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修辞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③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①比喻②反问③拟人B.①比喻②设问③拟人C.①夸张②设问③比喻D.①夸张②反问③比喻2.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4)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A.反问排比比喻拟人B.设问排比夸张拟人C.反问排比比喻夸张D.设问排比比喻拟人3.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C.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

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为榴结百籽、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

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

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

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

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而且味道独具一格,这与其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紧密相关: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

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

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

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把“革命”比作三种事 物,请找出三种喻体来并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①喻体:罗宾。分析:罗宾是好人儿,形象地写出了革命造福于广大群众的 作用。 ②喻体:老田鼠。分析:老田鼠能迅速刨土,写出了革命的迅速和有力。 ③喻体:工兵。分析:工兵能开路,写出了革命有开路先锋的作用。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和博喻的修辞手法。所给句子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本体是“阅读”,喻体是“灯塔”“阳光”“阶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阅读对人 生的作用和意义。此外,三个分句以“是……”的形式构成排比,增强了气势,强调了阅 读的价值。题干说“修辞手法相同”,所以这里只说博喻的修辞手法即可,然后分析博喻 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里,去蜈蚣岭。当地人说,“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 回”。在一个岔路口,公路拐进山端后,两边的山峰立刻气势汹汹地 挤过来,天空逼仄得像一根蓝色的棉线。眼前的石砖,层层叠叠,随 着山体盘旋环绕。……
20. 请简要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的修辞手法。
【答案】 ①比拟(拟人):“气势汹汹地挤过来”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态动作, 使山峰有了动感。
作用 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谐音 利用词同音(或音近)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手法。
双关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类型
有意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歇后语中常用此法。 语义
例如: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双关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直接 例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引用 师不必贤于弟子。” 类型 间接 例如: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 引用 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原卷版)

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1. 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描写事物的感情。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 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拟物又分为三种情况。

⑴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如: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⑵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⑶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

例如:①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全集》第三卷)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

他毫不气馁。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一次,前进一步。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例①中,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成能卖几块钱一斤的东西;例②中,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比拟为可以“堆垒”的东西。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打比方,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是以喻体喻本体,重在“喻”,本体和喻体一从一主,取比以明,本体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上面例①把视觉描写成听觉;例②把视觉描写成触觉;例③把听觉描写成视觉;例④和例⑤所描写的事物不属于某种感官的范畴,本身有的又是较抽象的,也采用某种感官去感受它,使之成为具体形象,这种修辞效果体现了移觉进一步扩大运用。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

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

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

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2.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

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这与一个事实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问题最严重的是一类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

它们构成了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抵御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

当它们发现入侵者,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的士兵一样横冲直撞,胡乱开火。

这导致降低了防御的速度和效率使入侵者有更多的时间站稳脚跟以及胡乱开火造成误伤引发蔓延全身的慢性炎症的后果。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点练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点练习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点练习——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一)比喻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雪寒风疲惫路灯答: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人生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码头,慈祥的外婆就住在码头上。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太阳更有精神了,岸上有三棵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瞬间,清光四射,月光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浮沉荣辱,但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的沧桑之感。

3.比喻,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通过对喻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被比喻对象,请结合下面语段的内容,说说“白地”在这里具体指什么。

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其作品只会出现漏洞。

没有厚重深广的贮存和明锐犀利的洞察,谈何剔抉舍弃,谈何“水面上”与“水面下”?更何况大量舍弃的还在“八分之七”以外,蕴含在作品之下之后的“八分之七”也不仅仅是一堆生活具象,那里更重要的还有作家的人格修为、气质秉赋、灵性才情、魂魄血肉及其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艺术的领悟、发现与理解。

多年前曾有人指出某些“乡土诗”写得过实过满,具体物事堆砌过多,泥土味呛鼻,视野浑浊没有天空的弊病。

而在一些充斥目下刊物的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那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派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读者如入垃圾站或废旧物品市场,只感觉窒闷恶心、烦乱狂躁,冗赘繁杂的后面空洞单调如一片白.地.。

答: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

《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2024高考一轮复习 赏析修辞(原卷版)

2024高考一轮复习 赏析修辞(原卷版)

赏析修辞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 (江苏常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

一面历史,一面现实。

一面可能是书画,承载古人喜怒农乐;一面可能是空白,留予后人思考填充。

如今,折扇已变成一种情绪或文化的载体,是对生活的美化和装点,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 (福建三明·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见“从俗从众”,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不适感。

而避免不适感,一方面要从得有理有据,不能将错的硬掰成对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用既谨慎也开放的态度对待字音演变。

毕竟,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

尊重我们的文字,既要方便当代人畅所欲言、不拗口的日常使用,也要尊重古人挥卷豪放的笔墨和吟咏动人的长歌。

况且,就连今天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南北方人尚且存在争议,更何况我们的语言呢?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更具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结尾句子所用的反问进行简要分析。

4.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

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

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

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

当时,年少的我还不太能理解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

面对大人们热火朝天地捡拾红薯干的场面,我伫立在沙岭上,感觉自己陡然有了一种雄伟的气魄。

【絮语文】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修辞课件

④石榴花和火苗所给人的暖暖感觉相似。
练习
2.【2020高考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 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 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 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
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 宝。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 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 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 慢状态相似。
练习 3.(日照期末)下面句子中的两个“橘子”含义不同,请简 要分析。
当大幕徐徐拉开,剧中人物纷纷在婚礼上亮相,如同剥 开了一只橘子,然后一瓣一瓣把“橘子”掰开。
【答案】①第一个“橘子”就是作为水果的橘子; ②第二个“橘子”喻指一幕幕的舞台场景和塑造的人物群 像。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比喻常见分类
分类 明喻
暗喻 隐喻
借喻
本体 有
比喻词
像、好像、仿佛、犹如、 似、若
喻体
例句
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是、成、变成、成为、当 作、化作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来说明事物特水寒彻骨,浑身颤抖。

先砍去那些芦苇,那些世上最美的芦苇,那些离不开太湖、太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答案1.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树”为喻体表达植根、扎根情怀,呈现对黑土地的感情之深;运用排比手法,层层推进,呈现对黑土地的感情之强烈与不可抑制;四句喻体逐渐具体化,最终以“白桦树”为喻体,呈现黑土地独有的地域色彩,表达了只有而且唯有“黑土地”才是自己情感倾诉的对象。

2.句中“满载渣土的卡车”比喻“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比喻“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流浪猫小白”比喻“我们的地球”。

原本比较抽象的流星雨出现的过程,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式,介绍得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让我们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了解。

3.将节令饮食比喻为写文章、练功夫,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节令饮食十分讲究时节的特点。

4.①三个“那些”构成排比,层层扩展,步步加深,点出芦苇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割去这些芦苇的不舍,增强语势。

②“离不开太湖、太湖也离不开它们”使用顶真,环环相扣,强化力度,突出二者彼此相依的紧密关系,含蓄地表明作者不愿破坏自然的态度。

5.“夏似蒸笼,冬似冰窟”将实验室夏天和冬天的环境分别比喻成蒸笼和冰窟,形象生动地写出实验室夏天酷暑冬天严寒的艰苦条件,赞美科学家不畏艰难困苦的科研精神;引用庄子“初生牛犊不怕虎”赞美了科学家邹竞年轻有为,急国家之所急,敢作敢为的奋发精神,语言典雅,增强情感表现力。

6.(1)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比拟(2)表达效果:①“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

②“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修辞方法

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时时批评自己缺点”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

答案示例: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2.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

(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结局。

(2)企图网住别人却也网住了自己。

3.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

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4.仿照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说明前面加点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唯有埋头....。

”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乃能出头什么。

就像一只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必须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

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答:答案示例: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大,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修辞


比喻
作用:①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 ②用来阑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③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 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模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 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卜。
高考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考情分析】
新高考中把修辞手法考查放到语言运用具体语境中,考查修辞 手法的表达效果,相较以往,新颖、具体、直观。我们复习时需要 高度重视,不仅要准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辨清易混、易错的修 辞手法,更要在文学鉴赏及写作中强化运用。
(课表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掌握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特点:叙述事物的两个方面或将两个事物相对着记叙,常有关 键词“比”"好”“多"等表示对比的词。
对比
作用: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模板: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 了......的特点。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掌握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掌握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特点: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 的句子。
排比
作用:句式整齐,条理濟晰,节赛鲜明,增强语言气势,便于 抒情,加强表达效果。
模板: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强烈感情或使......观 点更鲜明或表现了......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砌。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掌握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修辞【说明】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依照这句话的修辞和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

(3分)(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3分)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个句子,注意前后句式相同,组成一组内容和谐的排比句。

(6分)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母爱颂”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诗文朗诵会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不少于6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格。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面句子为本体,续写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

(2分)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

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后,再接着仿造两个比喻句,句式要与前一句相同,意境要与前一句一致。

(3分)你(无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你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不知什么时候起,①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

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②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

将画线①处改为比喻句,将画线②处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之势(不改变原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4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10.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3分)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是一道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风景。

可是,你哪里知道,聪明的你也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没有春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语句在标点与修辞运用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村学校有了名气,学校、山村轰动了,开起了庆祝大会。

山乡里淳朴的乡亲在笑,笑咧了嘴;大山也在笑,笑弯了腰;庆祝大会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B.一路上,我想着的还是自己幼时记忆中的那一条渡船。

一条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渡船,让人再三回味。

C.邓丽君的歌曲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群一样拥挤;地上的人群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远”,堪称对人世的深刻洞悉。

D.在失望之时,庄稼给了我生命的希望,拯救了我,用庄稼的低调,庄稼的卑微,庄稼的安稳,庄稼的坚韧。

12.仿写画线的句子。

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由汉字“人”联想展开,用比喻来形象地阐述“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4分)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加缪说,人是西西弗斯,每天都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其实从“人”这一汉字的联想来看,可以获得许多感悟:人是由一“撇”和一“捺”组成的,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坡”,人就是在不停地爬坡下坡中度过一生的,人是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在它的作用下,能更快更多地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1835年,一位瑞典化学家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催化剂”。

53年前,闵恩泽留美学成归国。

从此,他的人生和祖国炼油催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008年1月8日,闵恩泽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奖励证书。

站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中央,他依然平静又谦逊,用一生未改的四川乡音说:“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

”请你写一句话,赞扬闵老为祖国石油催化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哪些表达效果?请试作简要分析。

(6分)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

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

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

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

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王呈伟《窗外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朋友生日,小王与你一同祝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