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LTE信令大数据分析业务规范

合集下载

LTE完整信令流程分析

LTE完整信令流程分析

LTE完整信令流程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其完整信令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小区、小区选择、多路径环境估计、寻呼和分配、随机接入、授权和安全过程、连接和传输。

首先是小区。

移动设备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基站进行连接。

移动设备会周期性地扫描周围的频率和小区,以获得可用的信号质量和相应的小区信息。

接下来是小区选择。

移动设备根据收到的小区广播信息,选择一个最佳的小区进行连接。

选择的依据可以是信号强度、小区负载等因素。

然后是多路径环境估计。

移动设备需要识别并估计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处的多径环境,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解码。

接着是寻呼和分配。

一旦移动设备完成小区选择,它会请求网络进行寻呼以注册到网络中。

网络会为移动设备分配一个临时标识,并通知移动设备在哪个频率和时间上进行下一步操作。

然后是随机接入。

移动设备在分配的频率和时间上,通过发送一个随机接入信令来请求网络的资源分配。

网络收到请求后会返回分配的资源。

接着是授权和安全过程。

网络会验证移动设备的身份,并通过认证过程分配相应的资源。

同时还会启动安全机制来保护用户数据的传输。

最后是连接和传输。

通过授权和安全过程后,移动设备和网络建立连接,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LTE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提高系统容量和吞吐量。

除了以上流程,LTE还涉及QoS(服务质量)、移动性管理和位置更新等功能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无缝性。

总的来说,LTE的完整信令流程包括了小区、小区选择、多路径环境估计、寻呼和分配、随机接入、授权和安全过程、连接和传输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移动设备可以顺利地连接到LTE网络并传输数据。

这些流程不仅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提高了网络的容量和吞吐量。

LTE网络MR和信令数据的联合分析方法_冯传跃

LTE网络MR和信令数据的联合分析方法_冯传跃

经度=服务小区经度+TA*Sin(AOA) (公式 2.7) 纬度=服务小区维度+TA*Cos(AOA) (公式 2.8) 2.1.4 基于小区标识的定位技术 在网络中,eNB/MME 会在移动台的位置更新、呼叫处理等过程中传送用户所在基站扇区 的小区 ID 信息,可以利用小区 ID 实现定位。这种方法不需要网络设备硬件升级,也不增加 网络实体,但定位精度不高,定位的范围与小区的覆盖范围相同。 2.1.5 利用 APP 经纬度信息定位 除了上述 4 种定位,正在研究中、基于用户业务面数据的定位方法。 在很多 App 应用中,都会上传终端的经纬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是 http 层的内容,其指 标比较少。 (大约 0.1-1%) ,因此需要大量数据积累,才能有好效果。 由于此算法需要尽可能多的指纹库信息, 完整的指纹库建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 而 利用 App 和 MR 结合生成的指纹库,可显著提升效率,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2.2 业界其它定位方法说明 除了上述方法,业界还有很多其它的定位算法: 2.2.1 GPS one 定位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 GPS 定位技术是网络辅助的 GPS 定位。 网络将 GPS 卫星信息传送给移动 台, 移动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搜索到有效的 GPS 卫星, 计算移动台位置的工作可以由 网络实体(如 PDE)或移动台完成。 网络辅助的 GPS 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比较高。实现这种定位技术,需要移动台内置 GPS 天线和 GPS 芯片等模块,并且需要支持 IS801 协议。网络侧需要增加 PDE 和 MPC。 2.2.2 3D 定位 3D 定位,即把定位结果通过 3D 地图进行形象化的展现。利用仿真中的射线追踪等精确 仿真算法,得到场强分布,再将 MR 中的场强信息与之进行匹配。得到覆盖点位置,定位到 3D 地图上。 上述定位方法的特点对比如下表: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标准-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标准v2.0.9-LTE各接口XDR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标准-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标准v2.0.9-LTE各接口XDR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技术规范-L T 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e p P a c k e tI n s p e c t i o n E q u i p m e n t f o r C M C C(L T E S i g n a l l i n g C o l l e c t i o n S e r v e r I n t e r f a c eP a r t)版本号:2.0.9╳╳╳╳-╳╳-╳╳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6)5 LTE接口XDR数据构成方式 (8)5.1. XDR编号与上报要求 (8)6 Uu接口XDR数据结构 (9)6.1. 公共信息 (9)6.2. Uu接口信息 (11)6.3. Uu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 (15)6.4. Uu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17)7 X2接口XDR数据结构 (17)7.1. 公共信息 (17)7.2. X2接口信息 (17)7.3. X2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23)8 UE_MR XDR数据结构 (23)8.1. 公共信息 (23)8.2. UE_MR信息 (23)9 Cell_MR XDR数据结构 (27)9.1. 公共信息 (27)9.2. Cell_MR信息 (27)10 S1-MME接口XDR数据结构 (28)10.1. 公共信息 (28)10.2. S1-MME接口信息 (28)10.3. S1-MME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 (38)10.4. S1-MME接口Keyword 2字段定义 (40)10.5. S1-MME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47)11 S1-U接口XDR数据结构 (47)12 S6a 接口XDR数据结构 (47)12.1. 公共信息 (47)12.2. S6a接口信息 (48)13 S10、S11接口XDR数据结构 (50)13.1. 公共信息 (50)13.2. S10、S11接口信息 (50)14 S5/S8-C接口XDR数据结构 (57)14.1. 公共信息 (57)14.2. S5/S8-C接口信息 (57)15 SGs接口XDR数据结构 (61)15.1. 公共信息 (61)15.2. SGs接口信息 (62)16 Gn-C接口XDR数据结构 (65)16.1. 公共信息 (65)16.2. Gn-C接口信息 (65)17 基于XDR的原始码流上报 (68)17.1. 原始码流上报功能 (68)17.2. 基于XDR上报原始码流的格式 (68)17.3. 按帧封装的原始码流要求 (69)17.3.1. 通用包头格式 (70)17.3.2. 专用包头格式 (71)17.3.3. 原始数据 (71)18 接口协议 (71)18.1. SDTP协议概述 (72)18.2. 消息类型 (73)18.3. 消息结构 (74)18.4. 连接管理流程 (75)18.5. 连接管理消息 (77)18.5.1. 版本协商verNego (77)18.5.1.1. 请求 (77)18.5.1.2. 应答 (77)18.5.2. 链路认证linkAuth (78)18.5.2.1. 请求 (78)18.5.2.2. 应答 (79)18.5.3. 链路检测linkCheck (80)18.5.3.1. 请求 (80)18.5.3.2. 应答 (80)18.5.4. 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80)18.5.4.1. 请求 (80)18.5.4.2. 应答 (81)18.5.5. 链路释放linkRel (82)18.5.5.1. 请求 (82)18.5.5.2. 应答 (82)18.6. 数据传输消息 (82)18.6.1. XDR数据传输notifyXDRData (83)18.6.1.1. 请求 (83)18.6.1.2. 应答 (83)18.6.2. XDR对应原始码流传输XDRRawDataSend (83)18.6.2.1. 请求 (83)18.6.2.2. 应答 (83)19 编制历史 (84)附录A:Uu/X2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 (85)附录B:S1-MME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 (85)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是部署统一DPI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LTE信令监测及互联网KQI指标规范v2.0(第一册 跨接口面向业务的测量项和指标定义)

LTE信令监测及互联网KQI指标规范v2.0(第一册 跨接口面向业务的测量项和指标定义)
e)指标算法:CSFB SGs寻呼响应次数/CSFB SGs寻呼请求次数×100%。分子为下图消息4的次数,分母为下图消息1的次数。
f)测量数据映射关系:SGs XDR,
1、CSFB SGs寻呼响应次数:XDR中字段“Procedure Type”=1且“Service Indicator”≠2且“Procedure Status”=0的XDR个数。
Policy and ChargingEnforcementFunction
策略及计费执行功能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ControlFunction
策略及计费控制功能
SBC
Session Border Controlor
会话边界控制器
SRVCC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f)测量数据映射关系:S1-MMEXDR,其中字段“Procedure Type”=3且“Keyword”=1的XDR个数。
g)数据类型:整型
h)数据单位:次
i)空间粒度:终端/小区/TAC/MME
j)时间粒度:15分钟
k)数据来源:S1-MME/S6a
5.2.2
a)指标名称:CSFB主叫试呼次数
b)英文名称:Service.CSFB.MocEsrMsgCount
AS
Application Server
应用服务器
CSCF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CSFB
Circuit Switched (CS) fallback
电路域回落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以其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成为了当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LTE的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

1.LTE信令流程(1)小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首先需要附近的基站,以确定可用的LTE网络。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小区以及测量实体之间的信道质量。

(2)小区选择和附着:在到可用小区后,UE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小区进行附着,该小区将成为UE与网络之间的主要通信接口。

UE将通过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信令交换来进行小区选择和附着。

(3)建立RRC连接:一旦UE成功附着到小区,UE与eNB(Evolved Node B)之间将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是UE与网络之间进行信令交换和控制的主要通道。

(4)分配和配置资源:在建立RRC连接后,网络将为UE分配必要的物理资源,并配置UE的通信参数,如频率、带宽、功率等。

这些资源和参数将被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5)数据传输:一旦资源和参数被配置完毕,UE和eNB之间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UE将使用分配的资源来发送和接收数据,而eNB将负责数据的转发和错误处理。

(6)释放RRC连接:当UE无需再与网络进行通信时,UE可以向网络发送释放RRC连接的请求。

网络将收到请求后,释放该连接并回收相应的资源。

2.LTE信令解码(1)空中接口解码:通过对信令数据进行解调和解调来还原原始信令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和处理无线传输过程中的信令,如小区信息、物理广播信息等。

(2)协议解析:通过解析信令的协议头和数据包来获取有关通信过程的详细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可以分析UE与网络之间的控制过程,如RRC连接的建立、释放过程等。

中国移动LTE自动优化规则规范

中国移动LTE自动优化规则规范

中国移动L T E自动优化规则规范目录一、LTE自动优化规则概述 (4)1.1 LTE自动优化规则介绍 (4)1.2 LTE自动优化规则数据源 (4)1.3 LTE自动优化规则设计架构 (5)二、端到端信令自动优化规则 (6)2.1 总体描述 (6)2.2 S1上下文建立自动优化规则 (6)2.2.1 S1上下文建立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6)2.2.2 S1上下文建立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7)2.2.3 S1上下文建立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9)2.3 TAU失败自动优化规则 (11)2.3.1 TAU失败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11)2.3.2 TAU失败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12)2.3.3 TAU失败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13)2.4 S1异常UE Context Release自动优化规则 (16)2.4.1 S1异常UE Context Release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16)2.4.2 S1异常UE Context Release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16)2.4.3 S1异常UE Context Release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20)2.5 S1切换失败自动优化规则 (23)2.5.1 S1 切换失败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23)2.5.2 S1 切换失败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23)2.5.3 S1 切换失败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28)2.6 HTTP下载速率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30)2.6.1 HTTP下载速率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30)2.6.2 HTTP下载速率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30)三、性能KPI指标自动优化规则 (36)3.1 总体描述 (36)3.2 无线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36)3.2.1 无线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36)3.2.2 无线接通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36)3.2.3 无线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39)3.3 零业务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40)3.3.1 零业务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40)3.3.2 零业务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40)3.3.3 零业务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41)3.4 无线掉线率自动优化规则 (43)3.4.1 无线掉线率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43)3.4.2 无线掉线率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44)3.4.3 无线掉线率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46)3.5 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 (47)3.5.1 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47)3.5.2 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47)3.5.3 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49)3.6 低CQI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52)3.6.1 低CQI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52)3.6.2 低CQI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52)3.6.3 低CQI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55)3.7 LTE容量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57)3.7.1 LTE容量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57)3.7.2 LTE容量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57)3.7.3 LTE容量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58)四、道路测试自动优化规则 (60)4.1 总体描述 (60)4.2 路测覆盖差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61)4.2.1 路测覆盖差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61)4.2.2 路测覆盖差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61)4.2.3 路测覆盖差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63)4.3 路测MOS差自动优化规则 (66)4.3.1 路测MOS差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66)4.3.2 路测MOS差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66)4.3.3 路测MOS差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68)五、VoLTE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72)5.1 总体描述 (72)5.2 IMS注册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73)5.2.1 IMS注册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73)5.2.2 IMS注册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73)5.2.3 IMS注册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75)5.3 VoLTE未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 (77)5.3.1 VoLTE未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77)5.3.2 VoLTE未接通问题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77)5.3.3 VoLTE未接通问题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83)5.4 eSRVCC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 (83)5.4.1 eSRVCC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83)5.4.2 eSRVCC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84)5.4.3 eSRVCC切换成功率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85)5.5 VoLTE掉话自动优化规则 (87)5.5.1 VoLTE掉话自动优化规则功能描述 (87)5.5.2 VoLTE掉话自动优化分析规则 (87)5.5.3 VoLTE掉话自动优化规则流程 (8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LTE指标定义及要求

中国移动LTE指标定义及要求

中国移动LTE指标定义及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网络性能,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它提出了一系列的LTE指标定义及要求,以保证其LTE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对LTE指标的定义和要求。

1. 下行速率(Downlink Data Rate)下行速率是指移动用户从网络接收数据的速率。

中国移动对下行速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场景,例如室内、室外、高速铁路等。

以室外场景为例,中国移动要求下行速率达到每秒100Mbps,并且用户感知速率应不低于20Mbps。

2. 上行速率(Uplink Data Rate)上行速率是指移动用户向网络发送数据的速率。

与下行速率一样,中国移动对上行速率也有具体要求。

在室外场景,上行速率要求为每秒50Mbps,并且用户感知速率应不低于10Mbps。

3. 时延(Latency)时延是指从发送数据到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

较低的时延对实时应用非常重要,例如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中国移动对时延的要求为单向时延不超过10毫秒。

此外,中国移动还对交互式应用的往返时延提出要求,要求往返时延不超过20毫秒。

4. 覆盖率(Coverage)覆盖率是指LTE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

中国移动对室内和室外的覆盖率要求分别为95%和97%以上。

此外,对于特殊场景,如高速铁路,中国移动还对覆盖率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5. 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信道容量是指网络通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中国移动对LTE网络的信道容量要求为每用户每秒至少提供100Mbps的有效带宽。

6. 无线电资源利用率(Radio Resource Utilization)无线电资源利用率是指LTE网络中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TD-LTE信令数据准确性核查方法

TD-LTE信令数据准确性核查方法

TD-LTE 信令数据准确性核查方法李宝磊,沈亮,戴鹏程,任晓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摘 要 随着TD-LTE网络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TD-LTE信令数据进行网络质量分析已然成为当前趋势。

通过采集海量XDR话单进行用户感知和网络性能分析,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分析手段。

数据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分析的基石,文章分析数据采集的关键字段,制定核查算法,应用于当前信令分析系统。

关键词 大数据;信令;TD-LTE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7)02-0022-06收稿日期:2016-06-21随着TD-LTE 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和逐渐成熟,以及大数据存储分析等技术的兴起,通过采集TD-LTE 信令数据、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而掌握网络性能成为可能。

TD-LTE 信令数据具有覆盖全、容量大、话单清晰等特点,通过采集核心网各接口的XDR 数据,即可进行用户质量和网络性能分析。

其中XDR 是由CDR 演变而来的概念。

CDR 是传统通信网中对通话过程中网络关键信息的记录。

XDR 是CDR 概念的扩展,在本文中泛指对移动网络、承载网络中数据流量的关键信息记录,即流量日志,以用户会话为单位,一个会话形成一条XDR 记录。

采集S1-MME、S1-U 和MR 的XDR 数据,统计网络综合下载速率、主流热点业务、覆盖干扰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用户感知及网络/业务层面的问题和短板,促进提升网络质量。

目前全国很多省份已建设信令监测平台,根据一定的DPI (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报文监测)规则,将原始码流合成信令记录。

通过采集TD-LTE 信令对室内外、高铁/地铁等特殊场景的挖掘分析层出不穷,颇多亮点。

但数据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直是困扰信令分析的一大难点,尤其在当今TD-LTE 网络建设甫始、监测手段不完整的情况下,对于结果异常的数据,分析人员一般采取筛除异常指标、取平均的方法进行抹平,但如何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目前尚无可靠的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
L T E信令大数据分析业务需求规范
客户管理分册
C e n t r a l i z e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目录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缩略语定义 (1)
4 缩略语 (3)
5 概述 (3)
6 客户管理 (3)
6.1 客户感知评估分析 (3)
6.1.1 分析目标 (3)
6.1.2 分析思路 (3)
6.1.3 业务规则 (4)
6.1.4 数据指标 (6)
6.2 客户投诉分析 (7)
6.2.1 分析目标 (7)
6.2.2 分析思路> (8)
6.2.3 业务规则 (8)
6.2.4 数据指标 (10)
6.3 数据业务质差用户分析 (56)
6.3.1 分析目标 (56)
6.3.2 分析思路 (56)
6.3.3 业务规则 (57)
6.3.4 数据指标 (65)
6.4 PCC策略分析支撑 (75)
6.4.1 分析目标 (75)
6.4.2 分析思路 (75)
6.4.3 业务规则 (78)
6.4.4 数据指标 (95)
7 编制历史 (100)
前言
本标准对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了抽象和描述,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集中各类网络运行指标数据,面向网元、网络、业务和客户,实现对容量、质量、业务发展和运维管理的全面分析,重点实现四网协同分析、价值小区分析、终端分析、Gn流量分析、互联网流量流向分析和面向客户感知的互联网端到端的业务质量分析。

《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LTE信令大数据分析业务需求规范客户管理分册V1.0.0》(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旨在对中国移动省级性能管理系统互联网端到端专题的功能梳理,更系统、更合理、更有效的规范和指导省公司性能管理系统建设。

本规范从流量流向、流量成份进行分析,通过整合流量流向系统和DPI系统的数据,建立关联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有效支撑互联网流量结构调整、网络规划建设、流量控制和IDC资源引入效率的工作开展。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规范之一,该系列规范目前的结构、名称如下: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嘉,钮远,杨占军,郑波,郑远哲,唐政,马坤,张国栋,毛超,杨亮,林晓莲,牛奔,周刚,李超,徐宇辉,唐世萍,桂国富,张浏,陈胜文,黄锦钊,何明敏,潘晓慧,王荣,李怀明,,夏霖,李宁,关皓,张立堃,王云龙,任小军,李巧梅,郑源水,杨冬云,唐弼时,郑作,曹思宁,聂硕,王斌,翟起龙,谭新艳。

1范围
本文档描述了中国移动省级性能管理系统互联网端到端感知专题分析的内容规范,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开发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中国省级移动性能管理系统业务需求规范的开发。

说明:本文引用图形样例均为参考样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缩略语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客户管理
6.1客户感知评估分析
6.1.1分析目标
对典型业务的每用户每次会话质量进行感知评估,给出具体单词评分方法,并基于用户、区域、时间、业务四个维度进行汇总得到用户QoE评分。

6.1.2分析思路
对典型业务的每用户每次会话质量进行感知评估,根据各种业务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以及对应评估门限值,然后通过关键指标组合运算形成感知指标,从而得到用户、小区、地区等汇聚维度的感知评估。

注:由于无线承载中无法区分各种业务类型,所以上述的业务感知评估都是基于正常无线建立完成后的评估。

评估指标元素:
评估指标元素依据不同业务设定不同的指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相关评估元素选取不同对应指标。

注:根据统计,现网95%以上的业务均属于浏览、下载、视频和及时通信业务等四类业务之一,所以对其它类型的业务不在评估范围之内。

6.1.3业务规则
一、四类业务评分规则:
对于下面的四种业务,业务接入失败直接得分为0分,业务接入成功才能获得30分得基础分数;以下是针对四类单次业务的评分公式:
●浏览业务单次公式:f(a)={0
f(a1)+f(a2)+30
●应用下载业务单次公式:f(d)={0
f(d1)+30
●视频业务单次公式:f(c)={0
f(c1)+f(c2)+30
●即时通信业务单次公式:f(b)={0
f(b1)+f(b2)+30
二、客户感知评分规则:
对于基于业务、单用户、区域、VAP 和号码段等的综合业务感知评分/分析方法,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取均值得分,详细评分方式如下:
QoE
=∑f (a )+∑f (b )+N Nb=0∑f (c )+N Nc=0∑f (d )N Nd=0N Na=0Na+Nb+Nc+Nd 备注:
Na表示浏览业务发生的总次数;
Nb表示即时通信业务发生的总次数;
Nc表示视频业务发生的总次数;
Nd表示下载务发生的总次数;
6.1.4数据指标
浏览、下载、视频和即时通信业务接入失败的数据,可以在信令系统上针对业务介入失败业务直接进行统计;其他对应的业务指标如下:
6.2客户投诉分析
6.2.1分析目标
根据用户的投诉现象,通过查询XDR记录以及用户的端到端数据业务指标,挖掘用户上网异常的原因,对问题进行定界和原因归类,为网络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性解决网络或用户问题,提升用户上网感知。

6.2.2分析思路
通过查询用户在的信令或业务记录,对用户上网的各流程进行分析,结合用户投诉的时间、地点和问题现象,综合分析原因,对问题进行初步定界,如终端问题、无线网问题、核心网问题、业务问题、SP问题等,如果是网络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若是终端侧问题,需要对用户进行回访关怀。

所有问题分析均建立在用户上网XDR记录基础之上,因此需保证S1、S11、S6A、X2、Uu接口信令数据的全量接入。

6.2.3业务规则
根据用户反应的无法上网或上网慢问题,可从HLR签约的业务类型、附着、激活、业务记录等综合判断问题原因,处理流程和原因归类参考如下
通过用户记录的分析,可初步判断为终端、网络、业务、SP、其他等原因,之后可针对性开展网络优化和用户关怀工作。

引起用户上网异常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实际投诉分析中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并逐步补充和完善问题定界规则。

上图中涉及到的判断规则以及涉及到的XDR指标说明如下:
(1)检查用户MM/SM信令,数据来自S1-MME接口XDR中的attach、PDP激活尝试次数、成功次数等
(2)查看S1-MME接口XDR中attach、PDP激活尝试次数、成功次数
(3)需登录HLR设备查看用户签约数据,XDR中无法提取,主要看用户签约的数据业务类型、业务速率等内容,如签约速率较低或上网受限制,则存在异常。

(4)查看S1-U口XDR数据,上网访问的URL、请求次数、成功率、速率等。

(5)需登录HLR设备查看用户签约数据,XDR中无法提取,主要看用户签约的数据业务类型、业务速率等内容。

(6)用户S1口XDR数据判断,如果没有上网记录,说明用户可能占用2、3G网络,需
结合GB/IU-PS/GN平台综合判断。

(7) 占用小区KPI指标是否异常:(a)根据小区的PRB资源利用率、下行数据包丢失率、E-RAB 拥塞率、页面响应成功率、页面下载速率等指标是否明显低于全网平均值来判断,数据来源于Uu口,详见数据指标部分。

(b)存在2、3、4G的频繁切换,需要根据S1\GN\GB\IU-PS
口业务记录判断,LTE部分数据可参考S1-U的小区数据(c)4G网络存在弱覆盖,如电平低于-105dbm。

(8) 业务记录是否正常:主要根据用户上网的页面响应成功率、页面下载速率和TCP建立成功率是否明显低于全网平均值来判断,数据源是S1-U口用户记录。

(9)S1-U口的TCP建立成功率、时延、GET成功率、时延以及失败代码,数据见S1-U 口的XDR数据。

(10)终端是否锁网:4G 签约用户使用4G终端在4G覆盖区域只有2、3G业务记录,可判定为锁网用户。

(11)有无4G覆盖:用户上网地点500米内没有4G基站。

6.2.4数据指标
为了深入分析用户上网异常原因,需要在信令平台上查看用户上网记录信息,信令平台至少需要包括S1、S11、S6A、X2、Uu接口。

可对定义的任意字段进行过滤,并支持多个字段的组合过滤和排序。

可保存为EXCEL、HTML、PCAP等格式,可灵活设置过滤条件,包括号码、局向、链路、协议、业务、时间、MME、SGW、PGW、基站、APN、网站、失败原因值、响应时延信息等,支持对过滤条件进行合理的逻辑组合。

主要数据指标列举如下:
S1-MME接口记录,至少要包含如下字段信息:
设备管理消息XDR记录,至少要包含如下字段信息:
核心网信令记录
基于GTPv2协议的记录,至少要包含如下字段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