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电子教案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

精品文档实验题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 Cu, Pb, Cr, Cd, Zn,Tl污染的GB标准。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和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4、掌握土壤中 Cu 的污染评价方法。
掌握土壤中其它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消解土壤样品,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同时所有的 Cu都被氧化。
在消解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消除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后定容,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的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铜基态原子蒸汽对铜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试剂。
大学城各采样点土壤、盐酸GR、硝酸 GR、氢氟酸 GR、高氯酸 GR、蒸馏水、(1+5)HNO32、实验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烧杯 50mL(聚四氟乙烯)、移液管(1,2,5,10mL),滴管、 50ml 比色管,量筒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3、实验步骤(土壤样品已经制备好,直接用就可以了)。
(1)土壤样品的消解。
分别称取 0.5g 左右的三种土壤样品与 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 2mL的水湿润,加入 10mL的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溶液接近干燥,然后加入 10 mL硝酸,继续加热到溶解物近干,用滴管加入 5mL 氢氟酸并加热分解去除硅化物,接近干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消解物不再冒白烟时,取下冷却。
(2)冷却完毕后,将残留物洗至50mL比色管,后加入 2mL浓硝酸,并定容至标线,摇匀 , 静置 .(3) 由于溶液比较浑浊,干过滤后所得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u的浓度。
(Cu标准曲线的配制:实验室已配置好,直接测量)( 4)样品测定①(开机过程):开风机 ----压缩机----电脑----气瓶----电源主机;②通过电脑打开桌面上的WFX210控制软件,进入方法编辑- 创建新的方法;③修改参数(仪器条件,测量条件,工作曲线参数,火焰条件)仪器条件和参数波长324.7 毫微米光谱带宽0.4纳米灯电流 3.0毫安燃烧器高度 6 毫米空气压力0.3兆帕乙炔压力0.09 兆帕空气流量7.0升 / 分乙炔流量 1.0升 / 分火焰类型氧化性兰色焰④样品清单的设定和输入----仪器自动波长---点火(准备过程)⑤先用空白调节吸光度为 0,然后从浓度低到高依次测定标准系列。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电子教案(精)

单元教学计划项目十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任务4 土壤及固废污染指标测定——土壤中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铜和锌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时会导致疾病(如人体缺铜会发生贫血、腹泻等病症),但过量摄入亦会产生危害。
他们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燃烧、污泥、污水、农用化学品等。
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显著影响这铜、锌在土壤中的变化。
在pH>6.5,土壤通气良好时,它们可分别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
铜、锌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分光光度法等。
我们用的是GB/T 17138-199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消解时称取0.5g试样定容至50mL,本方法的检出限为:铜1mg/Kg,锌0.5mg/Kg。
当土壤消解液中铁含量大于100mg/L时,抑制锌的吸收,加入硝酸镧可消除共存成分的干扰。
含盐类高时,往往出现非特征吸收,此时可用背景校正加以克服。
2 方法原理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
然后,将土壤消解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
在火焰的高温下,铜、锌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该基态原子蒸气对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铜、锌的吸光度。
3 试剂3.1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3.2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3.3硝酸溶液(1+1):用(3.2)配制3.4硝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2%:用(3.2)配制3.5氢氟酸(HF):ρ=1.49g/mL3.6高氯酸(HClO4):ρ=1.68g/mL,优级纯3.7硝酸澜(La(NO3)3·6H2O)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3.8铜标准储备液,1.000mg/mL:称取1.0000g(精确至0.0002g)光谱纯金属铜于50mL烧杯中,加入硝酸溶液(3.3)20mL,温热,带完全溶解后,转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实验题目土壤中Cu的污染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重金属Cu的污染及迁移影响因素。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
(4)掌握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5)掌握土壤中Cu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热板量筒100mL烧杯(聚四氟乙烯)吸量管、50mL比色管、电子天秤2.试剂浓硝酸GR、浓盐酸GR、氢氟酸GR、浓高氯酸GRCu标准储备液、Cu的使用液3.实验步骤(1)三份待测土样,约0.5g分别置于3个聚四氟乙烯烧杯;(2)向烧杯加入2ml蒸馏水湿润土样后,再加入10ml HCl并在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3)往烧杯中加入10ml HNO3,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4)往烧杯中加入5mlHF,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5)往烧杯中加入5mLHClO4,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时取下冷却;(6)取3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向管中加入2mlHNO3,分别对应加入冷却好的消解土样后,再加水稀释至刻度线;(7)如果溶液比较混浊,则要过滤再进行测定。
(8) AAS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Cu标准溶液曲线各个区域土壤中Cu的含量 mg/kg教学区1 2 3 4 5 6 7 8 实(1-2)2 实(1-2)4 实(2-3)1 工(3-4)3 教1 教2 教5 图117.83 13.01 24.78 8.56 16.76 6.30 12.49 7.09生活区1 2 3 4 5 6 东1 东2 东12 东14 二饭教寓5.49 19.27 6.20 2.11 13.70 16.18其他区1 2 3 4 5 6 7 8行山3 行山4 行山5 体1 体4 南商1 南商4 中心湖1 15.96 7.75 9.93 9.65 8.46 16.80 9.47 9.30外环区1 2 3 4 5 6 7 8外1 外2 外6 外4 公4 公10 农田2 农田414.80 14.13 15.53 12.41 59.07 10.88 10.46 24.24四、结论1.数据可靠性评价由图可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R2=0.9995,可知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由标准溶液产生的误差是可忽略不计的。
实验六 土壤重金属的测定

实验六土壤重金属的测定一、研究目的及要求1.掌握土壤样品布点、采样、运输及保存、前处理技术。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分光光度法①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锌浓度在5-50ug/L的水样。
当使用光程长200mm比色皿,试样体积为100mL时,检出限为5ug/L。
本方法用四氯化碳萃取,在最大吸光波长535nm时,其摩尔吸光度约为9.3×104L/。
在pH为4.0~5.5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锌离子与双硫腙形成红色螯合物,用四氯化碳萃取后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水样中存在少量铅、铜、汞、镉、钴、铋、镍、金、钯、银、亚锡等金属离子时,对锌的测定有干扰,但可用硫代硫酸钠掩蔽和控制pH值而予以清除,其反应为:②铜:用盐酸羟胺把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亚铜离子,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亚铜离子和2,9-二甲基-1,10-菲啰啉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在波长457nm处测量吸光度;也可用有机溶剂(包括氯仿-甲醇混合液)萃取,在波长457nm处测量吸光度。
在25mL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含铜量不超过0.15mg时,显色符合比耳定律,该颜色可保持数日。
三、仪器与试剂3.1仪器不锈钢锹、标签、牛皮纸、撵土棒、60目土筛、玛瑙研钵、电热板、漏斗、25mL容量瓶、50mL容量瓶、三角瓶。
3.2试剂1.盐酸(优级纯);2.硝酸(HNO3),优级纯;3. 2%硝酸4. 1+1硝酸5. 高氯酸(HClO4),优级纯.四、实验步骤4.1 现场调查泮湖花园处距离马路较远,可代表学校内土壤的情况,此处设置一个采样点。
4.2样品采集采用网格采样法,设5个点,采样深度为0-30cm左右的表层土壤,对各点采集的试样混合后,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收集1kg样品带回实验室。
将所采集土壤样品混匀后用继续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
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自然风干或冷冻干燥)后,除去土样中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用木棒(或玛瑙棒)研压,通过2mm尼龙筛(除去2mm以上的砂砾),混匀。
最新高老师环境监测 之土壤重金属分析【ppt】ppt课件

高云涛制作
29
王水的氧化能力却比浓硝酸要强得多呢?这是因为 在王水中存在如下反应: HNO3+3HCl====2H2O+Cl2+NOCl 因而在王水中含有硝酸、氯分子和氯化亚硝酰等一 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 王水可使金和铂等惰性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Au+Cl2+NOCl=AuCl3+NO↑ 3Pt+4Cl2+4NOCl= 3PtCl4+4NO↑ 同时高浓度的氯离子与其金属离子可形成稳定的 络离子,如[AuCl4]- 或[PtCl6]2-:
微波辐射加热:(1)对物体内部直接加热而达到瞬 时 加热和快速升温的效果;(2)选择性加热。
微波密封溶样技术优点:快速;高效;减少试 剂用 量;避免试样中某些挥发组分的损失分;可减少分析 工作者的劳动 强度;分析检出限低。
高云涛制作
18
微波炉加热分解法是以被分解的土样及酸的混 合液作为发热体,从内部进行加热使试样受到分 解的方法。目前报导的微波加热分解试样的方法, 有常压敞口分解和仅用厚壁聚四氟乙烯容器的密 闭式分解法,也有密闭加压分解法
2、评价 1)优点
(1)易提纯;(2)(除磷酸外)易除去; (3)对容器的腐蚀比熔融法小;(4)操作简便; 2)缺点 (1)对某些复杂物质(如某些矿物)分解能力差, 解决办法:增压分解法; (2)某些元素、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某些元素的挥发 2)水润湿试样 3)预焙烧(除硫及有机物) 4)减小试样粒度(有限-碎样越细,玷 污越严重) 5)提高分解温度(增压或加入盐类等试 剂)。
2土壤样品加工处理1土样的风干野外采集样品运到实验室运到实验室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风干或瓷盘内风干达半干状态高云涛制作压碎除石块残根等杂物铺成薄层阴凉处风干2磨碎与过筛?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200g放在木板上用圆木棍辗碎经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作化学分析时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样量决定样品细度样品细度?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用玛瑙或有机玻璃研钵继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
AAS测定土壤中镉、铜、铅、锌

实验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镉、铜、铅、锌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2、学习和掌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经过HCl-HNO3-HClO4混酸体系消解后,将消解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
在火焰中形成的金属(Cd、Cu、Pb、Zn)基态原子蒸汽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
测得试液吸光度扣除全程序空白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查得金属含量,计算土壤中Cd含量。
金属(Cd、Cu、Pb)含量低时可用碘化钾-甲基异丁酮萃取富集分离后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选择性好,可以消除背景和基体效应干扰。
铜、铅含量较低时,可用石墨炉无火焰法测定,含量较高时,可用石墨炉无火焰法测定,含量较高时,可不经萃取,直接将消解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测定(土壤受污染的成分复杂时,最好萃取分离)。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镉、铜、铅、锌单元素空心阴极灯。
试剂:硝酸(特级纯)盐酸(特级纯)高氯酸(优级纯)2mol/L碘化钾溶液:称取333.4g碘化钾溶于1L去离子水中。
抗坏血酸甲基异丁酮(MIBK).镉标准储备液:称取0.5000g金属镉粉(99.9%),溶于10mL盐酸(1+1)中,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镉。
测定时将此溶液逐级稀释为1mL含5μg的镉标准使用液。
铅标准储备液:称取0.5000g金属铅(99.9%),用适量硝酸(1+1)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铅。
铜标准储备液:称取1.0000g金属铜(99.9%),溶于15mL硝酸(1+1)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铜。
锌标准储备液:称取1.0000g金属锌(99.9%),用20mL盐酸(1+1)溶解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锌。
土壤中重金属的测ppt课件

-
15
三、植物的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
树皮
Odukoya 等(2000) 在尼日利亚Abeokuta市不同污染水平 的地点,集了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榕(Ficus spp.)和猴面包树等7种树木的树皮样品,用原子吸收光 谱法测定了Pb、Zn、Cu的含量。Pb、Zn浓度(分别1.9— 159.8、16.5 —659.1gg·g一干重)和交通车辆的数量成 正相关,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 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Cu含量较低(4.220.7gg·g一干重 ),和交通车辆的数量无 关。
农业生产中的畜禽养殖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其对周围土壤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
5
-
6
一、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3、交通运输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道路两侧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
胎磨损产 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沉降,而 污染元素则主要为 Pb、 Cu、Zn等元素。它们一般以道路为 中心成条带状分布,强度 因距离公路、铁路、城市以及交 通量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
学领域根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原理,常用各种元素的同位 素成分来区分各种地质体的物质来源。 其中铅同位素的研究较多,它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而从9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环境样品,以监 测和示踪铅的来源变化,在国外这种方法已越来越多被应 用于土壤地球化学领域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并能有效的区 分出自然来源还是人为来源。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有关工作也进行了一 些尝试, 但相对应用较少,如路远发等。对杭州市土壤Pb污染进行 了Pb同位素示踪研究,将土壤与杭州市的汽车尾气、大气 等环境样品进行对比发现,随着土壤受污染程度的增加, Pb同位素组成逐渐向汽车尾气Pb漂移,表明汽车尾气排放 的Pb为其主要污染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Cu, Pb, Cr, Cd, Zn ,Tl污染的GB标准。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和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4、掌握土壤中Cu的污染评价方法。
掌握土壤中其它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消解土壤样品,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同时所有的Cu都被氧化。
在消解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消除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后定容,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的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铜基态原子蒸汽对铜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试剂。
大学城各采样点土壤、盐酸GR、硝酸GR、氢氟酸GR、高氯酸GR、蒸馏水、(1+5)HNO32、实验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烧杯50mL(聚四氟乙烯)、移液管(1,2,5,10mL),滴管、50ml比色管,量筒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3、实验步骤(土壤样品已经制备好,直接用就可以了)。
(1)土壤样品的消解。
分别称取0.5g左右的三种土壤样品与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2mL的水湿润,加入10mL的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溶液接近干燥,然后加入10 mL硝酸,继续加热到溶解物近干,用滴管加入5mL 氢氟酸并加热分解去除硅化物,接近干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消解物不再冒白烟时,取下冷却。
(2)冷却完毕后,将残留物洗至50mL比色管,后加入2mL浓硝酸,并定容至标线,摇匀,静置.(3)由于溶液比较浑浊,干过滤后所得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u的浓度。
(Cu标准曲线的配制:实验室已配置好,直接测量)(4)样品测定①(开机过程):开风机----压缩机----电脑----气瓶----电源主机;②通过电脑打开桌面上的WFX210控制软件,进入方法编辑-创建新的方法;③修改参数(仪器条件,测量条件,工作曲线参数,火焰条件)仪器条件和参数④样品清单的设定和输入----仪器自动波长---点火(准备过程)⑤先用空白调节吸光度为0,然后从浓度低到高依次测定标准系列。
⑥察看标准曲线吸光度及相关系数(R2≥0.995以上)和曲线方程;⑦按照序号测定样品—然后输入打印结果。
⑧按照稀释或者浓缩的倍数进行计算(mg/L)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数据结果。
表1 标准液的吸光度根据上图所得出的样品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可以算出土壤样品中Cu的浓度。
表2 土壤样品浓度2、结果处理。
根据上表1 数据绘制Cu的标准曲线。
图1 Cu的工作曲线根据上表数据,利用以下公式可以算出每个样品的Cu 含量。
()[]f -1m VW ρ=式中:W —土壤中Cu 的含量,mg/Kg ; ρ—消解后测定的含量,mg/L ; V —消解后定容的体积,mL ; m —样品的质量,g ; f —土壤样品中的含水率,%表3 样品中Cu 含量3、归纳整理表4生活区、商业区、运动区的Cu含量表表5教学区和大学城其他区域的Cu含量外2 7.90 教2 6.30外4 12.41 教5 12.49外6 15.53 实验(1-2)16.26行山3 15.96 实(2-3)-1 14.43行山4 23.79 实(1-2)-2 17.83行山5 9.93 工(3-4)3 8.56公4 59.07 图1 7.09公10 10.88农田2 10.46中心湖1 9.30根据上表数据画柱状图图2生活区图3 教学区图4 运动与商业区图5其他三、结论1数据可靠性评价实验所测数据经过处理绘制出标准曲线图如图1 土壤重金属Cu测定标准曲线所示,其相关系数,R2=0.9995,可见实验标准曲线数据的相关性较好,能用于求解土壤重金属Cu的含量。
本实验统一操作,实验误差比较小,所以可认为本次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2、污染程度评估(1)①环境质量分类参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依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可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较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②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值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值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③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I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II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④土壤重金属Cu的标准值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其中Cu、Pb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质量标准值如下表:表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 15618-1995)部分表单位:mg/kg⑤对照国标可以得到各个样品的污染程度数据如下(注:本评价中的二级质量评价中,由于没有土壤的pH数据并未作具体分类。
)表7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重金属(Cu与Pb)含量分布对照国标,对于广工,应该取自然背景下的一级标准作为比较对象,并可以得出我校的土壤总体,Cu含量未超过一级标准值。
局部而言, Cu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的地方是公4。
对于此次所取的是2007年的土壤,反应了2007年广东工业大学周围土壤的情况,并不是如今土壤的情况。
所以由此次数据可以总结如下:样品Cu含量不稳定,实验的组数不多,所取土样实验数据不多,数据缺乏可靠性,无法确认其Cu含量是否超标。
如果单从数据来分析,在大学城内所取的土样检测结果Cu含量除了公4外其他均达标。
从数据图可以看到各个区的含量分布都很平均,而且都达标,这说明广东工业大学及周围地区并没有受到Cu污染。
⑵另有资料显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所属地区土壤属于国标规定的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功能区,其应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三级标准(土壤重金属Cu≤400mg/kg)。
根据监测数据可见该土壤功能区的重金属Cu含量达标,无污染。
整理数据后,得出重金属含量分布图,如下图图1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重金属含量分布3、处理建议。
如果对于第二份资料显示,可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土壤重金属Cu与Pb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三级标准(土壤重金属Cu≤400mg/kg),不存在超标问题,所以只需保持原状不让其恶化即可。
预防总比治理要好,所以预防方面的措施有:(1)截流断源:禁止各类重金属加工生产企业进驻大学城,从源头上阻断重金属对大学城土壤的污染。
(2)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转移、聚集或降解。
这包括了在植物的影响下(根茎范围内)所发生的有利于污染物质清除的一切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植物可把有毒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矿化,还可把重金属元素和其它无机物从土壤中吸收并富集到地面上。
植物造林,加大绿化面积,既美观又能从长远的目标上预防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
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治理方面的措施有:⑴工程措施: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水洗法、热解吸法;⑵化学治理措施:淋溶法、施用改良剂;⑶生物修复措施: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⑷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隔离法:隔离法是采用粘土或其它人工合成的惰性材料,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该方法并没有破坏重金属类污染物,只是防止污染物向周隔环境(地下水、土壤)的迁移,由于重金属物质对隔离系统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该方法适合于任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控制。
(2)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向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喷洒或注入化学氧化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该技术关键在于选择经济有效的改良剂,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
施用石灰或碳酸钙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Cd、Cu、Hg、Zn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结合态盐类沉淀。
(3)电动修复:电动修复是通过电流的作用,在电场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Cr、Zn等)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4)土壤洗涤法:土壤淋洗是利用淋洗液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中去。
再把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一步回收处理。
五、问题与讨论1假如对大学城广工校区土壤表层Pb进行污染调查,请画图说明如何布点?采样需要那些工具?需要注意那些方面?答:(1)采土壤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集,或用均用铁铲(可折叠)、密封袋(高温烘过的铝箔),混合样品的托盘等。
(2)采样布点可参考政区图、地貌图、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在空间上要考虑采样点的数目、采样点的布置方法和采样的深度;在时间上要考虑采样时间和频率。
同时要遵循下列原则:a.合理划分采样单元;b.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c.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以及水土流逝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要设置背景值土壤采样点。
2利用原子吸收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消解方法有那些?请简要说明。
答:土壤里的金属一般都会变为可溶态的,即是离子态,根据金属不同,方法不同。
常用方法有:(1)微波消解法:应用微波对极性分子的作用机理 ,使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处理土壤样品 ,可促使酸与土壤样品发生高速碰撞和摩擦 ,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而产生高温、高压 ,加快了土壤样品的分解速度。
与常规样品消解方法相比 ,微波消解具有用酸量少、消解时间短、样品污染小的特点。
(2)密闭容器消解法:土壤样品置于高压消解罐中,加入硝酸、高氯酸、氢氟酸,加盖密封,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于170摄氏度平衡4 h ,待冷却后,取出内罐置于电热板上中温赶酸,待酸将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加人硝酸镧溶液,用1%稀硝酸定容待测。
(3)电热板消解法:土壤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坩锅内,用水润湿后加盐酸过夜.第二天补加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至产生大量浓厚白烟,去盖,并经常摇动坩埚使硅化合物挥发。