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求数列最值的12种题型(含答案)

高中数学求数列最值的12种题型(含答案)
高中数学求数列最值的12种题型(含答案)

求数列最值的12种题型

题型一:递推问题

1、已知数列{a n }中,a 1>0,且a n +1=

3+a n 2.(1)试求a 1的值,使得数列{a n }是一个常数数列;(2)试求a 1的取值范围,使得a n +1>a n 对任何自然数n 都成立;(3)若a 1=4,设b n =|a n +1-a n |(n =1,2,3…),并以S n 表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试证明:S n <52.解:(Ⅰ)欲使数列{a n }是一个常数数列,则a n +1=3+a n 2=a n ,又依a 1>0,可以得a n >0并解出:a n =32.a n =-1(舍)即a 1=32(Ⅱ)研究a n +1-a n =3+a n 2-3+a n-12=a n -a n-12(3+a n 2+3+a n-12)(n ≥2)注意到:2(3+a n 2+3+a n-12

)>0因此,a n +1-a n ,a n -a n -1,…,a 2-a 1有相同的符号.要使a n +1>a n 对任意自然数都成立,只须a 2-a 1>0即可.由3+a 12-a 1>0,解得:0

.(Ⅲ)用与(Ⅱ)中相同的方法,可得

当a 1>32

时,a n +1

∴S n =b 1+b 2+…+b n .=|a 2-a 1|+|a 3-a 2|+…+|a n +1-a n |=a 1-a 2+a 2-a 3+…+a n -a n +1=a 1-a n +1=4-a n +1又:a n +232,故S n <4-32=52.题型二:最值问题

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

a n 2a n +1(*n N ∈),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S n =12-12(23)n (*n N ∈).(1)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2)设n n n

b C a =,是否存在*m N ∈,使9m C ≥成立?并说明理由.解答:(1)由1111221n n n n n a a a a a ++=

?=++,∴112(1)21n n n a =+-=-,*1()21

n a n N n =∈-.由21212()3n n S =-?及1121212()(2)3n n S n --=-?≥,可得124()(2)3n n n n b S S n -=-=?≥,令1n =,则11121212()43b S ==-?=也满足上式,∴124()(*)3

n n b n N -=?∈.

1122(2)(21)4()4(21)(33

n n n n n b C n n a --==-?=-,设m C 为数列{}n C 中的最大项,则

12111224(21)()4(23)()33224(21)()4(21)()3327(21)233225

21(21)32m m m m m m

m m m m C C C C m m m m m m m m ----+?-≥-?≥?????≥??-≥+????-?≥-≤??????????-≥+?≥????

,∴3m =.

即3C 为{}n C 中的最大项.∵2328020(939

C ==<,∴不存在*m N ∈,使9m C ≥成立.

题型三:公共项问题

3、设A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A n =32

(a n -1),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4n +3。(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把数列{a n }与{b n }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先后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d n },证明数列{d n }的通

项公式为d n =32n +1;

(3)设数列{d n }的第n 项是数列{b n }中的第r 项,B r 为数列{b n }的前r 项的和,D n 为数列{d n }的前n 项和,T n =B r -D n ,求∞→n lim T n a n 4

.解(1)由A n =32(a n -1),可知A n +1=32(a n +1-1)∴A n +1-A n =32(a n +1-a n )=a n +1,即a n +1a n =3而a 1=A 1=32

(a 1-1),得a 1=3所以数列{a n }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

(2)∵32n +1=3·32n =3·(4-1)2n

=3×(42n +C 12n ·42n -1(-1)+…+C 2n 2n -1·4·(-1)+(-1)2n )

=4m +3∴32n +1∈{b n }

而32n =(4-1)2n

=42n +C 2n 1·42n -1·(-1)+…+C 2n 2n -1·4·(-1)+(-1)2n

=(4k +1)

∴32n ?{b n }而数列{a n }={32n +1}∪{32n }∴d n =32n +1

(3)由32n +1=4·r +3,可知r =32n +1-34∵B r =r(7+4r +3)2=r(2r +5)=32n +1-34·32n +1+72D n =271-9

·(1-9n )=278(9n -1)∴T n =B r -D n =92n +1+4·32n +1-218

-278(9n -1)

=98·34n -158·32n +34

又∵(a n )4=34n ,∴∞→n lim T n a n 4=98

题型四:存在性问题4.等比数列....{}n c 满足114

10-+?=+n n n c c ,*N n ∈,数列{}n a 满足n a n c 2=(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数列{}n b 满足1

1n n n b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3)是否存在正整数(),1m n m n <<,使得1,,m n T T T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m n 的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分)

(1)解:40,103221=+=+c c c c ,所以公比4=q ,

10411=+c c 计算出21=c ,121242--=?=n n n c 1

2-=∴n a n (2)11122121n b n n ??=- ?-+??,于是11111112335212121n n T n n n ????????=-+-++-= ? ? ???-++????

???? (3)假设否存在正整数(),1m n m n <<,使得1,,m n T T T 成等比数列,则

2121321m n m n ??=? ?++??,可得2232410m m n m

-++=>,

由分子为正,解得1122

m -<<+,由,1m N m *∈>,得2m =,此时12n =,当且仅当2m =,12n =时,1,,m n T T T 成等比数列.说明:只有结论,2m =,12n =时,1,,m n T T T 成等比数列.若学生没有说明理由,则要扣分.题型五:类比问题

5.已知数列{}n a 为d≠0的等差数列,对于p,q *∈N ,且p≠q (1)求证:q p a a q

p --是不依赖于p,q 的常数;

(2)对于p <q <r(p,q,r *∈N ),试证:(r -p)a q =(q -p)a r +(r -q)a p;

正数数列{b n }是公比不等于1的GP,类似(1)(2)的等式是什么?并加以证明?题型六:放缩问题

6.已知函数f (x )在(-1,1)上有定义,1)21(-=f 且满足x 、y ∈(-1,1)有

)1()()(xy y x f y f x f ++=+.(1)证明:f (x )在(-1,1)上为奇函数;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中数学数列测试题附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数列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 |m -n |等于( ). A .1 B .43 C .21 D . 8 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 35a a =9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1 D .4 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1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

高一数列通项公式常见求法

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求法 一、公式法 高中重点学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当题中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在求其通项公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公式来求通项,只需求得首项及公差公比。 1、等差数列公式 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I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11 0,21210,a d a d +=??+=-? 解得11,1.a d =??=-? 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2、等比数列公式 例2、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2a =,324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q 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则由21322,4224a a a q q ==+=+得, 即220q q --=,解得21q q ==-或(舍去),因此 2.q = 所以{}n a 的通项为1*222().n n n a n N -=?=∈ 3、通用公式 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表达式,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用公式 ?? ?≥-==-2 1 1n S S n S a n n n n 求解。一般先求出11S a =,若计算出的n a 中当n=1适合时可以合并为一个关系式,若不适合则分段表达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 -=n S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011==s a ,当2≥n 时 12]1)1[()1(221-=----=-=-n n n s s a n n n 由于1a 不适合于此等式 。 ∴?? ?≥-==) 2(12)1(0 n n n a n

(完整版)放缩法典型例题

放缩法典型例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一.先求和后放缩 例1.正数数列的前项的和,满足,试求: (1)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的和为,求证: 解:(1)由已知得,时,,作差得: ,所以,又因为为正数数列,所以,即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得,所以 (2),所以 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 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满足条件)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 二.先放缩再求和 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 例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 求证:; (2)求证:

解:(1)在条件中,令,得,,又由条件有,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得 ∴ 所以,, 所以 (2)因为,所以,所以 ;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3.(1)设a,n∈N*,a≥2,证明:; (2)等比数列{a n}中,,前n项的和为A n,且A7,A9,A8成等差数列.设,数列{b n}前n项的和为B n,证明:B n<. 解:(1)当n为奇数时,a n≥a,于是,. 当n为偶数时,a-1≥1,且a n≥a2,于是 .(2)∵,,,∴公比. ∴..

∴.3.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 例4.已知数列满足:,.求证: 证明:因为,所以与同号,又因为,所以,即,即.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所以,即,累加得:. 令,所以,两式相减得: ,所以,所以, 故得. 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 例5.在m(m≥2)个不同数的排列P1P2…P n中,若1≤i<j≤m时P i>P(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 i与P j构成一个逆序.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的逆序数为a n,如排列21的逆序数,排列321的逆序数.j (1)求a4、a5,并写出a n的表达式; (2)令,证明,n=1,2,…. (2)因为,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高中数学数列练习题

数列经典解题思路 求通项公式 一、观察法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 K ,1716 4,1093,542,211 (3) K ,52,2 1,32 ,1 解:(1)110-=n n a (2);122++=n n n a n (3);12 +=n a n 二、公式法 例1. 等差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且432a a a ??=48,432a a a ++=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D ) (A) 122-=n a n (B) 42+=n a n (C) 122+-=n a n (D) 102+-=n a n 例2.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 公比10<

数列求和方法和经典例题

数列求和方法和经典例题 求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公式法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二、拆项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三、裂项相消求和法 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分拆成几项的和、差的形式,使一些项相互拆消,只剩下有限的几项,裂项时可直接从通项入手,且要判断清楚消项后余下哪些项。 四、重新组合数列求和法 将原数列的各项重新组合,使它成为一个或n 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后再求和 五、错位相减求和法 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典型例题 一、拆项分组求和法 例1、求数列1111123,2482n n ??+ ???,,,,的前n 项和 例2、求和:222 221111n n x x x x x ??????++++++ ? ? ?????? ?

例3、求数列2211,12,122,,1222,n -+++++++的前n 项和 例4、求数列5,55,555,5555,的前n 项和 二、裂项相消求和法 例5、求和:()()11113352121n S n n =+++??-+ 例6、求数列1111,, ,,,12123123n +++++++的前n 项和 例7、求和:()11113242n S n n =+++??+

例8、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n a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三、重新组合数列求和法 例9、求2222222212345699100-+-+-++- 四、错位相减求和法 例10、求数列123,,,,,2482n n 的前n 项和 例11、求和:()23230n n S x x x nx x =++++≠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高中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方法总结)

(1)主题:求数列通项n a 的常用方法总结 一、 形如:特殊情况:当n+11,n n A B C A a a A =*+*+≠,常用累加法。 (n n a a +-,z 构建等比数列()1y n z *++z ; 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得n a 。 二、 形n a a * ;

三、 形 ()x f x =) 情形1:1n n A B a a +=*+型。设λ是不动点方程的根,得数列 {}n a λ-是 以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 情形2:1*n n n A B C D a a a +*+=+型。 设1λ和2λ 是不动点方程 *A x B x C x D *+=+的两个根; (1)当12λλ≠时,数列n 12n a a λλ??-?? ??-????是以12 A C A C λλ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当12 =λλλ =时,数列1n a λ???? ??-???? 是以2*C A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递推式为a n+1= d ca b aa n n ++(c ≠0,a,b,c,d 为常数)型的数列 a n+1-λ= d ca b aa n n ++-λ= d ca c a d b a c a n n +--+ -) )((λλλ,令λ=-λ λc a d b --,可得λ=d c b a ++λλ ……(1)。(1)是a n+1=d ca b aa n n ++中的a n ,a n+1都换成λ后的不动点方程。 ○ 1当方程(1)有两个不同根λ1,λ2时,有 a n+1-λ1= d ca a c a n n +--))((11λλ,a n+1-λ2=d ca a c a n n +--) )((22λλ ∴ 2111λλ--++n n a a =21λλc a c a --?21λλ--n n a a ,令b n =21λλ--n n a a 有b n +1= 2 1 λλc a c a --?b n ○ 2当方程(1)出现重根同为λ时, 由a n+1-λ= d ca a c a n n +--))((λλ得λ-+11n a =))((λλ--+n n a c a d ca =λ c a c -+))((λλλ--+n a c a c d ( “分离常数”)。设c n =λ-n a 1 得c n +1= λ λc a c d -+?c n + λ c a c -】

(完整版)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 [例1] b ka a n n +=+1型。 (1)1=k 时,}{1n n n a b a a ?=-+是等差数列,)(1b a n b a n -+?= (2)1≠k 时,设)(1m a k m a n n +=++ ∴ m km ka a n n -+=+1 比较系数:b m km =- ∴ 1-= k b m ∴ }1{-+ k b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k ,首项为11-+k b a ∴ 11)1(1-?-+=-+ n n k k b a k b a ∴ 1)1(11--?-+=-k b k k b a a n n [例2] )(1n f ka a n n +=+型。 (1)1=k 时,)(1n f a a n n =-+,若)(n f 可求和,则可用累加消项的方法。 例:已知}{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 ∵ 11 1)1(11+- =+= -+n n n n a a n n ∴ n n a a n n 1111--= -- 112121---=---n n a a n n 21 3132-- -=---n n a a n n …… 312123-= -a a 21112-=-a a 对这(1-n )个式子求和得: n a a n 111- =- ∴ n a n 1 2- =

(2)1≠k 时,当b an n f +=)(则可设)()1(1B An a k B n A a n n ++=++++ ∴ A B k An k ka a n n --+-+=+)1()1(1 ∴ ???=--=-b A B k a A k )1()1( 解得:1-=k a A ,2 )1(1-+-=k a k b B ∴ }{B An a n ++是以B A a ++1为首项,k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1 1)(-?++=++n n k B A a B An a ∴ B An k B A a a n n --?++=-11)( 将A 、B 代入即可 (3)n q n f =)((≠q 0,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n q 得q q a q k q a n n n n 1 11+?=++ 令 n n n q a C = 则q C q k C n n 1 1+ =+ ∴ }{n C 可归为b ka a n n +=+1型 [例3] n n a n f a ?=+)(1型。 (1)若)(n f 是常数时,可归为等比数列。 (2)若)(n f 可求积,可用累积约项的方法化简求通项。 例:已知: 311= a ,1121 2-+-=n n a n n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 解:123537532521232121212233 221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ΛΛ ∴ 1211231+= +? =n n a a n [例4] 11 --+?? =n n n a m a m k a 型。

高中数学《数列》测试题

11会计5班《数列》数学测试卷2012.4 一、选择题(2'1836'?=) 1.观察数列1,8,27,x ,125,216,… 则x 的值为( ) A .36 B .81 C .64 D .121 2.已知数列12a =,12n n a a +=+,则4a 的值为( ) A .12 B .6 C .10 D .8 3.数列1,3,7,15,… 的通项公式n a 等于( ) A .1 2 n - B .21n - C .2n D .21n + 4.等差数列{n a }中,16a =,418a =,则公差d 为( ) A .4 B .2 C .—3 D .3 5.128是数列2,4,8,16,… 的第( )项 A .8 B .5 C .7 D .6 6.等差数列{n a }中,12a =,327S =,则3a 的值为( ) A .16 B .20 C .11 D .7 7.在等差数列中,第100项是48,公差是 1 3 ,首项是( ) A .5 B .10 C .15 D .20 8.在等差数列{n a }中,1234525a a a a a ++++=,则3a 为( ) A .3 B .4 C .5 D .6 9.已知数列0,0,0,0,… 则它是( ) A .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 B .等比数列非等差数列 C .等差数列又等比数列 D .非等差数列也非等比数列 10.在等比数列{n a }中,4520a a ?=,则27a a ?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班级 姓名 学号 11.等比数列1,2,4,… 的第5项到第11项的和等于( ) A .2030 B .2033 C .2032 D .2031 12.等差数列中,第1项是 —8,第20项是106,则第20项是( ) A .980 B .720 C .360 D .590 13.在等比数列中,12a =,3q =,则4S =( ) A .18 B .80 C .—18 D .—80 14.三个正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9,它们依次加上1,3,13后成为等比数列,则这三个数为( ) A .6,3,0 B .1,3,5 C .5,3,1 D .0,3,6 15.在等比数列中,第5项是 —1,第8项是 — 1 8 ,第13项是( ) A .13 B .1256- C .78- D .1128 - 16.若a ,b , c 成等比数列,则函数2 ()f x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个数为( ) A .2 B .0 C .1 D .不确定 17.某农场计划第一年产量为80万斤,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20%,第五年产量约为( ) A .199万斤 B .595万斤 C .144万斤 D .166万斤 18.把若干个苹果放到8个箱子中,每个箱子不能不装,要使每个箱子中所装的苹果个数互不相同,至少需要苹果( ) A .35个 B .36个 C .37个 D .38个 二、填空题(3'824'?=) 19.数列1,32- ,54,78-,916 ,… 的通项公式是 20.数列2,7,14,23,( ),47,… 并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及练习题(整理)

等差数列求和 引例:计算1+2+3+4+……+97+98+99+100 一、有关概念: 像1、2、3、4、5、6、7、8、9、……这样连起来的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每一个数叫这个数列的一项,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叫首项,第二个叫第二项,第三个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又叫末项;共有多少个数又叫项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固定的数就叫做“公差”。 二、有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三、典型例题: 例1、聪明脑筋转转转: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及项数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1)1、2、4、8、16、32. ()()()()()(2)42、49、56、63、70、77. ()()()()()(3)5、1、4、1、3、1、2、1. ()()()()()(4)44、55、66、77、88、99、110()()()()() 例2、已知等差数列1,8,15,…,78.共12项,和是多少?(博易P27例2)

(看ppt,推出公式) 例3、计算1+3+5+7+……+35+37+39 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 (1)6+10+14+18+22+26+30 (3)1+3+5+7+……+95+97+99 (2)3+15+27+39+51+63 (4)2+4+6+8+……+96+98+100 (3)已知一列数4,6,8,10,…,64,共有31个数,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例5、有一堆圆木堆成一堆,从上到下,上面一层有10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10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博易P27例3)(看ppt) 练习3: 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了6个单词,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一个,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 及公差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 1. 2、4、6、8、10、12、14、16.()()()() 2. 1、3、6、8、9、11、12、14. ()()()() 3. 5、10、15、20、25、30、35. ()()()() 4. 3、6、8、9、12、16、20、26.()()()() 二、请计算下列各题。 (1)3+6+9+12+15+18+21+24+27+30+33 (2)4+8+12+16+20+24+28+32+36+40 (3)求3、6、9、12、15、18、21、这个数列各项相加的和。 (4)2+4+6+8+……+198+200 ★(5)求出所有三位数的和。 (其他作业:练习册B 1题、4题、6题)

高中数学数列测试题(免费下载)

数学高中必修5习题 第二章 数列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 |m -n |等于( ). A .1 B .43 C .21 D . 8 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 35a a =9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1 D .4 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求解方法全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详解 一、 观察法(关键是找出各项与项数n 的关系.)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 ,1716 4,1093 ,542,21 1(3) ,52,21,32 ,1(4) ,5 4 ,43,32 ,21-- 答案:(1)110-=n n a (2);122++=n n n a n (3);12+=n a n (4)1 )1(1+? -=+n n a n n . 二、 公式法 公式法1:特殊数列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公比为q 的(q ∈R 且q ≠1)的等比数列,若函数f (x ) = (x -1)2 ,且a 1 = f (d -1),a 3 = f (d +1),b 1 = f (q +1),b 3 = f (q -1),求数列{ a n }和{ b n }的通项公式。 答案:a n =a 1+(n -1)d = 2(n -1); b n =b ·q n -1=4·(-2)n -1 例3. 等差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且432a a a ??=48,432a a a ++=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122-=n a n (B) 42+=n a n (C) 122+-=n a n (D) 102+-=n a n 答案:(D) 例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公比10<

(完整版)数列求和经典题型总结

三、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的方法. (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的前n 项求和公式 n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等 比 数 列 的 前 n 项 和 求 和 公 式 ? ? ?≠===)1(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q q S n (2)....++=n n n b a C ,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能够分解成几部分,一般用“分组求和法”. (3)n n n C a b =?,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能够分解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乘积,一般用“错 位相减法”. (4)1 n n n C a b = ?,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是一个分式结构,一般采用“裂项相消法”. (5)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适用于形如()()n f a n n 1-=的类型。举例如下: ()()() 5050 12979899100129798991002 22222=++???++++=-+???+-+-= n S 常见的裂项公式: (1) 111)1(1+-=+n n n n ;(2) =+-) 12)(12(1 n n ____________________;(3)1 1++n n =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 数列求解通项公式 1. 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1232 +-=n n S n ,则{a n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_________。 2. 数列}{n a 中,已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 ,1321-=+???++n n a a a ,则22221n a a a +???++等 于_____________。 3. 数列中,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则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数列{a n }中,a 1=1且 3 1 111+=+n n a a ,则=10a ____________。 5. 已知数列{a n }满足)2(1 1≥-= -n a n n a n n ,则n a =_____________.。 6. 已知数列{a n }满足)2(11≥++=-n n a a n n ,则n a =_____________.。 {}n a 352,1,a a ==1 { }1 n a +11a =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练习题

一、 过关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2,365-==a a ,则1054a a a Λ++= 2、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n n 3 111,111,则50a = 3、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9181=+>a 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中最大的是 4、设数列{}n a 的通项为()*∈-=N n n a n 72,则1521a a a +++Λ= 二、 典例赏析: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1)求通项n a ;(2)若242=n S ,求n 例2、在等差数列 {}n a 中, (1)941,0S S a =>,求n S 取最大值时,n 的值; (2)1241,15S S a ==,求n S 的最大值。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22,21 2 1≥-==-n a a a a a a n n ,其中a 是不为零的常数,令a a b n n -=1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强化训练: 1、等差数列{}n a 中,40,19552==+S a a ,则1a = 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前3m 项和为 3、等差数列{}n a 中,,4,84111073=-=-+a a a a a 记n n a a a S +++=Λ21,则13S 等于 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0,10010010==S S ,则110S = 。 5、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 C A C A ++的值 作业 A 组: 1、 在a 和b 两个数之间插入n 个数,使它们与a 、b 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2、 已知方程 ()()02222=+-+-n x x m x x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1的等差数列,则n m -等于 B 组: 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2=-+-+-b a c x a c b x c b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求证: c b a 1,1,1成等差数列 4、 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254-=n a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