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颗粒物燃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了深入理解各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和性能,正确设计、选择和应用各种除尘器,必须了解粉尘的物理性质和除尘器性能的表示方法及粉尘性质和除尘器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粉尘颗粒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性能影响很大,所以颗粒的大小是粉尘的基本特性之一。
若颗粒是大小均匀的球体,则可用其直径作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
但实际上,不仅颗粒的大小不同,而且形状也各种各样。
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采用如下几种粒径表示方法:①定向直径d F,也称菲雷待(Feret)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如图5—1(a)所示。
②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 M,也称马丁(Martin)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上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如图5—1(b)所示。
③投影面积直径d A,也称黑乌德(Heywood)直径,为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如图5一l(c)所示。
若颗粒投影面积为A,则d A=(4A/π)1/2。
根据黑乌德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 F>d A>d M。
(2)用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为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孔的宽度。
(3)用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d V,为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直径。
若颗粒体积为V,则d V=(6V /π)1/3。
(4)用沉降法...测定时,一殷采用如下两种定义:①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 S,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的直径。
②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球的直径。
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原因在于它们与颗粒在流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2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前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管理程序,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对大气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的管理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的背景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的现象,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气体、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农业活动等多个方面。
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带来的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程序。
这些程序主要包括大气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治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以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大气质量监测大气质量监测是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以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
大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站点的设置为了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监测站点通常会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节点等地进行设置。
监测站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污染源的分布等因素,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监测参数的选择大气质量监测需要监测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监测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和污染源的特点进行,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监测方法的应用大气质量监测需要使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监测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监测参数的性质和测量要求进行,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是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进行控制,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影响。
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放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各国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排放标准,要求各大气污染源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 始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 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 正常组分,或几个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映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 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普通较一次污染物强。 如光化学烟雾、煤烟型烟雾等
二、大气构成 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亲密
• 对流层顶的高度在赤道地区约18公里,中纬度地 区约12公里,极地地区约8公里。
• 对流层紧邻地表,其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平均每升高1公里约减少6.5℃,至对流层顶温度 降到极小值。
• 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明显,是热量垂直输送的重 要控制因子,云和降水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 层。
第一节 大气的构造及构成
一、大气构造
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周边,距地球表面约10001400多公里厚度的气体构成。把受地心引力而随
处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总质量 6000×1015kg,约占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高度
<5km
大气质量分布 50%
<10km 75%
<30km 90%
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 散层五层。
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含Leabharlann 过高 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温室气体能吸取地表辐射出的特殊波长(红 外线)的气体 • Greenhouse Gas, GHG包含水(H2O)、臭氧(O3)、二氧化
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 SF6)、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及氟氯碳 化物(CFCS)与氟氯烃(HCFCS)等。
环境学概论 第5章 大气污染及防治

本章内容
1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危害 2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 3 除尘装置的种类以及除尘原理、特性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
15:34
一、大气圈组成
大气圈约10 000km, 大气物理学和污染物气象学中,大气圈
层的上界为1 200 ~ 1 400km
② 可吸入颗粒物( 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 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
③ PM0.5数量浓度比在 PM2.5中接近90%。PM0.5浓 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
15:34
(2)飘尘特点
粒径小,比重也小,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 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吸附多种污染物,在大气中为化学反应提供
地球大气圈的总质量约6 000×1012t,占地 球总质量的0.0001%左右 大气质量50%集中在下部5km
大气质量75%集中在下部10km 大气质量90%集中在下部30km
外层:大气层的最外层 暖层:又称电离层,顶界约 800~1000km,下部主要由分子氮 组成,上部主要由原子氧组成
1985-1995 酸雨研究
1990-1995 平流层臭氧损耗机制的模拟和模式,编制ODS淘 汰国家方案,微量气体源汇(CH4, DMS, VOC, NH3, N2O)
1996-
机动车排放污染,区域空气质量(O3,PM2.5)
六、我国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组成:
空气质量指数AQI
首要污染物 ,阿拉斯加火山爆发,使得太阳 辐射量减少10%~20%,
1963年,阿贡火山爆发后,火山灰绕地 球四周,使气温下降,气候异常。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两度爆发, 推测火山爆发使得全球降温0.5华氏度。
大气污染与防治PPT课件

其次是参与生物、水、岩石等循环的生物循环气体 N2(100 万年 ) 、 02(6000年)、H2(5年)、CO2(10年)、CH4(2~5年)、N2O(8~15年)、CO(1年)。 大气中停留时间小于 1 年的气体,如 H2O(10.1 天 ) 、 O3( 小于 1 天 ) 、 SO2(小于0.01年)、NH3(~1天)、NO和NO2(小于1月)等,它们在大气中的浓 度变化比较明显。
特点: (1)气温随高度增高而普遍上升,温度最高可升至1200℃。
(2)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1.2 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
大气的组成:气体组分和颗粒物
气体组分:
恒定组分
氧、氮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可变组分
大气中 CO2、水蒸气的含量随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 影响而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水蒸气的含量为为 0 ~4 %,CO2 含量近 年来已达0.036%。
5.2.2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按污染源存在形式
固定污染源 移动污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形式
面源 线源 点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连续源 间断源 瞬时源
按污染物产生类型
生活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
高架源 地面源
5.2.3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
按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
颗粒污染物
不定组分
由于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灾害所产生的 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恶臭气体。
颗粒物: 粒径大于l0m颗粒称为降尘;粒径小于l0m的颗粒,称为飘尘。
5.1.2 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
惰性气体Ar、Ne、He、Kr和Xe停留时间都在107年以上,属于外循 环气体。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污染分类:A按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B按性质: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2.水质指标分类:(※不定项选择题)(1)物理性水质指标:A感官: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B其他: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2)化学性水质指标:A 一般化学性: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B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C氧平衡:DO、COD、BOD、TOD;(3)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
①浑浊度: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②水中固体(蒸发残渣):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103~105℃时蒸发称“总固体”溶解固体:过滤后,取滤液103~105 ℃烘干后质量悬浮固体:过滤后,取滤渣103~105 ℃烘干后质量固定性固体: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600 ℃蒸发干燥后固体失去的重量;总固体=固定性固体+挥发性固体⑥化学需氧量(COD/COD Cr):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结果用氧的mg/L表示。
代表废水有机质总量。
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OC/COD Mn):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
BOD5:5日生物化学需氧量(20℃)≈总BOD的70%COD和BOD关系:COD Cr > BOD > COD MnBOD/ COD > 0.3 则适宜用生物化学处理⑨总有机碳(TOC):900-950℃,高温燃烧有机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常以碳表示(mg/L),应先去除无机碳的干扰(加酸)。
大气污染课后答案5章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1 根据以往的分析知道,由破碎过程产生的粉尘的粒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为此在对该粉尘进行粒径分布测定时只取了四组数据(见下表),试确定:1)几何平均直径和几何标准差;2)绘制频率密度分布曲线。
解: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 读出d 84.1=61.0m μ、d 50=16.0m μ、d 15。
9=4.2m μ。
81.3501.84==d d g σ。
作图略。
5.2 根据下列四种污染源排放的烟尘的对数正态分布数据,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绘出它们的筛下累积频率曲线。
污染源 质量中位直径 集合标准差 平炉 0.36 2.14 飞灰6.8 4.54 水泥窑 16.5 2.35 化铁炉 60.0 17.65 解:5.3 已知某粉尘粒径分布数据(见下表),1)判断该粉尘的粒径分布是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2)如果符合,求其几何标准差、质量中位直径、个数中位直径、算数平均直径及表面积-解: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读出质量中位直径d 50(MMD )=10.3m μ、d 84.1=19.1m μ、d 15。
9=5.6m μ。
85.1501.84==d d g σ。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29(5-24)m NMD NMD MMD g μσ31.3ln 3ln ln 2=⇒+=;P129(5-26)m d NMD d L g L μσ00.4ln 21ln ln 2=⇒+=; P129(5-29)m d NMD d sv g svμσ53.8ln 25ln ln 2=⇒+=。
5.4 对于题5.3中的粉尘,已知真密度为1900kg/m 3,填充空隙率0.7,试确定其比表面积(分别以质量、净体积和堆积体积表示)。
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35(5-39)按质量表示g cm d S Psv m /107.3623⨯==ρP135(5-38)按净体积表示323/1003.76cm cm d S svV ⨯==P135(5-40)按堆积体积表示323/1011.2)1(6cm cm d S svb ⨯=-=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
• 1.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大气 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 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 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 象。
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 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
它们在介质中的悬浮体。
•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 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 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由于其自 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
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 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
悬浮颗粒物(TSP),空 气动力学直径≦100µm 的颗粒物。它是分散在大
•工业生产过程 •农 业 活 动 排 放 : 农药、化肥
• 排放的污染物
•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 化碳、一氧化碳、火山灰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 •风砂、土壤尘等
•萜稀类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 铅等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 氧化碳、一氧化碳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2.大气的组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大气各成分的作
•大气组用成
•主 要 作 用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气
•次要 •CO2
•成分 •O3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2)根据能源性质、大气污染物组成和反应分类: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①煤烟型(或还原型)污染 •②石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 •③混合型污染。
•④ 特殊型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强沙尘暴
•西安 •郑州 •徐州
•甘孜
•安康
•合肥 •南京 •上海
•保山
•成都 •重庆 •恩施
•武汉
•杭州
•西昌
•长沙 •南昌
•温州
•芷江
•昆明
•贵阳 •桂林
•赣州
•福州•台北
•厦门
•沙 尘 暴
•江城
•南宁
•广州
•扬 沙
•海口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2.气体状态污染物
• 大气中的气体状态污染物又称为气态污染物,它是
• 沙尘暴
v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
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
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
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
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v 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1.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 天气现象; 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 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公里的天气现象; 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500米的天气现象。
尘器 ❖ 湿式除尘:喷淋塔、水膜式除尘器等 ❖ 过滤式除尘:袋式除尘器等 ❖ 静电除尘: ❖ 2)、烟气脱硫 ❖①干法 ②湿法 ❖ 控制流动源污染:汽车尾气的治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环境自净
•污染物经过末端治理达到排放标 准后被排入大气中,但此时它们的 浓度一般要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要使其进一步达到标准将要依靠环
•气
•物的污染源
•污
•染
•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
•源
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污 染 源
•
•天
•然
•源
• •
•移
•
•人 •为 •源
动 源
•静 止
源
•特 点
•它 和 人 为 源 相 比 产生的污染物较 少,浓度较低, 具有局部地区某 段时间内可能形 成严重影响的特 点。 •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 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1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第五章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1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2
•大气污染
•3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4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一、大气与大气组成
v (一)大气与空气 v 大气——以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为研究对
v 2002年 1926.6 1562 941
364.6
1012.7 804.2 208.5
v 2003年 2158.7 1791.4 367.3 1021
1048.7 846.2 202.5
年度增减率(%)12 14.7 0.6
3.5
5.2
-2.9
8.5
2004年 2254.9 1891.4 363.5 904.8
1095 886.5 208.5
年度增减率(%)4.5 5.6
-1
11.4
4.4
4.8
2.9
-
2005年 2549.3 2168.4 381
1182.5 948.9 233.6
911.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清洁能源 •绿色交通 •末端处理 •环境自净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末端治理
•推行清洁能源与绿色交通从源头 上减少了大气污染的产生。对于已 经产生的污染,则需进行末端治理。
•烟尘治 •理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二氧化硫 治理技术
•氮氧化物 的治理技术
•氟化物 的治理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 1)、消烟除尘 ❖ 干式机械除尘:重力沉降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
❖ 2.大气污染的分类: ❖(1)根据大气污染影响范围 ❖①局部地区污染 ❖②地区性污染 ❖③广域性污染 ❖④全球(或国际性)性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境的自净作用。
•利用气象规律稀 释污染物,加强绿
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的自净作用
•物理作用
•扩散 •稀释 •降水洗
涤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
•氧化 •还原
•植物在大气环 境自净中具有
重要作用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七、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 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
•全国沙尘天气分布图 •漠河
•2002年3月18日17时~3月20日08时
•伊宁
•阿勒泰
•嫩江 •海拉尔
•乌鲁木齐
•库尔勒
•哈密
•哈尔滨 •长春 •延吉
•额济纳旗
•赤峰 •沈阳
•酒泉 •格尔木
•呼和浩特 •北京 •天津 •大连 •铜川 •太原 •石家庄
•西宁 •兰州
•延安
•济南 •青岛
•拉萨
•图 例
•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颗粒物、粉尘、氧化亚氮 第等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v (1)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空间分布分为:
v 点源、面源、线源
v (2)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照人们活动功能不 同分 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v (3)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照分类统计分析分为:燃 料燃烧、工业生产(称为固定源)
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 PPT文档演的模板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
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 直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 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使 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 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风 沙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风 沙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甘肃
•沙尘 暴
•乍得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大 气 颗 粒 物
PPT文档演模板
•喀什 •和田
•南海诸岛
•汽 车 火 车 飞 机 等 , 分布广泛分散,难 于监测和治理。
• 静止源则包括工 厂 、焚化炉等不移 动的污染源。静止 源污染面积广,易 于集中监测治理。
PPT文档演模板
• 主要来源
• 火山喷发
• 森林火灾
• 自然尘 • 森林植物释放
• 海浪飞沫 •交 通 运输 过 程: 现代化交通运输 工具 • 燃料燃烧
排放
v 1999年 1857.5 1460.1 397.4 1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