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换挡原理(变速箱工作原理)
自动挡车变速箱工作原理

自动挡车变速箱工作原理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自动挡车辆。
与手动挡车辆不同,自动挡车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操作。
下面将从机械、液压和电子控制三个方面介绍自动挡车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
一、机械原理自动挡车变速箱中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一组离合器和减速器装置。
离合器通过调整齿轮传动比例,实现低速起步、高速平稳行驶和停车换挡等功能。
减速器主要通过减速轴、行星齿轮和同步弹簧等装置来实现各档位之间的平稳转换。
二、液压原理液压系统是自动挡车变速箱的核心部分。
系统中通过调节电磁阀和油泵的工作来控制液压力和流量,从而实现换挡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会检测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信息,并通过电脑处理后发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液压调解器的压力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挡车的换挡。
三、电子控制原理自动挡车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变速箱控制系统两部分。
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油门踏板的位置来控制引擎的动力输出。
变速箱控制系统可通过控制电磁阀和调节器来实现换挡和锁止行驶等功能。
变速箱控制系统还可通过车速和引擎负载等传感器来对变速箱进行自适应学习,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控制。
自动挡车辆相比手动挡车辆有许多优势,包括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省事,平顺、舒适的行驶体验等。
了解自动挡车变速箱的工作原理,不仅能够更好地操作驾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从而保证车辆的性能和寿命。
总之,自动挡车辆变速箱的机械、液压和电子控制原理是相当复杂和精致的,但也正是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才带来了更加舒适、安全和高效的驾驶体验。
变速箱换挡原理

变速箱换挡原理
变速箱换挡原理是指根据车辆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通过改变齿轮之间的传动比来实现换挡操作。
换挡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行驶情况下,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作范围,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手动变速箱中,换挡操作由驾驶员通过操作换挡杆来完成。
当驾驶员希望加速时,会向上推动换挡杆,使其中的齿轮逐渐升高。
这样一来,发动机的转速会增加,使车辆获得更多的动力。
相反,如果驾驶员希望减速或者行驶在低速状态下,会向下推动换挡杆,使齿轮逐渐降低。
这样一来,发动机的转速会降低,减少能量的损失。
在自动变速箱中,换挡操作由变速箱控制单元自动完成。
该控制单元会通过感应车速、发动机负荷和加速踏板等信号,自动选择合适的齿轮传动比。
当车辆需要加速时,控制单元会将换挡杆向上推,使齿轮升高。
当车辆需要减速或者行驶在低速状态下时,控制单元会将换挡杆向下推,使齿轮降低。
无论是手动变速箱还是自动变速箱,换挡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选择传动比,以满足不同的行驶需求。
换挡时,变速箱内部的离合器会断开并重新连接,使齿轮传动比得以切换。
这一过程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平稳换挡,避免动力中断或者车辆冲击。
因此,换挡过程中的各个部件,包括离合器、齿轮、同步器等都需要精确设计和高质量制造,以保证变速箱的正常工作。
手动变速器换挡原理与动力传递-课件PPT

三、手动变速器换挡原理与动力传递
2010年9月
目录
1
两轴五档变速器
2
三轴五档变速器
一、两轴五档变速器换挡原理与动力传递
1、简单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我们先来看一个2档变速箱的简单模型如下:
◆输入轴(绿色):通过离合器和发动机相连,轴和上面的齿轮是一个 部件。
◆轴和齿轮(红色):叫做中间轴。它们一起旋转。轴(绿色)旋转通过 啮合的齿轮带动中间轴的旋转,这时中间轴就可以传输发动机的动力 了。
◆五档动力传递路径
◆倒档动力传递路径
倒档惰轮
倒档被动齿轮 倒档主动齿轮
刚才的发言,如 有不当之处请多指
正。谢谢大家!
23
◆如图所示,输入轴(绿色)带动中间轴,中间轴带动右边的齿轮(蓝 色),齿轮通过套筒和花键轴相连,传递能量至驱动轴上。在这同 时,左边的齿轮(蓝色)也在旋转,但由于没有和套筒啮合,所以 它不对花键轴产生影响。
◆当套筒在两个齿轮中间时(第一张图所示),变速箱在空挡位置。两 个齿轮都在花键轴上自由转动,速度是由中间轴上的齿轮和齿轮( 蓝色)间的变速比决定的。
◆轴(黄色):是一个花键轴,直接和驱动轴相连,通过差速器来驱动汽 车。车轮转动会带着花键轴一起转动。
◆齿轮(蓝色):在花键轴上自由转动。在发动机停止,但车辆仍在运动 中时,齿轮(蓝色)和中间轴都在静止状态,而花键轴依然随车轮转 动。
◆齿轮(蓝色):和花键轴是由套筒来连接的,套筒可以随花键轴转动 ,同时也可以在花键轴上左右自由滑动来啮合齿轮(蓝色)。
2、同步装置 同步是使得套筒上的齿和齿轮(蓝色)啮合之前产生一个摩擦接触 ,见下图
齿轮(蓝色)上的锥形凸出刚好卡进套筒的锥形缺口,两者之间 的摩擦力使得套筒和齿轮(蓝色)同步,套筒的外部滑动,和齿 轮啮合。
动力换挡变速箱工作原理

动力换挡变速箱工作原理动力换挡变速箱,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变速器类型。
它可以通过改变车辆动力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和方向,来使汽车以不同速度匀速行驶或加速。
相比于手动变速箱,它更加自动化,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动力换挡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传动系统接收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并将其传输到变速箱内部。
第二步,变速箱内部通过特定的齿轮组合来调整车辆行驶时的速度和扭矩,从而提供不同的车速挡位。
第三步,传动系统将调整后的动力传输到汽车的驱动轴中,以驱动车轮转动。
其中,变速箱内部的传动系统由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构成。
液压系统包括多条液压管路和调节阀,其作用是通过变化液压压力和流量,来实现换挡和变速的操作。
机械系统由各种大小不一的齿轮、轴承、离合器等组成,它们协同工作,来使车辆在各个速度区间内较为稳定地行驶。
常见的动力换挡变速箱有自动变速箱和双离合器变速箱两种类型。
自动变速箱可以自动感知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并根据需要自动进行换挡。
而双离合器变速箱则利用两个离合器来分别驱动主变速器和辅变速器,提高了换挡的速度和平顺度。
在日常使用中,为了保证动力换挡变速箱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定期检查变速箱内的油位和油质,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油液老化和泄漏等问题。
其次,在开车时需要注意换挡时的操作方式,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换挡操作,以及超过变速箱承受范围的高速行驶。
最后,平时开车需要注意指示灯的提示,及时处理变速箱出现的问题,避免因为延误维修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综上所述,动力换挡变速箱是现代汽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清晰易懂,但实现起来却涉及到多个复杂的系统和部件。
对于驾驶员来说,要保证汽车的平稳行驶和长久使用,就需要时刻注意变速箱问题,定期维护和保养,保障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at变速箱的换挡原理

at变速箱的换挡原理AT变速箱是一种自动变速装置,它通过液力传动和齿轮传动来实现车辆的换挡。
相比手动变速器,AT变速箱具有操作简便、换挡平顺等优点,因此在现代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T变速箱的换挡原理主要由液力传动系统和换挡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我们来了解一下AT变速箱的液力传动系统。
液力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机构组成。
液力变矩器是AT变速箱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液力的传递来实现动力的平稳输出。
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和导向轮组成。
泵轮由发动机输出轴驱动,涡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导向轮用于引导液力的流动。
当发动机运转时,泵轮带动液体流动,形成一个旋涡,涡轮受到液体的作用而旋转,进而驱动变速器输入轴旋转。
液力传动的特点是输出扭矩随输入扭矩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换挡的目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AT变速箱的换挡控制系统。
换挡控制系统主要由液压系统、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组成。
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来实现换挡的动作。
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阀和液压油管路组成。
液压泵负责产生液压能量,液压阀负责控制液压油的流向,液压油管路将液压力传递给换挡执行器。
控制单元是AT变速箱的大脑,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
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速、油温、油压等参数,以便控制单元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当车辆行驶到一定速度时,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当前的驾驶状态,并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来决定是否进行换挡。
换挡时,控制单元会通过控制液压阀来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控制液压力的传递,使得换挡执行器能够按照预定的顺序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离合器和制动器,从而实现换挡的动作。
总结一下,AT变速箱的换挡原理是通过液力传动系统和换挡控制系统的配合来实现的。
液力传动系统通过液力变矩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而换挡控制系统则通过液压系统和传感器来控制液力的流向和流量,从而实现换挡的动作。
通过这种方式,AT变速箱能够根据驾驶者的需求和车辆的实际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挡位,从而使驾驶过程更加舒适和安全。
自动挡 换挡原理

自动挡换挡原理
自动挡车辆的换挡原理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来实现的。
自动变速器内部包含了一系列的齿轮,通过齿轮的组合与操作,将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传递给车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会不断地转速变化。
当车辆需求加速时,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当车辆需要减速或停车时,发动机转速减小。
自动变速器会根据这些转速变化来决定何时进行换挡。
当汽车刚启动时,自动变速器会将发动机转速传递给低速齿轮组,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来起步。
当汽车加速到一定的速度后,自动变速器会感应到发动机的转速上升,此时会自动切换到更高速的齿轮组。
这样可以让发动机保持在更高的转速范围,提供更大的动力。
在减速或停车时,自动变速器会感应到发动机的转速下降,并会自动切换到较低速的齿轮组,以保持适当的转速。
当车辆停止时,自动变速器会将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传动断开,使发动机处于空档状态。
自动变速器的感应与判断是通过传感器和电脑控制系统来完成的。
传感器会检测发动机转速、车速和加速度等参数,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电脑控制系统。
电脑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何时换挡,并通过控制液压系统来实现齿轮的切换。
总之,自动挡车辆的换挡原理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来实现的,其
中传感器会检测车辆运行参数,然后通过电脑控制系统来判断何时换挡,并通过液压系统来实现齿轮切换。
这一过程可以让车辆保持在适当的转速区间,提供更好的动力和驾驶体验。
汽车换档原理

汽车换档原理汽车的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变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的比值,使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获得合适的动力输出。
而汽车的换档原理则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根据需要改变传动比,以适应不同速度和负载的工况。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汽车换档原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汽车的传动箱。
传动箱是汽车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齿轮传动来改变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的比值。
而传动箱内部的齿轮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汽车的换档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的换档原理。
汽车的换档原理主要是通过离合器和齿轮传动来实现的。
当汽车需要换挡时,驾驶员通过操作离合器将发动机和变速器分离,然后通过变速器内部的齿轮组合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在换挡的过程中,离合器的作用是断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连接,使得齿轮可以自由转动,从而实现换挡的目的。
此外,汽车的换挡还需要根据车速和负载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在低速行驶时,需要较大的扭矩来提供动力,因此需要选择较低的传动比;而在高速行驶时,需要较高的转速来提供动力,因此需要选择较高的传动比。
而在爬坡或者超车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传动比,以确保汽车可以获得足够的动力输出。
总的来说,汽车的换档原理是通过离合器和齿轮传动来实现的,它可以根据车速和负载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传动比,以确保汽车可以在不同工况下获得合适的动力输出。
汽车的换档原理是汽车变速器工作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因此,了解汽车的换档原理对于驾驶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驾驶汽车,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at变速箱换挡原理

at变速箱换挡原理在汽车领域中,变速箱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将发动机的转速转化为车轮的转速。
而自动变速箱将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来协调发动机和车辆之间的关系。
而其中更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AT变速箱,它通过自动化的机械系统来控制车辆的换挡顺序,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AT变速箱换挡原理。
AT变速箱是根据转速、油门位置和行驶路况等因素来实现自动换挡的。
同时,在朝着更加节油和更加舒适的路线上行驶。
AT变速箱中的离合器、齿轮和液压控制系统启动时要求车辆的动力输入端必须处于停顿状态,不然换挡就会有问题。
第一步是离合器脱离,一般是在狭小区域的情况下,离合器脱离,以便更好地通电。
第二步是油门角度变化,一旦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速匹配,AT变速箱就会启动。
同时,起始档位与车辆的行驶状态序列是相互联系的。
根据油门的角度和车速信息,车辆可以准确地分析换挡时机。
第三步是液压控制系统启动,液压控制系统将会控制变速箱的比例阀。
当换挡时,比例阀变化让油压的流走方向也会变化,这个流言也会使变速箱内的机械部件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换挡的顺序。
第四步是齿轮的转换,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转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这时,齿轮会自动地根据车速和发动机时刻平稳地进退改变。
变速器和引擎内润滑油也必须保持良好的油压。
AT变速箱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行驶条件。
在开车的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将车辆的换挡时间协调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让车辆更加平稳,而有更好的驾驶性能。
此外,AT变速箱的换挡时间是更加稳定和协调的。
就算是在高速行驶时,也可以实现无缝换挡,改善车辆的性能表现。
综上所述,AT变速箱的换挡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它通过离合器、油门角度变化、液压控制系统启动和齿轮转换来控制车辆换挡。
同时,它还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为驾驶和行驶提供更加高效和平稳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动挡汽车档位原理是什么?
解答:
手动档汽车变速器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两张图片.第一张是承接前面两期的,整个动力总成的工作方式.
这张图呢,先说声抱歉,我没有找到前驱车的图片,只能用后驱的凑合一下.我们看到,发动机通过曲轴把动力传递给离合器,离合器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传递给传动轴,连接到车轮,提供车轮转动的动力.
第二张是变速箱内部的一个立体图
看起来可能很复杂,大家一头雾水,没关系,我们来看看简化后的理论图.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先采取一个两档变速箱的图片来讲解
绿色的叫做变速箱输入轴,结合上期的内容,我们知道这是离合器传递动力给变速箱的一根输入轴.
红色的部分叫中间轴,它们一起旋转。
只要绿色的轴在转,中间轴就会一起转动,传输动力.
黄色的轴,连接差速器和传动轴,传递动力给轮胎.需要注意的是,黄色轴和紫色的套筒是通过花键相连的.
这里稍微解释下花键,上一期中没有很好的说明这个东西,这里补上:
红圈部分就是花键,紫色套筒中间有开一个空,也是有齿的,和轴上红圈中的齿啮合,一起转动.也就是说,套筒和黄色的轴总是一起转动.
但是,蓝色齿轮不和黄色轴相连,他们此时是自由的.
举例来说.当你空挡滑行的时候,车轮还在转,黄色轴也一起在转,但是蓝色齿轮此时是不转动的.因为没有动力传输过来.
我们看到了右上有排挡杆.拉动排挡杆,换档叉就会左右移动,下面就来看看,挂一档的情况
•
右边是一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齿轮非常大.下面红色齿轮非常小.这里就有一个齿轮比,1档的齿轮比总是最大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发动机曲轴转很多圈,1档齿轮才转1圈.我们骑过山地车就明白,这样很轻松就可以让车跑起来,很省力.
但是跑不快.为了跑的更快,我们需要让轮子转的更快,而发动机不要转那么快.这样我们就需要小一些的齿轮比.
可以看到,2档的齿轮比就会小一些.图中,推动排挡杆,换档叉向右运动,套筒和蓝色齿轮啮合,前面讲过,套筒和黄色轴是一起转动的,所以动力被传递到黄色轴,继而传递给传动轴,轮胎,车子就跑起来了.
相应的,挂两档,换档叉就被推向另一边,和两档齿轮啮合.
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下面我们来看看正常的变速器,这是个5MT的变速器.
有了前面的讲解,这张图我们就很好理解了,齿轮比从1-5档逐渐变小,5档是最终比,这个比值一般是1:1,也就是说,发动机曲轴转一圈,5档齿轮就转一圈,这也是最经济的齿轮比.所以我们的汽车开到一定时速后,都会挂到最高档,以获得最佳燃油经济性.
我们结合下面一张图,看看换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实际上,5MT的汽车,换档叉有3根.从上面的图我们看不清楚,这里就很容易看到了。
排挡杆通过三个连杆连接着三个换档叉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了,你挂1档2档,实际上是让换档叉把套筒推向1档或2档的蓝色齿轮.
你左右移动排档杆时,实际上是在选择不同的换档叉(不同的套筒),前后移动时则是选择不同的蓝色齿轮.
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换档是怎么一回事
最后还要讲两点:
一是倒档,倒档实际上就是在红色和蓝色齿轮之间增加一个小齿轮.让蓝色齿轮反方向转动,实现倒车.
•
就这么简单.
二,同步器.
同步器的作用是使换档变的柔和,避免套筒和蓝色齿轮啮合时发生冲击和响声.
具体过程是使得套筒上的齿和蓝色啮合之前产生一个摩擦接触,
我们看到图中,套筒和蓝色齿轮完全啮合前,先会和黄色部分发生摩擦,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套筒和齿轮同步,套筒的外部滑动,和齿轮啮合.
一般来讲,由于同步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所以经济型车只有高档位才配备同步器,而高档车每
个档位都使用了同步器,当然,多出来的钱都由你买单
最后我们来个实物图,加深理解
好了,关于变速器的理论知识,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