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和保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如针灸治疗能够缓解 疼痛、改善睡眠等。
国际化与交流
中医护理技术逐渐走向国 际,与世界各地的医学体 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全 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 用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拔罐护理
总结词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散寒 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护理是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刺激 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拔罐护理 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推拿护理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疲劳和疼痛。
中药护理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以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中药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证等的治疗和调理。
03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学理论和实践,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的维护。

下面列举一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1. 针灸护理: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焦虑症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针灸操作过程中,中医护士应该注意卫生、针位、针刺力度等细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2. 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呼吸道吸收等途径,起到抗炎、祛湿、舒筋活血等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士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配比、温度、熏蒸时间等因素,确保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3. 推拿按摩护理: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调节神经系统等。

中医护士应该掌握推拿按摩的技巧和力度,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身体状况。

4. 中医食疗护理:中医食疗是以食物为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烹饪方法等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5. 中医精神疗法护理:中医精神疗法包括心理咨询、气功、太极拳等,可以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障碍。

中医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精神疗法进行干预。

6. 中医养生护理: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节身心、调整饮食、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护士应该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 中医药浴护理:中医药浴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起到调节身体气血、祛湿、活血等作用。

中医护士应该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浴法,并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

8. 中医贴敷护理:中医贴敷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和刺激经络等作用,起到调理气血、缓解疼痛等作用。

中医护士应该注意药物的选择和贴敷的方法,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9.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中医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起到缓解疼痛、调节情绪等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1.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护理理论相结合,利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护理手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设计。

在中医护理方案中,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和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刺激穴位、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手法,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因此备受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青睐。

2.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落实手段,包括推拿按摩、艾灸、拔罐、针灸等一系列的中医护理手法。

这些操作技术的特点是简便易行、疗效明显、副作用小,适应范围广。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

在护理患者时,能够运用艾灸、拔罐等方法疏通经络,舒缓患者的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达到护理的目的;在骨折后恢复训练中,能够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功能障碍;在疼痛管理中,针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实际应用体会在我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不断尝试和探索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次护理老年病房患者的过程中,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设计了一个中医护理方案。

我利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患者的风湿痛感。

我采用艾灸的方法,帮助患者调节脏腑功能,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

我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了针灸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得到了医生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价值。

中医护理方案设计合理、操作方法具体,有针对性强,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可以对患者的症状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疗法、综合调理、防病治未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因教因助因法”,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发病时间、生活环境、教导患者自我管理和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全面调理,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

二、中医护理的具体应用1. 理疗: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调动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2. 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畅通,达到治疗作用。

3. 药浴:采用中药药材煎煮后加入温水中让患者泡浴,通过皮肤吸收药性,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 食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抵抗力。

5. 情志调摄:中医强调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护理人员通过言语、音乐、气氛营造等手段,调节患者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三、中医护理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1. 高血压病:通过针灸、中药药浴等手段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减缓病情发展。

2. 糖尿病:结合饮食疗法、推拿按摩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控制血糖水平。

3.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中药药浴、理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部功能。

4. 颈椎病:通过针灸、拔罐等手法,舒缓颈部疼痛,恢复颈椎功能。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与意义1.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综合治疗,促进身体平衡,达到长效疗效。

2. 个性化疗法: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辅助治疗作用:中医护理在辅助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促进康复。

4. 预防保健:中医护理不仅关注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传统的中医药物、按摩、针灸、拔罐、民间疗法等,结合新的疗法和西医技术,以实现辩证施护、健康教育、指导治疗等技能为目的,对病人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学体系。

它依靠自身独特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西医学的最新疗法和新的护理理论,从而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健康护理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总结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进和普及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保健服务。

二、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1、护理理论价值中医护理技术坚持以护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学思想,运用辩证施护、心理护理等护理学思想,让护理的模式和风格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为护理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向。

它强调护理的功能,以及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识和技能,并发挥其传播和交流在护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医疗价值中医护理技术依据中医学理论,采用药物、按摩、针灸、拔罐、民间疗法等中医药物疗法,以及西医学化学药物治疗等技术,有效地治疗和调节多种疾病,从而保持和提高病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促进病人痊愈,提高其康复能力,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3、健康教育价值中医护理技术把健康教育纳入其理论体系中,按照中国传统的健康理念和实践,通过指导护理人员的施护行为,让患者更加清楚自己的病情,并且在护理前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为患者提供长期安全而有效的健康护理。

三、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和保健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护理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普遍,中医护理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理论、医疗以及健康教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对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和保健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需求。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护理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护理课件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包括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等。
课件结构
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介绍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知 识和原理,实践部分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 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02
中医护理技术基本理论与原则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技术如耳穴压豆、穴位 按摩等,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减轻症状。
100%
糖尿病护理
通过中医食疗、运动调养等方法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 症。
80%
慢性胃炎护理
运用中药贴敷、艾灸等中医护理 手段,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胃 部不适。
外科疾病护理案例
骨折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熏洗、拔 罐等,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 疼痛和肿胀。
中医护理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护理实践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 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论治
中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和措施。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制定
强化政策引导
推广示范应用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相关政策,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采用中医护理技术 ,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率。
通过建设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基地、开 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促进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
建立行业标准
制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 价标准等,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 安全性。
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及人才培养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将中医护理技术纳入医学教育课 程体系,加强相关教材和师资队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护理,一种传统的医学护理方法,在众多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注重人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可以维护人的身体健康、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痛苦,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医学护理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的身体是由各系统器官协作平衡、脏腑互济、气血畅通而形成的。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人反应等综合因素来进行护理干预。

重视护理过程中的调和、舒缓和自我养护,追求“和为贵”的生活和治疗方式。

二、中医护理的具体方法1.中药熏蒸法:通过将中药煮开后进行熏蒸,使中药成分经皮肤吸收而产生药效,具有舒筋活血、祛湿除痛等功效。

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劳损、慢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2.中药泡脚法:将中药配成泡脚水,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

3.艾灸法:用艾叶温热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治疗风寒湿痹、痛经、失眠、腰肌劳损等疾病。

4.针灸、刮痧、拔罐:通过按摩、刺激人体穴位,以恢复生命能量平衡,促进气血流畅,解除疼痛或缓解病情。

三、中医护理的优点中医护理方法不仅治疗疾病有效,而且愈后效果持久、副作用较小。

同时,中医护理侧重于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此外,中医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家庭和社区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医护理方法实现自我康复、病自愈的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中医护理可以用于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失眠等。

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主要是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体化治疗,把中医护理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营养指导以及心理重建等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护理方法,应用广泛,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

它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理念,通过中医养生保健、诊疗及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脉诊、舌诊和中医辨证施护理:中医护理重视运用中医的独特诊疗手段,如脉诊、舌诊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舌诊能够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指导营养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

2.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中药疗法。

通过合理选用中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调理和治疗。

中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3.中医经络施护理:中医的经络施护理,是指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手段刺激和调理经络,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经络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康复。

4.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灸技术,对患者的特定病症进行调理和康复。

例如,在针灸治疗卒中后遗症的过程中,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脑供血和功能状态,促进康复。

5.中医养生护理: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平衡养生。

中医养生护理是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和指导。

例如,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合理搭配食物和药材,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总结来说,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通过融合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培训,提升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25T09:20:25.0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徐红
[导读] 淄博市万杰肿瘤医院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淄博市万杰肿瘤医院山东淄博255213)
【摘要】目前,中医护理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特色性的护理学科。

它以中医学为发展基础,主张以人为本,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广泛支持。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出发,谈一谈对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应用的具体看法。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护理;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如拔火罐、耳穴压豆、艾条灸、毫针刺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等方法和西医操作技术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

1 临床应用现状
1.1 辨证施护理论的临床应用
护士运用中医的评估技巧(望、闻、问、切) 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以判断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从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辨证施护、病情观察等方面落实相应措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中医的辨证施护不仅包涵了护理个体化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全面的把握患者的综合情况,做到更加人性化。

徐中芹指出要密切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性格动向和情绪变化,做好情志调护;李月娣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一文中提出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目前社区中医护理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李玮等通过调查发现饮食、生活起居、情志、中药用药护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社区居民主要需求项目。

1.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来源于民间,融合于医疗之中,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

它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对人体损伤小,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些技术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术、热敷法深受病人的欢迎。

目前在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

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

如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灭活 HbsAg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分别注射地塞米松、肌苷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社区的应用也比较普遍,比如上海市闸北区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 2015 年 1~6 月份 122 份病历中有针灸、拔罐、穴位按摩 3项中医技术治疗遗嘱的占 31.14%,中成药静脉注射治疗占86.06%。

1.3 中医护理文书书写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反映了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也是指导护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所以书写中除掌握文件书写的规范要求外,还要有中医特色的规范要求,要着重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在护理病历书写中要反映的节气、四诊、辨证分析,以及根据辨证分析拟定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均是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点。

2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2.1.1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 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西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

2.1.3 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

2.1.4 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2.2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
尽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如陈晓蓉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极少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仅部分护士能对病人进行辨证下的饮食指导、药膳指导,但病人具体实施者甚少。

结果表明在 45 份一级加病危的单病种病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的仅占 4.4%,有辨证施护措施的占 6.7%,在 176 份单病种病历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占15.34%,有辨证施护其他措施的应用及落实记录的仅占2.8%。

究其原因有:
2.2.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

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多。

2.2.2 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

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2.3 护理记录缺陷
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

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护士执业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管理法规中,应明确规定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与义务,也可采取考核、颁发护士中医护理
技术操作资格证的形式来规范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

3.2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及理论的研究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

把循证护理中的整体观思想运用到中医护理中,可使中医护理的整体观更为深化、更为全面,辨证施护更为完善,并形成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评价体系。

3.3 加强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
3.4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文书书写是病人救治情况的真实记录,已做过的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记录,中医技术操作应记录病人症型、治疗目的、取穴、治疗效果观察及局部皮肤状况等。

制定完整的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中医护理人员应在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为主要形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积极走出国门,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进展使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0-120.
[2]何燕萍,宋阳.中医护理国际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7):70-71.
[3]徐中芹.变异性心绞痛的中医护理[J].江苏中医,1998,19(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