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地质三维建模

GMS-地质三维建模
GMS-地质三维建模

GMS 地质三维建模学习教程

本教程由群友pocar(马朋林,地大)与冬-京-地质(王铎)共同总结。

1、建立工程(project)

选择钻孔模块,

然后左侧目录浏览框中--右键--new--borehole,

新建钻孔数据project

2、选择工程所需模块

在project上右键,选择model interfaces…

弹出对话框,选择进行模拟所需要的模块

3、输入地层分层数据

在顶部菜单栏中,选择(materials)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

根据所选的模块不同,会自动添加所需输入的地层分层数据相关的参数,在这里只进行地质三维建模,因此,模块选择为空,地层分层数据所需输入的数据参数如下:

4、导数或输入钻孔数据(包括坐标、标高、分层数据等)选中Borehole,右键,选择 ptoperties…

弹出如下对话框

输入钻孔数据

5、建立地层剖面

在顶部菜单栏中,选择Boreholes菜单下的 Auto cross blank cross section

建立地层剖面线

然后

在顶部菜单栏中,选择Boreholes菜单下的Auto fill blank cross section,对剖面进行填充

弹出如下对话框

勾选第二个单选

点OK,然后生成剖面

6圈定模拟范围

在顶部工具栏选择选择水平投影视图

目录浏览框中右键,NEW,Coverage

弹出

选择OK

选中coverage,然后点选中间竖条工具栏

最后一个画弧按钮,在右侧编辑窗口中画弧线,圈定模拟区范围

然后,选择,在右侧编辑窗口选定用于圈定模拟区范围的弧线

选择顶部菜单栏中的菜单中的

弹出

将spacing 中的值改小点,一般在20-30之间即可,点ok,边界线上的点增加变多

继续,选择顶部菜单栏中的菜单中的biuld polygons,建立区域

7、建立地质三维模型

选择顶部菜单栏中的菜单中的Map-TIN

弹出

点OK

左侧目录浏览框中,选中tin(1),顶部菜单变为

在顶部菜单栏中,选择菜单栏中的

弹出

下一步

下一步

点OK,然后选择旋转一下角度,即可显示

完成三维地质建模基本工作。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6T16:33:38.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梁莉 [导读]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甘肃省 741000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一些应急措施的应用发挥良好作用。三维数字城市的建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政府的实际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为有效节约城市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建模技术 1引言 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三维GIS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地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工具在城市规划、国土监测、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三维城市模型的概念。通过对三维GIS中三维城市模型理论及相关的技术方法的探讨,对今后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1.1数字城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主要是通过对空间信息的应用,构筑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关于一些社会资源、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文以及经济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能够通过数字形式进行有效获取,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众多的服务。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实现城市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数字化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效力。 1.2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在实现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城市建设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向三维数字城市方向快速发展。自“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来,在国际国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节点,是数字地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地图的数字化和大比例尺地图测绘、计算机化,它有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对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字城市的建成将为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空间信息平台,有力促进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作用。 2三维技术构建及建模方法 数字城市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实时动态的环境中,考虑到硬件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数字城市建模和模拟的动画要求建模方法有一个显着不同的数字城市建模模型分割和纹理映射技术。目前众多世界城市虚拟场景结构在以下方面:基于模型和BR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在3DSMAX中验证。多边形模式是第一次使用的建模技术,用一个小平面来模拟表面,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三维对象的一个小的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但在实践中更多的使用三角形或矩形。多边形建模的,直接创建基本几何体,根据要求修改调整对象的形状,或使用放样面片建模,组合对象创建的虚拟现实工程,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但它产生一个光滑的表面,因此适于构建规则形状的对象,如大多数的人造物体的多边形建模技术是困难的,同时可根据要求,只可通过调整的参数建立的虚拟现实系统该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辨率的模型的虚拟场景的实时显示的需要和适应。 目前实现三维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StudioMax)等工具人机交互式三维建模;二是直接利用GIS的二维数据和高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规则对象的建模;三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对物体快速建模。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根据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3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3.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出现,使三维数据大批量地快速获取已成为可能。这种建模方法主要的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相应的交会模型,进而得到实际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且建立数字地表模型,再通过相应的纹理映射关系,实现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目标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与高程数据的快速构建,并且精度高、快速成像。因此,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在三维建模领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较早,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非常成熟。使用该技术,能够创建立体环境,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高度、形状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获取。然后结合外业纹理采集与正射影响屋顶信息能够进行精细三维模型的构建。然而该技术对建筑物纹理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侧面纹理无法被有效获取,因此,同新时期我国的精细化城市三维建模的要求不符。 3.3机载/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构建而成的模型在细节方面可以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能够形成较高的精度,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业就能够完成建模。然而,在应用该技术提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算法过程,可供操作的软硬件短缺,在构建三维模型的时候,应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应用,如果三维场景模型范围较大,那么在后期传输、存储数据以及浏览的时候,难度较高。 3.4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在对近景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使用倾斜摄影技术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获取到较为丰富的空间影像情况,还能够将其分级别地进行应用,这对于三维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较为明显突出的作用。倾斜摄影技术主要是通过倾斜的角度进行成像的,因而,相较于传统的直观角度,这种技术能够让用户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对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实际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正射影像的不足之处。该技术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建筑物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够对贴图纹理进行批量提取,拥有较快的建模速度,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对地物周边环境进行反映,同时仅需要应用少量的数据就能够完成建模。该技术已经成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融合基础的地理数据、钻孔数据、物探解译剖面数据,利用相关技术构建三维空间数据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立体化。它运用可视化技术揭示了地下世界,是地质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地学问题为核心,通过地质专家的逻辑和形象思维,地质信息的三维动态的反馈来分析相关的地学问题。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同时又缺乏时势性的实际问题,这也致使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 1)可视化。可视化是一个心智处理过程,主要是促进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 2)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下地质矿体的三维空间可视化实现。 3)地学可视化。地学可视化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球科学结合而形成的概念,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 2 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地质三维技术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地质体的可视化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以2D的形式出现的,很少有3D。目前,真正的地质体可视化还不很成熟。目前国内的三维地质系统有:地大的GeoView 以及东方泰坦有限公司的TitanT3m,南京大学与胜利油田合作研发的SLGRAPh以及中国油田大学的RDMS关于高校的发展有: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等人结合大型水利工程研制开发岩体结构三维建模,建立了一套岩体结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还有曹代勇等人基于Ope nGL提出了相关方法并应用在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研究上。国内的地质三维可视化技术软件在功能的实现以及功能的完备性上差于国外的技术,比如空间分析和配色方案上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国内主要是对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过程上对一些具体的算法的研究。由于现在地质工作在不断的深化,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国内研发地质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研究与需求,而国外三维建模的软件对我国地质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地质生产和研究。国内开发的软件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对复杂的工程地质结构体的建模能力的缺失,具体算法的实现的缺乏,导致 在很多工作中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 2.2 国外研究现状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GOCAD 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1建模方法 GOCAD 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一类是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 (1)构造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建模建立地质体构造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构造模型能够模拟地层面、断层面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结合反映地质体的各种属性模型的可视化图形,还能够用于辅助设计钻井轨迹。此外,构造模型还是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反演的重要手段。 (2)三维储层栅格结构(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建模根据建立的构造模型,在3D Reservoir Grid Construction 中可以建立其体模型;同时地质体含有多种反映岩层岩性、资源分布等特性的参数,如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可对这些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得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模型。 当采样值在地质体内密集、规则分布时,可以直接建立采样值到应用模型的映射关系,把对采样值的处理转化为对物性参数的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量大、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当采样值呈散乱分布,并且数据量有限时,需要采用数学插值方法,拟合出连续的数据分布,充分利用由采样值所隐含的数据场的内部联系,精确的模拟模型中属性场的分布。 图1-1孔隙度参数模型分布图 2 建模流程 2.1数据分析 (1)钻孔、测井分布及数据分析 支持三维建模的数据主要为钻孔和测井。由于对区域范围和建立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度要求不同,得对所得到的钻孔、测井的分布和根据其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的必要。根据钻孔、测井的分布范围和稠密程度可以大致确定地层的分布界限,对钻孔较少区域采取补充钻探或者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处理。 (2)地质剖面

基于航测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

基于航测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 [摘要]本文概述了数字城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述了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的建设方法,重点讲解基于航测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的步骤,最后概述数字城市的未来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基于航测的三维建模方法 0引言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字城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景观重建是数字城市的首要步骤和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处理信息的广义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二维空间数据一直作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框架重要的数据内容,其在城市规划、交通、市政等各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的二维数据很难表现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的概念。 1概述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由于其在城市规划、地籍管理、旅游、交通及环境仿真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已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三维模型是以三维的手法进行建模,模拟出一个三维的建筑场景效果。规划者可以模拟在数字场景中任意游走驰骋、飞行缩放,达到一种惟妙惟肖、变化多姿的动态视觉效果。对规划及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2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的建设方法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是建设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三维模型的精度和建模效率直接影响着三维GIS系统的实用性和建设周期,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进行空间分析并做出正确决策的保障。在三维模型中除了建筑物的基本平面位置及高度信息外,还需要表达建筑物的色彩纹理与几何外形特征,这些色彩纹理与几何外形特征往往体现三维对象特别是建筑物对象的独特风格。现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建模方式列出: (1)使用航空影像以及地面摄影对建筑物特征线进行自动提取。这种方法获取速度最快,成熟的DEM数据及DOM数据生产技术路线能快速重建三维场景中的地形数据,同时在立体环境下,能快速准确获取建筑物等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形状及高度信息,真实展现城市风貌。但获取几何信息不够完整,需要外业采集建筑物侧面纹理。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 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 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 (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 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 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具体来说,为刻画三 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 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 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 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 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 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 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 布图确定。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 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 地形图生产。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 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 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2.遥感影像数据

4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与三维建模方案

4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与三维建模方案

朝阳区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版本控制 修改记录说明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朝阳区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终为建设和谐朝阳提供技术保障,为数字奥运做出贡献。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前言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从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因此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在国外的矿山工作、学生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但是国内的矿山建设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很少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辅助生产研究工作,在国内同样也没有合适的国产三维建模软件适用于矿山实体建模。因此研究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国内矿山科研生产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区域西起阿尔金断裂,东止于哇洪山—温泉断裂,北与柴达木盆地相交,南以昆南断裂为界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相邻。东西长约1500km,南北宽100—210km,总面积约为17万km2。为了更直观的提现矿床的形态分布以及变化特征,帮助矿山研究,辅助矿山生产、设计工作。解决大规模矿山的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将以夏日哈木铜镍矿床为例利用国外软件surpac,展现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利用软件功能进行矿体储量估算,为该矿床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最后,归纳总结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方法,展现具体的操作过程,以及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成果。既作为夏日哈木铜镍矿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以此为例说明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研究中的问题,为surpac在国内的完善提出建议,促进国内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普及。 摘要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 在Surpac中,地质数据库的建立是基础,矿体及地质体的三维建模是核心,块体模型的建立和矿体储量的估算是推广和应用。本文对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矿床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研究,并建立了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2011年10月31日

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 1)《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 2)《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 3)《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 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工艺流程设计 项目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分配任务。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 1.1.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 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目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目目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 1.2.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该步骤主要收集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实施标准为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基础数据为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1.3.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 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建模单元和管理单元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要求对建模范围进行二级划分,分别为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并根据标准中要求进行命名。区域分级的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将整个区域分为四级,其中I、II、III、IV四级要求依次降低。

三维地质自动建模与可视化

三维地质自动建模与可视化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应用第一事业部柳蛟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侵权必究) 一、前言 1.1项目背景 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现在的数字城市建设正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为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必须采集包括地上、地表和地下等部分的三维数据,并实现其可视化。同时,各城市因其所处地质带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影响。为此,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有关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工作。其他很多领域,如城建工程、地下工程、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资源开发等都贯穿有地质问题。上述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质数据进行可视化,从而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因而,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受到很多学者和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基于目前地下管网和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的基础,增加地质数据的收集整理,并进行直观的可视化三维建模分析,可更好的为地下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问题提供决策信息支持,使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单位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基于现有地质数据采集、处理的成果,结合EV-Globe大型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从三维地质数据结构、三维地质钻孔数据展示、三维地质自动建模、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对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进行研究和应用。 1.2历史回顾 2002年开始,当时在海外工作的朱焕春博士和李浩博士试图将他们所应用的一些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技术推广到国内,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当时这项技术也才刚刚开始应用。但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具备了调研和开发过程的积累,以及技术市场商业化体制的优势,推广过程相对很快,到2005年,大部分已经全部采用三维可视化资料,包括地质体几何形态、测试资料、监测数据等全部打包在一个三维计算机图形和信息系统中,电子化和图形化为专业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 指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 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 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 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 (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 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 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具体来说,为刻画三 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 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 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 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

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布图确定。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 地形图生产。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2.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是地球空问数据最直接、时效性最强的数据形式,模型的表面需要用影像数 据进行贴图,来表达真实的地表景观。由于影像数据的容量大,为了能够快速、高质量地进行显示,需要根据显示的范围、显示的比例选择分辨率最合适的影像进行纹理映射。一个模型可以有不同分辨率的多套卫星/航测影像数据,某些影像数据有可能只局限于某个局部。因此,在显示时,所有的影像数据都需要读入内存,以实现多分辨显示。这就需要在技术上做一些处理,比如图像格式的转换,根据显示分辨率和比例的不同,转换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如BMP、TIFF、GIF等图像格式。 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的几何精纠正和不同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融合。一般使用遥感处理软件ERDAS和ENVI软件进行处理。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目的

城市地质三维建模流程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二,数据分析 1.了解当地情况: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当地有断层、 软弱层、夹层等复杂地质体时,要根据文字报告,地质图,剖面图等确定复杂地质 体的范围,大小,以及切割地层的上盘,下盘。 2.确认甲方要求,反馈数据的有效性:在了解了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后,还要进一步确 定甲方的要求。一般甲方的要求包括:模型要尽量多的利用甲方提供的数据;做出 的模型做切面,切块,要与原数据保持一致;模型的轮廓要满足甲方的要求;特殊 地质体的位置,范围,大小等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模型体内不能有空的部分。另外,不同的客户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明确了甲方要求以后,要重新审核一下甲方提供的数据,有异议的地方要尽快给甲方反馈,沟通,以免耽误下一步的工作进程。 3.构想模型:在明确了甲方的要求,并且熟悉了提供的数据之后开始构想模型。主要 包括对地质情况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复杂地质体的理解):一般从甲方提供的剖面 图中可以确定在特定区域内地质体的分层情况,同时参考地质图(剖面图)可以确 定一些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建模的目的:一般城市地质结构建模分急促和地质 建模,工程地质建模和水文地质建模等等。在建模工作开始之前要确定甲方的目的。 总之,在完成了以上的工作就开始建模了,建模过程中要多思考,与甲方多沟通, 保证模型既精确又美观。 三,确定建模方法 按照方向(城市地质和矿山地质),以项目为例,简单分析几种建模方法,确定用哪种方法构建模型;包括其他平台 五,构建模型 1.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 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是根据钻孔和一些二维的约束剖面,来构建三维地质结构 模型的方法。其建模的操作和步骤可大致分为二维操作和三维操作两各部分。 (1)二维操作:二维操作的目的是为后面的三维操作做准备。通过二维系统将甲方提供的原数据转化为可以满足三维系统操作的点面数据。具体包括钻孔文 件(.drl文件)的生成;虚拟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剖面文件(.sec 文件)的生成;引导剖面(.sec文件)文件的生成;边界剖面(.sec文件) 的生成;剖面的修改和编辑。 a.钻孔文件的生成:理正数据(excel、access)格式的,可以通过二维系统操 作直接生成钻孔(.dll)文件。如果甲方提供的数据是mapgis或者CAD的 剖面图,可以根据剖面图的分层情况编写需要的钻孔文件。 b.虚拟钻孔文件的生成:在建模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添加一些虚拟的钻 孔来控制地层或者解决尖灭。虚拟钻孔的生成方法:先确定虚拟钻孔的坐 标和所在的剖面——在二维系统中打开剖面图——剖面图输入控制点坐标 完成坐标转换——在剖面图上添加虚拟钻孔——保存虚拟钻孔文件 c.剖面文件(.sec)的生成:一般甲方提供的剖面图多位mapgis或者CAD格 式的。将这些剖面图导入二维系统——剖面编辑——保存成二维剖面—— 编辑多边形,输入多边形属性(x-x-x格式)——给多边形的线赋属性—— 输入控制点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另存为sec文件格式 d.引导剖面(.sec)的生成:为了解决地层的尖灭问题,有时需要添加一些引 导剖面。生成引导剖面的步骤:在合适的剖面上添加虚拟钻孔——将虚拟

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设计书

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设计书

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 技术设计书 承担单位:主要设计人: 审核意见: 审核人:设计负责人: (注册测绘师盖章)(注册测绘师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来源和目的 (1) 1.2项目作业范围和内容 (1)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 2.2已有资料情况 (2) 3.引用文件 (3)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3) 4.1测绘基准 (3) 4.2基本精度指标 (4) 4.3成果数据格式 (4) 5.设计方案 (4) 5.1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4) 5.1.1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4) 5.1.2软件环境及其要求 (4) 5.2作业技术流程 (4) 5.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5) 5.3.1准备工作 (5) 5.3.2航空摄影 (6) 5.3.2.1航高设计要求 (6) 5.3.2.2航线布设、飞行质量及影像质量要求 (6) 5.3.2.3飞行控制要求 (7) 5.3.3像控测量 (8) 5.3.3.1像控布设 (8) 5.3.3.2像控点判刺 (8) 5.3.3.3像控点联测 (8) 5.3.4空中三角测量 (9) 5.3.5全自动三维建模 (9)

5.4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10) 5.4.1质量保证措施 (10) 5.4.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10) 5.5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 (11)

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设计书 1.概述 1.1项目来源和目的 2013年8月,丰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县,并启动建设了数字丰县地理空间框架项目。该项目整合更新了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类型和多时相的丰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构建了丰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智慧丰县”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加直观的辅助决策,丰富丰县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丰县国土局决定实施丰县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倾斜摄影与三维实景建模项目。受丰县国土局委托,我院承担本项目工作。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编制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1.2项目作业范围和内容 根据甲方需求对丰县主城区约50平方公里进行倾斜摄影和三维实景模型制作任务。 图1:丰县倾斜摄影范围图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定边油田中的应用 petrel软件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模软件诞生以来,建模软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刚开始的简单构造建模到现在的精细、复杂的建模,产生了很多建模软件。根据本设计要求,我选择斯伦贝谢公司的petrel 2009建模软件(如下图4-1)。 图4-1 petrel 软件模型建立界面 Petrel是一种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在众多建模软件中它在国际上占主导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etrel软件在地质建模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地震解释、构造建模、岩相建模、油藏属性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显示等,因而使从事地质工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石油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为了满足油藏和地质工作者定位要求,Petrel中也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有效的构造建模技术、精确的三维网格化技术、沉积相模型建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Petrel软件能够给开发工作提供详细的信息来使开发成本最大化地降低。它不仅能使人们对油藏内部细节的认识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准确描述透视油藏属性的空间分布、计算储层地质储量、估算开发的风险、设计井位和钻眼轨迹,发现隐蔽性油藏和剩余油藏[26]。同样重要的是,Petrel使管理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来做开发决策,他们根据软件所提供的数字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和专业人员一起通过现实资料与虚拟技术结合,认真研究目的层的储油物性和岩性,运用不同思路的模型建立和模拟结果,降低开发风险优化生产方式。Petrel软件能够为地

质模型的精细研究提供更快、更精确和更经济等优良的特性。 储层地质建模的步骤 储层三维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储层属性建模、图形显示,具体的储层建模的基本步骤(见图4-2)。基本数据一般有: (1)坐标数据:包括井位坐标、地震测网坐标等; (2)分层数据:包括各井的砂组、油组、小层、砂体的划分对比数据,地震资料解释的层面数据等; (3)断层数据:包括断层位置、断点、断距等; (4)储层数据:储层数据是储层建模中最重要的数据,其中包括井眼储层数据、地震储层数据和试井储层数据。 图4-2 储层建模流程图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开发阶段 油藏描述中的地位与作用
吴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55622.html,

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概念
? 三维地质建模(3D Geological Modeling):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 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 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 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并用于地质分 析的技术-Simon W.Houlding (加拿大) 1993 。 ?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就是综合地质学、地球物 理学、地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对地质体进 行综合研究的一种技术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55622.html,

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概念
? 根据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不同阶段、资料的丰 富程度以及研究的任务的不同把储层地质模 型分为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裘 怿楠 ? 地质模型大致包括构造模型、相(沉积相、 岩相等)模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流体参 数模型等多种模型。 ? 三维地质建模以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地质统 计学方法进行井间参数的预测和插值。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55622.html,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简况
? 地质统计学是三维地质建模的主要基础,是法国巴黎国立高等 矿业学院马特隆教授(G.Matheron)于1962年创立的。他将传统统 计学理论与区域化变量的概念相结合,发展出一套以变差函数 为工具研究矿产特征区域分布的数学技术。 ? 目前在地质统计学上,多点地质统计是最新的研究领域。 ?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步开发出应 用于三维地质建模的计算机软件。美国DGI公司开发的 EarthVision软件是较早的大型建模软件,目前已经有多种大 型建模软件被广泛的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其中比较某种 的有RMS、GoCad、Petrel等。 ?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发展前景也最为良好的是Schlumberger公 司的Petre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55622.html,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真三维的体数据建模、分析以及可视化工具--CTECH C Tech软件是可以在PC上运行适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高级可视化分析工具,它可以满足地质学家、地质化学家、环境学家、探矿工程师、海洋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等多方面的需求。C Tech提供真三维的体数据建模、分析以及可视化工具用以揭开数据的秘密。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我们的技术可以适用于各个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我们功能强大的工具可以大大降低您的工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C Tech能够和ARCGIS/VIEW进行无缝拼接,地表模型能够加载高精度的遥感影象和CAD模型!,现在的软件已经成系列了,其中包括EVS for Arcview , MAS, EVS,EVS-PRO,MVS EVS for ArcView 是C Tech最早推出的产品,它可以将三维应用和分析与ESRI's ArcView? GIS 、ArcGIS? 进行无缝集成,成为该领域中突破性的进步。主要特征:★ 钻井数据和采样点数据的置入处理分析;★ 绘制体数据和等值线数据;★ 利用专家系统对参数进行评价,使2D和3D的kriging算法达到最优的变量图;★ 具备通过对浓度、矿物质、污染等属性进行颜色显示来激发地质土层的三维可视能力。综合了对于土壤、地下水污染和含有金属岩石的体积或土石方计算的能力。 EVS Standard 是C Tech 的主线产品,是一套完整的可视化分析系统。EVS-Standard 包含EVS for ArcView所有功能,同时,还增加建模工具、针对地质学家和环境学家工作的模块。增加特征:★ 有限差和有限元素栅格模型的产生;★ 3D 栅栏图的生成;★ 多种分析物同时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 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 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一些应急措施的应用发挥良好作用。三维 数字城市的建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政府的实际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 有效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为有效节约城市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建模技术 1引言 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三维GIS 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地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工具在城市规划、国土监测、交 通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三维城市模型的概念。通过对三 维GIS中三维城市模型理论及相关的技术方法的探讨,对今后三维城市模型的研 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1.1数字城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 础设施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 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主要是通过对空间信息的应用,构筑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关于一些社会资源、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文以及经济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能够通过数字形式进行有效获取,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众多的服务。通过 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实现城市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效果。可持续发 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数字 化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效力。 1.2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在实现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城市建设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向三维数字城市方向 快速发展。自“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来,在国际国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 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节点,是数字地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 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地图的数字化和大比例尺地图测绘、计算机化,它有 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对数字城市的建设不 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字城市的建成将为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的、唯 一的、通用的空间信息平台,有力促进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充分发 挥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 作用。 2三维技术构建及建模方法 数字城市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实时动态的环境中,考虑到硬件限制和虚拟 现实系统。数字城市建模和模拟的动画要求建模方法有一个显着不同的数字城市 建模模型分割和纹理映射技术。目前众多世界城市虚拟场景结构在以下方面:基 于模型和BR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在3DSMAX中验证。多边形模式是第一次使用 的建模技术,用一个小平面来模拟表面,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三维对象的一个小 的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但在实践中更多的使用三角形或矩形。多边形建模的,直接创建基本几何体,根据要求修改调整对象的形状,或使用放 样面片建模,组合对象创建的虚拟现实工程,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但它产生一个光滑的表面,因此适于构建规则形状的对象,如大多数

三维地质建模的作用

三维地质建模的作用是什么? 严格的讲,地质建模已经不能算是很新的技术,在国外,地质建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中国自上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引入EsrthVision 以来,也已经发展了快二十年。但回顾一下地质建模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模型,第二是用于油藏的整体评价,例如油藏勘探开发的风险评价。但三维地质建模一直没能深入到油田的生产中。就像许多搞生产的人评价的:好看,但不中用。 在另一方面,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先进的技术。油藏地质研究还主要依靠手工编制的厚度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等。十分需要新的技术的补充与提高。在整个开发阶段地质研究工作中,唯一可以称为新技术的就是三维地质建模。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完全可以在开发阶段地质研究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实际上,三维地质建模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马特龙把地质统计学引用地质研究以来,地质统计学就成了地质建模的核心。但是几十年的实际应用也表明,单纯依靠地质统计学是不能把三维地质建模更深入的引入到油田的开发生产中的。 如何更多的发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真正使其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是每一个从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人必须经常琢磨的问题。 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不可回避的。面对不确定性,擅长地质统计学的专家更喜欢从统计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在油藏整体评价阶段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把三维地质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时候,又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得到多个实现,通过多个实现的分析,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但对于生产来说,我们有可能根据多个实现钻探多套开发井网吗?生产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模型。因为生产方案只能有一个,生产措施方案只能有一套,钻探井位也只能有一套。我们也可以计算出一个最大概率的模型做为最终的结果。但这个最大概率模型就真的更接近于地质体的实际状况吗?有生产经验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给与否定的回答。因此要想让地质模型能够被直接从事油藏开发生产的技术人员所接受,更合理的出路是想办法(通过更为充分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基础数据的应用)尽量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从而为生产方案提供一个更为合理可靠的(而不是多个等概率的)参考依据。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显然不在于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上,而是更为充分合理的应用地质、物探基础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与基础地质研究的结合 若要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直接应用到油藏开发生产,必须也能够与油藏地质研究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