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利用诱捕策略获得抗PVY的PBS1基因的研究》范文

《利用诱捕策略获得抗PVY的PBS1基因的研究》范文

《利用诱捕策略获得抗PVY的PBS1基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植物病毒病(Plant Viral Diseases,PVDs)的频繁发生,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日益严重。

其中,由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引起的病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

抗PVY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对于植物抗病毒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利用诱捕策略获得抗PVY的PBS1基因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这一策略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PBS1基因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抗病基因,具有抗多种病毒的能力。

然而,由于PVY病毒的变异性和适应性,传统的抗病基因筛选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应对。

因此,研究一种新的、高效的抗PVY基因筛选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诱捕策略,从植物基因组中捕获抗PVY的PBS1基因,以期为植物抗病毒育种提供新的途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诱捕策略,通过构建包含PVY病毒复制酶的DNA探针,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大规模诱捕筛选。

具体步骤如下:1. 构建含有PVY病毒复制酶的DNA探针库。

2. 将探针库与植物基因组进行杂交,使探针与PBS1基因结合。

3. 通过PCR扩增、测序等手段,鉴定出与PVY病毒复制酶结合的PBS1基因。

4. 对获得的PBS1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和表达分析。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捕获了一系列抗PVY的PBS1基因。

实验结果显示:1. 在大规模诱捕筛选中,成功鉴定出多个与PVY病毒复制酶结合的PBS1基因。

2. 经过功能验证和表达分析,发现这些PBS1基因在抗PVY 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 与传统筛选方法相比,诱捕策略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讨论本研究利用诱捕策略成功获得了抗PVY的PBS1基因,为植物抗病毒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与传统的筛选方法相比,诱捕策略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诱捕策略可以同时对多个基因进行筛选,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

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a n t i b a c t e ia r l p r o p e r t y,i ns e c t r e s i s t a n c e,h e r b i c i d e r e s i s t a n c e,q u a l i t y i mp r o v e me n t a n d b i o —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 4 5 ( 6 ) : 1 3 0~1 3 3
S h a n d o n g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基 因工程在马铃 薯育种中的应 用现状
刘玲 玲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定西 7 4 3 0 0 0 )
品… , 其栽培面积仅次 于小麦、 水 稻 和 玉 米 。全 世 界每 年 的总 产 量 将 近 3×1 0 t , 中 国 占了 其 中
病毒病是马铃薯 的主要病害之一 , 也是造成
马铃薯退 化 的主 要 原 因 , 严 重 危 害 着 我 国 马铃 薯 的生产 。随着 病 毒 检测 技 术 的发 展 , 人们 发 现几
L i u L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 D i n g x i 7 4 3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g e n e t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h a d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r e s e a r c h o f d i s —

近5_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近5_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11):6-11基金项目:马铃薯育种专项(2019NYYZ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504)、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1AAC05015)、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科技创新引导项目(NKYG-22-02)。

作者简介:巩檑(1981—),男,宁夏石嘴山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分子育种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2023-09-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潜力大、营养全面等多种优势,不仅是三大主粮作物之外的重要补充,而且因主食和加工产品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将给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我国70%左右的马铃薯集中种植于资源条件有限的西北、西南等地区,作为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我国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全国种植面积稳定在475.8万hm 2左右,单产逐年上升,2019年平均单产为3804.7kg/hm 2(折合原粮)。

2022年,我国马铃薯制品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其中出口4.24亿美元。

马铃薯产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5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巩檑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02摘要:马铃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

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基因是分子育种工作的两个核心要素。

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分子育种的迅猛发展,马铃薯还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转型阶段,尤其需要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挖掘并充分利用重要性状调控基因在辅助育种中的作用。

简要总结了近5年上述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重要成果,简要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分子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以期为马铃薯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片段的RT—PCR扩增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片段的RT—PCR扩增
Ap . 0 8 r2 0
20 年 4月 08
马 铃薯 卷 叶病 毒 基 因组 保 守序 列片 段 的 R T—P R扩 增 C
周 云 , 永 智 2 杨 ,
(. 1青海大学农林 科学 院 , 青海 西宁 80 1;2 青 藏高原生 物技术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0 6 . 青海 西宁 80 1) 106
摘要 : 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植株 中提取马铃 薯卷叶病毒 总 R A 针对马铃 薯卷 叶病毒基 z X N, 因组 , 中的 2个保 守序 列分 别设计 并合 成 了 1 寡聚核 苷 酸 引物 , 其 对 用反 转 录 一聚合 酶链 式反 应方法从提取的病毒 R A材料 中扩增 出符合设计大小的20 p40b 的特异性产物 , N 4 、0 b p 对照的 健 康植株 中未扩 增 出相 应 产物 。 关键词 : 马铃薯卷叶病毒 ; 反转录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病毒 中图分 类号 :52 s3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6 96 20 )2— 0 6— 4 A 10 —89 (0 80 0 1 0
la e e v s.Bae n t wo c n e v d s q e c ft en ce t e s q e c fP sdo he t o sr e e u n e o u lo i e u n e o LRV,a p i fp i r r h d aro r s We me e d sg e d snts ie o a h c n e v e e c e in a y he z fre c o sr e squ n e,Ab ut2 0 p,4 O b p cfc P d n d d o 4 b O p s e i CR r g n s i fa me t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综述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综述

5 2n ; R 4起读 于 O F 8 tO F R 3中 的 第 2 6个 核 苷 酸 且 终 止 于
O F R 3中 , 但与 O F R 3读 码 框不 同; R 5在 O F O F R 3的 A b r m e ( A 终止密 码之 后起读 , 同一 框架 , O F U G) 读 在 R 3终止 密 码两侧 的序列为 C A A A G A A , 一序列与其他 病毒 C A U G U G C这 R A超读 的 U G终止密码两侧 序列相似 ; R 3和 O F N A OF R 5元 起始密码 , 由超读起始的 , P R 是 在 L V的基因组 中还 有数个小
关 , 3所包含的开放 阅读框编码结构蛋 白 。
为作物育种学 。 通信作者 : 卢其能 , , 男 博士 , 教授 , 研究 方向为植 物的分子 遗传与基
因工 程 。E—m i qnnl@ s acr。 al iegu i .o : n n

6 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2年第 4 | D卷第 4期
R 。研究表明 P R V L V为球状等轴对称粒体 , 直径 2 m, 4n 主 要存 在于植物筛管细胞 的细胞质及 液泡 中, 呈散 生 晶体状 排 列; 钝化 温 度 7 0—8 0℃ , 释 终 点 为 1 稀 0~, 外 存 活 期 体 3— 。该病毒 主要 由蚜 虫传 播 , 中桃蚜 ( yu e i 5d 其 M zspr- s ce 是传播 P L a. ) R V的最 主要 介体 ; 马铃薯患 病植株 表现 出来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毒 ; 因组 ;亚基因组 ; 基 功能基 因 中图分类号 : 9 6 Q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2—10 (02 0 0 6 — 10 3 2 2 1 )4— 0 1 0 4

马铃薯卷叶病毒福建分离物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马铃薯卷叶病毒福建分离物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L a ol rsF j nIoae efR lVi ui slt u a
W U n . u n Xig q a ,T a —o g AN Xio r n ,CHEN h — u S ih a ,XI L a h i E in— u
( . olg fBo n ie r g e a iesy o e h oo y h nz o 5 0 2 hn ; 1 C l eo ie gn e n ,H n n Unv ri f c n lg ,Z e gh u4 0 5 ,C ia e i t T
T eC eeo P R u a s a a a p fd wt r e et nc po l e s ca ec o ( T h P gn f L V Fj il ew s m li i e r r s t np y r e hi r tn R — i ot n ie h vs a r i o m a n ai i P R . egn a c ndads ecdadW o pr t t Pgnso o e P R o t . e C ) T eeW l e e ne a cm a dw h h C ee f t r L V i le T h s o n u q n s e i e h sa s h
该病 毒 在世界 各 马铃薯 种植 区均 有 分布 , 每年 均造 成严 重 经济损 失 . 田间 , L V具有 典型 而易 于识 在 PR 别 的症 状 : 叶片挺 直 、 卷叶 和稍有 变 白 ; 在某 些 品种
k a的基 因组 结合 蛋 白_ . 毒 基 因组 具有 3个 非 D 4病 J 编码 区( T : ’末端 u R长 6 U R) 5 . T 9~7 p 其 中 5 0b , ~
摘 要 : 据 马铃 薯 卷 叶病 毒 外 壳 蛋 白基 因序 列 , 计 合 成 了一 对 特 异 性 引 物 , 用 反 转 录一 合 酶 链 式反 应 扩 增 依 设 采 聚 得到 了 PR L v福 建 分 离物 外 壳 蛋 白基 因 , 隆 并测 定 了其 核 苷 酸 序 列 , 行 了 同 源 性 分 析 . 据 P R 外 壳 蛋 白 克 进 依 LV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然而,烟草病毒病是烟草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给烟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传统抗病毒方法如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存在诸多弊端,而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控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备受。

本文将介绍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实验结果与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分析等技术,将外源抗病毒基因导入烟草,使其在体内表达出抗烟草病毒的蛋白质,从而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

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抗病毒方法存在的问题,为烟草生产带来新的防控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植物抗病毒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抗病毒基因的转化与表达、抗病毒基因工程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基因沉默现象严重等问题。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等。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对植物抗病毒基因的筛选、克隆和鉴定,为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提供基础。

在基因表达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轰击、微注射等转化方法,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实现基因的高效表达。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PCR、Southern blot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检测与鉴定。

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分析等技术,研究人员已成功获得多个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转基因烟草品种。

这些品种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有效降低了病毒对烟草的侵染和危害。

研究人员还发现,导入的抗病毒基因在烟草中能够稳定遗传,为抗病毒烟草品种的大规模繁殖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基因沉默现象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尝试通过优化转化条件、筛选高效转化方法、选用适当的启动子等方式,提高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化效率。

马铃薯抗卷叶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马铃薯抗卷叶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毒属 ( oeo iu ) 分 布 广 泛 , 染 马 铃 薯 植 株 P lr vr s , 侵
引起 黄 化 、 缩 、 叶 、 化 及 块 茎 网状 坏 死 等 症 矮 卷 僵 状… , 严重 影 响 马 铃 薯 的产 量 和 品质 。P R 是 L V

毒转录、 翻译 有 关 ; 端 UTR 长 1 1b ; 3末 4 p 在 ( F b和 0 3之间存 在 长 1 7b ) 2 R RF 9 p的 非编 码 基
一 —

一 一
堡2 3
sR g NAI
L — — — — — — — — | 3 璺
sR g NA2 3
图 2 马 铃 薯 卷 I 病 毒 基 因组 和 正 义 RNA 的 简 图 1 - r
收 稿 日期 : 0 10 3 2 l — 50 基 金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项 目( 0 6 0 3 国 38 0 3 )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云 ( 9 3) 女 , 南 省 郑 州 市 人 , 读 硕 李 18一, 河 在 十 , 事作物育种学研究 。 从 通 讯 作 者 : 其 能 ( 9 8) 男 , 西 省 宜 春 市 人 , 士 , 授 , 卢 16一, 江 博 教
R NA 中 还 有 数 个 小 O , OR 6和 (R 7等 , RF 如 F )F
P 粒体为 等 轴对 称二 十 面球状 体 , 包 膜 , I RV 无 直 径 为 2 ~2 m¨ , 3 5n 3 其基 因组 为 S ( ) J S + RNA, 长
约 6 0k , 子 量 为 2 1 5端 共 价 相 连 7k . b 分 × OD, D
种 严格 由蚜 虫 以持 久 、 环 增 殖 方 式 传 播 的马 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c d d y L n o e b P fV.T e e e PL n ce t e s q e c a d p oen e pe s d r ie s y tm s i s h f  ̄s o f RV u loi e u n e n r tis x rs e o l s a e s mp o .vr d d u
p s iit lm a eo ed v lp n fh c n lg f r n g o i re igf ie s e it n eo o t . o sblywewi i l k nt e eo me t et h oo yo a s en ssb e dn ds a erssa c f t o h ot e t or pa Ke o d : ’e r n I e u n e vr I rt i e o e 1 k d; rt i u cin yW r s 5 t r a q e c : i o eng n m .i e p enf n t s ni s a p n o o
1 基 因组稳定 性、变异性、致病性
不同来源 的 P R L V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和
稳 定 性 。 由 图 2可 以 看 出 ,除 了 澳 大 利 亚 株 系
毒( e a o oa i s病毒粒体混合后可以机 Pa ntnm si v u) e i c r 械传播f 1 1 。田间常现 P R L V和 P Y混合侵染 ,症状 V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能的研究进 展——刘俊莹 ,张剑峰 ,张华鹏 ,等 中图分类号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6 52 1) 6 0 7 - 6 6 2 3 3 (0 0 - 3 0 1 1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 能的研 究进展
刘俊莹 ,张剑峰 ,张华鹏 ,王聪聪
LU J n ig。 I u yn ZHANG ine g 。 HANG a e g W ANG n c n Ja f n Z Hu p n . Co g o g
( ol e f go o dP n Poetn Qnd o gi lrl n esy S a d n, ndo2 6 0 . h a) C lg rnmy n l t r co , i a ruuaU i rt h no gQi a 19 C i e oA a a t i g A c t v i, g 6 n
马 铃 薯 卷 叶 病 毒 (oa ef lvrs L V) P tol r l i ,P R t ao u
引起 马铃薯卷 叶、黄化 、矮缩 、僵 化及块茎网状 坏死 等 症 状 , 重 影 响 马铃 薯 的 产 量 和 品 质 。 严 PR L V局 限于韧皮部 ,由蚜虫以循环持久型方式传 播 ,它不 能通过机械传播 ,但与豌 豆耳突花叶病
h v ie e t i ln e. o frg n a e df r n r e c S a e ome sr cu eh sb e l o t la x e t h t cue o . n a d te lo h v f vu t t r a e n am s e re c p esr t r f5 e d. n r as a e u c t u he
(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 青岛 2 6 0 6 1 9)
摘 要 :马铃薯卷叶病毒(I ) P V 基因组具有较 高的同源性和稳定性 ,不同株 系间致病力不同。 目 前在 V g 白 P蛋
氨基酸序列和功能方面以及基 因组功能方面取得 了较 大的进展 。综述 P R L V基 因组核苷酸序列及其表达蛋白质在病毒侵
mut l a ina dt n miso n OO r ic s e i ap r T em oe su yo e o efn t nwed .h oe lpi t n r s s ina d s nwe eds u s dj t sp e . h r td ng n m u ci o t em r i c o a nh o
染后的病害症状表达, 病毒本 身的复制增殖,以及病毒的传播等方面的作用。随着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更加深入 , 一定
会给马铃薯的抗病育种带来更 多可能。 关键词:5末端序列;V g 白;蛋 白质功能 ’ P蛋
Th v n e h n n t nRe e rh o o ao L a r lVi s eAd a c si t e Ge eFu ci s a c fP tt e f I r n o o u
A = c: oao l f lvrs( L V) e o c iv dh n i e o l ya ds bl , n iee t t is bWa tP tt ar l i P R g n me i a he e a i h h r moo n t iy a dd frn r n e o u s vg g h g a i t f sa
e n m n o sd r be po rs e n t e VP mio a i e u n e a d i l u c o s a d f n t s o h rt i b e a y c n ie a l r ge s s i h g a n cd s q e c n teffn in n u cin ft e po en s t o
表现更加严重 ,而且蚜虫更喜于取食传毒『 L V 2 ] R 。P 属 黄 症 病 毒 科 马 铃 薯 卷 叶 病 毒 属 (u oida Lt v i e re P l oi s +s N ,5端共 价结 合 7K or r ) s A evu R D的 V g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