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明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类社会的发展产⽣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前⼈⼈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前⼈⼈平等”和佛教的“众⽣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样在⼈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1]。
宗教在⼈类历史上扮演的⾓⾊犹如⼀块坚硬的磐⽯,风⾬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词源于拉丁⽂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出于本分⽽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惧怕。
对“宗教”⼀词⽽⾔,⾄今为⽌都没有被⼴泛接受的定义。
西⽅学者⼀般普遍采⽤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类历史发展到⼀定阶段产⽣的⼀种社会⽂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明曾经对⼈类的成长和进步产⽣过积极的推动作⽤;在现代社会⾥,宗教⽂明仍然可以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种⼈类历史发展的社会⽂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古以来,平等就是⼈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辞典·上》的解释是:⼈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化等⽅⾯享有同等的权利。
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世界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如何看待宗教信仰与命运崇拜查坤荣著第六章世界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世界纵观世界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三⼤宗教,都各有其特点。
同时,三⼤宗教对⼈类社会,都各⾃作出过有益的贡献或产⽣过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三⼤宗教给⼈类社会也带来不同程度的负⾯作⽤和消极影响。
下⾯就三⼤宗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作⼀简要⽐较:1、三⼤宗教的共同点宗教都是⼀种⼈的精神上信仰,不分⼈种、地区、肤⾊、年龄、语⾔、⽂话等等⽅⾯的差异,都有⼀种“普世”的价值观。
这是他们最⼤的共同点。
其余是:(1)相信⼈间之外的天堂和地狱存在基督教,是以信仰“上帝”(或称神、天主、上主,名⽈:耶和华)创造并管理世界的⼀种宗教。
伊斯兰教,是以顺从和信仰宇宙独⼀的最⾼主宰“安拉”及其意志,并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的⼀种宗教。
佛教,是以信仰“佛陀”并以⾃觉、觉他(使众⽣觉悟)、觉⾏圆满等三项齐全为修⾏的最⾼果位的⼀种宗教。
其“上帝”、“安拉”、“佛陀”都是超出⼈间之外的各教派所崇拜的对像,都居住在“天堂”(佛教称为“极乐世界”),都具有超凡的“智慧” 和“能⼒”。
都强调因果观念,有前⽣和后世之说:好⼈可升“天堂”,坏⼈必下“地狱”。
升⼊“天堂”,可享受永远的幸福;下“地狱”就会遭受永久的痛苦与折磨。
故尔,三⼤⼤宗教都具有使⼈产⽣⼼存敬畏的感觉。
(2)给予⼈的⼼理感应和作⽤基本是⼀致的应该说,宗教⼼理是最复杂、最令⼈迷惑,也是最不好说明的⼀种⼼理现象。
如果说宗教情感还带有某种⾃发的形式,那么宗教⼼理则是⼀种⾃觉的宗教⾏为⽽产⽣的体验,它类似某种⼼理条件反射。
⽽宗教⼼理与宗教情感,三⼤宗教在形式上有其相似性。
⽐如⾄上感、万能感、神圣感、神秘感、皈依感、忏悔感、新⽣感等等,都是⼈的⼼理感觉,都是⼀种交感性的互渗性的感觉。
⽽这些⼼理感觉,都由三⼤⼤宗教通过不同诱导的⽅式或途径所形成。
三⼤宗教为了让⼈能真实地体验到宗教这种⼼理,都各⾃创造了宗教物象、宗教礼仪、宗教艺术、宗教⾳乐等等,以营造其各⾃宗教的独特氛围。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
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
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
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
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
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
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
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创立,当时这种原始佛教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一)佛教1、背景:古代xx社会中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2、产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古代xx,创始人是xx达摩·xx 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经典:“佛经”3、教义:(1)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xx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望,人xx进入极乐世界,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佛教的传播:①原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②其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被统治者大力扶植。
5、向外传播:公元前3世纪,摩xx国王xx时向xx以外传播。
(佛教在xx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xx)(二).基督教1、产生原因:xx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xx统治下灾难深重,多次反抗失败。
2、产生时间是1世纪时,产生的地点是xx统治下的xx巴勒斯坦一带。
3、教义:他们宣扬说xx就是“救世主” 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核心是对人类的xx。
经典是《圣经》;4、基督教的演变:早期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穷人;4世纪时,xx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5、势力膨胀:中世纪教会成为xx最大的xx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分裂:①11世纪分别以xx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②16世纪从xx开始,xx出现反对xx教皇统治的新教,这样基督教就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
(三)、伊斯兰教1、原因6、7世纪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和人民渴望一。
2、产生:时间是7世纪初,产生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xx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它的经典是《xx》。
3、622年穆罕默德在xx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宗教的共同点:宣扬平等,劝人向善、忍耐顺从。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
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
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
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
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
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
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
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
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
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
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
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
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
什么是儒释道

什么是儒释道儒释道三教异同论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
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
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
老子可能三五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
现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实还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观点,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之类,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朴不雕”,这既是老子“无为”的政治主张,也是老子对于个人修养的治学主张。
佛家讲的是“见性”。
“性”是什么?是“心性”,也就是修养。
佛家有七个字:“见性、救世、通万有。
”见到你的心性,叫“内观内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盏探照灯,来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它的一种很客观的修炼方法。
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
戒是有所不为,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之类。
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
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那么世界三大宗教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世界三大宗教,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
虽然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是一个合一的基督教会,但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2013年全世界范围当中有超过一万个基督教派,主流的派别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三大传统教派,以及一些在信仰人数上虽不如传统教派多,但也有了相当的规模的非传统教派,如: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
其他的则大多为信徒人数较少的边缘教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称呼上,由于基督教新教往往简称为基督教,于是容易造成误解,所以中文学术界通常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统称为基督宗教,用基督教称呼新教;神学界又称新教为更正教会;民间又称之为耶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20亿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
基督译自希腊语的ΧριστKhristós,意为“受膏者”,来自希伯来语的“Moshiach”(,又写作“Messiah”)。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
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
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
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
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
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
(一)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中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
生的。
2、产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
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经典:“佛经”
3、教义:(1)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
不反对奴隶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
望,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佛教的传播:①原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②其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被统治者大力扶植。
5、向外传播: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时向印度以外传播。
(佛教在西汉
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二).基督教
1、产生原因:中东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灾难深重,多次
反抗失败。
2、产生时间是1世纪时,产生的地点是罗马统治下的中东巴勒斯坦
一带。
3、教义:他们宣扬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
堂”;核心是对人类的博爱。
经典是《圣经》;
4、基督教的演变:早期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穷人;4世纪时,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5、势力膨胀:中世纪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分裂:①11世纪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②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出现反对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这样基督教就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
(三)、伊斯兰教
1、原因:6、7世纪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和人民渴望统一。
2、产生:时间是7世纪初,产生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创
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它的经典
是《古兰经》。
3、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宗教的共同点:宣扬平等,劝人向善、忍耐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