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特症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建立病情监测点
在主要马铃薯产区建立病情监测点,定期开展病 情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运用现代技术
运用信息化技术,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 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制定预警系统
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病虫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农 民和农业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科学合理用药
要点一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选用经过试验验证的高效低毒农药, 确保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减少对 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从源头控制病害的传播。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相应的 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四 环素等。
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青枯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
建立无病种薯基地
从源头控制病害的传播。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 施,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 进行防治,如铜高尚等。
详细描述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普通花叶病、条斑花叶病和卷叶病。感染病毒病的马铃薯叶片会出现花叶、条 斑或卷曲的症状,严重时叶片会变硬、枯死。块茎也会受到感染,出现硬块或坏死的症状。病毒病可以通过蚜 虫、粉虱等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病薯传播。
马铃薯环腐病
总结词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常常导致马铃薯植株枯萎、块茎腐烂,严 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详细描述
马铃薯环腐病主要通过带菌的种薯传播。 病薯在播种后,细菌会从种薯的伤口侵入 ,沿着维管束向上扩散,导致植株枯萎。 块茎也会受到感染,出现棕色的病斑,并 逐渐扩大,导致块茎腐烂。环腐病对马铃 薯的生产影响很大,甚至可以造成绝产。
马铃薯青枯病
总结词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常常导致马 铃薯植株枯萎、块茎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 质量。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

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

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

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000~2000一、马铃薯主要虫害有二十八星瓢虫、甲虫、小地老虎、蚜虫、蛴螬、蝼蛄等(一)二十八星瓢虫、甲虫防治用90%敌百虫颗粒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或2.5%快虫杀500倍液、或0.5%害通杀1500倍液防治。

(二)地下害虫防治可用毒土防治的方法,对小地老虎用敌敌畏0.5kg 兑水2.5kg 喷在100kg 干砂土上,边喷边拌,制成毒砂,傍晚撒在苗眼附近;蛴螬和蝼蛄可用75%辛硫磷0.5g 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25kg ,施在苗眼附近,每667m 2撒毒土20kg 。

(三)蚜虫防治用40%的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喷防或0.5%害通杀1200倍液、或10%百福灵倍液、或10%虱蚜吡灭1800~20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

二、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环腐病、晚疫病、病毒病、马铃薯疮痂病等(一)马铃薯环腐病1、症状。

此病是维管束病害,全株侵染。

一般病薯外观症状不明显,纵切薯块可见自基部开始维管束变色,重时变色部分可达1圈,可破坏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组织,使皮层与髓部部分或全部分离,形成离核。

生长期地上部常表现枯斑或萎蔫二型。

随病情发展,病株根、茎、蔓维管束逐渐变褐,新鲜病蔓有时会溢出菌液。

2、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刀的消毒。

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

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二)马铃薯晚疫病1、症状。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雨后或清晨尤为明显。

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

茎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

螨虫类
茶黄螨
茶黄螨是一种常见的螨虫类害虫,它们在马铃薯的叶片上进行啃食,导致叶 片变形、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包括使用药剂喷雾和生物防治等。
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螨虫类害虫,它们在马铃薯的叶片上进行啃食,导致叶 片变形、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包括使用药剂喷雾和生物防治等。
04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2
马铃薯病害防治
真菌性病害
晚疫病
由真菌疫霉菌引起,症状为马铃薯叶片、茎部出现水渍状斑,并逐渐扩大, 最终导致马铃薯死亡。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早疫病
由真菌链格孢引起,症状为马铃薯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斑点,并逐 渐扩大,形成连片的病斑。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
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影响
病虫害会直接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病害会破坏马铃薯的组织结构,导致叶片、块茎等部位出现异常症状,严重时甚 至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虫害则会吸食马铃薯汁液,破坏马铃薯组织,影响其正常生长。
病虫害还会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受害马铃薯的品质会下降,如出现畸形、斑点等症状,导致其市场价值降低。此外 ,病虫害的传播还会对其他马铃薯植株造成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及时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对于保障农业生 产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抗病育种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 择等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马铃薯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针对不同的病害和虫害进行抗性防御,从而 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农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具有替代化学农药的趋势。通过生物农药的 开发和应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品 质和安全性。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针对性有效控制解决方案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针对性有效控制解决方案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是我国当前比较重要的一种农业种植作物,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而且其面向的范围比较广,为更多人食用和加工。

马铃薯的主要食用部位是块茎,但是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该部位很容易出现病虫害现象,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影响,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病虫害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与效率。

马铃薯病虫害会对整个作物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有了病虫害的马铃薯不能够再投入使用和生产加工,相关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控制好病虫害,提高马铃薯的整体质量。

有效控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与生产效率,还能够为种植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的长久发展,让农业水平保持稳定健康地上升趋势。

一、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意义1、保障粮食安全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铃薯提供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膳食多样性和营养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可能导致马铃薯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损失。

晚疫病、早疫病等常见的马铃薯病害以及马铃薯甲虫、蚜虫等常见的虫害会导致马铃薯植株的凋萎、黄化、果实腐烂等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减少马铃薯的产量,还会降低其质量和商品化价值。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的损害,确保产量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优良性。

因此,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维护农民经济效益马铃薯种植对农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病虫害的侵袭可能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还会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农民能够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马铃薯的特性及病毒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的特性及病毒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 的特性及病毒病 防治技术
高志强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可供食用, 是 重要 的粮食 、 蔬菜兼用作物 。马铃薯产量高, 营养 丰富对 环 境 的适应性较强, 气候温和湿润, 昼夜温差大 。环境无污染, 生态 条件好。 均适宜马铃薯生长。 其 中以雨多 、 雾多、 气温较 低特 别适 宜马铃薯 的发展 , 可 生产 高产 、 优质 、 无毒 的马铃
深埋 3 O c 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 薯, 并可避免病毒 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 和已
上 引起轻花叶. d , D t - 尖脉间花叶。 叶尖扭曲, 顶叶片卷 叶; 强株 系侵染后产生 明显花 叶, 叶片严重变形 , 有 时叶柄 、 叶脉 坏 死、 植株矮小 。马铃薯卷叶病症状: 病株叶片边缘以主脉为 中心向一 t - 卷 曲, 严重的卷成 圆筒状 , 病叶呈革质, 块茎小而密
薯。



茎病症状 : 叶和茎成锐角向 上束起, Ⅱ 十 片变小, 常卷曲, 半闭半 合, 全植株 失去 润泽 的绿 色。 块茎 由圆变为 长纺锤形 或圆筒 形. 芽眼突出. 有时有纵裂纹。 在 田间很难根据症状类型确定 病毒种类.因为不 同品种在外界条件 的影响下症状 差异很 大。 而且 田间复合侵染较多, 症状的变化也很大。
薯块茎体积大, 含水量高, 运输和长期贮藏都十分困难, 为此 ,
世界各 国十分注重马铃薯的加工食 品生产. 如法式 冻炸条 、 炸片 、 速溶全粉 、 淀粉以及糕点 、 蛋卷等. 达 1 0 0多种 。马铃 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 可以作为饲料, 但 其中含龙葵碱须引 起注意, 以防牲畜 中毒 。 二、 马铃薯病毒病 防治技术
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 明显 , 但在温度较高 的地区. 症状逐年严重 。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 叶片颜 色深浅不一, 但 叶片平展, 不 明显变形, 叶脉不坏死 。马铃薯 条斑花 叶病症状 : 在不 同品种 上症状也有所 不同。 大多数 品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摘要介绍了七台河市马铃薯主要病害晚疫病、病毒病和早疫病的危害特点和发生条件,提出防治方法,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病害;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29-011马玲薯晚疫病1.1症状马铃薯的叶、茎、块茎均能受害。

病害首先发生在植株的下部或中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上发展。

叶片发病时,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边缘不明显。

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叶背病斑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叶片萎蔫下垂。

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边缘不产生白霉。

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生白霉,薯块感病,表面稍凹陷,病部形成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切开可见薯肉变成褐色,潮湿时亦可长出白霉。

1.2侵染循环此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带病种薯播种后,因已受菌丝侵染,除一部分薯芽失去发芽能力或未出土即死亡外,个别受侵的薯芽出土后,在茎上形成条斑,成为田间中心病株。

一般在7月中旬以后在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当环境潮湿多雨时,中心病株的病斑上所产生的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溅传播,病菌喜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气温12~18℃条件下产生孢子囊。

当低温多雨、空气潮湿时,或温暖多雾及结露条件下,气温在10~15℃,发病严重;天气晴燥,空气湿度在75%以下,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

马铃薯以芽期最易感病,以后抗病力逐渐加强,直到现蕾期抗病力开始下降,开花期最易感病,田间病害流行多从开花期开始。

1.3防治方法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选高燥沙性强的地块种植,结合中耕,在植株周围高培土,防止病菌渗入土内侵染薯块。

灌水要采用起垄沟灌,低洼田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在大田马铃薯植株开始现蕾封垄时,定点检查,当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拔除深埋,并喷药防治。

可使用的药剂有1∶1∶200倍波尔多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Z i x u n t a i马铃薯是传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不断推出新的脱毒种薯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了不少的提升,但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不可小看的,现在正是马铃薯病虫害田间防治的主要阶段,现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就我地区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和综合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一、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

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流行。

综合防治要点:1、加强栽培防治,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力。

2、发病初期用科能600-800倍、灭菌宝500-800倍、锌而浦500-800倍、细星500倍、施疫安600-800倍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晚疫病该病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轮。

干燥时病斑变褐且脆,无霉层。

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生育阶段密切相关。

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在10天内可传遍全田,损失严重。

综合防治要点:1、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拨除,地面撒施石灰。

2、发病初期选用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三、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该病造成薯块变小、产量锐减、品质下降。

马铃薯病毒病是毒源不同,症状表现为普通花叶病、重花叶病、皱缩花叶病、卷叶病、纤维块茎、丛枝等不同症状。

普通花叶病由马铃薯X病毒侵染致病,条斑花叶由马铃薯Y病毒侵染致病,皱缩花叶病由(X+Y)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

病毒在病薯中越冬,下年产生病株,借蚜虫或汁液磨擦健株进行再侵染。

高温、干旱年份蚜虫发生量大病害发生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卷叶病特症及防治措施
金辉颗源种业技术部提供
卷叶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毒病之一,分布极广,病株块茎减产达20%以上。

在自然条件下,传播媒介是桃芽,其他蚜虫如马铃薯长管蚜等十多种均可将PLRV传播到马铃薯上,蚜虫为持久性传毒。

一、病害特征:被侵染的植株初期症状是顶部细嫩叶片直立,黄化,小叶基部边缘常呈紫红色。

植株下部叶片卷曲,僵直,革质化,边缘坏死,随后上部叶片出现卷曲、退绿,叶片背面紫红色,病株明显矮化、僵直、变黄,植株松散,用碘测定可看出叶片韧皮部有淀粉积累。

植株晚期侵染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使病毒的诊断变得困难,病株所结薯块变小,块茎切面有网状坏死。

二、病害防治措施:
1.种植脱毒无毒良种。

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⒊防治蚜虫。

蚜虫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亩喷施药液45kg。

每隔10天防1次,连防2~3次。

⒋喷药控制。

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500倍液喷雾,每亩喷施药液45kg,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3~5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