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

合集下载

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精选全文

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诗词写作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

“万事开头难”。

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

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

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

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讲到,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简述格律诗写作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格律诗写作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它有着严格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

平仄关系指的是诗句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高低,而粘对规则则是指诗句之间的韵律和押韵的要求。

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每个诗句通常由若干个平仄相间的音节组成。

平音是指音节发音时长短相等,而仄音则是指音节发音时长短不等。

在平仄关系中,平音和仄音的交替排列是诗句的基础。

一般来说,平仄关系通常遵循“平平仄仄平”的规律,也有一些特殊的格律诗体,如“律诗”,则有更加复杂的平仄关系。

粘对规则是指诗句之间的韵律和押韵的要求。

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每个诗句通常有固定的押韵方式。

例如,在绝句中,每个句子的第一、二句押韵,第三、四句押韵,形成“AABB”的韵脚结构。

而在词牌中,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特定的押韵要求,如“七绝”的押韵方式是“AABB”或“ABAB”。

格律诗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的遵循是为了保持古典诗歌的韵律和韵味。

通过平仄的运用,诗句能够更加和谐地传达情感和意境,使诗歌更具美感和节奏感。

而押韵的要求则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使得整首诗更加优美和朗朗上口。

总之,格律诗的平仄关系和粘对规则是诗歌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遵循保证了诗歌的韵律和韵味,使得格律诗在表达情感和传递意境方面更加富有力量和美感。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本文介绍有关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历史上的大诗人,他们的很多诗词都是名篇,或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或如实记载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诗篇或气势宏伟,或情深意切,在符合格律诗词的规则方面也是样板,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高峰。

但细究有时也能发现,大诗人在平仄、押韵、对仗偶有违例之举。

遵循格律,灵活调整。

李白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闭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首、颈、尾联的平仄格律,都符合首句押韵的格式,但颔联却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唐著名诗人钱起七律《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也用的是上述平仄格律,但首联不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正好相反。

有趣的是,首联的出句和对句调换一下位置,平仄完全符合,而意思没有变化。

是否唐代传抄时颠倒了,亦未可知。

实在难改,便不拗救。

杜甫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第三、第七句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律,第三句第一字仄声拗,第三字平声救。

第七句第一字拗,第三字还是仄声,没有补救。

杜甫在更有名的一首七律《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第五句的第一第二、两字应是仄声,但三顾茅庐是历史改不得,而“三”字又是平声,只好这样。

如果把句内第三字“频”换仄声字,那么颈联就是自救和互救完美的结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感时诗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

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

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

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

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

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

“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平则鸣,抒发己见。

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

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

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一、概述: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

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

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

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

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

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

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

韵” 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

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

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

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1.旧韵。

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

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

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

诗词写作经验

诗词写作经验

诗词写作经验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技巧。

一、灵活运用格律诗的衍生基本格式不管是五言格律诗或者是七言格律诗,基本格式都有四种,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仄起指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字,平起指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

仄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平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还有许多变化,即每种基本格式都可以变化出很多衍生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基本格式的变化要遵循两个原则,就是:1、绝律诗要遵循不得有孤平现象出现这一原则。

2、遵循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能更改的原则。

关键位置上的字就是指五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和尾字,七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第四、第六和尾字,除非拗句救坳。

根据原则,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平仄的,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更改平仄的。

五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一个字的平仄,七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两个字的平仄。

这样就会衍生出很多衍生基本格式。

这种衍生基本格式,符合格律要求,我们可以认同为基本格式,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技巧,解决格律诗格律限制的外在要求问题。

至于如何变换,大家可以根据原则,自行推演。

二、韵谱韵部的选择格律诗词是由作者自主选择韵谱的,为了方便写作,在选择韵谱时,《平水韵》掌握不熟练,完全可以选择宽韵来写作,不必选择窄韵,因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不在韵谱的选择上,而在于意境的升华上。

格律诗写作时,不要用《词林正韵》,它尽管是宽韵,但一方面古音我们一般拿捏不准,另一方面是历来用《词林正韵》做格律诗韵谱的很少。

只有选用《中华通韵》来写作,不要去管阴阳平交错的问题。

现代诗格律诗范文

现代诗格律诗范文

现代诗格律诗范文1《咖啡》
喝一次
就爱上了你
所以我常来
突然有一天
送咖啡的老板娘
换成了一个小姑娘
我眼睛一亮
她宛然一笑
甚好
低头细品
缺少了原来的味道
2《凳子》
父母在世时常说
咱家这凳子
比你们
兄妹几个年龄都大
在乡下上学时
我们都轮流坐过它
过年了
我想回老家
看看它……
4《等》
约定
就在桥下
朝阳色佳
暮夜
星星亮的人怕
你收起心
洪水涌桥而下
抱柱望涯
她没来
你也没回家
5《老屋》
人去屋空
寂寞了多少冬
春回燕归
今年又绕梁飞
用力门开
我想你应还在
6《两棵石榴树》大雨
倾盆如注
老屋
依然如故
门前
两棵石榴树
枝叶渐枯
相拥互助
雨驻
昏鸦嘀咕
驱赶人何处
7《钟表》
嘀嘀
时间在流失
如今
我仍在老屋中
你走了
我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词创作浅谈---诗导言古典诗词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她有独特的韵味,许多人都只喜欢吟唱和欣赏,而不愿创作。

究其原因,还是对古典诗词的格律不了解,因而产生畏难情绪。

格律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平仄格律,对初学者来说,相对较难。

我们也不别被古人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话吓倒。

把诗当作是“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规”,而从中寻求欢愉和乐趣。

一、学习格律诗词及其写作的意义1、传统诗歌不容否定。

诗歌是我们民族的正统文学。

古曲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最集中的体现、最生动的载体。

一部诗歌史,也就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

生于诗,死于诗。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哇哇学语,就授之以“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与诗有关。

更不要说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诗经》、唐诗宋词,这更是他们的必修课。

否则,他进不了科举考试的殿堂,也当不了官。

临死前还要赋诗,如陆游《示儿》诗。

美国人跳河要做一下祷告,而屈原跳河要先做一篇《离骚》,被砍头也要吟诗。

如戊戍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晖代英烈士“满天风雨满天愁”等。

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2、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光彩夺目的瑰宝之一。

不懂诗词,就不能深刻理解过去的文化和心灵。

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古典诗词,离不开传统文化。

对青年一代的教育,诗词进校园,师生的诗词大赛,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之一。

我们教师不懂格律诗,怎么教学生写格律诗?同时,也难以做好诗词进校园的工作。

3、陶冶情操、提高情趣的需要。

情感,永远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内容之一。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表现了思乡之情;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表达了诗人流放贵州途中遇大赦的惊喜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愁绪和伤感;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丧、忧国忧民之情等,无一不是一个情字。

可以说,凡有情处尽有诗,凡有诗处尽有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任何高档的西服和昂贵的化装品所不能代替的。

4、学写格律诗词,是创建诗词之乡,打造兴仁文化品牌,提高兴仁知名度,实现撤县建市的需要。

二、创作格律诗词应有的正确态度1、读写相长。

很多人仍然把欣赏古典诗词当作一种爱好和需要,而实际上,不会写作,是不能深刻理解古典诗词的。

这就象不会打拳的人看打拳,不会手语的人看手语一样,看不出门道。

只有学会了格律诗词的写作,才能真正地欣赏古典诗词,与他的作者平起平坐。

日本人有愁、有苦闷打老婆,俄国人有不顺心事狂喝酒。

我们中国人应当有愁、有苦闷和不顺心事时写诗,而不是打老婆、喝酒。

如果这样,这就是格律诗词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的体现。

当然,我们也不必苛求自己篇篇诗作都能成为名篇,句句都成为名句。

李白、杜甫他俩尚且做不到,我们又何必强求自己。

只要能自娱自乐,陶情怡兴就行了。

贾岛就是一个很认真推敲诗句的人,但人们又能记住他几首诗。

他的《题李凝幽居》诗,人们恐怕只记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推敲一词由此出),题目和其他的诗句,喜欢他的诗的人,也未必都记得住。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学习和写作格律诗难不难?我的回答是不难。

我们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克服未难情绪。

格律诗词是一种文学艺术,对待艺术等不能以难易论,如果以难易取之,艺术院校就该关门。

其次,有人认为格律诗条条框框太多,这是带着镣铐跳舞,束缚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凡做任何事,都要尊循规则办,喝酒、打麻将、都要讲游戏规则,写格律诗词,当然也不能没有规则。

越是宝贵的思想,愈要用精致的形式来表现,这就象用高档盒子装珠宝,竹篮只能装青菜一样。

其三,学习和掌握格律诗词的写作,确实不难。

我自身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愿我的讲座对诗友们有收获,有启示,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格律诗的基本格律综述。

1、什么样的诗称为格律诗?格律诗(词)的规范和要求,即称为格律诗的格律。

按格律写出的诗就称这格律诗。

2、格律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有:平仄、对仗、押韵、定句、定言等方面。

(1)、什么叫格律诗的平仄?平仄即汉语拼音中的四声(阴阳上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所谓讲究平仄,一是句内平仄相间;二是联内句间平仄相对;三是联间邻句平仄相粘;四是脚分明。

(2)、什么是对仗?对仗,也就是对子。

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是按格律诗的平仄标准句式写成的。

对子的要求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副词、虚词,它们的词性要相对。

要格律诗中,一般要求是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

(3)、什么叫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在偶数句句尾押韵。

(4)、定句、定言即是写几句、几个字的诗。

四句?八句?还是长律?是五言(字)还是七言?3、格律诗的种类:共有六种。

按言数分五言、七言两类;按句数分绝句、八句律和长律三类。

即五言绝句(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五言八句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五言长律(八句以上)、七言绝句(简称绝句、七绝,二十八字)、七言八句律(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七言长律(八句以上)4、格律诗的标谁句式:五言格律诗的标准句式:四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春日即景》:(田)畴花似海,(山)岭树成涛。

(溪)水(麻)鸭戏,琼楼紫燕娇。

注:绿色为韵字;红色为仄声字;蓝为色平声字。

()号内字为平可仄或仄可平。

体现了一三五不论的原则。

七言在五言前面第一个字是平的加两个仄,是仄的,加两个平,就是七言律句的标准句式。

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们称这四个标准句式为格律诗的“四大金刚”。

只要掌握了这四个标准句式,就掌握了律绝的基本要求。

其实,只要记住了杜甫这首诗,也就掌握了这“四大金刚”,同时也弄清楚了间、粘、对、脚分明和对仗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绝辛卯迎春虎返幽林留瑞气,(兔)开(新)宇庆安康。

莺啼(杨)柳春晖暖,燕语山川(国)运昌。

总之,格律诗的相间、相对、相粘,说穿了就是针对“二、四、六”三个字而言。

写格律诗有这样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强调“二、四、六”三个字,间、对、粘的平仄不能出错。

当平的不能为仄,当仄的不能为平。

否则就是出律。

出律的诗,也就不能称为格律诗。

5、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句间平仄相对;联间邻句平仄相粘;脚分明是什么意思?(1)什么叫句内平仄相间?按照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即所谓“句内平仄相间”。

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决定于汉语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七言句平仄相间,前四个字,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五与六、七相间或五、六与七相间。

如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五与六、七相间;仄仄平平仄仄平则是五、六与七相间。

(2)什么叫联内平仄相对?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

在八句律诗中,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最后两句叫尾联(也可以分别称为一联、二联、三联、四联)。

所谓联内平仄相对,也就是所有的联内上下句的平仄必须相对(即相反)。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要求上下句相应的每个字都平仄相对。

只要做到上下句的二、四、六这三个字的平仄相对即可。

如果是五言,只要做到上下句的二、四这两个字的平仄相对即可。

(3)什么是联间相粘?所谓联间平仄相粘,即联间相邻句子间平仄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不要求也不可能两句间字字平仄都相同,只要做到七言中的二、四、六这三个字平仄相同就行了。

五言只要二、四这两个字的平仄相同就行。

总之,格律诗的相间、相对、相粘,说穿了就是针对“二、四、六”三个字而言。

写格律诗有这样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强调“二、四、六”三个字,间、对、粘不能出错。

当平的不能为仄,当仄的不能为平。

否则就是出律。

出律的诗,也就不能称为格律诗。

(4)什么叫脚分明?在格律诗中,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句的脚,即韵,称为韵脚;不押韵句的脚称为白脚。

脚分明的意思有两点,一是韵脚的平仄都相同,否则就是平仄通押,这在格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二是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反。

否则,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同,称为踩脚,踩脚在格律诗中也是不允许的。

三是不能出现三平脚、三仄脚(即句子末三个字不能都是平声或仄声)。

(5)怎样做好写诗的平仄组合?根据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的规则,诗的第一句起好后,就可以推出第二、三、四句组合关系,而不必硬记诗的平仄组合模。

如五言诗《花甲吟》的第一句“老树吐新芽”,是仄仄仄平平,按间、粘、对的原则,就可推出第二句平平仄仄平(相对)“桑榆始绽花”;进而推出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相粘)“沉吟诗当酒”;最后推出仄仄仄平平,“共友舞丹霞”。

5、什么叫韵和押韵。

(1)韵的概念(也即什么叫韵)。

古时并没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和韵母之分。

古人是按字的读音把它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声。

上平、下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并把每个汉字按读音分别编入九十八个韵部中,称为《平水韵》。

这就是古人写诗的韵书(也还有其它的一些韵书)。

现在有的人仍在使用。

汉语拼音中共有三十六个韵母,也就是汉语中的三十六个韵。

但在格律诗中,并不分成三十六类来使用。

中华诗词学会根据汉语拼音的规律,对韵进行了改革,把三十六个韵合并为十四个韵,称为《中华新韵》。

汉语拼音中取消了入声,入声字也按普通话的读音并入了《中华新韵》中,我们写诗词,只要按照《中华新韵》这本韵书去找韵脚的字就行了。

对用韵问题,中华诗词学会的意见是实行双轨制,愿意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悉听尊便,不作强求。

但我想,我们是今人,讲的是普通话,又多数是教师,我们是有责任和义务推行新韵,用新韵写诗,用普通话朗诵诗。

(2)什么叫押韵?押韵有什么要求?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形成周期性的循环,就称为押韵。

要求:一是格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格律诗无论绝句、八句律、长律,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外,偶数句句尾押韵一次;二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三是在不能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也不允许用同一个字做白脚);四是不能大量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五是一般押平声韵,当然也可以押仄声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