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
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汉时期汉朝初期时,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布劳海姆宫苑、查兹沃斯庄园)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斯陀园 (Stowe Landscape Gardens, Buckingham) • 1733年,肯特成为斯陀园的总设计师;
・他逐渐改造了原先的规则式园路和甬道。
• 1749年,经过肯特与布朗改造之后的斯陀,园轴测图。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斯陀园(Stowe Landscape Garderns, Buckingham)
中外古典园林史
5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布劳诲姆宫苑、查兹沃斯庄园丿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霍华徳庄园位于北约克郡, •约翰•范布勒为查尔斯,霍华徳设计的,始建于
1699年,面积有2000多公顷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 York)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 1718年,斯威扎尔在府邸东面设计了带状小树林, 称为 有然式"放射性丛林”(Ray Wood);
• 1970年放射型树林被改成杜鹃丛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 府邸为晚期巴洛克风格,这是英国第一座采 用了巨
型穹顶的世俗建筑物。1726年凡布高 去世时府邸
的西翼尚未建成
• 建筑上汇集了大量的瓶饰、雕塑、半身像和
屋顶装饰风道
•远观府邸背面(来源:《European Garden Design》丿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aidefs, Yfiik)
西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 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 林或英中式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极盛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 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 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 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 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 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 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 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 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 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 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 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 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 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 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 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 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 劳力。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 林的影响。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
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它的重要 开拓者亚历山大·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 约瑟夫· 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 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 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 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 (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 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 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 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特点探析——以邱园为例刘媛媛(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通过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和风格演变历程,以英国伦敦邱园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点,以为全面认识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参考,为借鉴和应用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林;邱园;折中主义形成于18 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最富代表性的园林类型之一,是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是欧洲园林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引导并促进了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风景式、图画式为标志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深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探究其风格形成历程,细致分析其风格特点,对借鉴和应用这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现代园林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提供重要参考。
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背景及风格形成历程1.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特别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因素,当时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思潮,美学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
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迅速成长,规则式园林艺术已成为旧有社会形态的体现者,而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走向18 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1.2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形成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
1.2.1 萌芽期。
萌芽期是英国园林逐步摆脱规则式布局束缚走向自然式布局的过程,亦称为不规则化时期,这一时期还未完全具有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征,包括奥古斯都式(Augustine Style)和蜿蜒式(Serpentine Style)。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历经几个世纪演进的史诗。
它起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理性与科学思维逐渐崭露头角,英国的园林风格也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在18世纪早期,规则式园林盛行于欧洲。
然而,随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这种僵硬的几何形园林产生审美疲劳。
此时,一场由威廉·肯特和布朗主导的“花园革命”应运而生。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转而追求自然、流畅的景观设计。
布朗的作品,如霍华德庄园和查茨沃斯庄园,均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园林理念。
这些园林中,地形起伏,水体蜿蜒,树木丛生,无一不流露出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他运用地形改造和视觉欺骗的手段,使园林在保持自然外观的同时,仍然展现出精巧的设计感。
进入19世纪,奥古斯都·布朗及其追随者的作品进一步巩固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诸如哈雷园、斯陀园和布赖顿皇家植物园等杰作相继问世。
这些园林不仅在视觉上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生态和植物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自然风景园林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中式园林风格。
这种风格的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不是简单地改造自然。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城市化的加速,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它不仅在英国本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更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如唐宁、皮特·钱伯斯等人将自然风景园林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如今,无论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还是私人庭院,都能看到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子。
总的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它不仅见证了审美观念的变迁,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特征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特征[摘要]总的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抛弃几何形状和对称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园外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追求当地的灵魂,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关键词]自然园林的内外向;建筑淡雅;浪漫;对比在深秋时分,查兹沃斯庄园如同金碧辉煌的宫殿,气派磅礴地矗立在漫山遍野的深红亮紫中,象一幅抹不去的油画。
在冬天下雪的日子,笼罩在薄冰中的查兹沃斯庄园,是安宁纯净的童话故事。
在盛夏的尾巴,阳光明媚的草坪和夏天最后的玫瑰,令查兹沃斯生气勃勃。
连绵的小丘、曲折的山路、溪流和池塘,最终形成史诗般的大气风格。
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你的心,可以随着风,驰骋在目光之外!这就是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查兹沃斯庄园便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庄园。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对园林的初步认识下,在这里简单地谈谈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征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比。
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
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一、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征总的来说:是抛弃几何形状和对称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园外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追求当地的灵魂,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1.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
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园林风景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从最早期的中世纪花园到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展开介绍,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 中世纪花园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园林主要以修道院的院落花园和贵族庄园花园为主。
修道院的院落花园通常布局简单,以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和草药为主,旨在提供食物和药材。
而贵族庄园花园则更加精致,布局精美,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的园艺师开始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启发,借鉴了意大利花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园林风格。
著名的庄园花园如汉普顿庄园、肯伯尔庄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英国的自然景观遭遇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也向着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园、植物园等新型园林设施相继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园林设计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意性的园林景观。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考文特花园等,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从中世纪花园时期到现代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了英国园艺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园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钟伟强06级园林1班222006325022005英国风景式产生的历史背景:1:文学及艺术的影响自16世纪以后,以培根(1561-1626年)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的主流。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劳力。
3:经济的影响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品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英国境内有着连绵的牧场。
这种连绵的牧场郊野,形成英国人对风景,景观的最初印象。
(与法国的对比)如果我们说,文化界定了园林的内涵的话,经济运作方式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了园林的基调及形式,并在客观上形成了造园界不同的思想主旨。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
它的重要开拓者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约瑟夫·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发展:一:“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
当时的新贵族由于受到经验哲学以及自然主义的影响都竭力提倡象征自由的不规则式园林。
因此,很快使风景式造园风行起来。
这种新的园林尽量利用森林河流和牧场,将庭院的范围无限扩大,庭院周围的边界也完全取消,或者掘沟为界或者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中即所谓“沉墙”。
“庄园园林化”风格的园林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环境的内在逻辑性,使园林具有环境特征,力图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二是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哈哈”( HAHA)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三是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大大降低了维Garden at Burghley, showing a "ha ha".And if there is one garden feature that symbolises this wider conception of a garden it is the ha ha. This is a sunken wall, which does not interrupt the landscape, but which still does the job of keeping livestock away from the gardens near a house. This feature began to form part of the English landscape in the 1720s: in 1770, Horace Walpole was to say of them: "No sooner was this simple enchantment made, than levelling, mowing, rolling followed. The contiguous ground of the park without the sunk fence was to be harmonised with the lawn within; and the garden in its turn was to be set free from its prim regularity, that it might assort with the wilder country without." (From Anecdotes of Painting In England. Quoted in Gilbert White by Richard Mabey P80) There are very attractive examples of ha has at Burghley in Nottinghamshire, and“庄园园林化”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代表人物:查尔斯·布里基曼,威廉·肯特以及兰斯洛特·布朗。
肯特活跃在18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设计过很多园林,有些是英国造园史里最重要的。
他的作品有著名的园林斯道园(stowe)、罗斯海姆(rousham)、艾舍(esherpark)、切丝维克(chiswick)和潘英山等。
布朗是肯特的得意门生,足迹遍及全英,许多地方都留下布朗的杰作,至今被人们歌颂。
其中最著名的有瓦里克城堡(Warwick castle)、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斯道园(stowe)、雪菲儿公园(sheffield park)、切兹沃斯(chatsworth)和克鲁姆(croome)斯道园:斯道园位于英国白金汉郡,建造于18世纪上半叶,为科伯姆(coblham)勋爵所有。
先后由布里基曼、肯特和布朗设计、补充和改造。
它是自然风景园的一个杰作也是首先冲破规则式园林框框走上自然风景式园林道路的一个典型实例。
Park like布朗改造后的斯道园Charles Bridgeman's plan of Stowe, as it appeared in Views of瓦里克城堡(Warwick castle)瓦立克城堡花园是布朗1750年在老师威廉·肯特指导下完成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位于瓦立克郡,曾是军事要塞。
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布莱尼姆宫是英国国王赐给著名将军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的官邸,建筑由当时著名建设大师约翰·范布勒(john vanbrugh)设计,1764年布朗接手布莱尼姆宫花园设计,这项工程凝聚了布朗10a的心血。
二:“画意式园林”时期就在布朗自然风致园林洁净化、简练化,把庄园牧场化的时候,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2: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具有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3:是大胆采用具有异域情调的元素,如丘园(kew garden)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
这一时期,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风尚,越过英吉利海峡,传遍了欧洲大陆并盛极一时。
而欧洲大陆的风景园传统也是从模仿这一时期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开始的。
“画意式园林”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这个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诗人造园家沈斯东(1714-1763)英国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1726-1796)是在欧洲传播中国造园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他两度游历中国,归来后著《东方造园艺术泛论》,盛谈中国园林并以很高的热情向英国介绍了中国的建筑和造园艺术。
李骚斯(leasowes):沈斯东认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应该“包含有足够的用来在画布上绘画所需要的变化”,“风景园应该有足够的多样性,犹如在画布上形成的一幅图画”。
并对自己的李骚斯(leasowes)园林进行了改造设计。
丘园(kew garden):该园原是为乔治三世母亲建造的一个别墅园,位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畔,18世纪中叶以后得到了发展。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极盛时期)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
这一种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园艺派”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哈姆普雷·勒伯顿(hamprey repton1752-1818年),他是布朗的继承人,号称“自然风景园之新王”。
在他的理论提倡及影响下,18世纪下半叶英国掀起了风景式园林的极盛时代。
他的作品有:开顿公园(Catton Park),布雷斯城堡(Blaise Castle),艾什贝堡(castle ashbly)开顿公园(Catton Park):开顿公园(Catton Park)是哈姆普雷在1788年设计的,这是哈姆普雷的第一个商业设计,虽然没有被收入到他的书“red books”。
布雷斯城堡(Blaise Castle):布雷斯城堡建于1798年,是为英国西部港口Bristol富商John Harford设计建造的。
现在这里收藏了Bristol的社会历史文物总共3万多件,包括服装,绘画,玩具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