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一必修二语文《诗三首》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⑵长策:高见。 ⑶空:徒,白白地。 ⑷旧林:故居。 ⑸“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1、颈联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 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
曹操(155 —220)
duō
pì wèi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
‖疏通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正因人生短暂, 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学课件—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 境,只会觉得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 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 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 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 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

《诗三首》总课件

《诗三首》总课件
2、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
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021/2/4
14
诗歌鉴赏品味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 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 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 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22
课外拓展:阅读一下四首诗歌,与今天所学诗歌
是否有相似之处?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
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想象对方,感情真挚
都是少年的女子”;另外“芙
“制芰荷以为衣兮,
蓉”又谐音“夫容”,用来作 为女子向男子传达爱意的信物。
集芙蓉以为裳” 《汉书·杨雄传上》:“衿芰
象征诗人高洁的品
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
质和美好的修养 见寄》:“明宵圆景未便亏,
落尽夫容江色净。”
屈原《离骚》
折芳馨兮遗所思
2021/2周/4 公吐哺,天下归心。 —爱才之情的殷勤
比喻 比喻 起兴
比喻 比喻 类3比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着 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点: 英雄的慷慨悲歌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11.契.阔.谈 .
契阔,久别重逢。 ,通“宴”
12.绕树三匝.
周、圈
13.少无适俗.韵.
俗,世俗。韵,本性、气质
14.池鱼思故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
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使你不会迷惘;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
使你更加坚强;乐观是困苦中的从容,使你更有思想;乐观是艰难
时的信念,使你充满希望;乐观是贫穷时的力量,使你拼搏向上;
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使你更加强壮。拥有乐观,就可以健康成长;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7课
*诗 三 首
乐观地生活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 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 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 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
拥有乐观,就有了奋进的力量;拥有乐观,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拥
有乐观,就有了希望的曙光;拥有乐观,就能够创造明天的辉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 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 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 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 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 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二《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二《诗三首》精品课件

我的心,我的灵魂逃到感情世界外,这是否隐约显示着
大自然千古不易之规?是否还显示了天理人道,一种叫 “永恒”的东西?
一个无风无月的深夜,我拥被独坐,不经意间,我自
以为已逃避的情感又如幽灵一般闯入我的心间。亲情、友 情、爱情,一切向我敲打,她们撕开我的胸膛,将痛苦的 灵魂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我原以为时间会使她们消逝, 然而,此刻她们又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被洗劫、被远 逐、被遗弃的滋味。我如同到了世界的边缘,那里荒寒死 寂,此时,我才明白,我的灵魂一直在游荡,没有归宿。
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5. [对应考点二]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
几个词语。
提示: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
二、诵读诗歌《短歌行》 ,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生几何 ..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何以 解忧 何以: 是“以何”,用什么 .. (3)但 为君故 但: 只 .
2.五言诗
中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 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 其五言形式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 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
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 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
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碣石 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

必修2《诗三首》精品 ppt课件

必修2《诗三首》精品 ppt课件
1.游子——“涉江”者和“还顾”者,自问自答, 念旧乡,思故人 2.思妇——她“涉江采芙蓉”,他“还顾望旧乡”, 两情深深
5
小结: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6
好诗共赏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庭中有奇树
涉江采芙蓉
1
题解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 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
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 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
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 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艺术风格含蓄动人, 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 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 金”。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 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4
二、谁在采芙蓉?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 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 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对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地表达对贤
才的渴望。
“呦呦鹿鸣……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天
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表明贤才若来投奔,
必将以礼相待。
11
Hale Waihona Puke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课件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情势,以 风骨遒劲而著称,并且具有大方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 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特殊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 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 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 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 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 而 去 。 57 岁 的 曹 操 有 感 此 景 而 横 槊 赋 诗 《短歌行》。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 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 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应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吸取了汉 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被称为 “五言之冠冕”。
4
涉江采芙蓉
诗 三 首
1
2
古诗十九首
最早收录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 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 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对写法”又叫对面落笔,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诗人往往在思乡怀人之时,不直接抒
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面落笔, 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己。其实质在 于联想和想象。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ppt
•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历代对它的评价 很高,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 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 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编辑ppt
• (2)曹操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diān(颠)倒是非 珠峰之diān(巅)
自 毁出家机shūzh(纾ù()杼难) 直shū(抒)胸臆
ài(暧)暧 nuǎn(暖)暖
青青子jīn(衿) jīn(矜)持 līn(拎)起
编辑ppt
何时可duō(掇)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chuò(惙)然
编辑ppt
• 3.通假字
(1)鸡鸣桑树颠.(“颠”通“巅”,顶) (2)契阔谈讠·燕 (“讠燕”通“宴”) (3)山不厌.高(“厌”通“餍”,满足)
编辑ppt
• (二)多音字
遗((wyíè)遗i)遗留施 吐((ttǔù))谈 呕吐 吐
朝((zchhāáoo))朝朝露廷 当((ddāànnɡɡ))首 安当 步其 当冲 车
编辑ppt
• 2.音形辨识
jjiiǎǎoo((皎 狡))洁 兔三窟 jiǎo(绞)尽脑汁 弄巧成zhuō(拙) 相形见chù(绌) zhuó(茁)壮成长
编辑ppt
• (一)正音
• 1.字音识记
芙.蓉.(fú rónɡ) 呦.呦(yōu) 吐哺.(bǔ) 度阡.(qiān) 暧.暧(ài)
遗.(wèi) 何时可掇.(duō) 鼓瑟.(sè) 羁.鸟(jī) 樊.笼(fán)
青青子衿.(jīn) 三匝.(zā) 越陌.(mò) 守拙.(zhuō) 荫.庇(yìn)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课件 (共75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课件 (共75张)

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
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 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 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 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 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 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 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 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 格和气节。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中体现情感变化的相应 内容。
答案 ①欢乐洋溢 ②黯然痛苦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采__摘__荷__花__想__要__送__给__谁__呢__?__所__思__念__的__人__在__远__方__的__道__路__上__。_____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__情__深__厚__却__两__地__分__居__,__在__忧__伤__中__慢__慢__变__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 主旨。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 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 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2.找诗眼,抓主旨;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 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 鹿鸣”四句,本意是写宴会上主人殷勤待 客的盛况。这里表示对贤才的竭诚欢迎。 这些成句由于注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显 得纯自然、浑然天成。
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 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 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操

短歌行
题目介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是政 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 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这 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 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 以情感人的目的。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 式表现出来了。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 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 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他“外定武功,内 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 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 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 主义传统。
依依墟里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空房中有的是空余的时间。长久地空在笼子里 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达自然了。
“樊笼”即上文的尘网,指官场生活, 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 “返自然”照应开 头“爱丘山”,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 来“的乐趣,“自然”与”性“相映。
《归园田居》朗读
整体感知
这首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1~8句)归隐园田的缘由,是对 多年官场生活做了一个回顾、总结。
第二层(9~16句)本诗的核心部分,以朴 素的文笔描述作者园田、住宅的景致和清静、 闲适的情趣。
第三层( 17~20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 总结和赞美。
课文讲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 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 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 列在堂前。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 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 顶鸣。
描述田园生活。 诗人后顾前瞻,远眺 近观,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村落、 炊烟,以至深巷狗吠、 桑颠鸡鸣、无不是田 园实景,又无一不构 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归 园 其田 陶一 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 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 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译文: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 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错误的陷落在人 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笼中的鸟儿依 恋原来的树林,池中的鱼儿思念过去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着愚拙,回乡过 田园生活。
一“误”字,是非褒贬, 界限鲜明。“尘网”一词代 指官场,尘网”足见他对勾 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 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 “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 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 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江《

古 诗
芙十

九 首

题目介绍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 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 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 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 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 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 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 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 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 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 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 并不过分的。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 思考;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 感慨;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 联想。
1.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 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
曹操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 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 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不思进 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 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 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 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 愿望,隐含着的积极昂扬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璞归 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 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 交融的意境。
2.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题目介绍
《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一首。晋义 熙二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第二年,诗人 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 后愉悦的心情。这是诗人辞官场的别词,迎 “隐士”生活的颂歌。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课堂小结
曹操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的“忧思难忘”, 他一忧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 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 沛。诗的开头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 情感咏叹了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 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是昂扬奋发的。 全诗着眼点:忧(功业、人才),全诗落脚点: 志(一统天下) 。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 年),名潜,字渊明,世 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我国的第一位田 园诗人。作品有《饮酒》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等。
写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 渊明在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因看不惯 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便“不为五 斗米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 仕、身不由己的生活,躬耕田园。这一年他 41岁。归来一年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共五首,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整体感知
请听诗歌朗诵——《短歌行》
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1~8句)诗人慨叹人生短暂,借 酒浇愁,忧——功业未就 。
第二层(9~16句)通过思慕贤才、礼遇嘉 宾的描写, 思——求贤若渴。
第三层(17~24句)写对贤才的渴盼,想 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迎——仰慕贤才。
第四层(24~32句)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 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的诚心, 盼——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四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 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 患”。诗人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 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写作特色
第一,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全诗在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 慷慨昂扬的情绪。既有“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的浩叹,又有“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广纳贤才,统一国家的决心。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选自 《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则直接选自《诗 经·小雅·鹿鸣》 ,直接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青青子衿”二句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形容思念不已。 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 这里作者暗用这两句诗意,直接比喻了对“贤 才”的思念。
曹操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 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 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 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或“魏晋风骨”。 他的作品有《步出夏 门行 》《观沧海》《龟虽寿》《薤露行》 等。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 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 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 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 《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 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 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 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
译文:当空悬挂的皓月啊,什么时候可以 摘取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突然喷涌而出 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 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饮畅谈,争 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 可掇”将贤才喻为明月,比喻意是,我求贤 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 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恰如其分地表达渴 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守拙归园田
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比喻。 灵动贴切,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 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鸟 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 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 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 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 才是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 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 寄予贤士尚在徘徊择主之意,诗人启发他们, 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 己这一边来。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 的焦急心情;最后“周公”四句用典画龙点 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 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作者胸怀 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3.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