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案例
乡村振兴案例展示

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下面列举了十个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以展示乡村振兴的不同方面和成功实践。
1. 甘肃省定西市“旅游+农业”乡村振兴模式甘肃省定西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农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乡村生活,并购买农产品。
这种模式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2. 浙江省余杭区“互联网+农业”乡村振兴模式浙江省余杭区通过推动农村互联网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他们建设了农村电商平台,使农产品能够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他们还推广了农村互联网应用,如农业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等,加强了农村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3. 湖南省醴陵市“产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模式湖南省醴陵市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他们鼓励农民共同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加工厂、种植基地等。
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动了乡村振兴。
他们保护和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生态农庄、生态乡村旅游景区等。
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5. 广东省惠州市“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模式广东省惠州市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了乡村振兴。
他们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建设了一系列文化景点和文化体验项目,如古村落保护、民俗展览等。
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6. 山东省莱芜市“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山东省莱芜市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他们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如智能温室、无人机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模式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舒城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舒城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摘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格局,提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传统产业传承发展并举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落实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合理用地等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构建以不同层次功能圈为基础的村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布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生”空间生活圈风貌治理引言安徽省层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强落实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2018年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1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1、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意义1.1、传统规划层面的困境,面临创新和改革现行村庄规划地位的缺失,《城乡规划法》中,在县域这一地域范围内,与乡村相关的规划主要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
现行村庄规划主要依据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进行编制,而这部分规划始终处于法定地位不够重视的位置。
1.2、承上启下、填补空白衔接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中观规划。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在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统筹县域乡村空间、资源、设施、风貌、特色和建设,构建以乡村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实现乡村规划的创新和改革。
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1、研究思路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地位决定了它的规划特点非常鲜明——既包括区域层面的协调又需要指导具体的村庄空间布局。
因此,本次规划首先要避免“就乡村论乡村”的思路,必须从区域和城乡一体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城乡统筹为导向提出村庄发展体系和各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并统筹城乡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落实上位规划有关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
其次,在舒城县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庄规划的重点是保障规划“落地”,工作内容有别于上一轮新农村规划以全覆盖为目标的编制体系。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一、鸡峰镇全域发展的基础与条件1生态现状鸡峰镇地处成县南部秦岭余脉,全镇林地覆盖率达80%以上,东北部有屏障型鸡山群岭,自然环境条件极佳,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具有塑造山水田园式小城镇的潜质。
同时由于地处秦岭山系,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地层破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活动频繁,是成县滑坡、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2镇村分布鸡峰镇下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从镇村空间分布看,由于受地势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村庄布局分散。
其分布的地理环境趋向比较明显,镇域内西北部成康公路一线(区)居民点相对密集,依托农业资源条件成组分布;镇域东南区域主要为林区,少有聚落点分布。
镇域村庄聚落职能特色逐步形成- 长沟、朝霞村以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中西、左山、麒麟、张楞、草滩主要以烤烟种植为特色,朝霞、曹庄、长沟、鸡心、西坪等村以中药材种植业为主,南山和曹庄的优质核桃种业以及西坪、树林高寒蔬菜种植规模在逐步扩大。
总体来讲, 各地发展的差距不在于产业水平高低,而体现在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带来的"红禾IJ",全域层面功能组织完善的聚落体系尚未形成。
3空间结构通过对县域空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县域发展次轴在鸡峰镇的经济走廊主要沿成康公路(化陈公路)一线,但是尚未有对村庄层面的空间有序化组织;由于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局限,造成了城镇一景区一腹地村庄发展缺乏纵深联系与互动,分散布局造成基础设施投资难度加大,难以优化布局。
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要求对村庄发展的空间布局、聚集程度、拆并方式予以指引。
4产业特征鸡峰镇区主要以行政办公以及传统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仍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和农产品集散交易,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和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工旅农产业的沟通与互动。
依托资源禀赋的"红利",鸡峰山景区旅游业平缓增长,旅游目的主要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旅游业对当地GDP贡献率较低。
全国优秀村镇规划案例集.pdf

编
制
祁
县
以两年至五
县 域 乡
年作为动态 期 限, 对 重
在规划期限内,非重大调 整可由编制单位调整后向 审批部门上报,组织规划 更新
进 行 定 期 动
·全县行政区划为 6 镇(昭馀镇、东观镇、 县城驻地昭馀镇。
村
点规划建设
态
建 设 规
内容进行评 估校核
对于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 造成较大的影响、和项目
维 护
型和不做处理型。
设用地增加 1.7%,村庄建设用地
减少 1.89%。
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县域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工程建设分区
·管理机制 按照排放标准,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排 放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山西省农村生 活污水排放标准》)。按照村庄规模、连片程度, 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模式。
·丘陵区体系 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
·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
·山区体系 一般镇——基层村 / 特色村——自然村
2
县域乡村体系规划图
县域乡村用地规划图
(四)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乡共村服用务地设规划施建设规划
1、县域污水工程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规划增减:根
污水工程建设分区:
据祁县土地利用规划与本次乡村用 地规划进行协调。
发区一级集中区
县城一级集中区主要依托
现状污水处理厂,尽量能 (1)县城一级集中区:北谷丰、丰泽、
够收集多的村庄污水,并 秦村、高村、圪垛、王村、永兴庄、南社、
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改 西六支、城赵庄、南谷丰、常家堡、九汲。
造。经济开发区一级集中 三合、祁城、韩家庄、谷村、下申、南庄、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乡村建设项目库典型案例

乡村建设项目库典型案例
乡村建设项目库是指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农村整体发展,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设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以下是几个乡村建设项目库的典型案例:
1.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乡村公路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设一条连接通州区各个乡村的公路,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包括道路硬化、桥梁修建、排水系统建设、路灯安装等。
该项目建成后,有效提高了通州区乡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为辉县市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干净的饮用水。
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包括新建和改造水源地、建设输水管道、安装净
水设备等。
该项目建成后,全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该项目旨在为洞口县农村居民提供更加稳定、便捷的电力供应。
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包括升级改造变电站、扩建输电线路、安
装智能电表等。
该项目建成后,有效提高了洞口县农村居民的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建设项目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上三个典型案例也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未来,应继续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和管理,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乡村居民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典型案例1. 案例一: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兴建“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库”桃江县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到每个乡村,兴建了“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库”。
该项目库汇集了各类乡村振兴项目,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环境改善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借鉴和经验分享。
2. 案例二: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创办“乡村振兴项目经验交流平台”启东市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创办了“乡村振兴项目经验交流平台”。
该平台以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为主题,提供了项目申报、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等功能,促进了乡村振兴项目的广泛开展和优质资源的共享。
3. 案例三: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打造“乡村振兴项目库在线平台”柯桥区通过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库在线平台”,将乡村振兴项目整合集中,并实现了线上申报、审核、评审等功能,加快了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速度,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4. 案例四: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建设“乡村振兴项目汇编库”连州市建设了“乡村振兴项目汇编库”,汇集了乡村振兴的各类项目,包括农业技术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传承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5. 案例五:山东省滕州市推出“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库”滕州市推出了“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库”,该库收录了乡村振兴项目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的展示和推广,提高了乡村振兴项目的认知度和实施效果,激发了更多的乡村振兴项目创新。
6. 案例六: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建设“乡村振兴项目支持库”闽侯县建设了“乡村振兴项目支持库”,该库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乡村振兴项目更好地落地实施,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
7. 案例七: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打造“乡村振兴项目推荐库”大余县建设了“乡村振兴项目推荐库”,该库通过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评选和推荐,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项目案例,促进了乡村振兴经验的交流和项目的复制推广。
8. 案例八: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创立“乡村振兴项目展示库”团风县创立了“乡村振兴项目展示库”,通过将乡村振兴项目的成果和效益进行展示,增强了项目的可见性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