸问题:慢性病毒感染的猪经常出现呼吸急促和咳嗽等症状。
- 生长迟缓:感染猪可能表现为较慢的生长速度和较低的体重增长。
- 泌尿系统问题:感染猪可能出现尿液异常,如尿血或尿量减少。
- 免疫系统问题:猪圆环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抑制,使得猪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长期感染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猪圆环病毒相关性肺炎和猪圆环病毒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等。
除了上述症状外,猪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感染猪的繁殖能力降低,胎儿死亡率增加,幼仔猪的存活率下降,成年猪的肉质也可能受到影响。
猪圆环病毒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如饲料、水源和猪场工人等途径传播。
它是一种难以控制和消除的病毒,所以在猪场管理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猪圆环病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
猪圆环病对猪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诊断与防治猪圆环病至关重要。
诊断猪圆环病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浑身不适、腹泻、呼吸困难等。
病猪体温可达40°C,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性。
2. 病原学检测: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病原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等。
3. 病理学观察:对死亡猪的尸检,观察病猪的内脏器官是否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如胃肠充血、水肿、出血等。
1. 强化养殖管理: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和通风。
定期为猪群进行洗浴消毒,减少环境中病毒的存留。
2. 检疫措施:引进新的猪只前,对猪只进行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状态。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
3. 隔离治疗:对已经感染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2-3周,直到病情得到控制。
4. 疫苗接种:可根据病猪的免疫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猪圆环病疫苗进行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5. 病毒消杀:猪舍内的病毒可通过消毒剂进行杀灭,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对饮水设施、饲喂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存留。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采取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测、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加强养殖管理、检疫措施、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和病毒消杀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猪圆环病的传播和流行。
猪圆环病毒怎么治疗 猪圆环病毒的症状特征

猪圆环病毒怎么治疗猪圆环病毒的症状特征猪圆环病毒病为oie规定的二类重要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圆环病毒怎么治疗。
一、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1)断奶后仔猪的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6-16周断奶仔猪表现为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呼吸系统多发性炎症、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蓝色的皮下出血点,特别是最后一对乳头呈淡蓝色。
有些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划动,最后因衰竭死亡。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表现体温微高至正常,主要从后肢和臀部开始出现中央为黑紫色,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
(3)仔猪先天震颤症(ct):主要表现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不住乳头,因仔猪吃奶不足表现昏睡、低血糖症,最后衰竭而死。
要与缺硒、猪伪狂犬病,单纯的由于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以及猪瘟感染相区别。
二、猪圆环病毒怎么治疗对临床症状明显患猪进行个体治疗是必要的,用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一小诺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减少并发感染,同时应用促进肾脏排泄和缓解类药物进行肾脏的恢复治疗。
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肌肉注射,也可以使用电解多维饮水或者拌料,增进和调整病猪的免疫器官的功能,增强病猪的体质,以使病猪快速恢复。
三、猪圆环病毒的鉴别诊断pcv-2感染可导致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病猪的病死率提高,可达25%-40%。
该病要注意和蓝耳病、非典型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区别。
肠系膜淋巴结的显著肿大、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肝炎不同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及猪瘟。
四、猪圆环病毒的预防要点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
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场彻底清理,每周用2%-3%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舍内外、猪圈地面和墙壁,1小时后用清水把猪圈地面和墙壁冲净,每周一次。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上的七种表现形式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上的七种表现形式猪圆环病毒病临床上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相关性繁殖障碍、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先天性颤抖)、相关性肠炎。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上的七种表现形式1、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
断奶后2一4周左右的仔猪表现生长不良或停滞、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以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
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剖解见皮肤苍白和黄疸,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颌下、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淋巴结显着肿大,切面为灰黄色,肺部有斑点状出血,脾脏有萎缩现象,肠道呈“鸡肠样”。
大部分猪只苍白消瘦,可摸浅表到淋巴结肿大,少数有皮炎型皮肤病变和皮肤发绀,呼吸困难和死亡。
2、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育肥猪的顽固性肺炎,难以根治,极易反复,最后因肺衰竭继发其他感染而死。
一般情况下是以圆环病毒为主,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继发感染的呼吸道严重疾病,死亡率可达20%以上。
3、猪腹泻综合征饲养的育肥猪在很多情况下出现久治不愈的不明原因腹泻。
其临床表现为腹泻与正常排便交替出现,用药效果不明显,反复迁延。
病因则是圆环病毒损害肠道组织、肠道组织功能衰竭、肠壁萎缩引起的慢性肠炎,这种肠炎治疗非常困难。
4、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常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持续至18-24个月。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
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
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有时亦可扩展到胸肋或耳。
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自动康复。
发病严重者可能显示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该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皮肤病损的常见疾病。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猪圆环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瓜疮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饲料和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和死亡。
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猪圆环病是非常重要的。
1. 病症观察:猪圆环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嗜睡和食欲不振。
病猪会出现咳嗽、鼻孔分泌物增多、打鼾、乳房水肿等症状。
在猪圈内观察病猪的行为和食欲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该病。
2. 病原体检测:通过病猪的病理剖检可以确定猪圆环病的病原体是否存在。
常见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病理学检查、组织学检查、病毒学检查等。
可以通过病猪的鼻咽拭子、肠道内容物等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
3. 实验室检验:将病猪的血清、鼻咽拭子等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猪圆环病。
1. 饲料和饮水管理: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管理,定期对饲喂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因饲料和饮水受到病原体污染而导致疫情。
2. 环境改善: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避免病原体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
3. 病猪隔离: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猪接触,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4. 药物防治:病猪可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洛匹那韦、阿德福韦等。
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兽药的使用规范,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5.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圆环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能够提高猪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诊断和防治猪圆环病的要点包括病症观察、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检验,以及饲料和饮水管理、环境改善、病猪隔离、药物防治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猪圆环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猪类。
本文将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的诊断要点1. 临床症状: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畏光、角膜炎、腹泻和皮肤出血等。
2. 病理学特点: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在淋巴组织中繁殖,导致淋巴组织肿大,出现病灶坏死和出血现象。
在病理切片观察中,可见到淋巴滤泡增生和坏死、肺炎、血管炎和脑膜炎等病变。
3. 实验室检测:通过对病猪血液、粪便、尿液和组织样品采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核酸,能够迅速诊断猪圆环病毒病。
二、疾病的防治要点1.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舍和养殖场,消毒猪圈和猪具,防止病毒传播。
2. 隔离病猪:对于发病猪只,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健康猪只。
要对与病猪有接触的人员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人员和物品作为病毒潜在的传播源。
3. 采取有效的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可供选择,养殖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合理饲养猪只,注意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加强猪只的饲养环境管理,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强化疾病监测和报告:对于发现疑似猪圆环病毒病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配合进行病情调查和采样检测,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包括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点进行诊断,并采取加强猪场卫生管理、隔离病猪、接种疫苗、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和强化疾病监测和报告等措施进行防治,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类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猪圆环病,又称猪圆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病。
这种疾病主要由猪圆环虫引起,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猪的生命。
做好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猪圆环病的诊断及其防治要点展开深入探讨。
一、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1. 消瘦:猪圆环病会导致猪的食欲下降,从而导致猪出现明显的消瘦症状。
患病的猪会明显瘦弱,毛色暗淡无光泽。
2. 腹泻:感染猪圆环虫后,猪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黄色或淡黄色,且有臭味。
3. 贫血:猪圆环虫会在猪的体内寄生并吸食猪的血液,导致猪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粘膜苍白、活动力下降等。
4. 生长迟缓:受到猪圆环病的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体重增长缓慢,影响生产效益。
二、猪圆环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猪是否出现消瘦、腹泻、贫血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猪是否感染了猪圆环虫。
但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准确,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确认。
2. 粪便检查:可以通过采集猪的粪便样本,进行猪圆环虫卵的检查,来确认猪是否感染了猪圆环虫。
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3. 活体检查:可以通过对猪进行腹部触诊、心脏听诊等方法,来判断猪是否感染了猪圆环虫。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4.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抽取猪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查,来判断猪是否出现了贫血等症状,从而间接确认猪是否感染了猪圆环虫。
猪圆环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观察、粪便检查、活体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
三、猪圆环病的防治要点1. 环境卫生管理:猪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圆环病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减少猪圆环虫的传播和滋生。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猪圆环虫的风险。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定期换草换料、保证饮水卫生等。
3. 药物预防:定期对猪进行驱虫处理,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可以有效减少猪圆环虫的感染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
近几年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本病以皮肤苍白、腹泻、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为特征。
经过几年对本病的诊断,笔者积累了一些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剖检变化的经验,报告如下:
临床症状:圆环病毒侵害猪体后,根据猪的大小可分为四种类型:
1.传染性先天性振颤(CT):母猪怀孕期间无任何异常表现,仔猪出生或几小时后出现震颤,共济失调,吮乳时,口频频点击乳头附近,但需一定时间才能吸住乳头,有的仔猪由于口部颤抖厉害,根本就吸不住乳头,一部分仔猪因此饿死或被母猪压死。
此时需要人工辅助哺乳。
同一窝仔猪中有个别发病的,也有全部发病的,但轻重程度各有差异,同一窝仔猪中如有个别发病的仔猪,其康复时间快,颤抖也较轻。
大部分或全部发病仔猪,颤抖较重,恢复相对较慢。
卧下或睡眠时颤抖较轻或停止,观察颤抖停止的仔猪与正常猪基本一样。
耐过的仔猪,大部分满月后可自行康复,康复仔猪无后遗症。
极个别猪颤抖延续到成年。
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常见于断奶后至16周龄的仔猪,可见断奶前膘肥体壮的仔猪,断奶后逐渐消瘦,断奶前后形成强大反差。
(养殖户常说的:别说长了,还缩小哪),皮肤苍白,个别猪黄疸,毛长,毛稠、毛乱无光泽。
可见猪年龄不大,但是都带老相。
呼吸加快、咳嗽。
行走无力,精神沉郁。
个别严重病例耳水肿增厚,其上布满红紫斑和紫色的疙瘩,眼周围充血、瘀血红肿。
部分病猪腹泻黑色粪便。
提起两后肢摆动,感觉绵软、衰竭、挣扎无力。
使猪仰卧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阉割后的仔猪提起后肢或仰卧时,凸起的一对腹股沟淋巴结,很多人认为是仔猪的两个睾丸。
腹泻,尿黄或排尿到最后时,可见灰白色絮状物。
3.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本病是架子猪易得一种以皮肤炎症、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为特征的疾病。
皮肤初期潮红,中后期皮肤苍白,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凸起的疙瘩,疙瘩先后呈红色、紫红色或顶部黑色结痂。
有的猪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全身,有的猪周身皮肤紫红色或灰紫色。
但猪并未表现强烈的痒感。
本病的紫疙瘩是布满整个皮肤,基本没有毛稀处多,密处少之分。
病愈的猪疙瘩消失后,留下明显的痕迹。
有的猪可见眼睑稍肿,眼睫毛上附着较硬的污垢,但并未见眼角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急性病例可见体温升高、厌食、腿软等症状。
4.繁殖障碍型: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虽然发情,却屡配不孕;怀孕母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皮肤暗红粗糙,阴门上可见黄豆大小的紫泡,流产、早产,产出木乃伊胎或弱仔。
剖检变化:传染性先天性振颤(CT):剖检病死仔猪,各器官无肉眼可见的变化。
病理组织学可见脊髓髓磷脂沉着迟缓。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肌肉色淡,萎缩,肺肿胀呈间质肺炎,质硬肺泡出血,心叶、尖叶萎缩;脾肿大肉变。
淋巴结的变化较复杂,一般呈灰白色肿大,切面外翻,也有呈深浅不一的暗红色,但是,都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肿大4-5倍。
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
整个脾肿大、梗死、质地坚硬,用针从脾的中间穿过提起,可见脾两头稍下垂似扁担状。
肾苍白水肿,体积和重量均超过正常猪的4倍,切面肾盂和肾髓质弥散性出血。
肾包膜有紫红色淤血斑点。
肾上腺切面可见坏死灶。
肺肉变,下缘有大的淤血斑,表面有点状出血。
大肠有几个较深的溃疡灶,肌肉色淡。
淋巴结灰白色肿大。
繁殖障碍型:流产、早产和产出的木乃伊胎或弱仔,暂时还没有能明显区别与其它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肉眼可见的病变。
综合防治:用抗生素治疗猪圆环病毒病无太大的效果,仅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子猪断奶后3~4周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关键时期。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尽可能减少对断奶子猪的刺激。
避免过早断奶和断奶后更换饲料,断奶后要继续饲喂断奶前的饲料至少10天;在断奶子猪饲料中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15%金霉素2.5公斤或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150克,连续饲喂15天;避免断奶后并窝并群;避免在断奶前、后1周内多次注射疫苗;降低饲养密度,为子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子猪用药:哺乳子猪在3、7、21日龄注射三针得米先,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半个月,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公斤利高霉素或强力霉素150克,断奶前后各饲喂1周或断奶后半个月。
母猪用药:在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2.5公斤15%金霉素,150克阿莫西林进行饲喂。
做好猪瘟、蓝耳病、猪细小病毒、伪狂和喘气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