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非瘤样病变及CIN

合集下载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表达率异常增高 ,并认 为 c y c l i n g D 1 蛋 白的高表 达致 P 1 6蛋 白与 c y c l i n g D1 蛋 白间的平衡 状态被打破。P C N A是 D N A多

述 Z o n g s h u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l O 8第1 2 期( 总 第2 5 8 ) 2 0 1 3 年4 月
外 阴上皮 内非瘤样病变病 因学研究进展
张璞① 邓新粮 ①
【 摘 要 】 外 阴上皮 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 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 的一组慢性疾病 ,包括外阴硬 化性苔藓 、鳞状上皮增生
胞 周期从 G 1 期 进入 S期 的调 控起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c y c l i n g
D的失 衡必 然 导致 细胞周 期紊 乱 。郝 烁乐 等 研究 发现 ,
C y c l i n D1 在正 常外 阴皮 肤 、外 阴 白色病 变 中的表达分 别为 0 、2 3 . 6 %,认 为 C y c l i n D1 参 与 了外 阴 白色病 变 的发 病 过
糖尿 病 、6 . 0 9 % 的患有 哮喘 、6 : 0 9 % 的患有其他 自身免疫 疾
色 素改 变 和 变 性 的一 组 慢 性疾 病 ,包 括 外 阴硬 化 性 苔藓 病 ,而在这 些疾 病 中,往 往存 在较特 异性 的 自身抗 体 ,如 患有 甲状腺疾病 的患者血清 中甲状腺球蛋 白抗体 多为 阳性 。
【 关键词 】 外 阴白色病变 ; 病 因; 研究进展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1 2 . 0 7 6
外 阴上 皮 内非瘤 变 为 女性 外 阴皮 肤 和黏 膜 组 织 发生 ( 1 i c h e n s c l e r o s u s o f v u l v a ,L S )和鳞 状 细 胞 增 生 ( s q u a m o u s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20
《  ̄f药)F 求[ a - 半月刊S e l ekMe i l dAs dc An a kTh M e iie 0 2年第 l e dcn 2 1 0卷
第 2期
体 一肾上 腺 轴 的重要 激 素 , 主要 作 用是促 进垂 体 合 成与 释放 促 肾上 腺 其 皮质激 素 。 期 C H主要 由胎盘合 成 , 妊娠 R 近年 来有 研究 表 明 , 娠期 孕妇 妊 血浆 中的 c RH含量 会随 着孕 周而 逐渐 升高 , 分娩 前达 到高 峰 , 于 是分娩
【 摘要 】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 9 ] I外阴上皮 内非瘤样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治疗组5 0 ̄ 9
例 和 药物对 照组5 例 。 0 治疗 前 两组 在年 龄 、 程 、 情程 度 等 方 面无 显著 性 差异 ( >O0 )具 有 可 比性 。 病 病 P .5, 观察 治疗 前 后 临床 症 状 、 征 的评 分 , 察 体 观 治 疗 后治 疗 组 与对 照组 组 间 的差 异 性 。 果 : 经统 计 学检 验 . 声 治疗 组近 期 治疗 有 效 率均 显 著 高 于药 物 治疗 组 (均< .0 )结 论 :超 声 治 疗 结 超 P 005。 组 的近 期 治疗 有效 率 均 显著高 于 药物 治疗 组(均< .0)聚 焦超 声 治疗 外 阴上 良 内非瘤 样病 变 是 一种 有 效的 方 法。 P 0 0 5。
孕 妇 在妊 娠 早 期进 行 血 清 C 测 定后 发 现 , R RP C P浓度 超 过一 定 界 限值 时, 早产 的危 险性 增 高 , 示妊 娠 早 期 C P 高可 预 测 早产 的发生 。 提 R增
3 小 结
发动的启动 因子b。 I 有研究报道 , 正常孕妇在妊娠3 周前血浆中的C 7 RH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

vular intraepithelial 11011-neoplastic lesions.
squamous cell hyperplasia;vulvar lichen sclerosus;dermatosis
[Key words]vulv旺lion—neoplastic lesion;vulvar
polycystic 131—138.
ovary
of 0,Guo x.et a1.Heritability dehydrocpiandrostcrone sulfam in womgn wim polycystic ovary and their sisters[J].Fmil Stcril,2006,86(6):1688- syndrome
4物理疗法
聚焦超声技术是近年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其具有 无创、有效、安全,且见效快、恢复快、无放射性等优点‘71。其 原理是将超声聚焦沉积到目标靶组织(真皮层)内,利用超声 波的热效应、空化效应、生化学效应等,促进患处局部微血管 形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微血管和神经末梢 的营养状况,改变局部组织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局部组织修 复、再生,以达到使病变的外阴皮肤得以康复的目的¨]。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外阴硬化性苔 癣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对改善局部瘙痒症状尤为显著。光 动力疗法是一种非侵人性治疗方法,最早于2002年应用治疗 皮肤过度角化症,其原理是利用光敏化药物的氧化过程。最 常用的光敏化药物为5一氨基酮戊酸及其甲酯化衍生物,将这 些光敏化药物涂擦在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光敏化药物可 在病变的组织部位沉积,然后利用可见光诱导药物产生光化 作用,从而破坏非正常细胞,但对正常细胞不发挥作用,从而 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p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引言: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VN)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白斑、糜烂、增生和不规则上皮结构。

目前,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副作用。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在治疗妇科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VN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某医院的42名VN患者。

其中,20名患者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包括局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

另外22名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中药口服、中药局部涂抹和西医辅助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85.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较短。

讨论:中治疗方案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药治疗具有温和、调节内环境的优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其次,中药的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自身抵抗力,减轻局部症状和炎症。

此外,中药局部涂抹可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对病灶起到排毒、消肿和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

最后,西医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清除局部的异常组织。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N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VN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VN的具体机制和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综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疱疹性口腔炎(VN)在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妇产科学第16章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课件

妇产科学第16章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课件

白癜风 外阴炎 外阴白化病 银屑病
治疗

以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为主
一般性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禁肥皂 水,禁饮酒禁辛辣食物,忌穿化纤类内裤 等 局部治疗:用皮质激素类膏霜剂局部涂抹

治疗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CO2激光或氦氖激光治疗 聚焦超声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仅限于已恶变或恶变 可能者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以40岁左右患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是轻度皮肤痒感

早期皮肤红、肿、胀,出现白色、粉红色 小丘疹 进一步发展为皮肤变白变薄,干裂、粘连, 晚期皮肤菲薄皱缩,阴道狭窄,影响性生 活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与老年性生理萎缩相鉴别
老年性生理萎缩仅见于老年妇女,表现为 外阴组织包括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均萎 缩,虽大阴唇变平,小阴唇退化,但无自 觉症状
临床表现

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苔癣 多见于30~60岁妇女
常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或后联合 等处,多呈对称性 严重者皮肤表面可出现破溃、皲裂、溃疡, 如溃疡长期不愈,特别是皮肤表面有隆起 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

诊断

局部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在粗糙、隆起、溃 疡或有硬结的地方咬取
鉴别诊断

第十六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又称女阴白色病变,外阴上皮内非瘤样 病变是一组常见的女阴皮肤、粘膜组织 变性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疾病。包括 :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外阴硬化性苔癣 外阴瘙痒

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quamous cell hypeplasia)最常见,既往称为增生性营 养不良,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可能与阴 道分泌物刺激、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等 因素有关

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分析

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分析
第 1 卷第 9 海 20 9 期
文章 编 号 :0 3 6 5 (0 8 0 一 l 4 0 1 0 - 3 0 2 0 )9 1— 2
临床 研 究
聚焦 超声 治 疗 女性 外 阴上皮 内非瘤 样病 变 的疗效 分析
法 , 比较 分 析 了 聚焦 超 声 对 外 阴 上 皮 内 速 度 匀 速 上 下 移 动 探 头 ,辐 照 时 间 l — 接 近 正 常 颜 色 . 肤 弹 性恢 复正 常 . 疗 0 皮 治
非 瘤 样 病 变 的临 床 疗 效 。报 道 如 下 :
l 资 料与 方 法
4 mi . 射 时 间 视 病 变 范 围 及 病 变 程 度 结束后随访半年无 复发: 显效 : 0 n照 ② 患者症 而 定 。辐 照 范 围超 过 病 变 区 05 m. 至 状 和 体 征 基 本 消失 .原 病 变 区皮 肤 颜 色 . a r 直
生 型 . 一 种 病 因不 清 . 固 易 复发 的妇 3 — . , 冲 l o H 。 员 取 膀 胱 截 石 院 复查 。 据 患 者瘙 痒 症 状 减轻 程 度 、 是 顽 . 4w 脉 5 5 2 o z病 根 皮 科 疾 病 。超 声 治 疗 外 阴 上 皮 内非 瘤 样 病 位 .%碘 伏 消 毒 外 阴 ,% 利 多 卡 因 局 部 肤 变 化 ( 括 色 素 减退 区缩 小 的 程 度 、 2 5 包 皮 变 在 国 内 一些 医 院 已陆 续 开 展 ,并 取 得 浸 润麻 醉 , 治疗 探 头 紧贴 外 阴皮 肤 , 用 对 肤 颜 色 的 变 化 及 皮 肤 弹 性 恢 复 情 况 ) 进 了短 期 治 愈 或症 状缓 解 的 明显 疗 效 。我 外 阴 病 变 区域 采 用 连 续 匀 速 直 线 扫 描 . 行 临床疗 效判 定 疗效判 定 标准① 治 mm s 院 自20 05年 开 展 以药 物 治 疗 为 参 照 疗 探 头 与 皮 肤 之 间 有 介 质 水 .以 3 5 / 愈 : 患者 症 状 和 体 征 消 失 , 病 变 区 皮肤 原

HMB-45和CD1a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HMB-45和CD1a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HMB-45和CD1a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
义的开题报告
背景与意义: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包括鳞状细胞增生、颗粒细胞增生、鳞化性病变等。

而且,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通常都是良性的,但是有时候也会与外阴上皮内癌变相似,给
诊断带来困难。

因此,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HMB-45和CD1a在皮肤病理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HMB-45和CD1a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

研究内容: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标本中HMB-45和CD1a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对正常皮肤标本的比较检测,探讨HMB-45和CD1a的诊断价值。

预期结果:
HMB-45主要在黑色素细胞痣、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并且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
病变中很少表达。

而CD1a在Langerhans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且在外阴上皮内鳞化性病变中会表达。

因此,HMB-45和CD1a的检测可以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研究意义:
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要点,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疾病详解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疾病详解

疾病名: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英文名:early invasive squamous carcinoma of vulva缩写:别名:外阴浅表浸润性鳞癌;superficial invasive carcinoma of vulvar疾病代码:ICD:C51概述: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多见于大阴唇,其次为小阴唇、阴蒂和会阴部。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是指癌灶的最大径不超过2cm,浸润深度≤1mm的早期外阴浸润性癌。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亦被称为微小浸润性鳞癌(microinvasive vulvar carcinoma),Wharton 等曾在1974 年报道了一组25 例外阴癌,癌的直径≤2cm,浸润深度≤5mm。

25 例中无1 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因此他们将直径≤2cm,浸润深度≤5mm的外阴鳞癌称为微小浸润性鳞癌(microinvasive vulvar carcinoma)。

此后积累更多资料后发现,15%浸润深度为≤5mm的癌在外阴切除时已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有人提出把浸润深度限于≤3mm,但亦有 12%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目前已明确只有浸润深度≤1mm者基本上无淋巴结转移,但亦并非绝对。

目前国际研究外阴疾病学会的外阴微小浸润性癌委员会认为应该摒弃“微小浸润性癌”这一名词,因为这种癌的临床行为包括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与外阴Ⅰ期癌无差别,故建议暂时用Ⅰa期癌或早期浸润性鳞癌命名。

流行病学: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主要发生于40 岁以上的妇女,在有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早期浸润癌可发生在30 岁左右,甚至可发生于20 岁以前。

病因: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多由外阴上皮瘤样病变(VIN)发展而来,与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关系密切,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女性下生殖道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的患者易患外阴鳞状上皮癌。

与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发生有关的HPV 亚型主要有6,11,16,18 和33 型,其中 16 和33 型在90%的VIN 切片中可被检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阴部的接触是获得HPV的必要条件,而性交并不是必要 的
HPV感染

生殖器HPV感染的潜伏期变化极大。一般来说,生殖器疣在
HPV感染3~6月后显现,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潜伏期有数个月 甚至几十年

绝大多数的HPV感染是一过性的,新发感染大多1-2年内会 发生自愈

仅有少数的HPV感染会保持潜伏性,几年或几十年后会再激 活

CIN的概念
CIN Ⅰ: 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 Ⅱ: 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 Ⅲ: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浸Hale Waihona Puke 癌CIN病因1.HPV:90%以上的CIN与HPV感染有关. 2.HPV:小DNA病毒.基因组主要编码三组基因
三个癌基因,包括E5、E6和E7,负责调节癌细胞转化过程;
两个调节基因,包括E1和E2,负责调节转录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临床表现
绝经后,生育期
最突出的症状是外阴瘙痒,多难忍受 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
对称性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早期呈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呈白色。皮肤增厚如皮革,皮纹突出,皮嵴隆起, 多角形的丘疹样改变,最后呈苔癣样变。
诊断
临床表现:不可控制的外阴瘙痒
外阴皮肤粗糙、隆起、皲裂、 溃疡、有硬结 局部活检确诊:多点取材 若合并不典型增生癌变率5%

病理
早期为真皮乳头层水肿、血管扩张。进一步
发展为表皮层角化、毛囊角质栓塞,基底细 胞液化变性,黑色素细胞减少,真皮层有淋 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带。 极少发展为浸润癌。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以绝经后及青春期多见。
瘙痒,程度较鳞状上皮增生轻。 病损累及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包皮及阴唇
后联合等处,对称性分布。 早期皮肤发红肿胀,进而皮纹和粘膜变薄、 失去弹性,干燥易皲裂,最后皮肤菲薄、阴 道口挛缩狭窄。(常被描述成“香烟纸”)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定义: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 疾病。 过去的称谓: 外阴色素减退疾病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chronic vulvar dystrophy) --1976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 病理学分类: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硬化性苔癣 其他皮肤病 病因: 不明

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内瘤样病变
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内瘤样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ial neoplasia, CIN
CIN
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 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60年代以来电镜、细胞培养和细胞遗传等研究发现 宫颈不典型增生细胞在性质上与原位癌相同,认为 二者是同一个病变的系列变化,只是程度上的区别, 因此,Richart于1967年提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此名称包括了所有的癌前病变和原 位癌.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增生性营养不良
原因不明:
阴道分泌物刺激
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
病 理
表皮层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不规
则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越长则尖端越细, 末端钝圆or较尖,上皮脚之间真皮层乳头明 显,并伴有轻度水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但上皮层细胞排列整齐,保持正常极性, 细胞大小、核形态、染色(-)
两个结构蛋白基因,包括L1和L2,组成病毒颗粒
3.宫颈组织学特征:
HPV感染

属于常见的性传播感染 ,HPV仅限于在人上皮中具有一 定分化程度的角质形成细胞内才能增殖


皮肤、粘膜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是HPV侵犯最敏感之处
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传播的最有效的途径
病毒不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例如精液)
鉴别诊断
白癜风:黑素细胞破坏引起。病变区皮肤呈
白色,其他部位也可伴发,镜下结构(-) ,不
恶化
外阴炎:念珠菌、滴虫感染引起。阴道分泌
物↑,外阴瘙痒、灼热及疼痛等,原发病治 愈后,白色区消失
外阴白化病:全身遗传性疾病,不能制造黑
色素。无自觉症状,不会癌变 银屑病(牛皮癣):病因不明,常伴其他部 位的病变。外阴瘙痒、白色斑 片状损害。搔抓有银屑脱落, 但无萎缩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病理检查
老年性生理萎缩:老年妇女,身体各部位
萎缩一致,大阴唇变平、小阴唇退化,无 任何自觉症状
治疗
一般性治疗:同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局部药物治疗:丙酸睾酮局部涂抹最有效
丙酸睾酮200mg+凡士林软膏10g配成2%膏剂。 若瘙痒严重,可加用1% or2.5%氢化可的松软 膏 毛发增多、阴蒂肥大等副反应or疗效不佳:黄 体酮油剂100mg+凡士林膏30g
治 疗
非手术治疗:控制瘙痒、恢复外阴皮肤正常
形态 一般性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禁用刺激 性液体擦洗,避免搔抓,忌刺 激性饮食,内裤要宽松、透气
局部治疗:控制外阴瘙痒,皮质激素类膏霜
剂局部涂抹。如氟轻松、氢化可的松软 膏等,3~4次/d 涂药前先温水坐浴10~15min/次,bid~tid 蛇床子散、茵陈洗剂等中药煎水熏洗
外科治疗:已恶变or有恶变可能及内科治疗
无效者,50%远期复发. 单纯外阴切除:同时行外阴皮瓣移植,减轻 外阴皮肤挛缩 单纯病灶切除术 激光治疗:CO2激光or氦氖激光,破坏其皮层 内N末梢 全身治疗:镇静、安眠、脱敏剂。增加营 养,补充VitA、B1、B2等
外阴硬化性苔癣
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 薄 病因不明: HLA-B40抗原 自身免疫低下:斑秃、 白癜风、甲状腺功能异 常等 血中睾酮低

治疗
0.05%氯倍他索软膏:bid×1m→qd×2m→2次 /w×3m,总疗程半年 瘙痒顽固:5mg曲安奈德+NS 2ml稀释,皮下注 射后轻轻按摩使混悬液弥散

治疗
幼女多可自愈。不用丙酸睾酮。1%氢化可的 松软膏or 100mg黄体酮油剂+30g凡士林软膏 混合后涂擦局部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恶变机会极少,很少 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